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語錄》精選讀後感(通用31篇)
《姥姥語錄》精選讀後感(通用31篇)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姥姥語錄》精選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姥姥語錄》讀後感 篇1
總算看完了,起初看這書都是睡前抹淚看的,我的外婆也就是文章所謂的姥姥在我小時就中風對她沒有什麼情感寄託,包括我奶奶也是因為重男輕女思想感情不深。所以看這書時我想到了三個人,一是我的舅媽,我是隨著舅媽長大的,父母自小出門打工,所以在我心中最割捨不下的就是她,記得父母剛回來那幾年我時不時都會想著要去舅媽家看看她,就算在她身邊也想念她。我很怕她老去的那一天,不知道我會有什麼反應,我不敢想,怕想。
看到中間部分我想到了我女兒的姥姥也就是我的母親,說實話她在我童年記憶中出現的並不多我是跟著舅媽長大的孩子,但是她卻做足了姥姥的角色,懷孕母親就沒有上班,出月子後我就久住孃家,女兒的成長是姥姥陪伴的,我在想以後我的女兒是不是也可以寫一寫她那質樸的姥姥,或是從生活中表達她的這份孝心。
第三個想到的是我自己,文章姥姥的閒語中都飽含大智慧,一把年紀的姥姥刻苦勤奮還和季老成為同學,毫不遜於年輕人,倘若我成為了姥姥能不能言傳身教一番教好自己的小外甥呢?這個想的倒也有點遠了。先從自己的孩子著手吧!
《姥姥語錄》讀後感 篇2
讀一本好書,就如喝一杯咖啡,喝完後就會體會到其中的美好和醇香,所以讀完後就肯定會有一些感受。
《姥姥語錄》是著名主持人倪萍寫的,寫的是她與99歲姥姥共同過的日子的書。
當我讀完《姥姥語錄》這本書後,不知道自己是怎麼了,看著書中的姥姥竟會情不自禁的想起自己那前不久已經去世的姥姥。
書中的姥姥是一個很慈祥又很可愛的姥姥。她愛吹牛,她愛罵人,但是罵人的話只有兩個詞,加上她一把年紀了,更多人都願意逗她,讓姥姥罵他。其實我姥姥和她很像,每次當我犯錯或調皮的時候,我姥姥總是罵我‘敗家子’,罵完以後就會問我餓不餓渴不渴,想吃什麼之類的問題。倪萍的姥姥愛叫人起床。老年人睡得少,所以她一大早就起來,然後開始輪流叫人起床,她會大叫‘起床啦’如果沒有反應,她會用大冰手去凍你,如果還不齊,她就會掀開你的被子。
倪萍對姥姥很孝敬,為了讓姥姥穿新衣服,就說單位回收舊衣服,一件舊衣服一百塊,姥姥相信了,把自己所有的舊衣服都拿出來,還到表妹家收回50多件。為了不讓姥姥整天沒事幹而整天昏睡,倪萍還特意給姥姥分配工作……倪萍對姥姥所做的一件件事都可以充分體現出倪萍對姥姥的關愛和孝敬。怎能不讓人感動呢?
倪萍能在自己的姥姥生前為姥姥做這麼多,對姥姥這麼孝敬,讓我很羨慕,因為我已經沒有機會為姥姥做一些孝敬的事情了。以前每當過節的時候,我會和媽媽一起去老家看姥姥,那時候姥姥就會一大早搬著板凳在門口坐著等我們,看到我們時,會很開心的站起身來招呼我們,屋裡飯菜都準備好了。每當這時候我都感覺很幸福,真想一直在姥姥身邊。吃過飯,我和媽媽想幫姥姥收拾,姥姥總是板著臉說:”我有那麼老嗎?老到什麼都需要你們幫忙的地步嗎?“這個時候我們誰也不敢再幫忙,因為姥姥已經生氣了。姥姥就是這麼可愛。可是姥姥終究是老人,每個老人都會面臨著去世,姥姥當然也不例外,就在前不久姥姥永遠離開了我們,看著姥姥那像熟睡的臉,我想起姥姥總愛對我說的那句話‘小靜啊,什麼時候你有時間多陪我幾天啊?’姥姥對我那麼好,她的這一個小小的願望我都沒有幫他實現,如果在姥姥生前我能為她做一些事該多好啊。姥姥也是這樣期望吧,但是直到她老去我都沒能為她做任何事,還真是可悲呢。雖然會很,但卻彌補不了什麼。
這本書讓我感受到了倪萍對姥姥的一片孝心,而且也讓我及時明白了:如果你想為你的親人做一些事就要抓緊時間,不要等失去機會了才在原地獨自後悔。
《姥姥語錄》讀後感 篇3
看這本書源於朗讀者,起先也只是抱著閒適時隨便翻翻看看,就當心靈雞湯的想法,可真的開始看了之後就停不下來了,書裡姥姥的身影一直在我腦海裡轉悠慢慢的就轉成了我自己外婆的身影,然後就是整個人邊哭著邊看完了整本書。我也是從小被外婆帶大的,我一出生外婆就申請退休來幫媽媽帶我,讓我的童年過得特別溫暖。外婆是一個特別特別善良也特別特別有愛心的人,對身邊的每一個人都很好,有好吃的東西總會給我留起一點鎖在她的衣櫃裡等我每週週末從寄宿學校回來悄悄拿給我吃,那芙蓉糕和綠豆糕的香味至今我都記得清清楚楚,吃過那麼多雞蛋卷、粉蒸肉、甜白酒,都還是覺得只有外婆做的味道最好。
沒讀過幾年書大字不識幾個的外婆卻能把繁體字版的聖經看懂,退休工資沒有幾文的外婆卻在生前每年都給教堂捐款從沒停歇過。外婆也是個很重視衣著容貌的老太太,每天都把自己收拾的乾乾淨淨、體體面面的,出門參加各種老年活動時頭髮必須整整齊齊、還會給自己稍稍畫個淡妝,衣服也一定是讓人看著就非常舒服的。有時感覺她就是個藝術家,繡花縫補樣樣拿手、唱歌跳舞樣樣在行。外婆還是個特別積極生活的人,拉扯大了五個孩子又拉扯大了五個孫子外孫女,一輩子都把一家老小照顧到妥妥當當的。外婆總是和我心靈相通的,記得中學時代,學習壓力很重且又到了青春叛逆期的我就像個火炮一點就著,和爸爸媽媽的關係非常緊張,經常哭的歇斯底里的來發洩,每每這時外婆都會匆匆趕到我家不對我說一句重話,只輕輕的抱著我給我一個溫暖的停泊港灣,我知道外婆是世上最懂我的那個人。
外婆走前其實她是有預感的,她總對我們說希望自己跳著跳著舞就一下去了,沒有痛苦,開開心心的;外婆走前其實我也是有感應的,那天星期五,在省城上大學的我本來頭一個星期才回過家不知怎的那天就特別想回家,心裡各種浮躁,但又怕爸爸說我週週往家跑一點都不獨立,就一直忍著,晚上特意邀了舍友和我逛校園放鬆心情,但心裡的浮躁怎麼都平靜不下來,一晚上也是覺得超級超級熱一直沒睡好,第二天一大早就接到了爸爸電話,爸爸那時應該是怕我在學校就挺不住所以只說外婆頭天摔倒了正在醫院救治讓我叫上表妹回家一趟,一路上我還一直祈禱外婆能脫險,回到家後才知道她已經走了,頭晚和外公一起跳著跳著舞突然倒下三分鐘不到就走了,我一直在想如果那天我堅持著自己的心就回家了,那外婆就一定會等在家裡給我做飯,那她就不會去跳舞,那她也就不會那麼突然的離開我們了……
教會的姊妹們都安慰我們說這是因為外婆一生善良所以上帝才讓外婆沒有疼痛的在開心中離開人世,和那些與病魔糾纏多年的老人們相比外婆是幸運的,我們也知道這個道理,可又想著要是早點發現外婆心臟方面不好給她早早搭個支架沒準外婆就能現在都還陪伴著我們,心裡那個悔啊,得早點強行讓她到醫院檢查一下的,外婆從來沒表現出身體不舒服讓我們忽略的人到老年身體的各個零部件都在老去得時時檢修才行。但即便是外婆走了她還是一直在我身邊為我祈禱著讓好運伴隨著我,自外婆走後每次考試啊、面試啊這些重要時刻前夜我都會在夢中和外婆相見,她還是穿著那件我最愛她穿的鵝黃色雪紡襯衫白色長褲開門笑吟吟的迎我放學歸來,給我塞好些個好吃的,給我好多好多溫暖,然後這些個考試啊面試啊我都都能輕鬆的順利透過,你看看她就是一個那麼善良的老太太啊,去了另一個世界都還掛念著我......
