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知識點總結

高二生物知識點總結

  總結是對某一階段的工作、學習或思想中的經驗或情況進行分析研究的書面材料,寫總結有利於我們學習和工作能力的提高,是時候寫一份總結了。那麼總結有什麼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 高二生物知識點總結 ,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二生物知識點總結 1

  一、糖類化學通式:(CH2O)n(水解後的組成單位:葡萄糖(C6H12O6)

  1、作用:生命活動的主要能源,組成生物體結構的基本原料

  2、分類

  A、單糖:葡萄糖(糖中的主要能源物質)、果糖、核糖(5碳糖)

  B、雙糖:(兩份單糖脫水縮合而成)蔗糖、麥芽糖--植物;乳糖--動物

  C、多糖:澱粉(植物內糖的儲存形式,人類糖的主要來源)

  纖維素(植物細胞壁的主要成分)

  糖原(動物體內糖的儲存形式)肝糖原(與血糖保持動態平衡)

  3、多糖+脂質=糖脂

  多糖+蛋白質=糖蛋白

  二、脂質:(不溶於水而溶於有機溶劑)

  1、脂肪:(貯能物質;減少熱能散失,維持體溫恆定)

  組成單位:脂肪酸飽和脂肪酸:動物脂肪

  甘油不飽和脂肪酸:植物油(脂溶性維生素的溶劑)

  注:組成元素C、H、O

  2、磷脂:細胞膜、核膜等有膜結構的主要成分

  空氣-水介面為單層,兩端為液體的呈雙層

  注:組成元素C、H、O、N、P

  3、膽固醇:調解生長、發育及代謝(血液中長期偏高引起心血管疾病)

  組成細胞膜結構的重要成分注:組成元素C、H、O

高二生物知識點總結 2

  植物必需的礦質元素

  礦質元素指除了C、H、O以外,主要由根系從土壤中吸收的元素。共13種。

  根對礦質元素的吸收、運輸和利用

  1.礦質元素吸收:交換吸附,主動運輸(需能量),與呼吸作用參與。

  2.利用:

  ①多次利用:K離子,N、P、Mg形成不穩定的化合物(缺少多次利用元素時老組織受損)

  ②只利用一次:Ca、Fe、Mn形成穩定的化合物。(缺少時新組織受損)

  人和動物體內三大營養物質的代謝

  1.食物的消化:一般都是結構複雜、不溶於水的大分子有機物,經過消化,變成為結構簡單、溶於水的小分子有機物。

  2.營養物質的吸收:是指包括水分、無機鹽等在內的各種營養物質透過消化道的上皮細胞進入血液和淋巴的過程。

  3.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

  4.氨基轉換作用:氨基酸的氨基轉給其他化合物(如:丙酸),形成的新的氨基酸(是非必需氨基酸)。

  5.脫氨基作用:氨基酸透過脫氨基作用被分解成為含氮部分(即氨基)和不含氮部分:氨基可以轉變成為尿素而排出體外;不含氮部分可以氧化分解成為二氧化碳和水,也可以合成為糖類、脂肪。

  6.非必需氨基酸:在人和動物體內能夠合成的氨基酸。

  7.必需氨基酸:不能在人和動物體內能夠合成的氨基酸,透過食物獲得的氨基酸。它們是甲硫氨酸、纈氨酸、亮氨酸、異亮氨酸、賴氨酸、蘇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等8種。

  8.糖尿病:當血糖含量高於160mg/dL會得糖尿病,胰島素分泌不足造成的疾病由於糖的利用發生障礙,病人消瘦、虛弱無力,有多尿、多飲、多食的“三多一少”(體重減輕)症狀。

  9.低血糖病:長期飢餓血糖含量降低到50~80mg/dL,會出現頭昏、心慌、出冷汗、面色蒼白、四肢無力等低血糖早期症狀,喝一杯濃糖水;低於45mg/dL時出現驚厥、昏迷等晚期症狀,因為腦組織供能不足必須靜脈輸入葡萄糖溶液。

高二生物知識點總結 3

  1、演替: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個群落被另一個群落代替的過程。

  巖階段→地衣階段→苔蘚階段→草本植物階段→灌木階段→森林階段

  (1)初生演替:是指在一個從來沒有被植物覆蓋的地面或者是原來存在過植被,但被徹底消滅的地方發生的演替。

  (2)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雖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條件基本保留,甚至還保留了植物的種子或其它繁殖體的地方發生的演替。

  2、種群密度的測量方法:樣方法(植物和運動能力較弱的動物)、標誌重捕法(運動能力強的動物)

  3、種群:一定區域內同種生物所有個體的總稱。

  群落:同一時間內聚集在一定區域所有生物種群的集合。

  生態系統:一定區域內的所有生物與無機環境。地球上的生態系統:生物圈

  4、種群的數量變化曲線:

  (1)“J”型增長曲線條件:食物和空間條件充裕、氣候適宜、沒有敵害。

  (2)“S”型增長曲線條件:資源和空間都是有限的。

  5、K值(環境容納量):在環境條件不破壞的情況下,一定空間中所能維持的種群的數量,選擇在K/2時捕撈資源,在K/2之前進行蟲害殺滅(降低環境容納量)

  6、豐富度:群落中物種數目的多少

  一、細胞與穩態

  1、體內細胞生活在細胞外液中

  2、內環境的組成及相互關係

  (1)毛細淋巴管具有盲端,毛細血管沒有盲端,這是區別毛細淋巴管和毛細血管的方法。

  (2)淋巴來源於組織液,返回血漿。圖示中組織液單向轉化為淋巴,淋巴單向轉化為血漿,這是判斷血漿、組織液、淋巴三者關係的突破口。

  3、內環境中存在和不存在的物質

  (1)存在的物質主要有:①營養物質:水、無機鹽、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維生素等。

  ②代謝廢物:CO2、尿素等。 ③調節物質:激素、抗體、遞質、淋巴因子、組織胺等。

  ④其他物質:纖維蛋白原等。

  (2)不存在的物質主要有:①只存在於細胞內的物質:血紅蛋白及與細胞呼吸、複製、轉錄、翻譯有關的酶等。 ②存在於消化道中的食物及分泌到消化道中的消化酶。

  4、在內環境中發生和不發生的生理過程

  (1)發生的生理過程①乳酸與碳酸氫鈉作用生成乳酸鈉和碳酸實現pH的穩態。 ②興奮傳導過程中神經遞質與受體結合。 ③免疫過程中抗體與相應的抗原特異性地結合。 ④激素調節過程,激素與靶細胞的結合。

