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工作總結

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工作總結

  辛苦的工作已經告一段落了,相信大家這段時間以來的收穫肯定不少吧,這時候,最關鍵的工作總結怎麼能落下!在寫之前,可以先參考範文,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工作總結,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工作總結1

  20xx年度,我市繼續成為“全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整市推進試點市”,南漳首次進入省級示範縣。在總結近兩年經驗成果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部門協同配合、整合培育資源、紮實推進培育環節、嚴格監督管理,健全農村實用人才和新型職業農民認定和扶持等各項工作,多形式開展跟蹤服務,全市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又上新臺階。

  截至20xx年3月底,全市圓滿完成培育新型職業農民6300人的工作任務,其中:生產經營型2153人,創業類600人,青年農場主170人,專業技能型1591人,專業服務型1786人,農機合作社帶頭人50人。

  一、落實“五個到位”,做好工作部署

  一是組織到位。相繼出臺《襄陽市20xx年度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方案》、《襄陽市直20xx年度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實施方案》等檔案,從指導思想、工作目標、實施內容、進度安排、組織保障、監督管理等方面做了深入細緻的安排部署。將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與科技示範戶培育、合作社規範化建設、基層農技推廣、農業全程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相結合,將政策扶持與激勵獎勵相結合,重點扶持新型職業農民發展規模經營,發展社會化服務,為全市培育工作的順利實施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二是分工到位。農業部門負責制定專案實施方案、組織實施和督辦工作,統籌協調、管理與驗收;專案日常管理工作與績效考評、專案資金管理與使用,資訊宣傳與農民資訊上報稽核;後續跟蹤服務、指導、認定和政策扶持等工作。財政部門負責專案的資金撥付、資金監督和管理工作。各行業部門負責組建專家服務團隊、協助制定教學方案、遴選學員、跟班管理、跟蹤服務等工作。各培訓基地負責遴選培育物件、制定教學方案、選聘教師、教學組織管理、跟蹤服務等工作。

  三是監管到位。嚴格執行管理、培訓、監督三者分離的工作機制,各地農業局專門成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管理辦公室。按照“誰承擔、誰負責”的原則,明確責任,抓好新型職業農民專案實施和監管工作。開班前,每個培訓班需向新型職業農民管理辦公室和科教科提交開班申請,經審批後方能正式開班;開班時,農業局、財政局分管領導及工作人員親自到場清點人數,核實學員身份;培訓過程中,新型職業農民管理辦公室、科教科、監察科全程監督培訓全過程,確保人員、時間、培訓質量到位;培訓結束後,組織由財政局、農業局機關負責人對每個培訓班進行驗收,嚴格按照驗收標準逐項核查,驗收合格後出具驗收報告;專案資金監管方面,做到先審計後報賬,主動邀請審計部門對每個班次資金使用情況進行財務審計,審計合的方可報賬,對不按專案實施方案開支的資金堅決不予報銷。

  四是宣傳到位。在專案實施過程中,注重做好專案各個環節的宣傳工作。在培訓招生前,一是組織招生宣傳專班分赴各鄉鎮辦進行培訓宣傳和招生摸底調查,使農民認識到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二是透過前兩年培育學員好口碑進行宣傳。透過他們口耳相傳,自發對外談論培訓後的收穫,今年早早就有很多農戶要求參加培訓。在培訓過程中,充分利用網際網路、廣播、電視、報刊等媒體,加大對培育工作和典型學員的宣傳力度;在培訓跟蹤服務階段和結束後,注重從總結培訓經驗、學員培訓成效和發展創新理念等方面宣傳。20xx年,谷城縣農廣校被評為“20xx年度全省農廣校系統宣傳工作先進集體”,陳啟峰同志被評為“全國農業廣播電視學校報刊應用先進個人”、“20xx年度全省農廣校系統宣傳工作先進個人”。