外婆也和書裡的姥姥一樣把生活中的哲理理解的透透的,總是大白話中含著大道理的養育我們長大,讓我們明白善良、樸實、團結、分享、互助等等這些美德在生活中不可或缺,人一定要活的積極、正直!也許我們身邊都有一個倪老師書中的姥姥吧,她用她一輩子積攢的人生之道指引著我們真實的活著、前行。
《姥姥語錄》讀後感 篇4
外婆和奶奶,小時候的我一直搞不清關係,因為奶奶在我很小時就離開我們了,所以我一直喊外婆為奶奶,後來長大了,明白媽媽的媽媽是外婆,不是奶奶,但已經叫習慣了,一直沒改口。
小手拉大手
小時候的我,奶奶拉著我小小的手去上幼稚園,早早地在門外等著牽我的手回家。每一天我都有點心吃,我最愛的是吃奶奶煮的紅心番薯糖水,一碗熱騰騰的番薯糖水,一個人乖乖地坐在椅子上加糖攪拌,一口一口地吃,吃下去的是番薯的香甜,也是奶奶疼愛我的心意。偶爾不用上學的週末,奶奶會牽著我的小手我去她的家,路感覺很遙遠,奶奶一個人從我家到她的家,都是走路的,帶著我,卻總是坐三輪車。我和奶奶說,我想走路,因為走路可以一路玩,看更多的風景,但可能也是因為習慣奶奶牽著的手,可以和奶奶聊更多的話。
同個屋簷下的夏天
在奶奶家住一整個夏天,是小學的暑假。奶奶每天會到市場買菜,偶爾會買冰淇淋雪糕,很多不一樣的牌子,有五羊冰淇淋甜筒,巧克力味飛魚,紅豆綠豆雪糕棒等等,好像媽媽都不會這麼任性買這麼多不一樣口味的雪糕給我,所以我會特別興奮和開心。
奶奶會一個人去繳電費水費,會煎很好吃厚厚的雞蛋,始終如一口味的魚,奶奶不識字,但是會用鉛筆在白紙上記數,數哪一天需要幹什麼事,這個月的煤氣用了多少天。奶奶還會講故事,四五個版本,但我百聽不厭,因為每一次奶奶講得很生動,奶奶會講謎語,讓我猜,夏天的很多個午後,和奶奶躺在地板上,聽著故事猜著謎語睡著了。
在窗外看望
從奶奶家回到自己的家,是小時候最不情願的事情之一,要大人騙我說去公園我才願意。從樓上下樓梯走到大馬路,我會偶爾抬頭看奶奶家的陽臺,發現奶奶正站在陽臺和我招手,好像和我說什麼,但不知道奶奶在說什麼,就這樣她看著我小步伐地回去,我看著遠遠叮囑著我的奶奶,就這樣,走幾步,回頭看幾眼,直到上了車,陽臺越來越小,車拐了彎。
距離聯絡
因為讀書,除了暑假,很少可以和奶奶相處一整個夏天那麼長的時光,放學回家,會很經常習慣打電話給她,聊學校的事,聊吃什麼。過年,一家人去奶奶家,可以碰見很多小朋友,收奶奶的紅包,圍在一起吃午餐和糖果,玩遊戲,和奶奶聊天。
和奶奶相處的日子很長,也很短。日子很長,因為她填滿我童年的回憶,日子很短,因為我慢慢長大了,奶奶慢慢老了,沒有那麼奢侈的時光可以像童年時那般揮霍,倆人聊的天少了,講的故事也忘了。
奶奶在這兩年因身體原因住過院,搶救過,重症監護室裡生死一線中回到我們的身邊,看姥姥語錄,會不自覺地想起自己的奶奶當時的時光,很多人都有特別親的奶奶,在生命裡溫柔地善待過我們,愛著我們,是她用自己的方式教會我們待人接物,是她用最樸實的話語告訴我們生活的道理。
書還沒看完,會繼續看下去,感恩倪萍老師用細膩的文字掀起我和奶奶很多的回憶,感恩健在的奶奶還在身邊,還可以一起相處時光。
《姥姥語錄》讀後感 篇5
作者倪萍以“嘮家常”的形式,講述了一個沒有受過正規教育,卻悟出許多人生大智慧的姥姥,別看姥姥說的都是土話,大白話,但能從字裡行間感覺到那種樸實、真誠,沒讀過書的姥姥用她承繼和累積的生活經驗指導自己的處事為人,並將其潛移默化地傳遞給了子孫,而就在這麼質樸的語言中讓人深深感受到了倪萍對姥姥的深切懷念,以及姥姥對倪萍那種無私偉大的愛。
姥姥的一生可謂活得明白,活得清醒,活得有數,她的包容、豁達、感恩與執著,給他人帶來摯愛的溫暖,隨著姥姥的遠去,我的淚水逐漸在往心底裡流淌,也隨著作者的想念開始尋找已離開我們的至親,尋找那些無限眷戀在一起的日子,感受著回憶帶給我們的幸福,彷彿能感覺她們就在我們身邊,一轉身就會找到她們的影子。在這本書中,姥姥的那幾句平凡卻富有人生哲理的話語一直記在我心中。
“有一碗米給人家吃,自己餓著,這叫幫人;有一鍋米吃不了,給人家盛一碗,那叫人家幫你。”
“靠山山到,靠人人老。靠來靠去你就發現了,最後你靠的是你自己。”
“愛越分越多,愛是個銀行,不怕花錢,就怕不存錢。”
“東西不在多少,話有時候多一句少一句就得掂量掂量,有時一句話能把人一輩子撂倒,一句話也能把人抬起來。”
“有苦也不是壞事,苦多了甜就比出來了。你吃一塊桃酥試試,又甜又香,你再吃一斤試試?你那嘴呀就想找塊鹹菜往嘴裡塞。
孩子,別怕苦,苦它兄弟就叫甜哪!”
“日子得靠自己的雙腳往前走,大道走,小道也得走,走不通的路你就得拐彎,拐個彎也不是什麼壞事,彎道兒走多了再走直道兒就走快了。走累了就歇會兒,只要你知道上哪兒去,去幹嘛,道兒就不白走。人活一輩子就是往前走,你不走就死在半道兒上,你為什麼不好好走,好好過呢?”
這就是姥姥,一個沒有文化的中國老年婦女說出來的話語!沒有華麗的語言,卻那麼讓人親切,靠平凡去感動世人,用一句句貼心的老理兒去點醒世人,我相信,這位可愛的姥姥將在每一位讀者的心中永生,時刻提醒著我們“樂就是福”。
《姥姥語錄》讀後感 篇6
《姥姥語錄》是這麼飽含作者對姥姥的愛以及對姥姥的孝心的一本書,有那些令人讀後潸然淚下的故事,那些讓心變得柔軟酸楚的話語。使人心為之動容。這位99歲的姥姥雖沒有文化,但是總會在我們困難的時候,給予我們非常巨大的啟迪。讓我帶大家走進這位99歲姥姥看似平常但使人受用終生的大智慧。
作者倪萍是著名主持人、演員,她用她真摯感人的文字,描述了她姥姥淳樸,看似平凡卻又不凡的一生。
這本書讀後有兩點給我觸動很大,一是姥姥的智慧,二是倪萍的孝心。
倪萍的姥姥是一個典型的農村婦女,沒有多少文化,但在困難時刻,姥姥總會用她那大白話點撥著我,多少個想不開的問題,都是姥姥一個個雞毛蒜皮的比喻讓我豁然開朗;姥姥的寬容,姥姥的良善,不斷地修正著我的缺點,改正著我的錯誤;姥姥的智慧,姥姥的光亮始終照耀著我,溫暖著我。使我感到什麼叫做人生的大智慧。
不想用華麗的詞藻讚美姥姥,因為那不是她的風格。姥姥平凡質樸才是她最美的特點。讀《姥姥語錄》發現,所謂的平凡人,智慧卻是非凡的。姥姥和我們身邊很多老人家一樣,沒有受過正規教育,也沒有多少文化知識,但卻比很多擁有高學歷的人士更明白、更善於把握和運用做人的道理。明白做人的時候,生活的時候,不只是一份高學歷,更是要有一顆對熱愛生活的心。
這就是姥姥!一個沒有文化的中國老年婦女說出來的話語!
