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三下鄉的活動總結

大學生三下鄉的活動總結

  不經意間,一個活動就結束了,這次活動讓你有什麼啟發呢?該好好寫一份總結把這些都記錄下來了。可是怎樣寫活動總結才能出彩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大學生三下鄉的活動總結,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大學生三下鄉的活動總結1

  回顧一個學期的教學,步履匆匆但不乏充實,無論是我還是孩子們,都在收穫著成長的快樂。這份快樂是在每一個辛勤付出的日子裡蘊藏著的。在教學中,我力求務實,把學生的學力發展努力著眼於實處,少一些花哨,少一些浮躁,紮紮實實地進行聽說讀寫的訓練。下面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做重點總結:

  一、培養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的養成,是學生輕鬆學習語文的關鍵。很多學生在學習上很吃力,最為主要的原因是習慣太差。在低年級,還能靠著點小聰明混個看起來還不錯的分數,可是隨著年級的升高,就越顯得力不從心。不會傾聽,不會思考,更不用說完整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了。良好的語文習慣等於是開啟語文學習這座大門的金鑰匙。在本學期,我有意識地從學生的發言、思考、傾聽、作業的完成等幾個方面進行:

  1、關於發言

  有時,心裡有一種感覺,卻很難講出來。如果不經常鍛鍊口頭表達能力,學生就會永遠處於一種混沌的狀態,遇到考試也只能囉哩囉嗦一大堆,卻詞不達意。站起來講與自己坐在座位上糊里糊塗地想,的確是大不一樣。它不僅幫助學生弄清了思路,也迫使學生漸漸學會用簡練的言語表述。這對於學生的口才,以及今後的答題都是一種鍛鍊。

  但隨著學生年齡的增加,我們會發現課堂上已經逐步出現部分學生不舉手的現象。原因比較多,有些是平時性格內向不善言辭,缺乏舉手發言的膽量和勇氣;有些是膽子比較小,害怕說錯,擔心因為說錯答案而遭到老師批評和同學嘲笑,心理壓力交代;有些則是比較愛面子,上課不輕易發言,害怕萬一說錯會丟面子。針對這些情況,營造一個民主和諧的課堂氣氛極為重要。

  在語文課上,我經常告訴學生,語文和其他學科不一樣,很多時候沒有所謂的標準答案,更為重要的是說出自己的想法。有時在一堂課之前,讓每個學生給自己定下本節課的發言目標,在課結束後馬上進行統計,並對發言極為突出的學生進行及時的表揚。每週還要對發言情況做一個總體的評價。

  2、關於傾聽

  一堂課四十分鐘,除去發言、寫字、讀書等實踐活動,剩下來的半節課左右的時間都是學生聽的時間。善聽的人,學習效率自然會提高。本學期,加強學生傾聽的能力也是一個重點。但是光是跟學生說要認真聽,或是當學生沒有認真聽的時候,我們就責問孩子:“上課怎麼不認真聽呢”這話看似沒什麼問題,實際上我們仔細想想,有多少學生能真正明白“認真聽”的真正意思。課堂上,老師說,看哪個小朋友聽得最仔細。於是每一個孩子立馬把腰板挺得直直的,眼睛瞪得大大的。一般情況下,老師就會馬上表揚——真認真。好,學生的意識中就對“認真聽”有了一個概念,那就是把腰板挺得直直的,眼睛瞪得大大的。而實際上,這樣真的能做到認真聽嗎有人做過研究,當你以這麼一個坐姿去傾聽的時候,反而會事半功倍。不少時候,你會發現教室裡那幾個看似坐得最端正的孩子,眼神卻是迷離的,空洞的。

  傾聽是有方法的。在課堂上,我要學生努力做到以下三點:你聽懂了什麼;你想到了什麼,有什麼收穫;你有補充嗎,有疑問嗎第一點是基礎性的要求,要學會從對方的話語中把主要意思聽明白。第二點則是體驗性的要求,這是對學生提出的一個較高的傾聽要求了。而第三點就是一種創新性的要求了。這是一種十分有效的傾聽方法,學生學會了先聽後說,也就真正養成了傾聽的習慣。

  在課堂上,我喜歡這麼跟孩子說:“你們做到聽的準備了嗎”“你有一雙會傾聽的耳朵。”“老師欣賞積極發言的孩子,也同樣喜歡專心傾聽的孩子”……不斷地讓學生在我的話語中感受傾聽的重要。對於三年級的孩子來說,學會傾聽還不是一件易事,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經常隨時點名,讓某個學生複述老師或同學的發言,這樣做既可以檢驗孩子們傾聽的效果,又可以提醒他們注意:老師隨時都在關注我們的傾聽習慣。

