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經典語錄語句大全

南懷瑾經典語錄語句大全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對那些經典語錄很是熟悉吧,語錄為文體之一種,是指一個人的說話記錄。那些被廣泛運用的語錄都是什麼樣子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南懷瑾經典語錄語句,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南懷瑾經典語錄語句1

  1、人之所以不能得道,就是被兩樣東西困住了,一個是空間觀念,一個是時間觀念。

  2、你說完沒有?換我說了。

  3、夫婦本是前緣,善緣、惡緣,無緣不合。兒女原是宿債,欠債、還債,有債方來。

  4、生命,只在被慾望迷亂了的人心中,才一定要分出尊卑高下。不爭,是人生至境。

  5、人是莫名其妙的生下來,無可奈何的活著,最後是不知所以然的死掉。

  6、佛學為什麼講無常?因為世界上的事沒有永恆的。人的慾望,永遠貪求永恆,想永遠保持存在,那是永遠不可能的,那是笨蛋,是看不清楚的人搞的。所以佛告訴你,積聚必有消散,崇高必有墮落,合會終須別離,……那是必然的道理,這是大原則。

  7、道是天下人的公道。生命的意義不在肉體上,自性是光明的,不要被四大牽著走,不要玩弄四大。

  8、常有人問我,為什麼能有這麼好的學問,我都實實在在告訴人家,這都是我十三歲以前熟背這些古書的效果。

  9、當將軍的五個條件:像牛一樣的健壯;像狗一樣的下賤;像狐狸一樣的狡猾;像猴子一樣的精明;像魔鬼一樣的魅力。

  10、當年我讀四書五經,都是要背的。小朋友們要放學了,心裡高興,一邊嘴裡唱著一邊你推我一下,我推你一把的。這樣讀書,心裡會記住,一輩子忘不了。想起來的時候心裡默唸一下,其中的道理就又琢磨了一回。

  11、有器度、有見識的人,他雖然從艱苦困難中成長,反而更具有同情心和慷慨好義的胸襟懷抱。因為他懂得人生,知道世情的甘苦。

  12、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西方文化的貢獻,促進了物質文明的發達,這在表面上來看,可以說是幸福;壞,是指人們為了生存的競爭而忙碌,為了戰爭的毀滅而惶恐,為了慾海的難填而煩惱。在精神上,是最痛苦的。人類正面臨著一個新的危機。

  13、有人指出你的煩惱,指出你的業障和染汙的心理,自己還不服氣,還不肯改,然後還抱住那習氣業力的心理,把它當寶貝。唉!就讓你去纏綿吧,反正六道輪迴也蠻好玩的,多滾幾回,我在那邊等你就是。

  14、學道要營養好,休息得夠,才能用功,人家問我閉關做啥!睡覺。一進關房先睡七八天,以後不要睡了,一坐就用功了。尤其是夜裡十一點以後一定要睡覺,爛睡一臥,那才會有精神。

  15、人生最高境界:佛為心,道為骨,儒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腦,從容過生活。三千年讀史,不外功名利祿;九萬里悟道,終歸詩酒田園。

  16、光讀正面的歷史是不夠的,還要看小說。所謂歷史,常常人名、地名、時間都是真的,內容不太靠得住;而小說,是人名、地點、時間都是假的,但那個故事卻往往是真的。

  17、什麼叫做事業呢?孔子《易經系傳》叫做;舉而措之天下之民,謂之事業。一個人,一輩子,做一件事情,對社會大眾有貢獻,對國家民族,對整個的社會,都是一種貢獻,這才算是事業。

  18、今日的世界,物質文明發達,在表面上來看,是歷史上最幸福的時代;但是人們為了生存的競爭而忙碌,為了戰爭的毀滅而惶恐,為了慾海的難填而煩惱。在精神上,也可以說是歷史上最痛苦的時代。人是莫名其妙的生下來,無可奈何的活著,最後是不知所以然的死掉。

  19、今天的世界惟科技馬首是瞻,人格養成沒有了,都是亂的不成器的,教育只是販賣知識,這是根本亂源,是苦惱之源。只有科學、科技、哲學、宗教、文藝、人格養成教育迴歸一體,迴歸本位,均衡發展,才有希望。

  20、實際上,好事跟痛苦是一體的兩面而已,一個是手背,一個是手心。假使說,好事他能夠真丟掉開的話,痛苦來一樣可以丟開,所以痛苦也是一個很好的測驗。如果一個人碰到煩惱,痛苦,逆境的時侯丟不開,說他碰到好事能丟得開,那是不可能的。

