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孩子智力提升的科學方法

幫孩子智力提升的科學方法

  孩子的智力能不能提升,答案是肯定的,但要講求科學和適度,否則欲速則不達。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幫孩子智力提升的科學方法,希望有所幫助!

  幫孩子智力提升的科學方法1

  1、親情交流。

  從孩子一出生,父母就有意識地和孩子交流。即便這時寶寶還不能理解你說的話,卻能從你的表情中嚐到“愛”的滋味。稍大一點,父母可嘗試與寶寶一起玩。營造一個具有啟發性和感官刺激的環境,能促進孩子智力的發育。

  2、興趣第一。

  面對未知的世界,孩子頭腦中的“為什麼”豈止十萬個?順應孩子探索的慾望,可培養孩子對各種事物的興趣;寬廣的知識面,能刺激孩子的智力發展。

  3、遊戲加玩具。

  做遊戲是促進孩子智力發展的最好方式之一。比如組詞遊戲:給孩子一個字“白”,和他交替說出一組詞:白天、白雲、白玉、白色、白雪等。分類遊戲:將三種顏色、三種形狀、三種重量的小玩具混在一起,讓孩子把它們按顏色、形狀、重量分類,也可以此訓練孩子的推理、逆向思維的能力。

  4、編故事。

  三歲的孩子一般都聽過很多故事,試著讓孩子把幾個故事編成一個故事,啟發孩子把故事編得完整、合理。如果孩子在熟悉的故事外有一些創造,是再好不過了。

  5、外出寫生。

  帶孩子到大自然、到美術館,備上筆和畫板,任孩子把喜歡的東西畫出來,畫得不像沒關係。

  6、聽曲填詞。

  給孩子聽一支曲子或一首歌,幾遍之後要求孩子哼哼出曲調來,或者讓孩子給熟悉的歌填上不同的詞,鍛鍊孩子對音樂和語言的敏感度。

  7、一試身手。

  “心靈手巧”的說法是有道理的。多給孩子動手的機會,比如買一把安全剪刀,教孩子剪紙,用碎布給娃娃做件衣服,撿幾片樹葉做張貼畫等。

  幫孩子智力提升的科學方法2

  寶寶順利誕生,也經歷了最初適應外部環境的階段,那麼父母就比較關注孩子的智力發育了。雖然父母很關注,但是真正懂得開發寶寶智力的父母還是很少,多數是盲目跟從老師或者其他人的方法,不一定適用於自己的孩子。那麼該如何透過日常生活的交流,讓孩子不知不覺中提高智力呢?

  一、親情交流

  其實,現在都比較注重孕教、早教,就是讓父母與孩子有意識地交流,讓孩子感受到親情,即便孩子無法理解父母的話語,但是卻可以從父母豐富多彩的舉止和表情中感受到愛。當孩子大一些了,父母的交流方式已經被孩子熟知,自然就更容易融洽感情,當父母營造一個具有啟發性和感官刺激的環境,就能促進孩子的智力發育。

  二、興趣第一

  每一個孩子的求知慾與好奇心都是很強的,頭腦中有幾十、幾百,甚至幾千萬個為什麼,當遇到孩子不停問為什麼的時候,父母不要急於回答,而且順應孩子探索的慾望,帶領孩子自己求解,這樣可以培養孩子對各種事物的興趣,拓寬知識面,刺激孩子的智力發展。

  三、遊戲加玩具

  沒有孩子不愛玩具和遊戲的,只要利用的好,這些其實可以成為孩子提升智力的教具的。比如:電腦中的組詞遊戲、連連看等,都是可以開發孩子的智力的。或者父母直接和孩子玩組詞遊戲:一個“白”,和孩子交替說出一組詞:白天、白雲、白玉、白色、白雪等。還有分類遊戲:將三種顏色、形狀、重量的玩具混在一起,讓孩子按顏色、形狀、重量分類,可以此訓練孩子推理、逆向思維的能力。

  四、編故事

  當孩子纏著父母講故事的時,父母可以給孩子一個線索或幾個物品,讓孩子自己編排故事,父母適時啟發孩子的思路,讓故事可以編得更完整、合理。如孩子在編排中有一些創造,父母要給予鼓勵。

