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師常規管理工作總結範文
幼兒園教師常規管理工作總結範文
一段時間的工作在不經意間已經告一段落了,回顧這段時間,我們的工作能力、經驗都有所成長,讓我們對過去的工作做個梳理,再寫一份工作總結。那麼工作總結的格式,你掌握了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教師常規管理工作總結範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幼兒園教師常規管理工作總結1
一、“愛心”是常規管理的奠基石
對於年齡小的幼兒來說,充滿愛的班級氛圍對孩子的常規形成十分重要。這個“愛心”中包括各方面的愛。只有給予孩子愛,孩子才會因為你的愛而感動,從而去改變自己的行為習慣。
1、理智關愛
當我們給幼兒愛護和關心時,這種情感必須是理智的,應善於把這種愛滲透到教育活動和日常活動的每一個環節中去,做到愛中有教,嚴中有愛,從而使每個孩子都感受到老師是愛他的、喜歡他的,感受到老師的親切。
2、全面關愛
幼兒年齡小,課上,從教態到語氣都要十分真摯而親切,使幼兒感受到母愛般的溫暖,課下,要主動接近幼兒,愛撫幼兒,給他們講故事。要真心體貼幼兒,既要關心幼兒的教育問題,還要注重幼兒的養護問題。從睡眠、起床到用餐、喝水,都要事事關注,事事細心。
3、人格關愛
我們要把幼兒當作具有獨立人格的人,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如平時和幼兒講話時可蹲下來,這個看似簡單的動作在一般人看來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正是這件小事體現了教師的一種觀念,一種尊重幼兒,和幼兒建立平等關係的觀念。
4、科學關愛
教師要透過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及運用移情訓練的方法幫助幼兒認識善惡美醜,以科學的教育思想塑造幼兒美好的心靈,並注意引導幼兒建立友好合作的同伴關係。讓孩子們在老師、保育員的關愛之下,逐步養成了一日活動常規。
二、“童心”是常規管理的雙仞劍
孩子的心靈是一方最純淨的沃土,孩子的世界是一個充滿了“真、善、美”的童話。我們應該走進童心,瞭解孩子內心世界。遊戲是孩子最喜愛的活動方式之一,嘗試把常規管理與多種遊戲方式結合起來,可以讓孩子在玩中培養常規,在玩中養成習慣。
1、在兒歌故事遊戲中學習常規
兒歌琅琅上口,孩子很容易就能記住和把握動作的先後順序,並且能熟練地掌握要領。故事是幼兒非常喜歡的,把常規管理內容故事化,編出有趣的故事情節,讓幼兒從故事中來理解常規的內容,按故事情景來做。既符合了幼兒活潑好動的特點,又收到了意想不到教學效果。有了琅琅上口的兒歌和生動有趣的故事,不用刻板地說教,這些規則便印在每一位孩子的腦海裡,在孩子的心裡紮根,潛移默化地教育著孩子。
2、在標記遊戲中遵守常規
孩子年紀小,自制力差,易遺忘,我們把日常生活中的各種規則繪製成形象有趣、色彩鮮豔的標記圖,設定在相應的環境中,以提示孩子作出相應的行為反應,促進良好行為的產生和發展。
如,我們在樓梯口畫上箭號幫助孩子掌握“上下樓梯向右行”的規則;讓幼兒如何正確的洗手時,我們把洗手的五個步驟透過圖片展現在幼兒面前,同時加上動作的輔助,使幼兒一下子就明白了正確的洗手方法,娃娃家裡,形象可愛的掛飾不僅幫助孩子分配角色,而且規定了參加遊戲的人數;在玩具區裡,小小標誌可以幫助孩子強化“玩完玩具歸類整理物品”的好習慣------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和思維的發展,直觀形象的標記圖可以慢慢過度到抽象的符號標記,讓幼兒在活動中,自由地去遵守各種標記規則。
3、在情景遊戲中練習常規
遊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幼兒園教育應富教育於遊戲之中。富有情趣的遊戲對幼兒具有很大的誘惑力,也是幼兒開展常規教育的良好手段。孩子喜歡遊戲,在遊戲中孩子的狀態是積極主動的,所以教師要創設遊戲情境,幫助孩子遵守練習常規,往往能取得好的效果。
4、在音樂遊戲中串聯常規
