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學生家庭教育經驗
一年級學生家庭教育經驗
一年級新生,從幼兒園邁入小學,開始新的學習生活,這對於他們來說,可能有點難以適應,作為家長配合學校教育,至關重要。所以,學習新知識之前,家長們要激發其學習興趣,逐步培養他們形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一年級學生家庭教育經驗,希望有所幫助!
一年級學生家庭教育經驗
1、勤觀察
首先一定要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平時要讓孩子拓寬視野,多看一看周圍事物,讓他們提出問題,孩子們很天真,有時提的問題儘管千奇百怪,家長也要不厭其煩答疑解惑。週末可以帶孩子到少年宮、科技館等適合學生的場所去看一看,參與裡面舉辦的各項活動,讓孩子在觀察中學會思考問題,還可以帶孩子到曠野中親近大自然,體驗一下大自然的奧秘。
2、會傾聽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家長要教育孩子學會傾聽別人的談話,特別是客人來了之後,告誡他們不能隨便打斷人家的談話,教育他們一定等別人說完之後,再發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見。孩子們,有時在家搶爸媽的話多了去了,一時改變不了,這時候,家長應在潛移默化中逐步改變他們的不良習慣,如,閒暇時間播放舒緩少兒音樂或助人安靜的世界名曲。狀況好轉,家長不要忘記適度表揚。不知不覺中,孩子會變得很懂事,打斷別人談話的毛病會改觀。
3、重表達
生活離不開口語交際,孩子們將來能有伶牙俐齒,滔滔不絕,口若懸河的口才,對於家長來說,是福分,培養孩子的口語交際能力,宜從娃娃抓起,一年級,小學階段起始年級,抓住它,刻不容緩。家長們應鼓勵孩子大膽地說,特別是讓孩子很有禮貌的到合適的多個場合去說。如,家庭小聚會,學校各種演講、講故事大賽之類的。
4、多閱讀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由於一年級孩子在幼兒園階段有一定的識字量,所以開展廣泛閱讀,是切實可行的,家庭應多備些幼兒圖書,家長一定多抽出點時間陪孩子多讀書,遠離手機、無聊電視劇,給孩子做出勤讀書的好榜樣。
5、立規矩
一年級小孩,未脫離童稚,有時還很任性,因此,家長應該為孩子立規矩,與孩子一道制定生活學習計劃表,該玩則玩,該學習則學習,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同時要配合學校教育,多與所在班級教師溝通交流,教育自己的孩子嚴格遵守學校班級各種規章制度。
家庭教育的想法和做法
1、互相推讓,相互原諒,孩子在場不爭吵。家長的喜怒哀樂對於孩子來說沾染力極強,家長的情感對孩子性情的形成有著直接作用。和氣的`家庭使孩子得到心理上的平穩,加強了在家庭中的幸福感,對孩子的身心健康至關主要。
2、不對孩子撒謊。古語道:其身正,有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家長操行不端正,就無法行使教導的權利。孩子從小到大,家長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對其性情、品格發發展形成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孩子其實就是家長操行的縮影,家長是他成長的模範。不對孩子撒謊,就是要使其建立誠信的意識和觀念。對孩子的許諾,家長應認真努力做到,即使沒有實行,也要對孩子表現歉意,並解釋理由。對於孩子撒謊的現象,則要透過交談清除孩子的顧慮,讓其認識到傷害性,自覺的杜絕這類現象。
3、與孩子堅持密切無間的關係,創設良好的家庭環境。親情是一種本能,也是其它情感意識萌生的基本,孩子對父母的依附是與生俱來的,家長應該在工作之餘透過與孩子一起運動、遊戲、做標題等等,來堅持這種親情的,目標就是創設良好的家庭環境,使孩子能夠感受到親情的溫暖,享受到家庭帶來的快活。
4、對孩子提出的問題,儘量予以回答。回覆的程序是尊敬他,公正看待他的一種體現,也是養成並鞏固孩子求知好問習慣的最好方法。對於平時愛好問問題的孩子,努力去呵護他的好奇心,並注意適時引誘,教會孩子自己應用網路、書籍等方法來解決問題。
5、歡迎孩子的朋友來做客。隨著年紀的增加,孩子也會有了自己的好朋友,在這個問題上,要尊敬孩子的看法,因為他也是家庭中的重要成員,在人格上是和家長平等的。當他邀請朋友來家做客時,作為家長,應該持有歡迎的態度,並尊敬孩子們所提出的合理看法。這樣孩子將會把家長視為大朋友,從而使家長進內行庭教導時更能奏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