普通話培訓總結範文(精選5篇)

普通話培訓總結範文(精選5篇)

  總結是對某一階段的工作、學習或思想中的經驗或情況進行分析研究的書面材料,它可以使我們更有效率,讓我們一起認真地寫一份總結吧。那麼如何把總結寫出新花樣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普通話培訓總結範文(精選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普通話培訓總結1

  為做好我局幹部職工普通話培訓工作,提高普通話應用水平。根據縣語委辦關開展三類城市語言文字工作評估的檔案精神在語委辦的具體指導下,在全域性幹部職工的共同努力下,克服困難,按期完成了本局幹部職工的普通話培訓任務。現將培訓情況如下:由局長雷知宏擔任語言文字工作組長,黨組書記鄺錦負責全域性幹部職工的普通話培訓工作。我局在財力緊張的情況下,想辦法,透過壓縮其它開支,積極籌措培訓經費3500元,用於幹部職工購買培訓資料和繳納培訓費。為加強普通話培訓力度,規定培訓期間非特殊情況不準請假,局領導以身作則,帶頭學學習,為培訓人員做出了榜樣。這項工作具體由辦公室承辦,負責與縣語委辦的聯絡江報,做好基礎性工作,把培訓工作責任落實到各科室。本次應培訓人數10人,實培訓9人,參訓率達90%。我局是一個綜合性的行政執法部門,業務工作較多,培訓期間我局各科室工作十分繁忙。如招商引資、商執法監管等工作,連續性很強,要求也非常嚴格,每個崗位要時刻保持工作的正常運轉,為克服工作矛盾,我們結合工作實際,採取了一些有效辦法,保證幹部職工人人都能參加培訓。

  在培訓方式上我們考慮我局人員不多,我們把學員安排到縣語委辦統一進行培訓。在培訓期間,學員們都能靜下心來,認真學習,專心聽課,刻苦鑽研。大部分學員上班時間都在練習使用普通話,尤其是視窗單位的工作人員,更是嚴格要求,在工作中能做到使用普通話,受到監管服務物件和辦事群眾的好評。除了教員授課外,學員們能夠利用工作之餘,堅持自學,練習發音、讀字、詞、句和文章,形成了一個學習普通話的良好氛圍。測試普通話的測試員是XX市語委辦派來測試員,測度認真,要求嚴格,進一步提高了學員的學習積極性和自覺性,培訓結束後,學員們按照教員佈置的摸擬試題,進行復習,同時也消除了一些模糊認識和不利影響,大家能正確對待,相線學習,共同促進。進入測度現場後能尊重測試員,遵守考場紀律,認真審題答題,正常發揮水平。本次測試應到人數10人,實到人數9人,1人因考察未參加測試。透過學習培訓測試,達到了普通話培訓的預期效果。

  普通話培訓總結2

  透過一段時間的培訓,全校的教師的普通話的水平有了較大的提高,教師們在日常生活中已經能較為自然地使用普通話,且發音的標準大大提高了,在學校中講普通話,運用普通話已經成為一種風氣,真正達到了學校預期的培訓效果,培訓取得了巨大的成績,現總結如下。

  一、提高了推普意識

  我校組織全體教職員工學習討論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使全體教職員工進一步明確了“說普通話,寫規範字”的意義,從而增強了語言文字規範意識,提高了規範使用語言文字的水平。由於我們的宣傳教育工作到位,廣大教職工對“推普”工作的認識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能積極參與“推普”工作,對我們提出的規範要求,也能夠積極配合。

  二、積極開展了宣傳活動

  我校充分利用國旗下演講、校園網、宣傳櫥窗、展板等渠道開展了形式多樣、富有成效的宣傳教育活動,加大了語言文字規範化宣傳力度。在校內懸掛了語言文字規範化宣傳標語,在各個班級、校園各處都張貼了推普標語,讓說普通話的意識深入到學校每個人的心裡,進一步營造了濃厚的推普氛圍。

  三、加強了教師普通話培訓

  學校非常重視教師的普通話培訓工作。組織全體教師進行普通話培訓,對教師提出了具體學習要求,督促教師主動練習,提高語言文字規範化水平。透過培訓,全校教師的普通話的水平有了較大的提高,教師們在日常生活中能較為自然地使用普通話,且發音的標準大大提高了,在學校中講普通話、運用普通話已經成為一種風氣,真正達到了學校預期的培訓效果。