  五是服務到位。各地提前組織人員聯絡培訓基地,給學員提供一流的學習環境和舒適的食宿環境,讓他們能安得下心、坐得下來學習。由於吃住一體化,有專人為學員每天合理調配膳食,每天不重樣提供美味可口、營養豐富的飯菜,學員們高興的說:“這標準比家裡吃的還好,住的還舒服,免費讓我們學習還管吃住,黨的政策真是好”。同時利用課間休息時間和學員們打成一片,融為一體,和他們談心交流,讓他們感覺向家人一樣貼心溫暖,學習氣氛融洽和睦。

  二、抓好“五個環節”,提升培育質效

  (一)抓好學員遴選,確保培育精準。今年遴選學員,重點從解決農業發展後繼無人、“誰來種地”、解決怎麼推進現代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快速形成等方面著力,注重培育發展職業農民新生代。優先選擇種養規模大、學習意願強、文化程度高、年輕力壯的種養大戶、家庭農場主、合作社骨幹成員等作為培育物件。今年遴選學員與去年相比年齡更小、學歷更高、種養規模大、學習積極性高。

  (二)抓好師資選聘,確保培訓質量。根據上年對培訓教師滿意度測評、授課內容、授課形式等方面,繼續聘用學員反應好、培訓形式好、效果好的老師,淘汰學員反應差,培訓形式乾巴枯燥、培訓效果不好的老師。聘請國家省市級專家及研究員、職業教學經驗豐富的高校教授、教學生產結合緊密的專業老師;高起點選擇、高標準配備長期服務在生產一線農業專家、農業領軍人才和鄉土專家作兼職教師。透過先優配強師資,確保了每個專業都有“精品課”,每堂課都有“含金量”,使農民反響強烈,興趣高漲。

  (三)抓好課程設定,確保培訓效果。各地根據學員反響和產業需要調整課程,對於反響好的課程予以保留,並根據經濟形式和產業發展在內容上進行更新和豐富,對於學員反應不好的課程予以更換。從提升學員農業發展理念、理論水平、專業技能、經營管理能力出發,精心組織,合理制定教學計劃和編排課程。比如老河口市為了讓學員真正瞭解合作社是怎麼建立的、怎麼經營管理的,開設農業專業合作社的建立、經營和財務管理課程;又如怎樣讓產品銷的更好、更快,怎樣提高他們品牌意識,開設了農產品市場營銷與維權、農產品品牌建立及“三品一標”、農村電子商務與網路營銷等課程;開設各種專業生產理論課和適用技術操作應用課,幫助學員的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四)抓好培訓創新,確保教學新穎。注重教學方式方法創新,在有限的培訓時間取得最大培訓質效。按照農民參訓需求和學習特點,強化課程設計的針對性、實用性、趣味性,最大程度地提高了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物件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結合農民生產生活實際,堅持方便農民、“就地就近”便利培訓,保證學員及早趕回家抓好生產,做到學習生產兩不誤。農民透過電商學習,把自家的桃、芝麻油、土雞、土雞蛋、臘味及桃核製作的小飾品等農產品透過微信、QQ、微博等平臺展示出去,獲得了很好的收益。

  (五)抓好制度建設,確保管理到位。要求各培育機構建立開班審批制度、雙班主任和指導員制度、班委會制度、考勤考核、班級評價等制度和考核競爭機制,用制度規範培訓過程,用制度提高培訓效果。每個班級按照實際培訓人數,多遴選取4—5名備學學員,採取激勵競爭,末尾淘汰機制,對參訓人員出勤、學習、實訓、研討等情況進行詳細記錄,在培訓結束後進行綜合考評,每個班評出5—6名優秀學員予以表彰獎勵,評出4—5名綜合考評分值低的學員予以淘汰。組織每個班成立班委會,推選出在當地有一定影響力的學員為班幹部,發揮班幹部在班級管理過程中的積極帶頭作用,並按鄉鎮分成對比學習組,形成了比紀律、比提問發言次數、比學習筆記乾淨完整等積極向上學習氛圍。透過末位淘汰、評先表優,進一步激發了學員們學習積極性,保證了學習時間和學習質量。

