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學習方法
地理學習方法
地理學習方法1
一、更新對地理學科的認識。
在高考文綜試卷裡,地理是最難得一門,它跟歷史、政治的學習方法迥異,出題的形式呈現出多樣化,有選擇題,填空題,計算題,讀圖題,作圖題,還有簡答題。從適應高考角度講,地理的學習方法和答題方法本身就比較複雜。另外,高中地理與初中地理聯絡十分緊密,初中地理知識不紮實,就很難適應高中地理學習,而整個中國的現狀是,初中地理教育嚴重不足,尤其是農村初中的地理教學更薄弱,有的找非專業的老師帶課,有的甚至就不開地理課,中考反正不考地理。我認為,這是高中學生普遍感覺地理難學的主要原因。所以,按計劃補習初中地理知識是十分必要的。
二、多看地圖,多理解地理原理,勤動手寫(或表達),養成良好的答題習慣,掌握一定的答題技巧。
地理學是一門研究地理事物在空間分佈的學科,地圖可以容納無數的地理知識,學會用地圖,會使你的地理學起來很輕鬆;地理是文科中的理科,它要求同學們必須理解地理原理,然後學會應用地理原理解決地理問題,這好比做數學題要用一定的公理和公式一樣;地理也有一定的文科的特點,要求同學們用專業術語來表達地理問題,所以平時要勤動手寫,要學習課本語言和老師的地理語言;地理試題是有一定的答題規律的,要想考出好的成績,必須總結答題規律和答題技巧。下面我展開講一些地理試題的答題技巧。
1、要有答題思想:一道好的地理試題,都可以用一定的知識、原理或技能解決它,否則,它就不是一道好題。這一思想是要告訴你,做地理試題時,不要東拉西扯,胡編亂造。
2、很多地理事物都有其影響因素,比如,影響氣候的因素;氣候的組成要素;影響農業的區位因素;水土流失的形成因素;荒漠化的形成因素等,這類知識容易出問答題,我們可以用“要素分析法”來解決。第一,好好審題;第二,寫出做題理論;第三,挑選符合題意的資訊;第四,表達。
3、另外,同學們要學會不斷總結答題技巧。如果你經常對某種型別的題目很苦惱,難道你就不想想辦法解決一下嗎?可以與同學們交流對策,也可以與老師交流對策,而不是,這次錯,下次錯,以後還錯。
三、上課要認真聽講。
不要指望著上課睡覺而課下背背課本上的條條框框就想提高地理成績,那是妄想!地理原理是要理解的,你課堂上認真聽課了,真正理解了,課下就不用再費大力氣去自學了。況且很多重要的知識和原理隱含在“活動”中,課本中根本沒有給出直接的答案,你必須認真聽課才能學到有用的知識。充足的睡眠是你提高聽課效果的重要保障。
四、課堂上嚴格按照老師的要求完成課堂任務。
老師上課設定活動都是有目的的。老師讓你在書上劃一下,你就沒有必要非把它寫下來;老師讓你必須動手用自己的語言去寫答案,你就不要只劃課本的原話;老師讓你們分組討論完成任務,你先不要單幹;老師要求學生獨立完成任務,你不要與其他同學討論,總之,不要自作聰明地偷懶,對老師佈置的任務大打折扣,這樣結果往往害了自己。
五、要對平時的練習題有所取捨,不要搞題海戰術。
我們平時做的地理試題,充斥著大量的怪題、舊題、偏難的試題,對同學們“毒害”很深,甚至也“毒害”了一些地理教師,我們要擦亮眼睛,看清這些地理試題的真面目!