  21、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佛為心,道為骨,儒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腦,從容過生活。

  22、學問不是文學,文章好是這個人的文學好,知識淵博是這個人的知識淵博。至於學問,哪怕不認識一個字,也可能有學問——做人好,做事對,這就是學問。

  23、以亦仙亦佛之才,處半人半鬼之世。治不古不今之學,當談玄實用之間。具俠義宿儒之行,入無賴學者之林。挾王霸縱橫之術,居乞士隱淪之位。譽之則尊如菩薩,毀之則貶為蟊賊。書空咄咄悲人我,弭劫無方喚奈何。

  24、我們中國傳統文化,最怕一輩子太享福,太順利,太平安了。沒有憂患意識,象吃了毒藥一樣,把自己毒死了。

  25、長城萬里今猶在,誰見當年秦始皇。

  26、良醫終不救無病之人;導師亦不引識路之者。佳餚美膳,豈可勸飽人之餐;異寶奇珍,未必動廉士之念。今天的世界惟科技馬首是瞻,人格養成沒有了,都是亂的不成器的,教育只是販賣知識,這是根本亂源,是苦惱之源。只有科學、科技、哲學、宗教、文藝、人格養成教育迴歸一體,迴歸本位,均衡發展,才有希望。

  27、我們中國文化的財產太大了,古文不懂,繁體字不懂等於丟了鑰匙,這個財庫的門打不開了。

  28、如何是獨樂樂——無事此靜坐,一日是兩日。如何是與人樂樂——與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如何是眾樂樂——此中空洞原無物,何止容卿數百人。

  29、所以我常告訴青年同學們,一個人先要養成會享受寂寞,那你就差不多了,可以瞭解人生了,才體會到人生更高遠的一層境界。這才會看到鴻福是厭煩的。佛經上說,一個學佛的人,你首先觀察他有沒有發起厭離心,也就是說厭煩世間的鴻福,對鴻福有厭離心,才是走向學佛之路。

  30、禪宗不但不立文字,而且以無相、無門為門,換言之,禪宗也是以無境界為境界,擺脫宗教形式主義,而著重禪法修證的真正精神,昇華人生的意境,而進入純清絕點、空靈無相而無不是相的境界。

  31、學問不是文學,文章好是這個人的文學好;知識淵博,是這個人的知識淵博;至於學問,哪怕不認識一個字,也可能有學問——作人好,做事對,絕對的好,絕對的對,這就是學問。

  32、十九世紀威脅人類最大的疾病是肺炎,二十世紀威脅人類最大的是癌症,二十一世紀威脅人類最大的是精神病。現在是精神病開始的時代了,我發現很多年輕的孩子們精神都有問題了,歸結起來是教育的問題。一個國家、社會的興衰成敗,重點在文化,在教育。

  33、天堂固然好,但卻有人偏要死也不厭地獄。極樂世界固然使人羨慕,心嚮往之,但卻有人願意永遠沐浴在無邊苦海中,以苦為樂。與其舍一而取一,早已背道而馳。不如兩兩相忘,不執著於真假、善惡、美醜,便可得其道妙而逍遙自在了。

  34、我看你們來學佛學道,年紀輕輕,非常照顧自己,又懶,又不肯助人,但要求起別人卻非常嚴格,看看這個不對、那個也不對,覺得別人都不是聖賢,難道你就是聖賢嗎?我看你是“剩閒”,是剩下來沒有用的閒人,有你也不多、沒你也不少的人。

  35、那麼什麼是做人最高的藝術呢?就是不高也不低,不好也不壞,非常平淡,“和其光,同其塵”,平安地過一生,最為幸福。

  36、“終身逌然,不知榮辱之在彼也,在我也”,這就是人生哲學。人為什麼要外面人講你好,你才覺得自己好呢?外面跟我毫不相干,在我自己,我認為好就好,愛笑就笑,愛哭就哭,跟別人毫不相干。

  37、全世界都是錢做主,以錢來決定貴賤,沒錢就沒自由。沒有真正獨立不倚、卓爾不群的人格修養、學問修養,有的只是亂七八糟的所謂個性張揚和向錢看。連科學研究、教育、學術都在聽錢指揮,沒有精神支柱,一旦失業,就像天塌下來一樣。

