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種錯誤的學習方法

11種錯誤的學習方法

  中小學生學習成績的提升是一個非常複雜的話題,涉及的因素很多,但歸根結底還是有法可循的。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11種錯誤的學習方法,希望有所幫助!

  1.學習無計劃

  學習計劃是實現學習目標的保證,但不少學生學習毫無計劃,既沒有長遠計劃,也缺乏到天到節到學科的具體安排,整天忙於被動應付作業和考試,缺乏主動的安排。因此。看什麼、做什麼、記什麼等都心中無數。他們總是被動地考慮“老師要我做什麼”而不是主動去想“我要做什麼”。無計劃的結果是學習低效,學習不快樂,學習沒有成就感。

  2.不會科學利用時間

  時間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有的學生能在有限的時間內,把自己的學習、生活安排得從從容容;而有的學生雖然忙忙碌碌,經常加班加點,卻忙不到點子上,實際效果不佳。有的學生不善於擠時間,他們經常抱怨:“每天上課、回家、吃飯、做作業、睡覺,哪還有多餘的時間供自己安排?”有的學生有點空閒甚至擠出空閒去“享受”——搞吃的弄喝的上上網玩玩球等等,還有的學生平時鬆鬆垮垮,臨到考試手忙腳亂。這種現象都是不會科學利用時間的反映。

  3.不求甚解、死記硬背

  死記硬背不假思索地重複,多次重複直到大腦中留下印象為止。它不需要理解,不講究記憶方法和技巧,是最低形式的學習。它常常使記憶內容相互混淆,而且不能長久記憶,當學習內容沒有條理,或學生不願意花時間去分析學習內容的條理和意義時,學生往往會採用死記硬背的方法。依賴這種方法的學生會說:“謝天謝地,考試總算結束了。現在我可以把那些東西忘得一於二淨了。”

  4.不懂裝懂,盲目做題

  對於學習者而言,做題是必需的,它不僅有利於熟能生巧,還有利於從中發現問題。但是,如果是對於所學知識壓根就沒搞懂的話,能做到題嗎?現實中,這類錯誤偏偏又被大量重複著。遇到不會做的題,要麼在別人的幫助下完成了,要麼在大量的時間轟炸下攻下了,要麼在答案的啟示下做出來了……是真做出了來嗎?再考再做時就知道了答案——仍然做不到。為何?知識不熟練——不理解,不記得,不能辨別,不能轉化。可見,不懂不知卻又盲目做題的學法正如煤的形成,花大量的木材,經無數的時間,最終才有可能形成一小塊煤。

  5.不能形成知識結構

  知識結構是知識體系在學生頭腦中的內化反映,也就是指知識經過學生輸入、加工、儲存過程而在頭腦中形成有序的組織狀態。構建一定的知識結構在學習中很重要的。如果沒有合理的知識結構,再多的知識也只能成為一盤散沙,無法發揮出它們應有的功效。有的學生單元測驗成績很好,可一到綜合考試就不行了。其原因也往往在於他們沒有掌握知識間的聯絡,沒有形成相應的知識結構。這種學生對所學內容與學科之間,對各章節之間不及時總結歸納整理,致使知識基本上處於“遊離狀態”。這種零散的知識很容易遺忘,也很容易張冠李戴。

  6.不會聽課

  這主要表現在課前不預習,對上課內容完全陌生,無法帶著疑問去學;聽課時開小差、不記筆記,或充當錄音機的角色,把老師所講的一字不漏地記錄下來,只讓自己的記錄與教師的講述保持同步,而不讓自己的思路與教師保持同步;聽課抓不住重點,沒聽明白老師重點突破什麼;課後不及時地複習,聽完課就萬事大吉等等。

  7.不會閱讀

  這主要表現在不善於選擇閱讀書目,完全憑個人興趣或完全聽從老師父母的安排;沒有閱讀重點,處理不好“博”與“精”的關係,要麼廣種薄收,要麼精讀於一而漏萬;不會捕捉、篩選重點資訊,眉毛鬍子一把抓;不會快速閱讀;閱讀之後沒什麼收穫,既沒與自己已有的知識融通,也沒寫點讀後感之類的實際行動。

