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學習的經典段落摘抄
關於學習的經典段落摘抄
一個人若想擁有聰明才智,便需要不斷地學習積累。華羅庚有句名言:“天才在於積累,聰明出於勤奮。”這是有道理的。就像古代大學者凌曙,小時候他家裡窮,無錢上學。後來,他勤儉節約,省下了一筆錢買了很多書回來學習,終於成為一個大學者。還有宋代學者朱熹講過一個故事:福州有一個叫陳正義的人,反應相當遲鈍,讀書每次只讀50個字,一篇小文章也要讀一二百遍才能熟。他不懶不怠,勤學苦練,別人讀一遍,他就讀三遍四遍,天長日久,知識與日俱增,後來無書不讀,成了博學之士。
一個好習慣,讓你獲得快樂,在學習中你就不會覺得累,在生活中,面對困難你就不會逃避,會迎難而解。好的習慣讓自己獨自享受成功的同時,也會與同學們一起分享著充實和快樂,那就不回覺得學習是枯乏的。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只要我們肯付出汗水付出努力,那麼我們會得到學習中最大的快樂。梁啟超曾告訴過我們:”未盡責任最苦,盡責任最樂“。學習是我們的責任,也是我們為自己的將來而努力,學習雖苦但能從學習中得來快樂,樂趣。那麼我相信世上的快樂莫過這種苦中得來的.快樂了!
人這輩子,誰都離不開學習。學習是生存的需要,就像灶臺上的鹽,是一種生活必需品;學習也是發展的需要,就像漫長旅途中的加油站,是一種能量的補充。當今社會日新月異,一個人不堅持學習就會落伍,就會被遠遠拋離在時代車輪的後面。書本把語文豐富的知識都揮散出來,那些美麗的修辭方法,標點,符號,把語言的魅力,都揮放出來,讓文章變得更加生動,豪邁。讀《三國》體驗到了諸葛亮的機智,智慧,劉,關,張的友誼,親情。閱《水滸傳》感受到了一百單八將的勇猛,宋江的謙遜,魯智深的義氣和武松的勇敢。賞《西遊記》品到了孫悟空的神通廣大,變化莫測,領略到了豬八戒的大智若愚,感受到了沙師弟的憨厚老實。
有學習的日子中,我們可以鍛鍊自己。老師是給我們搭建舞臺的工程師,同學是為我們捧場的觀眾,讓我們有盡情發揮自己的時刻。課堂上與老師爭執課文中的疑問,體會著自己辯論的風采,思維的靈敏;課後與同學們賽歌賽舞,唱出青春之歌,舞出自己的身姿;體育課上與同學遊戲,體驗合作的作用,展現自己的特長。我們會懷戀有學習的日子。
勤奮是我們一直推舉的學習方法。古人云: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然而說到並不容易做到,尤其是在我們工作繁忙時,就會放鬆了學習。所以我們要學會雷鋒“擠牙膏”的精神,用零星時間來學習。例如我們用上班早到一點的時間,或是開會空餘時間等等。關鍵是養成習慣,持之以恆,時間長了,積少成多,匯流成河。
學習,是每個學生每天都在做的事情,學生們從學習中獲得大量的知識,但是,如果問起他們為什麼要學習?為誰而學習?估計大多數學生都不知怎麼回答,當你問一個高材生為什麼讓讀書時,他也許會說為了不讓別人看不起;當你問起一個學習成績一般的學生,他也許會說為了不被父母責罵,也有可能會說為了不讓父母失望;當你問起一個學習成績不理想的學生,他有可能會說考得好可以得到父母的獎勵……
培根說:“知識就是力量。”知識是一種什麼力量呢?如果在古代,將軍掌握了《孫子兵法》,就能打敗敵人、戰勝敵人。今天掌握《孫子兵法》的人,管理經營也會如魚得水。宋初宰相趙普說:“半部《論語》定天下。”他說他掌握半部《論語》,就能治理和管理好一個國家。阿基米德掌握數學、物理等多門知識,並在歷史上三位數學巨人(阿基米德、牛頓、高斯)中排首位,他更是底氣十足地說:“給我一個支點,我將撬動地球。”看來“知識就是力量”還真是經得起時間的檢驗,也經得住實踐檢驗的真知灼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