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輸血管理制度
安全輸血管理制度
在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的今天,制度起到的作用越來越大,制度泛指以規則或運作模式,規範個體行動的一種社會結構。這些規則蘊含著社會的價值,其執行表彰著一個社會的秩序。那麼什麼樣的制度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安全輸血管理制度,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1、醫生填寫患者輸血申請單及患者輸血同意簽字單後,護士核對原始血型、RH正反定性實驗結果及患者姓名、病歷號、家屬同意書、採血樣,並在配血單的.指定處簽名送血庫備血。
2、護士到血庫取血時需與血庫工作人員共同核對:
2.1、受血者姓名、床號、病歷號、血型、交叉相溶實驗結果。
2.2、供血者姓名、編號、血型及交叉相溶實驗結果。
2.3、血液庫存日期,庫存血在4℃冰箱中可冷藏儲存2-3W,超過3W不能使用。
2.4、檢查血液是否有溶血現象:血漿顏色變紅或混有泡沫,紅細胞呈紫玫瑰色,紅細胞與血漿界限不清等。
2.5、核對完畢在指定處簽名。
3、血液自血庫取出後勿震盪,以免紅細胞破壞引起溶血,庫存血不能加溫,以免血漿蛋白凝固變性,應在室溫下放置15-20分鐘,放置時間不能過長,以免引起汙染。
4、輸血前由兩名護士再次核對供血者血型、血液種類、編號、血袋號及受血者姓名、病歷號、原始血型、交叉相溶實驗結果和醫囑。
5、至患者床前輸血時,嚴格執行查對及無菌操作制度。
6、輸血應為獨立靜脈通道,使用專用靜脈輸血器,不能同時混輸其它藥物。輸血前按醫囑應用抗過敏藥物,用0.9%鹽水衝管後再行輸血,如同時輸兩位不同供血者的血時,兩袋血之間應用鹽水衝淨輸血器後再輸另一供血者的血,輸血完成後要用0.9%鹽水衝管。
7、若發生輸血反應,應立即停止輸血,遵醫囑進行對症處理,保留輸血器及血袋,並封存保管。
8、輸血過程中應先慢後快,根據病情、年齡調整輸血速度,並嚴密觀察受血者有無輸血不良反應,如出現異常情況應及時處理:
8.1、減慢或停止輸血,用生理鹽水維持靜脈通路。
8.2、立即通知值班醫師和輸血科值班人員,及時檢查、治療和搶救,並查詢原因,做好記錄。
9、疑為溶血性或細菌汙染性輸血反應,應立即停止輸血,及時報告上級醫師,在積極治療、搶救的同時,做好以下工作:
9.1、核對輸血申請單、血袋標籤、交叉配血化驗記錄,與輸血科聯絡,採取相關檢驗措施。
9.2、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加肝素抗凝劑分離血漿,觀察血漿顏色,測定血漿遊離血紅蛋白含量和血清膽紅素含量。
9.3、如懷疑細菌汙染性輸血反應,抽取血袋中血液做細菌性檢驗。
9.4、儘早監測血常規、尿常規及尿血紅蛋白。
10、輸血完畢2h後,患者無輸血反應發生,按要求將輸血袋儲存24h後放入醫用垃圾袋中再送焚燒。
11、凡發生輸血反應,醫護人員應逐項填寫患者輸血反應回報單,並送還輸血科儲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