1、很多地理資料編寫的很厚,內容總結的很多,其實是把簡單的問題複雜化,看似給人“很專業”的印象,其實是為了增加頁數,編書人和書商的利潤就增加了。
2、有很多地理試題是把課本中的某一句話拿出來考學生,高考絕對不會這樣考!課本中某的一句話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是正確的,但是把它單獨摘出來就不一定正確了,這樣的題目我們做了,只能是害了自己。
3、很多地理試題材料資訊嚴重不足,根本與高考題目的設計思想不一致,把學生當成博物學家來考!本人經常遇到一些錯題,它們在很多教輔資料中到處“遊蕩”,毒害著我們學生。
4、很多題目中的圖、表製作十分粗劣,根本經不起科學考究。
5、有些教輔資料為了充實內容,硬把高三才能做的題目拿來讓高一的學生做,無形中增加了難度,使本來就困難的地理學習和教學雪上加霜。
地理學習方法2
反思是一種主動地再認識,是對本節學習活動中發生過的認知的再一次判斷與深化,它不但對知識起到溫故而知新、舉一反三的作用,而且更多的是引起學生思維本質的重視,
使學生的思維上達到一個新的高度;反思也是學生自主評價的需要,透過反思學習過程、學習態度、學習目標等過程評價的內容,是新課程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總之,反思習慣的培養是教學活動中的重要內容之一,是新課程重要目標之一。透過長期的訓練,能使學生的思維有序化,條理化,他們在思考問題時就會起點高,思路廣,從而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和健康的人格。
1板書式反思
課後透過反思學習過程,再現知識生成過程,自主構建知識結構;或者利用教師設計的板書進行學習過程的再現,如果能流暢再現,說明本節課沒有問題,同時起到複習鞏固的作用。如果有某些過程不能再現的話,即刻查閱課堂筆記,或請問同學,這樣利用用最少時間解決問題。由最簡單的課時知識結構,逐漸每章的知識結構,甚至到模組知識結構的構建。
2作業式反思
作業式反思是指透過作業,再現學習過程,自我檢查學習效率。這種反思比較傳統,但還是一種有效的反思方式,但切忌查字典式的作業,這是無效的反思,或者是低效反思。
3.實踐性反思
透過社會綜合實踐活動、研究性學習、漫步校園、公園休想等,利用地理知識和技能解釋、判斷、辨別社會現象和自然現象。如城市土地利用的評價、城市街道的走向、商業網點的佈局、影響交通線路的因素等內容都可以採用實踐性反思法,檢驗和鞏固學習內容。
地理學習方法3
第一單元地球
第一課講了地球的形狀和大小這個看看書就行,知道就可以了,知道人們認識地球的幾個重要過程,形狀的大小搞清楚,5頁的圖1.2背會。
第二課在地球儀上認識經緯網這個很重要,這個學不好,以後就費盡
經線和緯線的概念弄懂就行,7頁的圖1.31.4背會。經度和緯度,要能在圖上,認出是多少度,北緯,南緯,東經,西經用什麼字母表示,最大是什麼。圖1.5一定要背會,東西半球,南北半球的概念和中,高,低緯度要清楚。1.61.71.8都得背。經緯網看看就行。
第三課地球的自轉背背概念就行,但11頁的圖1.13一定要背下來。
第三課地球的公轉背背概念就行,但16,17頁的圖1.17和1.19必須背會。
第二單元地圖
第一課方向,比例尺搞懂就行,23頁下面的圖背會
第二課地形圖的判讀記概念,記住那6個地形就OK了
第三單元海洋和陸地
第一課海陸的分佈,記那8個球,會畫大洲輪廓圖,知道洲和洲的分界線,知道四大洋的面積
第二課海陸的面貌還是記概念,記38頁下面的圖,和39頁中間的圖和35頁圖3.4
第三課,還是背概念,和42頁的下面那4幅圖,和43頁的板塊圖這個經常考,火山和地震帶背背,記44也的圖3.15
就這些,4單元不考,其餘的都不考,記住這些,要背的一定要背,記住這句話,一定能考好!
新高一地理小知識之二十四節氣
導語: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兩天日期定,最多相差一兩天,上半年來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立春:2月4日-5日,謂春季開始之節氣
雨水:2月18日—20日,
