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隊伍建設工作情況總結

人才隊伍建設工作情況總結

  總結是指社會團體、企業單位和個人對某一階段的學習、工作或其完成情況加以回顧和分析,得出教訓和一些規律性認識的一種書面材料,它能使我們及時找出錯誤並改正,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寫總結吧。我們該怎麼寫總結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人才隊伍建設工作情況總結,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人才隊伍建設的現狀

  近幾年來,縣住建局把人才工作和人才隊伍建設作為一項重要的任務來抓,積極完善各項制度,努力營造有利於優秀人才健康成長和充分發揮作用的工作機制和內部環境,住建系統人才隊伍得到了一定的發展,隊伍結構也有了明顯的改善。

  全域性現有職工19人,在編幹部職工19名,其中公務員8人,技術人員10人、工勤1人。在學歷方面,本科以上學歷5人,佔全局職工的26%。在專業技能方面,高階職稱2人,佔技術人員的20%;中級職稱2人,佔技術人員的20%;初級職稱6人,佔技術人員的60%。20xx年,透過事業單位統一招考引進專業技術人員2人,幹部隊伍的整體素質和戰鬥力進一步增強。20xx年還將招考引進專業技術人員2人,我局即將滿編。

  總體來說,縣住建局人才隊伍整體水平偏低,由於歷史原因,還有一大批初中、高中、中專等學歷工作人員,人才隊伍亟需加強。

  二、人才隊伍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人才隊伍總體素質偏低,結構不盡合理

  目前,縣住建局人才隊伍總量偏少,學歷偏低,年齡偏大,結構性矛盾尤為突出,缺少一批高層次的專業人才。在管理人才方面。掌握經濟執行規律的綜合性人才匱乏,沒有城市經營管理方面的人才,更沒有城市發展大規劃、大繁榮,懂策劃、擅管理方面的人才,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住建事業的發展。

  全域性編制數為22人,其中行政編制9人,事業編制12人,工勤崗位1人。現有人員19人,空編3人,其中領導班子還缺少一名副局長。

  ————從年齡結構上分析,30歲以內2人,佔10%;30—40歲以內4人,佔21%;40—50歲以內5人,佔26%;50歲以上8人,佔43%。20xx年環保、國土、城管從我局獨立出去,帶走了一部分人員,而我局缺少編制無法再引進人員,造成目前人員老化情況非常嚴重,不同程度地存在人才斷層、青黃不接的現象。

  ————從學歷層面看,本科畢業5人,佔26%,但其中4人都非第一學歷,不少人是因為職稱晉升等需要透過在職進修獲取的,較多人存在著專業不對口的問題,對業務提升的幫助不是很大。專科畢業14人,佔74%。學歷層次整體不高。

  ————從職稱及專業分佈看,高階職稱2人,佔11%;中級職稱2人,佔11%;初級6人,佔32%。專業領域分佈不均。專業人才稀缺的同時還急需財會、計算機、文秘專業的人員。檔案室沒有專門檔案管理人員,隨著檔案的不斷增加,檔案管理已經不能滿足需求。

  (二)財政投入不夠,人才流失快

  儘管近年來縣委、縣政府增加了對房地產市場、規劃建築領域的扶持力度,但是對住建行業的重視程度依然不夠,人才方面的財政投入相對偏少,住建系統人員福利待遇總體較低,高階人才引進困難,現有人才也難以留住的情況時有發生,從而影響人才隊伍的.穩定。

  (三)制度不完善,隊伍缺少活力

  現行事業單位制度(如崗位設定、分配製度、人才激勵機制)不夠完善,制約和影響了住建人才的培育、引進,同時也導致人才隊伍活力不足。

  1、缺少優勝劣汰競爭機制。目前,住建事業單位缺少優勝劣汰競爭機制,在用人方面是進也難、出也難。一方面,優秀專業人才難以進來,另一方面,不能勝任新形勢下住建行業管理要求的從業人員又無法安置。這對住建人才的培養、流動、交流使用帶來一定程度的影響。

  2、缺少內部競爭激勵機制。目前普遍存在吃大鍋飯和人浮於事的現象,而一些特殊專業人才和一般專業人才的工資待遇沒有明顯差別,不同程度上導致了一部分人員不鑽業務、不思進取和高階人才難留住的現象。

  3、專業崗位設定不盡合理。目前對事業單位崗位設定不盡合理,中高階職稱崗位數受到嚴格限制,直接影響專業技術人才脫穎而出,直接導致部分中低階人員不思進取和高階人才進不來、難留住的現象,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事業的發展、影響了隊伍建設的步伐。因受專業技術崗位數量的限制,評聘職稱就得等前人退休、自然減員,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人才的發展。

  三、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的對策與建議

  (一)完善人才工作格局

  1、重視人才工作。希望各級各單位人才領導小組高度重視人才工作,定期研究涉及人才隊伍建設的重大問題,將人才隊伍建設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納入領導班子建設和人才隊伍建設的總體規劃,切實履行好職責。建立引進、培養、選拔、使用文化人才年度工作報告和工作通報制度,促進人才培養選拔工作制度化,規範化。

  2、完善住建人才政策支援。牢固樹立“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科學人才觀,積極爭取上級的支援,出臺優惠的人才政策,盡力打破人才進出不暢的瓶頸,對高階人才既要“引得進”更要“留得住”,對引進的人才在專案經費、工資福利、住房補貼、家屬隨遷、子女入學等方面給予較高的待遇,對現有高層次人才也要同等對待。

