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嘏《長安秋望》閱讀答案
趙嘏《長安秋望》閱讀答案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我們都離不開閱讀答案,閱讀答案可以給我們提供解題指導和解題思路。一份好的閱讀答案都具備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趙嘏《長安秋望》閱讀答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趙嘏《長安秋望》閱讀答案1
閱讀下面的詩歌,回答問題。(8分) 長安秋望
趙嘏
雲物悽清拂曙流,漢家宮闕動高秋。殘星幾點雁橫塞, 長笛一聲人倚樓。
紫豔半開籬菊靜,紅衣落盡渚蓮愁。鱸魚正美①不歸去,空戴南冠學楚囚②。
[注]①鱸魚正美:典出《世說新語》,秋風起時,張翰(字,季鷹)思念故鄉的鱸魚,便辭官回家。②南冠、楚囚:典出《左傳》,為囚徒的代稱。
(1)這首詩的第二聯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3分)
答:
(2)“鱸魚正美不歸去”與“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辛棄疾《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用同一典故表達詩人志趣,請分析它們所表達志趣的異同。(5分)
答:
答案:
13.(1)天空中殘留著稀稀落落的幾點星光,(1分)空中一行秋雁越過關塞朝南飛去,(1分)遠處傳來的一聲長笛,傳入了倚著欄杆的遊子耳中,引出無際的鄉愁。(1分)
(2)相同點:兩首詩(詞)用張翰的典故,都表達作者的思鄉之情。(2分)
不同點:趙詩用張翰的典故還表達出歸隱之心。而辛詞反其意用這典故,表達出了恥於辭官歸隱、一心報效國家的壯志雄心;更表達出了對南宋朝廷偏安一隅、不圖恢復的激憤之情。(3分)
趙嘏《長安秋望》閱讀答案2
長安秋望 趙嘏 (唐)
雲物悽清拂曙流, 漢家宮闕動高秋。
殘星幾點雁橫塞, 長笛一聲人倚樓。
紫豔半開籬菊靜, 紅衣落盡渚蓮愁。
鱸魚正美不歸去①,空戴南冠學楚囚②。
註釋:①“鱸魚正美”:典出《晉書·張翰傳》,張翰思念故鄉的`鱸魚,便辭官回家。
②“南冠”、“楚囚”:典出《左傳》,為囚徒的代稱。
14.從體裁來看,本詩屬於七言 (1分)
15. 下面選項中對本詩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 頷聯中的“殘”、“雁”呼應了首聯的“悽清”一詞。
B. 頸聯中“菊”取意於“採菊東籬下”,示有歸隱之念。
C.“紅衣落盡渚蓮愁”一句詩人採用了移情的手法。
D.“鱸魚”用了典故,同時也是詩人回鄉的動因。
16.杜牧稱讚趙嘏為“趙倚樓”。請對此加以賞析。(4分)
14.律詩(1分)
15.D(3分)
16.“長笛一聲人倚樓”作為傳世之句從聽覺、視覺來展現情景,富有畫面感,人與景融合,意境動人,且點出了詩題“秋望”之意,抒發了詩人秋日寂寥之情和欲歸而不得的心情。(4分)
要點:“倚樓”所看到的景物(從聽覺、視覺來展現情景)(2分)特徵:寂寥、淒涼、悽清等(1分)抒發了詩人思歸、思鄉之情(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