  三、開展“四結合”,建立跟蹤服務機制

  一是結合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建設專案,開展經常性跟蹤服務。部分地區將生產經營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物件納入為科技示範戶,社會服務型培育物件所在鄉鎮科技示範戶必須是20xx年培育人員,使90%以上新型職業農民都能成為科技示範戶得到經常性、長期跟蹤服務。同時對部分種養規模大、發展勢頭足、技術力量薄弱的職業農民採取分派專家,定點服務;對部分產業相同、技術服務要求相同,採取綜合服務。

  二是結合現代資訊化服務手段,搭建資訊科技服務橋樑。透過“農業科技服務雲平臺”,建立產業QQ群、微信圈等現代資訊化服務手段,搭建資訊科技服務橋樑。建立起專家與學員,指導員與學員,學員與學員之間多向資訊交流平臺,各產業部門及時將政策、資訊、生產措施、病蟲害防治技術及階段要求公佈在群裡,隨時為學員提供創業資訊和各項服務。充分依託網際網路絡,結合農業科技雲平臺、湖北農業教育培訓網等網路平臺,建立新型職業農民網路課堂,組織農民參加線上學習。

  三是結合精準扶貧,包村聯戶、送科技下鄉等活動,開展技術到田到戶。組織行業單位專家和技術指導員,在關鍵季節、重要農時,按照產業需求,採取進村入戶、聯戶結對、送教上門、田間辦班等方式,開展技術實踐指導,使他們真正把課堂上學到的理論知識有效地運用到生活生產中,做到學以致用。組織各行業專家、技術指導員開展各種技術入戶服務,為農戶發放技術明白紙。

  四是結合產業基地和示範園,開展技術交流、示範演示,及時傳播新品種、新技術、新資訊。老河口市先後組織了果樹學員在李樓砂梨綜合試驗站觀摩學習了冬季修剪、清園管理、疏果、套袋、病蟲害統合防治等技術演示;蔬菜學員在洪山咀綠佳園果蔬基地開展了設施蔬菜生產技術觀摩等。

  四、存在問題及建議

  1、在政策扶持上,建議上級政府出臺檔案,明確更加具體的政策和認定管理辦法。從國家層面給予新型職業農民相應的社會地位和身份。明確公職人員擔當農民培訓師資的激勵辦法,解決公職人員合法獲得課酬的問題,提高師資水平。

  2、培育機構缺乏工作經費支援,專案資金全部用於培育工作,無工作經費安排,影響培育機構的工作積極性。建議在今後的資金使用中明確培育機構工作經費的比例和使用範圍。

  3、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管理系統過多,給基層操作錄入造成不便,建議一個系統管總,增加三年內已培訓人員自動識別系統並拒絕錄入物件庫,避免重複,簡化系統操作程式,給基層更多時間用於培訓和跟蹤服務。

  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工作總結2

  根據四川省農業廳、四川省財政廳檔案精神,我校透過制定方案、成立領導機構、加強日常管理抓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

  一、新型職業農民培訓任務完成情況

  今年我校新型職業農民培訓任務為85人,其中:社會服務型農家旅遊服務員培訓任務為40人,生產經營型專合組織與農場主經營管理培訓任務為45人,我校透過調查摸底、宣傳發動,組織實施,於20xx年12月25日圓滿完成了培訓任務。

  二、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組織措施

  1、加強組織領導。為確保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試點工作的順利進行,我校成立了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工作領導小組,由校長任組長,職業培訓處處長任副組長,職業培訓處、招生就業處、教學科研處、財會管理處、高教鑑定處負責人為成員。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全面負責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的組織和協調,辦公室設在學校職業培訓處。

  2、制定工作方案。根據我校實際,制定符合遊仙區實際的工作方案,建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長效機制,完善培訓管理辦法,著力打造綿陽旅遊學校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特色模式。按照“科教興農、人才強農、新型職業農民固農”的戰略要求,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堅持立足產業、政府主導、多方參與、注重實效的原則,以做大做強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為導向,整合資源,提高培訓的針對性、規範性和有效性,加快建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制度,著力培養一支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隊伍。大力推動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