音樂能給人帶來輕鬆愉悅的感受。讓孩子在清脆的樂曲中執行規則,孩子始終處於輕鬆愉快的狀態下,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要集中活動了,隨著一曲歡快活潑的《鈴兒響叮噹》,孩子們騎著歡樂的“小馬車”回到座位上;要洗手了,伴隨一曲悅耳動聽的《嘩嘩流水清又清》,孩子們唱著“嘩嘩流水清又清,洗洗小手講衛生,大家伸出小手比一比,看看誰的最乾淨”,認真完成了洗手任務,在常規教育的過程中,巧妙地運用音樂,讓孩子主動積極地執行各項規則。
5、在競爭遊戲中鞏固常規
能合理運用獎勵機制是促使孩子更好發展,進一步鞏固常規管理的有效方法,建立了評比欄,開展“我最棒”的評比活動。根據孩子的表現在自己的風車標記上貼大蘋果,大蘋果的獎勵在各個階段的要求也是不同的,並開展定期、不定期或週末進行評比。小朋友在評比活動中不知不覺地改變著自己的行為,朝著目標不斷努力,各種常規也得到鞏固。
三、“恆心”是常規管理的護身符
蒙臺梭利認為:“孩子們的工作習慣一旦形成,接著就必須做到嚴格監督。經驗告訴我們,在建立紀律的過程中,一定要按一定的原則和方法嚴格進行,按照不同層次、分階段練習,不強制和用說教來達到目的。”的確,規則一旦建立,只要它合理、正確,教師就有責任和義務監督幼兒遵守常規,持之以恆,逐步建立規則意識,建立起真正的“內在紀律”。
在這一階段,教師可以靈活採取各種方法對違規幼兒進行監督,如必要的懲罰、暫停活動、“驚叫”、眼神提醒、適時的獎勵和表揚等等。總之,這個階段屬於鞏固成果階段,教師的作用至關重要。只要教師獎懲得當,幼兒就會逐步建立起生髮於他們內部的、真實的、穩固的常規意識和常規習慣。
四、“合心”是常規管理的潤滑劑
幼兒園的班級管理是離不開家長的理解、支援和參與的。家園的密切配合對常規管理的有效開展更是起著潤滑和推動作用。如小班孩子剛入園時,由於分離焦慮使得孩子不能適應幼兒園的生活,許多家長要求陪吃陪住,對老師和保育員不放心,這給剛入園的新生班級管理帶來了一定的難度。
於是,為了讓孩子儘快擺脫分離焦慮,適應集體生活,我們就從班級管理的角度出發,請家長在孩子入園後及時離開,由老師和保育員以教育的手段來吸引孩子,以轉移注意力。很快,孩子們適應了集體生活,哭聲漸漸被笑聲所代替,班級常規管理也漸入正軌。可見,家長的配合和支援對班級管理是多麼重要。
總之,幼兒園常規管理是一項十分細緻而又具有一定挑戰性的工作。需要多方力量共同努力,需要更多的保教人員和管理者不斷探索管理的新思路,這樣,才能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和諧地發展,促進幼兒園教育管理再上新臺階。
幼兒園教師常規管理工作總結2
一、創設和諧寬鬆的環境,讓幼兒生活在關愛的`氛圍中
幼兒從不同家庭來到幼兒園,進入一個陌生的環境,再加上教師的許多要求與家庭不一致,容易產生分離焦慮。因此,為孩子創設一個和諧寬鬆、宛如家庭的環境是保證幼兒順利適應幼兒園生活的前提。
1.保教人員要密切配合、要求統一
班級中的教師與保育員要分工合作,配合默契,對待幼兒的態度和要求要統一,否則容易讓幼兒產生誤解,無所適從。如要求幼兒飯前便後要洗手、手髒了隨時洗,不論是教師還是保育員在組織幼兒活動時都要對幼兒提出統一要求,讓幼兒保持手的清潔衛生。
2.保教人員態度和藹可親、精神飽滿
孩子離開家庭和親人,在幼兒園渴望得到教師的關愛,老師透過溫暖的擁抱、鼓勵的眼神、甜蜜的微笑、輕輕的撫摸等表情、動作,消除他們的分離焦慮,讓幼兒知道老師像媽媽一樣愛他們。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幼兒會心甘情願地聽取與遵從老師的建議,會自覺甚至不自覺地遵守那些有益於自己和整個集體進步的規則制度,慢慢地在自覺或不自覺中建立一定的規則意識。
3.寓規則教育於環境之中
幼兒以形象思維為主,在進行常規培養的時候,可以採取幼兒容易接受的方式進行,將對幼兒的要求在一些明顯的地方設立圖示、標記等,讓幼兒參照執行。如在盥洗室張貼洗手的圖示,讓幼兒按照步驟來洗手;在樓梯上貼上小腳印,提醒幼兒順一邊上下樓梯;在安靜的遊戲區張貼一個嘴巴前豎著食指(表示“噓”)的標誌,告訴幼兒在遊戲時不要大聲喧譁,如果發現有不符合要求的,可以指一下標誌,孩子慢慢就會適應規則等。
教師也可以將幼兒一日生活中各種活動的主要內容和規則透過不同的標誌(或照片)張貼在班級內,讓幼兒明白在什麼地方幹什麼事,應該怎樣做,使各項活動有序地進行。讓幼兒輕鬆愉快地接受並遵守幼兒園的規則。
二、實施以人為本的教育,師幼共同建立班級常規
在常規建立時,教師應成為幼兒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與孩子平等、合理討論建立幼兒園班級常規。
