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級下冊語文《司馬光》公開課教案

人教版一年級下冊語文《司馬光》公開課教案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人教版一年級下冊語文《司馬光》公開課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司馬光》公開課教案

  【公開課教案思路】

  根據教材內容,以及一年級同學的實際能力、認知水平,考慮到在第一課時的學習中,生字詞的認讀,課文的理解,朗讀能力的訓練是應該完成的教學任務。然而,“讀”又是語文教學中的重點。為此,在這節課的公開課教案中把重點放在了指導同學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上,使同學在讀中感悟,瞭解司馬光的冷靜機智,並從中受到一定的啟發。在教學方法上,透過讓同學讀讀,想想,議議,再讀讀來體會課文的內容,理解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課堂上,教師力求發揮主導作用,讓同學始終處於主體地位,鼓勵同學多角度考慮問題,發表獨到的見解。又根據教材及低年級同學的年齡特點,課堂教學時,藉助多媒體課件的優越性來輔助教學,以創設情境,提高同學的學習興趣,最終完成本課時教學任務。

  【教學方法】

  看圖讀懂課文法合作探究法自主識字法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讀準本課13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透過看圖理解花園裡的環境及司馬光砸缸的過程,知道司馬光是一個聰明、勇敢和小朋友。

  4、從司馬光破缸救人的故事中受到啟發,遇到事情要像司馬光那樣不慌張,支腦筋發明性地解決問題。

  〖教學重點〗

  1、讀準本課的生字及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讓同學理解花園裡的環境和司馬光砸缸救人的詞句,知道司馬光是一個遇事不慌、勇敢聰明的小朋友。

  〖教學難點〗

  學習司馬光這種逆向思維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

  1、教師板書課題。

  2、簡單介紹:

  司馬光姓司馬,名光。是俺國此宋時期的歷史學家。今天俺們學習的這篇課文就是司馬光小時候的故事。

  二、看圖

  1、出示圖,從圖中你看出了什麼?

  同學能從圖中看出一口大缸被砸破,水嘩嘩地流出來,一個小朋友正往外爬,圖中間的小朋友正伸手去扶那個小朋友,其他的小朋友有的嚇哭了,有的喊著,有的找大人。

  2、你有不懂的地方嗎?

  同學1:爬出來的小朋友是怎樣掉進缸裡的?當時的情況怎樣?

  同學2:是誰救的掉進水缸的小朋友,他是怎樣救的?

  三、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1、藉助拼音讀課文,邊讀邊畫出生字和會認的字。畫出的生字和會認的字要多讀幾遍。

  2、讀準生字及會認字的音。

  ⑴自身藉助拼音讀生字和會認的字。

  ⑵同桌小夥伴互讀、線糾正。

  ⑶抽讀生字和會認字的卡片。

  ⑷做猜字遊戲,激發同學學習興趣,鞏固字音。

  ⑸電腦出示詞語的'簡報:

  小朋友嚇哭沒有假山慌了喊叫

  舉起砸破救人古時候司馬光一塊石頭

  3、再讀課文,標畫出自然段。

  4、同學分段讀課文,其他同學聽聽他們讀的字音是否準確。

  四、理解課文內容

  1、學習第一段:

  ⑴指名讀第一段:讀後你知道了什麼?

  ⑵電腦出示插圖;讓同學根據圖中人物的穿載來理解:“古時候”這個詞語。

  2、學習第二段:

  ⑴指名讀第二段:從他的讀中你知道了什麼?

  ⑵教師提問:

  ①他指的是誰?(他指的是司馬光)

  ②你是怎麼知道的?(俺從第一自然段知道的)

  ③教師鼓勵同學能夠聯絡上下文考慮問題。

  ④藉助圖弄清花園裡假山下,大水缸的位置,以及是怎樣的一口缸。

  ⑶指導朗讀:

  ①教師範讀第二段,要求同學認真聽,聽出什麼了?(教師在讀時注意突出“大”和“滿”字)

  生:俺聽出花園裡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缸,缸裡裝滿了水。

  ②同學自由練習朗讀。

  ③指名讀這段;讀後同學評議。評議時同學們先可以說說他哪兒讀得好!然後說說哪兒讀得還不夠,應該怎樣讀。最後他自身的體會讀出來。

  ④由於本段的第二句是個長句,不容易讀的教師再範讀,讓同學注意看清標點,聽好停頓的地方。

  ⑤同學自身練習朗讀。

  ⑥同桌互讀,相互糾正。

  ⑦指名讀,集體糾正。

  3、學習第三段:

  ⑴指名讀課文,聽他讀後你知道了什麼?

