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社群聯絡制度(精選9篇)

學校社群聯絡制度(精選9篇)

  在當今社會生活中,大家逐漸認識到制度的重要性,制度是國家法律、法令、政策的具體化,是人們行動的準則和依據。那麼你真正懂得怎麼制定制度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學校社群聯絡制度(精選9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學校社群聯絡制度1

  為加強學校與社群的聯絡,充分利用社群資源,構建學校、社群整體教育網路,特制訂本制度。

  一、建立學校、社群德育網路,邀請有關社群人士擔任校外輔導員,定期組織對學生的相關教育活動。

  二、利用社群教育資源根據需要,組織學生深入社群、街道,使學生更好地瞭解社會,在實踐中拓寬視野,增長知識。

  三、加強社群實踐基地建設,建立學生學法、敬老、助困等活動基地並積極開展活動,培養學生優良的品格和操行。

  四、學校要積極參與社群精神文明建設活動,經常帶領學生參與社群實踐活動,努力為社群建設作貢獻。

  五、實行“開放日”制度,學校的教育教學開放日,向社群、家長開放,並邀請社群人士走進校園,瞭解、評議學校工作。

  六、每學期定期召開“德育工作會議”, 邀請有關社群人士參加,聽取社群對學校工作的意見和建議,以進一步改進學校工作,提高服務質量。

  七、加強學校與社群的聯絡,定期互通訊息,交流情況,以提高辦事效率與質量,保證學校、社群協同教育的有效實施。

  學校社群聯絡制度2

  為了更好地爭取家長緊密配合,形成合力,發揮學校、社會、家庭的整體教育功能,特制定教師與社群、家長聯絡制度。

  一、學校制訂《教師家訪制度》,班主任每學年對任教學生要普遍交談一次以上。家訪時要以表揚、鼓勵學生為主,同時向家長客觀地通報、分析學生在校情況,和家長一起共同商討教育的方法與措施。每次家訪或談話要有記錄,以備檢查。

  二、學校設立《學校與家庭聯絡本》。學生每天要將老師佈置的作業和其他要求登記好。

  三、實施“教學開放日”活動。拓寬學校、家庭、社會溝通的渠道,使學校教育得到社會及家長的支援,形形色色人關心教育的良好社會環境。

  四、對行為習慣不好、嚴重違紀、學習態度差等特殊學生,教師除利用“學校與家庭聯絡本”聯絡外,應視學生的表現情況,採取電話、面談等多種形式及時與家長聯絡,共同採取有效措施解決存在的問題。

  五、學校規定:每學期舉行一次家長會。此外,各年級、各班可根據教師學生的需要舉行家長會。

  六、各年級、各班要充分發揮家長委員會的作用,利用他們協調家長之間的關係,協調家長與學校的關係,並充分利用家長的教育資源幫助學校提高教育質量。

  七、學校、教師要聽取學生家長合理化的意見和積極的建議,搞好家庭教育與社群教育。

  八、學生管理要將校內文明延伸到家庭和社群,透過學生常規管理相應表格將活動落到實處。

  學校社群聯絡制度3

  教育是學校、社會、家庭三位一體的系統工程,三者必須加強聯絡,互通情況,多管齊下,共同教育,才能產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做出如下要求:

  1、學校每年度須與學生、家長建立校家聯絡手冊,三年彙集一本,使之系統化,以便清晰地看出學生的教育發展狀況。

  2、班主任要將每一期學生的成績、思想表現、違紀等在校各項表現、獲獎受罰情況及時通知給家長,並要求家長簽字蓋章,以示監督。

  3、班主任在一期內應到每一位學生家家訪或電話聯絡一次以上,通知學生在校情況,要求家長予以配合、支援或監督。

  4、學校、班級在一年之內要召開一次家長座談會,互通情況,共同教育。

  5、學校倡導學生家長一月至少一次面訪班主任或電話聯絡,瞭解子女在校表現。

  6、學校要求高一、初一入學時,班主任應在半期內深入社群居民委員會、農村學生所在村組去調查瞭解學生及家庭情況,以便摸準情況及時建立學生檔案。

  7、任課老師每月應把該班的學生學習情況、上課情況、作業情況及時通知給班主任,便於班主任從整體把握情況,及時準確反饋給家長。

  8、學校每期將在校優秀生和學科競賽優勝者以喜報形式給村委會或居委會和家長,以示鼓勵。

  9、學校規定,每期開學時要求各班雙差生及其家長來校與政教處簽訂學校、家庭共教協議書。

  學校社群聯絡制度4

  一、為方便管理,方便與各位家長取得聯絡,每學期對家長學校的學員登記造冊,進行學籍管理。

  二、學員名冊中主要寫清學員姓名、工作單位和聯絡電話。

  三、如個別學員的工作單位、聯絡電話有變動,應立即給予更正。

  四、在家長學校開學時,按名冊點名,嚴格學校紀律。

  五、本校學生家長到學校自願報名,上冊登記參加學習,家長學員每年9月份上冊登記一次。

  學校社群聯絡制度5

  第一章教學管理制度

  一、加強對家長學校的組織領導,社群工作人員負責日常事務工作,具體制定教學工作計劃,落實有關管理工作人員,組織開展有關指導工作,同時,認真總結家長學校的工作經驗。

  二、宣傳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系統傳授家庭教育科學知識,助家長最佳化家庭教育環境,改進教育方法,促進家庭精神文明建設,同時溝通家校聯絡促進未成年人的全面健康發展。

  第二章教師教學制度

  三、抓好家長學校師資隊伍建設,聘請有教育理論與實踐經驗人員,擔任學校家長學校專職教師,同時聘請教子有方家長擔任兼職教師,改善和提高家長學校授課教育教學效果。

  四、重視家庭教育指導教材建設,根據家長的實際需要,按照家庭教育理念和研究成果,編制好體現時代性、科學性和實用性教材,同時收集、整理部分資料供家長學習之用。

  五、形成回饋機制。建立健全“家長開放日”、“家長聯絡卡”制度,定期進行家、電話回,由專人負責與家長進行溝通交流;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家長聯誼活動,瞭解家長對學校教學質量和教學內容的饋意見,並及時進行調整,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家長需求。

  第三章教學活動制度

  五、加強對家長學校的組織管理,建立聽課制度、每次登記考勤工作制度,做到每次活動有安排、有記錄,同時做好聽課意見和建議的饋工作,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六、助家長總結家庭教育工作經驗,組織教子有方家長進行經驗交流,同時,做好優秀學員、優秀家長的評比工作,以調動激勵廣家長參與家庭教育活動的主動性。

  七、家長學校開展教育活動運用舉辦講座、觀看錄影、召開各種型別的座談會和家教諮詢服務等形式。

  第四章學員考勤制度

  八、家長學員在校期間要遵守各項制度。

  九、家長學員必須堅持按時到校上課,出勤率達95%以上。不得無故遲到、早退或缺席。

  十、家長學員要認真聽講做筆記、勤于思考、努力實踐。

  第五章優秀學員、教師表彰制度

  十一、優秀學員、優秀教師的評比工作按照評比條件每一學年進行一次。透過綜合考核評比,對完成學習任務者發給結業證書。對錶現突出、成績優異,效果明顯的學員予以評優。

  十二、採取召開學員座談會,發放徵求意見表、檢查備課礁等形式評選優秀教師。

  十三、不斷總結教學活動的經驗和不足。區婦聯每年對家庭教育學校的教學管理及活動情況進行年度檢查考評,並將此納入區、街婦聯目標管理考核之中。市婦聯每2年對先進家庭教育學校進行一次表彰。

  第六章檔案資料管理制度

  十四、注意和積累有關檔案,各種計劃,總結、重活動記錄,學校檔案、整理歸檔。檔案資料儲存完整,分檔立卷,圖文並茂,映歷年家庭教育工作的領導管理、組織建設、工作計劃、活動開展、工作成效、媒體宣傳等相關情況。

