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務人員的行為規範管理制度(通用6篇)

醫務人員的行為規範管理制度(通用6篇)

  在現在社會,很多場合都離不了制度,制度泛指以規則或運作模式,規範個體行動的一種社會結構。想學習擬定製度卻不知道該請教誰?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醫務人員的行為規範管理制度(通用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醫務人員的行為規範管理制度1

  一、 職業防護原則

  1、 基本防護

  防護物件:在醫療機構中從事診療工作的所有醫、護、技人員。

  著裝要求:工作服、工作帽、醫用口罩、工作鞋。凡接觸傳染病人時要加穿隔離衣。

  2、 加強防護:

  防護物件:進行體液或可疑汙染物操作的醫務人員;傳染病流行期的發熱門診,隔離病區等區域的工作人員;轉運確診或疑似為傳染病患者的醫務人員和司機。

  著裝要求:在基本防護的基礎上,可按危險程度加用以下防護用品:隔離衣、外科口罩/N95口罩、鞋套、手套、防護眼罩、面罩等。

  3、 嚴密防護:

  防護物件:進行有創操作,如給特殊病人進行氣管插管、切開吸痰等操作和作傳染病人尸解的醫務人員。

  防護要求:在加強防護的基礎上全方位防護,應使用面罩、呼吸防護器。

  二、 基本預防控制措施

  1、 醫務人員要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增強自我保護意識,掌握常見感染病的傳播途徑、隔離防護技術,減少職業危害。

  2、 遵照標準預防的原則,在接觸病原物質時,應當採取以下防護措施:

  (1) 在接觸病人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洩物等時戴手套,操作完畢,脫去手套後立即洗手,必要時進行手消毒。

  (2) 有可能發生血液、體液噴濺時,應戴防護眼鏡或防護面罩,穿隔離衣或防水圍裙等。

  (3) 進行侵襲性診療、護理操作過程中,要保證充足的光線,儘量減少創口出血,並特別注意防止被針頭、縫合針、刀片等銳器刺傷或者劃傷。

  (4) 處理針頭時不要太匆忙,手持針頭和利器時,不要讓銳器面對著他人,在為不合作的病人注射時,應取得他人的協作,使用的針頭不可再套回原針帽內,如果一定要套回,則採用單手復帽技術,不要將銳利器具直接傳遞給他人,使用後的銳器直接放入利器盒,不要折毀銳利器具等。

  (5) 醫務人員手部皮膚髮生破損,在進行有可能接觸病人血液、體液的診療和護理操作時須戴雙層手套。

  3、 在標準預防的基礎上,根據疾病的主要傳播途徑,採取相應的隔離措施,包括接觸隔離、空氣隔離和飛沫隔離。

  4、 嚴格執行手衛生規範。

  5、 對手術前及輸血前患者必須嚴格進行“感染篩查”。門診小手術等有創操作前,應遵循患者知情同意和自願原則下做“感染篩查”,如病人不同意做,應在“告知單上”簽字,科室留存備查。

  6、 檢驗科接收到患者的血液標本後,應於24小時內報告“感染篩查”結果。對於HIV抗體初篩實驗陽性的標本,檢驗科應立即報告醫院感染管理科和病人所在科室負責人,醫院感染管理科指導科室做好防護工作,同時相關人員要保護患者隱私。

  三、 發生血液傳播疾病職業暴露後的應急處理

  1、 用肥皂液和流動水清洗汙染的皮膚,用生理鹽水沖洗黏膜。

  2、 如有傷口,應當在傷口旁由近心端向遠心端輕輕擠壓,儘可能擠出損傷處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動水進行沖洗,禁止進行傷口的區域性擠壓。

  醫務人員的行為規範管理制度2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傳染病防治法》、《醫院感染管理辦法》、《醫院隔離技術規範》、《醫務人員手衛生規範》、《血源性病原體職業接觸防護導則》、《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防護和安全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放射性汙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規,結合實際,制訂本制度。

  一、醫務人員的職業防護要求

  1.建立工作人員的職業防護制度和相關措施,發現工作人員的醫院感染應及時報告醫院感染管理科和醫務處。一旦發生因消毒操作不當可能造成的人身傷害、放射損傷或事故立即報告本科室主任和醫務或醫院感染管理部門。