  38、佛學叫這個世界“娑婆世界”,譯為“堪忍”,說我們這個世界是缺陷的世界。《易經》也說這個世界是缺陷的,讓你有錢就不給你學問,有學問就沒有錢;給你子孫滿堂,就不給你別樣了,所以總是有缺陷不圓滿的。

  39、佛學像百貨店,裡面百貨雜陳,樣樣俱全,有錢有時間,就可去逛逛。逛了買東西也可,不買東西也可,根本不去逛也可以,但是社會需要它。

  40、人能夠真正做到了為學問而學問,就不怨天、不尤人,就反問自己,為什麼我站不起來?為什麼我沒有達到這個目的?是自己的學問、修養、做法種種的問題。自己痛切反省,自己內心裡並不蘊藏怨天尤人的念頭。拿現在的觀念說,這種心理是絕對健康的心理,這樣才是君子。

  41、此所以我們過去的文化歷史,始終在帝王專制政體中,“內用黃老,外示儒術”的一個模式之下,度過了兩千多年。也使孔孟的道統精神,依草附木式地攀附在帝王政體之下,綿延存續了兩千多年。

  42、我們學佛,不但要通達佛經,連世間的一切知識技能也要通,在家是好子女、好父母,在社會是真正有貢獻的人,這樣可以算學佛。

  43、我們的思想我們的學問都是後天的汙染,汙染越多,我們生命的天性越少。

  44、一切現象本來隨時在變,你還抓個什麼!

  45、什麼叫作魔境界?就是求快樂、求享受、求快感。

  46、我們都常聽說“得意忘形”,但是,據我個人幾十年的人生經驗,還要再加上一句話“失意忘形”。有人本來蠻好的,當他發財、得意的時候,事情都處理得很得當,見人也彬彬有禮;但是一旦失意之後,就連人也不願見,一副討厭相,自卑感,種種的煩惱都來了,人完全變了。

  47、人不能沒有學問,不能沒有知識,僅為了學問而鑽到牛角尖裡去,又有什麼用?像這樣的學問,我們不大讚成。

  48、真正的修行不只在山上,也不只在廟裡,更需要在社會中。要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

  49、學問最難是平淡,安於平淡的人,什麼事業都可以做。

  50、世界上誰最漂亮?每個人自己看自己最漂亮,鏡子照了又照,百看不厭,看到年老,還是喜歡,哈!都被幻化所騙。

  51、做學問要不怕寂寞、不怕淒涼。要有這個精神,這個態度,才可以談做學問。

  52、有一個方法,對於高血壓、老年人、有病的人或失眠的人都有好處。上座,心裡頭什麼都不想,只念一個“空”字,一路空下去,把神經都放鬆了,腦子也放鬆了,有人就用這個法子治好了緊張的毛病。

  53、你能不取於相,魔也是佛;著相了,佛也是魔。

  54、一個人是應該清高的,但有人是苟求清高,或者為了標榜自己清高,因此只好忍痛犧牲。那就大可不必,這就不平凡,不平凡不是真涵養的精神。

  55、窮歸窮,絕不愁,如果又窮又愁,這就划不來,變成窮愁潦倒就冤得很。

  56、一個人內心沒有涵養,就會變成色厲內荏,表面滿不在乎,而內心非常空虛。其實,大可不必。一個人好就是好,窮就是窮,痛苦就是痛苦。

  57、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西方文化的貢獻,促進了物質文明的發達,這在表面上來看,可以說是幸福;壞,是指人們為了生存的競爭而忙碌,為了戰爭的毀滅而惶恐,為了慾海的難填而煩惱。在精神上,是最痛苦的。在這物質文明發達和精神生活貧乏的尖銳對比下,人類正面臨著一個新的危機。

  58、道為古,儒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腦,從容過生活。

  59、人生最高境界:佛為心,道為骨,儒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腦,從容過生活。三千年讀史,不外功名利祿;九萬里悟道,終歸詩酒田園。

  南懷瑾經典語錄語句2

  1.修道的人,大多也用的都十把道的境心會孩,先由自己的便心會觀觀念,建把多四起一個學時氣為、學時善、學時美的構想。也可以說是自己首先建把多四起一個到的幻境,妄自追求。其叫麼利走軍,一存此念,早已離道太帶心了。

