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成本管理制度

醫院成本管理制度

  現如今,越來越多人會去使用制度,制度一般指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辦事規程或行動準則,也指在一定歷史條件下形成的法令、禮俗等規範或一定的規格。那麼什麼樣的制度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醫院成本管理制度,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為了加強醫院的成本管理,切實有效地開展成本核算,特制定本制度。

  一、建立健全醫院成本管理、核算組織體系

  醫院應加強對醫院成本管理、核算的領導,建立健全院、科、班組三級成本核算體系。醫院成立成本管理領導小組,成員由院領導、財務科、裝置科及有關職能科室負責人組成,主要負責對全院成本管理工作和核算工作的組織、領導和落實。醫院財務科(或經濟核算辦公室)應配備專職的成本核算人員,一般由專業會計人員擔任,負責具體的成本核算工作。業務科室和後勤班組應配備兼職的成本核算員,負責基礎資料的統計編報工作。

  二、做好成本核算的基礎工作

  醫院的成本核算貫穿於醫療服務活動的全過程,涉及到院內的所有部門和人員。因此必須做好與成本核算相關的各項基礎工作,建立健全與成本核算有關的各項原始記錄,保證成本核算原始資料真實、完整。

  1.建立健全醫院固定資產、消耗藥品、材料、低值易耗品、製劑等各項財產物資的計量、計價、驗收、領退、轉移、報廢、清查、盤點制度。

  2.制定必要的消耗定額和人員定額,加強定員定額管理。

  3.建立和健全有關成本核算的原始記錄和憑證,並建立合理的憑證傳遞程式。

  4.制定內部結算價格和內部結算制度。

  三、醫院成本核算的原則

  為了正確核算醫院的各項成本,必須講究成本核算的質量,符合成本核算的原則,成本核算應遵守以下原則:

  (一)合法性原則。即計入成本的費用都必須符合法律、法令、制度等的規定。不符合規定的費用不能計入成本。

  (二)可靠性原則。即所提供的成本資訊應與客觀經濟事項一致,不能人為提高或降低成本,且這些資訊還要有可核實性。

  (三)配比的原則。即要求嚴格遵守權責發生制原則。

  (四)按實際成本計價的原則。

  (五)一致性原則。即成本核算所採取的方法前後各期必須保持一致,使各期的成本資料有統一的口徑,前後連貫,互相可比。

  (六)重要性原則。即對成本有重大影響的專案,應作重點核算,力求精確。

  四、醫院成本的範圍和專案分類

  醫院成本的範圍包括以下內容,並按其經濟用途可分八類:

  (一)人員經費:指工資、補助工資、其他工資、職工福利費、社會保障費等。

  (二)材料消耗費用:指衛生材料、消耗性藥品、其他材料、低值易耗品等。

  (三)固定資產折舊費和維修費:包括所有固定資產的折舊和日常維修費等。

  (四)水、電、汽、油、煤等消耗費。

  (五)公務費:指公務費中應計入成本物件的各項費用。

  (六)其他業務費用。

  (七)藥品費:指醫院藥品銷售成本。

  (八)其他費用:指上述內容之外應計入成本的費用。醫院要嚴格遵守國家規定的成本開支範圍,正確劃分費用支出的界限,醫院發生的下列費用,不應計入成本:

  (一)醫療事故賠償支出;

  (二)被沒收的財物損失及違反法律支付的各項滯納金、罰款;

  (三)超過規定額度發放的獎金補貼;

  (四)醫院捐贈、贊助支出;

  (五)應在職工福利基金中開支的支出;

  (六)國家財務制度規定不得列入成本的其他支出。

  五、醫院成本核算物件

  醫院成本核算的物件包括單位總成本、科室成本、專案總成本和單位專案成本四個層次。醫院成本核算的最終目標是醫療專案成本核算,在目前條件下,應先進行科室成本核算,逐步向醫療成本核算過渡,有條件的可開展單病種成本核算。

  目前,醫院成本核算以科室為具體核算單位,根據醫院的內部組織結構可以分為:臨床科室、醫技科室、藥劑科室、製劑室、血庫、供氧中心等,其中臨床科室、醫技科室各包括一些具體的科室,這些具體科室應儘可能細化,凡能進行單獨核算的部門、科室、班組都應作為獨立的成本物件。