  2.重點科室醫務人員應定期體檢,進行必要免疫接種。工作人員患傳染性疾病或感染性疾病期間應暫時離開直接觸病人和無菌物品的工作崗位。

  進行消毒工作的相關人員應採取自我防護措施防止因消毒操作不當可能造成的人身傷害。

  (1)熱力滅菌:乾熱滅菌時應防止燃燒;壓力蒸汽滅菌應防止發生爆炸事故及可能對操作人員造成的灼傷事故。

  (2)紫外線、微波消毒時應避免對人體的直接照射。

  (3)氣體化學消毒劑:應防止有毒有害消毒氣體的洩露,按照國家規定定期檢測消毒環境中該類氣體的濃度,確保在國家規定的安全範圍之內使用。對環氧乙烷滅菌及低溫等離子滅菌還應嚴防發生燃燒和爆炸事故及操作不當造成的傷害事故。

  (4)液體化學消毒劑:應防止過敏和可能對皮膚、粘膜的損傷。

  (5)使用和處理銳利器械和用具時應採取有效保護措施,避免人體的刺、割等傷害。

  3.醫院應提供必要的防護裝置。各類人員均應嚴格執行《醫務人員手衛生規範》、《醫院隔離技術規範》,做好個人防護,嚴禁工作時間穿工作服進入食堂和外環境。

  4.放射性防護要求:相關科室工作人員應該具備放射性防護有關知識,按照國家《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防護和安全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放射性汙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規要求做好醫務人員和患者的防護。一旦發生放射損傷或事故立即報告科室主任,按照醫院關於“放射事故醫學相關應急預案”要求進行處置。

  5.生物安全防護要求:按照醫院關於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措施及相關規定執行。

  二、堅持按需防護的原則

  1.基本防護基本要求:適用物件:在醫院從事診療工作的所有醫護技人員。配備防護用品:如:白大衣、工作褲、隔離衣、工作鞋、工作帽和醫用口罩等。

  防護要求:按照標準預防的原則,認真洗手和手消毒。

  2.加強防護基本要求:防護物件:進行接觸血液、體液、排洩物、分泌物等可視汙染物操作的醫、護、技人員;進入傳染病區的醫、護、技及相關工作人員;可能接觸傳染性或感染性病的人醫務人員;進行各種有創操作的醫務人員等。

  在基本防護的基礎上根據診療的危險程度,使用以下防護用品:

  隔離衣:一般在進行有創操作或進入傳染病區時使用。

  防護鏡:一般在進行可能被病人體液噴濺操作時或進入有特殊傳播途徑的傳染病區時使用。

  外科口罩或N95口罩:一般在進行有創操作或進入呼吸道傳染病區時使用。

  手套:一般在進行有創操作、醫務人員皮膚破損或接觸體液、血液可能汙染時使用。

  面罩:一般在有可能被病人體液、血液、分泌物噴濺面部時使用。

  防護要求:醫務人員認真評估醫療活動的危險性,採取以上適當的防護措施,注意利器的安全使用與收集,有效防止傷害,堅持標準預防,認真洗手和手消毒。

  3.嚴密防護基本要求:防護物件:給呼吸道傳染病病人進行有創操作如進行氣管插管、氣管理切開或吸痰時;或給不明原因死亡患者進行屍解時。

  防護配備:在加強防護的基礎上,可使用全面型呼吸防護器;

  防護要求:嚴格執行所有防護程式,堅持標準預防,認真洗手和手消毒。儘可能使用一次性用品,用後及時按要求收集,嚴密防範利器傷害,用後規範收集。

  三、對感染性疾病防護具體措施:

  按照醫院下發的“預防感染性疾病造成院內感染的控制措施”的具體要求執行。

  四、醫務人員遭受銳器傷害後的報告處理:

  根據衛生部《血源性病原體職業接觸防護導則》的通知要求,對照醫院制定的關於“經血傳播性疾病職業暴露防護制度、處理原則、或措施流程”,當醫務人員在醫療操作、護理過程中遭受銳器傷害後,應及時報告醫務、護理部門、醫院感染管理科,並按照醫院相關規定的處理流程進行處理。

  五、防護用品規範使用:

  口罩、護目鏡、防護面罩、手套、隔離衣與防護服、鞋套、防水圍裙及帽子的使用和穿脫順序按照《醫院隔離技術規範》要求執行。

  醫務人員的行為規範管理制度3

  第一條為維護醫院工作人員的職業安全,有效預防醫院工作人員中出現職業危害,保護勞動者的健康,制訂本制度。

  第二條職業危害指醫院工作人員在職業活動中,接觸職業性有害因素引起的傷害。

  第三條醫院工作人員包括醫療、護理、醫技、藥技、行政、後勤等所有工作人員。

  第四條對職業危害的預防,醫院以貫徹落實職業病防治法為主進行預防。

  第五條各科室、部門應積極主動掌握工作環境、性質下可能產生的執業危害因素、危害後果和應當採取的職業防護措施,建立健全有科室特色和針對性的防護制度,嚴格操作規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

  第六條對工作中可能產生的職業危險因素、危害程度及時告知員工,讓職工知曉職業危害有關情況。

  第七條各科室、部門應提供符合防治職業危害的防護設施和個人使用的防護用品。

  第八條加強工作人員對醫療環境中職業安全防護教育。上崗前對職工進行醫院感染、職工防護、安全工作技術和方法等崗前培訓。醫院不定期進行職業衛生教育培訓,對員工進行有關知識培訓。

  第九條醫院為職工提供員工保健體檢,並建立職工健康檔案,及時發現潛在問題,讓職工享受到有關的健康服務。

  第十條要求職工本人加強防護,增強自身防護意識,培養良好的工作習慣,凡違規操作,責任自負。

  第十一條在發生職業病危害事件時,應在十二小時內及時向相關部門報告,加強資訊溝通與傳遞。資訊上報內容包括:職業病危害概況:發生時間、部位以及事件現場情況;事件的簡要經過;已經採取的.措施等。在做好防護的前提下,按程式開展具體的事件應急處理工作。

  第十二條事件發生後相關部門應及時調查事件的發生原因和事件性質,估算事件的危害波及範圍和危險程度,查明人員傷害情況,做好事故調查處理工作。

  第十三條對已受損害的接觸者可視情況調整工作崗位,並予以合理的治療,促進職工康復。

  醫務人員的行為規範管理制度4

  一、根據衛生部《醫院感染管理辦法》、《消毒技術規範》,要求如下:

  1、工作人員上崗著裝符合要求(工作帽、工作服,必要時戴口罩、手套、隔離衣、專用防護鞋、防護鏡、防護面罩)。

  2、銳利器具和針頭應小心處理,嚴格禁止針頭回套操作,以防刺傷。工作人員發生醫院感染事件以及銳器傷,應及時報告醫院感染管理科。

  3、在進行消毒工作時工作人員應採取自我防護措施,防止因消毒操作不當可能造成的人身傷害。

  4、凡新來醫院的醫、護、技人員,必須檢測肝功及乙肝五項,化驗結果全部陰性者接種乙肝疫苗。

  5、從事醫療廢物收集、運送、儲存、處置等工作人員和管理人員,配備必須的防護用品,垃圾回收人員必須戴口罩帽子和膠皮手套,穿工作服,回收物品後和下班前要注意清潔雙手、沐浴。定期進行健康檢查;必要時對有關人員進行免疫,防止其健康受到損害。

  6、各類人員均應嚴格執行醫院感染管理制度,做好個人防護和公共環境的保護,完成操作或離開工作區域時及時摘手套。嚴禁工作人員穿工作服進入食堂、宿舍和醫院外環境。

  7、醫務人員對病人的排洩物、血液、體液無論是否被汙染或接觸非完整皮膚和粘膜都必須採取防護措施。根據疾病的主要傳播途徑,採取相應的隔離措施,包括接觸傳播的隔離、空氣傳播的隔離和飛沫傳播的隔離。

  二、醫院感染應按照標準防護實行分級防護的原則

  1、基本防護(一級防護)

  適用物件:

  在醫院傳染病區、發熱門(急)診以外的從事診療工作的醫護技人員。

  防護配備:

  白大衣、工作褲、工作鞋、戴工作帽和外科口罩。

  防護要求:

  按照標準預防的原則。

  2、加強防護(二級防護)

  防護物件:

  進行接觸血液、體液、排洩物、分泌物等可視汙染物的操作時的醫、護、技人員;進入傳染病區的醫護技工作人員;傳染病流行期間的發熱門診等。

  著裝要求:

  在基本防護的基礎上根據診療危險程度,使用以下防護用品。隔離衣(進入傳染病區時)、防護鏡(進入傳染病區時,進行可能被體液噴濺操作時)、醫用防護口罩(進入傳染病區時)、手套(醫技人員皮膚破損或接觸體液、血液可能汙染時)、面罩(有可能被體液、血液分泌物噴濺時)、鞋套(進入傳染病房或病區)。

