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犯而不校造句
用犯而不校造句
犯而不校指受到別人的觸犯或無禮也不計較。犯:觸犯;校:通"較"計較。出處:先秦·孔子《論語·泰伯》:“以能問與不能,以多問於寡;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下面是用犯而不校造句,請參考!
用犯而不校造句
1、面對同桌的挑釁,我犯而不校,他慢慢的'也沒興趣了。
2、像他這樣寬宏大量、 犯而不校的人是不多見的了.
3、面對土匪的侵擾,他也只能是犯而不校。
4、魯迅說過"犯而不校"是恕道,"以眼還眼,以牙還牙"是直道。
5、高老太爺聽說有些年輕學生在外面印報紙,散佈謠言,專跟他作對,在他看來,這簡直是犯而不校,目無君長了。
6、對那些以欺人為快樂之本的人,決不可犯而不校。
7、以能問於不能,以多問於寡,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嘗從事於斯矣!
8、真正大度的人,應該做到犯而不校。
9、魯迅說過:“‘犯而不校’是恕道,‘以眼還眼,以牙還牙‘是直道’。”
10、像他這樣寬宏大量、犯而不校的人是不多見的了。
詞目:犯而不校
發音:fàn ér bù jiào (犯而不“較” 同音)
釋義:受到別人的觸犯或無禮也不計較。犯:觸犯;校:計較。
出處:先秦·孔子《論語·泰伯》:“以能問與不能,以多問於寡;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
近義詞:唾面自乾、逆來順受
反義詞:針鋒相對、以眼還眼
用法:複雜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貶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