  四、落實了規章制度

  為了保證學習的效果,我們嚴格執行規章制度,包括學習制度、出勤制度、獎懲制度等。每次普通話培訓學習都要進行考勤,不得無故請假。學習要作好筆記,聯絡自身實際制定學習目標。嚴格執行教師普通話持證上崗制度。我校正式教師全部參加了普通話水平測試,均達到規定的水平,聘用教師的普通話水平也均達到要求。

  雖然透過培訓取得了較好的成績,但我們也必須看到,有個別教師對學用普通話還沒能真正重視起來,學習的力度還不夠大。我們將在以後的工作中,揚長補短,突出特色,不斷積累經驗,努力提高培訓質量!

  普通話培訓總結3

  說好普通話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教師的普通話對學生又有著直接的影響,普通話培訓總結。因此為進一步提高我旗個體幼兒園教師的普通話水平,保證幼兒教學質量,我中心於20xx年8月4日——8月6日為45位個體幼兒園教師開展了普通話培訓活動。由培訓部陳豔傑老師(自治區級測試員)擔任主講老師。

  培訓包括四大部分,分別是學習普通話聲母、普通話韻母、普通話聲調、朗讀和口語交際。為了有效地幫助老師們糾正錯誤的讀音,陳老師先進行示範性拼讀,然後讓老師們逐個發音,李老師再針對老師們的讀音進行糾正,並詳細地講解發音的部位和發音的技巧。在培訓中發現,我們老師普遍存在的發音問題是舌尖音“z、c、s”與翹舌音“zh、ch、sh”有所混淆;“n、l”發音不明顯;部分音節的發音不準確。主要是由於老師們不瞭解發音部位和發音技巧。透過這次培訓,老師們不僅學到了語言方面的專業知識,找到了語言學習的技巧,瞭解自己發音存在的不足,而且領悟到學好普通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經歷長時間的訓練和積累,工作總結《普通話培訓總結》。

  在問卷中,學員普遍反映陳老師和藹可親,語言優美,工作態度認真,條理清晰。透過學習收穫很大,不僅認識了很多生字,還把平時容易讀錯的字詞糾正過來,同時閱讀能力和個人表達能力也有所提高,更重要的是對普通話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培訓結束後,45名學員全部測試合格。

  總之,這次培訓開闊了老師們的視野,使教師們重視普通話發音和表達,增強了教師責任意識和愛崗敬業精神,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我們將以此為契機,進一步加強對語言文字和教學技能的學習,為建立文明和諧的校園做出不懈的努力。

  普通話培訓總結4

  20xx年即將結束。這一年農九師普通話培訓測試工作是面向全體師生、開拓進取、穩步發展的一年。從開展普通話測試工作以來,已有10年時間。多年來,在九師教育局關心支援下,測試組全體工作人員同心協力,克服了時間緊、人手少、任務重、人員分散等諸多困難,兢兢業業,踏實工作,全師普通話培訓測試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

  回顧多年來的工作,我們深深體會到:只要有政策的保證、領導的支援,部署合理,依靠全體人員的努力,就一定能克服困難,把工作做好。

  一、過去幾年,我們做了以下工作:

  成立普通話測試組織機構:

  組長:樊徽(教育局長)副組長:譚少東(主科)成員:龔新盛、閔敏、陳芳、張傑、張國珠、李秀珍、普通話測試工作程式:

  1、工作有計劃性。為了貫徹落實九師教育局普通話測試的工作安排,我們提出了先文後理、三個板塊、分三步走的總體工作思路,即對我師師生普通話培訓測試工作分三個板塊:師範生、非師範生、教職工三個板塊;先文後理,逐步推進;對年齡在測試範圍內的教職工,分1956年1月1日前出生、1967年1月1日前出生、1974年1月1日前出生三批,分三步完成。在工作中,從全域性部署到具體落實,我們都事先反覆徵詢意見,克服了兼職人員分散、培訓安排變數多及任務繁重帶來的種種困難,做到了月月有安排,週週有落實,各項工作落到了實處。