  3、建立職業農民資訊檔案。我校10月份在遊仙區逐鄉逐村地開展規模經營職業農民調查,調查物件主要為生產經營達到一定的規模,在遊仙區境內從事農(林)業生產經營的種植大戶、林業大戶、養殖大戶、加工大戶等,調查工作完成後,建立規模經營職業農民資訊庫,以此作為我校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育物件,擇優推薦參加遊仙區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訓。

  4、建立師資人才庫。在充分發揮我校涉農教師作用的同時,面向社會廣泛吸納聘請有關農業方面的專家及技術能人,建立層次多樣、專業齊全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師資團隊。以中級職稱以上的技術專家、業務骨幹和本地鄉土人才為主,建立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訓師資庫,涉及專業合作社與農場主、農村經濟管理、農家旅遊服務員、植保等近十個專業領域。

  5、科學設定教學課程。根據今年我校新型職業農民的教育培養目標,圍繞社會服務型農家旅遊服務員,生產經營型專合組織與農場主經營管理生產管理、技術指導、產業發展現狀和發展對策等內容設定教學課程。生產經營型每期培訓時間為15天,其中集中課堂培訓6天(48學時),實訓5天(40學時),交流參觀4天(32學時)。社會服務型培訓時間7天,其中集中理論教學3天(24學時),實踐教學及參觀交流考察4天(32學時)。把一些能夠代表遊仙區現代農業發展水平,體現遊仙區農業產業特色的示範園、示範場、農業龍頭企業等作為實訓基地,運用“學校授課+基地實習”、“田間培訓+生產指導”等形式,增強培訓針對性和實用性;外出考察學習重點選擇到梓潼縣許州鎮、遊仙區太平鎮和柏林鎮、遊仙區萬鴻、北川縣、安縣等地進行考察學習。

  6、規範培訓制度。我校新興職業農民培訓有場所、有人員、有制度、有檔案,配備電腦、投影儀等教學裝置,建立了完整的培訓工作開展情況記錄和參訓學員電子檔案。建立相應的課堂紀律,參加培訓的學員能按照培訓作息時間,上好每堂課。

  7、注重宣傳總結。今年是我校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的第一年,為了讓廣大農民群眾積極參與,我們及時總結典型成功經驗,充分利用網際網路、資訊報道等媒體進行宣傳報道,營造有利於新型職業農民成長的良好氛圍。

  三、新型職業農民培訓主要成效

  1、促進學員之間的互相學習交流,增長見識,開闊眼界。透過組織外出參觀學習,拓寬了視野,給學員帶來了全新體驗,實地學習示範園區的成功經驗,讓學員們得到前所未有的視聽效果,學員們充分利用培訓平臺,相互交流探索產業發展方向和前景,相互之間形成資源共享。

  2、提高生產經營水平。學員們透過授課教師在銷售渠道開拓、品牌塑造等培訓內容知識引導幫助下,逐步認識到銷售技巧的重要性,有的學員經過學習後,對產品進行重新改良包裝後,增加了不少的經濟效益。

  3、增強學員務農信心。學員們普遍認為培訓內容針對性強、教師講課水平高、方式方法靈活多樣、管理規範、服務到位。透過三農問題、現代農業發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政策、體驗式的農耕文化、社會責任等培訓,把握了宏觀形勢。培訓中還融入支農惠農政策、農業專案申報、合作社法、財務管理、合同法、農產品質量安全、農產品認定、農業金融等內容,提升了經營管理能力。透過市場營銷、品牌建設等培訓,建立了對農產品生鮮電商、渠道建立、品牌塑造等問題的深層次認識。透過產業趨勢發展、五新技術的培訓,掌握了產業動態,讓學員對從事農業充滿了希望。

  四、新型職業農民培訓來年工作思路

  1、做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總結今年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工作經驗,加強和兄弟學校交流,做好來年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方案,為未來的培訓工作打下堅實基礎。

