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知識點總結梳理

高三物理知識點總結梳理

  總結是事後對某一階段的學習或工作情況作加以回顧檢查並分析評價的書面材料,它可以明確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少走彎路,少犯錯誤,提高工作效益,因此好好準備一份總結吧。那麼總結應該包括什麼內容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高三物理知識點總結梳理,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高三物理知識點總結梳理 篇1

  第一、二節探究自由落體運動/自由落體運動規律

  記錄自由落體運動軌跡

  1.物體僅在中立的作用下,從靜止開始下落的運動,叫做自由落體運動(理想化模型)。在空氣中影響物體下落快慢的因素是下落過程中空氣阻力的影響,與物體重量無關。

  2.伽利略的科學方法:觀察→提出假設→運用邏輯得出結論→透過實驗對推論進行檢驗→對假說進行修正和推廣

  自由落體運動規律

  1.自由落體運動是一種初速度為0的勻變速直線運動,加速度為常量,稱為重力加速度(g)。g=9.8m/s

  2.重力加速度g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其大小隨著緯度的增加而增加,隨著高度的增加而減少。

  3.vt=2gs

  豎直上拋運動

  處理方法:分段法(上升過程a=-g,下降過程為自由落體),整體法(a=-g,注意向量性)

  1.速度公式:vt=v0—gt

  位移公式:h=v0t—gt/2

  2.上升到點時間t=v0/g,上升到點所用時間與回落到丟擲點所用時間相等

  3.上升的高度:s=v0/2g

  第三節勻變速直線運動

  勻變速直線運動規律

  1.基本公式:s=v0t+at/2

  2.平均速度:vt=v0+at

  3.推論:

  (1)v=vt/2

  (2)S2—S1=S3—S2=S4—S3=……=△S=aT

  (3)初速度為0的n個連續相等的時間內S之比:

  S1:S2:S3:……:Sn=1:3:5:……:(2n—1)

  (4)初速度為0的n個連續相等的位移內t之比:

  t1:t2:t3:……:tn=1:(√2—1):(√3—√2):……:(√n—√n—1)

  (5)a=(Sm—Sn)/(m—n)T?(利用上各段位移,減少誤差→逐差法)

  (6)vt?—v0=2as

  第四節汽車行駛安全

  1.停車距離=反應距離(車速×反應時間)+剎車距離(勻減速)

  2.安全距離≥停車距離

  3.剎車距離的大小取決於車的初速度和路面的粗糙程度

  4.追及/相遇問題:抓住兩物體速度相等時滿足的臨界條件,時間及位移關係,臨界狀態(勻減速至靜止)。可用圖象法解題。

  高三物理知識點總結梳理2

  1.交變電流:大小和方向都隨時間作週期性變化的電流,叫做交變電流。按正弦規律變化的電動勢、電流稱為正弦交流電。

  2.正弦交流電----(1)函式式:e=Emsinωt(其中★Em=NBSω)

  (2)線圈平面與中性面重合時,磁通量,電動勢為零,磁通量的變化率為零,線圈平面與中心面垂直時,磁通量為零,電動勢,磁通量的變化率。

  (3)若從線圈平面和磁場方向平行時開始計時,交變電流的變化規律為i=Imcosωt。

  (4)影象:正弦交流電的電動勢e、電流i、和電壓u,其變化規律可用函式影象描述。

  3.表徵交變電流的物理量

  (1)瞬時值:交流電某一時刻的值,常用e、u、i表示。

  (2)值:Em=NBSω,值Em(Um,Im)與線圈的形狀,以及轉動軸處於線圈平面內哪個位置無關。在考慮電容器的耐壓值時,則應根據交流電的值。

  (3)有效值:交流電的有效值是根據電流的熱效應來規定的。即在同一時間內,跟某一交流電能使同一電阻產生相等熱量的直流電的數值,叫做該交流電的有效值。

  ①求電功、電功率以及確定保險絲的熔斷電流等物理量時,要用有效值計算,有效值與值之間的關係

  E=Em/,U=Um/,I=Im/只適用於正弦交流電,其他交變電流的有效值只能根據有效值的定義來計算,切不可亂套公式。②在正弦交流電中,各種交流電器裝置上標示值及交流電錶上的測量值都指有效值。

