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愛不釋手造句

用愛不釋手造句

  愛不釋手的意思是喜歡得捨不得放手。該成語構詞方式是補充式;在句中作謂語、狀語、賓語,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用愛不釋手造句,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造句

  1、我生日的那天,朋友送了我一些禮物,喜歡得我愛不釋手。

  2、小剛的鋼筆真是太漂亮了,我都有些愛不釋手了。

  3、這本書寫的真是扣人心絃,看得我愛不釋手。

  4、這個東西漂亮極了,真叫我愛不釋手。

  5、王大爺對他收藏的寶貝愛不釋手。

  6、鐵哥剛從龍泉得到一柄寶劍,每日撫劍高歌,愛不釋手啊!

  7、雖是不合他的路數,可奈文有定評,他看了也知道愛不釋手。(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三十五回)

  【解釋】:釋:放下。喜愛得捨不得放手。

  【出自】:南朝·梁·蕭統《陶淵明集序》:“餘愛嗜其文,不能釋手。”

  【示例】:雖是不合他的路數,可奈文有定評,他看了也知道~。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三十五回。

  【語法】:補充式;作謂語、狀語、賓語;含褒義,表達喜歡物件。

  愛不釋手,亦作“愛不忍釋”。謂喜歡得捨不得放手。 清 梁紹壬 《兩般秋雨盦隨筆·條幅扇頭詩》:“又於扇頭見一絕雲:‘一夜東風草翦齊,如絲春雨溼香泥……’亦愛不忍釋。” 魯迅 《書信集·致孟十還》:“知道您頗喜歡精印本《引玉集》,大有‘愛不忍釋’之概。”

  【出處】:南朝·梁·蕭統《陶淵明集序》:“餘愛嗜其文,不能釋手。”

  拓展

  成語典故

  蕭統少時即有才氣,性愛山水,而尤其酷愛讀書。他記憶力極強,五歲就讀遍儒家的“五經”,讀書時,“數行並下,過目皆憶”。他更喜歡“引納才學之士,賞愛無倦”,所以在身邊團結了一大批有學識的知識分子,經常在一起“討論墳籍,或與學士商榷古今,繼以文章著述,率以為常”。據《南史》記載,蕭統的東宮當時有藏書近三萬卷,“名才並集,文學之盛,晉、宋以來未之有也”。

  正是出於對讀書的喜愛,後來蕭統便著手編輯自周至梁的.大型詩文選集——《文選》,既以自賞,亦為傳世。他認為文章應該“麗而不浮,典而不野”,凡是收入《文選》的,都應“事出於沉思,義歸乎翰藻”,也就是經過作者的深思熟慮而又文辭華美的作品。他似乎對晉末大詩人和文學家陶淵明的作品格外讚賞,曾親自為《陶淵明集》作序,並在這篇序言中毫不掩飾地流露他對陶作的崇奉之情:“我特別愛好讀陶的文章,愛好到放不下手;而且緬懷他的人品,為沒能和他生活在同時代感到遺憾。”

  陶淵明的作品為什麼能讓蕭統如此著迷?顯然與其詩文獨特的藝術風格有關。陶詩自然樸素,韻昧雋永;陶文亦以質樸、醇厚、簡練見長。如其名作《歸去來辭》、《桃花源記》等,確實讓人百讀不厭,無怪乎蕭統要“愛不釋手”了。

  成語寓意

  人世間,愛情是人類最重最濃的情感之一。真摯的愛是發乎於心靈深處的呼喚,遂將兩顆純潔無瑕年輕的心,緊緊地牽繫在一起,即使遠隔千山萬水而兩個真誠相愛的人,仍然寄情物而相互慰藉,喜愛到不肯放手的地步。

  手不釋卷 膾炙人口 愛不忍釋

  如棄敝屣 束之高閣 深惡痛絕 棄如敝屣 不屑一顧 棄若敝屣 深惡痛疾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