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情商教育方法

孩子的情商教育方法

  過去的認識裡,家庭教育通常認為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長(其中首先是父母)對其子女實施的教育。即家長有意識地透過自己的言傳身教和家庭生活實踐,對子女施以一定教育影響的社會活動。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孩子的情商教育方法,希望有所幫助!

  孩子的情商教育方法 1

  一,幫助孩子發展負面情緒的管理技巧。

  在美國有些中小學,在課程中加入冥想的練習,讓孩子坐下,閉上眼睛,意念集中靜坐20分鐘。而最近的實驗發現,靜坐冥想有助降低一個人的焦慮感,而且能夠強化注意力的集中,進一步地提升學習效率。像這些設計得當,適合孩子的放鬆技巧,早早學會,對他們未來的抗壓能力就會有所幫助。另外,父母也可以鼓勵孩子培養健康的興趣和嗜好,來幫助他們排解壓力,例如帶孩子一起體育鍛煉,畫畫、唱歌等。心理學上的研究顯示,做運動是極佳的疏壓方法之一,持續做有氧運動20分鐘以上,會促進大腦中腦內啡的分泌,因而在生理上起到舒緩壓力的作用。

  二,幫助孩子樹立自信。

  自信是情商能力的基石。自信的孩子,在面對別人的惡意攻擊時能沉穩以對,並擁有良好的抗挫及抗壓能力,在人際關係上也會得心應手。

  父母親該如何著手,培養孩子的自信?

  事實上,父母親對孩子的評價,對其自信有著直接的影響,因此,若平時只是批評而極少給予表揚,父母親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塑造了孩子心目中不佳的自我形象。所以建議父母親可以坐下來,寫下孩子值得欣賞的優點。而在這想特別提醒家長的是,這些優點不該是孩子和別人比較的成果,而是孩子他本身所具有的特質。比如,“很有愛心,對小動物很好;很有禮貌,會主動和朋友打招呼”等等這些人格特質,而並非“每次都名列前茅”等建立在比較之上的結果。如果要稱讚孩子的學習表現,“學習很認真、負責,會自我督促唸書”就會是更好的理由。多鼓勵和肯定孩子,讓他對自己有著合適的自信,會讓他的情商能力大幅度提高。

  三,培養孩子樂觀積極的態度。

  對孩子來說,父母可以給他們的最佳的禮物就是:一份無可救藥的樂觀心態。心理學的研究發現,只要孩子對自己持正面的看法,對未來有樂觀的態度,那父母就大可放心,這孩子這輩子不會離幸福太遠。

  樂觀孩子的重要表現之一,就是懂得對事情做正面的思考。

  我認識的一個孩子,有次老師當眾批評他的歷史成績。大多數孩子都會因此而覺得有失顏面而耿耿於懷。然而他做了心態上的調整,笑著跟媽媽說:“幸好老師批評的是我最爛的一門科目,如果我最好的一門科目還被他批評,那我不就更慘了。”有這樣的正面思維能力,就是樂觀特質的精彩展現。因為他知道怎麼在任何環境中看到事情的優點面,從而避免了負面情緒的不當干擾,而找到激勵自己的動力。

  為了幫助孩子學會看到事情的優點面,父母親應常常用正向發問的方式啟發孩子的思考,比如“今天認識的這個新同學,你覺得他有什麼優點?”而在碰到挫折時,例如孩子上臺演出不理想,爸媽不該說:“你今天怎麼回事,表現得一塌糊塗。”而該用:“這次可能讓你自己失望了,那你覺得有沒有什麼值得肯定的部分呢?”如此一來,孩子就有能力去思索正面的答案,例如“比起上次還是略有進步”,或者是“學到了重要的經驗,下次上臺該做更充分的準備。”

  正向思維能力是在日積月累中形成的,只要平時多花點心思,父母親就能幫助孩子培養出樂觀的正向思考習慣。

  四,培養孩子的人際互動能力。

  現在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所以父母應該要多安排些機會,歡迎孩子的玩伴來到家裡和孩子一起玩耍,學習,以及共同度過生命中的重要時刻(如生日等)。重視情商的父母親在孩子參加這些團體活動時,關注的焦點不會是孩子與他人的比較結果,例如“我的孩子個頭比別人高多少?”或者念著“我的孩子學習比別人快還是慢?”父母親該觀察的是,孩子在和別人的互動當中,他是主動和他人說話?還是害羞不開口?當別人跟他說話的時候,他是什麼反應?而萬一與他人發生矛盾,他又是如何回應的?為了防止自己又落入“與他人較量“的慣性思維中,家長們不妨準備個小的筆記本,提醒自己觀察的重點,並做記錄。

