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與智慧作文(精選20篇)

道德與智慧作文(精選20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作文可分為小學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道德與智慧作文(精選20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道德與智慧作文 篇1

  許多人認為只要自己淵博的智慧就可以成就偉大。但我卻不這麼認為,因為這是我從我所經歷的一件事情中懂得的。

  有一天我和妹妹一起去玩,無情的太陽酷熱的炙烤著大地,我和妹妹熱得受不了,幸好我拿了十元錢,買了兩個冰糕。等我給了老闆五元錢,但老闆把我給的五元當成了別人給的十元找了我九元,妹妹也看見,我怕妹妹說就趕緊把妹妹拉走,剛走出人群,妹妹就大嚷了起來:“姐姐,老闆多找你錢了。”我說:“沒有。”因為我比妹妹多上了幾年學,所以她辯不過我。但妹妹也不甘示弱,她直接去找老闆,並拿了我攥在手裡的錢,說:“老闆,我們剛才給了您五元錢,而您卻找了我們九元錢。”老闆笑眯眯的說:“這位小朋友真懂事呀,現在像你們這樣的小朋友可真少見,來,給你一個冰糕,當作獎勵你的吧。”妹妹隨聲喊了一句謝謝。在路上我氣沖沖地對妹妹說:“唉,你幹嘛要告訴那個人,給你買冰糕解熱就行了吧,多管閒事,你如果不說那錢給你買什麼不行,真厭興。”妹妹很懂事,她沒和我頂嘴,而是對我說:“姐姐,你知道我的座右銘嗎?”我因為被氣惱了,所以什麼也沒吭。而她卻繼續說:“是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詩人但丁說的‘道德常常能填補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卻永遠填補不了道德的缺陷,而智慧卻永遠填補不了道德的缺陷’。”一開始我沒有注意妹妹為什麼要跟我說這樣的話,但回到家我就開始琢磨這個問題。後來我才明白:一個人雖然有無窮的智慧,但沒有道德也是一事無成的,也不會有人去尊重你的。然而你要是有道德,即使你沒有過高的學歷,也會有人尊重你的。所以,我們應該在做一個人之前把道德這扇門把它打開了。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別人的面前抬起頭做人,沒有任何的顧慮,自由自在地做好人。

  我們一定要擺正道德與智慧的關係。

  道德與智慧作文 篇2

  曹衝稱象,智慧有了重量;草船借箭,智慧分出了多少。程門立雪,彰尊師重道之儀;李密陳情,顯孝子之誠。智者易為,聖事難尋。

  智慧是藤蔓,道德是樹幹。但丁曾說:“道德常常能填補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卻永遠填補不了道德的缺陷。”可見,只有正確把握與衡量道德與智慧的關係,我們就會擁有最寶貴的財富。

  諸葛孔明輕搖羽扇,奏響了勝利的樂曲。

  面對著城門外蓄勢待發的百萬魏軍,回頭看一眼城內所剩無幾計程車兵和百姓們期盼的眼神。孔明沒有一絲慌亂,從容淡定的坐於城門之上彈起了樂曲。聽到樂聲,魏軍面面相覷,見孔明神明神態悠閒,臨危不亂,便猜想城中有詐,便命令軍隊撤回,喪失了得勝的機會。而城中百姓無不展露笑顏,贊孔明智在必得。

  空城計,此諸葛孔明之智也。孔明之智,保一國安定,顯智慧之深。

  程嬰深山藏孤,此道德之義也。

  莊姬夫人的殷切希望,公孫杵臼的以死相托,程嬰深山藏孤。面對著奸人的威脅和強逼,想起夫人的以死相托,程嬰用自己的孩子換的趙氏遺孤。他忍下喪子之痛,艱難生活,撫養著趙家的孩子。他叫孩子讀書寫字,讓他健康成長。當孩子長大,此時的程英已步履蹣跚。

  程英用自己的真誠和仁愛培育了一顆道德之樹;用自己的步履蹣跚,彰道德之重。

  弘一大師,輕搖藤椅,德與智的光照亮。

  一次,弘一大師到弟子豐子愷家做客,入座前,大師輕搖藤椅,方才入座。弟子見後不解,問之。大師笑曰:“兩藤之間恐有小蟲躲避,輕搖藤椅,好讓小蟲躲避。”大師用他的善行詮釋智慧之奧妙,用他的佛心詮釋道德之高深。

  由此可見,智慧是解決問題的方法,而道德是一切行為之花。我們應好好珍惜所擁有的財富即道德與智慧。用智慧成就道德,用道德詮釋智慧。德與智,世間最美的風景。

  學著用道德的甘露去澆灌智慧的花蕾吧,我相信,終有一天我們會看到成功的果實高掛枝頭。

  道德與智慧作文 篇3

  智慧和道德,是人類文化的基礎,是人類文化的左膀右臂。失去任何一方,人類文化都會蕩然無存。

  智慧陪伴著道德,就好比父母陪伴著自己的孩子,在陪伴下走過了歷史的坎坷,留下了美好的故事,也記載了一次次跌倒的教訓。擁有道德,留下人生的智慧。春秋戰國時期,孔子四處遊說,希望各國君主,能夠實行“仁政”,善待百姓,善待他人等於善待自己。那樣天下才會太平,才會和睦相處。“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做君主的要像君主的樣子,做臣子的要像臣的樣子,做父親的要像父親的樣子,做兒子的要像兒子的樣子。孔子擁有一顆濟世度人的心,因此他被世人尊稱“孔聖人”。而他以“仁”為中心的智慧,流傳千古,乃至於影響著每一箇中國人的生活。擁有道德,傳播道德,讓孔子的智慧芬芳了世人耳目。