  2、注重機構建設與隊伍建設。

  (1)加大宣傳力度,重新修訂了相關規定、規則做到制度上牆,人人皆知。透過測試環境的佈置,重視環境對測試員和受測人的心理影響。不定期召開測前會議,強調紀律,使測試工作有章可循,測試過程規範有序。

  (2)加強隊伍建設,提高業務水平。對於測試中的疑難評判能及時進行業務磋商和溝通。做好新手的傳幫帶工作,使他們很快成長為骨幹工作人員。

  3、抓過程管理。普通話測試是項艱苦、細緻的工作,嚴格要求每名測試員,按國家制定的標準,按程式規範操作,杜絕舞弊和弄虛作假的行為發生;把好測試關,不打人情分,判定分數與等級精確無誤,並對每位受測人存在的主要問題一一註明,做好測試的全部檔案資料的儲存工作。

  4、實行電腦管理手段的規範化,做好相關的各方面過渡工作。從報名到測試成績輸入、證書列印,對過去而言是項革命。軟體還不完善,各項程式都在摸索,努力做好這方面工作,以保證測試工作順利進行。

  5、樹立服務意識,更好地為師生服務。普通話測試工作測試前的準備及測試的後續工作難度都大。從服務態度到服務手段、服務效果,方方面面都關乎測試站的聲譽。因此,繁忙時克服焦燥情緒,做到耐心服務,微笑服務,優質服務,始終是努力追求的目標。

  6、以測促訓,以訓保測。堅持認真規範地做好測試前的培訓工作。對於普通話測試收費標準,能嚴格按照兵團語委有關檔案規定。從本學期始,開始執行兵團語委20xx[15]號檔案新的收費標準。按規定向兵團主管部門交納測試管理費、證書費、無拖欠現象。

  二、普通話培訓測試工作存在的問題

  (一)對測試員缺乏系統的管理

  1、技術層面管理尚可,精神引領缺乏。

  在參加測試員培訓時,每個參與的培訓者最擔心的就是說、講、聽不過關,培訓的全程幾乎只有技術層面的輔導,精神上的引領缺乏。比如作為一名測試員具備的道德素質,思想情操等引領很少。

  在今後的工作中,測試員回到各測試點參加培訓、測試工作時,被關注的也是技術、技能方面的情況,再加上測試員隊伍中的人員來自各個學校,集中起來的機會只有在測試、培訓工作開展的很短的一段時間內,集中開會時也無非說些“只有標準,沒有過關率”之類的原則問題,而測試員內心的一些問題無法得到傾訴和排解。

  2、有組織的交流活動少,測試員進步慢。

  除了平時的培訓、測試工作之外,測試員隊伍中有組織的交流活動太少,測試員的內心其實渴望得到更多的培訓,以不斷提高說普通話的水平,樹立更強的自信心,還希望在培訓活動中與大家相互交流,討論測試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吸取他人經驗。如果沒有這些活動,測試員僅憑自身的“孤軍奮戰”提高起來是很慢的。

  3、凝聚力不強,測試員流失現象嚴重。

  各測試點的測試員隊伍都有較嚴重的流失現象,有的是“外流失”——徹底放棄了測試員的資格。有的是“內流失”——雖然參加了後續培訓,拿到了正式的上崗證書,但很少或者說極少參加培訓、測試活動。真正堅持參加測試員工作的已經很少。

  4、現實的種種原因使測試員沒有機會履行義務。

  (一)有些測試員所處的單位工作忙碌,當測試站需要調派測試員參加工作時,單位因人手緊缺,不能讓測試員“出來”,有的測試點測試員人手少,當調派參加異地的培訓、測試工作時往往不成“氣候”,被減少了履行義務的機會。有些測試員雖然想參加活動卻得不到安排學習培訓機會。

  (二)普通話水平測試的第一個問題,也是最關鍵的問題就是等級要求與測評標準的矛盾。相應的等級要求的提出和具體的測評標準的制定無疑是必要的,是保障普通話水平測試能順利開展的一個最重要的保證。但也應該看到,過高的等級要求也會反過來妨礙測試工作的順利開展。

