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感染管理制度15篇

醫院感染管理制度15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裡,越來越多地方需要用到制度,好的制度可使各項工作按計劃按要求達到預計目標。相信很多朋友都對擬定製度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醫院感染管理制度,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醫院感染管理制度1

  由科室主任、護士長及本科兼職監控醫師、護士組成,在科主任領導下開展工作。主要職責是:

  1、認真落實醫院感染管理的有關規章制度、標準。根據本科室特點,制定具體管理細則並組織實施。

  2、對醫院感染病例及感染環節進行監測(包括目標性監測),採取有效措施,降低本科室醫院感染髮病率。發現醫院感染流行趨勢時,及時報告控感與職工保健科,並積極協助調查和落實各項控制措施(如留取標本,細菌學檢查和消毒隔離等工作)。

  3、制定科室抗感染藥物合理使用細則,監督檢查本科室抗感染藥物使用情況,定期總結分析,不斷提高合理使用抗感染藥物的水平和微生物學檢查的比率。

  4、督促檢查本科室醫務人員執行和落實無菌操作技術和消毒制度。

  5、組織本科室醫院感染預防控制知識和技術的培訓和醫德醫風教育。

  6、做好對衛生員、配膳員、陪住、探視者的衛生學管理和教育。

  7、在控感與職工保健科的指導下,具體落實各項監測工作並做好登記工作。

  8、落實執行一次性醫療用品的檢查、使用、用後的處置。

  9、每月向醫院控感委員會彙報各項統計資料,監測結果等。

醫院感染管理制度2

  一、人員管理制度

  1.醫務人員須穿清潔的工作服,有明顯汙染時應及時更換;

  2.醫務人員應嚴格遵守《醫務人員手衛生規範》;

  3.診療操作時,應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規程;

  4.感染性疾病或不明原因疾病的患兒應單間隔離,無條件時同類疾病可同室隔離,護理人員固定、診療用品專用,醫務人員接觸患兒前應加穿隔離衣,脫掉隔離衣以後方可接觸其它患兒;

  5.醫務人員患有腹瀉、呼吸道感染、皮膚有癤腫或破潰時,治癒前不得接觸患兒。

  6.母親患有急性感染性疾病時不得接觸或母乳餵養新生兒;

  7.限制不必要的探視,確需探視時,探視者不得有急性感染性疾病,接觸新生兒之前醫務人員應指導探視者做好手衛生;

  8.科室監控小組成員應密切關注新生兒的疾病狀況,一旦發現特殊感染情況應立即報告醫院感染管理科。

  二、環境和物品管理制度

  (一)空氣:保持空氣清新與流通,每天上、下午開窗通風各1次,每次30分鐘。通風不良時可安裝空氣淨化消毒器。室內溫度保持在22℃~24℃,溼度保持在55%~65%。

  (二)牆面和門窗:應保持清潔、乾燥,無汙跡、黴斑;有明顯汙染時使用清潔劑或消毒劑擦拭。

  (三)地面:包括治療室、儲藏室、病房、走廊、衛生間、汙物間等,每天1次使用清水或清潔劑溼式擦拭,汙染時隨時擦拭。

  (四)醫療器械:包括呼吸機、監護儀、輸液泵、微量注射泵、聽診器、血壓計等,尤其是頻繁接觸的物體表面,如儀器按鈕、操作面板,每天1次使用75%酒精擦拭消毒;

  (五)診療物品:包括治療臺、治療車、藥品櫃、病歷夾、床欄杆、床頭櫃、電話、門把手等,每天1次使用500mg/L含氯消毒劑擦拭消毒。霧化吸入器、呼吸面罩、氧氣管、體溫表應當一人一用一消毒。

  (六)床單元:患兒因出院、轉科(院)、死亡等離開以後,應及時對床單元使用500mg/L含氯消毒劑擦拭消毒;

  (七)辦公用品,包括電話聽筒和按鍵、電腦鍵盤、滑鼠等,每天1次使用75%酒精擦拭消毒;

  ㈧基本原則:

  1.清潔用具,包括拖布、抹布等,必須分割槽使用、清潔、消毒、晾乾、儲存,最好以不同顏色區分,清潔區為藍色,汙染區為紅色;

  2.物體表面清潔時抹布應一桌一抹一更換,禁止一桶水一抹布的清潔方式;拖布一次擦拭面積不得超過20m2,或者一病房一拖布;

  3.清潔用具使用後先使用清潔劑清洗乾淨,再使用500mg/L含氯消毒劑浸泡消毒10分鐘以上,再使用清浩流動水清洗乾淨,晾乾備用;

  4.當沒有明顯汙染時,使用清水或清潔劑溼式擦洗即可;當有血液或體液汙染時,應使用1000mg/L含氯消毒劑擦拭消毒;當多重耐藥菌流行或有醫院感染暴發時,使用500mg/L含氯消毒劑擦拭,每天至少2次。

  5.消毒時應遵循先清潔後消毒的原則,如血跡、痰跡、嘔吐物、排洩物、分泌物等,應清理汙物,再使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劑覆蓋作用10分鐘以上,再對整個區域進行有序的擦拭消毒;

  6.每日清潔消毒應有序進行,從清潔區開始,再到汙染區;

  7.使用腐蝕性的消毒劑如含氯消毒劑,擦拭作用一定時間後應儘快使用清水擦拭,避免對物品產生腐蝕;

