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怎麼造句
古代怎麼造句
古代怎麼造句1
1.古代四大美人,有傾國傾城的美貌,真可稱為天生尤物。
2.萬里長城是因為不讓外國侵略而建造的。可是有好多悠久的歷史呢,它是一個著名的古代建築,也是一個著名的旅遊景點。萬里長城就像一條龍臥在一座雄偉壯觀的大山上面。永遠保持著它的尊嚴和地位。
3.但中國古代的典籍汗牛充棟,無論怎樣精賅的索引,難免滄海遺珠,一些極微的問題往往會引來煩複的考訂。
4.古代的女子總是足不出戶,在家裡繡花,學習琴棋書畫,讀萬卷書,相夫教子,卻很少有女子行萬里路的。
5.我國古代的學者,早就提出過"左圖右史"的理想,希望用直觀的影象來補充文字描述的不足。
6.那專業論文中詰屈聱牙的陳述和撲朔迷離的概念,總像古代巫師的咒語一般,叫人不寒而慄。
7.這個夏季節日源於古代中國一位博學多聞的官員屈原。
8.古代四大美女,各有千秋。
9."五.一"勞動節,我們一家去蘇州博物館瞻仰了古代民族英雄塑像,一路上我的心嘭嘭直跳。
10.古代宮廷裡的繁文縟節之多,不是現代人所能想象的`。
11.我國古代有許多俠肝義膽的女英雄。
12.孔子創立的儒家思想,薪盡火傳在中國古代兩千多年的封建文化中,始終處於正統地位。
13.古代兵器陳列館和成語典故園等。
14.對於古代和外國的文學作品,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不能生吞活剝地全部吸收。
15.從浩如煙海的古代文獻中搜集地震的資料,有如沙裡淘金,需要付出艱辛的勞動。
16.我們要以古為今用、批判繼承的原則去對待古代文化遺產。
17.在古代,王侯將相們醉心於風花雪月,過著奢靡的生活,而不顧百姓的疾苦。
18.古代有些詠史詩,喜用借題發揮的手法,多半在借古諷今。
19.其正中的一條龍造型最具威嚴,昂首向前,目光炯炯,氣宇軒昂,體現出了我國古代高超的雕刻技藝,頗值得一觀,是我國四大龍壁之一。
20.我們應當批判地繼承中國的古代文化,可不能數典忘祖啊。
古代怎麼造句2
1.三墳五典是我國古代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2.古代地方官所作所為,朝廷有時也鞭長莫及,難以管束。
3.儉以養廉是古代的一句格言,看來,今天仍有現實意義。
4.古代的四大美女,真是有傾國傾城的容貌。
5.古代有遠見的政治家,為廣招天下賢才而一饋十起、一沐三提發,這種態度值得我們的領導幹部學習。
6.古代的達官貴族選妻可謂是百裡挑一。
7.樹林,路邊和院內不久就會裝扮得珠光寶氣,勝過古代東方帝王最富庶的夢想。
8.因材施教是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首先提出來的一條教學原則。
9.我們要研究現代史,也要研究古代史。
10.中國成語中有"鐘鳴鼎食"和"一言九鼎"之說,反映了鼎在中國古代社會生活中的獨特地位。
11.寬猛相濟是古代帝王統治國家的一條重要經驗。
12.參考古代制度要知變通,食古不化是不行的。
13.古代的帝王搜尋們,在天壇祭天,在社稷壇祭地。祭天為了要求風調雨順,祭地為了要求土地肥沃。
14.古代帝王將相的文治武功,早已煙消雲散。
15.在古代,我們不簡訊,不網聊,不漂洋過海,不被堵在路上,如果我想你,就翻過兩座山走五里路,去牽你的手。
16.他也不去看那些紅海兩岸的奇異古城,那浮現在天邊的城影簡直就象是美麗的圖畫。他也不想一想那些在這阿拉伯海灣可能發生的危險:古代多少史學家如斯特拉朋艾裡安阿爾得米多艾德里西等人一提起這裡,無不談虎色變。從前,路過此處的航海家若不給海神奉獻祭品,祈求旅行安全,他們是決不敢冒然航行的。
17.得到了這幅古代名畫,他認為奇貨可居,就一直藏在身邊。
18.古代文獻學家對古籍所出現魯魚亥豕的錯誤進行逐字校勘,目的無非在儘量恢復古書原貌。
19.由此可以看出,在古代思想文化中,"心廣體胖"不是一般的養生,而是高尚的以德養生。古人崇德,把德行看作為人風範,以德養生被推崇到了極高的位置。
20.古代的帝王搜尋們,在天壇祭天,在社稷壇祭地。祭天為了要求風調雨順,祭地為了要求土地肥沃。
古代怎麼造句3
1.近代文明吸收了古代文明中一切有價值的東西,並使之面貌一新。
2.中國古代的桑林不僅是蠶桑生產的場所,而且也是進行祈雨求子等重大巫術活動的場所。
3.“政以賄成”是中國古代吏治腐敗的集中表述,從中央到地方,從大臣到胥吏,貪汙受賄、行賄徇私等貪贓枉法的政治行為和所體現出來的官場腐敗現象,不勝列舉。
4.在古代,我們不電話,不簡訊,不網聊,不微博,不漂洋過海,不被堵在路上。如果我想你,就翻過兩座山,走五里路,去牽你的手。
5.另外還有玉璽、漆器、古代犀角、古青銅器、木雕家具和翡翠,尤其是和田白玉,也極受追捧。
6.此外,還有《算命先生》、《賣魚婆》,有《王祥臥冰》、《老萊娛親》,體現了古代人民生活風貌和道德倫理。
7.破讀是古代漢語中重要的語言現象之一,破讀又稱為讀破、破音或破音異讀。
8.這樣就離不開計量單位,古代把一斤分成16兩,應該是你我聽說過的什麼"半斤八兩"的由來吧我想。
9.這是我國古代最早、最完整的土地契約,具有土地租佃契約和收受輸納的賃證或收據的雙重性質。
10.他鑑別古代的圖書版本有豐富的經驗,要想魚目混珠,那比登天還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