  (三)普通話水平測試的第二個問題是培訓者與測試者之間的矛盾。在普通話培訓和測試過程中,測試員在培訓時充當培訓者的角色,在測試時又擔當測評者的角色,同一個人,不同的角色,目的不同,努力的方向也不一樣。培訓時為了提高測試的透過率,測試員們會努力去鑽測試的空子,尋找更多的技巧,以避免容易出現的漏洞;測試時又希望聽到應試者最真實的語音面貌,對鑽空子的應試者非常反感,這無疑也是矛盾的。最典型的體現在說話項測試中,說話項內容是應試者自己準備的,測評標準重在語音,對內容是否真實是否切題沒有具體的要求。如果應試者邊說邊想,既要注意語音錯誤,又要照顧內容是否充實有條理,難免會顧此失彼,出現較多的失誤,因此,測試員在輔導時一般要求應試者先列出提綱,再按照提綱練說。但發展到後來,卻要求先寫成文章,再把文章背出來,說話測試就成了背短文考試;在語音上,則要求應試者去掉或減少容易讀錯或難讀的字、詞,換成意義相近的不會讀錯的字、詞。也有小部分應試者專門說一些簡單的數字,字、詞重複率高,測試時就不會多失分,也就加大了測試透過的可能性,但可想而知,這樣的測試是不能反映出一個人真實的普通話水平的;從內容上看拉題扯題現象嚴重,很多人以“一稿打天下”,幾乎所有的說話題都可以用“講故事”、“學燒菜”或“旅遊爬山”來對付,還有的乾脆背頌測試朗讀材料或中小學語文教材,大大降低了說話項測試的難度,本來應該能最真實地反映應試者語音面貌的說話,成了最不能體現真實水平的一項,成了測試時拉分的重點,失去了它應有的價值。

  (四)普通話水平測試的第三個問題是應試的極端功利性與測試後是否使用普通話進行教學與交流缺乏一定的要求和必要的監督。通話水平測試是對應試者運用普通話所達到的標準程度的檢測和評估。現階段,在一些特定行業中推行普通話水平測試,是為了促使應試者在工作和學習中更自覺地運用普通話,更好地實現人際交流,從而進一步推廣和普及普通話。《決定》對各類應試者測評前的等級有明確的要求,而對他們獲得相應的等級證書後的實際使用情況卻缺乏一定的要求和必要的監督機制。這就無形中使普通話的學習和使用在測前和測後形成明顯的反差。

  三、幾點體會

  (一)領導高度重視是我們完成普通話測試工作的堅強後盾。普通話培訓測試工作同樣離不開各級領導的關心,在普通話測試過程中,教育局領導現場檢查、指導,並就進一步做好全師教師普通話培訓測試工作提出了具體要求。

  (二)各部門密切配合是我們完成普通話測試工作的重要前提。普通話測試涉及部門諸多,協調起來有一定難度,但大家為了完成這項任務,通力協作,密切配合,體現了良好的團隊協作精神。在測試過程中,有時安排了測試時間、地點,但參試人員突然有任務。測試人員就隨機應變,靈活處理,先完成部分參試人員的培訓測試,對其它因特殊情況不能按時參加的人員重新組織培訓測試。

  (三)主動、提前準備是完成普通話測試工作的必要條件。普通話測試小組藉助教育中心作為具體的組織實施單位,要做到提前準備,積極協調,組織有序。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爭取各部門的支援和理解。在培訓測試中做到既嚴格又熱情、周到。

  四、意見與建議

  由於普通話水平測試是採用口試的方式,測試員的評分不易做到完全客觀公正,準確無差錯。受到對評分標準的理解和把握上客觀存在的差異,能力高下和語言文字素養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測試中存在的評分差異是不可避免的。為了減少差異,將評分誤差控制在正常範圍以內,在現有的制度和規定的基礎上,我們認為應加強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應給每份試卷制定標準讀音答案,發給每個測試員並學習掌握。儘管測試員中不乏有中文專業的人才,但其它專業的也有很多,為便於規範掌握標準,在已有的評分基礎上,應有標準答案。

  2、應有等級評分標準模版。根據我國現有的對普通話的評分等級,應儘可能的將每個級別、每個等級製作成音像模版,以便測試員的培訓和反覆熟練使用,也可用於普通話測前培訓。