  擁有道德,收穫生活中的點滴智慧,生活中每一個細微的動作,都能體現出人的修養道德,一個不經意下的微笑,給人帶來心情的愉悅。在廣場散步不小心撞到別人之後,一聲真誠的道歉;馬路上隨手撿起一個廢瓶將其扔入垃圾桶……就這一系列的動作,都是生活中不經意的小事,是一個人,一個社會,一個國家,乃一個民族道德的縮影,是智慧的結晶。點滴的小事從我做起,從小而言,維護了自己的尊嚴,從大而言,維護了國家的尊嚴。

  相反,那些社會中的小混混被我們稱為垃圾人,他們從來都是蠻橫不講理的,都是自以為了不起,一心所想,都是老子天下第一。這種思想以及所指引下的言行,都是失去道德的,也是愚鈍無知的,一旦在法律面前被曝光,必將失去了虛幻的光彩。

  擁有道德吧!有道德相伴的智慧才是大智慧。智慧猶如剛出土的一顆幼苗,只有道德之水才是真正的甘霖,只有用道德之水澆灌,智慧才能茁壯成長,長成參天大樹,才能蔭庇自己和他人。

  道德與智慧作文 篇4

  道德是每個人所具有的品德,但智慧卻不是每個人都有的,先天愚笨的人就沒有什麼智慧,但道德卻是每個人都有的。

  道德表現在社會的方方面面,有社會道德、倫理道德,而智慧就很侷限,只一個人的智力和才能。文藝復興時期的義大利是人但丁說:“道德常常能填補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卻永遠填補不了道德的缺陷。”是啊!一個人沒有智慧人們不會責怪他,但如果一個人沒有道德卻會受到良心的譴責,世人的唾罵。那我想請問:“你難道願意和一個沒有道德的人做朋友嗎?”

  我想得到的回答應該不會有“是”的吧!道德體現在一個人的良知與愛心。

  人之初、性本善,人本來是善良的,可為什麼有的人會變的兇狠、惡毒呢?原因是他的道德觀念發生扭曲,他的良知不存在了,大家都知道腦力殘疾的人應該沒什麼智慧吧,但他們一樣很受人們的尊敬,因為有道德的人、有良知的人會受到尊敬的。

  弘一法師到他的弟子家中做客的時候,他沒有立刻坐下,而是輕輕的搖動藤椅,使小蟲躲避,然後再坐下,他的弟子不解,問道:“您為什麼要搖動藤椅呢?”弘一法師答曰:“這樣可以使小蟲躲避,以免傷了小蟲啊。”

  弘一法師這一細微的動作,正體現了一個人的道德與智慧完美的結合,既體現了他的愛心,又體現了他的智慧,其實德與智只在一念之間,用不著去做什麼偉大的事業、傑出的貢獻,只要在生活中做一個很平凡的舉動,便可知曉。

  弘一法師連一個小昆蟲都那麼愛護,更不用說對人、對朋友的愛護了,雖然他忍受不了世俗的爭奪,最後歸依佛門,但他的道德與智慧仍在,就想詩人但丁說的那樣道德比智慧更重要。

  從小父母老師就教育我們要有愛心,要做一個善良的好孩子,有道德行為規範,道德是智慧的前提。先做好德,再去做智吧!

  德與智,只在你我心中。

  道德與智慧作文 篇5

  智慧是鳥巢式的體育館,是海洋式水立方。道德是江革行佣供母,是董永賣身葬父。

  ——題記

  德

  道德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在今天看來道德的缺失已經成為一個嚴重的問題。

  在公共汽車站,大家都在等車,車終於來了,人太多太擁擠,但大家都有序的上車,可是有兩個人破壞了社會秩序,擠開剛要上車的奶奶,走上車,雖然車上有空位但他們兩個人還是兇惡的奪來自己想要的座位,受害人只好委屈的到一邊站著。這種人被人們唾棄,可是誰又敢出來伸張正義呢?還好有人給奶奶讓座。

  人們的氣也就消了些。其實人們心裡都知道這種人早晚會遭到報應,並且他們也有老的那一天。他們是不道德的,也是沒有智慧的。

  我們應該有道德修養,道德常常能填補智慧的缺陷。

  智

  有智之人,數不勝數。

  可是那麼多有智慧的人,就真的有道德嗎?

  現在社會發展迅速。國家尤其教育。大家都討厭考試,有些人利用這一點,替別人考試考證掙錢。有的人會張大嘴巴說:“哇塞,真有頭腦,真有智慧這麼容易就能掙到錢。”

  可是這些人有沒有想一想,他們智慧雖高但是沒有道德修養。如果被查出來,對自己,尤其是對僱主壞處有多大。還有當他們拿著證書被錄取了,公作無厘頭。又會怎麼樣?

  這是在害人。

  有智無德。

  弘一大師輕搖藤椅,好讓小蟲躲避,方顯德與智。

  智慧永遠填補不了道德的缺陷。現在社會不是缺少有智慧的人,而是缺少有道德的人。

  不管以前我們怎樣看待道德和智慧,現在我們要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道德常常能填補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卻永遠填補不了道德的缺陷。

  道德與智慧作文 篇6

  道德,一個幾千年以來的話題,智慧,人們一生的追求的目標。也許,事實真相但丁說的:道德常常能填補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卻永遠填補不了道德的缺陷,真是智慧易做,聖人難尋啊

  在古希臘的雅典民主法治下,以為智者因道德觀上出現了問題,結果被流放國外十年,而還有一個人,他品行端正,熱與幫助別人,但是從來沒有接受過教育,但是人們也很尊重他,那些光憑智慧,憑藉自己那套理論的智者,喪失了道德觀念又怎麼比得上一個個普通的人

  一個人最重要的是道德高尚,然而遵守道德觀念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的美德,學習知識雖然是亙古不變的,但是如果把道德和智慧結合,就更加完美了。孔子是聖人的化身,他把道德和智慧完美的結合,成為道德和智慧並肩的人。