倪萍為了讓97歲的姥姥每天有些事做,每天開心一點,就想了一個點子:說歐洲某國家收購瓜子仁,要求必須是手剝的,不能用嘴嗑,瓜子仁必須是完整的,15元一斤,問姥姥願不願意在家裡剝瓜子,姥姥很是願意,於是就開始剝瓜子。那時起倪萍就按瓜子重量給姥姥發工資,並動員全家偷偷吃掉這將”出口歐洲“的瓜子仁,甚至有朋友來臨走也要讓朋友帶上些。姥姥因此有了事做,自己也覺得自己還有用,還掙了錢。這件事可見倪萍是費盡心思讓老人在世的日子快快樂樂。從此可見作者倪萍十分愛姥姥,也體現出了她的一片孝心。
雖然這本書中有許多姥姥這個農村婦女不太正確的見解,但這話語十分樸實,總能在關鍵時刻給人啟發。這也許就是作者倪萍懷念姥姥的最好方法。
《姥姥語錄》讀後感 篇7
樸素、平實的語言,“嘮家常”的敘述方式,讀完滿是感動:感動倪萍對姥姥“想方設法”的孝順,感動倪姥姥的善良、智慧、寬容。這就是《姥姥語錄》的魅力。
“姥姥”,人世間一個溫暖的稱謂,而書中的姥姥也不是名人,只是俗世裡一個平凡的小老太太,她大字不識,但說出的話句句在理。她的那些語錄是對歲月經驗的體悟,也是一個善良人的內心準則。姥姥說:“唸書的人不管長得怎麼樣,你仔細看都長得好看。書念得越多,人長得越俊。沒念過書的人眼神是傻的。”我想姥姥說的不是書的養顏美容效果,而是用樸素的話語說出書對一個人心靈的滋養作用。我們都知道,讀一本心儀的書,會怡情養性,能讓人洞悉世界,通透人生,能使我們內心平和,不再糾結、擰巴,於是心裡釋然,面容怡然,處世坦然,正所謂相由心生。姥姥說:“人的手不能輕易伸,只有一件事可以把手伸出來,救命的事兒!”這說的是對自己的隱忍,對他人的相助,這是一個人可貴的人生觀和正義感的體現。姥姥說:“不管啥事你想不通倒過來想就通了,什麼人你看不慣換個個兒就看慣了。”這說的是將心比心,換位思考,為人處世應辯證地看問題。姥姥還說:“自己不倒,啥都能過去;自己倒了,誰也扶不起。”這說的是人自身生命力的強大。
其實《姥姥語錄》中這樣的哲思妙語還很多,不過都是用大白話演繹的,字裡字外都是些人人都明白的理兒,家家都遇上的事兒,”所以才更讓人感到自然、親切,才更容易走進人的內心。通俗易懂,更令人信服。煽情也好,催淚也罷,倪萍筆端質樸無華的文字很溫暖、很貼心,給人的感覺是塌實與靠譜。有人說倪萍的《姥姥語錄》是“一本感動人心的人生智慧書”,我覺得,作者更願意與讀者分享姥姥的人生態度與樸素的價值觀。這本書像一張儲存智慧的銀行卡,遇到現實生活中的事兒,就會想起書中那些大白話,並很自然地徵引其中的語錄,跟別人一說,還真的管用;這本書也像是心口的水窖,它給那些乾涸的心靈、躁動的生活帶來靜謐與清新。
《姥姥語錄》讀後感 篇8
第一次接觸這本書是看董卿的節目《朗讀者》,裡面本書的作者倪萍分享了書中的一篇文章,覺得話語很樸實,沒有華麗的辭藻,全是生活中的大白話,就是人與人之間面對面的話語。所以後面在網上買了這本書,一直到看完,感觸特別深。因為我也是從小跟姥姥一起生活長大的,看這本書裡面的字裡行間,腦袋裡面會不自覺的回憶自己成長的回憶。其實這就是這本書的魅力所在,姥姥的話不是什麼大道理,但是它就是從小刻在我們心裡,流淌在我們的血液裡,一直影響著我們的成長和為人處世。下面把本書的一些文章和心得拿出一些來和大家做一個分享:
本書的作者是倪萍,先後主持了13屆春節聯歡晚會,主持人、演員、作家、趙本山的夢中情人這些可能是我們對作者的第一印象,而本書的主人公,姥姥原名劉鴻卿,用作者的話說沒有上過一天學,卻有一個詩意的名字,一個一輩子圍著灶臺生活的小腳女人,而也正是這個平凡得不能再平凡得女人影響甚至改變了倪萍的一生,現在也在默默影響著成千上萬個看本書的讀者。作者是這樣描述的:姥姥年輕時說的那些話,就像蘿蔔、白菜一樣,不值什麼錢,卻是最順口、最對胃的好東西。下到鍋裡,就養命……。姥姥的話,滲進我的骨頭,融在我的血液中,影響著我的一生。
姥姥的冬天,這篇文章說的是姥姥老了以後身體不好,一到冬天就會咳嗽,整夜睡不好覺,咳嗽的厲害的時候,我時常都會在想姥姥會不會這個冬天就過不去了,所以每年的冬天都像姥姥的一個坎,姥姥年輕的時候沒有享受過什麼福,所以到姥姥老了時候我們都拼命的孝敬姥姥,什麼好吃給她買什麼,什麼貴給她買什麼,有次我問姥姥,姥姥你這輩子最幸福的年紀是什麼時候,姥姥卻告訴我是20多歲的時候,我問她,姥姥那時候你多苦啊,要吃的沒吃的,要穿的沒穿的,吃了上頓沒下頓的,有什麼幸福可言,你看你現在什麼都不差,兒女承歡膝下多好。姥姥說“孩子,管多麼富裕都沒有年輕富裕啊,年輕的時候胳膊是胳膊,腿兒是腿兒,年齡到了,富裕管個啥,眼也花了,牙也酥了,渾身都窮了,要錢有什麼用”,多麼睿智的姥姥,她用最平淡的話告訴年輕人,你們是現在是你們這輩子最富裕的時候,不要在最富裕的時候敗給現實。
眼要是吃不飽,人就像個傻子。印象中姥姥是最愛美的人,在鄉下最窮的時候,也喜歡在院子裡養一些月季,養一些牽牛花,婆婆丁,冬天下雪的時候,人都穿不暖的時候,也要給用剪刀剪一些布條給話穿上衣服,還要穿的五顏六色的,就算冬天不開花,遠看著也像話點綴的家裡的院子。姥姥說:“人的肚子不怕餓,沒有稠的就喝點稀的,沒有稀的,喝水也死不了。眼睛可不能餓著,眼要是見不著好東西,慢慢心就瞎了,心瞎了,人就沒有用了。眼要是吃不飽,人就像個傻子”。姥姥用最質樸的情感、最省錢的方式養育著眼睛,養育著美,養育著我們的心靈,姥姥告訴我們要多看看這個世界的美好的東西,多去見識一下我們的大千世界,見識多了,格局和眼界也就大了。
以上就分享了兩個書中姥姥最樸實的幾句話,希望可以讓有共鳴的同學可以去讀一下這本書。
《姥姥語錄》讀後感 篇9
雖然是一本很通俗的書,但還是慢慢地,細細地品味完了。因為倪萍老師的書意想不到的好看。之前在《朗讀者》裡面看了一篇《姥姥語錄》的書摘,瞭解了一點倪萍的特殊的遭遇,以為此書也就是看看姥姥一點透著人生哲理的話。現在看看,倪萍雖然不是專業的作家,可是她的書比起不少專業作家寫得更吸引人。真摯感人、通俗直白是本書最大的特點也是最吸引我的地方。數個地方都看得我淚水漣漣。“骨肉相連,分開了就是血”這篇看得我最為傷感。
也很佩服喜歡倪萍的真實坦誠,她在書裡數次寫到自己如何花錢,錢賺的多,這是我所佩服她的一個地方之一。另外她是一個表裡如一的人。以前看她主持春晚就是感覺她很熱情,感性,淚點比較低,就像一些讀者說的那樣感覺她比較煽情。現在讀了她的文,感覺她就是這樣一個人,善良、堅強、勤勞、能幹、寬容……就像她形容姥姥一樣。她和姥姥一樣是一個了不起的人,值得我敬佩的人,能說會寫、能上能下、能吃苦能耐勞、能賺錢會畫畫。