  3、測試員的工作每年固定在有限的時間。應在每次集中測試前,集中熟知評分標準,剖析評分標準的重點和難點,使測試員的主觀判斷逐步趨向一致。

  4、普通話測評應適應現代資訊科技高速發展的迫切需要,對報考、成績輸入、證書列印、成績統計、查詢備案等儘快實行計算機標準化資訊管理,這樣不僅能節省大量的人力,保證資訊的完整性,提高了工作效率,使這項工作更加規範,而且還能有利於對普通話測評的科研和統計,有可能的話還能在一定的範圍內聯網,確保證書的可靠性。

  5、開展普通話水平測試是新時期推廣普通話工作的重要舉措,普通話水平測試工作的進一步改革和完善,對於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奮鬥目標的順利實現具有重要的意義,各級各類語言文字工作管理者和每一位普通話水平測試員都應在實踐中進一步學習,為這項工作的順利開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多年來,九師普通話培訓測試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存在著不少問題有待於進一步提高。在新的一年裡,我們將不斷地開拓進取、努力創新,充分發揮領導重視、社會宣傳的'合力作用,與時俱進,開創普測工作的新局面。

  普通話培訓總結5

  在中國五千的歷史發展程序中,我國56個民族,187種地方語,近300種方言在不同歷史時期都扮演過重要角色。從秦朝至唐代,陝西話是官話;宋代,河南話、蘇州話是官話;明代,南京話、北京話是官話。那麼到了近代,隨著政治和經濟的發展,依靠北方方言和現代白話文著作,中國又逐漸湧現了出了一個新名詞“普通話”。

  不可否認,“普通話”的普及使用對我國不同母語的民族和方言區的人來說,是一個非常實用的工具。但是由於受到地域文化、民族心理認同、教育教學方式方法落後等非人為因素的影響,使得目前普通話的教學與推廣遇到了很大的阻礙,尤其是少數民族地區的普通話教學。

  對於本次學習,我將我的學習重點放在的蒙古族青少年漢語教學當中,並在課上極力尋找解決通遼市蒙授高中漢語教學的有效途徑。下面我將以我校和我市漢語教學為例,運用本次培訓學習學到的知識內容,來談一談通遼地區普通話暨蒙授高中漢語現狀及對策。

  一、通遼市蒙授高中漢語教學暨普通話教學的現狀

  一是,教師層面。我是內蒙古民族大學文學院的本科生,在民大的四年學習生活使我對我的母校普通話教學有比較深刻的瞭解。實事求是的講,民大的普通話的教學從課程設定上來說並沒有達到一個學科的標準,僅僅只達到了學課。

  普通話課程是由現代漢語和教師口語以及教育學方法論組成。現代漢語和教師口語講理論,教育學方法論的部分學時進行實踐練習。整個教學過程沒有一個非常完善、系統的教學方法和專項訓練。使得部分南方或是蒙授的示範類學生畢業後回到工作學校任教,儘管已經拿到了二級甲等,但是使用普通話授課仍然達不到“讀標準音”的要求。

  二是,教學層面。我從事漢語教學工作已有三年,在工作中我發現,目前的漢語教學雖然在外表上有所突破。即我們使用多媒體,製作精良的課件;採用優良的教學方法“三環六步、五步導學”等。但從本質上對漢語或是普通話的教學仍然沒有改變傳統的模式,老師講授課程仍然是“講與學、練與導”。符合教學大綱的基本要求,但是學生雖然學了很多年的漢語,也會說,部分同學寫的也不錯,但是總是差那麼一點點味道。

  三是,學生層面。通遼地區在內蒙古來說,算得上是比較發達的,地理位置也比較好,四通八達,靠近普通話比較標準的津京地區和東三省。同時由於網路的因素使得蒙古族的學生不需要經過非常艱難的查閱過程就能輕鬆的掌握漢語資料,所以說環境並不是決定他們學不好普通話的主要因素。在教學過程中我不止一次和學生進行交流得出兩個結論:

  1、部分學生怕民族同化而厭學漢語;