  毛澤東,一生嚴於律己,;品德高尚為人所崇拜,他在青年時期的左右銘是:面必淨,衣必整,發必理,紐幣結~~~縱觀他的一生;他就是這樣做的。

  其實,有道德觀念的人身上體現的才是大智慧,不能只靠現有的,而是要去挖掘沒有的,雖然說學無止境,大事道德要比智慧深入的多,只有自身具備了趕上的品德,說起自己的智慧來才理直氣壯,才不會被人唾罵是一個虛偽的人,沒有知識你可以去學習,即使再苦,最終能有所成就也算是沒白浪費,而道德一旦被淪陷,即使擁有再多的知識,也是個不完整的人生,也是沒有目標的活著。

  而現在人能做到德才兼備的很少了,且不論學習的知識怎麼樣了,我覺得在這競爭型的社會中,在這個弱肉強食的環境下,人們已經接近道德的底線了;每天都在為了生活而奔波,那裡有時間無培養道德觀念,學習的知識都搞不清楚,道德似乎比知識型社會所代替,越來越忽視道德的重要性。

  當我們經理郭人生中的酸甜苦辣,你才會對人生有全面的認識,而現在,我想我們所擁有的財富好比人生中最寶貴的東西既道德和智慧,要牢牢把我和衡量,二者缺一不可。

  在當今的過度理,在時下的社會中,真的可謂是,智者難做,聖人難尋。

  道德與智慧作文 篇7

  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詩人但丁說:“道德常常能填補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卻永遠填補不了道德的缺陷。”在初一學期的一次,我作弊的這件事至今令我記憶猶新,羞愧不已。

  這次段考,我並沒有很用心地、認真地複習,所以,在考試的時候,我採取了作弊的手段。拿到試卷的我,迅速看了一下題目,然後寫上自己的班級、姓名和學號。我向周圍看了看,大家都在翻看試卷上的題目或是在檢查文具。我看看牆上的鐘,還有5分鐘就開考了,心裡有些忐忑。“當,當,當。”鐘聲響起了,大家都飛筆疾書地答起捲來。仔細看了看試卷上的題目,其實也不是很難。

  於是,我也答起題來。一小時後,我終於把試卷寫完了。可是,我對自己的答案不放心,便偷偷看了看夾在草稿紙裡的試卷。我隱約記得,試卷上有這次段考試卷上的題目。我瞄了一下,老師當時在教室外面,並沒有看到我作弊。我便漸漸大膽起來,直接把試卷從草稿紙裡拿出來,放在桌子上對照答案。我一邊對著答案,一邊看老師什麼時候進來。監考老師進來之後,坐在講臺的椅子上,四處掃視著。我抬頭一望,正好與老師的眼神相對。我心裡像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的,雙腳在發抖。

  老師轉移了目光後,我又繼續對照答案。終於準備對照完了,準備把試卷收起來的我,早已忽視了老師的'存在。不知什麼時候,監考老師已經站在我旁邊,拿走了我的試卷。我心裡想:糟了,被老師發現了,我一定會死得很慘的。監考老師走出教室,好像是去找我們班的班主任了。

  作弊,讓我丟了面子;作弊,讓我被同學議論;作弊,讓我被家長、老師批評。這次段考,我為自己作弊而感到後悔。以後,我一定會努力學習,再也不作弊了。

  儘管現在的我,已經在努力學習,擁有許多智慧。但是,就像但丁說的:“道德常常能填補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卻永遠填補不了道德的缺陷。”

  道德與智慧作文 篇8

  智慧和道德是人類文化的基礎,是人類文化的得力助手。沒有任何一方,人類文化將會消失。

  智慧伴隨著道德,就像父母伴隨著他們的孩子一樣,他們經歷了歷史的起起落落,留下了美麗的故事,並記錄了一次又一次跌倒的教訓。有道德,就留下生活的智慧。春秋戰國時期,孔子四處遊說,希望各國君主實行“仁政”,善待百姓。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這樣,世界將會和平相處,和諧相處。“君主,君主,大臣,父親,兒子,兒子,兒子”,君主應該像君主,大臣應該像大臣,父親應該像父親,兒子應該像兒子。孔子有一顆拯救世界和幫助他人的心。因此,他被譽為“孔子聖人”。然而,他以“仁”為核心的智慧卻流傳千古,甚至影響了每一箇中國人的生活。有道德,傳播道德,讓孔子的智慧芬芳世界的眼睛和耳朵。

  擁有道德,在生活中收穫一點智慧,生活中的每一個細微的動作都能體現一個人的修養道德,一個隨意的微笑能給一個人的心情帶來快樂。在廣場散步時不小心撞到了人,我真誠地道歉。在路上撿起一個廢物瓶子,然後把它扔進垃圾桶……所有這些行為都是生活中不經意的事情,一個人,一個社會,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道德的縮影和智慧的結晶。每件小事都從我開始。從很小的時候,我就保持了自己的尊嚴。在很大程度上,我維護了我國家的尊嚴。

  相反,社會上的流氓被我們稱為垃圾工。他們總是蠻橫無理。他們都自視甚高。他們都是世界上最好的。這種思想及其指導下的言行都是不道德和無知的。一旦暴露在法律面前,他們就會失去虛幻的光彩。

  有道德!伴隨著道德的智慧是偉大的智慧。智慧就像新出土的幼苗。只有道德之水才是真正的雨水。只有用道德之水澆灌,智慧才能茁壯成長,長成參天大樹,遮蔽自己和他人。

  道德與智慧作文 篇9

  道德與智慧,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由此有人說:道德與智慧是同等重要的。

  古今中外,有許多人在追求智慧的頂峰,卻沒有多少人去追求道德的終點。但是細細想來,也不奇怪:讓我們敬仰,垂名千古的人中,哪個不是沒有道德的人呢?

