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行者 劉醒龍》閱讀答案

《天行者 劉醒龍》閱讀答案

  在各領域中,我們最熟悉的就是閱讀答案了,閱讀答案有助於我們領會解題思路,掌握知識點。那麼你知道什麼樣的閱讀答案才能有效幫助到我們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天行者 劉醒龍》閱讀答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①在鄉教育站萬站長的安排下,高中畢業的張英才到界嶺小學當代課教師。界嶺是這一帶山區中最遠最深最高的那一片。

  ②下午仍然只有一節課,張英才陪著孫四海站了兩個多小時。孫四海怎麼講課他一點也沒印象,他一直在琢磨六個年級分成三個班,這課怎麼上。中間孫四海扔下粉筆去上廁所,他趁機跟上去問這事,孫四海說,我們這學校是兩年招一次新生。返回時,教室裡多了一頭豬。張英才去攆,學生們一起叫起來:“這是餘校長養的豬,它就喜歡吃粉筆灰。”孫四海在門口往裡走著說,別理它就是。往下去,張英才更無法專心,他看看豬,看看學生,心裡很有些悲涼。

  ③山太大,天也黑得早,看似黃昏,實際上才四點左右。放學後,留在餘校長家寄宿的十幾個學生,在那個叫葉萌的男孩帶領下,參差不齊地往旁邊的一個山坳走去。眼裡沒有學生,只有豬,張英才感到很空虛。他取下那支鳳凰琴,擰下鋼筆帽,左手拿著它撥動琴絃,右手去按那些鍵,試著彈了一首曲子,不算好聽,過得去而已,彈了幾下,就沒興趣了。他歇下來後,忽地一愣:怎麼音樂還在響?再聽,才明白是笛子聲。張英才趴到視窗,見孫四海和鄧有米一左一右靠在旗杆上,各自橫握一支竹笛,正在使勁吹奏。

  ④山上升起了雲霧,順著一道道峽谷,冉冉地舒捲成一個個雲團。太陽正在無可奈何地下落,黃昏的第一陣山風就掩蓋了它的光澤,變得如同一隻被玩得有些舊的繡球。

  ⑤笛子吹出的曲調有些耳熟,聽下去才知道是那首《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之所以沒有一下子聽明白,是因為節奏慢了一半。兩支笛子,一個聲音高亢,一個聲音低迴,緩慢地將那首歡快的歌曲吹出許多悲涼。

  ⑥張英才走到旗杆下:“這個曲子要歡快些才好聽。”

  ⑦孫四海和鄧有米沒有理他。張英才就在一旁用巴掌打著節拍糾正,可是沒用。

  ⑧忽然間,哨聲響起來。餘校長叼著一隻哨子,走到旗杆下,在餘校長家留宿的十幾個學生迅速從山坳裡跑出來,在旗杆面前站成整齊的一排。餘校長望望太陽,喊了聲立正稍息,便走過去將領頭的葉萌身上的破褂子用手整理一下。那褂子肩上有個大洞,餘校長扯了幾下也無法將周圍的布拉攏來,遮住那露出來的一塊黑瘦的肩頭。張英才站在這支小小的隊伍後面,他看到一溜乾瘦的小腿都沒有穿鞋。餘校長試了下,見旁邊還有幾個穿破褂子的學生在盯著自己看,便作罷了。

  ⑨這時,太陽已經挨著山了。

  ⑩餘校長一聲厲喊:“立正——奏——國歌!降——國旗!”在兩支笛子吹出的國歌聲中,餘校長拉動旗杆上的繩子,國旗徐徐落下後,學生們擁著餘校長、捧著國旗向餘校長的家走去。

  這一幕讓張英才著實吃了一驚。一轉眼想起讀中學時,升國旗的那種場面,又覺得有點滑稽可笑。

  夜裡沒有做夢,睡得正香時,忽然聽到笛聲,吹的又是國歌。

  張英才睜開眼,見天色已亮,趕忙起床,披上衣服走到門外。操場上正在舉行升旗儀式,餘校長站在最前面,一把一把地扯著旗杆上垂下來的繩子。餘校長身後是用笛子吹奏國歌的鄧有米和孫四海,再往後是昨晚住在餘校長家的那些學生。九月的山裡,晨風又大又涼,這支小小隊伍中,多數孩子只穿著背心短褲,黑瘦的小腿在風裡簌簌抖動。大約是冷的緣故,孩子們唱國歌時格外用力。最用力的是餘校長的兒子餘志。國旗和太陽一道,從餘校長的手臂上冉冉升起來後,孩子們才就地解散。

  張英才走過去,問餘校長:“怎麼昨天沒人提醒我?”