1.師幼共同制定常規
讓幼兒參與常規制定的過程實際上也是引發幼兒思考的過程。例如幼兒午睡時脫衣服的順序,應該先脫上衣還是先脫褲子,脫下來的衣服應該怎麼放更方便起床後的穿衣服,由於是幼兒熟悉的事情,他們會紛紛出主意想辦法,最後在孩子們討論的基礎上,大家一起約定:應該先脫褲子,再脫上衣,尤其是冬天,脫完褲子後先坐到被窩裡不會著涼,將脫下來的褲子疊好放在床邊,再將脫下來的上衣疊好放在褲子上面,正好起床時坐在被窩裡先穿上衣再穿褲子,這樣有利於身體健康。孩子們商量好後,老師請能力強的孩子按照順序給大家示範,加強印象。幼兒參與制定規範,自己出的主意比老師提的意見更有影響,更容易遵守。
2.教師的身體力行有助於幼兒遵守常規
幼兒年齡小,自制能力差,教師的榜樣作用勝過千言萬語的說教。如要求幼兒飯前便後要洗手,教師在給幼兒分餐前,用正確的方法主動洗手,同時提醒幼兒洗手,教師自己便後主動洗手等;再如組織幼兒做操時,教師要與幼兒共同做操,要精神飽滿、動作到位等等,這些都會給幼兒起到良好的榜樣作用,比教師的言語要求效果要好得多。
3.要給孩子反覆實踐的機會
一個常規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須給孩子提供不斷反覆實踐的機會。以洗手為例,有的幼兒看似聽從指揮去洗手了,但到水管前只是溼了一下手,根本起不到清洗的作用,教師可以播放相關的錄影,讓孩子知道為什麼要洗手,提供多種肥皂、洗手液等吸引孩子主動洗手,增加練習的機會。開展比比誰的小手最乾淨等評比活動,讓幼兒養成自覺洗手的好習慣,為孩子提供練習的機會。保教人員一定要有足夠的耐心,讓幼兒感受到平等、滿足和尊重,切不可操之過急。
4.樹立幼兒榜樣,互相學習
及時有效地表揚做得好的孩子,樹立幼兒心中的幼兒榜樣。《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提出:“幼兒同伴群體是寶貴的教育資源,應充分發揮這一資源的作用。”在常規教育中,可以將競爭機制引入其中,幼兒同伴間相互激勵的評價實效性較強,他們在真實感受和體驗的基礎上,同伴間以友愛的情感、真誠的語言進行準確富有激勵性的評價,這會調動幼兒遵守規則的積極性。
幼兒園建立常規制度的目的,是為了對幼兒園教職工和幼兒的行為進行一定的約束、規範,以保證幼兒園各項活動的順利開展,實現教育目標,促進幼兒身心健康和諧發展。我國著名教育家葉聖陶說過:“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
因此,在幼兒遵守常規基礎上讓幼兒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是幼兒園教育最高境界,可為幼兒一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1.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貫穿於幼兒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之中
每一種習慣的養成不是孤立的,它離不開幼兒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尤其是日常生活活動,就餐、睡眠、如廁等日常生活行為對幼兒來說是養成好習慣的重要活動。研究表明,一個好的習慣需要21天才能養成,因此,保教人員在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中要目標一致、堅持不懈地對幼兒提出要求,直到幼兒養成良好的習慣為止。
2.家園密切合作,養成幼兒良好習慣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與家長配合,根據幼兒的需要建立科學的生活常規。培養幼兒良好的飲食、睡眠、盥洗、排洩等生活習慣和生活自理能力。”
在行為習慣的培養上,要做到有效家園溝通,延續幼兒園的某些常規制度,家園配合、協調一致、始終不渝地堅持下去,直到新習慣在孩子身上根深蒂固。如要養成孩子早晚刷牙的習慣,父母在家中要給孩子提供幼兒用的牙刷、牙膏,要自己主動與孩子一起刷牙,直到孩子養成良好習慣。
總之,在幼兒園班級常規管理中,保教人員應站在尊重幼兒、有利於幼兒長遠發展的角度,調動一切有利因素,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