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五年級語文上冊課文教案(通用17篇)

小學五年級語文上冊課文教案(通用17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教案准備工作,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五年級語文上冊課文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五年級語文上冊課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分角色朗讀課文。

  2、結合課文感受廉頗的知錯就改以及藺相如的顧全大局的精神品格。

  教學重點:

  分角色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廉頗的知錯就改和藺相如顧全大局的精神品格的感受指導。

  教學過程:

  一、憶“避”,明品格(複習第一幕)

  1、學生用自己的話概括第一幕的內容。

  2、藺相如見到廉頗後的表現(用一個字概括):避(板書)

  3、說說藺相如“避”的原因?(板書:顧全大局)

  二、閱讀第二幕

  1.場景引讀。

  (1)學生讀。

  (2)“藺相如在客廳踱步。”

  踱步:慢步行走。踱步時,藺相如在思考什麼呢?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理解藺相如時刻為國著想的品格,為下文的閱讀、理解作鋪墊

  (3)“韓勃匆匆走上”。

  匆匆:急急忙忙的樣子。韓勃為什麼匆匆?(廉將軍來了!他沒穿上衣,還揹著一根荊條呢。)

  (4)想象:廉頗突然來訪,如果你是韓勃,你會怎麼想?

  廉頗突然來訪,如果你是藺相如,你會怎麼想?

  (5)廉頗突然來訪,藺相如什麼表現?(奇怪)

  為什麼奇怪?(廉將軍來訪、廉將軍沒穿上衣,還揹著一根荊條呢。)

  設計意圖:透過想象引導學生猜測廉頗此行的目的,結合“奇怪”一詞,讓學生知道藺相如對廉頗此行目的也不知情,為下文感受藺相如的人物品格做個鋪墊。

  2.“快請廉將軍進來!”

  (1)廉頗是來幹什麼的?藺相如知道嗎?

  (2)平時,看到廉頗就避讓的藺相如,在不明其來因的情況下,為什麼叫快請廉頗進來?

  想象:如果你是一個老百姓,看到平時和藺相如不和的廉頗沒穿上衣,還揹著一根荊條來到藺相如的門口,你會怎麼想?

  如果你是秦國在趙國的奸細,看到平時和藺相如不和的廉頗沒穿上衣,還揹著一根荊條來到藺相如的門口,你會怎麼做?

  如果你是趙國的大臣,看到平時和藺相如不和的廉頗沒穿上衣,還揹著一根荊條來到藺相如的門口,你會怎麼做?

  (3)小結:快請廉將軍進來!“快”中可見藺相如的顧全大局。

  設計意圖:藺相如的顧全大局並不是單單表現在和廉頗的關係上。對於任何細節,藺相如考慮到的都是趙國的利益。廉頗赤膊上身,揹著荊條到藺相如府邸來請罪,不知情的人會以為廉頗又是來搗亂的。因此在教學這個部分時,我抓住一個“快”字,讓學生想象趙國的老百姓、秦國在趙國的奸細、趙國的大臣看到這一幕的想法、做法。(趙國的老百姓看到廉頗的樣子會認為廉頗有失體統,同時這也會給趙國的臉上抹黑,這是對趙國不利的;秦國的奸細看到這一幕後,會以為廉頗和藺相如的關係更加惡化了,會趕緊回去報告,讓秦來攻打趙國,那樣趙國就更危險了;趙國的大臣看到這一幕後,看到趙國的大將和上卿不和,會以為他們都要打起來了,會認為趙國快完了,甚至會離開趙國,這對趙國更是不利的)讓學生知道“快”請廉頗進來的急迫性,也加深了學生對藺相如顧全大局品格的認識。

  3.“廉將軍,別這樣,快請起,快請起。”

  (1)韓勃領廉頗上來了,藺相如怎麼做的呢?

  (2)“迎上去”:以前藺相如見到廉頗是“避”,現在卻是“迎”,可見藺相如不是真的怕廉頗!

  設計意圖:用“迎”與前文的“避”形成對比,讓學生更好地感受課文的整體性,體會藺相如的顧全大局。

  (3)看到迎上來的藺相如,廉頗是怎麼做的呢?

  廉頗趕忙跪下來!(①廉頗跪下來的原因?認識到自己的錯了,來向藺相如請罪的②“趕忙”一詞可見廉頗認錯的真誠!)

  廉頗的錯在哪兒?(用課文中的句子回答:不理解藺相如的顧全大局)

  (4)廉頗的錯誤大嗎?如果是你,你會怎麼懲罰廉頗呢?

  (5)藺相如是怎麼做的呢?

  課件出示:“(連忙取下荊條扔在一邊,伸手去扶廉頗)廉將軍,別這樣,快請起,快請起。”

  (雙手扶起廉頗)請起來,廉將軍,請起來吧。

  過去的事就別提了。

  (6)小結:面對處處刁難自己的廉頗,藺相如不但沒有懲罰他,反而用雙手扶起他,還說過去的事就別提了。可見藺相如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啊?(不計前嫌、既往不咎、深明大義、寬容大度)

  設計意圖:錯誤的改正過程應包括:認識錯誤、承認錯誤、改正錯誤三個層次。教學時,我設計讓學生談廉頗錯在哪兒,再讀廉頗承認錯誤的句子,扣住“趕忙”一詞感受廉頗的光明磊落、知錯就改,同時也對學生進行了思想教育;學生複述了廉頗的錯誤,認識到了廉頗的錯誤之後,再引導學生讀藺相如的做法的句子,抓住“快”“雙手扶”“過去的事”來體會藺相如的任務品格。

  4.“韓勃,快叫人準備筵席,我要跟廉將軍痛痛快快地飲幾杯!”

  (1)廉頗明白藺相如的心思了,藺相如高興極了,他是怎麼做的呢?

  (2)課件出示:韓勃,快叫人準備筵席,我要跟廉將軍痛痛快快地飲幾杯!

  (3)學生讀,抓住重點詞分析人物品格。

  快:真的高興。

  幾杯:(酒逢知己千杯少)為何是幾杯?

  (4)想象:假如他們開心地喝酒,都喝得酩酊大醉,

  如果你是一個老百姓,看到藺相如和廉頗喝醉了,你會怎麼想?

  如果你是秦國在趙國的奸細,看到廉頗和藺相如喝醉了,你會怎麼做?

  如果你是趙國的大臣,看到廉頗和藺相如喝醉了,你會怎麼做?

  (5)藺相如在高興之餘,仍不忘大局,真是一個顧全大局的人啊!

  設計意圖:設計中,緊緊抓住“快”“痛痛快快地飲幾杯” 來感受藺相如在廉頗負荊請罪,認識了他的良苦用心後的開心。同時利用“幾杯”一詞讓學生進行想象:如果是“酒逢知己千杯少”,兩人喝得酩酊大醉後的結果,體會藺相如在高興之時,也不忘為國著想的高貴品格。

  三、總結人物品格

  聯絡課文內容說說人物品格。

  1、廉頗:知錯就改,爽直磊落。

  2、藺相如:深明大義、不計前嫌、既往不咎、寬容大度。

  四、分角色朗讀課文,感受藺相如和廉頗的品格。

  板書設計:

  負荊請罪(第二幕)

  (深明大義)

  (顧全大局) 避

  藺相如 →→→→→→→→ 廉頗

  (顧全大局) 快 知 爽

  (不 畏 懼) 迎 錯 直

  (不計前嫌) 快 就 磊

  (既往不咎) 快 改 落

  教學反思:

  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是從人物形象入手的,因為這篇課文是一個歷史小話劇,而劇本本身就是要塑造鮮明的人物形象的,根據劇本表演最重要的也是要塑造出鮮明的人物形象。 在引導學生品讀人物的臺詞時,我是從這兩方面來引導的:一是抓住人物的臺詞、小括號動作和神情的提示、方括號背景的提示來品讀好人物的臺詞;二是聯絡人物的職位、身份、經歷等等屬於人物個人的東西來品悟想象人物的內心,體會人物的性格特點和品質,品讀好人物的臺詞。感覺這樣的教學策略效果挺好的。

  小學五年級語文上冊課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能正確認讀“攝”等4個生字新詞;正確讀寫“抵”等9個字和“寸草不生”等9個詞語,並能聯絡上下文理解詞義。

  2、默讀課文,能梳理課文條理,把握內容要點,說說課文從哪些方面介紹了太陽。

  3、能找出太陽對人類作用的有關句段,用自己的話說說太陽對人類的作用。

  4、讀指定的句子,結合課文內容說說運用哪些方法介紹太陽,以及這樣寫的好處,初步瞭解列數字、作比較、舉例子的說明方法。

  重點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4。

  難點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3、4。

  教學準備:

  教師:“攝”等4個會認讀的字的字卡,教學課件。

  學生:每人一套“攝”等4個會認讀字字卡。

  第一課時

  一、激趣匯入,釋題,明確課文主要教學目標

  (一)閱讀單元導讀,明確單元主要教學目標

  1、出示任務:默讀單元導讀的兩段話,藉助背景圖,聯絡課文,想一想,這個單元學習的是關於什麼內容的課文?這個單元的主要教學目標有哪些?分別用不同的符號標示出來。

  2、反饋指導。(課件出示單元導讀)

  預設:

  這個單元學習的課文都是說明性的課文。

  這個單元的主要學習目標有:一個是閱讀的目標,閱讀簡單的說明性文章,瞭解基本的說明方法;一個是習作的目標,蒐集資料,用恰當的說明方法把某一種事物介紹清楚。

  3、小結:對了。這個單元是習作學習的單元,要學習的課文都是說明性的課文,學習這些課文,我們不但要了解基本的說明方法,還要運用這些說明方法介紹說明一種事物。

  (二)匯入,釋題,明確課文主要教學目標

  1、導語:那麼,我們就進入這個單元的第一篇課文的學習,看看我們要學習的第一篇說明性課文要向我們介紹什麼事物,好嗎?

  板書課題:16太陽

  2、齊讀課題。

  3、釋題。

  提問:同學們,透過課題,我們可以知道這篇課文向我們介紹什麼事物嗎?(指名回答。預設:透過題目,我們可以知道這篇課文向我們介紹的事物是太陽)

  4、明確課文主要教學目標。

  導語:透過課題,我們知道課文向我們介紹的事物是太陽。那麼,是怎樣向我們介紹太陽的呢?讓我們學習了這課的生字新詞,把課文讀準確通順了,瞭解了課文內容,進行有關的實踐訓練就都知道了。

  二、指導預習

  (一)佈置預習

  出示預習任務:

  (1)輕聲朗讀課文,遇到不會讀的字,拼讀字上的音節,看看自己能不能將課文朗讀下來。

  (2)讀完課文後,把會認讀的字詞圈畫出來,藉助拼音,把生字詞讀準。

  (3)朗讀課文,注意做到讀準、讀通順課文。

  (二)反饋指導

  1、課件出示會認讀的生字詞(注音)。透過個別指名檢查等方法,指導讀準生字讀音。

  2、說說哪個生字容易讀錯,指導讀準音難字。預設:“攝”“殖”。

  3、課件出示會寫字中已經會認讀的字詞“攝氏、糧食、地區、殺菌”,複習認讀。

  提示:會認讀的字詞和會寫的字詞中紅色的字,學習完課文,就要求正確書寫。

  4、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評議是否讀準、讀通順。

  三、梳理課文條理,瞭解課文內容,把握課文內容要點

  (一)梳理課文條理,瞭解課文內容

  1、出示任務:默讀課文,思考:課文從哪些方面介紹了太陽,然後用“‖”把課文分成三個部分,概括各部分主要意思個體操作,同桌交流。

  2、反饋指導。(採用讀中理解,理解中讀的策略進行)

  預設: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主要意思:太陽離我們很遠,它很大,是個大火球,溫度很高。(板書:距離遠體積大溫度高)追問:概括地說,這一部分講了太陽的什麼?(指名回答。預設:這一部分講了太陽的一些特點。)(板書:特點)

  第二部分:第4—7自然段;主要意思:太陽和我們的關係非常密切。

  第三部分:第8自然段;主要意思:沒有太陽,就沒有我們這個美麗可愛的世界。追問:這一部分最後的這句話的含義是什麼?(指名回答。預設:這句話的含義是說:太陽和我們的關係非常密切)這是從哪個角度說太陽與我們的關係的?(指名回答。預設:這是從反面的角度說太陽與我們的關係的)

  (二)把握課文內容要點

  1、導語:梳理了課文條理,概括了課文各個部分的主要意思,你能說說課文是從哪些方面介紹太陽的嗎?