  道德應重於智慧,假如一個人如果沒有道德倫理觀念,他的智慧越高,那麼它對一個集體,一個國家,甚至人類都會帶來極大的精神傷害,為人類的文明生存帶來褻瀆。如宋朝的秦檜,乃當朝狀元,才華橫溢,也算得上是一個有智慧的人,但道德敗壞,品行不端,重於功利,迫害岳飛,一心想賣國求榮,如此智慧,不但對於個人無益,而且對於這個名族也沒有多大的好處!近代的汪精衛,叱吒風雲,才高八斗,直至一國之重,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然而一念之差,導致千古罵名,人人唾棄。這也可歸咎為道德的問題。日本的小泉,曾指點江山,智慧過人,卻因為沒有道德修養,成了過街之鼠,這怎能又不是道德問題呢?培根批評這些人是:“科學上的巨人道德上的小人”這些人都可成為害群之馬。

  古今凡有德者皆成大器。

  孔子有德而著《論語》,老子有德而著《道德經》。在蜀吳戰爭中,諸葛亮三氣周瑜,最後周瑜仰天長嘆:“既生瑜何生亮。”然後因嫉妒而離世。周瑜和諸葛亮都有過人的智慧但是諸葛亮最終戰勝了周瑜。為何?原因就是諸葛亮比周瑜多一樣東西——德。這不是智慧與智慧之間的戰爭,周瑜缺少的是:曠達忍氣,缺少的是寬容之心。這也是道德問題,由此看來諸葛亮戰勝周瑜是必然的。春秋戰國時期的龐涓和孫臏,本是同一師門之才,孫臏才德兼備,得到重用,然而龐涓道德敗壞,妒忌孫臏,暗中陷害孫臏。孫臏被下大牢,龐涓對其用盡刑法,最終實行了慘無人道的“臏刑”——挖去了孫斌的膝蓋骨。孫臏壯志未了,在牢中苦寫《孫子兵法》傳於後世。最後,孫臏被救出來了,孫臏藉著高人的德與智打敗了龐涓,使其自刎。

  以上例子足以說明,人類的發展,只注重智慧是不行的,忽視道德,智慧將會為人類幫倒忙,只有智慧與道德協調發展,人類才會有美好的未來。人類的文明旅程中道德應重於智慧。

  道德與智慧作文 篇10

  道德能填補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卻永遠填補不了道德的缺陷。——摘自但丁

  在很多人眼裡,智慧是一切,而道德則是一種淡漠的概念。智慧從沙漠走向綠洲,道德從文明走向野蠻,文明的沙漠帶來的恐懼。這種環境的汙染堪憂。中華五千年的悠遠歷史,在劃世紀的歷史長河中,孔子,作為一個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名垂千古。他的大道德,大智慧,融入了每個人的心裡,大同的理想社會,維護了社會的安定,促進了社會的進步。因此他成為一代天驕,被人們所推崇。

  在智慧的沙漠裡,人的道德精神,同樣可以綻放出文明之光。陳世美,眾人皆知,十年寒窗,考取功名,說他滿腹經文不為過,但最終在榮華富貴面前原形畢露。拋棄了他的糟糠之妻和他的孩子。埋沒了良知的智慧談何成功?一代奸臣秦檜,身為當朝狀元,重權在握。誰敢說他沒有智慧?但是論起他的道德來,實在真叫人難以誇讚:岳飛老將慘遭迫害,所謂賣國求榮的有智之人,對國家,對人民,於情於理,都是有百害而無一利。這種智慧超群卻道德敗壞的人最終遺臭萬年。也許你不夠聰明,也許你足夠渺小,但是隻要懷抱一顆感恩之心,懂得樂善好施,懂得補己之短,同樣可以收到人們的尊重。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科學技術推翻了工業革命的大門,告別那與世界脫落的時代,顯而易見的是,網路技術的飛速發展讓人膛目結舌。常規來言,道德與智慧應該相輔相成,可是事實卻往往不盡如人意眼下,部落格”風潮正趨流行,面對部落格輿論漫天飛舞,又是捐錢門,又是偷稅門,一個個的人稱培根是“科學上的巨人,道德上的小人。”即使他在科學領域取得了多大的成就,他那汙濁的思想仍舊不被世俗所認知,失敗乃也。有了智慧,有了地位,成了權威,但是如果道德的天平稍一偏頗,就有可能阻礙科學的發展。一個新的科學研究的發明,只要被人們所使用和接受,它才可能成為一個有價值的物質。正如人的人一般,沒有良好的道德即使他多麼聰慧,也不會收到人們的尊重。人是萬物之靈,人的生命應同時承載著道德與智慧。

  只有兼備了道德與慧,你才可以成為一個真正的人,你的生命才不會多餘,讓我們一起努力吧。

  道德與智慧作文 篇11

  道德與智慧兩位老人生活在天堂,一日,道德來找智慧說:“好久不見,您身體可好?”智慧回答說:“好啊!多謝你這個老朋友牽掛。”於是智慧邀請道德來到後花園,兩人坐在藤椅上,面向一個湖泊。道德與智慧總認為自己的學生在人間最有才能,所以每次見面,嘮完家常總少不了一番比拼,這次也不例外。

  智慧首先說:“您知道孫臏嗎?他幫助田忌賽馬戰勝了擁有天下最好馬匹的齊王。”道德連連點頭,對智慧說:“您還記得於謙嗎?他不畏強權、不卑不亢,不與掌權者同流合汙,留下了‘兩袖清風朝天去,免得閭閻話短長’的千古名句。”