此時冬去春來,氣溫開始回升,空氣溼度不斷增大,但冷空氣活動仍十分頻繁。
驚蟄:
3月5日(6日),指的是冬天蟄伏土中的冬眠開始活動。驚蟄前後乍寒乍暖,氣溫和風的變化都較大。
春分:
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陽光直照赤道,晝夜幾乎等長。我國廣大地區越冬作物將進入春季生長階段。
清明:
每年4月5日(或4日),氣溫回升,天氣逐漸轉暖。
穀雨:
4月20日前後,雨水增多,利於穀類生長。
立夏:
5月5日或6日。“立夏”,萬物生長,欣欣向榮。
小滿:
5月20日或21日叫“小滿”。麥類等夏熟作物此時顆粒開始飽滿,但未成熟。
芒種:
6月6日前後,此時太陽移至黃經75度。麥類等有芒作物已經成熟,可以收藏種子。
夏至:
6月22日前後,日光直射北迴歸線,出現“日北至,日長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小暑:
7月7日前後,入暑,標誌著我國大部分地區進入炎熱季節。
大暑:
7月23日前後,正值中伏前後。這一時期是我國廣大地區一年中最炎熱的時期,但也有反常年份,“大暑不熱”,雨水偏多。
立秋:
8月7日或8日,草木開始結果,到了收穫季節。
處暑:
8月23日或24日,“處”為結束的意思,至暑氣即將結束,天氣將變得涼爽了。由於正值秋收之際,降水十分寶貴。
白露:
9月8日前後,由於太陽直射點明顯南移,各地氣溫下降很快 高考,天氣涼爽,晚上貼近地面的水氣在草木上結成白色露珠,由此得名“白露”。
秋分:
9月22日前後,日光直射點又回到赤道,形成晝夜等長。
寒露:
10月8日前後。此時太陽直射點繼續南移,北半球氣溫繼續下降,天氣更冷,露水有森森寒意,故名為“寒露風”。
霜降:
10月23日前後為“霜降”,黃河流域初霜期一般在10月下旬,與“霜降”節令相吻合,霜對生長中的農作物危害很大。
立冬:
每年11月7日前後。
小雪:
11月22日前後為“小雪”節氣。北方冷空氣勢力增強,氣溫迅速下降,降水出現雪花,但此時為初雪階段,雪量小,次數不多,黃河流域多在“小雪”節氣後降雪。
大雪:
12月7日前後。此時太陽直射點快接近南迴歸線,北半球晝短夜長。
冬至:
12月22日前後,此時太陽幾乎直射南迴歸線,北半球則形成了日南至、日短至、日影長至,成為一年中白晝最短的一天。冬至以後北半球白晝漸長,氣溫持續下降,並進入年氣溫最低的“三九”。
小寒:
1月5日前後,此時氣候開始寒冷。
大寒:
1月20日前後,一年中最寒冷的時候。
地理學習方法4
1.感性知識
地理學科的感性知識是指大量的事實材料。
因此,又可簡稱為地理事實。
這部分知識需要同學們記住,因為它是今後學習的基礎,是運用地理語言,解決地理問題、提高地理技能的關鍵。
(1)地理名稱
地理名稱即地名,具有空間性、量大等特點,記憶時應與地圖緊密結合,與其它地理事象及語意、語源聯絡起來。
(2)地理分佈
地理分佈是指地理事物在地球表面的位置。
它分為數理分佈,包括經緯度分佈、海拔高度分佈等;相對分佈,包括海陸分佈、坡向分佈,以及地理事物間的相對位置等。
地理分佈知識在教材中所佔的比重很大,它對認識產生地域差異的原因有重要作用。
與地圖緊密結合,探求分佈規律及其成因,是掌握這部分知識的有效途徑。
(3)地理景觀
地理景觀是指反映地理事物景色或外貌的知識。
分為自然景觀,包括山地、河湖、沙漠、熱帶草原景觀等 初中生物;文化景觀,包括工業區、農日、城市、交通運輸景觀等。
學習掌握這部分知識,可對周圍地理事物進行觀察,也可透過看影視、錄影、幻燈來學習。
(4)地理演變
地理演變指地理事務的發展變化過程。
分為自然地理演變,如晝夜和四季更替、水份迴圈等:人文地理演變,如人口、民族的演變、農業演變、工業演變等。
學習這部分知識要和地理景觀結合起來,按照時空發展順序,分階段、分過程地掌握,不能只抓頭尾,去掉腰身。
(5)地理資料
鐵路長度、地區面積、江河流量、南北溫差等定量數字和比率數字稱為地理資料。
這些抽象的數字反映著具體的地理事物。
學習地理資料知識,必須充分利用圖表,把數字具體化、形象化、規律化。
如在學習經濟地理時,要注意運用特定的一些地理資料,去分析和掌握各地區的生產規模、速度、差異及其規律。
地理學習法——串珠成線法
串珠成線法