  (4)週期和頻率----週期T:交流電完成一次週期性變化所需的時間。在一個週期內,交流電的方向變化兩次。

  頻率f:交流電在1s內完成周期性變化的次數。角頻率:ω=2π/T=2πf。

  4.電感、電容對交變電流的影響

  (1)電感:通直流、阻交流;通低頻、阻高頻。(2)電容:通交流、隔直流;通高頻、阻低頻。

  5.變壓器:

  (1)理想變壓器:工作時無功率損失(即無銅損、鐵損),因此,理想變壓器原副線圈電阻均不計。

  (2)★理想變壓器的關係式:

  ①電壓關係:U1/U2=n1/n2(變壓比),即電壓與匝數成正比。

  ②功率關係:P入=P出,即I1U1=I2U2+I3U3+…

  ③電流關係:I1/I2=n2/n1(變流比),即對只有一個副線圈的變壓器電流跟匝數成反比。

  (3)變壓器的高壓線圈匝數多而透過的電流小,可用較細的導線繞制,低壓線圈匝數少而透過的電流大,應當用較粗的導線繞制。

  6.電能的輸送

  (1)關鍵:減少輸電線上電能的損失:P耗=I2R線

  (2)方法:

  ①減小輸電導線的電阻,如採用電阻率小的材料;加大導線的橫截面積。

  ②提高輸電電壓,減小輸電電流。前一方法的作用十分有限,代價較高,一般採用後一種方法。

  (3)遠距離輸電過程:輸電導線損耗的電功率:P損=(P/U)2R線,因此,當輸送的電能一定時,輸電電壓增大到原來的n倍,輸電導線上損耗的功率就減少到原來的1/n2。

  (4)解有關遠距離輸電問題時,公式P損=U線I線或P損=U線2R線不常用,其原因是在一般情況下,U線不易求出,且易把U線和U總相混淆而造成錯誤。

  高三物理知識點總結梳理 篇2

  1.機械運動:一個物體相對於另一個物體的位置的改變叫做機械運動,簡稱運動,它包括平動,轉動和振動等運動形式。為了研究物體的運動需要選定參照物(即假定為不動的物體),對同一個物體的運動,所選擇的參照物不同,對它的運動的描述就會不同,通常以地球為參照物來研究物體的運動。

  2.質點:用來代替物體的只有質量沒有形狀和大小的點,它是一個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僅憑物體的大小不能做視為質點的依據。

  3.位移和路程:位移描述物體位置的變化,是從物體運動的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線段,是向量。路程是物體運動軌跡的長度,是標量。

  路程和位移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僅就大小而言,一般情況下位移的大小小於路程,只有在單方向的直線運動中,位移的大小才等於路程。

  4.速度和速率

  (1)速度:描述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是向量。

  ①平均速度:質點在某段時間內的位移與發生這段位移所用時間的比值叫做這段時間(或位移)的平均速度v,即v=s/t,平均速度是對變速運動的粗略描述。

  ②瞬時速度:運動物體在某一時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沿軌跡上質點所在點的切線方向指向前進的一側。瞬時速度是對變速運動的精確描述。

  (2)速率:

  ①速率只有大小,沒有方向,是標量。

  ②平均速率:質點在某段時間內透過的路程和所用時間的比值叫做這段時間內的平均速率。在一般變速運動中平均速度的大小不一定等於平均速率,只有在單方向的直線運動,二者才相等。

  5.運動影象

  (1)位移影象(s—t影象):

  ①影象上一點切線的斜率表示該時刻所對應速度;

  ②影象是直線表示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影象是曲線則表示物體做變速運動;

  ③影象與橫軸交叉,表示物體從參考點的一邊運動到另一邊。

  (2)速度影象(v—t影象):