  8.清潔消毒人員應做好個人防護,防止病原微生物和消毒劑對健康造成的危害。

  9.醫務人員應按醫療廢物分類要求丟棄廢物於盛裝容器內,病室和各工作間廢物每天清理二次,垃圾袋滿3/4時隨時清理。

  三、生活起居用品管理制度

  (一)奶瓶、奶嘴做到一人一瓶一嘴,使用後清水沖洗乾淨,集中送供應室壓力蒸汽滅菌後乾燥貯存,24小時更換;

  (二)新生兒使用布類,如毛巾、衣物、墊口巾等,一用一換,清洗晾乾後送供應室壓力蒸汽滅菌備用;

  (三)床上用品,如枕套、床單、被套等,每週更換一次,汙染時隨時更換;

  (四)新生兒溫箱、藍光箱等,每日或一用一清水擦拭清潔;同一患兒長期連續使用時,應當每週消毒一次,用後終末消毒。按《嬰兒保溫箱清洗消毒標準操作規程》執行。

  四、配奶區消毒管理制度

  (一)工作人員管理

  1.配奶工作人員應當經過消毒技術培訓,患者感染性疾病者在未治癒前不得參與配奶工作。

  2.配奶工作人員應有良好的衛生習慣,配奶前應洗手,佩戴口罩、帽子。

  (二)配奶用品管理

  1.奶粉應保存於清潔乾燥處,在有效期內使用。開啟後註明啟用時間,密閉存放;開啟後儲存時間根據說明書配製。

  2.取用奶粉的勺子應乾燥存放,不得存放在奶粉中。

  3.配奶必須使用溫開水進行配製。

  4.奶具使用後,清水沖洗乾淨,集中送消毒供應室壓力蒸汽滅菌後乾燥貯存,儲存時間不應超過24小時,沒用使用完的應重新清洗消毒;特殊或不明原因感染患兒所用奶具優先選擇一次性物品,非一次性物品必須專人專用專消毒,不得交叉使用。

  5.盛放奶具的容器每日必須清洗消毒。

  6.開水瓶每週徹底清潔去垢一次。

  (三)配奶區環境管理

  1.應保持空氣清新、乾燥,地面、牆面、天花板等清潔無塵。

  2.每次配奶開始前及結束後,應清潔配奶操作檯。

  3.清潔拖把、抹布專室專用,配奶臺抹布固定專用,每天更換消毒。

  五、新生兒沐浴區消毒管理制度

  (一)患者皮膚化膿及其他傳染性疾病的工作人員,不得接觸新生兒;

  (二)工作人員應具有良好的手衛生意識,指甲不超過指尖,不得配戴首飾、手錶等物品;

  (三)每日沐浴前、沐浴後沐浴區應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清新幹燥;

  (四)沐浴區溫度應保持在26~28℃,水溫在38~40℃。

  (五)新生兒淋浴用具每人一套,衣服、被服、浴巾、毛巾使用前應高壓滅菌,並放專用櫃內保管。

  (六)使用中碘酒、酒精、石臘油等盛裝瓶每週更換消毒。

  (七)感染性疾病與非感染性疾病患兒應分時沐浴,應先為早產兒、非感染性疾病患兒沐浴,最後為感染性疾病患兒沐浴。沐浴方法遵照《新生兒沐浴流程》執行。

  (八)保持洗嬰臺整潔,洗嬰後立即清理檯面,用500mg/L含氯消毒劑擦拭消毒。洗嬰池每天用1000mg/L含氯消毒劑徹底刷洗。消毒後不可再在水池內清洗其他用物。

  (九)電子稱每天使用後,用500mg/L含氯消毒劑擦拭消毒。

  (十)尿布和衣物用後不要隨意拋在地上,以免汙染地面,應分類集中於汙衣袋和汙物袋內。

  六、隔離室消毒管理制度

  (一)工作人員進入隔離室,根據隔離要求需要佩戴帽子、口罩、手套、隔離衣。一切診療、護理操作均按隔離要求。

  (二)室內一切物品、器具必須專用,單獨消毒滅菌,如奶具、聽診器、體溫表、輸液盤、治療車等。

  (三)需送供應室清洗消毒物品,應單獨用一容器盛裝運送,不能於其他物品相混。

  (四)用過的被服、衣物和產生廢物均放入黃色隔離袋內,出隔離室再套一黃色袋,用雙層袋包紮,並署名傳染,分別送洗衣房、垃圾站處理。

  (五)隔離的新生兒離室後,應對室內所用物品、器械、新生兒床、地面、空氣等進行嚴格終末消毒。

  七、感染暴發流行處置及控制措施

  (一)科室發現感染流行時應立即報告科主任、護士長和醫院感染管理辦公室。

  (二)立即對病人分割槽隔離,已感染患兒安置隔離室、新收患兒安置在一病區,與已暴露患兒分開安置,診療用品分開配置,一切診療、護理操作均按隔離要求執行,認真落實洗手製度。存在嚴重感染隱患時,應當立即停止接受新患兒,並將在院患兒轉出。