  (2)不發生的生理過程(舉例) ①細胞呼吸的各階段反應。 ②細胞內蛋白質、遞質和激素等物質的合成。 ③消化道等外部環境所發生的澱粉、脂質和蛋白質的消化水解過程。

  技法提煉

  內環境成分的判斷方法

  一看是否屬於血漿、組織液或淋巴中的成分(如血漿蛋白、水、無機鹽、葡萄糖、氨基酸、脂質、O2、CO2、激素、代謝廢物等)。若是,則一定屬於內環境的成分。

  二看是否屬於細胞內液及細胞膜的成分(如血紅蛋白、呼吸氧化酶、解旋酶、DNA聚合酶、RNA聚合酶、載體蛋白等)。若是,則一定不屬於內環境的成分。

  三看是否屬於外界環境液體的成分(如消化液、尿液、淚液、汗液、體腔液等中的成分)。若是,則一定不屬於內環境的成分。

  5、細胞外液的理化性質

  (1)滲透壓:

  血漿滲透壓:主要與無機鹽、蛋白質的含量有關,。細胞外液的滲透壓:主要與Na+、Cl-有關。

  溶液滲透壓:溶液濃度越高,溶液滲透壓越大。

  (2)酸鹼度:正常人血漿接近中性,PH為7.35-7.45。與HCO3-、HPO42-等離子有關。

  (3)溫度:體細胞外液的溫度一般維持在37℃左右。

  易錯警示與內環境有關的2個易錯點:(1)內環境概念的適用範圍:內環境屬於多細胞動物的一個概念,單細胞動物(原生動物)以及植物沒有所謂的內環境。(2)血漿蛋白≠血紅蛋白:血漿蛋白是血漿中蛋白質的總稱,屬於內環境的成分;而血紅蛋白存在於紅細胞內,不是內環境的成分。

  6、內環境的穩態

  (1)穩態:正常機體透過神經系統和體液免疫調節,使各個器官、系統協調活動,共同維持內環境的相對穩定狀態。

  (2)機體維持穩態的主要調節機制是神經—體液—免疫調節。

  (3)內環境穩態意義:內環境穩態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

  7、組織水腫及其產生原因分析

  組織間隙中積聚的組織液過多將導致組織水腫,其引發原因如下

  1、染色質:在細胞核中分佈著一些容易被鹼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質,這些物質是由DNA和蛋白質組成的。在細胞分裂間期,這些物質成為細長的絲,交織成網狀,這些絲狀物質就是染色質。

  2、染色體:在細胞分裂期,細胞核內長絲狀的染色質高度螺旋化,縮短變粗,就形成了光學顯微鏡下可以看見的染色體。

  3、姐妹染色單體:染色體在細胞有絲分裂(包括減數分裂)的間期進行自我複製,形成由一個著絲點連線著的兩條完全相同的染色單體。(若著絲點分裂,則就各自成為一條染色體了)。每條姐妹染色單體含1個DNA,每個DNA一般含有2條脫氧核苷酸鏈。

  4、有絲分裂:大多數植物和動物的體細胞,以有絲分裂的方式增加數目。有絲分裂是細胞分裂的主要方式。親代細胞的染色體複製一次,細胞分裂兩次。

  5、細胞週期:連續分裂的細胞,從一次分裂完成時開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時為止,這是一個細胞週期。一個細胞週期包括兩個階段:分裂間期和分裂期。分裂間期:從細胞在一次分裂結束之後到下一次分裂之前,叫分裂間期。分裂期:在分裂間期結束之後,就進入分裂期。分裂間期的.時間比分裂期長。

  6、紡錘體:是在有絲分裂中期細胞質中出現的結構,它和染色體的運動有密切關係。

  7、赤道板:細胞有絲分裂中期,染色體的著絲粒準確地排列在紡錘體的赤道平面上,因此叫做赤道板。

  8、無絲分裂:分裂過程中沒有出現紡錘體和染色體的變化。例如,蛙的紅細胞。

  公式:1)染色體的數目=著絲點的數目。2)DNA數目的計算分兩種情況:①當染色體不含姐妹染色單體時,一個染色體上只含有一個DNA分子;②當染色體含有姐妹染色單體時,一個染色體上含有兩個DNA分子。

高二生物知識點總結 4

  呼吸作用(生物氧化)

  1.概念:生物體內的有機物經過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它產物,並釋放能量。

  2.場所:無氧呼吸在細胞質基質;有氧呼吸第一階段在細胞質基質,第二、三階段線上粒體中進行。

  3.無氧呼吸:

  2C2H5OH+2CO2+能量(植物細胞、酵母菌)

  1分子葡萄糖2分子丙酸2C3H6O3+能量

  (動物、人、馬鈴薯塊莖細胞、甜菜塊根)無氧呼吸分解有機物不徹底,全部反應在細胞質中進行,條件時沒有氧氣參與。

  4.有氧呼吸:

  第一步:1分子葡萄糖分解成2分子丙酸,[H]和少量ATP(在細胞質基質中進行)第二步:丙酸和水結合生成CO2,[H]和少量ATP(線粒體中進行)

  第三步:前兩步的[H]與吸入的氧氣結合生成水和大量的ATP(線粒體中進行)

  有氧呼吸將有機物徹底分解,1mol葡萄糖完全分解釋放總能量2870千焦,其中1161KJ能量轉移到ATP中,其它的以熱能的形式散失。

  5.呼吸作用的意義:①為生命活動提供能量②為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新陳代謝的基本型別