  ①在速度影象中,可以讀出物體在任何時刻的速度;

  ②在速度影象中,物體在一段時間內的位移大小等於物體的速度影象與這段時間軸所圍面積的值。

  ③在速度影象中,物體在任意時刻的加速度就是速度影象上所對應的點的切線的斜率。

  ④圖線與橫軸交叉,表示物體運動的速度反向。

  ⑤圖線是直線表示物體做勻變速直線運動或勻速直線運動;圖線是曲線表示物體做變加速運動。

  高三物理知識點總結梳理 篇3

  摩擦力

  1、定義:當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的表面上相對運動(或有相對運動的趨勢)時,受到的阻礙相對運動(或阻礙相對運動趨勢)的力,叫摩擦力,可分為靜摩擦力和滑動摩擦力。

  2、產生條件:①接觸面粗糙;②相互接觸的物體間有彈力;③接觸面間有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

  說明:三個條件缺一不可,特別要注意“相對”的理解。

  3、摩擦力的方向:

  ①靜摩擦力的方向總跟接觸面相切,並與相對運動趨勢方向相反。

  ②滑動摩擦力的方向總跟接觸面相切,並與相對運動方向相反。

  說明:

  (1)“與相對運動方向相反”不能等同於“與運動方向相反”。滑動摩擦力方向可能與運動方向相同,可能與運動方向相反,可能與運動方向成一夾角。

  (2)滑動摩擦力可能起動力作用,也可能起阻力作用。

  4、摩擦力的大小:

  (1)靜摩擦力的大小:

  ①與相對運動趨勢的強弱有關,趨勢越強,靜摩擦力越大,但不能超過靜摩擦力,即0≤f≤fm但跟接觸面相互擠壓力FN無直接關係。具體大小可由物體的運動狀態結合動力學規律求解。

  ②靜摩擦力略大於滑動摩擦力,在中學階段討論問題時,如無特殊說明,可認為它們數值相等。

  ③效果:阻礙物體的相對運動趨勢,但不一定阻礙物體的運動,可以是動力,也可以是阻力。

  (2)滑動摩擦力的大小:

  滑動摩擦力跟壓力成正比,也就是跟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表面的垂直作用力成正比。

  公式:F=μFN(F表示滑動摩擦力大小,FN表示正壓力的大小,μ叫動摩擦因數)。

  說明:

  ①FN表示兩物體表面間的壓力,性質上屬於彈力,不是重力,更多的情況需結合運動情況與平衡條件加以確定。

  ②μ與接觸面的材料、接觸面的情況有關,無單位。

  ③滑動摩擦力大小,與相對運動的速度大小無關。

  5、摩擦力的效果:總是阻礙物體間的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但並不總是阻礙物體的運動,可能是動力,也可能是阻力。

  說明: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的大小、物體運動的速度和加速度無關,只由動摩擦因數和正壓力兩個因素決定,而動摩擦因數由兩接觸面材料的性質和粗糙程度有關。

  動量守恆

  所謂“動量守恆”,意指“動量保持恆定”。考慮到“動量改變”的原因是“合外力的衝”所致,所以“動量守恆條件”的直接表述似乎應該是“合外力的衝量為O”。但在動量守恆定律的實際表述中,其“動量守恆條件”卻是“合外力為。”。究其原因,實際上可以從如下兩個方面予以解釋。

  (1)“條件表述”應該針對過程

  考慮到“衝量”是“力”對“時間”的累積,而“合外力的衝量為O”的相應條件可以有三種不同的情況與之對應:第一,合外力為O而時間不為O;第二,合外力不為0而時間為。;第三,合外力與時間均為。顯然,對應於後兩種情況下的相應表述沒有任何實際意義,因為在“時間為。”的相應條件下討論動量守恆,實際上就相當於做出了一個毫無價值的無效判斷―“此時的動量等於此時的動量”。這就是說:既然動量守恆定律針對的是系統經歷某一過程而在特定條件下動量保持恆定,那麼相應的條件就應該針對過程進行表述,就應該回避“合外力的衝量為O”的相應表述中所包含的那兩種使“過程”退縮為“狀態”的無價值狀況。