  (三)積極配合醫開展流行調查。

  (四)取樣後,組織對室內所有的物體表面、地面、床單位、醫療用品進行全面消毒處理。

  (五)密切監測發病情況,如有新發病例及時報告。

  八、消毒隔離監測

  1、病室、配藥室的空氣,醫務人員手,物表每月進行微生物監測一次,

  2、使用中碘酒、酒精,消毒的奶瓶、奶嘴每季度進行微生物監測一次。

  3、針對監測結果,對存在問題進行分析、整改。

醫院感染管理制度3

  一、目的

  按照《關於落實常態化疫情防控要求進一步加強醫療機構感染防控工作的通知》(聯防聯控機制綜發〔2020〕169號)和《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關於完善發熱門診和醫療機構感染防控工作的通知》(國衛辦醫函〔2020〕507號)等檔案要求,醫院設定應急隔離區/過渡(緩衝)病房。對於就診的急、危、重症患者,做到不推諉、不拒收、堅持生命至上原則,在科學論證、充分做好防控防護基礎上,開闢綠色通道,優先搶救生命。

  為規範應急隔離區/過渡(緩衝)病房的消毒、隔離工作,嚴格落實國家衛生健康委《醫療機構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預防與控制技術指南》、降低發生感染的風險,保障醫患安全,特制定該管理制度。

  二、適用範圍

  適用於需要急診入院、待排查新冠肺炎可能的患者收治在應急隔離區/過渡(緩衝)病房,該病區工作人員以及到該病區會診、搶救、保潔或轉運等工作人員均應執行該制度。

  三、具體要求

  (一)對於急診患者且不能排除新冠病毒感染時,可按照接診疑似患者做好防護,先搶救治療。

  (二)新收入院患者,單人單間收治,固定陪護人員,在應急隔離區/過渡(緩衝)病房排除新冠肺炎可能後再轉入普通病區進一步住院治療,降低潛在院內交叉感染風險。

  (三)應急隔離區/過渡(緩衝)病房內設定汙染區、潛在汙染區和清潔區,分割槽明確。配足必要的防護用品(詳見附件)。

  (四)醫務人員進入汙染區前,在清潔區穿防護用品;離開汙染區時,透過緩衝間脫去防護用品,並進行手衛生。

  (五)應急隔離區/過渡(緩衝)病房應有明顯標識,並限制無關人員出入。

  (六)患者的診療、護理工作和病人的生活活動必須在病室內完成,直到核酸檢測結果陰性排除新冠肺炎後再轉至普通病區。

  (七)醫護要及時對患者及陪護進行健康教育:嚴禁探視,不串病房,自覺規範佩戴口罩,正確實施咳嗽禮儀和手衛生。

  (八)醫務人員應加強個人防護和消毒隔離觀念,在搶救或處置不同患者時醫護人員應相對固定。如人員緊張無法固定專人時,在處置不同患者之間應立即進行手衛生,更換防護用品,緊急情況下可更換外層隔離衣、外層口罩和手套,避免交叉感染。

  (九)應急隔離區/過渡(緩衝)病房,應符合隔離要求,在實施標準預防的基礎上採取接觸隔離、飛沫隔離和空氣隔離等措施。進出隔離病房,應當嚴格執行《醫院隔離技術規範》、《醫務人員穿脫防護用品的流程》,正確實施手衛生及穿脫防護用品,防止汙染。

  (十)個人防護標準應依據國家及省相關要求做好防護。

  1、醫務人員個人防護:按照相關防護標準嚴格執行穿脫防護用品流程,正確穿脫個人防護用品。

  2、醫用外科口罩、醫用防護口罩、護目鏡/防護面屏、隔離衣、防護服、手套、鞋套和膠靴等防護用品被患者血液、體液、分泌物等汙染時應當及時更換。

  3、正確使用防護用品,穿防護用品前、戴手套前、脫去手套或隔離服後應立即進行手衛生。

  4、下班前進行個人衛生處置。

  5、嚴格執行新冠職業暴露及銳器傷防範措施。

  (十一)消毒要求:

  1、空氣消毒:

  按照《醫院空氣淨化管理規範》,加強病區走廊和病室通風換氣,每日至少4次;治療室等每日用紫外線燈進行空氣消毒2次。

  2、地面、牆壁消毒:

  每日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或噴灑消毒至少4次,消毒作用時間應不少於30分鐘。地面若有明顯的血漬等體液汙染時,先用吸溼材料去除可見的汙染物,再用2000mg/L含氯消毒劑的噴壺對準血漬等沿四周方向向中心噴灑;作用30分鐘後用一次性毛巾清潔,用後此毛巾作醫療廢物處理。

  3、物體表面消毒:

  診療設施裝置表面以及床圍欄、床頭櫃、傢俱、門把手、呼叫按鈕、監護儀、微泵、門把手、計算機等物體表面、轉運車輛、擔架等運輸工具等(使用完之後立即消毒),每日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2次,作用30分鐘後清水擦拭乾淨。有血漬體液汙染時處理同前。

  4、患者的嘔吐物、排洩物、分泌物,應採用專門容器收集,使用5000mg/L的含氯消毒劑作用2h後處理汙染物。

  (十二)應當儘量選擇一次性使用的診療用品。聽診器、溫度計、血壓計等醫療器具和護理物品實行專人專用。重複使用的醫療用品用雙層黃色垃圾袋盛裝,做好標識,密閉運送至洗衣房或消毒供應中心消毒滅菌處理。

  (十三)患者外出檢查應戴外科口罩,檢查完成後檢查室應立即消毒;運送車輛應更換一次性床單或座椅套,並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

