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勤儉節約的升旗儀式主持稿範文

關於勤儉節約的升旗儀式主持稿範文

  在生活中,我們使用上主持稿的情況與日俱增,主持稿一般是由主持人根據場景實況提前編寫好的。為了讓您在寫主持稿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於勤儉節約的升旗儀式主持稿範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勤儉節約的升旗儀式主持稿1

同學們:

  你們聽說過“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這句話嗎?勤儉節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昔日,人們的生活水平很差,只可以吃自家種的糧食和蔬菜,弄不好還會餓肚子,所以那時的人一點也不會浪費,就算是一粒米也會吃掉。可如今我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琳琅滿目的菜餚跑上了人們的餐桌,粗糧也都很少吃了,正因如此大家開始大肆浪費。

  我就曾經看見過這樣一件事:

  星期六,我們一家三口去參與媽媽同學的家庭聚餐,在大人們喝得起勁的時候,我自己偷偷溜了出來,剛一出來就看見一個穿得闊綽、架勢挺衝、胖得幾乎沒有脖子的男人,從一個雅間走出來,歡送著每一位來賓,一看就是百萬富翁,一定點的都是好菜吧!我的好奇心一下被點燃了,伸頭一看頓時讓我目瞪口呆:一張桌子有兩張普通桌子那麼大,桌上的菜一個壓一個多得數不勝數,而且每一道菜幾乎都沒吃幾口,看起來像還沒有吃飯一般。我心想:這些菜打包可夠這個富翁吃上一個月的了。誰知道富翁付完錢抬腿就要走,服務員拿出塑膠袋要幫他打包,可他愛面子,還是就那樣走掉了。

  其實生活中的浪費現象隨處可見:有些人礦泉水喝了一半就丟掉了;小朋友吃飯的碗裡總會剩下很多飯粒;還沒用完的作業本大家都不願意再用了等等。

  讓我們一起做一個“節約小衛士”吧!

  勤儉節約的升旗儀式主持稿2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金風送爽,丹桂飄香,我們上了一上午的課,又到了午餐時間。大家秩序井然的排著隊伍,來到食堂用餐。我開啟飯盒,一股菜香味撲鼻而來,飯堂裡瀰漫著飯菜的香味。嘈雜的吵鬧聲也影響不了我們吃飯的愉快心情。正當我嚼著嘴裡的飯菜時,有許多同學往桶裡倒剩飯,剩菜。

  有些同學還故意拿著盆子往別人身上撞。這都是不好的行為習慣。想著想著,我突然想到幾句節約糧食的名言:倒下的是剩飯,流走的是血汗。靖江雖然有“魚米之鄉”的美稱,可是大家也不要過分浪費糧食。節約光榮,浪費可恥。自己不想吃了可以不再去盛,沒有人去強迫你。我浪費點糧食算什麼,反正又沒說我,反正我又沒留一點漢。

  雖然這麼想,這樣不關你的事,但是大家想想,為我們做飯的這些阿姨,奶奶,在我們還在熟睡時,就已經到批發市廠去買菜,當我們做早操回教室時,他們就開始做飯,在我們上第三節課時,就可一以聞到香噴噴的飯菜味。這就是食堂阿姨和奶奶們忙活了一上午的傑作呀!雖然有些同學嘴邊天天說著,節約光榮,浪費可恥,可他的行為真的這樣做了嗎?

  我們要節約每一粒米,把自己盤子裡的飯菜吃光,儘量不要有剩菜,剩湯,剩飯。在飯店裡吃不完的打包帶回家,能吃完的儘量吃完,最好是先少點幾個菜,不夠可以再點。有些地方的孩子們還沒有像我們這樣的學習環境,但是他們懂得節約,相信同學們還記得汶川大地震吧!在哪裡救出來的人只能喝米粥,那個時候根本吃不到大米飯,吃不到菜。

  請同學們愛惜糧食,節約糧食,沒人節約一點點,成千上萬的人就是非常行多的,節約糧食是從小要養成的好習慣,讓我們一起來吧!

  謝謝大家!

  勤儉節約的`升旗儀式主持稿3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講話的題目是《崇尚節儉是一種美德》。

  同學們,節儉是一種美德,它不僅是一個人優良素質的體現,更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諸葛亮在《戒子篇》中曾經有過“靜以修身,儉以養德”的名言。唐代詩人李商隱在詩中寫道:“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不論在哪個朝代,節儉總是被看作持家立業的根本,定國安邦的保證。

  節儉,有助於一個人修身養性、陶冶情操。然而,當我們將目光聚焦在校園某些角落時,我們的心陣陣作痛:偌大的教室空無一人,一盞盞日光燈依舊長明;飲水機旁,純淨水洗茶杯,洗漱間裡的水龍頭總有人忘了關或關不緊,食堂裡,多少同學將菜餚和米飯就這麼瀟灑地扔進桶裡,教室裡,多少可以再利用的紙張就這麼戀戀不捨的退出歷史舞臺……種種不道德的行為,讓我們觸目驚心,它與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大相徑庭。同學們,選擇節儉,不僅選擇了一種生活方式,追求了一種精神品質,更是確立了一條走向未來,走向成功的道路。如果你養成了勤儉節約的美德,那麼就意味著你具有了控制自己慾望的能力,意味著你已開始主宰自己,意味著你正在培養一些最重要的個人品質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同學們,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從現在做起,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珍惜每一粒糧食,節約每一滴水、每一度電、每一張紙吧…也許我們個人的力量還顯稚嫩,但是,只要我們團結起來,時時不忘“節儉”,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相信節約的風尚,一定會在校園裡蔚然成風。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