  (2)“條件表述”須精細到狀態

  考慮到“衝量”是“過程量”,而作為“過程量”的“合外力的衝量”即使為。,也不能保證系統的動量在某一過程中始終保持恆定。因為完全可能出現如下狀況,即:在某一過程中的前一階段,系統的動量發生了變化;而在該過程中的後一階段,系統的動量又發生了相應於前一階段變化的逆變化而恰好恢復到初狀態下的動量。對應於這樣的過程,系統在相應過程中“合外力的衝量”確實為O,但卻不能保證系統動量在過程中保持恆定,充其量也只是保證了系統在過程的始末狀態下的動量相同而已,這就是說:既然動量守恆定律針對的是系統經歷某一過程而在特定條件下動量保持恆定,那麼相應的條件就應該在針對過程進行表述的同時精細到過程的每一個狀態,就應該回避“合外力的衝量為。”的相應表述只能夠控制“過程”而無法約束“狀態。

  ‘彈性正碰”的“定量研究”

  “彈性正碰”的“碰撞結果”

  質量為跳,和m:的小球分別以vl。和跳。的速度發生彈性正碰,設碰後兩球的速度分別為二,和二2,則根據碰撞過程中動量守恆和彈性碰撞過程中系統始末動能相等的相應規律依次可得。

  “碰撞結果”的“表述結構”

  作為“碰撞結果”,碰後兩個小球的速度表示式在結構上具備瞭如下特徵,即:若把任意一個小球的碰後速度表示式中的下標作“1”與“2”之間的代換,則必將得到另一個小球的碰後速度表示式。“碰撞結構”在“表述結構”上所具備的上述特徵,其緣由當追溯到“彈性正碰”所遵循的規律表達的結構特徵:在碰撞過程動量守恆和碰撞始末動能相等的兩個方程中,若針對下標作“1”與“2”之間的代換,則方程不變。

  “動量”與“動能”的切入點

  “動量”和“動能”都是從動力學角度描述機械運動狀態的參量,若在其間作細緻的比對和深人的剖析,則區別是顯然的:動量決定著物體克服相同阻力還能夠運動多久,動能決定著物體克服相同阻力還能夠運動多遠;動量是以機械運動量化機械運動,動能則是以機械運動與其他運動的關係量化機械運動。

  光子說

  ⑴量子論:1900年德國物理學家普朗克提出:電磁波的發射和吸收是不連續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電磁波的能量。

  ⑵光子論:1905年愛因斯坦提出:空間傳播的光也是不連續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稱為一個光子,光子具有的能量與光的頻率成正比。

  光的波粒二象性

  光既表現出波動性,又表現出粒子性。大量光子表現出的波動性強,少量光子表現出的粒子性強;頻率高的光子表現出的粒子性強,頻率低的光子表現出的波動性強。

  實物粒子也具有波動性,這種波稱為德布羅意波,也叫物質波。滿足下列關係:

  從光子的概念上看,光波是一種機率波。

  電子的發現和湯姆生的原子模型:

  ⑴電子的發現:

  1897年英國物理學家湯姆生,對陰極射線進行了一系列研究,從而發現了電子。

  電子的發現表明:原子存在精細結構,從而打破了原子不可再分的觀念。

  ⑵湯姆生的原子模型:

  1903年湯姆生設想原子是一個帶電小球,它的正電荷均勻分佈在整個球體內,而帶負電的電子鑲嵌在正電荷中。

  氫原子光譜

  氫原子是最簡單的原子,其光譜也最簡單。

  1885年,巴耳末對當時已知的,在可見光區的14條譜線作了分析,發現這些譜線的波長可以用一個公式表示:

  式中R叫做裡德伯常量,這個公式成為巴爾末公式。

  除了巴耳末系,後來發現的氫光譜在紅外和紫個光區的其它譜線也都滿足與巴耳末公式類似的關係式。

  氫原子光譜是線狀譜,具有分立特徵,用經典的電磁理論無法解釋。

  高三物理知識點總結梳理 篇4

  機械振動在介質中的傳播稱為機械波(mechanical wave)。機械波與電磁波既有相似之處又有不同之處,機械波由機械振動產生,電磁波由電磁振盪產生;機械波的傳播需要特定的介質,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也不同,在真空中根本不能傳播,而電磁波(例如光波)可以在真空中傳播;機械波可以是橫波和縱波,但電磁波只能是橫波;機械波與電磁波的許多物理性質,如:折射、反射等是一致的,描述它們的物理量也是相同的。常見的機械波有:水波、聲波、地震波。

  機械振動產生機械波,機械波的傳遞一定要有介質,有機械振動但不一定有機械波產生。

  形成條件

  波源

  波源也稱振源,指能夠維持振動的傳播,不間斷的輸入能量,並能發出波的物體或物體所在的初始位置。波源即是機械波形成的必要條件,也是電磁波形成的必要條件。

  波源可以認為是第一個開始振動的質點,波源開始振動後,介質中的其他質點就以波源的頻率做受迫振動,波源的頻率等於波的頻率。

  介質

  廣義的介質可以是包含一種物質的另一種物質。在機械波中,介質特指機械波藉以傳播的物質。僅有波源而沒有介質時,機械波不會產生,例如,真空中的鬧鐘無法發出聲音。機械波在介質中的傳播速率是由介質本身的固有性質決定的。在不同介質中,波速是不同的。

  傳播方式與特點

  機械波在傳播過程中,每一個質點都只做上下(左右)的簡諧振動,即,質點本身並不隨著機械波的傳播而前進,也就是說,機械波的一質點運動是沿一水平直線進行的。例如:人的聲帶不會隨著聲波的傳播而離開口腔。簡諧振動做等幅震動,理想狀態下可看作做能量守恆的運動.阻尼振動為能量逐漸損失的運動.

  為了說明機械波在傳播時質點運動的特點,現已繩波(右下圖)為例進行介紹,其他形式的機械波同理[1]。

  繩波是一種簡單的橫波,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拿起一根繩子的一端進行一次抖動,就可以看見一個波形在繩子上傳播,如果連續不斷地進行週期性上下抖動,就形成了繩波[1]。

  把繩分成許多小部分,每一小部分都看成一個質點,相鄰兩個質點間,有彈力的相互作用。第一個質點在外力作用下振動後,就會帶動第二個質點振動,只是質點二的振動比前者落後。這樣,前一個質點的振動帶動後一個質點的振動,依次帶動下去,振動也就發生區域向遠處的傳播,從而形成了繩波。如果在繩子上任取一點繫上紅布條,我們還可以發現,紅布條只是在上下振動,並沒有隨波前進[1]。

  由此,我們可以發現,介質中的每個質點,在波傳播時,都只做簡諧振動(可以是上下,也可以是左右),機械波可以看成是一種運動形式的傳播,質點本身不會沿著波的傳播方向移動。

  對質點運動方向的判定有很多方法,比如對比前一個質點的運動;還可以用"上坡下,下坡上"進行判定,即沿著波的傳播方向,向上遠離平衡位置的質點向下運動,向下遠離平衡位置的質點向上運動。

  機械波傳播的本質

  在機械波傳播的過程中,介質裡本來相對靜止的質點,隨著機械波的傳播而發生振動,這表明這些質點獲得了能量,這個能量是從波源透過前面的質點依次傳來的。所以,機械波傳播的實質是能量的傳播,這種能量可以很小,也可以很大,海洋的潮汐能甚至可以用來發電,這是維持機械波(水波)傳播的能量轉化成了電能。