  2、做好培訓基礎設施建設。加強設施裝置建設,整合資源,改善條件,提升農民教育培訓能力。

  3、最佳化師資隊伍。聘請一批農業專家,建立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師資庫,遴選熟悉“三農”、具有豐富專業知識和實踐的專家進入培訓師資庫,及時淘汰不合格人員,補充優秀師資,確保教師水平。

  4、做好新型職業農民後續跟蹤服務。建立跟蹤服務技術指導員制度,負責新型職業農民的技術諮詢、解難釋疑、技術指導服務和優惠扶持政策落實、知識更新培訓等。

  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工作總結3

  20xx年省農業廳分配棗陽市畜牧技術推廣站新型職業農民培育任務是120人,培育型別是專業技能型。按照省農業廳新型職業培育工程實施方案和省畜牧獸醫局的統一要求,棗陽市畜牧技術推廣站舉辦了兩個培訓班,一是生豬養殖技術培訓班60人,二是肉牛養殖技術培訓班60人。兩個班於xx年12月28日至xx年元月5日(元月1日,2日休息兩天)同時進行培訓,時間為7天,目前已全部完成培訓任務,測評滿意度均達到85%以上。

  一、精心組織,明確責任

  局黨委成立了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領導小組,組建了工作專班,明確一名副局長具體負責此項工作,並確定市畜牧技術推廣站為培訓機構,制定了具體的培育實施方案。同時,對相關責任人提出明確責任要求,要求按時間按要求按步驟組織好培訓,確保培訓程式和環節到位,如果監管不力,工作不到位,將嚴肅追責問責。

  二、嚴把“三關”,抓好培訓

  (一)嚴把培育物件遴選關。嚴格按條件標準從全市規模養殖場技術人員中遴選物件,選擇專業技能強的畜禽專業技術人員參加培訓。在遴選過程中,發揮鄉鎮畜牧獸醫服務中心的作用,組織宣傳,嚴格把關,確保選準選優培育物件。

  (二)嚴把培訓質量關。為提高培訓的質量和效果,具體做了四方面的工作:一是制定培訓計劃。培訓機構按培訓規範要求制定培訓計劃,科學設定課程,按公共基礎,專業技能,能力拓展和實訓操作等模組構建培訓內容。在具體培訓內容上與綠色發展縣市建立,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結合起來,設定畜禽汙染防治技術課程,把異位發酵床綜合技術作為重點內容。

  透過培訓,使畜禽專業技術人員掌握畜禽汙染防治技術,提高治汙技術水平。同時,在內容設定上,注重職業素養方面的培訓,把“愛國、尚農、勤勉、誠信”作為班訓,努力提升新型職業農民思想素養。二是選優授課教師。在教師的'選聘上,我們除從本系統技術骨幹中確定授課教師外,還從華中農學院聘請專家教授擔任授課教師,並在培訓前進行了師資培訓,研討培訓內容和方法,確保培訓質量。三是加強培訓管理。兩個培訓班分別組建了班委會,制定教學規程,建立了簽到、點名、抽查、監查等規範的班級管理制度,建立培訓學員臺賬和“一班一案”教學檔案,使培訓有序進行,有章可循。四是創新培訓方式。採取集中培訓與分散培訓相結合,課堂教學與實訓交流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兩個班七天的培訓中,理論課3天,實訓課2天,參觀觀摩1天,考試考核1天。同時,依託計算機網路、移動網際網路,利用雲上智農平臺,建立新型職業農民網路課堂。實行線上線下融合培育,透過影片網路教學,傳授新品種,新技術,全面提升教學質量效果。

  (三)嚴把資金使用關。對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專案資金不截留、不擠佔、不挪用,全額撥付到培訓機構,確保培訓正常進行。同時,加強資金管理,對培訓機構的培訓費用預算、使用進行稽核,嚴格把關。建立資金“誰使用,誰負責”的監管機制,建立資金專賬和完善的財務檔案,完善資金支出手續,確保資金使用的真實性和有效性。