她是一個有人格魅力的人,可能這本書以後還會再讀一遍,因為裡面真的有精神食糧。還想以後再讀讀她寫的《日子》,現在等著它的電子書上架。總之個人認為《姥姥語錄》絕對是值得一讀的書。
《姥姥語錄》讀後感 篇10
很少讀語錄,總覺得語錄放在當時的語境裡才更有勁頭,更是味兒。可是翻到這本書的時候,還是抱著很多想法,一頁頁地翻了下去。倪萍老師畫畫雖是半路出家,雖然我不懂畫,但是看到那一頁頁我覺得真美,真自然。讀著老人從小對她的教導,真實在啊,老人是一腳一腳走出來的智慧,是實踐來的,話老,理卻實在。我想到我那個活到98的老奶奶,我爸爸的奶奶,真不容易,早年守寡拉扯5個孩子長大,一輩子堅強,忍耐,勤勞,聰明,明白了一輩子,那隻裹著的小腳同樣走出了真智慧。
這樣明白的老人真不少,能讓我們繼承的東西也真不少,傳下來就是財富。倪萍老師對姥姥的愛讓我汗顏,我也是在姥姥胳膊上長大的,從小學開始,一到週末就騎腳踏車跑十來裡去找姥姥,她幫我藏了那麼多好吃的,多少年了都這樣,可是慢慢我大了,上大學了,畢業了,結婚了,生子了,離姥姥越來越遠了,見面的次數越來越少了,講起話來也不知從哪講,親起來也不知怎麼親了……是我還不夠用心吧,怎麼就忘記了姥姥怎麼給予我的愛呢。最悔恨不過是想孝順卻再也沒有機會,而值得慶幸是,如今還來得及,不讓自己隱藏的愛毀於遺憾和無奈,還好,姥姥還在,好好愛,還來得及。
《姥姥語錄》讀後感 篇11
毛姆在《人性的枷鎖》中說:人追求的當然不是財富,但必要有足以維持尊嚴的生活,使自己能夠不受阻擾地工作,能夠慷慨,能夠爽朗,能夠獨立。在眾人追求成功的當下,也有不少人沒能把握好生活和工作的平衡。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我從小是吃姥姥做的飯長大的,隔代親是一種深厚的感情。我知道老人家年紀大了,身體一日不如一日。可是她仍盡力地維持著以她的方式表達著對孫子對兒女對這個家的愛。我也喜歡旅遊,可我深知父母在不遠游,因為家人在,牽掛在,邁出的步子總覺得沉甸甸的。姥姥一生堅韌獨立、勤勞善良能幹、隱忍,她雖不識字,但也很開明,跟得上時代的發展,關注時事新聞,姥姥快70了,我想貪心地盼望他能陪伴我一輩子,希望她能幸福安康 長壽,捨不得她。在讀倪萍的這本書期間,和姥姥在一起的這二十幾年間在腦海浮現,記憶裡慢慢的是快樂幸福和姥姥無微不至的關懷和愛,年歲越大竟也會慢慢怕起來,怕她終有一天會離去、怕子欲養而親不待 、我只能盡最大努力去孝順她 常回家看看 …
《姥姥語錄》讀後感 篇12
文章很樸素,卻蘊含著很多為人處世,生活的大哲學。雖是些平常的大道理,但卻不見得人人都悟得明白。有時覺得姥姥說的話就像是哲學家說的一樣,細心研讀都感覺是真理。姥姥的理兒很直白、很實在,她為什麼不悲觀、不放棄呢?是無奈還是現實?她從沒想著以此來教育誰、給予誰,她就是這麼想的、這麼過的,她認為這些都是“是個人都該明瞭的理兒”。姥姥一生崇尚文化、崇尚知識、崇尚富裕、崇尚美好,可這一切她都不曾擁有,但你總覺得她什麼都有。那時候因為日子窮,姥姥沒有識過字讀過書,但是她對知識學問卻是非常渴望,姥姥一直敬佩那些有大學問,會讀書的人。在姥姥眼裡,“唸書的人不管長得麼樣,你仔細看都長得好看。書念得越多,人長得越俊。沒念過書的人眼神是傻的。”雖然姥姥沒讀過書,但姥姥讀了很多生活的書,同樣有大學問,她一生過得清醒,很充實……
姥姥說:“人的'肚子不怕餓,沒有稠的就喝點稀的,沒有稀的喝水也死不了。眼睛可不能餓著,眼要是見不著好東西,慢慢地心就瞎了,心瞎了,人就沒用了。眼要是吃不飽,人就像個傻子。”像這樣簡單樸素卻有蘊含大哲理的話,姥姥經常說,或許我們每人家裡都有像這樣的一個“姥姥”。
《姥姥語錄》讀後感 篇13
讀完《姥姥語錄》著實被感動了:感動倪萍對姥姥的孝順,感動姥姥的善良、寬容和智慧。
姥姥是個有大智慧,活得大氣的老太太,真正的能人不是斤斤計較,精明有心機,而是把平淡的日子過的舒心,和睦,讓家是個溫暖的地方。精明的過是一輩子,聰明的過也是一輩子,有的老人是家裡的明塔,讓人尊敬,晚輩們發自心的孝順。
白巖松說:“有學歷的人,不一定有文化,沒學歷的人,不一定沒文化。”你看倪姥姥這個沒上過學的小腳老太太,用樸實的語言講的都是人生的大道理。姥姥說:“一人一個腦子,不好把自己的腦子往人家腦子套”,這句話貌似更有學問的表達可以是“不要把自己的觀點強加給別人”;還有“不管啥事你想不通倒過來就想通了,什麼人你看不慣換個個就看慣了”,姥姥其實是想說“要學會換位思考”;還有“國家和小家一樣,先把人弄好了,啥就都好了”,你看這個姥姥多不簡單,語錄裡不但包含生活智慧,還有要以人為本的治國理政思想吶。感謝姥姥語錄讓我茅塞頓開,收穫頗多!
挺喜歡這本書的,也希望你能去看看。
《姥姥語錄》讀後感 篇14
《姥姥語錄》敘述的事情樸實,簡單,溫暖。卻又讓人如此敬佩,敬佩於一個大字不識的老太太,用淳樸博大的胸懷,將許多“文化人”也看不清,理不明的事情,處理的那麼透徹,那麼在理。一時找不出什麼樣的詞彙來形容這個老太太,就是能感覺到,她是多麼了不起的姥姥!一個活到99歲的老太太呀!
我羨慕倪萍有這樣一個姥姥,但是,倪萍又何嘗不是因為自己的偉大,才有了幾十年那麼多輝煌的成就,最重要的是,依然善良,依然努力,依然不忘初心。
整本書有太多常人應該明白的做人做事的道理,然而,合上書,我最深的印象是在描述姥姥年紀大了,經常坐那打瞌睡時,倪萍想盡辦法,讓姥姥有事可做,比如叫她剝瓜子仁,買回來許多瓜子,讓姥姥剝,然後告訴她單位回收瓜子,要出口的,所以剝完回收有工資發,姥姥那段時間便天天精神抖擻的忙著剝瓜子,因為老太太一輩子幹農活,從來沒感受過上班賺錢,拿著自己賺來的錢,是那麼的興奮,那麼的大方。是的,她並不缺錢,但是,自己賺的錢,怎麼能和別人給的一樣呢。看似老太太在辛苦幹活賺錢,可是,有什麼比內心的充實與滿足更重要呢?倪萍換著法子讓老太太找到活著的價值感,讓我特別欽佩。是啊,人在老年的階段,常常容易被忽視,對於家裡不能自己找到老年生活樂趣或價值的老頭老太太們,我們要怎樣愛他們?什麼才是他們想要的幸福?