  機械波

  機械振動在介質中的傳播稱為機械波。機械波與電磁波既有相似之處又有不同之處,機械波由機械振動產生,電磁波由電磁振盪產生;機械波的傳播需要特定的介質,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也不同,在真空中根本不能傳播,而電磁波,例如光波,可以在真空中傳播;機械波可以是橫波和縱波,但電磁波只能是橫波;機械波與電磁波的許多物理性質,如:折射、反射等是一致的,描述它們的物理量也是相同的。常見的機械波有:水波、聲波、地震波。

  高三物理知識點總結梳理 篇5

  1、麥克斯韋的電磁場理論

  (1)變化的磁場能夠在周圍空間產生電場,變化的電場能夠在周圍空間產生磁場。

  (2)隨時間均勻變化的磁場產生穩定電場。隨時間不均勻變化的磁場產生變化的電場。隨時間均勻變化的電場產生穩定磁場,隨時間不均勻變化的電場產生變化的磁場。

  (3)變化的電場和變化的磁場總是相互關係著,形成一個不可分割的統一體,這就是電磁場。

  2、電磁波

  (1)週期性變化的電場和磁場總是互相轉化,互相激勵,交替產生,由發生區域向周圍空間傳播,形成電磁波。

  (2)電磁波是橫波

  (3)電磁波可以在真空中傳播,電磁波從一種介質進入另一介質,頻率不變、波速和波長均發生變化,電磁波傳播速度v等於波長λ和頻率f的乘積,即v=λf,任何頻率的電磁波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都等於真空中的光速c=3.00×108m/s。

  高三物理知識點3摩擦力

  (1)產生的條件:

  1、相互接觸的物體間存在壓力;2、接觸面不光滑;

  3、接觸的物體之間有相對運動(滑動摩擦力)或相對運動的趨勢(靜摩擦力),這三點缺一不可。

  (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觸面切線方向,與物體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相反,與物體運動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

  (3)判斷靜摩擦力方向的方法:

  1、假設法:首先假設兩物體接觸面光滑,這時若兩物體不發生相對運動,則說明它們原來沒有相對運動趨勢,也沒有靜摩擦力;若兩物體發生相對運動,則說明它們原來有相對運動趨勢,並且原來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跟假設接觸面光滑時相對運動的方向相同。然後根據靜摩擦力的方向跟物體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相反確定靜摩擦力方向。

  2、平衡法:根據二力平衡條件可以判斷靜摩擦力的方向。

  (4)大小:先判明是何種摩擦力,然後再根據各自的規律去分析求解。

  1、滑動摩擦力大小:利用公式f=μFN進行計算,其中FN是物體的正壓力,不一定等於物體的重力,甚至可能和重力無關。或者根據物體的運動狀態,利用平衡條件或牛頓定律來求解。

  2、靜摩擦力大小:靜摩擦力大小可在0與fmax之間變化,一般應根據物體的運動狀態由平衡條件或牛頓定律來求解。

  高三物理知識點4力學知識點

  1、力:

  力是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有力必有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叫力的三要素。用一條有向線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來的方法叫力的圖示。

  按照力命名的依據不同,可以把力分為按性質命名的力(例如:重力、彈力、摩擦力、分子力、電磁力等。)按效果命名的力(例如:拉力、壓力、支援力、動力、阻力等)。

  力的作用效果:形變;改變運動狀態。

  2、重力:

  由於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重力的大小G=mg,方向豎直向下。作用點叫物體的重心;重心的位置與物體的質量分佈和形狀有關。質量均勻分佈,形狀規則的物體的重心在其幾何中心處。薄板類物體的重心可用懸掛法確定

  3、彈力:

  (1)內容:發生形變的物體,由於要恢復原狀,會對跟它接觸的且使其發生形變的物體產生力的作用,這種力叫彈力。

  (2)條件:接觸;形變。但物體的形變不能超過彈性限度。

  (3)彈力的`方向和產生彈力的那個形變方向相反。(平面接觸面間產生的彈力,其方向垂直於接觸面;曲面接觸面間產生的彈力,其方向垂直於過研究點的曲面的切面;點面接觸處產生的彈力,其方向垂直於面、繩子產生的彈力的方向沿繩子所在的直線。)