  1.同化作用:把從外界攝取的營養物質轉變成自身的組成物質,儲存能量

  ①自養型(光能自養和化能自養)主要指綠色植物、藻類;硝化細菌等

  ②異養型(直接攝取有機物)人、動物、營寄生、腐生生活的細菌和真菌

  2.異化作用:分解自身的一部分組成物質,釋放能量

  ①需氧型(有氧呼吸)人、絕大多數的動物、植物、細菌、真菌

  ②厭氧型(無氧呼吸)寄生蟲、乳酸菌等嫌氣性細菌兼性厭氧菌(無氧、有氧都能生存)酵母菌

高二生物知識點總結 5

  免疫調節

  1、免疫系統的組成

  (1)組成:免疫器官、免疫細胞和免疫活性物質。

  吞噬細胞等

  2)免疫細胞 T細胞淋巴細胞 B細胞

  遷移到胸腺中成熟

  在骨髓中成熟

  (3)免疫活性物質:抗體、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2、非特異性免疫和特異性免疫

  殺菌則為第二道防線。

  (2)消化道、呼吸道及皮膚表面等都是外界環境,在這些場所中所發生的免疫都屬於第一道防線,如胃酸殺菌等。

  3、特異性免疫

  (1)體液免疫(抗原沒有進入細胞)

  ①參與細胞:吞噬細胞、T細胞、B細胞、記憶細胞、漿細胞。

  ②免疫過程

  ③結果:多數情況下漿細胞產生抗體與抗原結合,形成沉澱或細胞集團,進而被吞噬細胞吞噬消化。

  (2)細胞免疫(抗原進入細胞)

  ①參與細胞:吞噬細胞、T細胞、記憶細胞、效應T細胞。

  ②結果:效應T細胞可以與靶細胞密切接觸,使其裂解死亡,釋放出抗原,最終被吞噬細胞吞噬。

  效應T細胞作用:使靶細胞裂解,抗原暴露,暴露的抗原會被吞噬細胞吞噬消化

  4、免疫失調疾病

  (1)免疫過強自身免疫病類風溼、系統性紅斑狼瘡

  過敏反應已免疫的機體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時所發生的組織損傷或

  功能紊亂,有明顯的遺傳傾向和個體差異。

  (2)免疫過弱:艾滋病(AIDS) a.是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遺傳物質是RNA;艾滋病屬於獲得性免疫缺陷病,由艾滋病病毒引起,其致病機理是艾滋病病毒攻擊人體免疫系統,特別是能夠侵入人體的T細胞,使T細胞大量死亡,導致患者喪失免疫功能,各種病原體則乘虛而入。所以,導致艾滋病患者死亡的直接原因是病原微生物的侵染或惡性腫瘤,根本原因是HIV破壞免疫系統。

  易錯警示與免疫細胞有關的4點提示

  (1)T細胞和B細胞的形成不需要抗原的刺激,而漿細胞和效應T細胞的形成需要抗原的刺激。

  (2)吞噬細胞不僅參與非特異性免疫,還在特異性免疫中發揮重要作用。(3)免疫活性物質並非都由免疫細胞產生,如唾液腺、淚腺細胞都可產生溶酶菌。

  (4)有關免疫細胞的“3個”:能產生抗體的細胞是漿細胞,B細胞、記憶細胞都不能產生;沒有識別功能的細胞是漿細胞;特異性免疫中除漿細胞外,沒有特異性識別功能的細胞是吞噬細胞,其餘免疫細胞都有特異性識別功能。

  5、下圖是初次免疫反應和二次免疫反應過程中抗體濃度變化和患病程度曲線圖,據圖回答相關問題

  (1)記憶細胞的特點:快速增殖分化、壽命長、對相應抗原十分敏感。

  (2)二次免疫特點:反應快、反應強烈,能在抗原入侵但尚未患病之前將其消滅。

  (3)由圖示可看出,在二次免疫過程中抗體的產生特點是既快又多。

  易錯警示與免疫過程有關的4點提示

  (1)只考慮到胸腺產生T細胞,T細胞參與細胞免疫,忽視了T細胞也可參與部分體液免疫,是解答相關試題容易出錯的主要原因。(2)對漿細胞和效應T細胞來說,初次免疫只來自B細胞或T細胞的分化;二次免疫不僅來自B細胞或T細胞的分化,而且記憶細胞可以更快地分化出漿細胞或效應T細胞。(3)由淋巴細胞到效應細胞和記憶細胞的增殖分化過程中細胞的遺傳物質並未發生改變,分化只是發生了基因的選擇性表達。(4)在再次免疫中,記憶細胞非常重要,然而抗體不是由記憶細胞產生的,仍是由漿細胞合成並分泌的。

高二生物知識點總結 6

  語句:

  1.糖類代謝、蛋白質代謝、脂類代謝的圖解參見課本。

  2.糖類、脂類和蛋白質之間是可以轉化的,並且是有條件的、互相制約著的。

  三類營養物質之間相互轉化的程度不完全相同,一是轉化的數量不同,如糖類可大量轉化成脂肪,而脂肪卻不能大量轉化成糖類;二是轉化的成分是有限制的,如糖類不能轉化成必需氨基酸;脂類不能轉變為氨基酸。

  3.正常人血糖含量一般維持在80-100mg/dL範圍內;血糖含量高於160mg/dL,就會產生糖尿;血糖降低(50-60mg/dL),出現低血糖症狀,低於45mg/dL,出現低血糖晚期症狀;多食少動使攝入的物質(如糖類)過多會導致肥胖。

  4.消化:澱粉經消化後分解成葡萄糖,脂肪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蛋白質在消化道內被分解成氨基酸。

  5.吸收及運輸:葡萄糖被小腸上皮細胞吸收(主動運輸),經血液迴圈運輸到全身各處。以甘油和脂肪酸和形式被吸收,大部分再度合成為脂肪,隨血液迴圈運輸到全身各組織器官中。以氨基酸的形式吸收,隨血液迴圈運輸到全身各處。

  6.糖類沒有N元素要轉變成氨基酸,進而形成蛋白質,必須獲得N元素,就可以透過氨基轉換作用形成。蛋白質要轉化成糖類、脂類就要去掉N元素,透過脫氨基作用。

  7.唾液含唾液澱粉酶消化澱粉;胃液含胃蛋白酶消化蛋白質;胰液含胰澱粉酶、胰麥芽糖酶、胰脂肪酶、胃蛋白酶(消化澱粉、麥芽糖、脂肪、蛋白質);腸液含腸澱粉酶、腸麥芽糖、腸脂肪酶(消化澱粉、麥芽糖、脂肪、蛋白質)。