  3、關於思考

  學習是快樂的,但缺乏思考的學習只能算淺層次的快樂。教給學生思考的方法,培養其思考的習慣,遠比教給知識要重要得多。我們的目標是將學生培養成一個有智慧的人,有主見的人。在語文課堂中,尤其需要自己的思考,不人云亦云,不死記硬背,才能真正感受到語文學習的快樂。在上一個新的單元之前,一般會讓學生對整個單元做一個整體的感知,思考這個單元的主題與相關的任務,在上一篇新的課文之前,也會讓其先做充分的預習,鼓勵提出不明白的問題。這種主動出擊的學習會讓學生更積極地參與到課堂中來。在教學過程中,針對課文的重點,設計一個值得探討的話題把學生帶入更深度的思考,引導學生在相互的碰撞中加強思考的力度。通常在每一篇課文教學結束後,還會留出部分時間引導學生再一次思考,很多時候還能引出更多的精彩來。

  4、關於積累

  中段語文是大量積累語言的最佳年段。課本教材的課後習題中也有很多積累的練習,與低段不同的是,在中段更多的是鼓勵學生要以句子或片段的形式來積累。只有透過大量的積累,才能在夯實基礎,為後一學段的發展積蓄力量。因此,培養學生積累語言的習慣也是本學期的一個重點。我們要引導學生主動積累,隨時積累。

  除了在平時的教學中,激勵學生積累詞句之外,每個單元結束,都會有一次針對整個單元進行的積累,並交給學生積累的方法:詞語分類,句子摘抄後要給其中寫得特別精妙的地方用另一種顏色的筆圈畫出來,不僅如此,還要自己給句子評星。

  不過,像這樣的積累還是不夠的,除此之外還引導學生在課外閱讀的過程中隨時積累。有一段時間曾經試過讓學生一天積累兩個詞、一句話,不過開頭沒做好,不了了之,有些可惜。這再下一個學年將作改進。

  5、關於作業

  很多時候,當家長問我孩子的學習情況的時候,我都會告訴家長看看孩子完成的作業情況基本就能瞭解個大概了。在學校裡,我對他們的作業要求比較嚴格。

  首先,書寫一律用鋼筆,不能使用塗改液,必須做到端正、清潔。剛開始,學生用不慣鋼筆,所以本子上總是塗得髒髒的,但經過一段時間的適應之後,他們的書寫變得清爽了很多。但班裡有幾個孩子的書寫態度卻不夠端正,相應的,這幾個學生的學習狀態也是比較松懶的。這些學生,基本上每天都要提醒了再提醒。一次,楠偉過來很興奮地跟我說,自從把字一筆一劃寫端正後,心也變細了,那些不該錯的題目出錯的機率也小了很多。我想,如果每一個孩子都能做到這點的話,那麼對他們的`幫助該又多大!但這畢竟是我的一廂情願,幾個“頑固”分子,一提筆就把我的要求拋到耳後根了。翻翻他們前面的作業,真的是慘不忍睹。後來想到一招,每次改作業的時候,我就準備一個小本子在邊上,把每次作業書寫不認真的名字都記下來,在半月假前做一次統計,根據這個統計在半月假佈置練字的作業,少的一兩頁,多則五六頁。這樣一來,對那些平時書寫認真的孩子來說,成就感就會更深一些。而對那些懶散的孩子來說,則是一個很好的教訓。班裡女孩子當中寫得最張牙舞爪的雨甜,在後半段時間裡明顯進步很多。

  其次,我對自己提出要求,只要佈置了的學生的作業就一定要批改,及時地反饋給學生。課堂作業本、每課一練、生字抄寫本、組詞本、積累本、語段訓練、抄詞本、語段訓練再加上兩天一次的天天日記,全部做了批改。不僅如此,每次半月假前,還要求每個學生在《學習情況彙總表》中把這半個月裡所有批改過的作業等級全部登記上去。如此一來,不僅家長能從作業中有更為直觀的瞭解,學生自己也對整個階段的學習有一個整體的瞭解,這本身就是一次很好的自省。每次針對學生的彙總表我再作總評,努力幫助學生找到改進的方法。

  二、努力提升學生語文學習的能力

  本學期,在致力於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提升方面,我側重於朗讀、習作與閱讀三個方面,這決定著學生最終的語文素養的高低。