  三、嚴格管理,延伸服務

  一是加強監管。市畜牧獸醫局工作專班對培訓機構培訓情況進行實時監管,培訓中派人加強監督,確保培訓過程規範;培訓班結束後,對培訓機構和教師授課情況等進行了考核、網上測評。

  二是嚴格驗收。培訓結束後,市畜牧獸醫局工作專班對整個培訓情況進行了全面驗收,重點“四查”:查培訓是否合規,查檔案資料是否完整,查學員臺賬是否規範,查資金使用是否合理,經驗收合格後,撥付專案資金。

  三是跟蹤服務。市畜牧獸醫局將組織畜牧專家和技術指導員,對訓後學員進行1—2年的跟蹤服務,為學員開展經常性的技術指導、諮詢和服務,以班級為單位立了一個微信群,定期釋出養殖技術要點,農村政策資訊。同時,採取指導員上門回訪,現場指導等服務形式,幫助解決生產養殖過程中的技術難題和困難,不斷鞏固和提高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成效。

  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工作總結4

  襄州區20xx年新型職業農民(畜牧)培育工作在上級領導的正確指導和關心支援下,深入貫徹落實湖北省農業廳辦公室《關於印發20xx年湖北省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實施方案的通知》(鄂農計發[207]30號)檔案精神和區農業局《襄陽市襄州區20xx年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實施方案》的檔案通知,以加快培育壯大畜牧經營主體為主線,以促進畜牧增效、養殖戶增收、農業發展為核心,以造就有文化、有技能、善經營的現代新型職業農民為目標,透過認真組織實施,建立健全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制度,以提高農民專業技能,培育現代農業經營主體為重點,大力實施技術技能培訓,積極開展跟蹤服務指導,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已順利完成了工作目標任務,取得了階段性成效,現將工作情況總結如下:

  一、制定實施方案,明確培育工作任務

  根據省、區印發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實施方案,我區緊緊圍繞現代畜牧業發展,結合畜牧業的發展狀況,及時制定了培育工作實施方案,確定了工作目標任務,分型別制定了培育計劃,按照“政府主導,農民自願,嚴格標準,動態管理”原則,及時制定實施方案,擇優遴選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物件,有序推進新興職業農民培育。我區20xx年培育目標任務為專業技能型畜禽繁殖員110人,兩個班,分別為肉牛培育班50人,生豬培育班60人。

  二、開展調查摸底,建立培育資源庫

  1、為把新型職業農民培育任務抓好抓落實,我局認真遴選,組建學員庫。透過電視、廣播、報紙、宣傳單等廣泛宣傳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目的和意義,深入到養殖企業、村、組進行調查摸底,並在自願申報的前提下,將符合條件的人員資訊情況登記註冊,建立農村實用人才資訊庫,共登記入庫的人員達230人,然後再從實用人才資訊庫中將符合條件的人員納入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學員庫中,建立學員檔案。在培訓時,依據培訓內容,有針對性的從實用人才資訊庫中遴選符合條件的學員,重點遴選有意願、有需求的農民參訓,將有意願創業或擴大農業產業規模的農業科技示範戶、優先納入培訓範疇,從而避免了新學員在註冊時登入不上系統的問題,同時也避免了學員重複參加培訓的問題。

  2、堅持農民自主申報和基層主管部門推薦相結合的原則,確定不同類別培育物件。登陸中國新型職業農民網,透過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申報系統或手機下載“雲上智農”APP實名註冊,線上報名。培育物件年齡一般不超過60週歲,年農業服務收入4萬元以上,包括動物防疫員、畜禽繁殖員等。同一培育物件三年內只享受一次同類培訓。