  六、醫院成本核算的程式

  成本核算程式就是醫院經營活動過程中發生的費用計入成本的過程。醫院的成本核算應按以下程式進行:

  (一)稽核經營活動過程中發生的費用。根據成本開支範圍,確定哪些費用計入成本,哪些費用計入其他支出或專項資金支出。

  (二)直接成本直接計入。對應計入成本的費用要編制費用分配表(如材料費用分配表、工資費用分配表等),少數業務可根據原始憑證直接登記成本明細帳。

  (三)輔助服務費的歸集和分配。、對水、電、氣、供應室、洗衣房、維修組等部門發生的`費用進行歸集,並按其服務的物件和提供的勞務數量,編制輔助服務費用分配表,計入相關成本明細帳。

  (四)管理費用的歸集和分配。對行政管理科室所發生的費用及全院性費用進行歸集,月末按一定的方法分攤計入各成本明細帳。

  醫院成本的核算過程,實際上是一定成本核算物件歸集和分配費用的過程。在歸集和分配時,應當遵循以下原則:對能按某種成本物件直接歸集的費用,應直接計入;對於不能直接確定的費用,則要按受益原則,透過一定的科學方法進行分配計入。即直接費用直接計入,間接費用分配計入。

  七、開展醫院責任成本核算

  責任成本是由特定的責任中心所發生的耗費。為了進一步降低醫院成本,醫院應把全部成本根據可控制原則,落實到各責任中心,並進行業績評價和考核、獎懲,以提高醫院成本管理的效果。

  為了減輕核算的工作量,提高核算的準確性,責任成本的核算應建立在醫院科室成本核算的基礎。透過對科室成本資料的分析,把屬於該中心可控的部分計入責任成本,不可控部分則不計入,最終形成責任成本資料。

  為了更好地控制各責任中心的可控成本,應定期對各中心進行成本核算。透過考核,促進各責任中心控制和降低成本各種耗費,並藉以控制和降低醫院成本。

  八、成本分析

  成本分析是成本管理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它是利用成本核算資料及其他有關資料,研究成本的形成和變動情況,尋求降低成本途徑的一種成本管理活動。

  在成本管理工作中,要定期對成本計劃的執行進行分析,及時發現醫院超成本計劃的原因;要掌握成本的變動規律,充分挖掘潛力,努力降低成本,從而提高醫院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成本分析可以採取一般方法和專門方法進行。一般方法的程式是:分析成本計劃完成情況、分析產生差異的原因、制訂降低成本的措施、編寫成本分析報告。專門方法常用的有比較分析法、標準成本分析法、本量利分析法等。

  (一)比較分析法。即計劃與實際對比,本期與上期對比,本院與同型醫院對比。

  (二)標準成本分析法。是以預定的服務標準成本為基礎,將實際成本與其相比較,揭示各種成本差異,找出原因,為成本控制和成本考核提供資料。

  (三)本量利分析法。就是要在既定的成本水平和結構條件下,找出醫療工作量、醫療成本、收益三者結合的最佳點,使醫院以較少的成本獲得較好的收益。

  醫院透過成本分析,可以提供相關成本資料,作為制訂醫療收費標準及評估收費合理性的依據;可以作為醫療資源分配及投資分析等經營決策的依據;可以作為醫院管理者評估營運績效及控制成本的依據。

  所以,成本分析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

  九、強化醫院內部成本管理意識

  醫院實行成本核算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充分利用醫院衛生資源,更好地為人民群眾的健康服務。

  醫院內部應強化成本管理意識,做到人人關心成本核算,個個參與成本管理,從上到下形成一個良好的成本管理氛圍。因為成本管理工作涉及到每個人,所以應加強以“人”為中心的管理思想。

  十、對醫院成本核算實行計算機管理

  為提高醫院成本核算的工作效率和質量,應積極開發醫院成本核算的計算機軟體,先決條件是基礎核算工作規範、準確。成本核算的軟體應與原會計核算軟體緊密結合,逐步做到合二為一,最終做到會計核算、科室核算、醫療成本核算的統一。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