  出示任務:說說課文是從哪些方面介紹太陽的。

  個體操作,同桌交流。

  2、反饋指導。

  預設:

  課文先從太陽與我們關係密切的特點這方面介紹:講了太陽與地球距離遠,它體積大和溫度高。然後從太陽與我們的關係十分密切這方面介紹:先從正面講與我們關係非常密切,再從反面說與我們關係密切。

  四、認識瞭解基本的說明方法

  (一)透過例子認識瞭解

  1、導語:我們梳理了課文的條理,概括了各部分的主要意思,知道了課文是從與我們關係密切的特點和與我們關係密切兩個方面介紹太陽的。那麼,課文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介紹太陽的呢?我們先看幾個例子。

  出示任務:(課件出示兩組句子)讀讀這兩組句子,結合課文內容,說說作者兩組中的B句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介紹太陽的,說說用上這樣的說明方法的好處是什麼。

  第一組:

  A、太陽離我們很遠很遠。

  B、太陽離我們約有一億五千萬千米遠。到太陽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飛機,也要飛二十幾年。

  第二組:

  A、太陽非常非常大。

  B、約一百三十萬個地球的體積才能抵得上一個太陽。

  個體操作,四人小組交流。

  2、反饋指導。(採用讀中理解,理解中讀的策略進行)

  預設:

  第一組:(課件出示圖片)

  說明方法:

  列數字和舉例子。

  好處:

  列數字:約有一億五千萬千米的距離長度;三千五百年,用具體的人走路的時間,和二十幾年,用飛機飛行的時間,用這樣的數字準確具體寫出了太陽離我們地球的距離遠的特點。

  舉例子:用人走路和飛機飛行的例子,就把太陽離我們地球的距離遠的特點具體形象地寫了出來,讓讀者一讀就清楚明白。

  第二組:(課件出示圖片)

  說明方法:

  列數字、作比較。

  好處:透過約一百三十萬個的球與一個太陽的數字比較,能讓讀者很直觀地感受到太陽的大。

  (二)透過其他句子進一步認識瞭解

  1、導語:我們透過具體的例子認識瞭解了一些基本的說明方法:列數字、舉例子和作比較,初步知道了用這些說明方法說明介紹的好處。課文中還有用這樣的方法進行說明介紹的,你能找出來,說說用了什麼說明方法以及這樣寫的好處嗎?出示任務:默讀課文,找一找用上基本的說明方法進行說明介紹的語句,做上記號。然後想一想,這些語句各用了什麼說明方法?用上這樣的說明方法有什麼好處?

  個體操作,同桌交流。

  2、反饋指導。

  預設:

  (1)太陽的溫度很高,表面溫度有五千多攝氏度,就是鋼鐵碰到它,也會變成氣體。

  說明方法:列數字、舉例子。

  好處:用五千多攝氏度這樣的數字,以及鋼鐵碰到變成氣體的例子,把太陽溫度高這個特點具體清楚並形象地寫了出來,讓讀者一讀就清楚明白。

  (2)寫太陽和我們關係密切的語句(太多了不一一例出)。

  說明方法:舉例子。

  好處:透過具體的事例把太陽和我們關係密切具體形象寫出來,讓讀者一讀就清楚明白。

  五、小結

  列數字,就是透過列出數字來介紹說明;作比較,就是透過把要介紹說明的事物與另一個大家比較熟知的事物相比進行介紹說明;舉例子:顧名思義,就是透過具體的事例進行介紹說明。

  第二課時

  一、複習

  (一)複習會認讀的字和會寫的字

  課件出示會認讀的字和會寫的字組成的詞語,指名認讀,齊讀。

  (二)複習上一節課學習的有關內容

  提問:上一節課我們給課文《太陽》劃分了部分,概括了各部分的主要意思,誰能說說各部分的主要意思?課文在介紹說明太陽與我們關係密切的特點時用了什麼說明方法?在介紹說明太陽與我們關係密切時,用了什麼說明方法?(以上問題指名回答並形成板書。預設:見上一課教學過程。)

  二、說說太陽和人類的關係非常密切

  1、導語:上一節課我們瞭解了課文的內容,認識和了解了一些基本的說明方法,這節課我們要進行說話的學習訓練。

  出示任務:默讀課文第二、三部分,想一想:為什麼說太陽和我們人類的關係非常密切?給有關句段做上記號,然後用上課文的內容,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注意做到儘量用自己的話說,內容完整符合原意,語句通順連貫。

  個體操作,同桌交流。

  2、反饋指導。

  預設:

  先彙報有關語句,然後才說話。

  有關語句:

  有了太陽,……埋在地層底下變成的。

  追問:這個句段寫了什麼來說明太陽和我們關係密切的?(指名回答。預設:這個句段寫了植物、動物,我們吃的、穿的和用的方面來說明太陽和我們關係密切)(板書:植物動物吃的穿的用的)

  地面上的水被太陽……就變成雨或雪落下來。

  太陽曬著地面,……成為風。

  追問:這兩個句段寫了什麼來說明太陽和我們關係密切的?(指名回答。預設:這兩個句段寫了氣候方面來說明太陽和我們關係密切)(板書:氣候)

  太陽光有殺菌的作用……治療疾病。

  追問:這個句段寫了什麼來說明太陽和我們關係密切的?(指名回答。預設:這個句段寫了預防和治療疾病方面來說明太陽和我們關係密切)(板書:預防治療)

  說話:指名兩三個學生說,用以上三個標準評議;評議後個體根據評議再練說,再反饋指導。

  三、“初試身手”審題明要求

  (一)複習喚醒

  1、提問:透過學習,我們知道課文運用了一些基本的說明方法,把太陽的特點和與我們人類的密切關係、這些抽象複雜的事物說得清楚明白。誰能說說透過課文的學習知道了哪些基本的說明方法?舉例說說。

  2、反饋指導。

  預設:

  列數字;例句:太陽離我們約有一億五千萬千米。

  作比較;例句:約一百三十萬個地球的體積才能抵得上一個太陽。

  舉例子:例句:就是鋼鐵碰到它,也會變成氣體。

  (二)審題明要求

  1、導語:在閱讀單元導讀的時候,我們已經知道了這個單元是學習習作的單元,透過課文的學習瞭解基本的說明方法,並運用這些基本的說明方法介紹說明一種事物。現在,我們學習了單元的第一篇課文,就要準備嘗試運用基本的說明方法學習介紹說明事物了。請翻開課文70頁。

  出示任務:閱讀“初試身手”的兩個題目,想一想,題目分別要求我們寫什麼?有些什麼具體要求?

  個體操作,同桌交流。

  2、反饋指導。

  預設:

  (1)題目1:

  嘗試寫的內容:寫身邊的一個事物;具體要求:試著運用多種方法說明它的特徵。

  追問:要初試身手寫好身邊的一個事物,在寫之前要做什麼呢?(指名回答。預設:要透過觀察,瞭解這個事物的特徵。)

  (2)小結:對了,要介紹說明清楚一個事物,首先就要透過觀察,從一些方面瞭解這個事物的特徵,這樣才有材料寫。

  (3)題目2:

  嘗試寫的內容:把課文《白鷺》的第2—5自然段改寫成一段說明性文字;具體要求:要查詢資料來改寫,然後體會兩種寫法的不同。

  追問:要根據什麼來查詢白鷺的資料呢?(指名回答。預設:要根據課文《白鷺》第2—5自然段的內容來查詢白鷺的資料。)

  (4)小結:要改寫好,關鍵是要根據第2—5自然段的內容,來查詢白鷺相關的資料。無論是第1題的觀察,還是第2題的查詢資料,都要適當做好筆記,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四、會認讀的字認字的評價與詞語表詞語讀記

  (一)同桌打亂字卡順序相互檢查糾正

  (二)認字評價(注:所出示的字脫音節,關注學習慢的學生)

  (三)課件示詞語表詞語,自由讀記

  (四)反饋讀記(注:關注學習慢的學生)

  五、寫字教學

  (一)字形教學

  1、課件示會寫的字,讀一遍。

  2、觀察字形,思考容易與學過的哪個字混淆,同桌說一說。

  3、反饋指導。

  指名說並板書,然後讀一讀:

  例:殖(繁殖) 植(植物) 糧(糧食) 娘(大娘) 菌(殺菌) 茵(綠茵茵)

  (二)寫字指導

  1、觀察並說說字的各部件相互位置,筆畫的變形、退讓、延伸等。

  2、各寫一個,反饋評議。

  3、按評議對照修改,然後每個字再寫兩個。

  六、總結(學習狀況和知識能力點,具體見教學過程)

  七、寫字練習和抄寫詞語表詞語

  作業設計:

  1、把自己說的太陽和我們人類的關係非常密切的話寫下來。

  2、觀察身邊的一個事物和查詢白鷺的有關資料,準備初試身手。

  小學五年級語文上冊課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會認“攝、殖”等4個生字,會寫“抵、氏”等10個生字。理解並掌握“寸草不生、步行”等詞語。

  2、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瞭解與太陽的有關知識,初步認識人類與太陽的密切關係,激發學習自然科學的興趣。

  3、瞭解作者說明事物的方法,初步學習閱讀說明文的方法。

  教學重點

  1、掌握本課的生字,理解並掌握“寸草不生、步行”等詞語。

  2、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初步認識人類與太陽的密切關係。

  教學難點

  瞭解作者說明事物的方法,初步學習閱讀說明文的方法。激發學習自然科學的興趣。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會認“攝、殖”等4個生字,會寫“抵、氏”等10個生字。理解並掌握“寸草不生、步行”等詞語。

  2、朗讀課文。把握主要段落的結構特點,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太陽的有關知識,初步認識人類與太陽的密切關係,激發學習自然科學的興趣。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

  一、猜謎語匯入,激發興趣

  出示謎語:有個老公公,天亮就出工。哪天不出工,準是下雨或颳風。

  提問:“它是誰呀?”——太陽公公

  大晴天的時候,我們都能看到太陽。可是你知道關於太陽的知識嗎?這節課就向大家介紹一下板書:太陽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出示課件2)

  1、學生齊讀課文。

  2、學習生字生詞:

  (1)齊讀詞語表中的詞語。

  (2)教師指導正確書寫易錯字:殖蔬

  3、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把句子讀通順。

  三、細讀課文,交流收穫

  1、我們可以把課文分成幾部分?請概括每部分的段意。

  生總結,彙報

  課文可以分成兩部分。

  第一部分(1—3)介紹太陽遠、大、熱三方面的特點

  第二部分(4—8):講太陽和人類的關係。

  2、我們來讀第一部分。思考,這部分介紹了太陽哪些特點?

  生總結、彙報

  板書:特點:遠大熱

  3、作者先給我們講了一個傳說。你知道介紹傳說的作用嗎?

  生總結、彙報

  師:介紹神話傳說,增加文章的神秘感,引起閱讀興趣。

  4、找出第一部分與第二部分之間的過渡句,說說過渡句的作用

  生總結,彙報

  生:“雖然……但是……”用這個關聯詞結束上文,引起下文“關係密切”的介紹。所以,這是過渡句,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板書:關係密切

  5、第二部分在結構上有什麼特點?

  生總結、彙報

  第二部分是總分總的結構,文章先說“太陽和我們的關係非常密切”,緊接著就分段告訴我們動植物的生長和人的繁殖靠太陽,雨雪的形成、風的形成、太陽的殺菌能力和給我們送來光明和溫暖。最後用“沒有太陽,就沒有我們這個美麗可愛的世界”來結束。前後呼應。

  四、作業超市

  1、抄寫文中你喜歡的詞語兩遍。

  2、熟讀課文,進一步把握課文內容,上網查詢說明方法。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複習生字以及課文的主要內容。

  2、瞭解作者說明事物的方法,初步學習閱讀說明文的方法。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

  一、複習匯入

  透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太陽的哪些特點?

  二、學習1---3自然段,品味說明方法。

  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1、課文是用什麼方法來介紹太陽的“遠”、“大”、“熱”的特點呢?在前三個自然段中找出相關的句子。

  生交流、彙報

  師出示句子

  (太陽離我們……也要飛二十幾年。)

  思考:A用了什麼說明方法?

  B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這個句子,讀出“遠”,讀出感情。

  師總結:這段話採用了列數字和作比較的說明方法,使說明物件更具體,更準確,更容易理解,突出了“遠”的特點。

  2、課文是怎樣寫太陽“大”的特點呢?生找句子,並彙報

  出示句子

  (我們看到太陽……所以我們看上去只有一個盤子那麼大。)

  A用了什麼說明方法?有什麼好處?

  B有感情地朗讀。

  板書:作比較。

  3、體會描寫“熱”的句子:

  A找出描寫“熱”的句子,說說用了哪種說明方法,好處是什麼。

  生總結,彙報

  出示句子

  (太陽會發光,會發熱,是個大火球……)

  板書:列數字。

  B讀一讀,讀出“熱”的特點

  4、小結說明方法。

  師:在介紹太陽的特點的時候,作者主要運用了列數字、作比較的說明方法。這些說明方法的運用,使抽象的事物更形象,更易於理解。

  三、學習4---8自然段,認識太陽與人類的密切關係。

  1、體會第四自然段第一句的作用。

  2、默讀5---7自然段,說說太陽和我們的關係密切在哪裡。

  A指名答,根據學生回答,隨機出示相關資料圖片。

  B請學生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展示自己的朗讀,並做出評價。

  板書:動植物的生長和人的繁殖靠太陽形成雨雪形成風殺菌

  C出示最後一自然段,反覆朗讀,體會太陽作用之大。標出中心句。

  D想象一下,如果沒有太陽,世界將會變成什麼樣子?

  四、佈置作業。

  上網查詢關於太陽的其他知識。

  小學五年級語文上冊課文教案 篇4

  一、激趣引入。

  1.今天,老師也想給大家講一個故事,主人公是西漢名將李廣。李廣駐守邊疆的時候,讓敵人聞風喪膽,號稱飛將軍。

  2.哪位同學給大家複述一下這個故事。

  3.誰能只用短短期20個字,把它複述下來呢?(盧綸可以)

  二、品讀古詩

  1.板書課題、作者,指名讀,齊讀。

  2.小組內先處理生字,用自己喜歡的形式把古詩讀幾遍。(注意指導“塞”、“曲”、“稜”的讀音)

  3.小組展示(達到目標:通順無錯誤)

  4.劃節奏讀----小組再試讀----再次展示(達到目標:有清晰度、表現力。適當的停頓)停頓是表達語意的重要手段使得音韻和諧,給人以美的享受。

  5.關鍵詞語重讀----加著重號-----再次重讀展示(能說明重讀它的理由,渲染環境,讀出意境)

  6.師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演繹(配樂朗讀)

  7.就讓我們想象著詩歌描繪的情景,帶著對飛將軍李廣的讚歎與敬佩,試背《塞下曲》

  三、全詩整合。

  1、詩中的將軍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為什麼你會有這樣的印象?