  (十四)確診患者使用過的床單、被套、枕套用雙層黃色醫療廢物袋盛裝,袋外貼上“新冠”字樣,一次性使用,按照感染性廢物處理。

  (十五)患者排除新冠可能轉入普通病區後,對其病室應按《醫療機構消毒技術規範》進行終末消毒。

  (十六)患者未排除新冠或已確診新冠的患者死亡,對屍體應當進行處理。處理方法為:用3000mg/L的含氯製劑棉球或紗布填塞屍體口、鼻、耳、肛門等所有開放通道;用雙層紗布包裹屍體,裝入雙層屍體袋中,通知殯儀館專用車輛及時火化處理。

  (十七)應急隔離區/過渡(緩衝)病房產生的廢棄物,包括醫療廢物和生活垃圾,均按照醫療廢物進行分類收集,用雙層黃色垃圾袋盛裝,不得與其他醫療廢物混裝,要與醫療廢物處置單位進行單獨交接。

  (十八)每日對病區醫務人員的體溫和症狀進行監測,如有發熱或出現呼吸道症狀則應立即報告醫務科/護理部。

  過渡緩衝病房醫院感染管理制度

  1、認真貫徹執行《醫院感染管理方法》、《消毒技術規範》、《醫院感染診斷標準》、《消毒管理辦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等有關法律、法規。

  2、建立健全業務副院長領導的醫院感染管理三級網路組織,並充分發揮其作用,及時解決醫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配備感染管理專(兼)職人員,並認真履行職責。

  3、加強對醫院感染病例的監測,採取前瞻性與回顧性調查相結合的`綜合性調查方法,定期彙總、分析監測資料,全面掌握醫院感染髮病率、常見感染部位、危險因素、高危科室等情況,從而有效地控制醫院感染的發生;當出現醫院感染流行趨勢時,應積極進行流行病學調查,採取切實有效的控制措施,遏制醫院感染的流行與爆發。

  4、加強消毒管理工作,按要求定期進行消毒滅菌效果監測和環境衛生學監測。

  5、加強消毒藥械和一次性醫療用品的使用管理,嚴禁一次性醫療用品重複使用。

  6、切實加強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

  7、抓住醫院感染管理的重要環節,加強對重點部門(如內窺鏡、口腔科、手術室、供應室、產房等)的醫院感染管理監控。

  8、加強對醫療廢物和汙水處理的監督管理,使醫療廢物處置規範化,汙水排放符合要求。

  9、定期對醫院醫務人員、後勤行政人員進行醫院感染知識及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培訓。

  10、將醫院感染管理質量納入醫院綜合目標分類管理體系中,制定醫院感染管理質量指標與考核細則。

醫院感染管理制度4

  一、在實施標準預防的基礎上,根據門診病人就醫特點以及疾病不同的傳播途徑採取相應的消毒隔離措施。

  二、嚴格預檢、分診制度,發現傳病人或疑似傳染病患者到指定隔離室診治,並做好必要的隔離和消毒

  三、接觸每一例患者前後應洗手或進行手消毒,所有診室必須設定流動水、洗手液、速幹手消毒液,幹手紙巾,嚴格手套使用指徵,禁止戴手套使用手消毒液。

  四、各診室應定時通風,每日診療結束後進行空氣消毒,做好消毒記錄。

  五、診療桌,診療椅、診療床等每天清潔,物體表面如電腦鍵盤、滑鼠等應每日清潔,必要時用50gL含氯消毒劑擦拭。

  六、當地面受到患者血液、體液等明顯汙染或其他可疑汙染時,對於含少量血體液(<10n1)等物質濺汙,可先用吸溼材料將其清除,如汙漬已乾涸,可使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去,然後使用含消毒液的抹布擦拭汙染表面,作用30min。對於被血體液(>10m1)

  等汙染的物體表面,用含有效氯20xx-5000g/L消毒液的抹布覆蓋汙染物上吸附清除後用200mg/L含消毒液漫泡的抹布以汙染表面為中心,由外向內擦拭物體表面,作用30min。消毒過程有記錄。

  七、一般診療用品如血壓計、聽診器應保持清潔,每日使用後用75%乙醇或500mg/L有效氯溶液消毒,血壓計袖帶每週清洗消毒一次,被血液、體液汙染後,應立即清潔消毒晾乾備用

  八、所有急救器村必須在消毒有效期內使用,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滅菌,並且清潔儲存。消毒用含氯消毒液現配現用,每日監測,在規定時間內使用。注射用小包裝皮膚消毒液使用時間不超過7天。九、診療過程中產生的醫療廢物置雙層黃色型料袋中,進行有效封口後由專人密閉運送。嚴格做好醫療廢物的分類收集。密閉轉運、無害化處理和交接、登記等工作。

醫院感染管理制度5

  一、口腔診療區域和口腔診療器械清洗、消毒區域應分開設定。使用的口腔診療器械必須符合以下要求:

  1、進入病人口腔內的所有診療器械,必須達到“一人一用一清洗一消毒或者滅菌”的要求。

  2、凡接觸病人傷口、血液、破損粘膜或者進入人體無菌組織的各類口腔診療器械,包括手機、車針、根管治療器械、拔牙器械、手術治療器械、牙周治療器械、敷料等,使用前必須達到滅菌。