  8.胃吸收:少量水和無機鹽;

  大腸吸收:少量水和無機鹽和部分維生素;

  小腸吸收:以上所有加上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甘油;

  胃和大腸都能吸收的是:水和無機鹽;

  小腸上皮細胞突起形成小腸絨毛,小腸絨毛朝向腸腔一側的細胞膜有許多小突起稱微絨毛微絨毛擴大了吸收面積,有利於營養物質的吸收。

高二生物知識點總結 7

  內分泌系統知識點:

  1、甲狀腺:

  位於嚥下方。可分泌甲狀腺激素。

  2、腎上腺:

  分皮質和髓質。皮質可分泌激素約50種,都屬於固醇類物質,大體可為三類:

  ①糖皮質激素如可的松、皮質酮、氫化可的松等。他們的作用是使蛋白質和氨基酸轉化為葡萄糖;使肝臟將氨基酸轉化為糖原;並使血糖增加。此外還有抗感染和加強免疫功能的作用。

  ②鹽皮質激素如醛固酮、脫氧皮質酮等。此類激素的作用是促進腎小管對鈉的重吸收,抑制對鉀的重吸收,因而也促進對鈉和水的重吸收。

  ③髓質可分泌兩種激素即腎上腺素和甲腎上腺素,兩者都是氨基酸的衍生物,功能也相似,主要是引起人或動物興奮、激動,如引起血壓上升、心跳加快、代謝率提高,同時抑制消化管蠕動,減少消化管的血流,其作用在於動員全身的潛力應付緊急情況。

  3、腦垂體:

  分前葉(腺性垂體)和後葉(神經性垂體),後葉與下丘腦相連。前葉可分泌生長激素(191氨基酸)、促激素(促甲狀腺激素、促腎上腺皮質激素、促性腺激素)、催乳素(199氨基酸)。後葉的激素有催產素(OXT)和抗利尿激素(ADH)(升壓素)(都為含9個氨基酸的短肽),是由下丘腦分泌後運至垂體後葉的。

  4、下丘腦:

  是機體內分泌系統的總樞紐。可分泌激素如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因子、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生長激素釋放激素、生長激素釋放抑制激素、催乳素釋放因子、催乳素釋放制因子等。

  5、性腺:

  主要是精巢和卵巢。可分泌雄性激素、雌性激素、孕酮(黃體酮)。

  6、胰島:

  a細胞可分泌胰高血糖素(29個氨基酸的短肽),

  b細胞可分泌胰島素(51個氨基酸的蛋白質),兩者相互拮抗。

  7、胸腺:

  分泌胸腺素,有促進淋巴細胞的生長與成熟的作用,因而和機體的免疫功能有關。

高二生物知識點總結 8

  光合作用

  (自然界最本質的物質代謝和能量代謝)

  1.概念:綠色植物透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並釋放出氧氣的過程。

  方程式:CO2+H20xx——→(CH2O)+O218

  注意:光合作用釋放的氧氣全部來自水,光合作用的產物不僅是糖類,還有氨基酸(無蛋白質)、脂肪,因此光合作用產物應當是有機物。

  2.色素:包括葉綠素3/4和類胡蘿蔔素1/4

  色素分佈圖:

  色素提取實驗:丙提取色素;

  二氧化矽使研磨更充分

  碳酸鈣防止色素受到破壞

  3.光反應階段

  場所:葉綠體囊狀結構薄膜上進行條件:必須有光,色素、化合作用的酶。

  步驟:

  ①水的光解,水在光下分解成氧氣和還原氫H2O—→2[H]+1/2O2

  ②ATP生成,ADP與Pi接受光能變成ATP

  能量變化:光能變為ATP活躍的化學能

  4.暗反應階段

  場所:葉綠體基質

  條件:有光或無光均可進行,二氧化碳,能量、酶

  步驟:

  ①二氧化碳的固定,二氧化碳與五碳化合物結合生成兩個三碳化合物

  ②二氧化碳的還原,三碳化合物接受還原氫、酶、ATP生成有機物

  能量變化:ATP活躍的化學能轉變成化合物中穩定的化學能

  關係:光反應為暗反應提供ATP和[H]

  5.意義:

  ①製造有機物

  ②轉化並儲存太陽能

  ③使大氣中的CO2和O2保持相對穩定。

  滲透作用的原理、細胞吸水、失水

  1.滲透吸水:條件:半透膜、濃度差

  2.植物原生質層是選擇透過性膜,當膜內外存在濃度差時細胞吸(失)水。

  原則:誰濃度高誰獲得水

  3.植物吸水方式:

  ①吸脹吸水:無液泡的細胞吸水方式(乾燥種子、根尖分生區細胞)。

  ②滲透吸水:成熟植物(具大液泡)細胞吸水方式。

  水分的運輸、利用和散失

  由根運輸到莖、葉,1-5%留在植物體內,95-99%用於蒸騰。

高二生物知識點總結 9

  動物細胞核具有全能性的原因及其應用:

  1、動植物細胞全能性的區別

  1)高度分化的植物細胞具有全能性;已分化的動物體細胞的細胞核具有全能性、

  2)原因分析:動物細胞是高度分化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細胞,完全具有全能性的只有未分化的受精卵,和低階分化到一定程度的胚胎細胞、當胚胎細胞繼續發育,出現胚層分化,組織,器官形成時,細胞已經喪失了全能性,只保持了部分的分化為較高分化程度的細胞的能力、例如骨髓幹細胞,雖然不具備全能性,但保持了分化為骨髓細胞,紅細胞等的能力,因此是部分全能性、而動物細胞核包含了物種的全部遺傳物質,並且在適當的條件下能夠去分化再分化,發育為完整個體,因此高度分化細胞的細胞核仍具有全能性、動物體細胞克隆就應用了動物細胞的全能性、

  2、動物體細胞克隆

  動物克隆是一種透過核移植過程進行無性繁殖的技術、不經過有性生殖過程,而是透過核移植生產遺傳結構與細胞核供體相同動物個體的技術,就叫做動物克隆、

  幹細胞的研究進展和應用

  1)幹細胞的概念:動物和人體內保留著少量具有和分化能力的細胞。

  2)幹細胞的分類:

  ①全能幹細胞:具有形成完整個體的分化潛能、

  ②多能幹細胞:具有分化出多種細胞組織的潛能、

  ③專能幹細胞:只能向一種或兩種密切相關的細胞型別分化、如神經幹細胞可分化為各類神經細胞,造血幹細胞可分化為紅細胞、白細胞等各類血細胞、

高二生物知識點總結 10

  神經調節

  1、神經調節基本方式:反射

  2、反射的結構基礎:反射弧

  3、反射發生必須具備兩個條件:反射弧完整和一定條件的刺激。

  ①感受器,②傳入神經,③神經中樞,④傳出神經,⑤效應器,⑥神經節(細胞體聚集在一起構成)。

  2、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

  (1)傳導形式:興奮在神經纖維上以電訊號的形式傳導。

  (2)靜息電位和動作電位

  (3)區域性電流:在興奮部位和未興奮部位之間存在電位差,形成了區域性電流。

  (4)傳導方向:雙向傳導。

  下圖所示的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過程易錯警示與興奮產生與傳導有關的3點提示:(1)神經纖維上興奮的產生主要是Na+內流的結果,Na+的內流需要膜載體(離子通道),同時從高濃度到低濃度,故屬於協助擴散;同理,神經纖維上靜息電位的產生過程中K+的外流也屬於協助擴散。(2)興奮在神經纖維上以區域性電流或電訊號的形式傳導。(3)離體和生物體內神經纖維上興奮傳導的差別:①離體神經纖維上興奮的傳導是雙向的。②在生物體內,神經纖維上的神經衝動只能來自感受器。因此在生物體內,興奮在神經纖維上是單向傳導的。

  3、興奮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

  (1)突觸的結構

  (2)突觸間隙內的液體為組織液(填內環境成分)。

  (3)興奮在神經元之間單向傳遞的原因:神經遞質只存在於突觸前膜內的突觸小泡中,只能由突觸前膜釋放,作用於突觸後膜。

  [解惑]突觸前膜和突觸後膜是特化的細胞膜,其結構特點是具有一定的流動性,功能特性是具有選擇透過性,與細胞膜的結構特點和功能特性分別相同。

  易錯警示有關神經傳遞中的知識總結

  (1)突觸和突觸小體的區別

  ①組成不同:突觸小體是上一個神經元軸突末端膨大部分,其上的膜構成突觸前膜,是突觸的一部分;突觸由兩個神經元構成,包括突觸前膜、突觸間隙和突觸後膜。

  ②訊號轉變不同:在突觸小體上的訊號變化為電訊號→化學訊號;在突觸中完成的訊號轉變為電訊號→化學訊號→電訊號。

  (2)有關神經遞質歸納小結

  神經遞質是神經細胞產生的一種化學資訊物質,對有相應受體的神經細胞產生特異性反應(興奮或抑制)。

  ①供體:軸突末梢突觸小體內的突觸小泡。

  ②受體:與軸突相鄰的另一個神經元的樹突膜或細胞體膜上的蛋白質,能識別相應的神經遞質並與之發生特異性結合,從而引起突觸後膜發生膜電位變化。

  ③傳遞:突觸前膜→突觸間隙(組織液)→突觸後膜。

  ④釋放:其方式為胞吐,該過程的結構基礎是依靠生物膜的流動性,遞質在該過程中穿過了0層生物膜。在突觸小體中與該過程密切相關的線粒體和高爾基體的含量較多。⑤作用:與相應的受體結合,使另一個神經元發生膜電位變化(興奮或抑制)。

  ⑥去向:神經遞質發生效應後,就被酶破壞而失活,或被轉移走而迅速停止作用,為下次興奮做好準備。

  ⑦種類:常見的神經遞質有:a.乙醯膽鹼;b.兒茶酚胺類:包括去甲腎上腺素、腎上腺素和多巴胺;c.5?羥色胺;d.氨基酸類:穀氨酸、γ?氨基丁酸和甘氨酸,這些都不是蛋白質。

  4、神經系統的分級調節

  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水平衡調節中樞、生物的節律行為

  腦幹:呼吸中樞

  小腦:維持身體平衡的作用

  大腦:調節機體活動的級中樞

  脊髓:調節機體活動的低階中樞

  5、大腦的高階功能:言語區: S區(不能講話)、W(不能寫字)、H(不能聽懂話)、V(不能看懂文字)

高二生物知識點總結 11

  體液調節(激素調節)

  人體內主要內分泌腺及分泌的激素

  [解惑] (1)激素既不組成細胞結構,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只起調節作用。

  (2)胰腺既有外分泌部——分泌胰液,含各種消化酶;又有內分泌腺——胰島分泌調節血糖的激素。

  (3)體液調節並非激素調節:在體液調節中,激素調節起主要作用,但不是的,如CO2、H+等對生命活動的調節也屬於體液調節。

  易錯警示動物激素化學本質的歸納

  下丘腦:促激素釋放激素、抗利尿激素??(1)多肽和蛋白質類激素?垂體:促激素、生長激素

  ??胰島:胰島素、胰高血糖素

  (2)氨基酸衍生物:甲狀腺激素、腎上腺素。

  (3)固醇類激素:性激素。

  7、激素調節的例項

  (1)血糖平衡的調節

  ?血糖的來源和去路?參與調節的主要激素有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

  (2)甲狀腺激素分泌的分級調節

  (3)反饋調節:在一個系統中,系統本身工作的效果,反過來又作為資訊調節系統的工作,這種調節方式稱為反饋調節。

  反饋調節是生命系統中非常普遍的調節機制,它對於機體維持穩態具重要意義!