  2、老師也想講一講這個故事,可以嗎?請大家跟我合作,我講到哪句詩,請大家讀出相應的詩句。好不好?師生合作。

  四、拓展延伸。

  李廣作為我國曆的一代名將,讚頌他的可不止盧綸一個,其中唐代的王昌齡也寫了一首詩———《出塞》。

  五、作業

  辦一期以邊塞生活為題材的手抄報。

  小學五年級語文上冊課文教案 篇5

  一、教學目標

  1、複習鞏固做課外閱讀題的幾種基本方法。

  2、複習鞏固歸納文章主要內容的方法。

  3、複習鞏固抓住關鍵詞句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

  4、複習鞏固透過品詞析句領悟文章表達方法的方法。

  二、教學重、難點

  1、歸納文章主要內容的方法。

  2、複習鞏固抓住關鍵詞句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

  3、複習鞏固透過品詞析句領悟文章表達方法的方法。

  三、課時安排:

  2課時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直接揭示課題。

  這節課,我們進行一次課外閱讀專項訓練,好吧?(板書:課外閱讀專項訓練)

  二、反思閱讀現狀,發現問題,明確任務。

  1、在做閱讀短文時,你覺得哪種型別的題做得不夠好?

  師相機板書:主要內容思想感情表達方法

  相機解決一些學生做題的困惑:如1聯絡上下文理解詞語。2聯絡語言環境加標點。

  2、同學們敢於自我反思、實事求是的學習態度真值得表揚!你們所遇到的這幾種難題正是我們的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規定你們要達到的第三學段的學習目標!下面,我們就一起來攻克“歸納文章主要內容,體會思想感情、領悟表達方法”這三道閱讀難關,有沒有信心?(有)從你們的聲音里老師聽出了你們的自信!

  三、立足學情,有效引導。

  〈一〉首先來攻第一關:歸納主要內容。

  1、在做閱讀題時,要想歸納出文章的主要內容,首先得怎樣做?(讀懂文章)這時,我們一般選擇哪種讀書方式?(默讀)對,因為默讀有利於思考。讀幾遍呢?要因文、因人而宜,直到讀懂為止。

  默讀時,還應注意些什麼?

  (1)要入情入境地去讀,讀進去,想開去,一邊讀一邊想。

  (2)不動筆墨不讀書!標自然段,好詞好句,關鍵詞句,標點,做旁註,同學們掌握的學習習慣還真不錯!

  2、現在就請同學們用這些方法去默讀短文《一位母親與家長會》看你能讀懂些什麼?

  (肯定默讀方法,默讀習慣!)

  題目見提綱五年級語文第七、八單元複習卷十、

  (一)5

  交流讀書收穫。

  3、你們讀懂的便是主要內容的部分了,我們再稍微加工一下,就是主要內容了。

  在歸納寫事類文章的主要內容時,你有什麼竅門?

  (板書1、完整、簡要)(2、誰幹什麼法)(3、時間、地人物、事件)

  4、同學們的方法可真不少!誰能根據同學們的竅門,集思廣益,來歸納一下《一位母親與家長會》的主要內容?別忘了,既要完整,又要簡要!

  同位交流——全班交流互評。

  5、剛才,我們運用的方法,便是複習小博士指導給我們的歸納文章主要內容常用的“要素串連法”。也就是時間、地點、人物、事件,這幾種要素串連起來,還要注意簡要完整!

  恭喜同學們第一關攻關成功!Ye!

  〈二〉再來攻第二關:體會思想感情

  1、你有什麼好的方法?

  (1)把心放到文章中心,設身處地地去讀,去想!

  (2)抓住關鍵詞句。

  板書:關鍵詞句

  2、現在,就請同學們用你們的方法來體會一下的《一位母親與家長會》的思想感情。首先,我們得再次默讀短文,讀進去,想

  網

  開去;邊讀邊標關鍵詞句,看你能從中體會到什麼?

  學生自讀自悟

  全班交流:透過再次讀文,你標出哪些關鍵詞句,從中體會到了什麼?

  我們要把這些體會融合在一起,儘量全面一些!

  看看複習小博士的體會:齊讀1遍。

  3、現在,我們回顧一下剛才體會思想感情的方法,便是複習小博士給我們指出的:齊讀1遍。

  恭喜你們,第二關攻關成功!Ye!

  〈三〉最後一關,領悟表達方法。

  1、你都知道哪些表達方法?

  2、你是怎樣領悟表達方法的呢?

  (再讀文章,透過品讀詞句來領悟。)板書:品詞析句

  是呀!表達方法就蘊含在字裡行間!

  3、好,就按你們的方法,再去默讀全文,仔細品味品味詞句,看你能領悟出什麼樣的表達方法?

  交流:

  (1)你透過哪些詞句,品出了什麼表達方法?

  (透過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來表現人物內心或品質)

  (2)這是一篇寫事的文章,有原因,經過,結果,是按什麼順序記敘的?(事情發展的順序)

  這兩點合起來,便是這篇短文所採用的主要的表達方法。

  這樣,透過品詞析句,我們就總結出寫事類文章的一般表達方法:

  1事情發展的順序。

  2透過人物動作、語言、神態描寫來表現人物內心或品質。

  同學們可真棒!都可以和複習小博士相媲美了!

  恭喜同學們,第三關攻關成功!Ye!

  第二課時

  〈五〉總結學法

  回顧我們的攻關歷程,我們在攻每一道關時,我們最先做的是什麼?(讀文章),不只一次地讀!反覆地讀!正所謂: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只有多讀,才能調動我們的語感,發動我們的思維,抓注關鍵詞句,透過品詞析句,就能找出問題的答案。

  板書:多讀——語感

  四、學法遷移,領悟運用。

  1、運用我們剛才複習的方法,我們再來做一篇閱讀短文,好吧?

  小學五年級語文上冊課文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正確掌握本課生字。

  2、理解重點文言詞語的意思,瞭解詩句的意思,想象詩句描繪的情景。

  3、把握將軍的形象。

  4、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並背誦古詩。

  教學重點:

  瞭解詩句的意思,想象詩句描繪的情景。

  教學準備:

  小黑板、錄音帶。

  一、激趣引入

  今天我想給大家引薦一位古代的大將軍,他是西漢的軍事家,曾做過都尉、郡太守,鎮守邊郡時匈奴都不敢侵犯,被稱為“飛將軍”,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李廣。

  據記載,在李廣巡視打獵時就發生過富於戲劇性的故事,流傳到唐代,被一位名叫盧綸的詩人即興改編,創作了一首膾炙人口的古詩,取名為《塞下曲》。(教師隨機板書)今天就讓我們走進古詩的學習。

  二、初讀古詩,識字正音

  1、板書課題、作者,理解題目。

  2、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形式把古詩讀幾遍,讀通順,注意古詩的停頓。

  3、檢查學生的讀詩情況,指名讀。作出評價。

  三、理解詩句,體會詩境

  1、想具體瞭解這首詩寫了飛將軍李廣的什麼故事嗎?不過在學習之前,老師想讓大家回憶一下,要想學好古詩,必須有好的學習方法,回憶一下,都有哪些方法?

  2、學生小組互助,理解詩句。

  3、交流。

  A、說說“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兩句詩的意思。

  抓住“引”字總結聯絡上下文解釋的新方法。

  從“驚”字型會,感受氣氛的緊張。

  教師指導朗讀。

  B、說說“平明尋白羽,沒在石稜中”兩句詩的意思。

  抓住“沒”,並且利用情景表演體會將軍力氣大,勇武。

  讀出讚歎之情,指導朗讀。

  4、指名有感情地朗讀全詩。生評價。

  兩個人對讀。

  師生對讀。

  四、全詩整合

  1、剛才我們學習了古詩,瞭解了飛將軍李廣的一個富於傳奇性的故事。下面,誰願意把這個故事講給大家聽?

  2、老師也想講一講這個故事,不過,需要大家的合作,我講到哪句詩,請大家讀出相應的詩句。

  五、把握情感,全班朗讀

  李廣將軍真不愧是“飛將軍”,最後,就讓我們想象著詩歌描繪的情景,帶著對飛將軍李廣的讚歎與敬佩,齊讀《塞下曲》!

  六、拓展延伸

  同學們,詩人盧綸筆下的《塞下曲》可並不只是這一首,而是共6首。今天我們學習的是第二首。在剩下的5首古詩中,第3首“月黑雁飛高”也十分有名。另外,像的大詩人李白、王昌齡,也都創作過《塞下曲》。那麼,課下就讓我們互相幫助,蒐集這些古詩,把它摘抄在採集本里。

  小學五年級語文上冊課文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在理解課文內容基礎上領會“抓住事物的特點寫”的方法。

  2、學習能聯絡上下文來理解語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讓學生透過學習課文內容,受到威尼斯獨特地理風貌以及文章語言美的感染,受到熱愛大自然與熱愛生活的教育。

  教學重點:

  聯絡上下文來理解語句的意思

  教學難點:

  學習作者是怎樣抓住特點把事物寫具體的。

  教具準備:

  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板塊走進威尼斯

  一、激發興趣,匯入新課

  1、揭示課題,理解課題

  同學們讀了課題,對課題你是怎樣理解的?

  2、欣賞動畫,感受威尼斯。(課件展xx尼斯的圖片。)

  (1)、要求學生邊聽邊想,哪些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2)、學生交流(河道多、橋樑多、名勝多、島嶼多、小艇多)

  小結:這就是義大利的古城——威尼斯。它位於歐洲亞得里亞海濱,周圍被海洋環繞,由118個島嶼組成,全城有117條縱橫交錯的大小河道,靠400多座橋樑把他們連結起來。只有西北角一條長堤與大陸相通,有“水城”、“百島城”之稱。這兒風光秀美,古蹟甚多,有120座哥特式、文藝復興式、巴羅克式大教堂,有120座鐘樓,64座修道院,40座宮殿,是馳名全球的旅遊勝地。威尼斯城熱鬧非凡,但城內沒有汽車和腳踏車,也不見紅綠交通燈,小艇就是“公共汽車”。威尼斯的小艇同樣聞名於世。

  3、學習詞語

  威尼斯小艇聳立、橋樑、靜寂、僱定、禱告、保姆、簇擁、

  縱橫交叉輕快靈活操縱自如、手忙腳亂

  (1)出示詞語、指名讀。

  (2)指名用詞語說話,一定用上“威尼斯或小艇”

  4、師:為了能讓同學把句子說得更好,先自由放聲讀課文,看看詞語在句子的什麼地方,用自己的話來說。並比一比誰能在較短的時間內抓住文章的主要內容。

  5、思考課文寫了哪幾方面的內容?理請文章的敘述順序。

  師隨機板書:小艇樣子,速度,船伕的駕駛技術,小艇的用途。

  反思:本片斷的教學側重點在於引導學生了解異國風情。透過讓學生欣賞威尼斯的風光記錄片,瞭解威尼斯的河道多、名勝多、橋樑多、小艇多,整體地瞭解了這“水上城市”的地理風貌。讓學生深切感受威尼斯的確是一座世界聞名的水城。這對學生了解小艇存在的必然性有了一個感性的認識,對“是威尼斯的主要交通工具”的理解並水到渠成。再透過對詞語的運用“要用上威尼斯或小艇說一句話”的方法加深了對威尼斯和小艇的認識。同時對整體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找到了根據。可謂是一舉多得。為下文的'學習,打下感性理解的基礎。但在用詞語說句這一環節,有部分學生揀課文的原句練說。學生的概括理解能力還有待於多加強訓練。)

  第二板塊感受小艇之奇特

  1、匯入:當我們置身於詩情畫意威尼斯時,坐上一隻小艇,會有一種“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感受,那麼就先讓我們來看一看這些造型別致、乘坐舒適的小船。

  2、請同學讀課文第二自然段,看看課文是怎樣描寫小船的樣子和特點的?(出示課文第二自然段的文字)

  3、師:讀了這段,請你說說小艇的特點是怎樣的?(精巧、奇特)

  4、出示大螢幕

  比較

  (1)、威尼斯的小艇又窄又深;船頭和船艄向上翹起;行動起來輕快,靈活。

  (2)、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長,又窄又深,有點像獨木舟。船頭和船艄向上翹起,像掛在天邊的新月,行動輕快靈活,彷彿田溝裡的水蛇。的水蛇。

  誰來談一談作者用了什麼方法使我們感到描寫得更生動形象?

  5、品讀句子,感受比喻句的妙處。

  6、好,如果有這麼一艘小艇就在我們面前,你想不想體會一下坐在裡面的感覺呢?(出示坐小艇的圖片)下面我們就來做一個“模擬情景”的小表演,假設大家就在這樣一艘小艇中,我們現在正順流而下,兩旁是小橋,流水,人家。我讀課文,大家做動作,看誰想象得好,巧(教師範讀,學生作相應的“摸摸柔軟的墊子”、“穿過小橋,仰望小橋”“推開船”,“遠眺”,“打招呼”等動作)

  小結::一句話,坐上這小艇是什麼感受?