  智慧又說道:“您應該知道孔融吧,他自幼便聰明過人,一位刺史想測試一下孔融,就告訴他小時候聰明的人長大一定很笨,不料孔融卻笑著答道‘您小時侯一定很聰明。’禮貌地回答了刺史,更讓眾人對他刮目相看。”道德又點點頭,欠了欠身,對智慧說:“清末皇室溥儒在哥哥溥儀成為偽滿洲國皇帝,且日軍加緊侵略的險惡環境中,拒絕溥儀一同前往東北的邀請,在農村過卜了隱居生活,周圍竟沒有一個人知道他的真實身份。由此可見他為人低調,堅守一份民族氣節,一份美德。”智慧也笑了笑。道德接著說,但多了一點謙虛:“其實一個人想要成才,智慧很重要。如果他僅有一點道德,缺少靈氣,沒有智慧,怎能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現代社會安身立命?更不要談立業了。”道德雖然這麼說,可智慧也逐漸清醒地認識到一個人只有有了道德,當他再擁有智慧時,才能真正造福於人類。於是連忙回答:“不然,不然,一個人想要成才,就如同一顆大樹,他的才能如同果實,而性格、修養如同樹枝、樹葉,最重要的樹根、樹幹就是他的品德。而我——智慧則像那片肥沃的土壤,如果沒有你道德,再多的養料都很難把他移正,反而可能使他禍害一方。比如說耶律乙辛,此人非常有才,可惜道德敗壞,把鼎盛時期的遼朝推向了覆滅的深淵。再說民國時期的竊國大盜袁世凱,他與北洋軍閥們縱橫捭闔,叱吒風雲一時,可惜他專制獨裁,上演恢復帝制的鬧劇,弄得天下民不聊生,最終氣死在總統寶座上,終年才58歲。”

  道德一看智慧都這麼說了,自然不敢怠慢:“沒有那麼嚴重,智慧還是十分重要的,要不,中國歷史乃至世界歷史上怎麼會出現那麼多傳奇的帝王?沒有了智慧,如今的多彩世界定會變得黯淡無光。”

  “不,不……還是要實事求是呀!”“哈哈……”兩人都笑了。

  道德與智慧兩位老人終於結束了一天的比拼,望著夕陽西下的壯觀景緻,智慧說:“夕陽無限好”,道德接著說:“只是近黃昏。”他揭開天幕,望著人間,對智慧說:“如今我的弟子越來越少了,真正能做到恪守道德底線的人越來越少了。”“我也有同感,他們似乎都跑到‘利益’那裡去了,現在還有什麼人稱得上有智慧?一點點小聰明都用在算計別人身上了!”“如今的人類呀!唉……”道德與智慧望著人間,不禁連連嘆氣……

  一個人的道德如同杯子,而智慧則是其中的水,水越多,那個人的能力就越強,但如果道德的杯子被破壞了,智慧的水就沒有了束縛,噴流而出,弄得滿地狼藉,在這種情況下,能力越強的人對社會的危害也就越大。我們不得不承認,在人類物質文明高速發展的同時,精神文明卻在不斷萎縮,在社會的各個角落裡總可以看到與文明不和諧的畫面。如何才能讓社會更加文明,讓每個人都來恪守道德、積累智慧,正是天上兩位老人所想的,它不也正是我們這一代人需要去做的嗎?

  道德與智慧作文 篇12

  “先學會做人,再學會做學問”。此言為我校之校訓,也為做人之真理。“學會做人”,指的當然是做人之道,即為道德。“學做學問”,指的便是學習知識文化,即為智慧。

  “道德”與“智慧”一直都是古今中外很多成功人士、君王、帝王乃至許多有志向的“草民”、“農夫”所追求的。這“德”與“智”對於一個人的修養是最為重要的兩方面。不過,它們有主次之分。我想,這一點大家從我校校訓即可看出:是“德”重於“智”。的確,一個有素質、有道德修養的人,不論他的知識淵不淵博,走到哪都會受人尊敬的。而一個沒有素質、沒有道德修養的人,即使他再有學問、學問再淵博,也少有人會尊敬他。由此可見,一個人的道德修養是多麼重要。

  而如今,諸多家長對孩子的教育皆為“智”高於“德”。甚至有個別的家長,只關心孩子的學習,而對孩子的道德教育不聞不問。依我之拙見,這樣管教孩子是萬萬不可的。如果家長不重視孩子的品德,孩子學壞了怎麼辦?那家長豈不是要遭到“德有傷,貽親羞”的結局嗎?我想,這是每一個家長都不希望發生的。現在有一些青少年出入網咖、舞廳等場所,甚至在街上惹事生非。這其中有很多一部分原因是其家長對孩子的道德管教不嚴所造成的。所以,學習應是基於道德之上,也就是說以道德作為智慧的基礎。

  同樣,道德不僅對一個人重要,對一個國家也很重要。

  春秋時期,一位智者說過,要以理治國,要去感化人們的思想。這位智者就是我們熟知的孔子先生。我覺得,他的這個觀點是非常正確的。但是,如今的政府治理國家是“以法治國”。顧名思義,“以法治國”,指的是用法律來治理國家。的確,以法治國是很有效的,能使國家安定,但也不能達到“天下太平”的效果呀!無論法律多麼嚴厲,也總有一些不懂得道德、禮儀的人會去做一些違反法律之事,其中不乏一些高階知識分子。從這又可看出:智慧是應基於道德之上的。法律治標不治本,從上文即可看出,那如何才能治本呢?我想就只有“以禮治國”了。讓道德與禮儀人人皆知,使知識基於道德之上。這樣,天地間便能流有一股正義之氣、仁愛之風。百姓皆可安居樂業,大家都能關愛他人、憐憫弱小,舉國上下一片和諧之氣象。哪還有罪犯與犯罪?如此,便可謂“天下太平”了。

  要做道“以禮治國、天下太平”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還有很長、很艱難的一段路要走。而我堅信,要是每一個華人、每一個炎黃子孫都能將道德、禮儀、仁愛置於首位,在道德的基礎上建立智慧,中國定能崛起,中華民族必將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道德與智慧作文 篇13

  星期天上午,我和朋友在大街上閒逛,路邊圍這幾個人。我走過去看看了看,只見一名中年男子坐在地上,在他前面地面上用白色的粉筆寫著一行十分醒目的字:我老母親得了絕症,需要很多錢……哦,這種是見多了,心想:準是騙人的。

  因為是週末,路邊擺出了很多小攤,也引來了另一部分人:幾個乞討的人,每個人都穿得破破爛爛,全身髒兮兮的。看著那麼多人在裝可憐,我想繞道而走!