  8、體溫調節

  (1)人體熱量的主要細胞中有機物的氧化放能。

  (2)主要的產熱器官:骨骼肌和肝臟。

  (3)炎熱環境中體溫調節的效應器:汗腺、毛細血管等。

  9、水鹽調節

  (1)調節中樞:下丘腦。

  (2)調節途徑

  ①渴感的產生與飲水:下丘腦滲透壓感受器→大腦皮層→產生渴感,主動飲水。

  ②水分的重吸收:下丘腦滲透壓感受器→垂體釋放,抗利尿激素作用於,腎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尿量減少。

  10、激素調節的特點

  ①微量和高效;②透過體液運輸(故臨床上透過抽取血樣來檢測內分泌系統的疾病) ③作用於靶器官、靶細胞

  注:(1)靶器官、靶細胞:能被特定激素作用的器官、細胞即為該激素的靶器官、靶細胞。

  (2)激素一經靶器官、靶細胞接受並起作用後就被滅活了,因此體內需要源源不斷地產生激素,以維持激素含量的動態平衡。

  11、神經調節與體液調節的關係

  體液調節:激素、二氧化碳等調節因子,透過體液運送的方式對生命活動進行的調節。(激素調節是其主要內容)

高二生物知識點總結 12

  課題一菊花的組織培養

  植物組織培養的基本過程

  細胞分化:在生物個體發育過程中,細胞在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上出現穩定性差異的過程。

  離體的植物組織或細胞,在培養了一段時間以後,會透過細胞分裂,形成愈傷組織,愈傷組織的細胞排列疏鬆而無規則,是一種高度液泡化的呈無定形狀態的薄壁細胞。由高度分化的植物組織或細胞產生愈傷組織的過程,稱為植物細胞的脫分化,或者叫做去分化。脫分化產生的愈傷組織繼續進行培養,又可以重新分化成根或芽等器官,這個過程叫做再分化。再分化形成的試管苗,移栽到地裡,可以發育成完整的植物體。

  植物細胞工程

  具有某種生物全套遺傳資訊的任何一個活細胞,都具有發育成完整個體的能力,即每個生物細胞都具有全能性。但在生物體的生長髮育過程中並不表現出來,這是因為在特定的時間和空間條件下,透過基因的選擇性表達,構成不同組織和器官。

  植物組織培養技術的應用有:實現優良品種的快速繁殖;培育脫毒作物;製作人工種子;培育作物新品種以及細胞產物的工廠化生產等。

  細胞分化是一種永續性的變化,它有什麼生理意義?

  使多細胞生物體中細胞結構和功能趨向專門化,有利於提高各種生理功能的效率。

  比較根尖分生組織和愈傷組織的異同

  影響植物組織培養的條件

  材料:不同的植物組織,培養的難易程度差別很大。植物材料的選擇直接關係到試驗的成敗。植物的種類、材料的年齡和儲存時間的長短等都會影響實驗結果。菊花組織培養一般選擇未開花植物的莖上部新萌生的側枝作材料。一般來說,容易進行無性繁殖的植物容易進行組織培養。選取生長旺盛嫩枝進行組培的是嫩枝生理狀態好,容易誘導脫分化和再分化。

  營養:離體的植物組織和細胞,對營養、環境等條件的要求相對特殊,需要配製適宜的培養基。常用的培養基是MS培養基,其中含有的大量元素是N、P、S、K、Ca、Mg,微量元素是Fe、Mn、B、Zn、Cu、Mo、I、Co,有機物有甘氨酸、煙酸、肌醇、維生素、蔗糖等。

  激素:植物激素中生長素和細胞分裂素是啟動細胞分裂、脫分化和再分化的關鍵性激素。在生長素存在的情況下,細胞分裂素的作用呈現加強趨勢。在培養基中需要新增生長素和細胞分裂素等植物激素,其濃度、使用的先後順序、用量的比例等都影響結果。

  4、操作流程環境條件:PH、溫度、光等環境條件。

  不同的植物對各種條件的要求往往不同。進行菊花的組織培養,一般將pH控制在58左右,溫度控制在18~22℃,並且每日用日光燈照射12h

  配製MS固體培養基:配製各種母液:將各種成分按配方比例配製成的濃縮液(培養基母液)。

  使用時根據母液的濃縮倍數,計算用量,並加蒸餾水稀釋。

  配製培養基:應加入的物質有瓊脂、蔗糖、大量元素、微量元素、有機物和植物激素的母液,並用蒸餾水定容到1000毫升。

  在菊花組織培養中,可以不新增植物激素

  原因是菊花莖段組織培養比較容易。滅菌:採取的滅菌方法是高壓蒸汽滅菌。

  MS培養基中各種營養物質的作用是什麼?與肉湯培養基相比,MS培養基有哪些特點?

  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提供植物細胞所必需的無機鹽;蔗糖提供碳源,維持細胞滲透壓;甘氨酸、維生素等物質主要是為了滿足離體植物細胞在正常代謝途徑受到一定影響後所產生的特殊營養需求。

  微生物培養基以有機營養為主,MS培養基則需提供大量無機營養。

  外植體的消毒外植體:用於離體培養的植物器官或組織片段。選取菊花莖段時,要取生長旺盛的嫩枝。菊花莖段用流水沖洗後可加少許洗衣粉,用軟刷輕輕刷洗,刷洗後在流水下衝洗20min左右。用無菌吸水紙吸乾外植體表面的水分,放入體積分數為70%的酒精中搖動2~3次,持續6~7s,立即將外植體取出,在無菌水中清洗。取出後仍用無菌吸水紙吸乾外植體表面水分,放入質量分數為01%的氯化汞溶液中1~2min。取出後,在無菌水中至少清洗3次,漂洗消毒液。

  注意:對外植體進行表面消毒時,就要考慮藥劑的消毒效果,又要考慮植物的耐受能力。

  接種:接種過程中插入外植體時形態學上端朝上,每個錐形瓶接種7~8個外植體。外植體接種與細菌接種相似,操作步驟相同,而且都要求無菌操作。

  培養:應該放在無菌箱中進行,並定期進行消毒,保持適宜的溫度(18~22℃)和光照(12h)

  移栽:栽前應先開啟培養瓶的封口膜,讓其在培養間生長几日,然後用流水清洗根部培養基。然後將幼苗移植到消過毒的蛭石或珍珠岩等環境中生活一段時間,進行壯苗。最後進行露天栽培。