  (4)大小:彈簧的彈力大小由F=kx計算,一般情況彈力的大小與物體同時所受的其他力及物體的運動狀態有關,應結合平衡條件或牛頓定律確定。

  4、摩擦力:

  (1)摩擦力產生的條件:接觸面粗糙、有彈力作用、有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三者缺一不可。

  (2)摩擦力的方向:跟接觸面相切,與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方向相反。但注意摩擦力的方向和物體運動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還可能成任意角度。

  高中物理知識點總結:力學部分力學的基本規律之: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基本規律(12個方程);三力共點平衡的特點;牛頓運動定律(牛頓第一、第二、第三定律);力學的基本規律之:萬有引力定律;天體運動的基本規律(行星、人造地球衛星、萬有引力完全充當向心力、近地極地同步三顆特殊衛星、變軌問題);力學的基本規律之:動量定理與動能定理(力與物體速度變化的關係—衝量與動量變化的關係—功與能量變化的關係);動量守恆定律(四類守恆條件、方程、應用過程);功能基本關係(功是能量轉化的量度)力學的基本規律之:重力做功與重力勢能變化的關係(重力、分子力、電場力、引力做功的特點);

  功能原理(非重力做功與物體機械能變化之間的關係);力學的基本規律之:機械能守恆定律(守恆條件、方程、應用步驟);簡諧運動的基本規律(兩個理想化模型一次全振動四個過程五個物理量、簡諧運動的對稱性、單擺的振動週期公式);簡諧運動的影象應用;簡諧波的傳播特點;波長、波速、週期的關係;簡諧波的影象應用。

  1、電路的組成:電源、開關、用電器、導線。

  2、電路的三種狀態:通路、斷路、短路。

  3、電流有分支的是並聯,電流只有一條通路的是串聯。

  4、在家庭電路中,用電器都是並聯的。

  5、電荷的定向移動形成電流(金屬導體裡自由電子定向移動的方向與電流方向相反)。

  6、電流表不能直接與電源相連,電壓表在不超出其測量範圍的情況下可以。

  7、電壓是形成電流的原因。

  8、安全電壓應低於24V。

  9、金屬導體的電阻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

  10、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有:材料、長度、橫截面積、溫度(溫度有時不考慮)。

  11、滑動變阻器和電阻箱都是靠改變接入電路中電阻絲的長度來改變電阻的。

  12、利用歐姆定律公式要注意I、U、R三個量是對同一段導體而言的。

  13、伏安法測電阻原理:R=伏安法測電功率原理:P=UI

  14、串聯電路中:電壓、電功和電功率與電阻成正比

  15、並聯電路中:電流、電功和電功率與電阻成反比16。"220V、100W"的燈泡比"220V、40W"的燈泡電阻小,燈絲粗。

  高三物理知識點總結梳理 篇6

  1.分子動理論

  (1)物質是由大量分子組成的分子直徑的數量級一般是10-10m。

  (2)分子永不停息地做無規則熱運動。

  ①擴散現象:不同的物質互相接觸時,可以彼此進入對方中去。溫度越高,擴散越快。②布朗運動:在顯微鏡下看到的懸浮在液體(或氣體)中微小顆粒的無規則運動,是液體分子對微小顆粒撞擊作用的不平衡造成的,是液體分子永不停息地無規則運動的宏觀反映。顆粒越小,布朗運動越明顯;溫度越高,布朗運動越明顯。