  3、接觸病人完整粘膜、皮膚的口腔診療器械,包括口鏡、探針、牙科鑷子等口腔檢查器械、各類用於輔助治療的物理測量儀器、印模托盤、漱口杯等,使用前必須達到消毒。

  4、凡接觸病人體液、血液的修復、正畸模型等物品,送技工室操作前必須消毒。

  5、牙科手機及其它耐溼熱需要滅菌的口腔診療器械,採用壓力蒸汽滅菌的方法進行滅菌。

  二、醫護人員應嚴格執行標準預防的原則,進行口腔診療操作時,必須戴口罩、帽子,可能出現病人血液、體液噴濺時,應戴護目鏡或防護面罩,每次操作前及操作後必須嚴格洗手或手消毒。

  三、醫務人員戴手套操作時,每診療一個病人應當更換一副手套並洗手或手消毒。

  四、在拍小牙片時,醫務人員應認真洗手,戴一次性手套進行操作,要求患者在拍片前認真洗手或戴一次性手套將牙片放入指定位置。

  五、每次治療前和結束後,應及時踩腳閘沖洗管腔30s,有條件時使用防回吸牙科手機或配備管腔防回吸裝置。

  六、口腔診療過程中產生的感染性廢物,裝入黃色醫療廢物袋中,紮緊袋口,標籤註明。一次性無菌口腔治療盒中的鑷子、探針等銳器物用後放入專用的利器盒內。

  七、口腔診療區域內環境應當保持整潔,每日對口腔診療、清洗、消毒區域進行清潔消毒;每日定時通風或進行空氣淨化;有汙染時及時進行清潔、消毒處理,每週對環境進行一次徹底的清潔、消毒。

  八、對選用化學方法進行浸泡消毒或滅菌的器械在使用前,應當用無菌水將殘留的消毒液沖洗乾淨。

醫院感染管理制度6

  一、科室醫院感染管理小組由科室主任、護士長及本科兼職監控醫師、護士組成。負責貫徹落實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管理有關法律、法規,組織制定本科室醫院感染管理規章制度,工作流程;並負責組織實施、監督、指導、效果評價。

  二、對本科室醫院感染及其相關危險因素進行監測、分析、針對問題提出控制措施。

  三、對醫院感染病例及感染環節進行監測,採取有效措施,降低本科室醫院感染髮病率。發現有醫院感染理性趨勢時,及時報告醫院感染管理科,並積極協助調查。對醫院感染暴發時間進行報告和調查分析,提出控制措施並協助、組織有關部門進行處理。

  四、監督檢查本科室傳染病藥物使用情況:至少每季度有一次科室抗感染藥物合理使用分析資料。

  五、組織本科室傳染病的醫院感染控制工作。

  六、對本科室醫務人員有關預防醫院感染的職業衛生安全防護工作提供指導預防、控制醫院感染知識的培訓。

  七、督促本科室人員嚴格執行無菌操作技術、消毒隔離制度、手衛生管理標準、醫療廢物管理。

  八、做好對衛生員、配膳員、陪住、探視者的衛生學管理。

醫院感染管理制度7

  一、建立傳染病管理制度發現傳染病人或疑似傳染病者應轉到指定醫院就診。嚴格採取相應的消毒處理措施,並及時報告疫情。

  二、建立健全日常清潔、消毒制度,地面溼式清掃。

  三、各診室要有流動清潔、消毒制度,地面溼室清掃。

  四、門(急)診的治療室、處置室、注射室、換藥室的醫院感染管理要求:

  1、室內佈局合理,清潔區、汙染區分割槽明確,標誌清楚,保持整潔,定時通風換氣,每天紫外線消毒至少一次,每次30分鐘-60分鐘並登記,每週用95%酒精擦拭紫外線燈管至少一次,檯面、門把手等易傳播區每日用含氯消毒液消毒,室內地面早晚各拖一次,拖完後將拖把消毒晾乾。

  2、醫護人員進入室內,應衣帽整潔,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規程。

  3、無菌物品滅菌日期依次放入專櫃,過期重新滅菌。無菌物品必須一人一用一滅菌。

  4、抽出的藥液、開啟的靜脈輸入用無菌液體註明時間,超過2小時後不得使用。啟封抽吸的各種溶媒超過24小時不得使用,最好採用小包裝。

  5、碘酒、酒精應密閉儲存,每週更換二次,容器每週滅菌二次。常用無菌敷料罐應每天更換並滅菌;置於無菌儲

  槽中的滅菌物品(棉球,紗布等)一經開啟,使用時間最長不得超過24小時,提倡用小包裝。

  6、治療車上物品應排放有序,上層為清潔區,下層為汙染區;治療車、換藥車應配有快速手消毒劑。

  7、各種治療、換藥、護理操作應按清潔傷口、感染傷口、隔離傷口依次進行。特殊感染傷口(如炭疽、氣性壞疽、破傷風等應就地(診室)嚴格隔離,處置後嚴格進行終末消毒,不得進入換藥室。

  8、一次性用品(注射器、針嘴、輸血輸液管、各種導管等)嚴禁重複使用,用後與其他廢棄物分類收集,封閉裝運,統一回收到指定部門進行無害化處理。醫用廢棄物置雙層黃色袋;生活廢棄物置黑色色袋;放射性廢棄物置雙層紅色袋,各類汙染袋要防滲漏。