  栽培

  外植體在培養過程中可能會被汙染,原因有外植體消毒不徹底;培養基滅菌不徹底;接種中被雜菌汙染;錐形瓶密封性差等。

  課題二月季的花葯培養

  被子植物的花粉發育被子植物的雄蕊通常包含花絲、花葯兩部分。花葯為囊狀結構,內部含有許多花粉。花粉是由花粉母細胞經過減數分裂而形成的,因此,花粉是單倍體的生殖細胞。被子植物花粉的發育要經歷小孢子四分體時期、單核期和雙核期等階段。在小孢子四分體時期,4個單倍體細胞連在一起,進入單核期時,四分體的4個單倍體細胞彼此分離,形成4個具有單細胞核的花粉粒。這時的細胞含濃厚的原生質,核位於細胞的中央(單核居中期)。隨著細胞不斷長大,細胞核由中央移向細胞一側(單核靠邊期),並分裂成1個生殖細胞核和1個花粉管細胞核,進而形成兩個細胞,一個是生殖細胞,一個是營養細胞。生殖細胞將在分裂一次,形成兩個精子。

  注意:①成熟的花粉粒有兩類,一類是二核花粉粒,其花粉粒中只含花粉管細胞核和生殖細胞核,二核花粉粒的精子是在花粉管中形成的;另一類是三核花粉粒,花粉在成熟前,生殖細胞就進行一次有絲分裂,形成兩個精子,此花粉粒中含有兩個精子核和一個花粉管核(營養核)②花粉發育過程中的四分體和動物細胞減數分裂的四分體不同。花粉發育過程中的四分體是花粉母細胞經減數分裂形成的4個連在一起的單倍體細胞;而動物細胞減數分裂過程中的四分體是聯會配對後的一對同源染色體,由於含有四條染色單體而稱為四分體。③同一生殖細胞形成的兩個精子,其基因組成完全相同。

  產生花粉植株的兩種途徑透過花葯培養產生花粉植株(即單倍體植株)一般有兩種途徑,一種是花粉透過胚狀體階段發育為植物,另一種是花粉在誘導培養基上先形成愈傷組織,再將其誘導分化成植株。這兩種途徑之間並沒有絕對的界限,主要取決於培養基中激素的種類及其濃度配比。

  注意:①無論哪種產生方式,都要先誘導生芽,再誘導生根②胚狀體:植物體細胞組織培養過程中,誘導產生的形態與受精卵發育成的胚非常類似的結構,其發育也與受精卵發育成的胚類似,有胚芽、胚根、胚軸等完整結構,就像一粒種子,又稱為細胞胚。

  影響花葯培養的因素誘導花粉能否成功及誘導成功率的高低,受多種因素影響,其中材料的選擇與培養基的組成是主要的影響因素

  親本的生理狀況:花粉早期是的花葯比後期的更容易產生花粉植株,選擇月季的初花期。

  合適的花粉發育時期:一般來說,在單核期,細胞核由中央移向細胞一側的時期,花葯培養成功率最高

  花蕾:選擇完全未開放的花蕾

  親本植株的生長條件、材料的低溫預處理以及接種密度等對誘導成功率都有一定影響

  材料的選取:選擇花葯時,一般要透過鏡檢來確定其中的花粉是否處於適宜的發育期。確定花粉發育時期的最常用的方法是醋酸洋紅法。但是,某些植物的花粉細胞核不易著色,需採用焙花青-鉻礬法,這種方法能將花粉細胞核染成藍黑色

  材料的消毒

  接種和培養:滅菌後的花蕾,要在無菌條件下除去萼片和花瓣,並立即將花葯接種到培養基上。在剝離花葯時,要儘量不損傷花葯(否則接種後容易從受傷部位長生愈傷組織),同時還要徹底去除花絲,因為與花絲相連的花葯不利於愈傷組織或胚狀體的形成,通常每瓶接種花葯7~10個,培養溫度控制在25℃左右,不需要光照幼小植株形成後才需要光照一般經過20~30天培養後,會發現花葯開裂,長出愈傷組織或形成胚狀體。將愈傷組織及時轉移到分化培養基上,以便進一步分化出再生植株。如果花葯開裂釋放出胚狀體,則一個花葯內就會產生大量幼小植株,必須在花葯開裂後儘快將幼小植株分開,分別移植到新的培養基上,否則這些植株將很難分開。還需要對培養出來的植株做進一步的鑑定和篩選。

  植物組織培養技術與花葯培養技術的相同之處是:培養基配製方法、無菌技術及接種操作等基本相同。兩者的不同之處在於:花葯培養的選材非常重要,需事先摸索時期適宜的花蕾;花葯裂開後釋放出的愈傷組織或胚狀體也要及時更換培養基;花葯培養對培養基配方的要求更為嚴格。這些都使花葯培養的難度大為增加。

  樣品水分含量(%)計算公式如下:

  (烘乾前容器和樣品質量-烘乾後容器和樣品質量)/烘乾前樣品質量

  毛黴的生長:條件:將豆腐塊平放在籠屜內,將籠屜中的控制在15~18℃,並保持一定的溫度。

  來源:1來自空氣中的毛黴孢子,2直接接種優良毛黴菌種

  時間:5天

  加鹽醃製:將長滿毛黴的豆腐塊分層整齊地擺放在瓶中,同時逐層加鹽,隨著層數的加高而增加鹽量,接近瓶口表面的鹽要鋪厚一些。加鹽醃製的時間約為8天左右。

  用鹽醃製時,注意控制鹽的用量:鹽的濃度過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長,可能導致豆腐腐敗變質;鹽的濃度過高會影響腐乳的口味

  食鹽的作用:1抑制微生物的生長,避免腐敗變質2析出水分,是豆腐變硬,在後期製作過程中不易酥爛3調味作用,給腐乳以必要的鹹味4浸提毛酶菌絲上的蛋白酶。

  配製滷湯:滷湯直接關係到腐乳的色、香、味。滷湯是由酒及各種香辛料配製而成的。滷湯中酒的含量一般控制在12%左右。

  酒的作用:1防止雜菌汙染以防腐2與有機酸結合形成酯,賦予腐乳風味3酒精含量的高低與腐乳後期發酵時間的長短有很大關係,酒精含量越高,對蛋白酶的抑制作用也越大,使腐乳成熟期延長;酒精含量過低,蛋白酶的活性高,加快蛋白質的水解,雜菌繁殖快,豆腐易腐敗,難以成塊。

  香辛料的作用:1調味作用2殺菌防腐作用3參與並促進發酵過程

  防止雜菌汙染:①用來醃製腐乳的玻璃瓶,洗刷乾淨後要用沸水消毒。②裝瓶時,操作要迅速小心。整齊地擺放好豆腐、加入滷湯後,要用膠條將瓶口密封。封瓶時,最好將瓶口透過酒精燈的火焰,防止瓶口被汙染。

  疑難解答

  (1)利用所學的生物學知識,解釋豆腐長白毛是怎麼一回事?