  學校社群聯絡制度6

  為全面提高我校師生素質,形成“文明向上、求真創優”的良好校風,依照有關中小學德育工作檔案,特制訂《校園精神文明建設規範》。

  一、課堂教學規範

  1、態度端正,目的明確,善於思考,勇於提高,勤於研討,立作業。

  2、科學作息,珍惜時間,合理安排。

  3、上課前,老師司令“上課”,學生起立,向老師行注目禮。老師問候“同學們好”,學生回禮“老師好”,老師司令“坐下”。

  4、教師上課時不準吸菸,不接打電話,不準坐著講課,要儀表端莊,為學生做出楷模,為人師表。

  5、老師提問應用禮貌語言。學生聽課應姿態端正,提問應先舉手,答問時應先起立。

  6、學生遲到要進入教室,應立正喊“報告”,經老師批准後方可進入,學生上課因故要出教室,須徵得老師同意。

  7、遵守考場紀律,尊重監考人員,考試不作弊。

  8、值日生應及時擦黑板、清理講臺,保持室容整潔。

  9、師生應共同努力創造既嚴肅又活躍的課堂氣氛。

  二、環境衛生規範

  1、教室、寢室、走廊、清潔區每天打掃一次,保證無雜物、無蛛網積塵。

  2、自覺保持環境整潔,不隨地吐痰,不亂丟雜物、紙屑、飯菜。

  3、寢室生活用品要按規定擺放,不在室內亂掛亂畫,保持室內乾燥。

  4、愛惜學校一草一木,不攀枝摘花。

  三、師生儀表規範

  1、師生著裝整潔、嚴肅、方,不準著奇裝異服。

  2、不準蓬頭垢面、不修邊幅。

  3、男生不準留長髮或光頭,不準打摩絲,女生不準化妝、穿高跟鞋;男、女生不準紋身、掛鏈式飾物。

  4、除宿舍、運動場外,師生不準在公共場所穿拖鞋、短褲、背心。

  5、學生要佩戴好學生證,團員要佩戴好團徽。

  四、生活行為規範

  (一)公關類

  1、公共場所語言文明,舉止得體,自覺維護學校榮譽和個人形象,遇見外賓、來客,以禮相待,不卑不亢。

  2、師生間見面主動問候,及時回禮。

  3、尊重他人人格,尊重信仰和民族習慣。

  4、贈受他人禮品,雙手遞送接受,授獎時接受者立正並行禮。

  5、進入學校辦公室、私人住宅和他人寢室,要報告或先打招呼。

  6、升國旗、奏國歌時,應肅立行注目禮。

  7、不受利誘,不失人格;守信踐諾,失禮致歉,得理讓人。

  8、遇人問路,誠實指引;尋問事由,“請”字上前。

  9、扶老攜幼,遵守交通規則。

  (二)操行類

  10、不吸毒,不吸菸,不喝酒,不打架鬥毆,不打牌賭博。

  11、不看色情書刊,影視,不進網咖,不進營業性舞廳、酒吧、茶座。

  12、拾金不昧,樂於助人。

  13、公共場所不挖耳、不搓腳丫,不勾肩搭背,不追逐吵鬧。

  14、不傳謠言,不說髒話,不開低階玩笑,不叫侮辱性綽號。

  (三)傳統道德類

  15、節約錢糧,不擺闊氣,不亂花錢。

  16、熱愛勞動,孝敬父母,尊老愛幼。

  17、理解家長,向家長彙報談心,尊重父母教導、意見。

  18、向家長提意見要有禮貌、有分寸,不鬧脾氣,不頂撞。

  19、有正義感,見義勇為。

  學校社群聯絡制度7

  1.每學期初,學校負責召集社群代表召開會議,討論並商議擬定本學期共建計劃。

  2.每學期末,學校向社群彙報一學期工作情況、成績與存在困難。

  3.學校組織的各項大型活動,學校應邀請社群領導參加,並積極爭取社群的支援。

  4.社群領導、代表享有評價學校、幹部和教師的權力,並有義務提供整改建議。

  5.社群應支援學校開展的各類學生綜合實踐活動,儘量提供場地和指導人員,確保學生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正常開設。