《姥姥語錄》讀後感 篇15
小時候春晚趙本山和宋丹丹的小品裡提到過倪萍的《日子》,宋丹丹說她要寫本《月子》,還好不是坐月子。
讀了才知道倪萍原來是山東人,書裡也有些山東的韻味,即使她刻意避著。我常覺的有些道理得是方言講出來才有感覺,普通話太普通,像在唸天書。
我有個山東同學給我多次講過她母親的育兒觀:養娃就像種樹,即使有些枝枝岔岔,只要給它定時施肥澆水,它是能夠長大的。這說法形象。
我媽也是愛說能說的人,而且很多話一經她口就特別有水平。我學習不順,我媽說,人生的路總是彎彎曲曲,平坦的路往常都在後面,你鼓點勁,堅持一下,就能看著了。相比之,我爸不愛說,更多是身教而非言傳了。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小時候我一直生長在縣城,沒有機會體會隔輩親這種情感。仔細回想,只在老家待會一個暑期,和我爺我婆的記憶也很難串聯。記憶裡,打我初面見到他們二老直至他們離世,他們的樣貌在我記憶裡幾乎沒有發生變化。我想是我沒有仔細觀察過他們吧。說來遺憾,我甚至不知道我爺我奶的名字。我婆是基督教信徒,但她識字不多,一本聖經翻來覆去讀了無數遍,我真希望她最終在書裡找到了生死的答案。我爺是大家長,很有威嚴,對我父親很嚴厲。因為家裡男娃多,且我是最小的,自然待我不親。他最後生病的時間裡,我去看過他,他不認識我。
日子在過,人在日子裡老去,這是生活無變的真理。上週和家裡打電話時,我媽給我又把舅家娃要結婚的事說了一遍,我爸和我的話也越來越多了,而這就是父母老態。
《姥姥語錄》讀後感 篇16
對於倪萍,不像父母輩的對她那麼喜歡和熟悉,但也是從小就聽說的,後來淡出熒屏,直到前段時間出現在大眾視線裡,這時候的她面容滄桑,身材臃腫,很多人開始評論她面容身材走樣,不像別的哪個哪個明星一樣容顏不老,讀了這本書,瞭解了她所經歷的事情,更覺得她偉大、美麗,她像天下所有的母親一樣把自己的青春容顏給了她生病的孩子,為了孩子的眼睛勞碌奔波了十年,那還顧得及保養自己的外貌,恨不得把自己的眼睛給孩子,並且她的容貌與她真實的年齡也是相符的,為何非要要求明星們擁有二十幾的容顏呢,每個年齡段都有它獨特的魅力啊。所謂偶像,不是高高的站在臺上,用胭脂水粉塗過的面容展現給大家看的,而是擁有真實的靈魂,用自己的勇敢善良鼓勵著愛她的人們。看著這本書,那些樸實卻有深刻道理的話語、水門口的村子,都給人一種無比的親近感,就像在聽一個同村人講故事,如此平易近人,在自己遇到不順的時候,開啟讀幾篇,看幾句姥姥說的話,頓時就能開啟心結,繼續溫暖的往前走。
《姥姥語錄》讀後感 篇17
假期裡張建平校長推薦了《姥姥語錄》這本書,書中的姥姥有許多優點值得我們學習,她安享九十九歲高齡,她一生感恩生活、感恩生命,不管處在什麼樣的境況,都拿得起、放得下,始終保持一種淡泊自守、知足常樂的良好心態。
姥姥說:“平淡是真,普遍是好,這都是懶人說的話,你問問山頂上的人,他要是和你說實話,他保準說他這一輩子不後悔,下一輩子他還上山頂。”無限風光在險峰,姥姥的話讓我知道了工作就像是爬山,要想達到頂峰,不僅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需要我們以積極、自信的心態去面對,更需要我們擁有超常的毅力和忍耐力。文中,你可以多次看到姥姥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是在幫助別人。還有姥姥好強的心理,但那並不是爭強好勝。
一生平庸的姥姥卻貪命。姥姥活了快一個世紀啦,但她還是不想走。姥姥的每個精神都值得我去學習。姥姥用她最樸實、最有文化底蘊的語言讓我懂得了人生要多讀書,學無止境。
《姥姥語錄》讀後感 篇18
《姥姥語錄》給我的感受很大,我的心中有了一種莫名的感動。姥姥是個農家婦女,可是她卻用簡單易懂的語言來教育我,讓我明白了很多連聰明的人都說不清的道理。姥姥心中一直有一個結,就是小舅死。那年作者的小舅為救他的戰友犧牲了。那時姥姥認為天塌了,而姥爺把蚊帳燒了,在那時蚊帳可是大件啊。姥姥眼睛眨都不眨一下的讓姥爺燒了。姥姥還喜歡看書,陳丹青、季老的書,姥姥對季老的母親表示遺憾。姥姥也是能人。幹什麼都很能,從春天開始,姥姥家的水果、蔬菜就沒斷過。冬天也能吃上最脆的大青蘿蔔,因為能人能;姥姥家的鹹鴨蛋是真香,因為能人能。
姥姥是作者50多年的朋友了,而這個好朋友卻沒見到她最後一面,作者心中一直是個傷疤。
《姥姥語錄》讀後感 篇19
在沒有讀這本書的時候,我對“姥姥”的理解是像大部分人一樣,姥姥只會寵著自己的孩子:會帶他去玩,去耍,孩子不高興了就哄,就逗。因為我沒有姥姥,所以我的理解會這麼片面,讀過這本書後,我才發現,原來姥姥也會教給孩子影響他一生的話姥姥語錄讀後感姥姥語錄讀後感。
書中倪萍的姥姥就教會她很多的事情,而姥姥說的話也變成了語錄,變成了貼近生活的哲理。姥姥曾這樣說過“愛越分越多,愛是個銀行,不怕花錢,就不怕存錢。”這句話是倪萍問姥姥“你不怕我愛我媽就不愛你了?”的答語。愛是無限多的,可以把愛分給媽媽,分給姥姥,還可以分給更多愛自己的人。這一篇一直在講倪萍認為自己的媽媽不夠愛她,她把這件事給姥姥說了以後,可姥姥卻說“你媽不是親媽,也不是後媽,是個合格的媽。”媽媽知道應該怎樣愛孩子才會讓孩子懂得更多,媽媽不管孩子怎樣誤解,但她最終還是愛自己的孩子的。而我們呢?說什麼孝順,孝順是美德嗎?不,是應該的。有哪個父母說照顧自己的孩子是美德?沒有。父母為我們付出那麼多,我們無論為他們做多少,也是補償不了的。父母總是想給我們最好的,可我們為他們做過什麼?不僅是姥姥的話,這本書裡的其他內容也是很有哲理的。
姥姥的話,影響了倪萍的一生,平凡的99歲的姥姥的話,卻有著不平凡的人生智慧。難怪倪萍會說“葵花朵朵向太陽,姥姥是我心中的太陽”,姥姥也是我心中的太陽,更會是更多人心中的太陽……
《姥姥語錄》讀後感 篇20
讀了《姥姥語錄》這本書以後,我明白了人說話,一半是用嘴說,一半是用心說。用嘴說的話你倒著聽就行了,用心說的話才是真的。還懂得好事來了她預先還打個招呼,不好的事咣噹一下就砸倒了。能人越砸越結實,不能的人一下子就被砸倒了。這個世界上誰也別羨慕誰!得到的都是因為付出了,付出了一定也會得到。還有善良。堅守。美好。寬容。勤奮。等所有的美德是一張金卡,是一張永遠刷不爆的人生金卡。
《姥姥語錄》真正讓我懂得了。什麼是真正意義的豐收。真正意義上的快樂!