【釋義】在一定範疇內,許多地理概念是相互聯絡著的,因此,當思考某一地理概念時,應該放到與其他地理概念相互聯絡的整體上去認識。
聯絡的方法是學習地理的重要方法。
串珠成線法是聯絡法的一種,是根據地理事象的內在聯絡,將零星的地理知識系列化的方法。
它有助於我們從整體上把握分散的地理概念之間的聯絡,從而提高認識地理事象的廣度與深度。
【示例】弄清楚太陽輻射、地面輻射、大氣輻射、大氣逆輻射之間的關係:
大氣
又如,有關氣候若干概念之間的關係:
形成氣候的因素
地理學習法——比較法
比較法
【釋義】它用於對同類地理事物或具有相似特點的地理事物問,進行異同比較。
比較總是根據一定目的,按確定標準作比較,常用形式是列表。
比較法對理清知識很有幫助,例如學了七大洲的地形特點之後,可按海拔、地形起伏、地形種類和分佈立項作比較。
比較法一般要同其他方法相結合,才能揭示事物的特徵、規律和聯絡。
例如要認識我國東部河流汛期自南向北的變化規律,用比較法易理解。
地圖系“妙招”
一、目標
1、瞭解什麼是地圖和地圖的用途。
在地圖上辨別方向的三種。
學會正確運用比例尺,在地圖上量算兩地距離。
能識別和填繪常用圖例和註記。
2、能夠結合生活實際運用地圖與技能。
3、瞭解我國在世界地圖科學發展中的重要貢獻 初中物理。
學會仔細觀察,養成良好的。
二、學習要求
1、基本知識
⑴知道:地圖上比例尺的表示方法。
比例尺大小與地圖內容詳略的關係。
在地圖上表示方向的基本方法。
圖例和註記的作用。
等高線、等高線地形圖、地形剖面圖。
⑵理解:海拔和相對高度
⑶應用:地圖上的比例尺進行距離計算。
等高線分層設色地形圖
2、基本
⑴初步學會:在地圖上識別經線、經度、緯線、緯度。
識別常用圖例和註記,並能正確填注圖例和註記。
⑵學會:運用比例尺在地圖上量算距離。
在地圖上運用指向標和經緯線判別方向,運用經緯網確定任意地點位置。
3、實踐能力
⑴蒐集城市及旅遊點的地圖
⑵繪製自己住宅的簡易平面圖。
4、德育要求:
逐步養成實事求是、嚴謹細緻的科學態度,逐步體會學習和生活必須具有科學精神和科學方法。
四、學習建議
1、在掌握地圖知識的基礎上,要多運用地圖。
2、注意看圖的順序。
地理學習方法5
1、對地圖的理解和運用能力是地理技能的最突出的體現:
熟練判讀各種比例尺的地圖和地形剖面圖,並能在地圖上填繪重要地理事物的位置或分佈區;熟練使用和說明各種等值線圖、示意圖、景觀影象、各種自然要素和社會經濟統計資料和圖表等,並能根據要求繪製簡單的地理圖表等,是地理技能的最突出的體現。
2.對地圖和地理影象的學習方法:(1)圖形分類分析法:
將各種地理影象進行分類,如等值線圖、地形剖面圖、地理分佈圖、景觀圖、示意圖、統計圖等;對不同型別的圖所反映的地理資訊和特徵進行分析,歸納概括出各種圖形的讀圖方法和技能。
(2)知識複習和記憶圖形化:
填圖和繪圖是記憶地圖和圖形的最好方法,凡是能夠透過填圖和繪圖來掌握的地理知識,一定要透過對圖的掌握達到目的。在填繪圖的同時,還可以把與影象相關的知識點標註在圖上或圖旁邊,使圖文緊密結合,融為一體。
(3)圖文轉換和圖形變式訓練:
教材中用文字敘述的地理事物的特徵和發展、演變過程,許多都可以透過圖形表現出來。運用圖文轉換和圖形變式進行能力考查是高考地理命題的一種重要方式。在高考複習中經常有意識地進行圖文轉換、圖形變式訓練,不僅可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也是提高地理形象思維能力的有效方法。
3.對地圖和地理影象的學習方法:(1)圖形分類分析法:
將各種地理影象進行分類,如等值線圖、地形剖面圖、地理分佈圖、景觀圖、示意圖、統計圖等;對不同型別的圖所反映的地理資訊和特徵進行分析,歸納概括出各種圖形的讀圖方法和技能。(2)知識複習和記憶圖形化:
填圖和繪圖是記憶地圖和圖形的最好方法,凡是能夠透過填圖和繪圖來掌握的地理知識,一定要透過對圖的掌握達到目的。在填繪圖的同時,還可以把與影象相關的知識點標註在圖上或圖旁邊,使圖文緊密結合,融為一體。(3)圖文轉換和圖形變式訓練:
教材中用文字敘述的地理事物的特徵和發展、演變過程,許多都可以透過圖形表現出來。運用圖文轉換和圖形變式進行能力考查是高考地理命題的一種重要方式。在高考複習中經常有意識地進行圖文轉換、圖形變式訓練,不僅可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也是提高地理形象思維能力的有效方法。