  7、過渡:那麼,課文用了這三個比喻句,使我們眼前就浮現了小艇的樣子、造型。以及它行動起來的感覺,今後我們也要學習這些描寫的方法,使我們的文章也同樣生動、形象。我們先來試一下同學們會不會用比喻句;

  (1)把下列的詩句寫成比喻句

  《憶江南》“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江南的風景真是美如畫。你看那_______

  (2)校園東南角花壇裡的那棵桂花樹真美啊!它高大挺拔,遠看它就像_________;它蒼翠繁茂,每一片葉子簡直就是;那夾雜在葉子間的小花猶如,芳香撲鼻,整個校園都被桂花的香味浸住了。

  (反思:試圖讓學生明白小艇的外形、造型、行動上的特點。此段文字淺顯易懂,但對比喻的修辭方法運用的好處不能較好的體會。尤其是對小練筆的兩道訓練題出現了冷場。原因一是對古詩文的回生現象嚴重,學生的思維受到限制,不知道白居易到底“憶”江南的哪些風景;二是教師設計練點是限制了學生思維發展的空間,學生的知識儲備(詞語積累、生活表象)不夠豐富,導致不能暢所欲言。)

  第二課時

  第三板塊讚歎駕駛技術之自如

  匯入:這麼令人喜愛的小艇由誰來駕駛呢?對船伕的技術又有什麼要求呢?

  1、課件出示課文第四自然段文字。小組派代表有感情地朗讀,

  出示學習提示

  2、默讀課文,畫出重點句。

  3、從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船伕的駕駛技術特別好?畫出句子,讀一讀,談談你的理解。

  4、小組內交流。可採用列表、討論、對比等方式學

  在什麼情況下船伕能怎麼樣說明什麼

  (提示:河上行船速度極快的時候——操縱自如,不手忙腳亂;急駛的時候——能夠拐彎;擁擠的時候——能夠擠進擠出;極險極窄的地方——能夠穿過去。說明船伕的駕駛技術特別好。)

  5、教師引讀

  師:船伕的駕駛技術特別好,他操縱自如──

  生:行船的速度極快,來往船隻很多,他毫不手忙腳亂。

  師:他動作靈活──

  生:不管怎麼擁擠,他總能左拐右拐地擠過去,還能做急轉彎。

  師:他速度極快──

  生:遇到極窄的地方,他總能平穩地穿過,而且速度非常快。

  6、師描述:小艇時而快時而慢,快時猶如一支輕靈的燕子掠著水面,飛速向前;慢時則悠然的盪漾在碧波上,讓我們盡情欣賞著異國的風光。

  出圖片介紹威尼斯:嘆息橋、里亞託橋、聖馬可廣場、聖馬可教堂

  7、整體朗讀,熟讀成誦(出示填空)

  船伕的( )特別好。在河上行船的時候,( ),來往( ),他總能( ),毫不( )。在( )的時候,他( ),在( )的時候,他( )。我們看是( )的地方,( )能夠穿過去,而且( ),兩邊的( )飛一般地( )。我們的眼睛( ),不知( )。

  8、語言訓練:此時此刻你就在威尼斯,你在小艇旁邊,你就面對船伕,你想對他怎麼說?船伕最想說什麼?

  小學五年級語文上冊課文教案 篇8

  教材簡析:

  來自北國的同學們或許對海底森林——紅樹林很感興趣,那裡是另一番絢麗多姿的景象,海風吹來,綠浪翻滾,真是美妙的人間仙境。課文就帶領學生暢遊這神話般的大花園,感受祖國的偉大。

  教學目標:

  1、認識並正確、規範地書寫本課的5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有感情的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紅樹林的神奇美麗偉大,感受祖國山河的壯麗。

  3、培養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教學難點:

  以提綱的形式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匯入,激發學生興趣

  1、同學們,你們知道樹林是什麼顏色的嗎?你見過其他顏色的樹林嗎?激發學生興趣。

  2、那麼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新課文《紅樹林》(板題,生齊讀課題)

  二、初讀全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把生字詞圈、劃出來讀正確,把不好讀的句子多讀幾遍,讀通順。

  2、檢查讀詞及課文的情況。

  3、師:你喜歡海南的紅樹林嗎?

  4、小結。

  三、學習課文,理解重點部分。

  1.指讀課文,想一想: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寫紅樹林的?請你把有關的句子畫下來。

  2.重點練習朗讀和複述:透過學習,你能說說你喜歡紅樹林的理由嗎?

  3.練讀:請你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讀一讀,說說你的感受。(適時板書)

  4.指導朗讀:美讀

  四、總結全文

  1、學完課文你想說點什麼嗎?

  2、說一說你這節課最深的感受是什麼。

  六、佈置作業

  作業超市:

  1、摘抄生字新詞,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課外閱讀

  第二課時

  一、總體把握:

  1、熟讀課文,有感情的朗讀描寫紅樹林的景色的句子。

  2、結合課文,說說你對紅樹林的認識和理解。

  二、內容探討:

  你喜歡海南島瓊山的紅樹林嗎?為什麼?

  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描寫紅樹林的?試著寫出課文的提綱。

  三、聽寫生字生詞,糾錯

  四、小練筆:描寫自己見過的奇觀

  板書設計:

  紅樹林

  神奇

  美麗

  奉獻

  課後札記:

  小學五年級語文上冊課文教案 篇9

  一、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引導學生理解詩詞內容,體會《秋思》的意境,感受作者對家鄉親人的深切思念,

  二、重難點:

  從字裡行間感受作者對家鄉的思念,體會作者思緒綿長而心緒紛亂的情感,體會意境,這也是這首詩的難點所在。

  三、教學準備

  四、教學過程

  (一)情景匯入

  首先出示PPT:“同學們,請觀察大螢幕,你能否用自己的語言將所看到的畫面描述出來呢?自己考慮後自由發言。”

  “在此情此景下,你能想起我們學過的那些古詩?”(《靜夜思》《泊船瓜洲》)

  “這兩首詩表達了一種什麼感情?”( “思念家鄉”。)

  好,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思鄉詩,是由唐朝詩人張籍所寫的一首七言絕句──《秋思》。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教學倡導循序漸進,溫故而知新,此環節,我以明月為引,透過學生的聯想而引出思鄉主題,回顧所舉例詩的寫作手法,為學生初步感知新授課的教學重難點打下了伏筆】

  (二)新課講授

  1、解詩題,知詩人。

  首先讓學生分別介紹了有關張籍的資料。

  師總結:張籍的老家是吳郡,也就是現在的江蘇蘇州。幼時家境貧寒,10歲的時候就離家外出,成年後考取功名,開始四處遊歷做官,創作這首詩的時候,他正獨自一人居住在洛陽。又是一年秋風至,望著蕭瑟的秋風,詩人不禁感慨萬分,揮筆寫下了這首《秋思》。

  泊船瓜洲

  1、有感情的朗讀古詩,背誦並默寫古詩。

  2、藉助註釋、抓住重點詞句、利用插圖、發揮想象理解詩意,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表達的方法。

  3、感受古詩的韻味,激發閱讀古詩的興趣。培養動手蒐集資料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1、理解詩意,積累古詩。

  2、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達方法。

  教具準備:課件

  學具準備:詞典、蒐集思念家鄉的古詩詞、與這首有關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交流積累,引入詩文。

  老師:古往今來遠離故土的遊子總會思念魂牽夢縈的家鄉。他們往往把這種濃濃的思鄉之情融入一首首短小精悍的古詩中,需要我們細細去品味。請同學們把你積累或蒐集到的描寫思念家鄉的古詩,給大夥誦讀一下。如: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李白的《靜夜思》、賀知章的《回鄉偶書》(已學過)、北宋秦觀的《浣溪沙》等。 學生:積極交流。

  老師:從剛才的交流中可以看出,大多數同學把所學古詩能夠積累下來,一部分同學不但能積累所學古詩,還主動蒐集課外古詩,值得大家學習,我們一定要養成主動積累的習慣。因為學習語文重在積累。今天我們來學習北宋詩人王安石的一首詩《泊船瓜洲》。

  二、知詩人,解詩題

  (一)知詩人

  老師:課前老師讓同學們查閱與這首詩有關的資料,誰願意把自己蒐集到的資料跟大家交流交流。

  學生:簡介王安石。

  老師:根據學生的交流適時點撥使學生了解寫作這首詩的時代背景。

  (二)解詩題

  學生:理解“泊”的意思。進而解題:泊船瓜洲:把船停泊在瓜州。 師小結:剛才我們瞭解了詩人是怎樣的一個人,弄懂了詩題的意思。這”知詩人,解詩題“是學習古詩不可缺少的一步。它能幫助我們理解詩的內容。那麼王安石把船停泊在瓜州時寫下了一首怎樣的詩呢?請同學們輕聲讀一讀。

  三、讀詩文,明詩意

  (一)輕聲讀詩,圈出自己讀不準的字。

  (二)同桌交換意見。

  (三)師生合作讀詩文,解詩意。

  1、指名讀詩,引導讀準”間、重、還”。

  2、共同動手正音。

  3、理解“數重山”中“數”的意思。

  老師:看來從瓜州到王安石的家鄉鐘山就一條(橫向的)河、幾座山的距離,離得很近了,往下讀。

  學生:讀“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4、理解“綠”和“還”的意思。

  綠:吹綠、染綠。

  還:歸、在本詩中是回家的意思。

  老師:現在這個“還”的音你能讀準了嗎?

  5、回過頭複習“泊、間、數、綠、還”幾個字的意思。

  6、再次輕聲讀詩,然後拿出課堂筆記本試著用自己的話寫出這首詩的意思。寫成後交流。

  詩意:(對面的)京口和(這裡北岸的)瓜洲不過是在一條橫著的江的距離之內,(再遠處的)鐘山也就只是隔著幾重山巒而已。春風又把(對岸的)江南大地吹綠了,明月啊,你什麼時候可以照著我回到(對面江南的)故鄉呢?

  四、入詩境,悟詩情

  1、引導學生邊讀詩邊想象詩描繪的畫面。

  老師:春天到了,和煦的春風吹醒了柳樹,吹來了燕子,吹美了大江

  南岸,閉上眼睛想象春風帶給江南什麼樣的美景?想好後跟大夥描述一下,可要用上我們積累的好詞佳句喲。

  學生:自由描述想象到的畫面。

  2、體會詩人用詞的傳神

  老師:春風給江南送來了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而詩人把江南春天的美景只用了一個字就表現出來了,讀時耐人尋味,那就是---“綠”,請同學們認真閱讀課後資料袋裡的內容,相信你會更進一步的感受出詩人對詞的推敲及用詞的準確傳神。

  3、讀中領悟詩情

  老師:同學們,根據你的理解自由讀詩,讀出詩的韻味。體會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找出詩中相關的詞句。

  學生:自由讀詩,讀後發表意見。

  4、老師小結:“一水間,數重山”足以感受出詩人歸心似箭,“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不能馬上回到家鄉的惆悵之情自然流露。由此可以看出整首詩表達了詩人戀鄉、思鄉之情。

  《長相思》

  【教學過程】

  一、以詩引題

  (出示王安石名句: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在王安石的眼中啊,鄉愁是那一片吹綠了家鄉的徐徐春風。那麼在納蘭性德的眼中,鄉愁又是什麼呢?請大家開啟課本,自由朗讀《長相思》這首詞。

  二、學生初讀詞

  1、要求:

  ⑴ 讀前兩遍的時候注意詞當中的生字和多音字,爭取把它念得字正腔圓。

  ⑵ 讀後兩遍的時候,爭取把它念通順,注意詞句內部的停頓,明白嗎?好自由讀《長相思》,開始。

  2、教師指導學生讀通詞句:

  注意不但要把它讀正確,讀得有節奏,而且還要儘可能讀出它的味道來。

  3、學生反覆讀,邊讀教師邊指導停頓。

  三、初讀後想象

  1、讓學生說說詞給自己什麼印象?

  2、要求帶著這種感覺我們再來讀一讀《長相思》,把這種感覺讀進去,讀到詞的字裡行間去

  四、悟詞意

  1、分組合作學習,結合註釋體會詞意。

  2、教師提兩個關鍵的問題檢查學生的學習情況:

  ⑴ 作者的“身”在那裡?

  ⑵ 作者的“心”在那裡?

  3、學生再談體會。

  4、練習有感情朗讀,讀出作者“身”與“心”分離的感受。

  五、想象畫面

  1、教師放音樂指一學生讀,學生想象畫面。

  2、說說自己看到了什麼?

  3、練習朗讀。

  4、寫片段:

  同學們,在納蘭性德的心中,在納蘭性德的記憶裡面,在他的家鄉,在他的故園,又應該是怎樣的畫面,怎樣的情景呢?展開你的想象,把你在作者的家鄉,在作者的故園看到的畫面寫下來。

  5、再讀。

  六、課堂延伸

  1、出示“問君何事輕離別,一年能幾團圓月?”

