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名利場》經典語錄精選

名著《名利場》經典語錄精選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接觸過比較經典的語錄吧,語錄具有篇幅簡短,語言精練的特點。其實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麼樣的語錄才是好的語錄,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名著《名利場》經典語錄,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名著《名利場》經典語錄

  1.人性的確如此,既輕信又愛懷疑,說它軟弱它又很頑固,自己打不定主意,為別人做事卻又很有決斷。——薩克雷《名利場》人生一世,總有些片斷當時看著無關緊要,而事實上卻牽動了大局。

  2.唉,浮名浮利,一切虛空!我們這些人裡面誰是真正快活的?誰是稱心如意的?就算當時遂了心願,過後還不是照樣不滿意?來吧,孩子們,收拾起戲臺,藏起木偶人,咱們的戲已經演完了。——薩克雷《名利場》

  3.一個人如果遭到大家嫌棄,多半是自己不好。倘若一個人不把任何人放在心上,當然不能指望有什麼真心朋友。如果我有5000鎊 我也是一個好女人。

  4.我一想到那些汲汲於名利的人,相互之間的友誼多麼經久,多麼完美,不得不佩服他們。

  5.一個女人給別的女人瞧不起倒是一件非常值得驕傲的事!如果所有的人娶親的時候都打細算盤,世界上的人口一定要大大的減少。

  作者簡介

  作者:(英國)薩克雷(Thackeray W.M.) 譯者:徐斌

  薩克雷(1811—1864年),英國19世紀傑出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出生於印度加爾各答,6歲時被送回英國求學。成年後繼承了父親的遺產,但很快揮霍殆盡,只好自謀生路。他先學畫畫,後從事寫作,為報刊撰稿,發表散文、遊記、中短篇小說等。薩克雷是一名多產作家,作品集有35卷之多。他的早期作品多是一些幽默故事、特寫和詩歌,如《巴黎雜記》、《愛爾蘭雜記》等。中期開始創作批判現實主義小說,1848年發表成名作《名利場》,此書奠定了他在英國文壇上的地位,薩克雷也因此被公認為是與狄更斯齊名的英國小說家。

  徐斌,廣東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外語教師。畢業於解放軍國際關係學院,現為廣東省翻譯協會會員。平時翻譯方向為科普作品,首次翻譯文學作品。

  內容簡介

  《世界文學名著:名利場(全譯本)》是英國著名作家薩克雷的成名作和代表作,薩克雷也因《名利場》叱吒文壇。

  序言

  《名利場》是英國著名作家薩克雷的成名作和代表作,薩克雷也因《名利場》叱吒文壇。

  威廉·麥克皮斯·薩克雷(1811一1863)生於加爾各答一個富裕的東印度公司職員的家庭。父親去世後,留給他大筆遺產。他六歲時回英國,在親屬監護下生活,曾在查得豪斯公立學校和劍橋大學讀書,後在一所法律學校學習。他的財產存放在印度銀行裡,銀行破產,他無以為生,才被迫走上文學創作的道路。在十九世紀三四十年代,薩克雷寫過諷刺幽默故事、特寫、詩歌、小說等。在他的大量作品中,有不少是中、長篇諷刺性小說,都像是一幅幅十八、十九世紀英國日常社會生活的有趣圖畫,對統治階層的生活進行了尖銳、深刻的批評,充分揭露了貴族、資產階級的醜惡面貌,但他很少描寫人民群眾的生活。薩克雷在文學史上是僅次於查爾斯·狄更斯的英國著名批判現實主義作家,馬克思認為狄更斯、薩克雷等是當時英國的一批傑出的小說家,“他們揭露出政治和社會上的真相;一切職業的政治家、政論家、道德家所揭露的加在一起,也不如他們揭露得多。”