  2、大多數學生因考試簡單而不學漢語。在這裡民族同化暫且不說,普通話是國策,並不是某一個人或是地區甚至是一個民族所能反駁的了得。所以我們只談後者。目前,以通遼蒙中為例,大多數的蒙古族學生漢語課不用怎麼學就可達到120分左右,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很容易就發現無論是班主任還是學生對漢語都存在著輕視心理。那麼直到現在我上課仍然有多數的學生在學習其他課程,或是要求老師講講故事,或者是“老師,我聽不懂”。常規課程在課上一直處在很尷尬的境況在進行。

  因此,總的來說,從宏觀上講,通遼地區蒙授高中漢語授課及普通話教學總體上達到了國家的部分指標,但是從細小處不難發現,蒙古族學生普通話教學整體情況不容樂觀,也就是說“煙霧繚繞,但是實實在在的景兒沒多少”。

  二、通遼市蒙授高中漢語教學暨普通話教學不容樂觀的原因

  延邊大學孫惠欣博士在《少數民族地區高校普通話教學現狀及改進策略》一文中提到“及時修訂教學計劃,建立課內+課外+補償的課程模式,實行目標管理”是改進少數民族地區高校普通話教學的重要手段,但是在此我充分考慮到內蒙古地區尤其是通遼市民族學校現有的發展狀況,我認為是不可採用和借鑑的。原因有三:

  1、通遼市相關部門對我市整個民族教學的投入並不多,資金不是很充足;同時,大多數的民族學校除極個別外學生都非常少,基礎條件裝置不怎麼完善,不具備構建課程體系的條件

  2、民族學校漢語普通話授課教師參差不齊,可以授課但是對學科的遠景估計不足。主要表現在大多數教師僅僅只有教師資格證,而所學專業並不對口;真正比較教育學專業、

  對外漢語教學專業的很少。

  3、民族地區學生的水平遠遠達不到參與這種教學課程模式的要求,過早的涉獵,不僅不會達到預期效果,相反會對正在打基礎的學生產生不良的影響。

  三、通遼市蒙授高中漢語教學暨普通話教學的對策

  一是,立足學校實際,有針對性的加強教師的普通話培訓力度。(因為涉及到政策問題我在此不做解釋)

  二是,從傳統文化出發,知曉“教師”這一職業在漢語課程中的職責。即教師是文化的傳播者和媒介,而不是一個簡單的技術師傅。

  我們現在授課都是按照教學大綱,考什麼教什麼。從文化來說,從一個傳統授課教師的職業道德來說,這並不好。漢語課就我理解並不是像教學大綱中所規範的“讀標準音、寫規範字;能夠熟練地閱讀一般性文學作品;高中生會背誦30篇古詩文”那麼簡單。其實縱觀世界漢語教學的發展模式我們會發現,文化教學要比一般的技能性教學更重要。學習漢族文化要比學習漢語更重要(當然這裡有個前提,即通遼地區的蒙古族學生大多數與漢族人交流無障礙),以文化吸收加速民族之間文化心理認同的融合要比透過普通話促進民族心理認同要有效的多,比如說:我在青島上學的時候,在青島有很的蒙古族人,有做生意的、有教書的、有從政的,每次聚會的時候他們都說蒙語,但是在工作時候他們的漢語和漢族人相差無幾,甚至有的人比漢族人說的還好,原因是什麼,心理認同。也就是說他們透過學習漢族文化已經達到了蒙漢融合的境界,他們在心理上不和漢族人有差異,所以說他們吸收和學習普通話的程度要遠遠優於蒙古族地區人學習普通話。所以說,在普通話教學高中階段,我認為通遼地區的教師要立足文化去教文化,不要過於依賴技能(教學方式、教學方法語言技巧),要以文化的感染力來使民族生感知漢語言或是普通話的文化內涵,比如說在教漢字時,我們可以透過甲骨文象形字的教學來達到預期目的,教文體可以透過“三語”結合的方式比較的方法來進行。久而久之,在形成蒙漢共同心理的認同的同時,也就改變了目前學生厭學或是不學、聽不懂的情況發生。進而促進了我國普通話整體教學質量的提高。

  總之,以上是我針對本次培訓課程所做的不成熟的思考結論,希望能夠得到老師和各位同學的幫助和指正。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