  1、朗讀方面

  中段,是培養學生語感的一個關鍵期,而語感的培養最好的平臺就是朗讀了。朗讀不僅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瞭解文字,而且在繪聲繪色的朗讀中,能更直觀地讓學生感受到語言文字的魅力。在上個學期期末的朗讀抽測中,我們三年級的朗讀水平整體偏低,除卻一些客觀因素外,我想還是我們對朗讀不夠重視,沒有真正地把朗讀落到實處,對學生的朗讀水平應該達到一個怎樣的水平並沒有一個很好的規劃。因此在本學期一開始,就把朗讀列入計劃當中來,並付諸於實踐中。每個單元學習之前,我要求每個學生先把整個單元的課文讀正確,讀流利。這個要求不只是空口說說的,在學生讀好之後,透過開火車的形式一個個地檢查過去,並做好記錄。不丟字、不添字、不改字、不讀破句、不回讀,這些個基本要求要一再地提醒學生,這樣他們才會真正地明白怎樣叫讀正確,讀流利。在課堂教學中,更是不遺餘力地把朗讀貫徹到底,特別是課文中有一些非常適合朗讀的片段,專門進行朗讀的訓練。除此之外,每一個單元學習結束後,還要抽取部分學生來讀課文錄音,這次的讀書比單元前的預習讀要求要更高一些。透過這樣的抽測,學生也會潛意識裡關注自己的朗讀水平。

  2、習作方面

  根據學生的實際特點與課標的要求,本學期我在習作教學方面著力於讓學生能較為流暢地表達,能較為主動地積累習作素材。每個單元的習作訓練都是一次重要的練筆,通常情況下,我會在簡單的引導後,讓學生先下筆來寫,在針對他們第一次習作做講評,每次講評的時候,會把學生在習作中的一些優秀的句段整理出來給學生欣賞。同時,也把一些有問題的表達整理出來,透過一些示範的修改讓學生嘗試著怎樣去表達才能把意思說得更清楚。對那些表達能力較差的學生寫的習作,有時還會做一些密密麻麻的修改示範,這樣的對比對他們來說會更為直觀一些。

  除卻每個單元的習作訓練,我想方設法給學生創設更多的練筆機會。教室裡的一盆水仙花開了,學生每天圍在那看花聞花,我就在學完課文《荷花》一課後,指導學生來寫寫《水仙花》;母親節裡,讓孩子們回家給媽媽洗一次腳,又來一次練筆;半月假里布置做一個摔不破的雞蛋,回校再來一次比賽,又是一次很好的習作機會……像這樣的,沒有機會創設機會的練筆本學期也展開了不少次。

  同時,“天天日記”也是練筆的重要陣地。雖為“天天日記”,實則是兩天一次日記。剛開始對學生沒有多餘要求,只要求按時上交,每次上交後我都及時批改及時下發。經過一段時間後,學生已經慢慢養成了習慣,一到時間就會自覺開啟本子來寫。慢慢地,我對那些能力較好的學生提出要求,寫得長一些,多長才是長一些不做具體說明。黃柏特的日記每次交上來都是慢慢的一頁,三四百字都是輕而易舉的。裡面不乏很多新鮮的詞彙,這些詞在平時的作文中都是很少見到的,這下都有了用武之地。於是,我鼓勵其他孩子,在每次的日記中也努力著每次能用上那麼一兩個新鮮的詞彙。當然,對他們來說,怎麼抓住一件事寫具體還不是一件易事,很多孩子看似寫得洋洋灑灑,但也有不少的流水賬,但能把流水賬記得順溜那也是一種很好的表達訓練。

  3、閱讀方面

  在上個學期,我們班級已經初步營造了較好的閱讀氛圍,本學期的任務就是在此基礎上能讓學生做到更持久地閱讀,進入一個較為穩定的閱讀狀態。主要從這麼幾個方面著手進行:

  (l)時間上的保障

  除了學校規定的晨誦與午讀時間外,還要給學生爭取更多的讀書時間。比如,每天飯後的一段時間,也應充分利用。同時,還要引導學生養成在零碎時間裡隨時隨地讀書的習慣,要保證每個孩子每天的讀書時間不少於半個小時。

  (2)氛圍的營造

  努力設法讓學生一進教室就能看到滿滿的書,在教室的任何一個地方都能觸手可得。這學期先後增設了四個小書架,擺放在教室四周。在教室門口的小書架上擺滿了一本本《三國演義》《中國成語故事》的小人書,兩套書共一百多本,很適合學生在課間休息時間隨手翻閱。