地理學習方法6
地理感性知識是學習地理知識的基礎,學習感性知識是建立地理表象的過程,地理表象是透過對地理事物直接或間接的感知建立的,越是直觀的材料,越容易建立正確的表象。按照直觀性由弱到強的程度,將地理感性知識的學法分為以下三種:
1語言文字描述法,即針對所學的地理事物,透過聽師生的語言描述,或者閱讀和理解課文的文字描述,來建立表象的學法。如天體、天體系統、太陽輻射、自然景觀、自然帶、天氣系統、氣候變化、區位等等。
2感知影象、演示實驗而建立表象的學法。包括:
⑴地理影象學習法,即依靠對地理影象的感知,步步深入,實現圖文轉換,獲得地理事實,並分析地理事實的本質,揭示或理解相關地理概念、規律或理論的學法。簡單地說就是利用地理影象獲取地理知識的一種學法。它由按圖索文的五個步驟,即“理解圖名→明確圖類→閱讀影象→分析影象→歸納總結”來完成。這一學法主要用於感性知識的學習,也可用於理性知識的學習,它是學習地理知識的基本方法之一。譬如大氣熱力環流,熱力環流圖→立體的大氣運動形式圖→表達近地面與一定高度空氣流動狀況→歸納總結引起大氣運動的直接原因、根本原因,影響氣壓變化的是高度和溫度等因素的結論。必修地理Ⅰ主要內容是自然物質運動和能量交換,如大氣環流、三大類岩石相互轉化、水迴圈、洋流等都要運用影象學習法。
⑵地理演示實驗學習法,即透過教師的演示或學生的親自操作實驗,來感知或驗證地理事物,建立表象的學法。如地質構造的褶皺和斷層,透過仔細觀察模擬演示,解說地層彎曲變形形成背斜與向斜,地層變位形成地壘與地塹,從而建立起地質構造與構造地貌的表象。譬如大氣水平運動、岩石、風力作用和流水作用形成的地貌等地理事物都運用處法學習。
3實地考察學習法,即到實地或生活小區直接觀察、觸控、對比,建立表象的學法。它是最直觀、最深刻、最有效的學法。如太陽輻射對人們生產生活的影響、氣候變化的對人體健康影響、城市地域功能分割槽、以及農作物播種和收割時期等均要要此法,體現學習是生活,生活是學習的道理。
地理學習方法7
複習在整個學習活動中是十分重要的一個環節,溫故而知新,特別是同學們即將進入高三,如何在即將進入高三的暑假裡進行有效的複習,顯得尤其重要。高三地理學習與複習的內容多而雜,而且很多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又分散覆蓋在初高中的教材中。往往是學了新的,忘了舊的。如何搞好高三地理的學習與複習,是學生們要面臨的重要問題。
第一、是要狠抓基礎、提高能力。
所謂基礎,指的是基礎知識、基本能力、基本的思維過程和基本的地理素養,而這些基礎的複習應以教材為載體。在緊密聯絡教材、鞏固知識的同時,使能力得到逐步提高。
第二、是要圍繞一箇中心打好基礎。
中心就是主幹。從近幾年文科綜合試卷中的地理試題來看,高考考查的主幹知識包括:時間的計算;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特別是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影響天氣的天氣系統:鋒面、氣旋與反氣旋;氣候的形成因子、氣候型別的分佈、氣候特徵和氣候型別的判別;世界洋流的分佈規律及其對地理環境影響、內外力作用與地殼的變動,地殼物質的迴圈,河流的補給與水文特徵;自然帶的分佈規律;農業的區位因素;工業的區位因素;城鎮的規劃與佈局、城市化及其問題;人口遷移;文化擴散;旅遊資源的評價;環境問題與可持續發展等等。對於這些主幹知識,學生們要準確的理解其內涵和外延。搞清每個知識點的來龍去脈、適用範圍和條件。多層次、多角度、全方位疏通每一個知識點。還要對重點知識進行系列整理,理清知識間的橫向關係和縱向聯絡,逐步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框架,形成知識網路圖。
第三、是要形成兩個習慣。
一個是儘早訓練,形成正確的答題習慣。另一個是形成關注熱點、拓寬視野的習慣。
第四、抓住三種圖表,提高識別地理特徵的能力。