  餘校長說:“這事是大家自願的。”

  張英才又問:“孩子們也願意起這麼早?”

  餘校長說:“開始不願意,教了一陣就願意了。”

  餘校長忽然傷感起來,他指著正在操場上跑來跑去的孩子:“又少了一個愛讀書的學生。昨天他還在這兒。夜裡有人捎來口信,他父親在外面挖煤,出事故死了。家裡就剩下他一個男人,他不回去頂大梁,日子就沒法過了。他才十二歲呀!聽到父親的死訊,只紅了紅眼圈,硬是犟著沒有哭出來,收拾書包時一點方寸也沒亂,就連借別人的橡皮擦都曉得還。我怕他難過,誰知分手時反而是他來勸我,說自己會抽空讀書,將來若是出息,一定要回學校給老師們磕頭謝恩。還說,他家那兒望得見這面紅旗,每天早晨他會在家裡一邊想著老師和同學,一邊唱國歌。只要能唱歌,他就什麼也不怕。”

  餘校長用大骨節的手揉著眼窩。

  孫四海在一旁說:“就是領頭的那個大孩子,叫葉萌,是五年級最聰明的一個。”

  張英才明白這是說給自己聽的。他很感動地說:“餘校長,這些事你應該透過萬站長向上面反映,讓縣裡或者省城出面關心一下這些孩子。”

  21“這山大得很咧,許多人連飯都吃不飽,哪能顧到教育上來喲。”餘校長說,“聽說國家在搞科技扶貧,這樣就好,搞科技就要先抓教育,孩子們就有希望了。”

  22鄧有米插嘴說:“還希望我們幾個都能從代課教師早點轉成正式教師。”

  23張英才的情緒被這句話破壞了。

  (節選自劉醒龍長篇小說《天行者》,有刪改。)

  4.下列對本文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鑑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第四小節描繪太陽落山“無可奈何”,“如同一隻被玩得有些舊的繡球”,寓情於景,展現出界嶺這樣偏遠地界的.自然風光,也蘊含著難以迴避的苦澀。

  B.小說中張英才說《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這首曲子歡快些才好聽,並且用巴掌打著節拍糾正,孫四海和鄧有米都不理睬,明顯表現出對新來者的排斥。

  C.節選結尾處鄧有米插嘴希望都能早點轉成正式教師,由關心學生轉移到對自身處境的關切,破壞了神聖感,不合時宜,但表達了心聲,點出了幾位教師內心的隱痛。

  D.小說展現了中國社會的一隅,體現了現實主義的風格,筆觸細膩。“鄉教育站”、“代課教師”等詞語很有年代感。

  5.請以餘校長為例,談談小說塑造人物形象時運用了哪些表現手法。(4分)

  6.小說既寫到降國旗的場景,又寫到升國旗的場景,請分析其作用。(6分)

  答案:

  4. B(不理睬並不是因為排斥張英才。笛聲不夠歡快是長時間形成的統一,是自我心情的外化。)

  5.(1)欲揚先抑。餘校長養的豬經常跑到教室,表現出餘校長做事不夠周全,使後文餘校長嚴肅莊重、愛國愛生的形象更為突出,更加飽滿。

  (2)言行描寫。餘校長給學生整理破褂子,親自升降國旗,為學生退學傷感,體現了他對學生深沉的愛。

  (3)側面烘托。學生們降旗後擁著餘校長、葉萌退學時勸慰餘校長,可見餘校長教導有方、深受愛戴。(每點2分,答出兩點即可。)

  6.(1)渲染了莊嚴的氛圍,展現了界嶺小學在艱難生活中的精神堅守。

  (2)師生鄭重地參加升降國旗儀式,便於人物形象的集中展現。

  (3)寫出了張英才的心理變化,在情感上與這塊貧窮的土地逐漸靠近。

  (4)為下文葉萌無奈退學依然會每天唱國歌等情節提供依據。(每點2分,答出三點即可。)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