  五、外出寫生

  讓孩子多接觸大自然,假期帶上孩子到家邊的公園,讓孩子將自己看到的喜歡的事物畫出來,即便不像都不要緊,只要孩子願意去做,就讓他們自由發揮想象。

  六、聽曲填詞

  為孩子營造音樂的環境,如果孩子認識了音符,可以讓孩子自己哼曲填詞,這樣可以鍛鍊孩子對音樂和語言的敏感度。

  七、一試身手

  讓孩子多動手,所謂“心靈手巧”,一雙手的協作可以開發孩子的左右腦,鍛鍊孩子多方面的潛力,比如:讓孩子自己剪紙、做衣裳、畫畫、做模型等。

  父母要相信,每一個孩子天生是個智者,是需要家庭給予的後天培養,天才是極少數,而且不引導的天才只能是才,現在社會需要的是綜合能力強的人,而非有些小才華的才。所以,父母要多加引導,讓孩子各方面的智力都得到發展。

  幫孩子智力提升的科學方法3

  1.多撫摸寶寶

  安全感、愛的撫摸能加快寶寶的生長。研究發現,給早產兒每天全身按摩三次,她可以比沒有按摩的早產兒更早出院。

  除了洗澡餵奶,換尿布的時間也是你和寶寶感情交流和撫摸的好機會。寶寶非常喜歡媽媽撫摸他的小肚皮、小屁股和腦袋。換尿布時,你的臉離寶寶的眼睛正好是理想的一尺到一尺半之間,在這個距離,寶寶最能注意到你的說話。

  2.多讓寶寶動手動眼

  多和寶寶玩手的遊戲,譬如:用手矇住眼睛“躲貓貓”。遊戲很簡單,手勢更簡單,但是,寶寶卻很有興趣。

  此外,平時還要留意寶寶的一舉一動。當寶寶手指向某一樣東西,眼睛也同時注視的時候,你應該跟隨她的手指和目光,談論她感興趣的那樣東西,譬如:“鳥在飛”“好香的花。”你的參與和注意,讓寶寶知道她的興趣和觀察對媽媽是很重要的,這將大大鼓勵寶寶。

  3.多和寶寶說話

  嬰兒的大腦神經比成人更柔軟更脆弱,而且令人驚奇的是,他們的神經鍵比成人多兩倍。當媽媽用豐富的語言向寶寶表達自己的關愛時,會使寶寶大腦的神經鍵得到更多的刺激機會和連線,於是,寶寶的語言能力、邏輯能力和計劃能力都得到了強化。

  和寶寶聊天,用愉快的聲音回答嬰兒的咕咕聲。用清晰的聲音慢慢地對寶寶說話,比如:“好-漂-亮-的-寶-寶!”寶寶的大腦中理解話語和產生語言的區域需要各種豐富而有趣的資訊的輸入。

  4.多回應寶寶的呼喚

  如果寶寶哭了,你該及時作出反應。安慰、料理、懷抱她,使她安心,這樣,你在寶寶的大腦邊緣建造了正向的腦電路,這還是寶寶情感的需要。媽媽溫柔的擁抱,和寶寶經常的親密接觸,給了寶寶大腦情感的安全感。

  用你的細心和專注及時回應寶寶,和寶寶建立信任關係。和媽媽建立情感依戀、從媽媽那兒獲得安全感的寶寶,會有更大的勇氣去探索周遭環境。

  5.多爬

  建立一個安全的.環境,鼓勵寶寶多爬。爬對寶寶空間概念的學習很重要,到處爬動的寶寶會慢慢理解這樣一些空間概念:在下面,在上面,近和遠。爬和身體的移動使她的腦子裡開始有了“空間地圖”,也使她和所處的環境有了友好的關係。

  6.多搭積木

  挑選對寶寶大腦發育相適合的玩具,使寶寶充分探索和接觸周圍有趣的世界。搭積木的遊戲能幫助寶寶學習因果關係和“如果--那麼”

  的推理關係。如果寶寶把一個大的積木放在一個小的積木上,上面的積木就會掉下來;如果她把一塊小的積木放到了大的積木上,她就成功了。大腦會把這個資訊儲存起來。

  7.多看圖大、畫面清晰、色彩鮮豔的書

  培養寶寶對書的熱愛,意義深遠。儘早讓寶寶接觸圖畫書。應該挑選圖畫大,色彩鮮豔的書給寶寶看,邊看邊製造出各種聲音,譬如,書上有動物,你就模仿動物的叫聲。

  注意調節你講述的聲調,儘量講得簡單而生動;如果寶寶會說話了,鼓勵她說出書上的故事。在嬰兒期,該讓寶寶多多傾聽大人說話,多創造機會讓她理解他人說的語詞。簡而言之,1歲前,聽比寶寶自己說更重要。