  薩克雷的重要作品有《勢利者集》、《潘登尼斯》、《鈕可謨一家》等,但這些作品都不如《名利場》成功。小說題目“名利場”取自班揚的寓言小說《天路歷程》。小說主要情節可分兩條線索。一條線索描寫已故窮畫師的女兒蓓基在離開平克頓女子寄宿學校後,暫住在富家小姐愛米麗亞家中,企圖勾引愛米麗亞的哥哥,以進入上流社會。此事失敗後,蓓基去畢脫·克勞雷爵士家當家庭教師,同時施展逢迎、拍馬和勾搭等手段,以便接近畢脫克勞雷爵士。而當畢脫喪偶後向蓓基求婚時,她卻已秘密嫁給了爵士的兒子羅登。另一條線索寫純潔的姑娘愛米麗亞鍾情於輕浮空虛的`軍官喬治·奧斯本,她衝破重重障礙終於和他結婚,但丈夫很快就厭棄她,另尋新歡。愛米麗亞一味痴情,即使在丈夫死後仍不肯改嫁。最後,蓓基道出喬治生前曾約自己私奔的事實,愛米麗亞才改嫁他人。蓓基後來又與年老醜陋的斯丹恩勳爵私通,因私情被丈夫窺破而遭拋棄。斯丹恩則誤以為羅登夫婦設局詐騙,也與蓓基一刀兩斷,蓓基就此潦倒。她晚年從另一情夫約瑟夫手中得到一筆遺產,開始熱心於慈善事業。

  《名利場》中塑造了形形色色的人物。作者薩克雷像一個高等畫師,用諷刺的筆觸勾畫出了中上等社會形形色色的追名逐利之徒:除了滿身銅臭的暴發戶、腐朽墮落的貴族、闖蕩江湖的騙子,還有腸肥腦滿的吸血鬼、口是心非的寄生蟲、心靈空虛的紈絝子弟、沒有品德的牧師,以及披著軍官上衣的流氓賭棍等等。《名利場》透過對形形色色的人物之間爾虞我詐關係的描寫,撕下了貴族、資產階級偽道德的面紗,逼真地暴露出他們自私、冷酷、虛偽、專橫的真面目,提供了一幅十九世紀上半期英國資本主義社會向權勢低頭、向金錢屈膝的五光十色的畫面。

  正像副標題《沒有英雄的故事所說的》,這本書裡沒有英雄,每一個人都是不完美的,整本書也無時無刻不在冷冷地衝著世界冷笑,提醒看書的我們:人生如戲。對於看長篇小說的讀者,支援我們讀下去的,常常是富有魅力令人喜愛的主人公。不過要在這本書裡找一個,恐怕比較困難,無論男一號、女一號,都不是模範人物。相對而言,我喜歡一號女主角瑞蓓卡,她雖然工於心計、陰狠毒辣,但她生活態度積極樂觀,永遠不放棄任何機會,二號女主角愛米利亞雖然純真甜美,但生活全無目標,完全不會主動爭取幸福。這兩個主角的結局,正應了時下流行的一句話“好女孩上天堂,壞女孩走四方”。不過若讓我做如此枯燥乏味的好女孩,那我寧願顛沛流離走四方。

  也許這正是此書的成功之處,它告訴我們,世上絕沒有一個人是完美無瑕的。世界就是這樣殘忍的。

  小說通過出色的人物塑造,向我們展現了一幅栩栩如生的名利場的畫面,將生活中爾虞我詐、欺騙背叛、勢利虛榮等醜惡行徑表現得淋漓盡致。作品形象畫面顯示的思想意義,遠遠超出了作品結尾“浮名浮利,一切虛空”的說教。作者最後寫道:“啊!虛榮中的虛榮!在這世界上我們又有誰是幸福的呢?我們又有誰如願以償了呢?即便如此,又有誰滿足了呢?”

  縱觀《名利場》,作者對資本主義社會醜相的揭露是無情的,諷刺是尖刻的,嘲笑是辛辣的。但薩克雷像其他資產階級進步作家一樣有其階級和時代的侷限性。他尖銳地揭露資本主義的罪惡,但又不觸及其根本制度。他筆下的人物,除對司丹恩勳爵和畢脫從男爵等少數幾個形象的批判極刻薄外,對其他人物的批判都留有餘地,如:忘恩負義、冷酷無情的奧斯本先生晚年悔過;羅登浪子回頭,對利蓓加的行為時有呵護等等。至於好人都賓和愛米麗亞,他們有情人終成眷屬。這場趣劇的收場,表明作者寫這部小說的目的是啟人深思、促人從善,以此告誡人們:你們所追求的浮華的事物多麼無聊,你們這些追求浮華的人也很無聊!

  相信讀者朋友們在讀完本書後,會對人生、對社會有更加深刻的思考。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