《姥姥語錄》讀後感 篇21
《姥姥語錄》這本書是張校長讓看的幾本書裡我最先看的一本書,在這一本書中 裡面的一句句話讓我受益匪淺,姥姥的一句句樸實的話語雖樸實,但卻都是真理,比如“日子得靠自己的雙腳往前走,你看誰能幫你搬著你的腳走路?你爹、你媽也不能。大道走,小道也得走,走不通的路你就得拐彎,拐個彎也不是什麼壞事,彎道兒走多了,就走快了。 走累了就歇會,只要你知道上哪兒去,去幹嘛,道兒就不白走。
人活一輩子就是往前走,你不走就死在半道兒上,為什不好好走、好好過呢?”“自己不倒,啥都能過去;自己倒了,誰也扶不起你”……這一本書中都是這些“名言”值得我們學習。而且我們要知道幫助別人。
《姥姥語錄》讀後感 篇22
倪萍的姥姥語錄是一本可以翻翻的書,看它可以藉著想念自己家的老太太,可以是奶奶、姥姥甚至是婆婆和老孃,姥姥語錄就像家家老太太家長裡短的事兒、理兒,陳芝麻爛穀子都可以從塵封的記憶中揪出,曬曬晾涼。
自己的姥姥也來自山東,和書中的老人一樣,講著舊禮、循著舊規、有點樸實、有點世故、有點從容,留著齊魯的遺風。也許是這個原因吧,對書中姥姥的言行尤其熟悉、親切,像是在腦海中過電影,觸發了對自己姥姥的音容笑貌和甜蜜場景的回憶。
計劃著將姥姥語錄作為臨睡前泛讀,計劃著進行泰戈爾式的品味和享受,只是,看了幾章就發覺這其實也是倪萍的語錄,萍姐的話如夠年頭的美酒,不僅甘醇,而且辛辣,搞得每一小節抒情短評都見微知著,澎湃得一如激情燃燒的歲月姥姥語錄讀後感一年級作文。
還是那個總是煽動得人心情盪漾不已的大牌主持啊,有本事拿起筆刀繼續無聲地撥動、震顫人的心絃。我決定臨睡前還是不看了,保持淡定。
《姥姥語錄》讀後感 篇23
讀完了《姥姥語錄》,我的心情多了幾絲平靜,少了幾分焦躁,99歲的姥姥給我們的啟示讓我受益匪淺,終生難忘。
姥姥語錄》是這麼飽含愛與情的一本書,飽和到就要滿溢。那些富滿情感的故事,那些隱藏著酸楚的話語
這酸楚若引領了淚水,靈魂便得了沐浴。姥姥的話就像一碗融融的白粥,平凡,實際,卻給力。餓了,累了,病了,喝它沒錯。粥養身體,姥姥的話富含著對生活的熱愛。
姥姥的話就像生活中的調味劑,讓我們的生活中多了許多樂趣。
《姥姥語錄》讀後感 篇24
上週去書店買了一本倪萍寫的《姥姥語錄》,被姥姥樸實無華且極具哲理的語言所折服,一位衣著樸素又很講究、勤勞善良的老太太躍然紙上,我陶醉式的閱讀著,姥姥的每一句話都那麼善解人意,那麼抵達人的靈魂深處。“理想有時候起步很小,很具體,但最終他有可能變得很偉大,有可能認為自己不自覺地便成為他人,為全人類。”姥姥說:用心看著人,用心和人說話,別覺著自己比別人高,也別怕自己比別人矮".讀到這句話時我想到自己親身經歷的兩件事,遇到的兩個人,一次我參加縣婦聯組織的活動,時任縣委副書記的領導為我們頒獎,她是一位和藹可親的女領導,頒獎時她握著我的手說:張老師,你辛苦了!你為全縣的教育事業作出了很大的貢獻,謝謝你呀!“我很感動,當時真有點受寵若驚,自己一名普通不能再普通的老師,人家是那麼大的領導,人家居然認識我,我很感動,頒獎後我們從臺上下來時,副書記見我穿的是高跟鞋,居然雙手扶著我走下臺階,囑咐我慢點,每每想起這件事,都為那位領導的低調、善解人意折服,難怪人家能走得這麼遠,主要是人家有一顆胸懷大眾的心,沒有因為誰是誰的誰就攀附,更沒有因為誰不是誰而下看,她對她的人民是公平的,所以她得到了人們的擁戴。後來又遇到一個人,大約三十來歲,年紀輕輕聽說是上了學畢業直接當了某地派出所長,和他在一起開會,聽著他說著大話,天南地北,一副目中無人的樣子,完全是春風得意馬蹄輕,偶爾聽身邊一個人說起他,原來他爸爸是一名公安局的領導,很明顯,就他,估計也是沾了父親的光。所以,白巖松說:有些人,有文化沒素質。
姥姥說:孩子,山上風大,爬上去不容易,你使勁了,你這輩子都不後悔。姥姥還說:日子得靠自己的雙腳往前走,你看誰能幫著你搬著你的腿走路,你爹你媽也不能,大道走,小道也得走,走不通的路你就得拐彎,拐個彎不是啥壞事,彎道走多了,再上直道就走快了,走累了就歇會兒,只要你知道上哪兒走,去幹嗎,道兒就不白走,人活一輩子就是往前走,你不走就死在半道兒上了,你幹嘛不好好走,好好過呢?姥姥還說:你記住孩子,多窮的人都有臉,能豁上臉要飯,那是肚子實在沒法兒了,給人吃點東西先要給人好臉色,不信你試試,張嘴管人家要東西那嘴可沉了,抬都抬不動,張嘴給人送東西可不一樣,雙唇一碰話就出來了。慢慢品味姥姥的話,思想靈魂都得到了昇華。姥姥也教會了我如何做人,如何與人為善,這本書真的給我進行了一番洗禮。
《姥姥語錄》讀後感 篇25
第一次知道《姥姥語錄》是倪萍在朗讀者節目中,一口氣聽完了《姥姥語錄》,倪萍透過她的嘴轉述著姥姥的話。書裡沒有姥姥的照片,但我隱約間看得到姥姥的模樣——一個活得明白的老太太。
倪萍的《日子》我沒看過,但我相信,就算她出書為了賺錢,只要是她親自寫的,就一定會受用。扉頁上微笑著早年的照片,和藹、可近,百度倪萍,看到她近期的照片,不再是幸福滋潤的臨家大姐,而是臃腫的面容上堆積著生活中的經過風霜雨雪吹刮後的印記。倪萍是為一大家人忙前忙後的女人,為了兒子可以付出一切的女人,是一個天蹋了可以擎天的女人,是一個心裡、肩上承載太多的女人,她是一個大女人。
“日子得靠自己的雙腳往前走,你看誰能幫你搬著你的腿走路?......走不通的路你就得拐彎,拐個彎也不是什麼壞事,彎道走多了,再上直道就走快了。走累了就歇會兒,只要你知道上哪兒去,去幹嘛,道兒就不白走。人活一輩子就是往前走,你不走就死在半道兒上,你為什麼不好好走,好好過呢?這就是姥姥,一個沒有學歷卻又文化的中國老年婦女說出來的話語!透著豁達,透著大度,透著善良,透著哲理。這些再平實、再普通不過的家常話讓我重新審視了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也給了我無數的啟發。
非常感謝《姥姥語錄》這本書,讓我學會了這樣面對生活,懂得了孝心、孝道、感恩、感激的真正含義,告訴我們用乘法追憶那些美好的,用除法摸掉那些瑕疵,用加法感恩,用減法怨恨。
《姥姥語錄》讀後感 篇26
久沒有看過一本書,拿在手裡就想一口氣讀完。一個99歲的老人,自己就是一本厚書,吃過大苦,也享過大福。樸素無華的語言裡飽含著世間最透徹的智慧。兩個晚上,看一看停一停想一想,眼眶經常是潮溼的,想到兩年前已經離開的我的外婆,那些情景那些話語曾經我是多麼的熟悉。一直想要為我的外婆寫一點東西,幾度提筆,幾度垂淚,幾度止筆。外婆是個佛教徒,每天過著早晚一炷香的生活,初一十五不動葷腥,正月七月要守齋。外婆的腿動過兩次大手術,這讓她的晚年遭了很大的痛苦。她始終認為這是她前世的罪孽太重,這一生才會受苦,所以要多做善事。常常我看到她點燃一支香和一盞油燈跪在灰暗灶膛前的蒲團上前額著地,低聲細語,很少祈求佛祖保佑她減少病痛的折磨,多是求著保佑一大家四代幾十口人能夠平平安安,工作的能夠工作順利,讀書的能夠學習好考個好學校。最後扶著灶臺艱難的站起來。06年的國慶,我回老家看她,帶著相機專門想要給她和外公照相,對著鏡頭她雙手合十習慣性的做了一個禮佛的姿勢,神態安詳,面容和善慈悲。中秋回家,媽媽翻著以前的老照片對小侄女說:“姍姍,奶奶現在已經沒有媽媽了呀。”小侄女才剛一歲,這話更多的是呢喃自語。聽到我覺得很心酸。在未來的某一天,或許我也會說同樣的話。而今天千里之外的我,有時想要為父母做一頓飯,洗洗碗,幫媽媽帶帶小侄女,陪他們買買菜,甚至什麼多不做,就是在家待著。卻發現能夠為父母做的卻是少之又少,內心的愧疚無以言說。