  (3)分子間存在著相互作用力

  分子間同時存在著引力和斥力,引力和斥力都隨分子間距離增大而減小,但斥力的變化比引力的變化快,實際表現出來的是引力和斥力的合力。

  2.物體的內能

  (1)分子動能:做熱運動的分子具有動能,在熱現象的研究中,單個分子的動能是無研究意義的,重要的是分子熱運動的平均動能。溫度是物體分子熱運動的平均動能的標誌。

  (2)分子勢能:分子間具有由它們的相對位置決定的勢能,叫做分子勢能。分子勢能隨著物體的體積變化而變化。分子間的作用表現為引力時,分子勢能隨著分子間的距離增大而增大。分子間的作用表現為斥力時,分子勢能隨著分子間距離增大而減小。對實際氣體來說,體積增大,分子勢能增加;體積縮小,分子勢能減小。

  (3)物體的內能:物體裡所有的分子的動能和勢能的總和叫做物體的內能。任何物體都有內能,物體的內能跟物體的溫度和體積有關。

  (4)物體的內能和機械能有著本質的區別。物體具有內能的同時可以具有機械能,也可以不具有機械能。

  3.改變內能的兩種方式

  (1)做功:其本質是其他形式的能和內能之間的相互轉化。(2)熱傳遞:其本質是物體間內能的轉移。

  (3)做功和熱傳遞在改變物體的內能上是等效的,但有本質的區別。

  4.★能量轉化和守恆定律

  5★.熱力學第一定律

  (1)內容:物體內能的增量(ΔU)等於外界對物體做的功(W)和物體吸收的熱量(Q)的總和。

  (2)表示式:W+Q=ΔU

  (3)符號法則:外界對物體做功,W取正值,物體對外界做功,W取負值;物體吸收熱量,Q取正值,物體放出熱量,Q取負值;物體內能增加,ΔU取正值,物體內能減少,ΔU取負值。

  6.熱力學第二定律

  (1)熱傳導的方向性

  熱傳遞的過程是有方向性的,熱量會自發地從高溫物體傳給低溫物體,而不會自發地從低溫物體傳給高溫物體。

  (2)熱力學第二定律的兩種常見表述

  ①不可能使熱量由低溫物體傳遞到高溫物體,而不引起其他變化。

  ②不可能從單一熱源吸收熱量並把它全部用來做功,而不引起其他變化。

  (3)永動機不可能製成

  ①第一類永動機不可能製成:不消耗任何能量,卻可以源源不斷地對外做功,這種機器被稱為第一類永動機,這種永動機是不可能製造成的,它違背了能量守恆定律。

  ②第二類永動機不可能製成:沒有冷凝器,只有單一熱源,並從這個單一熱源吸收的熱量,可以全部用來做功,而不引起其他變化的熱機叫做第二類永動機。第二類永動機不可能製成,它雖然不違背能量守恆定律,但違背了熱力學第二定律。

  7.氣體的狀態參量

  (1)溫度:宏觀上表示物體的冷熱程度,微觀上是分子平均動能的標誌。兩種溫標的換算關係:T=(t+273)K。

  絕對零度為-273.15℃,它是低溫的極限,只能接近不能達到。

  (2)氣體的體積:氣體的體積不是氣體分子自身體積的總和,而是指大量氣體分子所能達到的整個空間的體積。封閉在容器內的氣體,其體積等於容器的容積。

  (3)氣體的壓強:氣體作用在器壁單位面積上的壓力。數值上等於單位時間內器壁單位面積上受到氣體分子的總衝量。

  ①產生原因:大量氣體分子無規則運動碰撞器壁,形成對器壁各處均勻的持續的壓力。

  ②決定因素:一定氣體的壓強大小,微觀上決定於分子的運動速率和分子密度;宏觀上決定於氣體的溫度和體積。

  (4)對於一定質量的理想氣體,PV/T=恆量

  8.氣體分子運動的特點

  (1)氣體分子間有很大的空隙。氣體分子之間的距離大約是分子直徑的10倍。

  (2)氣體分子之間的作用力十分微弱。在處理某些問題時,可以把氣體分子看作沒有相互作用的質點。

  (3)氣體分子運動的速率很大,常溫下大多數氣體分子的速率都達到數百米每秒。離這個數值越遠,分子數越少,表現出“中間多,兩頭少”的統計分佈規律。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