  8.多給寶寶唱兒歌

  唱歌時,如“搖啊搖,搖到外婆橋”等,你身體的擺動和手指的搖晃會幫助寶寶把聲音和動作結合起來,這能幫助她理解。歌曲還能培養寶寶對節奏、韻律和語言的理解。

  9.多和寶寶一起整理玩具

  這是訓練大腦分類的好方法。寶寶慢慢會知道布做的動物玩具晚上應該睡在哪裡;汽車,卡車和其它汽車應該存放在什麼地方。作為他們認知學習的一部分,寶寶應該學習分類和建立有序的概念。

  10.讓寶寶多一點情感體驗

  當有人傷心或難過時,你應該表現出同情,讓寶寶學習關心、分擔和善意。你同情的表現、對人的善意和溫爾文雅的禮貌,都會印入寶寶的大腦,日積月累,日後,寶寶大腦裡相應的情感細胞就會越積越多。這不光有利於寶寶的情感發育和社會化,還有益於寶寶的語言和認知的發展。

  11.多讓寶寶玩“骯髒的遊戲”

  在你的看管下,讓寶寶玩有一些有點骯髒的遊戲,譬如:玩水、玩沙子,甚至玩爛泥。這會使寶寶瞭解物質的形態和特性,知道液態和固態的不同。在玩這類遊戲時,寶寶大腦吸收了有關流動的水,粘乎乎的泥巴、滑溜溜的沙子和其他知識。感官體驗是大腦學習的食糧。

  避免

  營養不均衡

  隨著寶寶的發育增快,他的活動量也增加,於是對體力和腦力的消耗也就大大增加,因此及時為孩子新增輔食,補充營養是大腦發育必須的。

  很多孩子就是因為輔食新增的不好使其智慧發展受到很大限制。

  鍛鍊不足

  適當的鍛鍊,如翻身、爬、走等,可以促進血液迴圈和新陳代謝,反之,寶寶得不到應有的鍛鍊,會讓他的大腦供血欠佳,腦細胞和智力的發展受到影響。

  不同年齡段的寶寶智力開發的辦法也不同

  日常生活中父母和孩子之間的互動對開發智力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建議對於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可以採取幾種不同的活動方式:

  新生兒

  與新生兒進行面對面遊戲,邊微笑邊緩慢地將臉轉向右側或左側,讓孩子的視線隨著你移動,至少停留幾秒鐘。

  目的:幫助孩子對周圍的世界有所意識,培養他的好奇心。

  2-4個月

  用語言或有趣的表情引導孩子做出反應。

  目的:創造和孩子間的親密聯絡以及愛和信任,這是智力開發的基礎。

  3-10個月

  記錄下孩子表達自己不同情感的聲音和表情,比如高興、生氣以及驚奇等,然後以玩耍的方式模仿給孩子。

  目的:鼓勵孩子進行交流,增強他的自信。學習社交技巧也是影響智力發育的重要因素。

  12個月

  瞭解孩子最喜歡的玩具,為孩子製造人為的障礙,讓他學會透過尋求幫助來解決問題,例如將熊寶寶放到衣櫃頂端,這樣孩子就會向你示意,要你把他抱起來,以便能夠得到玩具。

  目的: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科學的思考方式。

  幫孩子智力提升的科學方法4

  在嬰兒是的觸覺較遲鈍,例如皮膚對冷、熱等刺激的反應都不敏感,因此在用熱水給嬰兒洗澡時要特別小心,免得燙傷他。這階段的反射有多種,如握持反射和巴氏徵陽性反射,這裡就不細談了。

  訓練觸覺,要常洗澡,最好每天一次。洗澡時可用手、細海綿、細軟布等擦洗全身,然後再用乾毛巾擦,這樣就可以給皮膚好幾種不同的感覺刺激。洗澡後再用手輕輕拍打、搓擦和捏全身各部位。

