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工程材料管理制度
建築工程材料管理制度
在現在社會,越來越多人會去使用制度,制度是國家法律、法令、政策的具體化,是人們行動的準則和依據。那麼什麼樣的制度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建築工程材料管理制度,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建築工程材料管理制度1
一、建立對進場材料的檢驗制度:
在組織材料分批進場時,除按規定時間及按施工平面佈置圖指定的堆放區域外,還必須對材料的名稱、規格、品種、數量、質量、日期、價格進行檢查與驗收。防止交貨短少、損壞與不符合質量標準的材料進場,造成積壓與佔用場地。在驗收中要做到:
1、必須根據進場材料驗收單上的品種、規格、數量分別採用清數、量方、檢尺、過磅等不同方法,逐一進行驗收,並根據實際驗收情況作好記錄。經過驗收的材料要成垛、成方、進庫堆碼。
2、必須按有關規定和標準(國標、部標或其它標準)嚴格驗收。水泥、鋼材要做到隨料附證,無質量證明的不予驗收,並在未取得合格證之前,任何工程部位都不能使用。
3、各種構、配件進場驗收時,要按照加工計劃的品名、代號及外形尺寸逐一核對驗收。檢驗不符合要求時,要及時向送料人和承運人提出詢問和查對,在未查清前,不得隨意使用,以免造成質量事故。
4、對進場的各種材料,要逐日做好進場情況的詳細記錄,待驗收後,分品種、規格、數量等記入相應的'明細賬內。
5、對驗收不合格的材料,要查明原因,分清責任,並及時處理。基本要求是執行:質量不好照退,數量不足照扣,運輸有損壞照賠等制度,採用經濟手段把好材料進場關。
二、材料實行按定額用量供應制度:
現場材料的使用必須以施工定額為依據,以單位工程為單位,按分部分項工程限額領用材料。為此,特制訂如下領用制度:
1、為了對材料在使用過程中監督和檢查,促進班組核算,在限額領料單上註明班組完成該分部分項工程所需用的材料限額數量,為班組實行幹前預算,幹中核算,幹後結算提供了依據和標準。當分部分項工程完工後,督促班組辦理剩餘材料退料手續。
2、對不能實行定額供應的材料和工具,如腳手架、模板、夾具、高凳、跳板等,一律按租賃辦法供應,使用階段由班組負責保管,完工後,進行清點,超過損耗部分查明原因要負經濟責任,對節約部分要實行獎勵。
3、對分部分項工程共同使用的材料如水泥砂漿、混凝土等,則建立攪拌站集中供應,按限額髮牌子領料。根據牌子收回數量進行用料結算。
三、建立材料存放與進出倉臺賬管理制度:
除大宗材料露天堆放,不設定倉庫外,其餘施工所用材料物資到達現場後,都要透過驗收,存入庫房。做到:存放有序、零整分開、帳物對號、固定存放。為此,特制訂如下倉庫管理制度:
1、收料必須嚴格手續,做到無單不收料、無單不做帳,根據進場憑證進行驗收登帳。
2、材料、物資在倉庫保管中,要做到:不潮溼、不發黴、不生鏽、不腐爛、不燃不燥,確保物資完整無缺,不發生差錯和損壞。對貴重物資要有專庫櫃加鎖,對危險品要隔離存放。
3、發料應根據無單不發,急用先發,順序易出的原則,力求做到速度快速、數量準確、規格對路、手續簡便。
4、要經常組織廢料回收,修舊利廢。對退回的材料物資事先要列出清單,然後辦理退庫手續;要經常清理現場,整理回收餘料,做到工完場清。
5、必須設卡建帳,收發料單據要及時記卡、記帳,實行日清月結、季抽查,竣工後盤點的制度;做到賬、卡、物三相符。
建築工程材料管理制度2
一、人機固定制度:
1、生產工人是施工機械的操作者,對機械裝置的合理使用、維護、保養負有直接責任。
2、實行人機固定制度,使現場施工機械的保管、保養工作落實到人。
3、能夠按專人、專管、專用的機械裝置都採取人機固定,對集體共同使用而不能按人分工的機械裝置則實行機長負責制。
4、凡固定在班組使用的施工操作機械,如木工機械、鋼筋加工機械等,則在班組內分別實行操作崗位負責制;對不能實行上述負責制的機械裝置,則應設專職的保養工保養。
二、崗位責任制度:
1、在崗工人應遵守安全操作規程,並按安全技術交底要求來操作。
2、儘可能的提高機械使用率以達到提高質量,降低消耗。
3、人人都要愛護機械裝置,嚴格執行保養規程。
4、保管好原機零件、部件、附屬裝置、隨機工具;做到完整齊全,不丟失、不損壞。
5、認真執行交接班制度,填寫好機械裝置的運轉記錄。
三、例行保養制度:
1、操作人員在開機前、使用中、停機後必須按規定的專案和要求對機械裝置進行例行的檢查和保養。
2、班前及班後要做好機械裝置的清潔、檢查、潤滑調整、緊固、防腐等例行性工作。
3、透過例行保養使機械裝置保持良好狀態並減少故障的發生。
四、定期保養制度:
1、機械裝置運轉到所規定的定額工時時,要停機進行保養。
2、保養週期根據機械裝置使用說明書的規定和實際工作經驗而制定。
3、為了提高機械裝置的完好率和單機效率,必須加強維修保養。
4、嚴格按照裝置的保養間隔期,依據規定的作業的範圍和要求,執行維修保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