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希貴的語錄及教育思想

李希貴的語錄及教育思想

  篇一:李希貴語錄

  1、當學校把教師放在第一位的時候,教師也會把學生放在第一位。

  2、敢於在一些地方認輸,不是真的輸了,說到底還是為了贏。有所不為,是為了大有作為。

  3、改革者要有“大船”意識,其中既要有“艄公不努力,耽誤一船人”的緊迫感,更要有“萬人划船唱大風”的團隊文化。

  4、把簡單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簡單。

  5、沒有倉庫的學校是一種理想,它其實是想告訴人們,學校裡不應該有庫存起來的資源。

  6、世上沒有垃圾,只有放錯了位置的財富。一個聰明領導者的重要任務,就是去尋找那些放錯了位置的財富。

  7、牛同馬去賽跑,當然是牛輸了,但牛的失敗並不證明牛的無能,倒證明讓牛和馬去賽跑的人的無知。

  8、不要像一般的人一樣生活,否則你只能成為一般的人。

  9、管理者應當借鑑裁縫的做法:量體裁衣。

  10、跳出教育看教育,需要擦亮我們的第三隻眼睛。

  篇二:李希貴的教育思想

  1.什麼是真正的教育?教育,就是發現和幫助,就是激發,就是發現學季的潛能,讓學生找到人生的方向,並朝著這個方向堅定地走下去。

  2.學校文化二十條:包括“共和國的利益高於一切;領先一步,就領先一個時代;創造適合學生髮展的教育;學生能做的,教師不要包辦”,這二十條成為學校的憲法,是學校我文化建設的根本大法。

  3.給學生創造更多的第一次。

  4.知名度很容易造就行色匆匆的校長,他們被務種峰會和討人論壇裹挾到了校園之外;知名度很容易讓校長頭腦發熱,學校裡的決策往往越來越多地帶上了校長個人的主觀色彩;知名度很容易造成封閉的胸懷和排斥的頭腦,不再學人之長,喪失反思能力。如果我們不提防知名度帶來的負面效應,時間久了,就會應了諸如“牆內開牆外香”,甚至“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老話。

  5.當我們能夠排除干擾,從容淡定地在校園裡春種秋收,我們才有可能拿出真材實料,用自己的智慧影響別人,改變教育,甚至改變世界,當然,我們並不一定在乎這些東西一定要打上自己的註冊商標,只要它影響了社會,確有成效,我們就履行了自己的社會責任。

  6.閱讀的一個重要技巧是把讀書和要做的事情聯絡起來,即做什麼讀什麼,做什麼學什麼。校長著手做的工作,需要高度、寬度、厚度,這些東西僅僅靠本人的體驗或借鑑周邊人的經驗是遠遠不夠的。從眼前遇到一出發,去找這個領域最頂尖、最經典、最新的書籍來學習,這樣一種急速充電的閱讀方式可以幫助校長在較短時間內瞭解這一領域 的動態發展。有了明確的目標,不僅能大大提高讀書的效率,而且也解決了讀書的動力問題和時間不夠的苦惱。

  從教育學的角度來說,我主張讀經典。教育學的書不在於數量的多少,關鍵在於讀懂、讀通,一通則百通,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讀多少遍都不為過,教育上產生的一些問題幾乎都能在經典的著作中找到答案。

  7.過去在辦公室裡拍拍腦袋就可以在校園裡“全面實施”的方案,今天已經變得不可思議,因為方案再好,也必須得到實施者的認同,而只有認同的東西,才有可能真正落地生根。

  8.教育教學工作是一項複雜而富有個性的高階勞動,每一所學校,每一個學科,每一個班級,每一位教師都各有不同,如果我們希望透過一場變革,讓他們走在一樣的道路上,甚至連行走的速度都一樣,不僅沒有可能,而且一旦實現了這樣的目標,那肯定也是違背了許多規律,是個不可信的目標。

  9.變革對每一個人來說都會帶來巨大的壓力,即使無需脫胎換骨,往往也是傷筋動骨,因此這樣的變革需要時間。每一個人從觀念的轉變、策略的運用、方法的借鑑創新都必須經歷別人無法代替的過程,感悟、體驗、糾結、掙扎,每個人的內心都避不開疾風驟雨。這時候,一位智慧的管理者要學會等待,注意觀望,等待他們每一個人走過自己的心理路程,發現每一個需要攙扶幫助的機會。

  10.在今天這樣一個時代,讓人們盲目服從任何一位領導都已經顯得蒼白,服從真理才是凝聚一個團隊的關鍵。因此,變革的科學性、可行性、價值在哪裡,就必然成為團隊中的成員特別是核心成員首先要弄清的問題。

  11.校長由於身份的特殊,他必須學會對更多的人、更重要的事,有著更多的關注,僅僅衝鋒陷陣,已經無法包羅他浩繁工作內容的全部,當需要導航的時候,他萬不可埋頭划槳。

  12.我們在推動學校變革的.程序中,選擇了別外的方式,就是最大限度讓變革發生在民間。這樣,往往容易形成百花齊放面,也肯定造就五彩斑斕的生態。

  13.正如人們所說的,變革對於被變革者來說,許多時候就像收到了親人的病危危通知書,需要一個情感接受期,理智上他們也知道需要改變,但情感上往往難以割捨。因此,一開始同樣需要雷聲大一點,雨點小一些。

  14.自1987年以來,美國著名的領導力研究專家庫澤斯和波斯納,在20多年的時間裡針對追隨對領導者的期望進行了四次調查,其中的一個關鍵指標是“在他們願意追隨的領導者身上他們最想看到的七種品質”是什麼。儘管二十多年來來發生了巨大變化,但彙總起來的結果表明,追隨者對領導者的期望卻表現出出奇的穩定,排在前7位的一直是忠誠、有前瞻性、有激情、有能力、聰明、公平、正直。

  15.我們的校長對自己的要求又太低,大都不太反思自己的,忽視人格魅力在管理中的地位,自我管理意識、方法和能力都極度欠缺,有些固執地帶著過雲的經驗走進今日的校園,大都很難發現每一位老師內心的渴望,也不去喚醒孩子們沉睡著的潛能,於是醞釀智慧的事業異化為硬拼體力的行當。

  16.學校到了一個必須轉型的時代,無論是因為資訊時代帶來學習方式的轉變,還是因為培養目標要求我們培養有獨立人格和獨立思想的公民,都要求我們把學校辦成一個智慧勃發的場所。在這裡,每一位師生都應該有著自己的空間,每一位師生都應該有明確的目標,每一位師生都充滿個性,每一位師生都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潛能,成長應該成為師生的需求,工作和學習完全有著不一樣的道路。

  17.校長應該放下自己的身段,從無所不能的虛假的角色定位中走出來,承認自己是學校這個群英英薈萃的組織中的一員,自己的背景、經歷、知識結構、能力素質,都與常人一樣有著不可避免的侷限,即使在自己熟悉的校園裡,也有著許多不如人的工作領域。與其親歷親為,不如交給更適合的人去操辦。

  18.權利是把傳家寶刀,輕易不要拔刀出鞘。——士光敏夫

  19.事實一再表明,只有改變自己,才能改變別人;只有領導改變,一個組織才有可能改變。那種自我感覺良好、固步自封,不再改變自己的管理者,任何希望改變別人、改變組織的期待必然落空。因而,任何一位校長只有從改變自己開始,才能真正找到一所學校的轉型之路。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