  2、創設情景,感情昇華。

  【教學反思】

  《長相思》是校長揚州之行的一大發現,某次偶然的機會向本人推薦,本人初看教案,也被它深深的吸引了,決定一試。在此之前我從未曾想象到,一首簡簡單單的詞,能上得如此之豐滿,如此之渾厚,如此之動人,如一首悠悠旋律在不斷的起承轉合的節奏變遷中詠唱著那一份情感,讓激越的思緒不斷飛揚,不斷擴散。

  讀是這節課的元神,是這節課的精粹,我注意到古詩詞教學依託載體是讀,所以我對讀的訓練是足夠的,並都儘量做到每一次讀都解決一個問題。從讀準字音到理解詞意的讀,從感受身在征程到心繫故園的讀,從領悟故園夢美到征程心碎的讀,一個“讀”字裡,把作者納蘭性德思鄉的情切、思鄉的無奈、思想的痛楚表現得一覽無餘。

  小學五年級語文上冊課文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進一步學習有條理地介紹一個人物,說清其尊敬的原因。

  2、進一步提高有條理地介紹一個人物的能力,提高表達能力,培養向先進英雄人物學習品質。

  教學設計:

  一、複習入題,明確要求。

  1、你是怎樣介紹一個人的?

  2、人是怎樣介紹最高興的?討論歸納:

  ①人—樣子、特徵、特長

  ②最高興的是抓住高興來說清高興的原因。

  3、提出目標:人們要把以上兩種方法結合起來介紹自己最尊敬的(人)。

  二、試說點撥,掌握方法。

  1、學生試說:我的老師:

  ①總說

  ②具體、關心、幫助、鼓勵

  ③總結

  2、學生自由說時提出:請你說說最尊敬的是誰?

  先進人物、模範人物、英雄人物點撥學生自由說。

  3、學習例文:

  ①在生活中,我最愛的是我的爸爸媽媽,而我最尊敬的是×老師。雖然他其貌不揚,但能說會道;有很高的文化素養;心靈手巧,畫得一手好畫,剪得一手好剪紙,寫得一手好字;能文能武,不光能寫得好文章,還能帶領我們打籃球,踢足球。在我們的心目中他是一個能人。

  ②其實最讓我服貼的還是他對我們的教育。平時他雖然經常和我們嘻嘻哈哈。但對我們的教育可嚴啦,在行規上,你絕對鑽不到空子。記得有一次,×老師宣佈去看電影,我因為最近學習太緊張,有放鬆的機會真是太高興了,我就忘形地怪叫一聲,當時急著排隊,老師也沒有理睬我,我也以為沒事,在去電影院的路上,他走在我旁邊,和我說著話。忽然前面出現了幾個吹口哨怪叫的人,老師話頭一轉問我:“前面幾個人很瀟灑是不是?”我“哼”了一聲:“小流氓!”老師卻淡淡一笑:“可有人還在教室裡怪叫呢?”聽了這話我的臉紅了。從那以後,我再也沒有做過類似的事。

  你說,這樣的老師你能不尊敬嗎?

  4、總結方法:

  ①以總—分一總的方法介紹他人。抓住你尊敬人的樣子、特徵、特長來反映人物,並要讓聽者一開始就對人物有肅然起敬的感覺。

  ②尊敬他人要從內心開始,只有從心裡發出的那種真實情感才能使人感動,要用真實的事例,採用總一分一總方法來說明你為什麼最尊敬他。

  三、指名全班說,師生評議打分,明確要求。

  四、四人小組互說打分

  五、作業:生活中值得你尊敬的英雄人物的故事,在班級《英雄故事會》上作介紹。

  小學五年級語文上冊課文教案 篇11

  一、激趣引入。

  1.今天,老師也想給大家講一個故事,主人公是西漢名將李廣。李廣駐守邊疆的時候,讓敵人聞風喪膽,號稱飛將軍。

  2.哪位同學給大家複述一下這個故事。

  3.誰能只用短短期20個字,把它複述下來呢?(盧綸可以)

  二、品讀古詩

  1.板書課題、作者,指名讀,齊讀。

  2.小組內先處理生字,用自己喜歡的形式把古詩讀幾遍。(注意指導“塞”、“曲”、“稜”的讀音)

  3.小組展示(達到目標:通順無錯誤)

  4.劃節奏讀----小組再試讀----再次展示(達到目標:有清晰度、表現力。適當的停頓)停頓是表達語意的重要手段使得音韻和諧,給人以美的享受。

  5.關鍵詞語重讀----加著重號-----再次重讀展示(能說明重讀它的理由,渲染環境,讀出意境)

  6.師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演繹(配樂朗讀)

  7.就讓我們想象著詩歌描繪的情景,帶著對飛將軍李廣的讚歎與敬佩,試背《塞下曲》

  三、全詩整合。

  1、詩中的將軍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為什麼你會有這樣的印象?

  2、老師也想講一講這個故事,可以嗎?請大家跟我合作,我講到哪句詩,請大家讀出相應的詩句。好不好?師生合作。

  四、拓展延伸。

  李廣作為我國曆的一代名將,讚頌他的可不止盧綸一個,其中唐代的王昌齡也寫了一首詩———《出塞》。

  五、作業

  辦一期以邊塞生活為題材的手抄報。

  小學五年級語文上冊課文教案 篇12

  學習目標:

  1.自選方法學習古詩,“讀讀、背背、議議、畫畫、寫寫”。

  2.運用查閱資料的方法自學,培養運用資料解決問題、處理資訊的能力。

  3.瞭解豐富多彩的祖國文化,培養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

  【評:依據新課程標準,突出語文實踐活動,制定切實可行的教育目標】

  教學過程:

  一、匯入

  1.準備上課。回憶已學的與月相關的古詩,《古朗月行》、《靜夜思》、《楓橋夜泊》……

  2.認識課題。

  師: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也是一首與月有關的詩,大家首先一起來研究一下“泊”字。

  (教師板書課題。出示字典中“泊”字的兩個音節(bópó)及其不同的意義,選擇正確的讀音。齊讀課題。)

  師:誰能根據課前的資料蒐集說說“瓜洲”在什麼地方?

  生:“瓜洲”現在揚州的一小鎮,位於長江北岸。

  師:“泊船瓜洲”的意思是說把船停靠在瓜洲岸邊。課前你們蒐集了哪些關於這首詩的背景資料,我們來共同交流一下。

  生:王安石,北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詩人。

  生:……

  3.商定學習步驟和方法。

  師:我們已經學過好多古詩了,你打算怎樣學習這首詩呢?

  生:學古詩要先背誦。

  師:先要??

  生:讀熟,還要懂得意思。

  生:還要求默寫。……

  (教師歸納學生的發言,板書“讀、議、背、寫”)

  師:我們就按這順序和方法學習。

  【評:“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這“主體”地位怎樣才能得到落實?教師有意識地將學生推進學習的實踐活動中。背誦古詩,喚起學生已有的學習經驗,創造平等的交流機會。讓學生制定學習程式與方法,使而後的學習變成學生自己的事。】?

  二、讀詩

  1.試讀。

  師:按同學們討論的方法步驟,先讀詩。請自由輕聲讀詩,注意讀準字音。

  (學生自由試讀)

  2.正音。討論並讀准以下字。

  京口瓜洲一水間(jiānjiàn),

  鐘山只隔數(shùshǔ)重(zhngchóng)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

  明月何時照我還(háihuán)

  3.自由讀古詩,或同桌互讀。

  【評:沒有理解字詞句,就讓學生讀行嗎?行!因為古詩雖然比現代文難理解,但由於篇幅短,又琅琅上口。因此可以先讓學生讀準、讀通。正音是關鍵。餘下的在讀中自悟,稍作點撥,理解內容就容易多了】

  4.師生共同讀。學生可以自由地站起來讀給別人聽,然後師範讀。

  師:同學們讀得這麼盡興,老師也想讀,行嗎?

  生:(齊聲)好!

  師:(配音範讀)老師讀得好嗎?

  生:好!

  師:謝謝同學們的鼓勵,老師再讀一遍!(再讀,學生有激情地高聲朗讀)

  【評:平等地對待學生,真誠地徵求意見,注重了對學生的鼓勵,課堂充滿了親和力】

  三、背誦

  1.試背。

  師:都會背讀了,現在你們想幹什麼?

  生:(大部分)背書!

  師:背書就背書。自己試試怎樣背得快。

  (學生紛紛高聲背誦,課堂書聲朗朗)

  【評:教師根據課堂進度,順應學生心理,靈活地變動順序,讓學生馬上背誦。彈性的教學使學生主體性得到落實】

  2.彙報背誦結果。

  師:誰願意背誦?

  (三位同學同時站起來背誦)

  師:還有誰要背?(全班大部分同學站起來集體背誦)

  師:(看到還有幾位同學沒背)現在給你們一個機會,大膽地站起來,老師和你們一起背。

  (餘下的幾位同學與老師一道背誦:《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評:班級學生人數多,課堂個體背誦涉及面又小,面向全體不好操作。以上這個片斷值得借鑑】

  四、議議

  1.交流收穫,粗通詩意。

  師:透過誦讀,你一定讀懂了不少的內容。四人一組交流,再結合你手邊的資料討論討論,看看你們弄懂了哪些字、詞、句的意思呢?還有哪些詞句讀不懂嗎?在學習片上寫下你的收穫和疑惑。時間10分鐘。

  (10分鐘後全班交流學習收穫)

  師:彙報一下你的讀書收穫,好嗎?

  生:老師,我知道了“間”,在這裡讀作jiàn,是“間隔”的意思。

  生:老師,我透過查閱資料知道,“京口”在長江南岸,現在的江蘇省鎮江市。鐘山:現在南京市的紫金山。

  師:誰能將詩中“瓜洲”、“京口”、“鐘山”的按方位畫一個簡圖?

  (學生上黑板試畫圖)

  ◎鐘山 △△△△

  ◎京口

  ~~~~~~~~~~~~~~~~

  ~~~~~~~~~~~~~~~~

  ◎瓜洲

  師:詩以“泊船瓜洲”為題,點明詩人的立足點。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間”寫了望中之景,詩人站在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邊岸上的“京口”與“瓜洲”這麼近,中間隔一條江水。由此詩人聯想到家園所在的鐘山也只隔幾層山了,也不遠了。

  生:請問老師,“還”是什麼意思?

  師:老師提供資料讓你們自己選擇判斷。

  (師根據學生提問點選課件,螢幕展示以下內容。

  〈1〉數重:幾層。

  〈2〉綠:吹綠了。

  〈3〉還:①指歸還。②指的是返回。

  (學生對照詩句討論後選擇了第二種解釋)

  師:還有什麼弄不懂的字詞嗎?誰能按書上註釋加上自己的理解來說說詩的大意呢?

  (說說全詩大意。先同桌互說,再彙報說。)

  2、體會詩的情感,簡筆勾畫。

  師:讀到這兒,你知道詩人的寫作目的了嗎?

  生:這是一首寫景抒情小詩,抒發了詩人眺望江南、思念家園的深切感情。

  師:詩中哪些詞、句可以感受到詩人這種思鄉的情緒呢?

  生:“鐘山只隔數重山”中的“只隔”,暗示詩人歸心似箭的心情。

  生:“明月何時照我還。”

  生:“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又綠”可以看出詩人的思鄉之情。

  師:據說,“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字,詩人在作詩過程中曾九過多次,最後定稿時才用了“綠”字。試想象,作者可能用過哪些字呢?

  生:可以用“到”字,吟作“春風又到江南岸。”

  生:可以用“過”字。

  生:還可以用“來”。

  師:詩的第三句繼續寫景,點出了時令已經春天,描繪了長江南岸的景色。詩人為什麼選作“綠”字呢?

  生:“綠”字寫出了江南岸的一片綠色,寫出了顏色的美,表達詩人對家鄉的熱愛,襯托出詩人思念家鄉的感情。

  師:“綠”是吹綠的意思,是使動用法,用得絕妙。傳說王安石為用好這個字改動了十多次,從“到”“過”“入”“滿”等十多個動詞中最後選定了“綠”字。因為其他文字只表達春風的到來,卻沒表現春天到來後千里江岸一片新綠的景物變化。結句“明月何時照我還”,詩人眺望已久,不覺皓月初上,詩人用疑問的句式,想象出一幅“明月”“照我還”的畫面,進一步表現詩人思念家園的心情。

  【評:給予充分的時間,放手讓學生小組合作,自學討論,對這首古詩無疑是一種好辦法。】

  五、畫畫

  1、啟發。

  師:這首詩是一首寫景抒情詩。我們再體會一下,詩人寫出了一江之隔的幾個地點,還展示了春的新綠,月的皎潔。色澤鮮明,多麼美麗啊!在你們頭腦裡,一定能畫出了一幅絢麗的圖畫。現在,你想做些什麼?

  生:我想用彩筆來畫畫看。

  生:我想寫一寫,把這首詩默寫出來。

  師:好的,請選擇你喜愛的方式表達對這首詩的喜愛。寫字時,書寫要工整。畫畫時注意自己筆下的景物特點,加點彩色最好。待會將你的作品展示給大家看。好嗎?

  生:好。

  2.全班同學安靜地寫畫。

  3.反饋。

  師:寫完的同學上來將作品投影放大給大家欣賞,最好做些介紹。

  生:(操作展示儀放大作業)我畫的是一輪明月,一道江水,一片新綠,幾重高山。詩人站在瓜洲岸邊,仰望明月。“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生:(同上)我豎著寫詩,大人寫詩都是這樣寫的,大家覺得好不好?