摘錄倪萍《姥姥語錄》部分語句如下:
有一碗米給人家吃,自己餓肚子,這叫幫人;一鍋米你吃不了,給人家盛一碗,那叫人家幫你。
心裡有氣有怨,說出來就好了,不管真對真錯,別留著,留日子長了,就長在身體裡了。
一碗水端不平,就只能裝半碗。
天黑了就是遇到擋不住的大難了,你就得認命,認命不是撂下,是咬著牙挺著,挺到天亮。天亮就是給你希望,你就趕緊起來去往前走,有多大勁就往前走多遠,老天會幫你。別再黑夜裡耗著,把神兒都耗盡了,天亮就沒勁了。
人的手不能輕易伸,只有一件事可以把手伸出來,救命的事。
錢要花在有用的地方上錢才值錢。
二十幾塊錢買個啥?買個吃的一會就吃完了,買本書吃一輩子,好的書下一輩兒又接著吃,上算。
不管啥事你想不通倒過來想就通了,什麼人你看不慣換個個兒就看慣了。
快樂你別嫌小,一個小,兩個加起來,三個加起來,你加到一百試試?快樂就大了,你不能老想著一天有一百個快樂,一輩子能碰上幾個這樣的日子。
《姥姥語錄》讀後感 篇27
看見這本《姥姥語錄》,一下子想到了我的姥姥。正趕上假期,一口氣看完了這本書,倪萍透過文字轉述著姥姥的話,滲透著她對姥姥的愛。書裡除了一句句姥姥的”至理名言“,看不到姥姥的模樣,但我隱約間感受到——一個活得真真切切明明白白的老太太。
讀完這本書讀後有兩點給我觸動很大,一是姥姥的智慧,二是倪萍的孝心。扉頁上微笑著早年的照片,和藹、可近的倪萍,在經過了生活中的風霜雨雪吹刮後,不再是幸福滋潤的臨家大姐,而是為一大家人忙前忙後的女人,為了兒子可以付出一切的女人,是一個天蹋了可以擎天的女人,是一個心裡、肩上承載太多的女人,她是一個大女人。但我相信,她是幸福的。
倪萍帶領讀者走進她99歲姥姥的平凡生活,追憶她與姥姥一起走過的有淚有笑、有滋有味的日子,心底那一個個姥姥與外孫女之間愛的故事,令人為之動容,清澈質樸、真摯感人的文字,溫暖人心。細述這位純樸、善良的山東老人生命中的最後樂章,分享她那些看似平常卻讓人終生受用的生活大智慧。
她講她的姥姥,讓我想起我的姥姥。今年已經88歲的姥姥,耳不聾眼不花,身體硬朗得很,不管村裡誰找她,她都熱情相迎,姥姥常說:”別人信任咱,咱就得實心實意對人家。做人一定得出好心眼,老天爺都看著呢“。雖然姥姥說的話沒有倪萍轉述姥姥語錄的精彩,但是理兒是一樣的,都喜歡拿老天爺說事。如今,我已經參加工作了,她還經常囑咐我們要多看書多學習,哪怕一天多認一個字,一年還能認識365個字呢。哈哈!她眼裡的學習就是認字,我可愛的姥姥。
這本書,文字間褪去了華麗的修辭,卻體現了最簡單最質樸的人生哲理,一時間我很難想象這位不識字的老人家能將很多事情看得那麼透徹,並且用非常簡單的充滿智慧的語言表達出來,字裡行間讓人讀出的都是自己明白的顯而易見的道理。讀了這本書,突然覺得眼前的世界分外透亮,覺得那些一時的不順都過去了。書中有這樣一句話讓我印象很深:”有一碗米給人家吃,自己餓著,這叫幫人;有一鍋米吃不了,給人家盛一碗,那叫人家幫你。是啊!今天我們如果我們都能以這樣的心態去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就會發現溫暖無處不在。“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待”。趁親人還健在,透過各種方式表達自己的感情,讓長輩感覺幸福、滿足。這本書及時提醒自己愛我的親人。再多一點!
《姥姥語錄》讀後感 篇28
看了姥姥語錄確實讓我學到了很多,其中還有很多我不懂的道理,我很喜歡文章中的姥姥,她勤勞能幹,一生過的十分充實,她善良好心,即使自已並不是很富裕也願意接濟他人。她只是一位平凡的姥姥,但因為她無窮的智慧和99年的人生之路,她的形象顯得越發越光輝起來。
我也想去書中的水門口看看,看看是怎樣的環境讓姥姥擁有如此多的智慧。姥姥說,天黑了,誰能拉著太陽不讓它下山?你就得躺下。孩子,別怕,多黑的天到頭了也得亮。是啊,人世間少不了生死離別,卻是無法避免。親人走的時候,誰不會悲傷誰不會心痛。但是生活還要繼續不是嗎,我們能做的,就是好好對待自己,不要讓他們走的仍有遺憾,珍惜身邊愛自己的所有人,不要等到失去了他們的愛,才會珍惜。
我很喜歡文中姥姥的教育方式。文中作者說,她小時候偷了生產隊的麥子,想拿回家叫姥姥蒸饃吃。可是怎麼都蒸不熟,作者只好承認了是自己偷的。最後姥姥用一大鍋饅頭告訴了作者,公家的東西不能偷。在那個少糧寡食的年代,姥姥能肯浪費那麼一大團面來教育一個5歲的孩子。那這個孩子有什麼理由成為一個本性不好之人?很多人踏上犯罪的道途,都因為家庭教育問題吧?如果中國的姥姥,親人都像文中的姥姥一樣善於教育,那何來不良少年之說?
姥姥這一輩子都沒穿過豔色衣裳好料子衣服,可是她並不覺得委屈。作者問姥姥,身為女人,一輩子沒穿過高跟鞋,遺憾吧?姥姥卻搖搖頭,說那年頭,作者不包腳都算怪物了。作者又問,一輩子沒穿過裙子,遺憾吧?姥姥說,怎麼沒穿過裙子?圍裙也是裙子。對啊,圍裙也是一種裙。姥姥一輩子都帶著圍裙,一輩子都站在灶前,一輩子都那麼勤勞忙碌。
書中的姥姥是一個典型的農村婦女,什麼都不懂,大字不識一個,學都沒上過。可是她懂得善惡,懂得是非,懂得醜美。她用99年的人生經歷總結了一條又一條智慧,叫我們歎服。姥姥的理兒很直白,很實在,她為什麼不悲觀不放棄呢?是無奈還是現實?她從沒想著以此來教育誰,給予誰,她就是這麼想的,這麼過的,她認為是個人都該明白的理。
姥姥雖然不在了,可是她的精神和智慧卻在我心中紮根。姥姥用一句句平凡的話打動我們,告訴我們一個又一個真理。人這一生中,樂就是福。
《姥姥語錄》讀後感 篇29
倪萍女士的姥姥活了九十九歲,是一個善良、樂觀、智慧、鬼精鬼精的姥姥。她勤勞能幹,一生過的十分充實,她用九十九年的人生經歷總結了一條條"大白話兒"智慧,把一顆心活的真真切切明明白白把所有事想的通透敞亮的姥姥。《姥姥語錄》裡沒有高大上的語言,裡面的每一段文字,都沒有過多的修飾,都是日常交流的大白話,裡面的每一個故事都足以觸動現代人本以麻木已久的心中最柔軟的那一個小角落。
《姥姥語錄》這本書就像一個朋友,教會了我很多做人的道理,姥姥一輩子不動大氣,平靜如水,卻冷暖分明,不燙著誰也不凍誰,多吃一口姥姥說飽了,少吃一口姥姥也說飽了,心和身子都是富有餘地的,怎麼著都行,沒什麼不可以,這是姥姥給別人寬容,姥姥卻說這樣做最寬容的路還是留給了自己。多麼聰明豁達的老人,姥姥一輩子也受過不少委屈,也吃了相當多的虧,但她以她的人生尺碼把自己卡在了自我的身軀中,然後自我分解、自我承受著人生的苦。一個大字不識的農村老太太,學都沒上過,卻一生都在讀著人生這本大書。她讀懂了善與惡、讀懂了是與非,讀懂了美與醜,她是一個用功的女子,在自己的人生歷盡磨難、飽經滄桑之後總結出來做人要心如海納百川。
現代社會太多人為了長壽不惜重金把精力花在養生上,但這種想法是單純地把身體看做一臺機器,忘記了身心為一體,像姥姥這樣一輩子平靜如水、心寬似海、懂得管理情緒的人有幾個?所謂養生其實也就是擁有平和的心態而已。