  (3)閱讀評價

  讀完一本就及時記錄在讀書單中,寫上書目、感受(一兩句話)、時間等幾個方面,老師一個月左右時間要做一次統計,及時瞭解學生的讀書情況,作相應的調整。需要指出的是,這個書單只是為了瞭解學生的讀書情況,不應作為讀書好與否的評價量化表。同時,選擇重點閱讀書目指導學生作讀書筆記。

  大學生三下鄉的活動總結2

  7月11日——25日的三下鄉活動終於隨著我們的平安歸來而完滿結束。總結這半個月的三下鄉活動,我真的感觸良多。

  在這半個月裡面,我感到每一個隊員都有一個蛻變的過程,無論從工作方法、應急處理、溝通交流……都有著質的飛躍。第一天的手忙腳亂,往後的遊刃有餘;第一天的不知所措,往後的處變不驚……隊員們每一天都在學習,每一天都在提升。

  三下鄉是一系列活動組成的有機整體,所有活動就像一條鏈條,環環相扣,密不可分。一個活動的好壞影響著下一個活動的進行。例如,要搞好我們的講座就一定要在宣傳上下重功夫,確保有足夠的人知道我們的活動,而且活動還必須要有吸引人的亮點,只有吸引到一定的人到來,我們的活動才能順利進行下去。

  正是由於我們的活動是環環相扣的,所以在整個三下鄉活動之前,我們必須要有一個整體的規劃。

  首先,我們要決定我們活動的方向。結合了我們隊員所學的專業和曹江鎮的特點我們達成一致的共識——支農。決定我們是向著支農這一方向前進後,我們就要制定我們活動的專案了,經過我們的再三討論,反覆磋商,精心篩選,終於決定了幾個活動:擺檔攤,調研,講座,多媒體放映,慰問老人,田間考察……最後就是確定這些活動的具體實施方法了,這步很複雜,很繁瑣,但也很重要。要儘可能的考慮更多的細節,考慮得越深入越細緻,活動的實施也就越容易。看到我們的策劃書由簡單的十來頁變成厚厚的一疊,我們的工作重心要由書面向實際轉移。

  為了搞好這次三下鄉活動我們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合力起草我們的策劃書;聯絡好當地的領導;到曹江鎮實地考察一次;蒐集大量相關的資料;購買活動相關的物資……每一項都是極具挑戰的,這就要求我們要合理分工,充分發揮每個隊員的特長。在我們做好了最充分的準備後,才可以向目的地進發。

  在這一系列的活動,我有幾個很深的體會:

  活動要分工,更要合作

  14號的良種下鄉活動還未正式開始之時就有一批農民前來諮詢取種,為了不讓他們久等,我們還是在檔攤還未完全準備好就接受他們的諮詢與取種,當地農民很熱情,我們原定的人手已經不足以一邊和農民講解一邊佈置攤位了,就在這時候,隊長迅速把要去做調查問卷的隊員調過來協助我們佈置攤位。十來分鐘後,佈置工作就完成了,在這期間我們的諮詢與取種工作一直進行,農民依然熱情,攤位前的人流有增無減。團隊合作讓我們的檔攤迎來一個開門紅。計劃總是趕不上變化,這要求我們學會靈活變通。要靈活分工,也要靈活合作。

  良好的溝通技巧能讓我們更好的完成任務

  在做調查問卷的過程中,一定要保持微笑,語氣語速要適當,還有一個要點是要把問卷上的問題用口語表達出來,不要直接把讀問題出來,以免令村民的不耐煩,可以的話儘量把做問卷當做是一次談話,圍繞問卷的題目進行談話,談話結束問卷題目也就已經記錄好了。

  當然溝通不侷限於和當地村民,還有一個重點就是和我們隊員之間,工作之中資訊萬變,只有加強溝通我們才可以更好的合作,才能更好的互相配合。任務是艱鉅的,我們要合作就必須溝通交流,缺乏交流的合作是失敗的,加強溝通能減少誤解,增強隊員間的凝聚力,讓我們工作更有效率。

  這次三下鄉活動讓我學到很多很多東西,學到了很多課堂上沒有的,這會讓我終身受用,三下鄉雖然已經結束,但我會謹記著我在裡面學到的知識,用這些知識指導我日後的學習、工作和生活。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