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有關爭做中國好網民徵文

初中有關爭做中國好網民徵文

  眾所周知,網路已經走進了千家萬戶,與我們的生活也越來越密不可分。小編收集了爭做中國好網民徵文,歡迎閱讀。
 

  第一篇:爭做中國好網民

  隨著網路日漸普及,在網上聊天、靠網路購物也已經越來越成為一種時尚。但在網路日漸繁榮的同時,網路攻擊、網路恐怖等網路負能量卻日益顯現,成為網際網路發展亟待解決的問題。如此,清朗網路空間已經成了民心所向。而要清朗網路空間爭做“中國好網民”就是關鍵一環,畢竟網路雖是虛擬的但使用的人卻是實實在在的,若能管住使用網路的人則網路清朗也就有了底氣。

  網際網路+時代,已經註定了沒有任何人能夠避開網路。有些人認為,網路是自由無約束的,發發牢騷,說說怪話,來點批評,讚美幾句,這些都是個人私事,似乎沒必要管那麼多。其實,網路不僅是一張虛擬的網際網路,它更是從現實世界中延伸到更遠的多元化載體。對於它的框架結構以及契約精神、約定俗成,足以凝聚多方的共識和博弈。網路是公共空間,不是個人的私家花園,雖說是“人人都有麥克風”,但也不能為所欲為、無法而治,應該相關的制約和牽制。有些網上言語、行為不加引導和規勸,比如無謂的地域歧視與攻擊,比如對公共權力無端的指責與辱罵,鬧得沸沸揚揚,謠言四起,激化矛盾,已發不少悲劇。

  要做一個“四有”網民絕非很簡單,應按照“四有”標準,做一個“有高度的安全意識、有文明的網路素養、有守法的行為習慣、有必備的防護技能”的中國好網民。從自身做起,少一些憤世嫉俗,應當擺正自己的網路責任、社會責任,遵循法律的底線、順從道德的良知,發出理性平和的言論聲音,多一些“中國好聲音”,爭做“中國好網民”。

  做中國好網民,就是要在網路上打造正能量,傳遞正能量,做網路清朗的工作者,做網路山清水秀的奉獻者。同時,我們還要積極舉報網路醜陋現象,堅決同網路不良現象做鬥爭。在網路上做扶正抑邪的好公民,積極參與到爭做中國好網民的活動中來。

  第二篇:爭做中國好網民

  眾所周知,網路已經走進了千家萬戶,與我們的生活也越來越密不可分。截至2016年6月份,中國網民規模已達7.1億,其中手機網民規模達6.56億。網路正在改變人類所賴以生存的社會環境,並因此使人類的生活和工作環境具備了更多的數字化特徵,也帶來了人類生活和工作方式的巨大變化。然而,網路是一把“雙刃劍”,在給人們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網路安全問題也日益備受矚目。

  現如今,網路攻擊、資訊洩露、系統被黑、木馬侵入、病毒爆發、謠言詐騙等網路安全事件比比皆是、層出不窮,極大地干擾和影響了人們的正常生產生活,嚴重地破壞了社會秩序和經濟穩定,直至威脅國家、政權的安全。隨著“網際網路+”行動持續發酵以及國家網路安全相關政策的不斷出臺,網路安全的重要性被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如何在網路空間裡築起防線,保障人們正常的生產生活?這儼然已經成為了一個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

  網路空間是億萬民眾的共同家園,淨化網路空間、維護網路安全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需要各級政府、社會組織和廣大網民共同參與,共築網路安全防線。

  首先,要從教育入手。建立健全全社會網路安全宣傳教育體系、加大宣傳普及力度、加大教育培訓力度,要推動網路安全意識進校園、進課堂、進教材、進頭腦,使孩子們養成良好的網路行為**慣。其次,要從自身做起。樹立正確的安全觀和高度的安全意識。必須時刻繃緊網路安全這根弦,築起“頭腦中的防線”,自覺把網路謠言、網路暴力、網路欺詐、**低俗等汙泥濁水清除出去,讓網路安全意識內化於心,外踐於行。其三,要從守法著力。遵守法律法規,嚴守道德底線,用法律的尺子來衡量自己在網上的言行,講誠信、守秩序,自覺學法、遵法、守法、用法,築牢網路安全的法治屏障。最後,要從防護著手。培養良好的安全**慣,看得見陷阱、擋得了暗箭、補得上漏洞,不輕易下載來路不明的程式,不隨便轉發有害資訊,注意保護個人賬號和密碼,努力甄別不明網站和惡意連結,改變不健康上網**慣,讓網路不法分子無機可乘。

  網路安全任重道遠,我們要有持之以恆的精神,“日日行,不怕千萬裡;常常做,不怕千萬事”。以傳遞正能量為己任,爭做向上向善好青年,爭做文明守法好網民,做“共建網路清朗空間,共享網路文明成果”的踐行者、宣傳者、推進者和捍衛者。加強學**、勤于思考,提高辨別是非真假的能力,自覺對網上行為負責,做到講誠信、守底線、不信謠、不傳謠、勇於對片面極端思想和別有用心的言論敢於亮出旗幟、發出聲音,為構建清朗網路空間凝聚了力量。“有高度的安全意識,有文明的網路素養,有守法的行為**慣,有必備的防護技能”,願我們萬眾一心共同努力,早日成為“四有”網民!