  正在這時,一個乞丐卻迎面過來,這個乞丐全身襤褸,衣服早已看不出顏色,身上還散發著難聞的味道,“又是一個來乞討的吧?”但出乎意料,這個乞丐沒有像路人乞討,相反,他從身後的袋子裡拿出了一大疊零散的鈔票,放在了剛才看到那個人的面前。

  我被這一舉動感動了,似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不光是我,路邊的所有人都愣住了,他這是幹什麼?他每天乞討,一天最多能討個幾十元錢,現在一下子都給了這個人,他是怎麼想的啊?

  乞丐剛離開時,這時有一個好事的衝了上去,問道:“你是乞丐,怎麼把錢給他,你知不知道這個人有可能是騙子啊!”乞丐沒有說話,眼睛裡透露出淡淡的微笑,然後走了。再看剛才那位中年男子,卻徑直跪了下來,向遠走的乞丐磕頭。

  這個乞丐傻嗎?不知道,但是,我知道眼前這個中年男子需要錢。

  中年男子是騙子嗎?不知道,只知道乞丐也給了他自己辛辛苦苦討來的一點錢。

  我發現,身邊說笑的人不笑了,也投下一些錢來。於是,我也拿出了僅有的幾十元錢給了他……

  現在的社會充滿了愛,每個人都會透過勞動獲得美好的生活,請你抬想頭!要自尊,自信,自強我不奢望他們會有什麼改變,我只希望自己堅持這麼做,讓自己感到良心的安慰!

  道德與智慧作文 篇14

  如果讓道德與智慧博弈一局,那麼究竟誰能笑到最後?

  有這麼一個故事:一位華僑富商,決定在家鄉投資辦廠。很多人都希望自己能夠成為老華僑的合作者,紛紛跟他聯絡。

  在眾多的人選中,老人挑選了兩個比較合適的人選,但是他只能選擇一個作為自己在國內投資的經營管理者,老人酷愛下棋,而剛好那兩個候選者也都是下棋高手,老人便對他們倆說:“你們誰下贏了我,那麼我就與誰合作”。

  第一個人以一子之差惜敗於老人;第二個人很精明,在老人轉身去倒水時偷偷地挽起了一個棋子。最後他獲得了勝利。

  但是,在後來,老人卻選擇輸了棋的那個人來作為自己的合作者。第二個候選人責問老人:“明明是我贏了,你為什麼選擇他呢?”

  老人說:“第一個人雖然沒有贏我,但是他憑著自己的實力,沒有想著去耍小計謀,誠心誠意地與我對弈,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他是一個誠實可靠的人;而你,自以為挽了個棋子無人知曉,但恰恰被我從鏡子裡看到了。雖然你贏了這盤棋,但你輸掉了你的人品。我又怎麼會選擇你可作為我的合作者嗎?”

  是啊!其實,道德與智慧並不是一對矛盾體,就看你如何去把握這其中的尺度。在我們這個社會中,一出生就有超常智慧的天才畢竟還是佔少數,更多的是像你我一樣的平凡之人。記得義大利詩人但丁曾說過:“道德常常能填補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卻永遠填補不了道德的缺陷。”

  道德與智慧作文 篇15

  道德,是中華民族五千年來代代相傳的精華。可是到了當代,人們卻只注重智慧,拋棄了祖先流傳下來的精華。其實,道德要比智慧重要很多倍。一個再有智慧人,缺乏基本的道德品質,他又能做成功什麼呢?

  曾經讀過一篇叫做《心上的鎖》的故事:有一位很有名的老鎖匠,技藝十分高超,人們敬重他精湛的手藝和高尚的品格。在他年邁時,他決定收一個弟子。鎮上的所有人都來報名。老鎖匠挑來挑去,最終剩下兩個年輕人,兩人都很聰明。老鎖匠決定考考他們,於是準備了兩個保險櫃讓他們開。第一個年輕人很快就打開了,第二個卻用了比第一個人多一個小時的時間才打開。大家都認為,第一個人贏了時候,老人卻去詢問那兩個年輕人保險櫃裡有什麼。第一個人說裡面有成捆的鈔票,第二個人說他只知道開鎖,其他什麼也不知道。老人最終選擇了第二個人。

  這個故事使我受益匪淺。它告訴我們,一個人可以少有智慧,但不能沒有良好的道德品質。是啊,在現為激烈的社會競爭中,不管做什麼,都必需講究誠信,以品德為先。良好的道德品質是成功的必備條件,也能使你與他人的交往更為簡單。正是因為有了道德的力量,我們的社會才能和諧穩定。道德更能彌補智慧的缺陷。品德高尚的人,可以利用智慧為人類做出貢獻,而智慧卻不能彌補道德的缺陷,品德低下的人,空有一身智慧,也只能落得個“千古罪命”。當年的秦檜,才華橫溢,卻為了利益害死了廉潔為國的岳飛,以其道德品質低下被世人唾棄。直到現在,還被岳飛墓前一句“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罵得永世不得翻身。舉世聞名的大發名家愛迪生,晚年驕傲自恃,盲目自大,對別人的意見全然不顧,結果晚年幾乎沒有發明任何東西,以上兩個列子足以證明,一個人品德的好壞,決定了他的一生,即使再有智慧,也是無法挽回的。

  如果說道德是一位科學家,那麼智慧就像是科學家的助手。科學家可以沒有助手,但他的工作效率必定大打折扣。只有當科學家和助手完美的結合起來,才能更好的為人類,社會造福。