  無論夏天或冬天,只要室內溫暖(約攝民三十度),最好只給娃娃包上尿布,或穿短袖寬衣加尿布,讓他躺著,或趴著。這樣可使全身大部份皮膚直接接觸床。

  在這裡介紹一點嗅覺訓練方法。對初生要兒也不要忽視噢覺的訓練。家裡做飯、炒菜時,可以抱他到困房去聞聞味,或者把廚房門開啟,讓飯菜味跑進來,使他聞到甜、鹹、酸等味(住意,這時不能給辣味)。比如,開啟蜜罐聞甜味。邊讓他聞邊說,這是甜的等。若是住在農村或郊區那就更好了,開啟窗戶,讓泥土、樹木、莊稼和各種瓜果的香味跑進屋來。若天氣好的時候,可以抱孩子出門去聞。住在蒙古包裡的媽媽可以讓娃娃聞聞草原的氣息。這一切都可促進嬰兒嗅覺的發育。

  大腦在這個階段還不能控制動作。嬰兒只有四肢的無目的亂動,軀幹不能動。這時嬰兒最理想的姿勢是偏臥。俯臥是爬的準備姿勢。俯臥時背朝上,四肢朝下,四肢的曲肌不那麼緊張,嬰兒容易活動,容易學會爬。“爬”在腦的發育過程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幾十年治療腦性癱瘓病人的過程中,發現了爬對對腦發有的重要意義。例如,他們在治療腦損傷性啞和說話困難的患兒時,他們用以爬為主的治療方法,結果表明爬得越好,走也越好,學說話也越快,認字和看、讀能力也就越強。又例如,,他們在調查閱讀有困難的患兒時,發現這些孩子大多數在嬰幼兒時期缺乏爬的環鏡和訓練。

  同樣發現兒童在縣幼兒時期的爬對智力發育的影響。在沒有爬的環境(如毒蛇多的地區),那裡的兒童智力顯然比可以爬的地區的小孩智力低。因而他們得出這樣的結論,爬可促進大腦發育,爬對腦控制眼、手、腳協調的神經發育有很大的促進作用,爬還可治療受傷的大腦。因為促進大腦一部份功能的發育可影響其鄰近區域腦組織的發育成長。所以他們主張嬰兒爬得越早、越多越好。

  提高寶寶智力的5個秘訣

  秘訣一、交談

  一個人在語言上的智商與他在嬰兒時期聽到的詞彙量之間存在一定的聯絡。”你和他說的話越多,他的詞彙量就越豐富。由於嬰兒的思想還侷限在具體的事物上,所以話語要儘量簡短,多說些和寶寶有關的話題,比如他的嬰兒車或他的玩具等。在寶寶試著和你交流時,你也可以用話語描述出他的意圖(比如:哦, 你想要那個奶瓶!)。

  秘訣二、閱讀

  你可以邊讀邊指著書上的字,讓寶寶意識到你讀的東西從哪來,以及你閱讀的順序是按照從左到右、從前往後的。一本書讀完一遍後,你可以再給他讀第二遍、第三遍,每讀一次,孩子的印象就加深一些,不用擔心他會聽得厭煩,能夠“預知”下面的故事會讓寶寶感到興趣盎然。這樣一起閱讀有助於在你和寶寶之間建立起一種精神上的紐帶,而且對寶寶學習新事物很有幫助。專家認為,和寶寶一起閱讀,能使他順利地掌握有關讀寫的一些基本資訊。另外,如果你平時注意多給他看些老虎、輪船、飛機等平時不常見的東西的圖片,也可以讓寶寶 學到很多新東西。

  秘訣三、在交談的時候運用手語

  在小寶寶不會說話前,可以使用手語和他進行交 流。比如,“書”可以用手掌一開一合來代替,如同翻開或合上書本;“鳥”可以用食指和大拇指放在嘴邊一張一合來表示,就好像鳥嘴的形狀。根據美國加利福尼 亞州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學會手語的孩子不但比那些沒有學手語的孩子說話早,而且智商也高。也就是說手語對嬰兒智商和語言能力的發展能夠起到積極的影響。

  秘訣四、給孩子獨處的時間

  不要無時無刻地拿個玩具在孩子眼前晃來晃去,這樣做不但不能激發他學習的興趣,反而會令孩子疲憊不堪,甚至會讓孩子的觀察範圍縮小,只注意自己眼前的玩 具,而減少對其他資訊的攝取。有一種觀點認為,小寶寶需要爸爸媽媽夜以繼日地關懷和照顧,但也不時需要地一些自我空間,一個人玩玩具,或者到處爬一爬。