姥姥有一輩子的日子辯證法,啥死疙瘩到了她那兒都能順利的解開,找個合適的說法,就讓你信以為真,且心裡舒舒坦坦。倪萍女士回憶小時候,好奇一山崖下的河水,因為崖下的河水格外涼爽,夏天孩子們晌午都到那洗澡,有幾年很蹊蹺,洗一個病一個,她好幾次故意往深水裡走,讓褲子衣服都溼透,就是想試試水有多深,奇怪的事情發生了,就是一瞬間,她從姨姥姥家帶回的那一籃子好吃的不見了,明明放在河邊的石頭上,明明四周沒一個人,真是見鬼了,她哭著跑回了家。一籃子油餅,煮雞蛋,一大碗西葫蘆餃子全沒了,在那個人人吃不飽的年代,這意味著"天塌了".姥姥不但沒說她,還笑嘻嘻的安慰她"好哇!鬼也饞啊,她吃了餃子就不吃你了,拿一碗餃子換個小外甥女,上算!"活的多麼通透的姥姥,知道什麼東西都趕不上人貴,生活中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我常常想不明白,可這些個想不明白的問題讓姥姥一個雞毛蒜皮的比喻使我恍然大悟。
我很喜歡姥姥的教育方式,姥姥認為,人的一生一定要使出自己所有的勁兒去登上你自己的山頂,一個農村老人卻有如此遠見,教孩子努力上進,把自己的子女孫輩個個培育的勤勞優秀。姥姥的懷抱真是與眾不同。
姥姥說:"給別人聽的話就得先替別人想,人家願不願意聽,聽了難不難受,高不高興,你看見人家臉上有黑點,你不用直說,人家自己的臉,不比你更清楚嗎?打人不打臉,揭人不揭短,你要真想說,你就先說自己臉上也有個黑點,人家聽了心裡就好受了。"
是啊,凡事要替別人想想。
姥姥說"不管啥事你想不通倒過來就想通了,什麼人你看不慣換個個就看慣了。"什麼人在姥姥眼裡都有長處,壞人身上有好,好人身上有壞,沒有壞透了的人,也沒有好的一點毛病都沒有的人。姥姥的心如春天的陽光般暖人,大字不識一個的姥姥說的話就像天籟之聲,我細細的品讀著,讓姥姥的精神氣兒和智慧深深刻進我的心中。有學歷的人不一定有文化,沒學歷的人不一定沒文化。這句話說的就是書中的姥姥。她告訴我一個又一個真理,讓我明白了人這一生中,快樂就是福氣。
一個大難擔過、大福也享過、從從容容地過了九十九年的老人,道出了平常生活中的小道理,讓我悟出來人生中應有的心態,學會了微笑面對生活。這是一本內容很美很善良的書。
《姥姥語錄》讀後感 篇30
在書店與《姥姥語錄》的偶遇,是十分美麗的意外。在書裡,倪萍老師用16萬字寫姥姥,寫的盡是她對姥姥的愛和思念。每翻動一頁,我的內心便被深深觸動,千千萬萬遍。
白巖松先生說,有學歷的人,不一定有文化;沒學歷的人,不一定沒文化。書中的姥姥,不是聞名遐邇的大學者,不是不食人間煙火的仙人,不是言辭晦澀的哲學家。姥姥沒念過書,講話卻擲地有聲。她是真真切切活在身邊的普通老人,有用大白話講的道理,有溫潤如水的性子。這樣的姥姥,倪萍老師喜歡,讀者喜歡,只因她的善良、智慧和平凡。
姥姥說:“管哪兒的肉皮都好撕開,就是臉皮不好撕。撕一塊兒你試試?這一輩子臉上都有塊兒疤。”
姥姥的持家方法很簡單:管事的人要一碗水端平、一把鹽撒勻,大事小事都用心。雖不可完全運用在社會生活中,但遇事多辯證地看待,總能守住自己心靈的一方聖地。勾心鬥角、潛規則、耍心機上位是這個現實社會的癌症,根治的機率實是茫小,所以姥姥的持家方法在這物慾橫流的泥淖中就顯得尤其清亮。生活已不易,不要輕易地和生活撕破臉皮,試著把生活活成一種友好,你會發現世界其實比你想象中的要敞亮得多。這並非要求你把自己變為一個八面玲瓏,曲意逢迎之人,而是要深知臉天天露著,一張遇人遇事常常顯得凶神惡煞的臉極其醜陋,所以要成為待人和氣之人。
姥姥說:“天黑了就是遇上擋不住的大難了,你就得認命。認命不是撂下(放棄),是咬著牙挺著,挺到天亮。”
走向光明的路曲折迴轉,但畢竟通向光明之處。雪萊有詩“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姥姥的兒子為救戰友犧牲,曾外孫又患有先天性白內障,但她咬牙挺著,認為自己不倒,啥都能過去;自己倒了,誰也扶不起你。我們的一生像一支長長的曲子,其中既有歡快壯麗,又有和緩平淡,更多的是跌宕起伏。我們穿越時光的風風雨雨,也經歷過被生活“欺騙”的日子。生活中的矛盾重重,學習上的成績下滑,身體上的傷筋動骨,這些厚重的烏雲遮住陽光,唯有把意志化作一陣陣風,才能吹散烏雲,陽光和煦。彩虹總在風雨之後,無論你現在正經歷著多麼難熬的日子,正感受著多麼刻骨銘心的疼痛,一切都會過去。多年之後,它們都只不過是你和著茶酒的隻言片語。所以你只管用咬牙,換來堅韌的光輝。
姥姥說:“快樂你別嫌它小,一個小,兩個加起來,三個加起來,你加到一百個試試?快樂就大了。你不能老想著一天一百個快樂,你這一輩子能碰上幾個一百的快樂?”
知足者常樂。老子在《道德經》中說;“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善於於生活中發現歡悅,善於積累生活中的小歡喜。作家丁立梅說過,活著之所以成為一件讓人特別不捨的事情,正是因為生活中的小歡喜呀。陽臺上精心照料的植物開花了,鄰居主動向你問了聲好,今天多認識了一個字……合抱之木始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你人生的快樂王國,便這樣一磚一瓦地建立起來了。一夜暴富具有太濃厚的戲劇色彩,更多的人是生活在一點一滴的塵世幸福之上的。
感謝與《姥姥語錄》的相遇,讓我懂得了寬容、堅持、知足,還有更僕難數的淺顯易懂的道理。姥姥的這些道理有別於哲學著作中高階深奧的哲理。姥姥講的大白話道理如一盞明燈,著著實實地在你身旁照著遠方,讓你勇敢的去闖。畢竟夜雨茫茫,白霧森森,荊棘高山,深谷懸崖,這條路只有走到盡頭,才知道這個世界的終點是海納百川,還是星火燎原。
《姥姥語錄》讀後感 篇31
《姥姥語錄》這本書是倪萍所寫。書中書寫了姥姥和倪萍生活中的點滴生活。姥姥的話語透露著姥姥眼中的人生哲理。教育了倪萍在與人相處和為人處事的道理。姥姥一生都為人著想,為人謙和善良。倪萍說:”葵花朵朵向太陽,姥姥是我心中的太陽。姥姥的寬容、善良,不斷地修正著倪萍的缺點,改正著錯誤,姥姥的智慧、像光亮始終照耀著、溫暖著倪萍。
姥姥語錄,記錄了姥姥和倪萍生活的事情。都記錄姥姥的善良,寬容…姥姥就是這樣的人。給予是幸福,欠人家是受罪。
姥姥說﹕“愛越多越好,愛是個銀行,不怕花錢,就怕不存錢”因此倪萍在姥姥的影響下養成了為他人著想,樂於助人還有一個語錄就是快樂你別嫌小,一個小,兩個小,三個加起來,你加到一百試試快樂就大了。你不能老想著一天一百個快樂你一輩子能碰上幾個一百個快樂這體現了這位姥姥那種知足常樂精神。
姥姥一輩子沒上過學,不識字,但卻對做人有深刻的理解。沒讀過書的姥姥用平淡話語把自己的生活經驗教導給孩子們。這些經驗是姥姥的智慧結晶。
讀完《姥姥語錄》這本書們我們應該學習這種樂於助人,為他人著想,寬容,善良的精神。讀姥姥語錄更像是一盞明燈,照亮在奮鬥的路上。讓人穩步前行,追逐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