  我們不但要注重道德,而且要好好學習。只有德才兼備,長大才更好地回報祖國。

  道德與智慧作文 篇16

  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詩人但丁說過這樣一句話:“道德常常能填補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卻永遠也填補不了道德的缺陷。”

  21世紀,是一個聰明的時代,人人都具有智慧。世界因人們的智慧而變得發達。“神五”“神六”“神七”的升空,電腦的問世……可以說,我們在生活中,隨處可見這些高科技的產品。但是,世界因我們而自豪的同時,也因我們而變得奄奄一息。

  夜晚,走在馬路上,兩邊是燈紅酒綠的街市,本來寧靜的天空,霎時間變得喧鬧無比。回想小時候,我經常坐在草地上數星星,可現在,那片綠蔭已經不存在了,它被無情的人們割去了,建成了高樓大廈;那些星星也不見了,他們去哪兒了呢?難道他們走了嗎?他是被人們逼走的嗎?

  在社會中,一些自以為是的人,仗著自己聰明,對人們做出了貢獻,就認為人們應該很聽服於他們,這簡直是大錯特錯!他們的確讓人們過上了高科技的生活,但他們卻讓人們的道德跌下了無底深淵。

  公交車上,和老人搶座位;在醫院中大聲喧譁;在草地上隨意踐踏……難道這就是所謂的道德嗎?

  同學們。聰明固果然是好,但是聰明和道德是可以並存的。我們是21世紀的接班人,我們不能讓世界在因我們而驕傲的同時,而受我們的折磨。

  望著那片無星的天空,我不禁陷入沉思:人們會挽回這個沒有道德的世界嗎?

  ……

  道德與智慧作文 篇17

  道德千百年來都被仁人志士所推崇,歷代人們對於道德的認識多是深遠的。道德就是一個人的出面相,縱然除道德外全面發展的人,也是對國家社會無用的人。

  子曰:“不學禮,無以立”,做為一個千百年的文明古國,講禮儀,知道德不容忽視。

  智慧雖能讓人們在一定領域的範圍內取得一點成就,但畢竟是九牛一毛僅此而已。一個無道德的人,智商越高,帶給祖國社會的危害就越大,正如蔡元培先生所說的那樣“若無德,則雖體魄智力發達,適可助其為惡。”

  還記得一所名牌大學的學生用硫酸潑熊事件嗎?知道他的道德底線嗎?他母親啊事後說:“他從小到的大沒有一次自己洗衣,書櫃裡竟是些數理化的書籍,從而缺乏對道德修養的認識及重視,跌進了萬丈深淵。

  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詩人但丁也曾說過:“道德常常能填補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卻永遠填補不了道德的缺陷。”道德猶如人生里程上的指向標,給你指引正確的方向。

  智慧只不過是一個副產品,縱然擁有再多也並非是屬於自己的財富,它不僅是一個令人誤入歧途的萬丈深淵也是一塊令人為國家社會作出重大貢獻的奠基石,而唯一取決的關鍵的便是道德。

  縱使沒有智慧,卻擁有道德的人,雖做不出驚天動地的大事業,但他卻沒有喪失做人的良知,他仰不愧於天,俯不詐於地,即使貧困一生,卻也活的快樂,活的舒坦。反之,縱使腰纏萬貫,心靈深處卻將永遠蒙上一層陰影,成為反面人物寫進教材,被人們所痛恨。

  道德既是一種智慧,有是一面鏡子,反射出人生的光輝里程。

  道德的重要性遠遠高於智慧!

  道德與智慧作文 篇18

  “道德常常能填補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卻永遠填補不了道德的缺陷”,“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這些名言警句說得一點沒錯。

  道德對於一個社會的人文氛圍是相當重要的,一個注重自己道德的人必然有所成就,一個注重道德風尚的國家也必然有著強大的凝聚力。而智慧卻不同。人擁有智慧,但智慧不僅僅是從書本里學到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立的思想,而人又是自然創造的,可以說人的本身就是自然智慧的最高體現。

  有一位農場主,他農場的果樹長得特別好,而他周圍的農場中果樹卻長得很差。於是在栽種季節,這位農場主主動把優質的種苗分送給他周圍農場的人。人們覺得很奇怪,他為什麼這樣道德品質高尚呢?這樣他的果實就賣不出好價錢了。而農場主回答說:“如果我的莊園周圍都是劣等果樹,那麼蜜蜂把那些劣等果樹的花粉傳播到我的優良果樹中,這樣大家都沒有好處。”這個故事裡的人身真諦,讓我們懂得了許多道理:我為人人,人人為我,利人方能利己。一些自私自利、目光短淺的人最終害的是自己,而一些慷慨大方道德高尚的人卻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這可能就是道德隱含的價值吧!

  一箇中國留學生在外國留學,由於自己並不有錢,於是經常坐公交車不買票,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他已經節約了差不多幾千元的車費,而當他去一些公司應聘時,都被婉言謝絕了。他很想不明白,後來一公司經理告訴他:“我們看了你的信用記錄,你逃票被抓3次,由此可看出兩點:一是你不尊重規則,擅於發現漏洞並惡意使用;二就是你不值得信任。雖然你的能力是我需要的,但是你沒有道德,可以說你在整個歐盟都找不到工作。”

  這個事實說明了一些人常常為佔便宜而像盡辦法違背道德,我們暫不否認這些人的智慧,但不能說他們有道德。

  古老的中華民族享有“禮儀之邦”的美稱。老子在《道德經》中囑咐我們做一天人就要講一天道德;“孔融讓梨”的動人故事;還有屈原憂患國難而投江……這一切的一切,淋漓盡致的體現了中國人的道德所在。

  在社會不斷髮展的今天,應該把修養道德的任務放在首位,向世界展現真正的“禮儀之邦”!