  ⑵提問:有一個小朋友爬到假山上玩,怎麼全掉進大水缸裡呢?請你們聯絡上下文說一說。

  ⑶理解:“一不小心”的意思。(就是沒留神掉進大水缸裡。)

  ⑷應該怎麼讀呢!同學們自身練習朗讀這段。

  ⑸指名讀,大家評議。

  ⑹必要的時候教師範讀指導。

  ⑺提問:有個小朋友爬到假山上去玩,沒留神掉進了大水缸裡。啟發同學想象,掉進缸裡的小朋友會怎樣呢!透過討論得出當時情況十分緊急,掉進大水缸裡的小朋友假如不急時救上來就會有生命危險。

  ⑻過渡語,就在這緊急時刻,司馬光和其他小朋友是怎麼做的呢?俺們一起來讀讀第四、五自然段。

  4、學習第四、五自然段:

  ⑴學習第四自然段

  ①同學自身輕聲讀這段,讀後說說你瞭解到了什麼?邊讀邊畫出表示小朋友動作的詞語。

  ②從“有的……有的……哭、叫、喊、跑、找”這些詞,小組討論他們這些人當時是怎麼想的?

  ③小組彙報得出結論:讓他人來幫助,俺這麼小,沒有方法,有的嚇哭了,不知道怎麼辦。

  ④為了讓同學理解:“別的小朋友都慌了”的局面,教師提問:一個小朋友掉進大水缸裡,隨時有生命的危險,假如你也在場,那都慌起來了是什麼樣子?請同學扮演當時的局面。

  ⑤教師指導同學有語氣地讀好這段。

  ⑥過渡:別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嚇哭了,有的叫著喊著,跑去找大人。就在這危急時刻司馬光是怎麼做的呢?

  ⑵學習第五自然段:

  ①自身讀讀第五自然段,考慮司馬光是怎麼做的呢?請你畫出司馬光動作的詞語。

  ②請同學看圖,並模仿司馬光的動作。

  ③師:司馬光舉起一塊石頭“使勁”砸,怎樣做才叫“使勁”砸呢!再請同學們做動作。同學在扮演中理解了詞語和句子。

  ④教師指導同學讀後四、五段。

  5、透過比較理解課文內容:

  ⑴與課文中人物的比較:

  提問:當一個小朋友一不小心掉進一口大水缸裡時,司馬光的表示與別的小朋友的表示有什麼不同?可以看出司馬光是個怎樣的小朋友?組織同學討論交流。

  ⑵自身與司馬光的比較:

  ①提問:同學們也動腦筋想一想,假如你當時是那些小朋友中的一員,你還有什麼方法能救出掉進大水缸的小朋友呢?同學討論後全班交流。

  方法一:用梯子爬到缸上,把小朋友拽上來。

  方法二:找一根長竹竿,讓小朋友抓著竿爬上來。

  方法三:去喊大人,讓大人把他救上來。

  方法四:可以找來抽水機把水抽出來。

  方法五:可以拿來繩子把小朋友拉上來。

  ②提問:大家想了不少好方法,現在俺們比較一下,司馬光的方法和大家的方法有什麼不同?

  ③教師演示覆動投影片:小朋友被大人從缸中拉出來,人離開水。

  教師板書:人──水

  ④請大家想一想:用梯子、用竹竿,拿繩子,喊大人救小夥伴,有什麼相同的地方?

  ⑤教師再一次演示“人離開水”的復動投影片。

  ⑥司馬光用的方法與俺們的有什麼不同呢?教師演示:水從缸中流出,小夥伴得救。

  過渡:這樣水就離開了人,小朋友得救了。

  ⑦從這樣事情可以看出司馬光是個怎樣的小朋友?小組討論後交流。

  ⑧師總結:

  你們也是個愛動腦筋的小朋友,但是在當時的情況下,用梯子,用竹竿、拿繩子、喊大人都是讓人離開水,但時間又來不及。而民光急中生智砸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