  9、使用後的銳器應及時放入銳器盒內,達到容量3/4時立即封口,日產日清。

  10、保持抗生素藥物使用率≤50%;院內感染率≤10%;院感漏報率≤20%。

  五、急診搶救室及平車、輪椅、診察床等應每日定時消毒,被血液、體液汙染時應及時消毒處理。

  六、急診搶救器材應在消毒滅菌的有效期內使用,一用一消毒或滅菌。

醫院感染管理制度8

  一、工作人員要求

  (一)成立醫院感染監控小組,成員由科主任、護士長、感染監控醫師、感染監控護士組成。醫護人員每年接受醫院感染繼續教育培訓,熟悉醫院感染診斷、預防原則、報告程式。

  (二)衣帽整潔,不戴戒指、耳環,注意個人衛生,不得穿工作服離院外出。

  (三)嚴格遵守《醫務人員手衛生規範》要求,在以下情況應進行手衛生:接觸患者前;進行無菌操作前;接觸體液後;接觸患者後;接觸患者周圍環境後;戴手套操作後,脫下手套立即洗手。

  (四)工作人員在診療護理操作中遵守各項操作規程,嚴格執行無菌操作。

  (五)做好病人的衛生宣教,利用宣傳欄、發放資料、座談會及結合病例等形式進行宣教消毒隔離知識。

  二、患者要求

  (一)病人的安置應實施標準預防的原則,根據疾病的傳播途徑採取相應的隔離措施。

  (二)傳染病人不能和普通病人住在一個病室,對已確診的傳染病人應立即轉科或轉院隔離治療,在未轉之前,必須採取相應的隔離治療措施。

  (三)傳染病人應在指定的範圍內活動,不互串病室及外出,病人食品、物品不混用。

  三、環境要求

  (一)病房要定時通風換氣,每日2次,必要時進行空氣消毒。治療室、換藥室每日用紫外線進行空氣消毒。

  (二)治療室、換藥室的物表每天用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擦拭。地面應溼式清掃,被體液、血液汙染時隨時用1000mg/L-20xxmg/L含氯消毒液擦拭。

  (三)病人的衣服、被套、床單、枕套不得帶有血、尿、便痕跡,每週更換1-2次,並做到隨髒隨換。禁止在病房、走道上清點布類。

  (四)病床每天溼式清掃一次,一床一巾一用;床頭櫃等物體表面每天擦拭一次,一桌一抹布,用後消毒,有汙染的物體表面隨時消毒。

  (五)各種治療、護理及換藥操作應按清潔傷口、感染傷口、隔離傷口依次進行,特殊感染傷口如炭疽、氣性壞疽、破傷風等應就地(診室或病室)嚴格隔離,處置後進行嚴格終末消毒。

  (六)病人出院、轉院或死亡後要進行終末消毒。傳染病人所用的物品必須消毒處理,不經消毒不準帶出,不能給他人使用。

  四、各類物品管理

  (一)注射、輸液實行一人一針一管,止血帶一人一用一消毒,溶解不同藥物應使用不同注射器。

  (二)無菌容器、持物鉗乾燥使用,每4小時更換一次。

  (三)治療車上物品應排放有序,上層為清潔區,下層為汙染區。

  (四)抽出的藥液,開啟的靜脈輸入用無菌液體須註明時間,超過2小時後不得使用;啟封抽吸的各種溶媒超過24小時不得使用,最好使用小包裝。

  (五)碘酒、酒精瓶應保持密閉,每週更換滅菌2次。無菌包中的滅菌物品(棉球、紗布等)一經開啟,儲存時間最長不超過24小時,提倡使用小包裝。

  (六)無菌物品必須放置在無菌物品儲存專櫃內,分類按日期順序存放,標記清楚,有效期內使用。有專人每天檢查,過期物品需重新滅菌。

  (七)氧氣溼化液應用滅菌水,每天更換,溼化瓶用後送消毒供應室中心消毒處理。

  (八)換藥用過的彎盤、治療碗等用後保溼,送消毒供應中心處置。

  (九)一次性使用醫療用品用後放入醫療廢物袋內,銳器放入利器盒內。被傳染病人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洩物汙染的被服、隔離衣等放在黃色塑膠袋內,雙層結紮,註明“隔離”及數量。

  (十)傳染性引流液、體液、血液等標本用有效氯1000mg/L-20xxmg/L的消毒液浸泡消毒30分鐘後排入下水道。

  (十一)治療室、病室、辦公室、衛生間等拖把、抹布專用,標記明確,分開清洗消毒,懸掛晾乾。

  五、環境衛生學及消毒效果監測

  (一)感染監控護士每月對空氣、物表、醫務人員手、每季對使用中消毒液等進行細菌學監測。

  (二)監測超標專案及時查詢原因,並落實整改措施,重新監測至合格。

  (三)各項監測結果認真記錄、存檔,定期進行分析。

  六、醫院感染病例報告

  (一)對醫院感染散發病例,臨床醫生應及時向本科室醫院感染管理小組負責人報告,並於24小時內填寫《醫院感染病例報告卡》報送感染管理科。

  (二)發現醫院感染聚集性病例(同類病例3例或以上)時,臨床科室應立即報告醫院感染管理科。

醫院感染管理制度9

  1、嚴格執行《消毒隔離管理總則》有關規定。

  2、醫護人員進入室內,應衣帽整潔,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規程。

  3、無菌物品必須一人一用一滅菌。

  4、室內設有流動水洗設施。

  5、抽出的藥液、開啟的靜脈輸入用無菌液體須註明時間,超過2小時不得使用,啟封抽吸的各種溶媒超過24小時不得使用。

  6、常用無菌敷料罐應每天更換並滅菌,置於無菌儲槽中的滅菌物品(棉球、紗布等)一經開啟,使用時間最長不超過24小時,提倡使用小包裝。

  7、治療車上物品應排放有序,上層為清潔區,下層為汙染區,進入病室的治療車應配有快速手消毒劑,或消毒手。

  8、各種治療、護理及換藥操作應按清潔傷口、感染傷口、隔離傷口依次進行,炭疽、氣性壞疽、破傷風等應就地嚴格隔離,處理後進行嚴格終末消毒,不得進入換藥室。感染性敷料應放在黃色防滲的汙物袋內,及時焚燒處理,汙物桶定時清潔消毒。