  道德與智慧作文 篇19

  去年冬天的一個下午,我坐公交車去學畫畫。我帶著耳機,欣賞著曼妙的音樂,閉起眼睛,享受著冬日特有的溫暖的陽光。

  “西苑橋頭到了,下車的乘客請向後門移動,準備下車,下一站,開元大道。車輛啟動,請扶好坐好。”車廂的喇叭裡傳出了溫馨的提示。

  前後門吱吱呀呀的開了,極不情願的樣子。上來了一個極不起眼的中年婦女,穿著沒過膝蓋的紅色羽絨服。

  車又搖搖晃晃的向前駛去。我依舊眯著眼睛,享受陽光的恩賜。但隱隱約約中,似乎覺得陽光下不再像剛才那樣純粹,零星地夾雜著些什麼,具體是什麼,我也說不清楚。

  “開元大道到了,下車的乘客請……”“你幹什麼?”那個提示音被一個女人的叫喊聲掩蓋了。我摘下耳機,“欣賞”這眼前的一幕:一個年輕男子攔住了那個準備下車的中年婦女,咦,那不就是剛才上車的那位嗎?男子的手中還捏著一個小巧的女式錢包。

  男子略帶輕蔑地問:“大姐,這是你的錢包吧?”女人愣了愣,摸摸口袋,說:“是。”便要伸手去拿。男子手往後一縮,說:“大姐,我拾起了你的錢包,你總得意思意思吧?”聽到這話,我愣了一下,心裡對那位男子充滿了厭惡。把撿到的東西還給失主不是天經地義的事嗎?還要意思意思?我發自內心地鄙視他。車上的人都朝他投去厭惡的目光。可那男子不但不覺得不好意思,反而變本加厲說,“看你這樣兒,就給20好了。”婦女看拗不過,從兜裡掏出一張錢看也沒看,往地上一扔,拿過錢包,氣呼呼地走下車去。

  車上的人都在竊竊私語,議論著男子的卑鄙行徑。孰不料,男子拾起地上的20元錢,走向一個正在打盹的老奶奶。他輕輕地叫醒老奶奶,接著說,“大娘,您看您是不是丟了20元錢?”老奶奶疑惑地摸摸口袋,“咦,我的錢呢?”男子小心翼翼地把錢遞給老奶奶。向她解釋道:“剛剛有人偷拿了你的錢,但把自己的錢包掉了,我給你要回來了。”車上的一位大爺不解地問,“你怎麼知道是她拿了?”“我看見了,還有剛剛她想都沒想就從口袋裡取的錢,是20。錢包丟了,身上哪裡來的錢?”大爺明白了,向小夥子投去讚許的目光,車上的人也都為他鼓掌,我也在心裡給小夥子打了滿分。

  陽光又如之前一樣和煦,車子平穩的向前駛去。那個小夥子用自己的智慧揭示了一個不道德的現象,贏得了大家的讚譽,填補了道德的漏洞,不是皆大歡喜嗎?

  道德與智慧作文 篇20

  二零一零年八月,上海。

  十三日,高溫橙色警報;十四,高溫橙色警報;十五日,高溫紅色警報,最高氣溫達41攝氏度。太陽烈烈地灸烤著地面,汗水淌著每個人的臉龐。天意弄人,早在七月中旬,我就已經定好世博三日遊行程安排,正趕上這高溫三日,無奈怨天尤人。

  上車,下車,入園,出園,玩得恍恍惚惚,感受最多是覺得遊世博需“德”、“智”、“體”全面發展。

  “講道德”

  世博會,是世界人們的盛宴。今年,世界各國人都齊聚上海,再加上中國人多,所以遊世博第一感覺就是人多,排隊時間長。可口可樂館我排了三個小時;石油館我排了四個半小時;沙特館,我排了六個小時,多想插隊呀。

  晚上的西班牙館,相對白天而言,人已經少了許多。能容納幾千人的蛇形通道空了一大半,人們三三兩兩地分佈在通道,此時此景便成了一個插隊的好機會。護欄已經成了一道虛景,好多人從護欄翻過,省下不少時間。“不要插隊!插隊不好!”一個西班牙女管理員,操著半生不熟的中文喊著,聽著多讓人臉紅啊。雖說光陰勝金,可是道德無價。

  在中國,在自已人面前,你可以不文明。可是,現在我們站在世界的面前,我們代表的是中國,現在你無德,就是中國無德!你是中國的十三億分之一,你不講道德,人家會說中國人不講道德。

  遊世博體驗之一:講道德。不插隊,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垃圾。

  “比智慧”

  世博遊,無攻略不行,在世博園內,一條好的線路,就成了智慧的象徵。

  從浦西到浦東,上百個場館,如何計劃,挑選;如何排隊,預約,便是其智慧所在,如果事先毫無規劃,在園內雜亂無章地跑,那就成了沒頭的蒼蠅。

  不知是不是因為路線的緣故,不論是國家電網館,克羅埃西亞館,波蘭館,還是西班牙館,比利時館,塞爾維亞館,原本都冷冷清清,我一到,後面的人就蜂擁而至。所以,這些館,我玩得特別輕鬆。

  遊世博體驗之二:說智慧。先規劃,統籌安排,合理利用時間差。

  “拼體力”

  這點大概就不用怎麼解釋了。體力,在世博園裡很重要,沒有體力,怎樣在四十攝氏度的高溫下持續奔跑?又怎樣在入園時百米衝刺取得領先?你走不了綠色通道,若只能以散步的速度慢慢挪向蛇形通道,還不如回家睡覺呢。

  三天下來,我大概把平時要流三個月的汗都流了,至少跑了八千米吧。喝下的水不計其數,要在平時,肯定已經脹得爬不起來了。世博遊,體力是關健。

  遊世博體驗之三:拼體力。多跑步,多喝水,體弱多病者慎入園。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