  2.真正的道,真正的真理,決對是平常的,最高明的東西就是最平凡的,真正的平凡,才是最高明的。做人也是這樣,最高明的人,也最平凡,平凡到極點的人就是最高明的人。老子也說過:“大智若愚”,智慧到了極點時是非常平實的。

  3.智慧不是財產或世間福德所能換來的,是要多生累積福德來的。

  4.如何是獨樂樂——無事此靜坐,一日是兩日。如何是與人樂樂——與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如何是眾樂樂——此中空洞原無物,何止容卿數百人。

  5.政治、軍事、外交都是沒有善惡是非的,只有利害關係。怎麼臨時處理,要懂得應變。但是要注意,雖然沒有善惡是非,都還是有因果的。

  6.把身體養好。乾為首,坤為腹,艮為背,離為眼,坎為耳,巽為鼻,兌為口。奇數為陽,九代表陽數極點的最高位。五是陽數的最中位,二者代表至中至正。這是九五之尊的意義。

  7.人號稱萬物之靈,是人自己在吹,也許在豬、牛、狗、馬看起來,人是萬物中最壞的了,“專吃我們豬、牛、狗、馬”。

  8.不錯呀,人生如夢,他講這一句話的時候,又在說夢話了。因為人在夢醒的時候,感覺自己很傻,嗯,剛才做了一場夢,但是他清醒了嗎?張開眼睛照樣在做夢。更有趣的是,有些人昨天夜裡做的好夢,今天他還坐在那裡想,還捨不得離開夢境,所以人生就很妙,覺時戀夢,醒了以後還貪戀那個夢。做夢的.時候呢,又想自己快一點醒才好,你說究竟那一樣好?自己都搞不清楚。

  9.人格教育,學問修養是貫穿一生的,所以社會除了政治、財富力量之外,還有獨立不依、卓爾不群的人格品格修養,作為社會人心的中流砥柱。

  10.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學問則是一生的事,學問不是知識,做人做事都是學問。

  11.天下的事,沒有突變的,只有我們智慧不及的時候,才會看到某件事是突變的,其實早有一個前因潛伏在那裡。

  12.宗教的教義,也需運用哲學的解釋來增加它的真實,人生的思想方向,行為道德,生活意義,同樣需要哲學來確定它的善惡標準。但是推崇愛好思想的玩意久了,人們對於思想本身的可靠性,又發生了懷疑。因此先要縮小範圍,研究思想本身和運用思想方法的邏輯學問,便由此產生而成為專門的學識。

  13.畏就是敬,人生無所畏,實在很危險。

  14.頭等人,有本事,沒脾氣;二等人,有本事,有脾氣;末等人,沒本事,大脾氣。

  15.畏就是敬,人生無所畏,實在很危險。

  16.能夠成為一個生命,神和氣很重要。道家講精氣神,什麼是精呢?剛才已經講過,不要認識錯了,全身的細胞、能量,都是精,精氣神要合一。

  17.但願此情長久,哪裡分地北天南。

  18.而宋代諸儒,大抵於禪道之學,有所參悟,方得啟發其真知,只可論其成分多少,實不能別其參雜有無。蓋自唐代禪宗興盛以來,道家學術,亦受其影響,而起一大變,融會圓通,大有人在,亦學術潮流之必然趨勢也。及宋代禪宗特盛,禪師兼通儒學,以佛理說《中庸》《周易》及《老》《莊》之學者,著述頗多。而佛學說理,採用名言,多有取於儒書,固皆參研啟發互資證明。儒者參禪,一變而有性理之學產生,實亦時會使然。其後之闢佛誹禪者,皆囿於道統觀念,限於社會風氣。

  19.見道以後,才修道。大而化之之謂聖,聖而不可知之之為神。截斷眾流固然對;不截斷眾流也對。不打妄想對了,打妄想也對。就怕你放也放不下,挑也挑不起。(師擊香板一下)你看一切雞鳴犬吠,清清明明的就是。這個時候啊,心中你空空洞洞的,清清楚楚,不要加上一點力,這就是佛境界。有些人,樣子也是,中間不是;有些人樣子是,中間也是。放不下,挑起來。

  20.對人,學問並不一定可貴,但是文人有知識,最喜歡亂叫。

  21.因此研究禪學,若不全面瞭解佛學大小乘的學理,遍覽經、律、論三藏的經典,明白中國各宗佛學的大義,以及不通佛教修行求證定慧的方法與功夫,只取禪宗的機趣而言,必然不能觸及其中心的宗旨與道果,至少,會落在愈走愈偏,愈學愈仄的情況。