  (全班鼓掌。又有幾位同學展示自己的作品。)

  【評:課堂要充分滿足學生的需求,充分展現兒童的天性。讓成功的體驗內化為繼續學習與發展的動力】

  六、延伸

  1.補充寫王安石的詩供學生選擇自讀。

  師:同學們學得很好。《泊船瓜洲》是小學階段學習的唯一一首王安石寫的詩。王安石是我國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許多作品膾炙人口。老師從其他地方選新編了幾首印發給你們,可以自由選讀。

  (全班同學或自讀、或同桌讀、或幾個人討論)

  2.自由點選課件資料深入學習。

  師:老師的課件內有這幾首詩的詳細資料,有興趣的同學可以上臺自己點選。

  (幾位同學主動上臺點選課件相關內容,瀏覽討論)

  【評:逐步引導學生學習利用閱覽室、圖書館、網路等查閱資料,培養初步的收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是一個有益的嘗試】

  3.下課了,老師將一張軟盤寄放在班長處,讓家有電腦又有興趣的同學借回家自學。

  總評:

  這節課根據新課程標準引導學生參與讀、講、背、寫的語文實踐,體現了三點。

  1.學生主體地位落到實處。學生的主體地位是教學過程本質所決定的,學是內因,教是外因,教只有透過學才能起作用。只有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自覺地投身於學習中,才能保證落實主體地位。這節課從三方面做了努力。一是時間上給予保證,力避逐字逐句的梳理分析,節約時間讓學生多讀多寫;二是引導學生在學習實踐中體驗成功的樂趣,掌握學習方法;三是教者平等地對待學生。課始與學生商定學習方法,課中放手讓學生學習、注重良好習慣的培養,課後留給學生廣闊的學習與探索空間。

  2.面向全體,著眼發展。教者尊重每個學生,讓全班學生都有展現的機會,讓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內容與方法,學生在課內點選課件資料自學,回家透過軟盤自學,溝通了課內課外,拓展了學習空間,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平臺。

  3.落實了思想教育內容。這節課力求透過學生的語文實踐中感悟內容,在拓展延伸中初步感知祖國文化遺產的豐富,進而培養他們熱愛祖國語言文字和優秀文化的感情。

  小學五年級語文上冊課文教案 篇13

  一、激趣引入。

  1.今天,老師也想給大家講一個故事,主人公是西漢名將李廣。李廣駐守邊疆的時候,讓敵人聞風喪膽,號稱飛將軍。

  2.哪位同學給大家複述一下這個故事。

  3.誰能只用短短期20個字,把它複述下來呢?(盧綸可以)

  二、品讀古詩

  1.板書課題、作者,指名讀,齊讀。

  2.小組內先處理生字,用自己喜歡的形式把古詩讀幾遍。(注意指導“塞”、“曲”、“稜”的讀音)

  3.小組展示(達到目標:通順無錯誤)

  4.劃節奏讀----小組再試讀----再次展示(達到目標:有清晰度、表現力。適當的停頓)停頓是表達語意的重要手段使得音韻和諧,給人以美的享受。

  5.關鍵詞語重讀----加著重號-----再次重讀展示(能說明重讀它的理由,渲染環境,讀出意境)

  6.師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演繹(配樂朗讀)

  7.就讓我們想象著詩歌描繪的情景,帶著對飛將軍李廣的讚歎與敬佩,試背《塞下曲》

  三、全詩整合。

  1、詩中的將軍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為什麼你會有這樣的印象?

  2、老師也想講一講這個故事,可以嗎?請大家跟我合作,我講到哪句詩,請大家讀出相應的詩句。好不好?師生合作。

  四、拓展延伸。

  李廣作為我國曆的一代名將,讚頌他的可不止盧綸一個,其中唐代的王昌齡也寫了一首詩———《出塞》。

  五、作業

  辦一期以邊塞生活為題材的手抄報。

  小學五年級語文上冊課文教案 篇14

  教學目標

  1.透過初讀課文,瞭解老人創造了怎樣的奇蹟,瞭解奇蹟是在何種情況下創造的。

  2.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感受老農改造山林、綠化家園的艱辛和決心。

  3.透過大、小環境和老人創造的環境的對比,體悟“青山不老”的內在含義。

  4.感悟老人的精神,產生對老人的崇敬感,有傳承老人的精神的願望。

  教學重點

  1.知道老人創造了怎樣的奇蹟,瞭解奇蹟是在何種情況下創造的。

  2.感受老人的精神,產生對老人的崇敬感,有傳承老人的精神的願望。

  教學難點

  理解“青山不老”的內在含義。

  教具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

  1.同學們,課前已經請大家查閱了資料,在你的印象中,晉西北是個怎樣的地方呢?

  2.今天,我們一起去認識一位81歲的老人,他從65歲開始創造了一個青山不老的奇蹟。(板書:青山不老)齊讀課題。

  二、教學新課

  (一)檢查預習

  大家都已經預習過課文了,現在我來檢查一下大家的預習情況。

  1.出示詞語:

  肆虐、盤踞、淤泥、勁挺、盪漾、綠洲

  風雨同舟、三番五次、不緊不慢、如臂如股

  誰來讀一讀這些詞?

  指名讀,師生評價,糾正。生齊讀一遍。

  2.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呢?

  (課文講述了一位山野老農,將畢生的精力用於植樹造林工作,用15年的時間在晉西北創造了一片綠洲,以此來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造福子孫後代。)

  (二)瞭解奇蹟,感悟精神

  1.讓我們現在一起真正走近這位老人,走進這不老的青山。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學習略讀課文,我們一般可以從哪裡入手?(課文前的連結#教案# 導語)

  (1)這位老人創造了怎樣的奇蹟?

  (2)這一奇蹟是在怎樣的情況下創造的?

  (3)想一想課文為什麼以“青山不老”為題?

  2.瞭解奇蹟

  我們先來解決第一個問題,老人到底創造了一個怎樣的奇蹟呢?快速瀏覽課文,找出一句話來說明。

  (1)學生找出第四自然段的第二句話,出示句子:

  15年啊,綠化了8條溝,造了7條防風林帶,3700畝林網,這是多麼了不起的奇蹟。

  (2)理解“了不起”

  ①請大家自己讀讀這句話,想想“奇蹟”是什麼意思?那這句話中“了不起的奇蹟”指的是什麼?

  ②你從哪些地方體會到了“了不起”?

  ③指名學生回答體會到的“了不起”含義,重點引導把握這4個數字(將數字圈紅):

  點撥:你能想象老人種了多大面積的樹林嗎?

  十五年、八條溝、七條防風林帶、三千七百畝林網

  看到這樣的一組資料,你心裡有什麼想法嗎?這一連串的數字背後是老人15年、5000多個日日夜夜的枯燥歲月;這一連串的數字面前卻是滿山遍野的綠。這就是——生:“奇蹟”,一個了不起的奇蹟!

  (3)請同學們一起再來讀一讀,把這一奇蹟展示出來。

  3.明白創造奇蹟的艱難,感悟老人的精神

  那麼,這樣一個了不起的奇蹟是在什麼情況下創造的呢?

  (1)請大家默讀課文的2—3自然段,細細找一找,找到後標上序號,並寫一寫批註。師巡迴瞭解情況。

  (2)反饋,共同評議。

  ①第2自然段的教學

  學生提出“這個了不起的奇蹟是老人在自然環境極為惡劣的情況下創造的”時,轉入第2自然段的教學。(板書:大環境)

  A.學生說後,出示句子。

  這是中國的晉西北,是西伯利亞大風常來肆虐的地方,是乾旱、霜凍、沙塵暴等與生命作對的怪物盤踞之地。

  B.指名學生回答,按以下模式進行評議:

  請自由讀讀這句話,如果讓你用一個詞來形容這裡的環境,你會用什麼?

  (板書:惡劣)你是從哪裡感受到的?

  點撥:“肆虐”,什麼叫“肆虐”?——任意殘殺或迫害。文中指西伯利亞大風經常吹刮,給當地造成很大的破壞和損失。課文中指什麼東西在哪裡肆虐?

  在這裡狂風肆虐到什麼程度我們來看看?

  縣誌載:“風大作時,能逆吹牛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墜。”關鍵把握“縣誌”(二字,讓學生明白縣誌中的內容是真實的。)志:文字記錄;縣誌:記載一個縣歷史、地理、風俗、人物、文教、物產等的專書。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請結合課文下面的註釋來說一說。

  幾百斤重的牛馬都能吹到天上,更別說人了,除了狂風肆虐,這裡還有什麼肆虐?(乾旱、霜凍、沙塵暴等與生命作對的“怪物”。)

  出示圖片:晉西北環境、風景圖片。看,這就是晉西北,黃沙漫漫,山野荒荒,乾旱,霜凍,沙塵暴肆虐,據有關資料記載,晉西北氣候惡劣,植被稀少,土地沙漠化日趨嚴重,屬於沙塵暴高發區,素有“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無風三尺土,風起土滿天”的說法。右玉縣老城12米高的城牆如今已被黃沙埋沒,人可以沿坡直接上到城牆;五寨縣許多村莊,由於風沙侵害,每一二十年就被迫搬遷一次。聽了這樣的介紹,你有什麼想說的嗎?

  C.教師總結:在這樣險惡的大環境下,這個手端一杆旱菸袋的瘦小老頭卻創造出了這樣的一個奇蹟,真是不簡單啊!我們不由得讚歎——生讀(15年啊,綠化了8條溝,7條防風林帶,3700畝林網,這是多麼了不起的奇蹟。)

  ②教學第一段

  當作者帶著對晉西北環境惡劣,荒無人煙的印象來到老人居住的山溝裡時,他卻看到了——

  A、指名學生讀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學邊聽邊想,你覺得這是一個怎樣的山溝?

  B、你覺得這山溝怎樣?

  (生答:綠、美、舒適、樹木大等)

  C、現在,我坐在土炕上感受著這份舒適、這份愜意,而這裡在以前卻是窮山惡水,荒無人煙的死亡之地,而就在這如此惡劣的環境裡,這位老人卻15年如一日植樹造林,創造出這一片青山秀水。這真是一個——奇蹟(生講),對著這奇蹟,我們不由讚歎——生讀(15年啊,綠化了8條溝,7條防風林帶,3700畝林網,這是多麼了不起的奇蹟。)

  過渡:老人用他的堅毅抵住了環境的惡劣,而他生活的小環境又有著怎樣辛酸的故事呢?(板書:小環境)

  ③第3自然段的教學

  學生交流,反饋:老人是在孤單的情況下創造出這個奇蹟的?說說從哪裡體會到的(一排三間房,只剩下老人一人。)

  引導學生重點把握:

  “a.獨自一人的孤單;

  b.生活的簡單清苦;

  c.同伴離去的堅持;

  d.老伴去世當天仍在植樹;

  e.有福不享;

  f.選擇青山為歸宿;

  g.年紀雖大,依然堅持”等7個方面。

  (板書:艱苦)

  小結:老人把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青山,他覺得種樹是——命運的選擇,屋後的青山就是——生命的歸宿。

  4.奇蹟延續,感悟精神

  (1)奇蹟在採訪後還在延續,因為老人還有宏偉設想——生講(還要栽樹,直到自己爬不起來為止。)瞭解了老人創造的奇蹟以及創造奇蹟過程中所付出的一切,你有什麼話要對老人說呢?

  生先寫,之後點名講述,師隨機點評。

  (2)15年啊,綠色披上了青山,而青絲卻變成了白髮,死亡帶走了他的親人,也正一步步向他逼近,但是,他不走,因為(課件出示)生讀:“他覺得種樹是命運的選擇”。他不走,因為(課件出示)生讀“他覺得屋後的青山就是生命的歸宿”。

  師(引)從這句話中,你讀懂了什麼?(老人要把一生奉獻給山溝,要把生命奉獻給青山)

  (3)師(引)看眼前翠綠的青山,聽耳邊樸實的話語,我被老人的行為所感動,在我眼前,老人的形象愈發高大起來。

  出示:作為一個山野老農,他就這樣來實現自己的價值。他已經將自己的生命轉換為另一種東西。他是真正與山川共存、與日月同輝了。

  生質疑:另一種東西是什麼東西?與“山川共存,與日月同輝”什麼意思?

  鼓勵學生想一想:“與山川共存,與日月同輝”的字面意思是什麼?可是老農能和山水永遠存在嗎?能像日月一樣發出光輝嗎?請大家聯絡上下文想一想:到底是什麼與山川共存、與日月同輝呢?

  小結:是啊,老農不僅留下了這片青山,還留下了與環境作鬥爭的不屈精神、綠化家園、保護環境,造福人類的無私奉獻的精神,這就是作者所說的另一種東西,這一切將與山川同在,與日月同輝。讓我們帶著對老人的崇敬再讀一讀這句話吧!(板書:無私奉獻)

  老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他生命的意義卻在茫茫青山之中得到了擴張,而且將隨著青山永垂不朽,讓我們滿懷敬佩之情與作者同呼:

  出示:青山是不會老的!

  三、總結全文,昇華情感

  總結:同學們,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植樹造林、綠化荒山,是每個公民的責任,讓我們像晉西北的老農一樣,珍惜自然資源,共營生命綠色!

  板書設計:

  青山不老

  大環境 惡劣

  小環境 艱苦

  無私奉獻

  小學五年級語文上冊課文教案 篇15

  教學目標:

  1.會寫15個生字,重點理解“斗篷、瓦藍、預報、理直氣壯”等詞語。

  2.準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注意語速、語調和重音。

  3.把握文章的中心,理解作者是如何圍繞中心組織材料的。

  4.關注景物描寫在文中的作用;體會文中心理描寫的好處。

  教學重點:

  瞭解“我”盼的過程,學習作者圍繞中心安排典型事例的寫法。

  教學難點:

  根據上下文,透過細膩的描寫品味“我”的心理和情感。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會寫“袖、篷、縮”等15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斗篷、袖子、遮蓋、油鍋”等詞語。

  2.能準確、流暢地朗讀課文,體會人物語言的特點。

  3.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理解作者是如何圍繞中心安排材料的。

  教學難點

  1.讀寫並積累、運用生字新詞。

  2.把握主要內容,概括文章圍繞中心思想寫的幾件事情。

  教學過程:

  一、激趣匯入,揭示課題

  1.談話匯入,感悟課題。

  #教案# 導語:同學們,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題目是《盼》。一個“盼”字帶給大家怎樣的聯想呢?老師看到“盼”字,腦海裡就浮現出了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的開頭: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他盼望的是春天的來臨,經過了一個寒冬的人們,對溫暖、充滿生機的春天是多麼盼望啊!同學們,你們是否也有過“盼”的經歷呢?