  3、加大住建人才投入。加大對人才工作的投入,特別是加大對重點人才專案的投入。建立完善單位和個人多元化投入機制,透過人才的培養、引進和獎勵,從而充分調動和發揮各類人才的創造潛能。

  (二)最佳化人才隊伍結構

  1、引進急需人才。認真落實擬製人才發展規劃,制訂切實可行的分步實施方案,大力培養、引進規劃、建設、住房保障相關行業的專門人才。當前,我縣住建系統工民建、建築結構學、計算機、法律等方面的人才緊缺,下一步要積極爭取人事部門的支援,用足用好現有編制,透過向社會公開招聘成熟人才和到高校招聘優秀畢業生兩種渠道引進單位急需的各類人才。在招聘人員時,要立足長遠、著眼發展,分清輕重緩急,不能急於求成,在年齡層次、專業結構等方面梯次配備,形成有序、良性的人才梯隊銜接。

  2、提升現有人才。針對住建局的實際情況,當前特別要注重在現有專業人才的培養。樹立正確的人才觀,對現有人才分類對待,對有特殊才能的人才不僅要“揚其所長、避其所短”,而且要“揚其所長、克其所短”、“揚其所長、容其所短”。進一步建立健全人才培養機制,加強繼續教育工作,鼓勵各類人才在職自學,按縣委、縣政府有關規定對自學成才者給予獎勵;選送年輕專業人才赴高校和國家級、省級、州級單位進修,在住建系統評選專業拔尖人才,調動專業人才的工作積極性,並以此帶動單位其他人員的發展、進步。

  3、靈活使用人才。堅持人才的剛性流動和柔性流動相結合的方法,打破“用才必養”的傳統觀念,打通體制內人才和體制外人才的互通渠道,引進人才與借用外智並重,堅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圍繞城建重點專案、舊城區改造、建築業管理、保障性住房、房產交易、物業管理和工程質量檢測等領域,按照專業對口、人崗相適的原則,發現優秀幹部,調整使用幹部,積極最佳化年輕幹部隊伍資源配置。採取推薦考察等多種方式,及時將政治素質好、有發展潛力的年輕幹部納入後備幹部人才庫,進行重點培養、重點管理、擇優選用,著力打造年輕幹部生力軍。

  4、整合人才資源。職能相近的科室、單位,可以進行整合,人員按崗位需求綜合進行調整,達到人盡其才的效果。

  (三)創新人才工作機制

  1、深化職稱制度改革,強化工作能力和工作業績取向,重點向一線的各類專業技術人員傾斜,全面推行專業技術職務“評聘分開”,避免一評定終身現象,在平常的考核中執行績效考核制度,對不履職、無實績的人高職低聘或不聘,對實績大的人員低職高聘。

  2、科學設定專業崗位。嚴格按照事業單位的職責、職能,科學合理地重新設定專業崗位,同時按照高、中、低職稱,劃定一定比例,形成培養梯次;積極爭取有關部門的支援,在部分專業人才特別集中的單位,只設定專業崗位,不設定職稱數,尤其是高階職稱數,符合條件的均可以申報評聘職稱,從而激發、調動人員的學習積極性、鑽研業務的積極性,推動年輕人才的脫穎而出、推動住建隊伍的可持續和協調發展。

  3、深化分配製度改革,鼓勵實行對關鍵崗位的專業技術骨幹實行待遇傾斜。加大對體制外人才的保障力度,使編制內外的人才在享受評職、養老保險、失業保險等待遇以及社會保障上地位平等,增強人才的活力和能力。

  4、創新人才激勵機制。創新人才的激勵機制。對工作中有重大貢獻的人才給與重獎和激勵。按照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的原則,繼續推行和完善公開招考、社會招聘、競爭上崗等措施辦法,建立起能上能下、動態管理的長效用人機制。強化隱患檢查,堅持依法治理住建領域消防安全工作,成立消防安全治理工作領導小組,全面加強建設領域消防按全防治工作,提升消防安全應急處置能力,徹查存在的問題和薄弱環節,全力落實防控措施,堅決預防和遏制重度大火災事故發生。

  二是結合建設領域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工作要求,重點加強施工現場臨時用電隱患治理持續保持高壓態勢,加大違法、違規行為的懲處力度,落實管理責任,確保工作取得實效,爭取在期不在期的專項檢查,對檢查發現的隱患和問題要實行“零容忍”必須專人負責整改,各責任主體各負其責,並按規定配置消防設施、裝置,保證消防安全通道暢通,同時要加強對工地易燃物品的監管,確保消防安全。

  三是明確燃氣企業消防安全責任制,企業負責人就是本單位的消防安全責任人,建立層級消防安全責任,層級簽訂消防安全責任書,建立消防安全巡查、隱患整改的管理制度,加強對液化氣儲存站供應點等消防安全隱患排查,建立臺賬,按規定配置消防器材,消防安全標牌等,落實企業消防安全教育個應急隊伍,再就是加大檢查力度,加大使用者安全教育宣傳,及時消除燃氣消防隱患。

  四是加強既有房屋消防安全隱患排查,對存在消防安全隱患的要求整改並加強消防設施投入,暢通消防通道,不得擅自改變房屋的使用性質,確保既有房屋的消防安全。

  五是加大宣傳力度,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消防安全宣傳教育,大力宣傳普及消防安全法律法規,增強消防安全意識和自防自救能力。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