  3、嚴密防護(三級防護)

  防護物件:

  進行有創操作如給呼吸道傳染病病人進行氣管插管、切開吸痰時。

  防護要求:

  在加強防護的基礎上,可使用專用防護面罩。

  醫務人員的行為規範管理制度5

  為提高全院醫務人員的手衛生依從性,有效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提高醫療質量,保障醫療安全和醫務人員的職業安全,根據《醫務人員手衛生規範》《醫院隔離技術規範》制定本制度。

  1、手衛生為洗手、衛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總稱。

  2、醫務人員洗手時必須使用流動水設施洗手。

  3、手術室、產房、介入診療室、重症監護病房、新生兒室、母嬰室、血液透析室、感染性疾病科、口腔科、消毒供應室等重點部門必須配備非手觸式水龍頭。

  4、使用洗手液,配備一次性幹手紙或幹手器等幹手物品;手術室幹手巾應每人一用,用後清潔、滅菌。

  5、洗手池池面應光滑無死角,每日清潔。

  6、洗手池邊應配備“七步洗手圖”,並嚴格按照流程進行洗手;手術室應配備計時裝置、洗手流程及說明圖。

  7、手消毒劑應取得衛生部衛生許可批件或衛生安全評價報告並在有效期內使用。手消毒劑應註明開啟使用日期,開啟後使用時間不得超過30天。

  8、當手部有血液或其他液體等肉眼可見的汙染時,應用洗手液或流動水進行洗手。

  9、當手部沒有可見汙染時,宜使用速幹手消毒劑消毒雙手。

  10、下列情況應進行洗手或衛生手消毒:

  (1)當接觸每個患者前後,從同一患者身體的汙染部位移動到清潔部位時。

  (2)接觸患者黏膜、破損皮膚或傷口前後,接觸患者的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洩物、傷口敷料等之後。

  (3)穿脫隔離衣前後,摘手套後。

  (4)進行無菌操作、接觸清潔、無菌物品之前。

  (5)接觸患者及周圍物品後。

  (6)處理藥物或配餐前。

  11、當接觸患者的血液、體液和分泌物以及被傳染性致病微生物汙染的物品後;直接為傳染病患者進行檢查、治療、護理或處理傳染患者汙物之後,應先洗手,然後進行衛生手消毒。

  12、外科手消毒時,應先洗手,後消毒;不同患者手術之間、手套破損或手被汙染時,重新進行衛生手消毒。

  13、醫務人員不得戴假指甲、戒指等飾物,要保持指甲和指甲周圍組織的清潔。

  14、手衛生合格標準:

  (1)衛生手消毒,監測的細菌菌落總數應≤10cfu/cm2

  (2)外科手消毒,監測的細菌菌落總數應≤5cfu/cm2

  醫務人員的行為規範管理制度6

  一、一級防護

  (一)適用於發熱門(急)診的醫務人員。

  (二)穿工作服、隔離衣、戴工作帽和12層以上的棉紗口罩。

  (三)每次接觸病人後立即進行手清洗和消毒。手消毒用0.3%-0.5%的碘伏消毒液或快速手消毒劑(洗必泰醇、新潔爾滅醇、75%的酒精)揉搓1-3分鐘。

  二、二級防護

  (一)適用於進入隔離留觀室和專門病區的醫務人員,接觸從病人身上採集標本、處理分泌物、排洩物、使用過的物品和死亡病人屍體的工作人員,轉運病人的醫務人員和司機。

  (二)進入隔離留觀室和專門病區必須戴12層以上的棉紗口罩,每4小時更換1次或感潮溼時更換;穿工作服、隔離衣、鞋套;戴手套、工作帽。

  (三)每次接觸病人後立即進行手清洗和消毒。手消毒用0.3%-0.5%碘伏消毒液或快速手消毒劑(洗必泰醇、新潔爾滅醇、75%的酒精等)搓揉1-3分鐘。

  (四)對病人實施近距離操作時,戴防護眼鏡。

  (五)注意呼吸道及黏膜的防護。

  三、三級防護

  (一)適用於為病人實施吸痰、氣管切開和氣管插管的醫務人員。

  (二)除二級防護外,還應加戴全面性呼吸防護器。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