  8.不會抓重點和難點

  學習方法不當的學生,抓不住學習的重點和難點,找不到學習上的突破口和浪費了時間與精力。課上,老師講的重點難點是什麼,不關心,課後該重點做什麼沒思考,成天就像個撞鐘的和尚。殊不知,學習成績提升的關鍵就在於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9.不能理論聯絡實際

  在看書和聽課時,不善於尋找重點和難點,眉毛鬍子一把抓,全面出擊,分散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相結合是非常重要而有效的學習方法,所謂“學而必習,習又必行”。而方法不當的學生往往只滿足於學習書本上的知識,不善於在實踐中學習、在實踐中運用,不能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具體表現為動手能力差,不喜歡上實踐課和操作課,不關心現實生活。

  10.不注重非智力因素失分

  我曾經做過一個“在每次考試中,學生失分的因素與實際失分情況”的調查,結果表明,完全因為知識不清楚而失分的所佔比重很小,相反,非智力因素失分會達到總分的14%左右(若高考總分750,損失14%就是失掉了105分。恐怖吧?!)。多麼驚人的數字!可這樣的.失分悲劇仍天天在上演。

  11.不善於科學用腦

  這主要表現在學習時不注意勞逸結合,不善於轉移大腦興奮中心,使大腦終日昏昏沉沉,影響學習效率。

  上述表現是中小學生中常見的,一個學習方法不當的學生,總會有其中一種或幾種表現。認識到這些表現,進而弄清其背後的原因,我們才能夠有的放矢,有針對性地對孩子進行指導。

  正確的學習方法有哪些

  1.有強烈的搞好學習的願望,有勤奮刻苦的奮鬥精神。

  每一個學習上成功的學生都是付出了艱苦勞動的,沒有搞好學習的想法,單憑小聰明、臨時突擊是學不好功課的。

  2.會自學。

  即自己制定目標,自己安排計劃,自己選定任務,自己監督自己。學習的成功固然與外界的諸多因素有關,如家庭、教師、同學、社會等等。但學生本人是內因,是起主要作用的因素。一個學習好的學生一定是學習的主人,而不是學習的奴隸。他會根據自己的愛好和特點,為自己選定有希望達到的目標,同時又要腳踏實地。自己定下的任務,自己一定要完成,不用教師和家長的催促。

  3.認真讀書,勤於動手。

  會學習的學生能認真讀書,邊讀邊想,務求領會書中的各項理論。但是,學習任何一門知識都必須與實踐相聯絡。只會理論上誇誇其談,不會解題,不會做實驗,學了寫作理論不會寫文章,學了英語語法不會與外國人交流,那就不叫真正學懂學會。會用是學習的最高境界。例如對一個學英語的學生來說,只有在他具有較好的聽說讀寫能力的時候,我們才能認為他學好了英語。要真正達到會用,會熟練使用的水平,必須堅持長期不間斷的訓練。那些懶於實踐、害怕練習的人,哪一科也學不好。

  4.及時總結,善於向別人學習。

  學習好的同學並不是生來就各科優秀。他們在小學、中學的學習歷程中也經受過各種挫折和失敗。但是他們沒有在挫折面前低頭,他們及時地總結學習方法上存在的問題,經過對比找出不足,以更大的幹勁向前邁進。他們另一個成功的經驗是善於向別人學習,從別人的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中獲取寶貴的財富。

  5.認真對待中學學習的五個環節。

  課前預習要自覺,要力爭自己讀懂學會教師將要講的東西,並發現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有條件的話,還應自己翻查資料,攻克難點。上課要積極參與活動,聽講要學會抓重點,筆記要記下關鍵有用的東西。課後複習要及時。最後一環是自己安排的補充內容。補充內容也不要侷限於做課外習題。對中學生來說,課外閱讀各種書籍、聽講座、網上查詢、訪問各行各業的優秀人物,都是對課內學習的有益補充。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