  6.學校按規定時間向社群開放運動場以供使用。如有需要,學校可向社群提供一定的師資力量作為培訓人員。

  7.學生的安全教育事關重大,社群應藉助其優勢幫助學校開展安全教育、演練等實踐活動。

  8.學校負責學生志願者的組織、管理,並逐步建立管理機制,以確保社群志願者活動不斷髮展和完善。發揮學生志願者優勢,深入社群監督制止不文明行為,以社群服務中心和服務點為基地,做好扶貧濟困活動,關心孤寡老人和殘疾人,營造良好社會風氣,同時深化實施素質教育。

  9.開展有主題的教師普訪活動,認真傾聽社群家長的意見和建議,進一步拉近與家長的距離,為社群教育的和諧健康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進一步辦好讓人民滿意的教育。

  學校社群聯絡制度8

  一、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結合國內國際形勢,進行時事教育,提高師生員工關心國家建設、祖國安危、社會穩定的'自覺性。

  二、宣傳國家建設成就,宣傳英雄模範事蹟,進行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教育。

  三、進行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傳統美德和家庭美德教育,提倡文明禮貌、團結互助、家庭和睦、助人為樂、見義勇為,爭當文明市民。

  四、進行法制教育,學習宣傳國家法律、法規,組織員工學習《文明公約》和《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使其知法、守法、用法,自覺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和各種行為規範。

  五、宣傳科學思想,傳播科學理念,普及科學知識,開展各種形式的文化教育活動,寓教娛樂、陶冶情操、培養市民良好的心理素質。

  六、組織參觀、演講、競賽等豐富多彩的員工喜聞樂見的活動,使教育內容有較強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學校社群聯絡制度9

  “學校與社群的互動”是建設學習型社群、學習型社會,滿足各類人群終身學習的需要,體現了社會經濟發展的現代化對教育有現代化的要求。結合本校實際,為實現我校與社群的有效互動,促進學校與社群的相互溝通,加強學校與社群的合作、共建,積極探索互動有效模式,形成教育合力,特制定以下社群參與學校管理制度:

  一、社群參與學校決策制度:

  1、每學年初,學校與社群聯席教育議事會召開會議,廣泛聽取社群對學校新學年教育教學計劃的意見和建議。

  2、每學年末,學校與社群聯席教育議事會召開會議,廣泛聽取社群對學校新學年教育教學總結的意見和建議。

  3、學校凡進行重大決策前,召開社群聯席教育議事會會議或發徵詢單,廣泛聽取意見和建議。推進校務公開、民主管理的程序。

  4、凡舉行重大活動前,邀請社群聯席教育議事會成員參加,廣泛聽取意見和建議。

  二、社群參與學校管理制度:

  1、學校與社群聯席教育議事會每學期發1——2次徵詢單,廣泛徵詢社群對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2、學校設立社群聯誼會,定期或不定期地聘請社群聯席教育議事會成員聽課、評課,參與學校的教育教學管理。

  3、與社群學校經常聯絡,提高社群管理人員的各方面素質,使他們掌握科學的教育方式和方法。

  4、社群積極配合學校加強家庭教育指導,與學生家長密切聯絡,切實解決學生實際問題,為溝通學校與家庭起到橋樑的作用。

  三、社群參與學校評價制度:

  1、學校與社群聯絡教育議事會兼學校文明共建監督會,定期或不定期地召集會員開會,悉心聽取社會、社群各方面對學校的意見和建議,充分調動大家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彼此學習和理解,相互支援和配合。

  2、每學期的學生思想品德評定工作都邀請社群同學校一起評定,保證學生健康成長。

  3、學校設立社群聯絡卡,經常把學生的在校情況反映給社群,同時,也請社群把學生的在家、在社群情況反饋給學校,以便相互聯絡,共同為學生健康成長努力。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