圖表是地理學的第二語言,其突出特點是將“空間概念”或“可量化”的地理事物用直觀形象的形式表現出來。考試也經常以圖表為載體考察地理知識,聯絡政治、歷史。圖表可分為三種:一是等值線圖,如等高線、等溫線、等壓線(面)、等鹽度線、等降水量、等震線、等潛水位線等;二是統計圖表;三是區域地圖。透過一輪複習,學生應能做到熟練解讀各種比例尺的地圖及地形剖面圖,並能在圖上識別主要地理事物的位置或分佈區;熟練使用和說明各種等值線圖、示意圖、景觀影象、各種自然要素和社會經濟的統計資料和圖表等;並能根據要求繪製簡單的地理圖表。
第五、要走出六個誤區提高複習效率。
同學們在複習的過程中,除了要隨時注意適度調整自己的複習計劃外,也要注意是否陷入了學習的誤區:對自己沒有準確定位,好高騖遠;面面俱到,一味求全;學習無計劃,盲目跟從老師;零敲碎打,死記硬背;題海戰術,追求數量;審題粗心,解題方法僵化。
地理是文科中相對偏向理科的學科,要求學生既要有較強的文字分析整合能力,又要具備較強的數字處理能力。因此,不少學生在學習地理時感到十分困惑,甚至頭疼。應該說好的方法是成功的基礎,在複習的地理的過程中一定要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要多與老師和同學溝通,勤於分析、多加思考。
地理學習方法8
初中地理包括中國地理和世界地理兩部分,與其他學科相比,該學科以其綜合性、區域性、空間性見長,內容涉及地形、氣候、河流、人口、城市、交通、物產等。根據調查,有部分初中生反映該門課難學,並存在偏科現象。其實,學習地理只要掌握其中技巧很容易學好,特推薦幾種學習方法。
一、將所學知識落實到地圖上
部分初中生學地理還沒養成看地圖的良好習慣,只是死記硬背文字部分,結果課本背得很熟,考試成績並不理想,究其原因,就是忽視了看圖。初中地理考試有60%的內容來自地圖,因此,在學習時應多看地圖,將河流、城市、礦產都落實到地圖上去,並從地圖中找到它們的位置。事實證明,看各省地圖效果好於看分割槽及全國地圖,如學習中國地理“華北地區五省二市”時,可逐個省學習,以山西省為例,其形狀似平形四邊形,主要河流有黃河、汾河、省會太原,煤礦有北部的大同,中東部的陽泉,臨近省份分別為:北臨內蒙古、西臨陝西、東臨河北、南臨河南。可用相同方法去學習其他省份,只要各省地理知識掌握了,中國地理也就學會了,學習世界地理也是如此。
二、自編順口溜記憶
地理知識內容繁多,又缺少連慣性,學習時往往是記得慢、忘得快,如編個順口溜識記,則會記得快,忘得慢。如南亞地理中,講到印度的物產有:棉花、黃麻、甘蔗、花生、茶葉,可編為“棉麻折花茶”、(“折”指甘蔗),黃河流經的省份可編為“青川甘寧內蒙古,山西陝西和豫魯”,也可編為“青川甘為寧蒙山,西和東。(“為”是新增字,“山”指山西,“西”指陝西,“和”指河南)。需要說明的一點是,有些地名編順口溜應按順序,如多瑙河、湄公河流經的國家,黃河、長江流經的`省份。
三、學會抓重點
有的章節內容雖多,但重點內容少,學習時,只要抓住重點,便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東南亞地形複雜,可用8個字概括,即“山河相間,縱列分佈”。東北三省的氣候可用4個字概括,即“長冬短夏”。
四、注意看地圖的“形狀特徵”
如湖南、江西二省的形狀像一對兄妹,越南的形狀像一根扁擔挑兩筐等。考試中,看圖填空部分有些學生竟看不出地圖畫的是哪個國家,哪些省份,以致於失分,原因就是平時不注意看地圖的形狀特徵。
學會以上識記方法,會提高初中生的學習興趣和效率,用更少的時間學會更多的內容,變薄弱學科為優勢學科,騰出更多時間學習其它各門課程。
地理學習方法9
一、讀書看圖對照法。
學習地理首先要在頭腦中形成正確的地理表象。地理表象就是地理位置、地形 (如山脈、河流)以至地圖等等地理事物在人腦中所形成的表象。這些正確表象的形成是理解地理知識的基礎。
根據表象的來源,可以把地理表象分為兩類。一類是地貌表象,即由直接觀察 區域性地區的實際面貌所形成的表象,如人眼所見的山地、河流等形象所形成的表象。這類表象所反映的是較小的空間。另一類是地圖表象,即由觀察地圖而形成的表象。 地圖是表示地理空間關係的圖形。它所包括的領域比較大,遠遠超出視力所及的範 圍。所以,地圖表象所反映的是較大的空間。我們學習地理不能到處去實地考察, 主要還是透過地圖表象來學習的。