  同時,也別忘了鼓勵孩子主動向他人提供協助,這是團隊協作能力中很重要的一個特質。父母親該多鼓勵孩子觀察別人的需求,而主動提供幫助。不妨常問孩子:“你有注意到有誰特別需要幫忙嗎?”,“你覺得你能夠做些什麼去幫助別人嗎?”而在孩子提供他人協助時,例如幫家人提東西,則該立刻給予及時的表揚,如此一來,孩子就能夠培養出團隊意識及協作能力。日後無論對工作還是生活,皆會大有助益。

  14、15歲之前,是情商能力培養及形成的重要時期。家長若能積極地進行情商教育,從而培養出孩子良好的情商能力,就能讓其心理免疫力大大增強,得以應付學習和生活中的低潮與挑戰,讓孩子有能力去經營一個成功與快樂並存的美好人生。

  孩子的情商教育方法 2

  1. 我們要教會孩子生存的技能

  有一個故事說的是一群在山裡野餐的小孩子迷路,在潮溼飢餓中度過了恐怖的一夜,他們無望地失聲痛哭。“人們永遠也找不到我們了”,一個孩子絕望地哭泣著說,“我們會死在這兒的”。

  然而十一歲的伊佈雷站了出來:“我不想死”,他堅定地說,“我爸爸說過只要沿著小溪走,小溪會把我們帶到一條較大的小河,最終你一定會遇到一個小市鎮,我就打算沿著小溪走,你們可以跟著我走”,結果他們在伊佈雷的帶領下順利地走出了森林。

  也許人們認為,像伊佈雷這樣的孩子生來就有才能,其實他的才能不是天生的,是得益於其父親後天的.教育。

  現在很多國家十分重視孩子的生存教育,從孩子懂事時起,就教育他們如何學會生存和自立,跌倒了自己爬起來,自己學會吃飯,整理自己的東西,知道什麼情況下怎麼保護自己等等。

  2、多接觸社會,經風雨,見世面

  有的家長很少讓孩子出門,擔心這擔心那,孩子看到陌生人就哭就躲,長大後也容易敏感,退縮。有的小孩子自私自利,缺乏團結精神,因而也很少有朋友,長大以後也因為人際關係緊張而影響才能的發揮。

  所以孩子懂事時,就要讓他適應新環境,對膽小的孩子鼓勵他多接觸人,這個過程叫做脫敏。不給孩子機會,他的適應能力是不會自然萌發的。

  3、培養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孩子對外界刺激最初是被動的接受,逐漸開始對周圍的一切感到好奇,都想嘗試去摸一摸、看一看,甚至會把玩具拆得七零八碎的,這是一種求知慾的表現,也是獲得知識和技能的重要途徑。

  如果家長什麼都不讓孩子動,不但使他失去了學習的機會,也會扼殺了他的積極性。將來你想讓他有興趣乾點什麼事,他也懶得動了。

  正確的方法是,家長對孩子感興趣的事,耐心的給孩子講解或者跟孩子一起玩,一起來探索。

  4、 培養自信心和麵對挫折的承受能力

  一個在體操方面有前途的十二歲小孩,來見自己的體育總教練。總教練並沒有當即讓他表演體操,而是給了他四隻飛鏢,讓他投射到辦公室對面的靶子上。

  那個小女孩膽怯地說“要是我投不中呢”?教練告訴她“你應該想到怎樣成功而不是失敗”。小女孩反覆練習,終於獲得了成功。

  因此在生活中我們應該告訴孩子,做任何一件事,心裡首先要想到成功,而不是失敗。相信自己成功的人才能取得成功。

  5、 保護孩子的自尊心

  孩子做錯事或弄壞東西,都是在所難免的,不要總是數落孩子。這會傷害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不要怕孩子淘氣,給家長添麻煩,而是要多考慮什麼有利於孩子的心理成長。

  因為幼兒的心理健康主要是指,其合理的需要和願望得到滿足之後,情緒和社會化方面情緒所表現出來的一種良好的心理狀態。

  家長也要剋制自己簡單和粗暴的教育方式,如果真是不讓孩子玩某樣東西,應該用轉移注意力的方式把孩子的興趣轉移開。

  6、 給予鼓勵和支援

  孩子的成長並不是一帆風順的,有成功也可能有失敗,甚至也可能有不切實際的幻想。孩子在遇到挫折和困難時,更需要鼓勵和支援,千萬不要潑冷水。

  儘管他們的夢想對於家長來說,那麼稀奇古怪。那家長也應該高興的是:他們擁有較強的幻想力,而幻想力正是創造的導師。培養孩子尊重他人,團結友愛和合作的意識。

  美國的教育學家和心理學家認為孩子的學業成就在80%的程度上取決於他們的情商技巧,智力因素只佔領了20%,所以家長和老師一定要科學的培養孩子的情商發展。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