  2.學生自由發言,說一說“盼”的經歷。

  預設:本文的題目只有一個字,但這一個字卻極能引發學生的思考。我們每個人都有過“盼”的經歷,盼生日、盼節日、盼望一次旅行、盼望快快長大……,學生透過談論自己“盼”的經歷,能回憶起當時的心理活動和情感,為全文的學習奠定感情基調。

  二、初讀課文,檢測預習

  1.介紹作者及課文的寫作背景。

  鐵凝1957年生,當代作家,河北趙縣人。主要著作有小說《玫瑰門》《無雨之城》《大浴女》《麥秸垛》《哦,香雪》《孕婦和牛》以及散文、電影文學劇本等百餘篇(部),總計300餘萬字。散文集《女人的白夜》獲中國首屆魯迅文學獎,中篇小說《永遠有多遠》獲第二屆魯迅文學獎。根據小說改編的電影《哦,香雪》獲第41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青春片獎。電影《紅衣少女》獲1985年中國電影“金雞獎”“百花獎”優秀故事片獎。部分作品譯成英、法、德、日、俄、丹麥、西班牙等文字。

  本文《盼》最早收錄在鐵凝的第一部短篇小說集《夜路》當中,這本書出版於1980年。

  2.學生自讀課文,標自然段序號,勾畫生字新詞,自學生字新詞。

  3.教師檢查學生自學情況。

  (1)出示生字,指名認讀,區別形近字並組詞。教師提示易讀錯字、易寫錯字,整理特殊結構的詞語。(課件出示生字)

  袖筒、斗篷、縮著、瘋了、瓦藍、厚墩墩、甩打

  叫嚷、吱的、醬油、蒜薹、燉肉、嘴唇、蹦出來、樓梯

  ◆需注意的字音:

  “縮”和“蒜”是平舌音;“甩”和“唇”是翹舌音;“篷”“瘋”和“蹦”是後鼻音。

  ◆需注意的字形:

  易錯字:“唇”是半包圍結構,不要寫成上下結構。

  辨字:篷—蓬、嘻—嬉、甩—用、鍋—禍

  (2)理解詞語。教師說詞語的意思,學生根據意思在文中找出詞語。

  ①擬聲詞,形容細小的摩擦聲音。(窸窸窣窣)

  ②用言語、行動逗弄對方藉以取樂。(逗引)

  ③狀態詞,形容很滿。(滿滿當當)

  ④理由充分,因而說話做事有氣勢或心裡無愧,無所畏懼。(理直氣壯)

  (3)整理文中特殊結構的詞語。

  ①AABB式:

  (窸窸窣窣安安靜靜、滿滿當當、瓶瓶罐罐)

  ②ABB式:

  (涼冰冰沙啦啦、厚墩墩、明晃晃、靜悄悄、甜絲絲)

  ③ABAB式

  (瓦藍瓦藍滴答滴答)

  預設:課文中ABB式詞語特別多,讀來十分親切、生動,就像課文中的小女孩在向我們描述她看到的、聽到的、感受到的種種事物,可以引導學生藉助這些詞語來感受文章的語言特點。

  (4)學生提出自己在文中還有哪些不理解的詞語,與小組成員交流,全班彙報。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同桌交流後進行彙報:課題中的“盼”指的是什麼?

  (盼著變天、下雨,盼著穿上新雨衣。)

  2.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

  (1)默讀課文,思考課文是透過哪些事例來寫“盼”的。

  (2)學生交流,整理答案。

  明確:課文是透過以下事例來寫“盼”的:

  ①“我”有了一件新雨衣,大熱天在屋裡試雨衣,並且開始盼著變天。

  ②下雨天,“我”主動要求幫媽媽去買醬油,卻被媽媽猜著了心思。

  ③“我”希望雨停下來,留著明天下,雨果真停了。

  ④第二天真的下雨了,“我”理直氣壯地拿出新雨衣,穿上新雨衣去上學。

  3.學習第1—3自然段,感受“盼”的緣由及心情。

  (1)學生快速默讀這幾個自然段,圈出覺得寫得好的詞語、句子。

  (2)組織學生交流,出示語句及問題。

  ①我立刻抖開雨衣就往身上穿。怎麼?雨衣上竟然還長著兩隻袖筒……

  思考:加點的詞語表現出了“我”怎樣的心情?

  (“立刻”寫出了“我”迫不及待地想開啟雨衣的心情;“竟然”有出乎意料的意思,寫出了“我”看到雨衣後驚奇、高興的心情。)

  ②我一邊想,一邊在屋裡走來走去,戴上雨帽,又抖抖袖子,把雨衣弄得窸窸窣窣響。

  思考:結合句中的動作描寫,想象畫面,體會此時“我”的心情。

  (儘管現在沒有下雨,但“我”已經等不及要試試新雨衣了。這裡的動作描寫表現出了“我”試穿雨衣時開心的心情和神氣的樣子。)

  過渡:讀到這句話,老師彷彿想起了小時候過年時試穿新衣服的情景。因為新衣服要大年初一才能穿,所以就盼著年快點到,年到了就可以穿新衣服了。但晚上睡覺前自己還是會偷偷地把新衣服穿起來,在家裡轉呀轉呀,覺得自己漂亮極了。大家有過這樣類似的心情嗎?(可引導學生談一談,側重點在描述當時的心情。)

  ③我的雨衣一直安安靜靜地躺在盒子裡,盒子一直安安靜靜地躺在衣櫃裡。

  思考:讀到這兩個“安安靜靜”,你有什麼感覺?你能體會到蕾蕾當時的心情嗎?

  (有種無奈、失望的感覺。雨衣只有下雨天才能穿,可是天氣一直這麼好,雨衣只能躺在盒子裡睡大覺,真可惜啊!)

  ④找出文中一處關於“盼”的心理描寫,體會“我”此時的心情。

  (“太陽把天烤得這樣幹,還能長雲彩嗎?為什麼我一有了雨衣,天氣預報總是‘晴’呢?”這句話中有一些擔心,擔心天一直晴而不下雨,就沒有機會穿雨衣了;還有些生氣,覺得老天似乎故意在和自己做對,故意不讓自己穿雨衣,所以才一直不下雨。這裡寫出了“我”的天真和急切盼望下雨的心情。)

  (3)請學生稍詳細地概括第1—3自然段的內容,教師引導學生把緣由、心情描述清楚。

  示例:媽媽送給“我”一件既漂亮又實用的雨衣,“我”特別喜歡,儘管天氣炎熱,“我”還是迫不及待地試穿了它,在家裡神氣地走來走去,直到被媽媽訓說才脫下來。於是,“我”開始盼著變天,可是天天都是晴天,“我”盼下雨盼得太焦急了。

  過渡:同學們描述得不錯,但要注意語言要更簡潔些,抓住重點。大熱天試穿雨衣,天天盼下雨,這是文章圍繞“盼”字安排的第一個小故事。雨真的會被蕾蕾盼來嗎?我們下節課再去看一看。

  四、課堂回顧,交流收穫

  1.教師適當總結教學內容。

  小結:“盼”的滋味我們許多人都嘗過,盼的過程或許有憂愁,但也有憧憬與美好。正是盼的過程中的那份等待讓我們在願望實現時有種非常快樂的感覺,雖然沒有“美夢成真”那麼誇張,但一定有心滿意足的幸福感。小女孩蕾蕾“盼”的就是在雨天穿上她的新雨衣,我們體會到了她因“盼”而生的小心思。閱讀一個個有趣的小插曲,我們感受到了她那小小心願的簡單、純真、可愛。

  這篇文章之所以能讓我們有所共鳴,是因為作者把“盼”寫得活靈活現,所安排的材料都緊緊圍繞著“盼”展開。這節課,大家透過默讀課文,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內容,概括了文中敘述的幾件小事,體會了作者圍繞中心安排材料的寫法。同時,我們圍繞著重點字詞、語句,去揣摩了蕾蕾盼下雨的心情,再一次體會了心理描寫的作用。在下節課的學習中,我們將圍繞著更多的小故事、更生動的心理描寫去感受蕾蕾的“盼”。

  2.引導學生交流收穫。

  (1)自由交流並積累學習方法(結合課前#教案# 導語、課後習題和旁批閱讀)。

  (2)摘抄、積累文中自己喜歡的詞語和句子。

  五、作業設計,鞏固提升

  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結合上下文,透過細膩的心理描寫品味“我”的情感。

  2.重點關注環境描寫在文中的作用,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3.體會童真的可愛,學會熱愛生活,感受生活中的美。

  教學重難點

  1.體會文中生動的心理描寫的作用。

  2.感受環境描寫的作用。

  教學過程:

  一、溫故知新,匯入新課

  1.聽寫詞語,檢查生字掌握情況,同桌互相批改。(教師出示詞語卡)

  袖筒、斗篷、收縮、瘋了、瓦藍、厚墩墩、甩打、叫嚷、吱的、蒜薹

  醬油、燉肉、嘴唇、蹦跳、樓梯、逗引、預報、滿滿當當、理直氣壯

  預設:本課生字較多,個別字比較難寫(如“嚷”),有的字容易寫錯(如“篷、醬”),所以在課前檢查一下學生的生字掌握情況很有必要。告訴學生易寫錯的字可做上標記,在課堂上多留意,課後多寫幾遍,直到完全掌握。

  2.教師以提問的形式回顧上節課內容,過渡到新課。

  (課件出示問題,學生舉手回答。)

  r蕾蕾的新雨衣有什麼特點,讓她這麼喜歡這件新雨衣?

  r蕾蕾太喜歡這件新雨衣了,她幹了件什麼“傻”事?

  r因為想穿上這件新雨衣,蕾蕾開始“盼”什麼呢?

  過渡:是啊,蕾蕾天天盼著下雨,因為只有下雨了她的雨衣才可以派上用場。可是她盼啊盼啊,一連好多天都是晴天,她真失望。不過天怎麼可能老不下雨呢?這不,這一天,終於下雨了。她有機會穿上新雨衣嗎?我們現在就來看一看吧!

  二、研讀課文,重點探究

  1.學習第4—17自然段,感受蕾蕾盼得雨來、希望卻落空的複雜心理。

  (1)學生快速默讀第4—17自然段,教師出示三大閱讀任務。

  任務一:畫出描寫“盼”這一心理活動的句子。

  任務二:標出文中描寫環境的句子。

  任務三:與同桌一起讀一讀,分角色表演蕾蕾與媽媽的對話。

  (2)學生大聲讀出與心理活動有關的句子,交流讀後的體會,描述蕾蕾不同的心情。

  心理描寫:

  ①路上行人都加快了走路的速度,我卻放慢了腳步,心想,雨點兒打在頭上,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呢!

  (“放慢”和“加快”形成了對比,表現了雨來時“我”興奮的心情。)

  ②“可是……還差半小時呀。”我嘟囔著,心想,你怎麼就不向窗外看一眼呢?

  (蕾蕾的語言不連貫,“嘟囔”是指連續不斷地小聲自言自語,多表示不滿,可見其神態;心理描寫顯出了對媽媽有些生氣,對媽媽不明白自己的心思感到失望。)

  ③望著望著又擔心起來:要是今天雨都下完了,那明天還有雨可下嗎?還是留到明天吧。

  (擔心的情緒。雖然今天穿上雨衣的願望落空了,但如果明天還下雨的話,自己還有機會,所以祈盼著雨別在今天下完,這種天真的想法讓人讀來既覺得有趣又心疼——如果此時她能夠穿著雨衣在外面玩一會兒就好了!)