  三、進行“土洋”搭配,組建培育師資庫

  為保障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的正常開展,我們組建有師資庫。為充實師資團隊,我們不僅聘請大專院校的專家教授,還將本地有較強生產經營經驗和動手能力的“土專家”充實到師資隊伍中,進入我區師資庫的專家教授有25人。例如周健,華農畢業,原正大畜牧公司副總,主抓生豬生產,現在自主創業,是生豬疫病防治方面的“土專家”;毛喜,喜旺旺公司總經理,在生豬飼養管理、疫病防治方面有很深的研究;楊萬坤,金牛公司老總,與牛打交道有30多年,是肉牛飼養管理、疫病防治方面的“土專家”。在培訓過程中,我們根據課程安排,從師資庫中選擇專家以多種方式進行授課、答疑,從而最大程度的讓學員學到更多、更實用的專業知識,提高養殖水平。

  四、認真開展培訓,打造精品課堂,做好實訓

  1、創新培訓方式。根據農時季節和學員工學矛盾,採取“分段式,重實訓,體驗式”教學模式,根據不同培育物件,開展小班教學,提升農民參訓積極性,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按“一班一檔”分期分段安排課程,分門別類展開培訓。培訓理論授課時間為50%,實訓、見習時間為30%,研討、交流、考核時間為20%左右。加強實訓基地建設,及時填報實訓基地庫,確保每個產業、每個崗位有實習基地,每個培育物件能實踐、會操作。利用雲上智農平臺,建立新型職業農民網路課堂。

  2、選擇通俗易懂,實踐操作性強的適合畜牧養殖特點的培訓教材。

  3、為提高教學質量,我們根據培訓內容,從師資庫中選聘優秀老師,並及時與老師溝通,方便老師有目的地提前備課。在培訓時,合理設定課程,不僅要對學員進行專業技能提升培訓,更多的是要加強創業理念、經營管理和職業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培訓。在培訓方式上,除了傳統的授課方式以外,還積極推廣體驗式、案例式教學,學習各地新型職業農民優秀代表、典型案例,並結合自身區域特點和產業特色有針對性的開展培訓。

  4、有目的性的選好實訓基地,做好實訓。我區共建有實訓地8個,例如生豬培訓,我們選擇喜旺旺公司;肉牛培訓,選擇金牛公司;蛋雞培訓,選擇聖迪樂公司。我們選擇的這些公司,都是在我區具有代表性的龍頭企業,對學員的學習有非常好的借鑑作用。在觀摩時,我們安排經驗豐富的專家進行現場講解,並進行互動交流,以便解決學員提出的養殖中遇到的各種問題。透過在實訓基地觀摩學習,讓學員們把課堂所學內容與實際情況相結合,達到融匯貫通,學為所用,將實訓基地好的做法應用到自己的養殖中去。

  5、嚴格考勤管理,每節課點名,嚴格請銷假制度,將考勤計入學員檔案,與優秀學員評選,新型職業農民資格認定掛鉤,確保教學秩序。在培訓中,我們進行了交流探討,讓學員有展示自己才華的平臺,體驗分享交流經驗。

  五、解疑答惑,搭建遠端服務平臺

  為更好的鞏固培育效果,為學員提供一個互動溝通交流的平臺,我們建有襄州區畜牧技術培訓QQ群3個、微信群3個,邀請所有師資團隊老師及參加培育的學員全部參與其中。透過QQ群、微信群,學員們可以進行價格資訊、原料採購、飼養管理、疫病防治等方面的溝通交流,而且遇到疑難問題,還可以與專家進行遠端影片,隨時解決養殖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

  六、加強培育監管,做好後期跟蹤服務

  每一期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結束後,我們都要針對每期參加培育的學員制定後期跟蹤服務方案,印有跟蹤服務紀錄本,保證每位學員我們每年上門服務2次,同時我們還會不定期的組織老師到學員家中進行回訪,發放技術資料,瞭解學員實際情況、生產遇到的問題,針對瞭解的情況制定解決辦法。如果遇到需要緊急情況,我們也會邀請老師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及時提供技術支援,幫助學員解決實際問題。

  透過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實踐,我們認識到,只要勇於創新,一切從養殖戶出發,紮實工作就能得到養殖戶的理解和配合。把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與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密切結合,形成合力,才能確保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穩步推進。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