因此,我們學好地理,必須掌握“圖”、“書”對照法,即一邊看書,一邊看圖,把書中用語言表述的內容移到圖上。只有這樣形成習慣,才能建立正確的地理 表象,掌握好地理知識。
這裡應引起重視的是地圖的學習和運用。須知地圖是學好地理的必要工具,又 是“特殊的地理教科書”,地圖的圖表語言是國際通用的。各種地理事物的形態、特徵和空間分佈等,都要用地圖加以顯示。離開了它,就不易掌握地理事物的空間 分佈及其相互關係,就無法形成正確的空間概念,獲得真正的地理知識。因此,在 16 學習中要充分運用地圖,認真鍛鍊讀圖、用圖的能力,這是學好地理關鍵所在。
要學會讀圖、用圖,先要學好地圖的基礎知識、基本概念,包括搞清地圖上的 方向、比例尺、等高線和地形圖,以及圖例、註記等方面的基礎知識。如果這些基 礎概念不清,不會運用,就不可能正確地閱讀地圖。例如,不懂得經緯線的性質, 就談不上用經緯網來確定方向;不瞭解比例尺的各種表示方法和意義,就不會運用 比例尺在地圖上量算距離;同樣,不明白等高線的意義和表示方法,也談不上利用 等高線地形圖來判斷地表的高低起伏狀況等等。掌握了地圖知識後,還要不斷地有 意識地反覆練習,把它轉化為自己的能力,作為幫助自己繼續學習的工具。常用的 地圖有:掛圖、圖冊、課本插圖、填充圖,學習中要配合使用。例如,在分層設色 地形圖上,地表高低起伏,色彩鮮明,但不易看清山脈分佈和走向;而在課本中的 山河分佈示意圖上,山脈走向卻十分鮮明突出。二者結合對照使用,就能達到互為 補充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地圖冊和插圖的註記不盡相同,要仔細檢視註記,對 照使用。
二、用好同類比較法。
比較法是識記地理知識的有效方法。
地理學習中的比較法,從形式角度來看,有列表比較、單項比較、綜合比較或 地圖對照比較等方式。從內容角度來看,可有以下幾種:①類比法,即將同類地理 現象或不同類地理現象的相同屬性作比較。②縱比法,即將同一地理物件在不同歷 史階段的不同狀況加以比較。③橫比法,即將同類地理物件在同一發展的階段上加 以比較。④對比法,即將對立的地理現象和地理區域的特徵進行比較,使各自的特 點顯明有力地顯示出來。⑤聯絡比較法,是揭示地理內在聯絡和相互聯絡的比較方法。
三、培養學習興趣法。
培養興趣是學好知識、形成能力的前提。初學地理時往往對自然地理、區域地 理感到枯燥、抽象。這是由於感性認識不多,對學習地理的意義認識不深的緣故。 怎樣培養興趣呢,這就需要不斷深入認識學地理的意義,特別是作為一個現代人學 習地理的意義。自從現代工業迅猛發展後,大量的地下資源被髮掘利用,而隨著作 為動力資源的煤炭、石油、天然氣的大量燃燒,廢氣、廢水、廢碴無盡止地向外排 放,造成環境汙染,威脅著人類的生存;同時,不可更新的資源越用越少,出現某 些資源日益短缺的危險。地球上人口的增長速度愈來愈快,在亞非拉許多發展中國 家,人口增長的速度同經濟發展速度不適應,這樣就出現了世界性的人口問題。因 此,資源問題、人口問題、環境問題成為全世界人類普遍關心的問題。如何協調好 人類與環境的關係,已成為現代地理學研究的中心課題。現在我國正進行四化建設,這些問題也日益突出。如何使我們的子孫後代能夠具有科學的資源觀、人口觀和環 境觀,懂得人類生態系統的基本知識,在從事建設時,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 境效益統一起來考慮,不去幹那種殺雞取卵、自毀家園、貽害子孫後代的蠢事,這 是時代賦予地理學科新的歷史使命。如果能從這樣的高度來認識學習地理的意義,就一定會對地理學習產生興趣。
為了提高學習興趣,還要聯絡實際,逐步培養對地理本身的邏輯體系產生興趣。 地理課程具有文理相通、人地結合的特點,它的綜合性、區域性、系統性和時代性 很強,而且人、地、物緊密相關。因此,聯絡當時當地的實際,最易引起學習興趣。 例如在“農村、牧區與城市”一節中,既講了農村人民的生活情況,南方與北方如 何因地制宜種植不同的作物、採用不同的耕作制度等,還講了同南方、北方的地理 環境相適應的人民生活風俗習慣:北方農村房屋的建築材料,原來多就地取材,以 土坯壘牆,屋內有土炕,可以生火取暖;南方則以石塊、竹木、磚瓦為主,屋頂斜 坡大,便於排水。北方人的主食多為麵食,逢年過節有吃餃子的習慣,冬天下雪後, 堆雪人、打雪仗是孩子們最有趣的遊戲;南方人的主食多為大米,生長在江河湖海 17 邊的孩子們多愛游泳,端午節的龍舟競賽,是南方水鄉傳統的娛樂和運動節目。思 索這些聯絡,把自然地理與人文地理結合起來,這種聯絡實際的思考是十分有趣的。 心理學研究表明:在輕鬆愉快、精神放鬆的情況下,記得多,理解得深。學習過程 不應伴隨任何一種緊張狀態。這是在學習地理時尤其應該注意的。