  ④可雨點要是淋在淡綠色的雨衣上呢,那一定比珍珠瑪瑙還好看。我撲到自己的床上,一心想著明天雨點打在雨衣上的事。

  (想象穿著雨衣時雨點打在雨衣上的情形,此時她對雨的期盼更強烈了。)

  小結:這四處心理描寫,若分別用一個詞語來形容蕾蕾當時的心情,可以用:興奮——失望——擔心——期盼。

  預設:在第四單元,學生已經重點學習、交流了心理描寫的寫法、作用,懂得了心理描寫常常會與語言、動作、神態結合起來,從而更生動地展現人物的性格、內心世界。今天學習的這篇課文中,心理描寫隨處可見,如果學生仔細讀一讀,會發現這些心理描寫也伴隨著動作、語言、神態描寫。文中有些句子雖然沒有“想,心想”這些心理描寫的提示詞,也沒有進行內心獨白的描寫,但透過其他細膩、生動的描寫,學生也能體會到女孩子蕾蕾的內心活動,如:①“你沒說,爸爸可說過。”這話一出口,我就臉紅了。②我不再說話,也不敢再去看媽媽,急忙背過身子盯住碗架,上邊的瓶瓶罐罐確實滿滿當當,看來不會有出去買東西的希望了。教師可引導學生留意類似的句子,去體會蕾蕾的心理活動。

  (3)學生讀一讀描寫環境的句子,交流它們的寫法特點以及在文中的作用。

  環境描寫:

  ①有一天,快到家時,路邊的小楊樹忽然沙啦啦地喧鬧起來,就像在嘻嘻地笑。還用問,這是起了風。一會兒,幾朵厚墩墩的雲彩飄遊過來,把太陽也給遮蓋住了。天一下子變了臉色。

  預設:提醒學生注意這一段描寫中運用的修辭手法,“嘻嘻地笑”“變了臉色”,這些是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讀來非常生動。“嘻嘻地笑”雖然是用來描寫小楊樹,其實是暗示著蕾蕾的心情——開心。“天一下子變了臉色”形象地寫出了變天時的樣子,蕾蕾盼望的雨終於要來了。環境描寫常常可以烘托出人物的心情,比如學生在日常的寫作中常會用陰天雨天暗示低沉、傷心的心情,而用風和日麗的好天氣烘托輕鬆、愉悅的心情。教師這樣稍微點撥一下,學生便能體會出環境描寫在文中的作用。

  ②我推開窗子,涼爽的空氣撲了過來,還帶點兒腥味。路燈照著大雨沖刷過的馬路,馬路上像鋪了一層明晃晃的玻璃;路燈照著路旁的小楊樹,小楊樹上像掛滿了珍珠瑪瑙。

  (這兩句話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生動地描繪出了雨後清新、亮麗的風景。因為“我”盼著雨停,而雨果然停了,這裡的環境描寫烘托出了“我”高興的心情。)

  (4)請三名同學讀一讀第5—14自然段中的對話,兩人分別扮演媽媽和蕾蕾,另一人讀旁白。

  過渡:同學們覺得他們讀得怎麼樣?讀出蕾蕾的著急、期盼的小心思了嗎?讀出媽媽的表面一本正經而心中在笑的情態了嗎?有誰覺得可以讀得比他們更好?可以舉手示意。

  預設:文中的這一大段對話描寫非常生動,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我”想方設法要媽媽同意“我”穿上雨衣出去玩耍,而媽媽偏偏不解風情,始終不答應“我”的請求。母女的這場“暗戰”,以“我”的失敗告終。在學生的家庭生活中,他們肯定也經歷過類似的場景。教師在引導學生體會“我”的心情的同時,也可讓學生結合日常生活來談談對這段對話描寫的體會。

  對話描寫:

  ①“蕾蕾回來得正好,快把頭髮擦擦,準備聽英語講座!”(可見媽媽平時對蕾蕾要求比較嚴格。)

  “可是……還差半小時呀。”我嘟囔著,心想,你怎麼就不向窗外看一眼呢?(不太樂意、有些失望。)

  ②“我今天特別特別不累。媽媽,我給你買醬油去吧,啊?”我央求著。(故作乖巧,想出出門的方法。)

  “你看,醬油我下班帶回來了。”媽媽衝我笑了笑,好像猜著了我的心思。(媽媽看穿了“我”的小心思,因此巧妙地回絕了“我”。)

  ③“我什麼時候說過要燉肉?”“真的嗎?”(媽媽雖然沒有直接揭穿“我”的謊言,卻用兩個有力的問句暗示“我”,她已經看穿了“我”的小心思。所以“我”才會不敢再去看媽媽了。)

  質疑交流:為什麼媽媽已經看穿了“我”的小心思,卻不給我穿上雨衣到外面去走走的機會呢?吃完了晚飯,其實“我”也可以穿雨衣出去轉一轉,為什麼“我”不出去呢?

  預設:可能有的同學會在課堂上提出這樣的疑問。媽媽明明知道“我”很想穿上雨衣出去玩耍,可偏偏就不答應,還很有技巧地拒絕了“我”,似乎有點不通情達理。學生提出此疑問很正常。教師可讓學生談一談自己的看法,說不定會有意外的驚喜。教師則可以從以下幾點來解答:第一,文中的蕾蕾六點半要聽英語講座,媽媽肯定不希望她這個時候出去而打亂了學習計劃。哪怕還有半個小時,媽媽更希望她能安靜地休息一會兒,再去聽講座。第二,媽媽看出蕾蕾是為了穿雨衣出去玩耍而說謊,她可能不會縱容女兒為了實現自己的願望而學會說謊,所以不會同意她出門。第三,在大人看來,雨衣是實用性的工具,媽媽給女兒買雨衣的初衷就是上學或出門時遇雨而穿的。此時既不是上學,也不需要出門,所以沒有必要讓她穿上雨衣。第四,為了情節的需要。本文原本是一篇短篇小說,有情節安排上的需要,需要戲劇性的內容。如果此時寫媽媽同意讓她出門,那麼就沒有後文了,也就寫不出這種“盼”的急切以及最終心願達成的快樂了。這個質疑很有探究的必要,既可以結合寫法來談,也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即生活中學生和家長也會有類似的矛盾。

  2.學習第18—21自然段,體會所“盼”成真的快樂。

  (1)學生自由朗讀,畫出覺得寫得好的詞語和句子。

  (2)分組討論、交流、發言。

  預設:引導學生從字詞、句子、修辭等方面去思考。

  生1:我覺得這句話寫得特別生動:“我還以為是樹上掉下來的,直到我仰著頭躲開樹,甜絲絲的雨點兒又滴到我嘴唇上時,我的心才又像要從嗓子裡蹦出來一樣。”我覺得雨不可能是“甜絲絲”的,作者這樣寫是因為蕾蕾一直盼著下雨,這下她的願望終於可以實現了,她可以穿上雨衣上學了,所以才覺得連雨都是甜的。即使一個人高興到了極點,他的心也不可能從嗓子裡蹦出來,這裡用了誇張的修辭手法,形象地寫出了蕾蕾激動、興奮的心情。

  生2:我覺得第18自然段中的“理直氣壯”這個詞用得特別好,讀到這個詞時我都笑出來了,彷彿看到了蕾蕾得意的神情。她此時肯定在想:這下媽媽再也沒有理由拒絕(我)了,(我)心心念唸的雨衣終於可以穿上了。

  生3:我喜歡課文的最後一段。因為蕾蕾的願望終於實現了,她的心情特別好,所以她覺得好像雨點兒都特別愛往她的雨衣上落。這種感覺非常真實,我有時也會有類似的感覺。

  三、讀寫結合,學有所獲

  1.本文寫法特點歸納。

  過渡:在學習課文時,我們重點從心理描寫、環境描寫、對話描寫這三個方面進行了探討、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大家肯定也發現了這三種描寫方法都不是單獨使用的,常常要結合多種描寫方法。這一點很值得我們學習。我們先來總結一下本文的寫法特點,然後再來進行幾個小練筆的訓練吧!

  寫作特點歸納:

  (1)心理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相結合,透過對“我”的心理、動作、語言等描寫刻畫了一個純真可愛的小女孩形象。

  (2)寓情於景,情景交融。作者透過對天氣和環境的描寫,烘托出了“我”在下雨前、下雨時不同的心情。

  (3)語言精練、通俗易懂、生動活潑,寫出了兒童的純真、可愛。

  2.小練筆。

  (1)出示小練筆要求。

  小練筆一:不同的心情下,我們看到同一個景物的感覺就會不一樣。所以唐代大詩人杜甫才會有“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的感慨。請你用一小段文字描寫一處自然景物,在其中融入自己的情感,即“寓情於景”。

  小練筆二:文中蕾蕾與媽媽“鬥智鬥勇”的對話讀來很有意思,在有趣的對話中還描寫了人物的神態、動作和心理。你和爸爸媽媽之間有過這樣的經歷嗎?請你也來寫一組對話,注意將語言描寫、心理描寫、動作描寫等相結合。

  (2)學生朗讀所寫片段,集體評議。

  四、背誦積累,作業設計

  1.摘抄自己喜歡的句子,豐富積累。

  2.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小學五年級語文上冊課文教案 篇16

  教學目標:第一個.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正確讀記“神奇、優雅、辨認、清新、歡悅、清脆、凝聚、奇妙無比”等詞語。

  第二個.感受山雨的韻味,體會作者對山雨的喜愛之情。

  第三.領悟作者是怎樣細緻觀察、用心傾聽山雨的,繼續學習透過聯想和想象來表達獨特感受的方法。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個性化地感悟。引導學生透過自讀自悟,感受語言的優美,體會作者對山雨的情感。

  教學準備:

  1.學生讀熟課文,勾畫好詞佳句,旁批寫感受。收集寫“雨”的優美詞語,語段或寫“雨”的詩文。

  2.課件:課文插圖,賞讀的語段,拓展資料。

  教學課時:

  1課時。

  一、匯入新課,激發情感

  1.啟發談話:自然界中,美無處不在,只要細心觀察,它準會讓你一飽眼福。朗讀“導讀”。

  2.揭示課題: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就是作者留心觀察後為我們描繪的美麗的自然景觀。

  (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梳理內容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把課文讀通順。提醒讀準字音,理解生詞(課件)

  水淋淋(lín)啼囀(zhuàn)傾吐(tù)神奇、優雅、辨認、清新、歡悅、清脆、凝聚、奇妙無比

  輕盈:一般是形容女子身材苗條,動作輕快。

  啼囀:形容鳥婉轉地叫。

  2.談談對課文的初步印象。再分組競賽朗讀,引導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明確:課文是按雨來、雨中、雨後的順序來描寫山雨的。

  小學五年級語文上冊課文教案 篇17

  教學目標

  1、領會文章深厚的主旨,體會文章對於殘酷戰爭的控訴。

  2、領會這篇微型小說蓄勢和鋪墊的重要性以及結尾無聲勝有聲的效果。

  教學重點

  品味文字中的詞句,理解作者蘊涵其中的感情。

  教學難點

  學習小說如何運用抖包袱的手法將情節推向極至。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匯入話題創設情境

  1、無論是在古代還是現代,中國還是外國,戰爭是人民生活中最殘酷的事。我們可以舉出許多反映戰爭的詩詞、文章或影視作品,都表現了戰爭的殘酷和給人民生活帶來的苦難。

  2、請你們談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反映戰爭的詩詞、文章或影視新聞作品。

  二、探究標題想象暢談

  1、戰爭是統治階級之間利益的驅使。而在戰爭的陰霾下,處於戰爭中心的廣大人民的生活又是怎樣的呢?《在柏林》這個標題看上去很寬泛,留給我們很多想象的空間。(板書:在柏林)

  其實,這篇小說是關於戰爭的。

  2、同學們一定讀過一些關於戰爭的文章或看過關於戰爭的影片,可能對戰爭中人們的生活有各種想象,請大家自由發言,所涉及的內容方方面面均可。

  3、教師適當引入戰爭給人民生活和精神帶來的苦難和摧殘,而後展開對文章的閱讀。

  三、深入文字層層剖析

  (一)分組探究下列問題。

  1、兩個小姑娘“不加思慮地嗤笑”和“再次傻笑起來”說明了什麼?

  2、老兵所說的“在我走之前,我總得把他們的母親送往瘋人院啊”,“他們的母親”如果改為“她”好不好?

  3、第一自然段最後一句“一個老頭狠狠掃了她們一眼,隨即車廂裡平靜了”和全文最後一句“車廂裡一片寂靜,靜得可怕”這兩個“靜”在內涵上有什麼區別?

  (二)學生彙報以後,師生評價,教師點撥指導。

  1、說明了小姑娘的缺乏關懷之心和同情心,幼稚粗淺。(板書:車廂裡盡是婦女和孩子老婦人後備役老兵)

  2、“他們的母親”揭示了老婦人和陣亡兒子之間的關係,用“他們的母親”的稱法更直指人心,失去兒子的極端痛楚顯露無遺。(板書:失去三個兒子送妻子進瘋人院)

  3、第一處“靜”只是基於老人眼光的威懾力,是外在的。全文結尾處的“靜”是懾入人心的震驚和痛,是內心的流血。

  四、再探文題,品味主旨

  1、分組討論:

  文章敘述的是一列駛出柏林的列車上的事,而課文的題目取為《在柏林》有何深意呢?

  2、學生彙報,師生共同評價。

  3、教師指導:

  首先,柏林是這場戰爭的策源地。作者將文章的背景置於這列由柏林開出的列車上,可以想見,遭受到殘酷戰爭摧殘的不僅僅是列車上後備役老兵這一家,老婦人由痛心到絕望到瘋狂的心路歷程,後備役老兵拋家棄妻的無奈和難以言說的巨大痛苦……這是戰爭中一個家庭的毀滅,更是千萬個籠罩於戰爭陰影下家庭的縮影。

  五、著眼結尾,感受技法

  1、出示問題:

  小說的結尾給人以強烈的震撼效果,正是有了前面的蓄勢和鋪墊,結尾時老兵滿含血淚的控訴才更顯沉重。請你找找前面有哪些鋪墊呢?

  2、提問,評點。

  3、指導:

  例如一開始老婦人讓人不能捉摸的數數“一、二、三”,一直到小說結尾處由老兵說出她是因兒子相繼死去而變瘋的瘋老太,而“一、二、三”正是她失去的三個兒子的數字。還例如一開始小姑娘們的嗤笑,當老兵說出真相後車廂裡的一片寂靜。

  六、課外拓展,佈置作業

  以反映戰爭為主題,根據你已讀過的詩詞或看過的電影,寫一篇小小的讀(觀)後感。

  板書設計:

  在柏林

  車廂裡盡是婦女和孩子

  老婦人:失去三個兒子

  後備役老兵:送妻子進瘋人院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