  第三篇:爭做中國好網民

  “網路暴力”這個詞是我最近上網接觸最多的字眼,原因是一個叫做“喬任梁”的明星死亡訊息爆出後,在網路上引起了軒然大波,喬任梁的好朋友們因為沒有在他去世後用微博發聲,受到了網民各種語言的謾罵和侮辱。明星是天生帶著光環的,如果像明星這樣的人都抵擋不住網路世界帶來的暴力,那麼我們普通人在網路語言的暴力下應該更加的惶恐和無助吧。

  所以,我想跟大家談談怎麼樣做一個好網民,怎麼樣不給身邊的人和別人帶來威脅和心理暴力。2015年袁珊珊作為TEDxNingbo“智造者”的神秘嘉賓,登上全球最大演講平臺,演講了一篇名叫《在網路暴力中捍衛自己》的自述文章,文章中說了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我想先問問大家,有誰一年365天天天被未曾謀面的陌生人罵過?”,她從容地向觀眾分享了自己自2013年起,逐步遭受,並面對網路暴力的種種過程。

  2013年春天,一部收視冠軍的電視劇將她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此後,袁姍姍以公益行動“愛的罵罵”做出回應。同年夏天,一句“滾出娛樂圈”直面對袁姍姍做出攻擊,隨之而來的,是袁姍姍自己心靈上的蛻變。她說,自己從那時開始重拾了小提琴和健身,並建議沉迷網路世界的年輕人可以每天擠出一點兒時間鍛鍊身體,她說:“當你有朝一日被他人欺負的時候,至少你可以像我一樣身輕如燕,自如翻滾。”

  內心強大的人如袁珊珊可以在暴力世界裡越挫越勇,內心怯懦和孤單的人就會像喬任梁一樣患憂鬱症而選擇離開。是什麼讓網民如此的暴戾,不去更好地尋找真相,而僅僅是簡單的發洩。我總結了幾種原因:

  一是來源於壓力。當今社會物質世界的斑駁陸離讓人們更多的承擔了心理壓力,壓力大了,自己的不滿、情緒化的東西需要排解,“轉移”就是大多數人的選擇發洩的方式和共識。網路上一個簡單的新聞和事件無疑成為了大多數人的發洩口,而關注這些新聞的網民則成為了網路暴力的主要人群。

  二是來源於集體無意識就是從眾心理。從眾心理是一種既好也不好的行為意識,當你遇到意見一致的人群,你會格外的增強心理上的自信心,使得你做事情的勇氣倍增;但是當遇到在網路世界的吐槽行為時,從眾心理就會成為一種傷害別人的工具,你不去主動思考,不去用自己的知識摸清真相,你只願意人云亦云的一起吐槽或是謾罵,畢竟你覺得這是一種主流。

  三是來源於教育。一個人教育程度的高低與自身語言的表達有很大的關係,表達的文明程度更彰顯著文化層次的不同。從小我們就被教育什麼是正確的,什麼事是錯誤的,擁有自主思辨的能力是教育賦予我們的重要方式,沒有更好的得到深層次的教育,才會用簡單的暴力語言去表達情緒。

  四是網路語言規範的法律不健全。網民敢於在微博、微信、客戶端等上面持續進行冷語言暴力,就是因為並沒有合適的語言暴力法律的阻止,但是網路世界的虛擬性又在表明一般的成文法律是不可能完全約束網民的行為和語言,真正需要出臺的是更多的拒絕網路暴力的倡議書和網路暴力宣傳片,從心理上給網民以警示作用。

  如何爭做一個合格的好網民呢?我想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呼籲:做一個不隨波逐流的好網民,不以用冷暴力或是暴力性語言給別人的心理和家庭造成危害;做一個能明辨是非的好網民,遇到新聞事件和突發**件,不人云亦云,不只顧發洩情緒,而要靜觀其變,保持一顆正能量的心態,不給事件的負面方向更多的推動力;做一個陽光積極的好網民,適時發聲,以正面向上的方式給予網路語言暴力受害者更多的關心和溫暖,不讓事件越演越烈。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