  豆腐生長的白毛是毛黴的白色菌絲。嚴格地說是直立菌絲,在豆腐中還有匍匐菌絲。

  (2)為什麼要撒許多鹽,將長毛的豆腐醃起來?

  鹽能防止雜菌汙染,避免豆腐腐敗。

  (3)我們平常吃的豆腐,哪種適合用來做腐乳?

  含水量為70%左右的豆腐適於作腐乳。用含水量高的豆腐製作腐乳,不易成形。

  (4)吃腐乳時,你會發現腐乳外部有一層緻密的“皮”。這層“皮”是怎樣形成的呢?它對人體有害嗎?它的作用是什麼?

  “皮”是前期發酵時在豆腐表面上生長的菌絲(匍匐菌絲),對人體無害。它能形成腐乳的“體”,使腐乳成形。

高二生物知識點總結 13

  1.染色體變異的型別?結構變異的型別?結構、數目變異;缺失,重複,倒位易位

  2.物理和化學致變因素各舉三例

  3.什麼是基因突變?有什麼特點?

  4.變異主要有哪三方面?基因突變,基因重組,染色體畸變

  5.圖解三倍體無子西瓜的培育過程

  6.單倍體育種有什麼優點?明顯縮短育種年限簡述單倍體育種的過程

  7.遺傳病預防的措施有哪些?禁止近親結婚、遺傳諮詢、避免遺傳病患兒的出生、婚前體檢,適齡生育。

  8.秋水仙素使染色體加倍的原理?秋水仙素能夠抑制紡錘體形成,導致染色體不分離。

  9.生物進化的證據有哪些?胚胎學,比較解剖學,生物化學,古生物化石。

  10.生物進化的趨勢和一般規律?由簡單到複雜,由水生到陸生

  11.達爾文進化學說的基本觀點

  12.現代進化學說的基本論點

  13.生物進化和物種形成的三個基本環節?變異、選擇、隔離

  14.生物多樣性包含哪三個層次?遺傳、物種、生態系統多樣性

  15.人類活動對生態系統多樣性的影響主要表現在?

  16.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措施有哪三大類?就地、遷地、離體保護。

高二生物知識點總結 14

  一、生態系統和生物圈

  (一)生物對環境的適應

  生物適應環境具有普遍性,例如:沙漠中的植物根系發達(如圖),冬天法國梧桐樹落葉而松樹不落葉,蛇和青蛙等動物會冬眠,燕子冬天南飛而春天北歸等。

  水對生物分佈的影響比較明顯,一切生物的生存都離不開水,水分的多少對生物的生長髮育有明顯的影響。

  (二)生物對環境的影響

  生物在適應環境的同時,也能夠影響環境。例如:森林的蒸騰作用可以增加空氣的溼度,進而影響降雨量;在沙地上栽種植物能防風固沙(如右圖所示),還能調節氣候;柳杉等植物可以吸收有毒氣體,從而淨化空氣;蚯蚓在土壤中活動可以使土壤疏鬆,它的排洩物還可以增加土壤的肥力;鼠對農作物、森林和草原都有破壞作用;藻類植物迅速大量繁殖會形成赤潮等。由此可見,生物與環境之間是相互影響的,兩者是一個不可分割的統一整體。

  二、生物群落的構成

  生態系統總能量來源:

  生產者固定(同化)太陽能的總量

  生態系統某一營養級(營養級≥2)

  能量來源:上一營養級

  能量去處:呼吸作用、未利用、分解者分解作用、傳給下一營養級

  特別注意:蜣螂吃大象的糞便,蜣螂並未利用大象同化的能量;在生態農業中,沼渣用來肥田,農作物也並未利用其中的能量,只是利用其中的無機鹽(即肥)。

高二生物知識點總結 15

  一、應該牢記的知識點

  1、什麼是生物群落?

  指在同一時間內聚集在一定區域中各種生物種群的集合。

  2、什麼是豐富度?

  指群落中物種數目的多少。

  3、什麼是種間關係?

  是指不同種生物之間的關係。包括互利共生、互利共棲、寄生、競爭、捕食。

  4、什麼是捕食?

  指一種生物以另一種生物為食的現象。

  5、什麼是競爭?

  指兩種或兩種以上生物互相爭奪資源和空間的現象。

  6、什麼是寄生?

  指一種生物(寄生者)寄居於另一種生物(寄主)的體內或體表,攝取寄主的養分維持生活。

  7、什麼是互利共生?

  指兩種生物生活在一起,互相依存,彼此有利。

  8、什麼是群落的垂直結構?

  是指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層現象。

  9、什麼是群落的水平結構?

  是指生物群落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帶現象。

  二、應會知識點

  1、群落中物種越多,豐富度越高。

  2、越靠近熱帶地區,單位面積內的物種越豐富。凍原的豐富度很低。

  3、競爭的結果常表現為相互抑制,有時表現為一方佔優勢,另一方處於劣勢甚至滅亡。

  4、寄生只對寄生者一方有利,對寄主有害。

  5、互利共生的兩種生物一旦分開,至少有一方不能很好生活的現象。

  6、植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層是因為與光的利用有關。

  7、動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層與食物有關。

  8、群落的水平結構與地形變化、土壤溼度、鹽鹼度以及動物和人的影響有關。

  9、生態學:是研究生物與生物之間以及生物與無機環境之間相互關係的科學。

  10、生態因素:環境中影響生物的形態、生理和分佈等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11、種內關係:同種生物的不同個體之間的關係。包括種內鬥爭和種內互助。

  12、互利共棲:兩種生物生活在一起,互相依賴,彼此有利,即使分開,都能很好生活的現象。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