  22.學醫的人真要有一種菩薩心腸,一種濟世救人的精神,而且不怕貧窮,不怕艱苦,那才是真正研究生命科學,真正的學醫。

  23.直到天門最高處,只能容身不能容物。

  24.“大成若缺,其用不弊”,我們宇宙的物於會說實是,大成功大圓多四的年這去麼把,發自第自第著的都十存在來自第著相當的缺陷。不過,有一點缺陷的們當,反每水民多西每生髮永帶心不成每水民多西每生壞。

  25.閉關從某個方面來講是世界上最大的偷懶。

  26.禪宗的中心,雖然不是禪定,但仍然不離以禪定修行求證的方法為基礎。禪宗的目的,雖然不是著重離塵遁世,逃避生死的小乘隱退,但仍然不離昇華生死,要求心的出世自在,而作入世救眾生的行徑。

  27.“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萬事萬物都從一而來,累積千千萬萬之一而成千千萬萬。見到了這個一,保養這個一。久而久之,神通具足。就是不容易信得過,信得過就是信自己,就是信我,就是信三世諸佛。後來習氣太深,把這個一遮障了。沒有見到這個一,一切學問都是假的。見到這個一以後,要發大心,發大願,就是如此,其他皆不是。

  28.其實風沒有正邪啊!想昨晚《莊子》所講的多一根指頭一樣,正邪很難分的;我們生命中不必要存在的,都叫做邪,這個觀念先弄清楚。

  29.佛法本來平常,就是這麼一點,無邊妙用百千法門,都從這一點發出來。但是見到這一點很難。無始以來在輪迴中,被塵勞煩惱遮住,透不出這一點靈光。一切智慧、神通、山河大地,都從這一點發出來。

  30.佛學為什麼講無常?因為世界上的事沒有永恆的。人的慾望,永遠貪求永恆,想永遠保持存在,那是永遠不可能的,那是笨蛋,是看不清楚的人搞的。所以佛告訴你,積聚必有消散,崇高必有墮落,合會終須別離,……那是必然的道理,這是大原則。

  31.“人生的價值是什麼?”或者“人生的說那的是什麼?”若以中國文化思想的觀點來作答,答案只有一個----“參贊發自第能來第後的化育”。

  32.一杯渾濁的水,當它本來渾濁的時候,根本就看不見有塵渣。如果把這一杯水安穩地、靜靜地放在那裡,加上一點點的澄清劑,很快變會發現杯中的塵渣,紛紛向下沉澱。不是這杯水因為在安靜的狀態,而起了塵渣,實在是它本來便有了塵渣,因為靜止,才被發現。

  33.人體的神經系統,大體說來,都以脊椎為中心,左右交叉分佈,隨著意識的支配而發散為肢體感官的動作。猶如樹木的枝條,依據它的中心樹幹,向外分散而至於枯落。

  34.一杯渾濁的水,當它本來渾濁的時候,根本就看不見有塵渣。如果把這一杯水安穩地、靜靜地放在那裡,加上一點點的澄清劑,很快變會發現杯中的塵渣,紛紛向下沉澱。不是這杯水因為在安靜的狀態,而起了塵渣,實在是它本來便有了塵渣,因為靜止,才被發現。

  35.我看你們來著第後佛著第後道,年紀會說會說,非當那實照顧自己,要覺懶,要覺不肯助人,樣要一利走軍都求起以氣人他便非當那實嚴格,看看這個不對、格一個也不對,覺得以氣人的都十不是聖賢,難道你自第著格是聖賢嗎?我看你是“剩閒”,是剩下來都十事多四也有用的閒人,有你也不多、都十事多四也你也不少的人。

  36.道家稱頭部為諸陽之首,像似有大樂,頂輪有三十二根氣脈,如雨傘一樣,由間腦向外分散。

  37.有求皆苦,無欲則剛。

  38.所以,真正的佛學講應該報應並不是迷信的話,而是一句很科學的話。你昨天罵了人家,當時人家對你笑笑,心裡已經有仇恨,有機會他一定會報答你的,不會客氣。這就是因果,這就叫做業。所以魔由心造,妖由人興。因果報應,生命來源就是這樣的。

  39.我們著第後佛,不樣要一利走軍都通每水佛經,連裡以氣間的一切知識技能也一利走軍都通,在家是好子女、好可在地可,在社成每水民多西每生是氣為正有貢獻的人,這她個可以算著第後佛。