醫院感染管理制度10

  1、急診科應與曾通門診分開,自成體系,設單獨入口。

  2、認真貫徹執行醫院感染管理相關的法律法規、技術規範、標準和各項制度,制定並落實醫院感染管理的規章制度、規範和流程。

  3、急診科主任為感染管理第一責任人,成立醫院感染管理責任制,各級各類人員明確在預防和控制醫院染管理工作中的責任並切實履行職責。

  4、成立感染管理小組,定期對本科室醫院感染管理質量進行檢查,每季度召開會議,進行醫感相關知識學習一次。

  5、建立預檢分診制度,發現傳染病人或疑似傳染病人,應指定隔離診室診治,已被汙染的區城及時消毒。

  6、工作人員上班時著裝規範,嚴格執行手衛生,給病人檢查及操作前後應洗手或用速幹手消毒液消毒

  7、保持各診室內空氣流通,定時開窗通風;地面物表每日清潔消毒,被血液、體液汙染後及時消毒。

  8、嚴格守無菌技術操作原則,凡侵入性診療用物,均做到一人一用一滅菌;與病人皮膚直接接觸的物品,應一人一用一消毒,乾燥儲存。

  9、使用中的消毒液保持有效濃度,根據其效能定期監測並有記錄;定期對消毒滅菌效果進行監測,符合要求。注射用小包裝皮膚消毒液使用時間不超過7天。

  10、一次性使用醫療用品在消毒滅菌有效期內使用,不得重複使用,使用後應分類放置。

  11、不同區域等使用的清潔工具(抹布、拖把等)標識明顯,實行顏色標記,定點放置,分別清洗消毒,不得交叉使用。

  12、1)各種急診監護儀器的表面根據耐受情況選擇合適消毒液,每日清潔消毒1次,遇汙染後及時清潔和消毒。

  2)診療桌,診療椅、診療床等每天清潔,物體表面如電腦鍵盤、滑鼠等應每日清潔,必要時用50gL含氯消毒劑擦拭。

  3)當地面受到患者血液、體液等明顯汙染或其他可疑汙染時,對於含少量血體液(<10n1)等物質濺汙,可先用吸溼材料將其清除,如汙漬已乾涸,可使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去,然後使用含消毒液的抹布擦拭汙染表面,作用30min。對於被血體液(>10m1)等汙染的物體表面,用含有效氯20xx-5000g/L消毒液的抹布覆蓋。

  4)一般診療用品如血壓計、聽診器應保持清潔,每日使用後用75%乙醇或500mg/L有效氯溶液消毒,血壓計袖帶每週清洗消毒一次,被血液、體液汙染後,應立即清潔消毒晾乾備用。

  13、醫療廢物的處置應遵循《醫療廢物管理條例》、《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和《醫療廢物分類目錄》的有關規定,規範醫療廢物分類、收集、轉運等交接登記工作,實行雙簽名,交接登記儲存三年以上。

醫院感染管理制度11

  1、嚴格執行《消毒隔離管理總則》的有關規定。

  2、工作人員衣帽整齊,工作場所整潔。

  3、室內每日通風,紫外線消毒一次。

  4、調鋇用具使用一次性口杯,做到一人一杯或一用一滅菌。

  5、鋇劑灌腸器必須高壓滅菌,肛管按消毒——清洗——滅菌程式進行,做到一人一根。

  6、公用鞋每週清潔消毒二次。

  7、傳染病人檢查後按常規進行消毒。

  8、血管造影室管理要求同手術室。

醫院感染管理制度12

  1、當班操作人員要堅守崗位,定時巡查裝置運轉情況,在任何情況下不得擅自離崗。

  2、認真執行操作規程,遇有故障應及時努力排除。嚴格遵守安全操作規程,嚴禁違章操作。重大事故應立即報告醫院有關領導。

  3、操作人員應熟悉裝置效能,掌握裝置基本保養知識和常見故障的維修技術。

  4、認真按規定做好汙水處理的檢測工作。一般總餘氯量由操作人員當班時檢測,微生物指標由操作人員取樣後送醫院實驗室或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檢測。

  5、認真填寫好執行記錄,如實記錄裝置執行狀況指標的的檢測結果。有前後班的應做好交接班工作,尤其是異常情況和曾處理故障的情況在交接班時互相交代清楚。

  6、做好安全保衛工作,非管理人員不得進入醫院汙水處理站,操作間禁止閒人進入。來單位視察人員需由操作人員帶領下參觀,檢查人員一律憑有關介紹信,由操作人員做好登記工作。

  7、定期進行處理構築物中汙泥的清掏和消毒工作,汙物排放前均應檢測蛔蟲卵死亡率和糞大腸菌值。醫院汙水操作人員要注意將採好的汙泥樣送有關化驗室檢測,並做好定期消毒情況及汙泥檢測結果等方面的記錄。