  秘訣五、支援

  一旦寶寶確認你是值得信賴的,並且可以隨時隨地從你那裡得到愛和幫助,他就開始了自己的探索旅程。也許你會發現,寶寶經常會拉著你,把一朵花指給你看, 或者是拼命地讓外婆去看他發現的一顆星星,其實這些行為都反映了他想建立一種紐帶,親人與他之間的,一種支援他走向外面世界的紐帶。這個階段,爸爸媽媽應 該經常抱抱或摟一摟小寶寶,多和他有一些目光上的交流,這樣可以激發寶寶想要與人交談,進而進行交流的慾望。只有更多地探索和與外界交流才能更好地刺激寶 寶的大腦發育,讓他們越來越聰明。

  幫孩子智力提升的科學方法5

  1、指導孩子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明確觀察目的

  在家裡或外出,可以隨時確定一種觀察物件,進行有目的的觀察。比如,觀察一件工藝品的形態、顏色、特點、製作水平;觀察做飯、做菜的全過程;觀察山水、樹木、花草;觀察一座建築……為了提高觀察效果,還可以邊觀察邊用語言描述。父母與孩子還可以互相評議,看看觀察得仔細不仔細,描述得逼真不逼真。如能經常這樣做,定會提高孩子的觀察力。

  明確觀察目的,包含兩層意思:一層是教育孩子在心裡樹立觀察的意識,認清觀察對於發展自身智慧的好處;另一層是教育孩子在觀察任何事物時,都要有明確的目的,即觀察什麼,為什麼觀察。

  2、培養孩子有計劃地觀察事物

  在生活中有很多細小細微的事物,這需要家長們來有規律的培養孩子。而且觀察的活動有內容繁簡、範圍大小、時間長短的分別,但都需要有計劃地進行。沒有計劃,效果不好,不利於提高觀察的能力。

  觀察有計劃,是指在觀察活動開始之前,先定好觀察的目的。多少米,怎麼淘,放多少水,大火燒多長時間,小火燜多長時間。先是觀察父母怎樣做,然後自己一邊學著幫,一邊觀察。學會了做飯,也提高了觀察力。

  有的父母支援、鼓勵孩子自己種一盆花或其他植物,每天觀察其變化,有的還寫觀察日記,不斷給以指導。這樣的觀察活動,既有興趣,又有豐富的內容,效果很好。

  3、指導孩子學會觀察的方法

  古詩云“橫看成嶺側成峰,從不同角度觀察事物,會獲得不同的資訊和感受。因此觀察事物必須掌握不同的方法。

  常用的觀察方法有:全面觀察和重點觀察;在自然狀態下觀察和實驗中觀察;長期觀察,短期觀察,定期觀察。

  正面觀察和側面觀察;直接觀察和間接觀察;解剖(或分解)觀察,比較觀察;有記錄觀察和無記錄觀察,等等。觀察不同的物件,出於不同的目的,應事先考慮用什麼樣的觀察方法。有時候,需要幾種方法配合使用。

  4、指導孩子遵循感知規律進行觀察

  觀察事物是為了認識事物,感知是認識的第一步。而感知是有規律的,應該遵循規律去進行觀察。

  對比律

  兩個顯著不同甚至對立的事物容易觀察,因而在觀察中把具有對比意義的材料放在一起觀察效果好。比如,兩種不同的蘋果放在一起,比較形狀、顏色、大小,再透過品嚐比較味道。

  強度律

  觀察的物件必須達到一定的強度,才能觀察得清晰、準確。因此,在觀察前,對有可能提高強度的事物,應採取措施提高其強度。比如,觀察人的肌肉,繃緊時看得最清楚;觀察蒸氣的特點,水壺裡的水要滿到一定程度,效果才好。

  差異律

  被觀察的物件與背景反差越大,觀察效果越好。因此,要設法增加觀察物件與背景之間的差異。比如,觀察一種昆蟲的形態、顏色,把它放在反差大的紙上,效果就會好。

  活動律

  運動中的物件容易吸引人的注意,運動中的情況與靜止狀態有所不同。因此,觀察某些事物,既觀察靜止的情況,又要看活動中的情況。比如,觀察一個人,就應將靜止狀態與活動狀態結合起來觀察。

  組合律

  把有關聯的事物組合起來觀察,既能把握整體情況,又能把握具體情況。比如觀察一間房屋的佈置,觀察一個人的服飾就應該組合起來觀察。

  協同律

  觀察任何事物都需要人的不同感官的協同配合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