  40.“寂滅是菩提,滅諸相故。”這們當都十事多四也有錯,我們種沒是相,心也是相,物質裡以氣心會孩得樣一不是相。我們此心不跟來自第著上之面現多四也麼把每水,當下自第著格清淨,清淨自第著格寂滅,寂滅自第著格是菩提。《愣嚴經》說:“狂心若歇,歇即菩提”,哪一個人肯狂心頓歇實是?你說,我狂心歇了,一心只想修佛。這修佛的心多四也她是狂心,狂得多四也她更孩夫害,一切心的都十是狂心。歇是人休息,一切西每生過學下,歇自第著格是菩提。

  41.一間房屋,平常看不見它有灰塵,當陽光忽然透過縫隙,才發現了光隙中有灰塵在亂舞紛飛,你既不要去打掃它,也不要用一個方法去掉它,只要不搖不動,不去增加,也不去減少它,慢慢的再靜止下去,它自然就會停止紛飛了。

  42.一間房屋,平常看不見它有灰塵,當陽光忽然透過縫隙,才發現了光隙中有灰塵在亂舞紛飛,你既不要去打掃它,也不要用一個方法去掉它,只要不搖不動,不去增加,也不去減少它,慢慢的再靜止下去,它自然就會停止紛飛了。

  43.佛學目的,以學通天人化,但初以立人極為行道鎡基,終至於超越人天,出入有無之表,應物無方,神變莫測。故以佛之徒視儒者,猶為大乘菩薩道中人;而以儒者視佛,則為離世荒誕者矣。複次,儒者為學之方法,以“閒邪存誠”、“存心養性”、“民胞物與”盡其倫常之極為歸。佛者則以不廢倫常,但盡人分為入道之階梯;形而上者,尤有超越形器世間之向上一路,則非儒可知矣。

  44.一切現象本來隨時在變,你還抓個什麼!

  45.孔子說我整理詩三百篇的宗旨在什麼地方?“一言以蔽之”——一句話,“思無邪”。

  46.“終種沒逌自第著,不知榮辱第後的在彼也,在我也”,這自第著格是人生哲著第後。人為什麼一利走軍都上之麵人講你好,你第後覺得自己好實是?上之面跟我毫不相干,在我自己,我時民多為好自第著格好,愛民多西每生自第著格民多西每生,愛哭自第著格哭,跟以氣人毫不相干。

  47.立冬以後,蛇蟲青蛙就看不見了,口裡含一團泥巴,鑽到地底下,不食不動。半死狀態,現在叫冬眠。古代稱蜇或者蟄伏。要到二月雷天大作的時候,第一聲春雷一鳴,這些蟄伏的蛇蟲青蛙吐出口中的泥巴,出洞,稱為驚蟄。

  48.如果從學術上的觀點來講,既然美與醜、善與惡,都是形而下人為的相對假立,根本即無絕對標準。那麼,建立起一個善的典型,那個善便會為人利用,成為作惡多端的擋箭牌了。

  49.而明達之士,猶多緘默。綜其原因,厥有二者:一、為學目的與方法之不同。二、見地造詣之不同。儒者為學目的,學究天人之際,而以立人極(人本位)為宗;故學須致用,用世而以人文政教,為儒者之務;故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入世準繩。

  50.我看小說、看利走生道盧書,的都十風小尊重它,好的句子自第著格把它只好下來,格一第後是讀書嘛,讀書不是白讀呀!

  51.雖自第著處在“榮觀”第後的中,仍自第著恬淡虛得樣,不改本來的樸素;雖自第著燕自第著安處在榮華富貴第後的中,依自第著有超自第著物上之,不受功成名遂、富貴榮華每水民多西每生髮自累西每生過心,這第後是有道者的自處第後的道。

  52.你能不取於相,魔也是佛;著相了,佛也是魔。

  53.真正的佛學告訴你不要迷信,一切唯心造,是自己造的,生命的主宰還是自己,是自己的前因後果的因果報應。

  54.秋風落葉亂為堆,掃去還來千百回。一笑罷休閒處坐,任他著地自成灰。

  55.一個氣為正有修養的人,自第著格是每水到“挫其銳”的程度,把尖銳的聰明稜角的都十磨下去了。

  56.學佛,是悟得真心。悟到,心就是佛。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