  8、定期與衛生監督部門和環保部門聯絡,報告設施情況和汙水處理檢測結果。如需暫停處理,應儘快報告上級部門。

醫院感染管理制度13

  1、嚴格執行《消毒隔離管理總則》的有關規定。

  2、室內每天開窗通風換氣數次。

  3、工作前後、檢驗同類標本後、再檢驗別一類標本前用肥皂流水洗手。肝炎、結核等傳染病檢驗戴手套,檢驗後立即用1000mg/L有效氯浸泡手,再用清水沖洗。

  4、桌、椅、凳等表面和地面的清潔區溼式清潔每日1次,汙染區每日工作前後用500mg/L的含氯製劑擦拭各1次。

  5、工作衣帽每週換洗二次,拖鞋每天用500mg/L含氯消毒劑擦拭1次。

  6、抹布、拖把等清潔消毒器材分室使用。

  7、檢驗報告單電腦紙打印發出。

  8、空氣用紫外線每日消毒一次。

  9、器材嚴格執行一用一消毒或滅菌,原則上各類金屬、玻璃、塑膠、橡膠用後用1000mg/L含氯製劑浸泡4h,再清洗烤乾,必要時用前高壓滅菌。

  10、貴重儀器汙染時用2%鹼性戊二醛擦拭消毒,作用30-60min,平時保持清潔。

  11、廢棄固體標本及一次性器材焚燒,體液標本用20xxmg/L含氯製劑浸泡2-4小時倒入廁所,每日處理1-2次,抽血針筒用後一對一調換,並裝入危險品專用箱內焚燒。

  12、棉球罐、棉籤每日一換,扎脈帶一用一消毒。

  13、室內空氣、物表、手、醫療用品每月監測一次。

  14、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規程,靜脈採血必須一人一針一管一巾一帶;微量採血應做到一人一針一管一片。

醫院感染管理制度14

  1、加強業務知識和現代管理知識學習,不斷提高自身業務素質和管理水平。

  2、負責擬定院感工作計劃,提交主管院長審批後,組織實施;負責擬定科室醫院感染工作制度,並督促執行。

  3、每月一次做好全院出院病例的回顧性調查,統計彙總全院感染率、漏報率。

  4、每月對重點部門進行環境衛生學監測、對全院使用中紫外線燈管強度進行監測。

  5、每月對全院醫院感染管理進行一次綜合質量考核,考核結果與科室質量掛鉤。

  6、每月不定期深入科室瞭解情況,協調科室間醫院感染各項工作,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及時解決。

  7、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法》要求做好傳染病的管理,督促科室做好傳染病的疫情報告工作。

  8、發生醫院感染暴發流行時,及時組織人員進行現場調查,分析原因,積極提出控制措施,並向主管院長請示彙報。

  9、有目的、有計劃地開展高危人群、高危因素的目標性檢測,達到有效控制醫院感染的目的。

  10、對購入消毒藥械、消毒劑、一次性使用衛生用品等嚴把准入關,不合格產品嚴禁進入醫院。

  11、定期(每月或每季度)將醫院感染資訊饋到科室,對臨床抗感染藥物的應用、消毒隔離等方面提出指導性意見。

  12、每年有計劃地完成醫院感染管理知識的培訓,提高醫務人員醫院感染控制知識和業務水平。

  13、監督、管理醫療廢物處理、焚燒,按照國家要求正圈理醫療廢物。

醫院感染管理制度15

  一、人員管理

  1、新生兒沐浴室的工作人員入室前應嚴格洗手、消毒、更衣,操作前必須進行衛生洗手,指甲不過肉際,不戴戒指、手錶等飾物。

  2、工作人員應定期進行體檢,凡有皮膚化膿、各型肝炎,以及呼吸道或其他感染性疾病者,應暫時調離本崗位。

  3、護理人員為每一個嬰兒洗澡前後應用肥皂及流動水洗手或使用快速手消毒液。

  二、環境管理

  1、室內空氣新鮮,佈局合理,各區域劃分明確。

  2、每月對空氣、物表、新生兒物品及工作人員手進行細菌學監測,不得檢出致病微生物並符合醫院感染管理規範要求。

  3、每日定時對空氣進行常規紫外線消毒、開窗通風,地面、物體表面等進行清潔或消毒,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新生兒洗澡臺、護理臺、體重秤、洗澡盆、游泳設施、門、桌、椅檯面等內部設施,新生兒撫觸臺上雙面中單應每日一換,並有記錄。

  4、為每一位嬰兒洗澡結束後要認真進行清潔、消毒,保持室內整潔。

  5、定期對牆壁、天花板等進行清洗和消毒。

  三、消毒隔離制度

  1、嚴格遵守消毒隔離原則和操作規範。

  2、沐浴時先洗正常新生兒,再洗感染新生兒。

  3、嬰兒用的眼藥水、粉撲、油膏、浴巾、柔溼巾、治療護理用品等應一嬰一用,避免交叉使用。隔離嬰兒用具單獨使用,並採取雙消毒措施。

  4、新生兒沐浴用品如沐浴液、爽身粉等應採用不可迴流式,並保證瓶內物品不被汙染。

  5、新生兒沐浴用物如護託、洗澡盆等應一嬰一用一消毒。

  6、無菌物品滅菌合格率應達到100%,消毒物品達到規範要求。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