地理學習方法10
一、抓"概念"重"消化"
在學習地理時,要重視概念的學習,要對所有的地理概念一一消化、理解、吸收,不留夾生飯。只有概念清楚了,判斷、推理問題才能正確無誤。要把那些特別容易混淆的概念羅列出來,一一對比其差異。諸如:天體、天球;日冕、日珥;近日點、遠日點;恆星日、十太陽日; 角速度、線速度;時區、區時;短波輻射、長波輻射;氣旋、氣團;天氣、氣候;寒潮、寒流;礦物、礦產、礦床;岩溶、熔岩;生態系統、生態平衡、生物群落;地質作用、地質構造;國土、領土;等等。當然,概念學習不是孤立的,要在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行。
二、抓"原理"重"理解"
從基礎知識抓起,紮紮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地過"地理原理"關。如:地球表面熱量分佈不均的原因;四季、五帶的產生和劃分的依據;海陸熱力差異形成的季風與季風氣候;氣溫與氣壓的關係;海拔與氣溫、氣壓的關係;空氣的水平運動與垂直運動的成因;水迴圈的動力及其過程;內力作用與外力作用的發生及其變化機制;生態平衡的條件;光、熱、水、土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影響工業佈局的因素;人類與環境的對立統一等等。掌握了這些原理、法則和規律,分析事物就有了說服力。
三、抓"綜合"重"聯?"
綜合性即地理環境的整體性、統一性,就是地理環境各要素之間內在聯絡及其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係。例如:為什麼亞馬孫河流域成為世界最大的熱帶雨林?這不僅僅是緯度決定的,與大氣環流、地形結構、洋流影響也有密切關係。西歐為什麼成為典型的溫帶海洋性氣候?影響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在多角度、多層次、全方位、綜合性分析問題上,要做如下努力:
有計劃地做一批綜合性典型訓練題,學習從自然因素到經濟因素全面考慮問題的方法。關於這一點,你要多注意老師或網校中的典型例題分析,將其積累起來,轉化為自己的知識。
地理環境是一個整體,要注意因素之間的內在聯絡。
地理學習方法11
1、抓住地理課堂
地理學科既有理科的思維,例如氣溫與降水的分佈,需要邏輯思考;又有文科的特點,需要記憶,例如七大洲四大洋的分佈。所以地理知識不能靠死記硬背,不能亂背,只有在理解的基礎上才能牢固記住。理解知識的關鍵是珍惜課堂40分鐘,需要理解和記憶的內容都在課上掌握,重點劃在書上,做到堂堂清。
2、圖文結合
地理知識呈現一定的空間分佈,不論是七大洲四大洋的分佈圖,還是六大板塊圖,以及氣溫年變化曲線圖與降水量的柱狀分佈圖,都需要認真閱讀地圖。瞭解地理事物的分佈規律,
一定要做到腦中有圖,圖文結合,這樣記住的知識才是牢固的,終身難忘的。
3、日積月累
保證課前5分鐘的預習和課後10分鐘的複習。剛開始地理文字性的東西並不多,複習重點和預習內容一目瞭然。一定要預習,做到心中有數,主動聽講,不盲目。每學完一節,要自主地複習整節內容,學完一章,對整章內容進行梳理,堂堂清,節節清,章章清,一點一滴,紮紮實實 初中物理。這樣,到了期中、期末面對七門學科的複習,就會應對自如。你的地理成績也一定會因此而精彩。
4、期中考試
期中考試範圍是課本第二章和第三章內容,為了培養初一學生地理的學習方法,年級特統一出兩套複習題,希望同學們認真複習這兩套題,並做到活學活用。時間象海綿裡的水,只要擠,總是有的。要學會抓零碎時間,如早晨早讀前,中午午休前,晚自習上課前,晚自習筆頭作業做完後等,都可以安排記憶,不要拖拖拉拉,要提高學習效率。要想優秀,就聽老師的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