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叔敖遇狐丘丈人》閱讀答案

《孫叔敖遇狐丘丈人》閱讀答案

  無論是在學習還是在工作中,我們都要用到閱讀答案,透過對照閱讀答案可以發現自己的知識盲區。什麼樣的閱讀答案才能有效幫助到我們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孫叔敖遇狐丘丈人》閱讀答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孫叔敖遇狐丘丈人》閱讀答案1

  閱讀下面兩篇文言文,完成問題。

  (甲)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乙)孫叔敖遇狐丘丈人,狐丘丈人曰:“僕①聞之,有三利必有三患,子知之乎!”孫叔敖蹴然②易容曰:“小子不敏,何足以知之?敢問何謂三利,何謂三患?”狐丘丈人曰:“夫爵高者,人妒之;官大者,主惡之;祿厚者,怨歸之③。此之謂也。”孫叔敖曰:“不然。吾爵益高,吾志益下④;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祿益厚,吾施益博。可以免於患乎?”狐丘丈人曰:“善哉言乎!堯,舜其尤病諸⑤。”

  (《孫叔敖遇狐丘丈人》)

  [注]①僕:對自己的謙稱。②蹴然:吃驚不安的樣子。③怨歸之:怨恨會集中於他。④吾志益下:我的.心志越在於下層。⑤堯,舜其尤病諸:這種事連堯、舜他們都特別擔心做不到呢。

  1.解釋下面句子中劃線的詞語。

  (1)必先苦其心志( )

  (2)入則無法家拂士( )

  (3)僕聞之( )

  (4)官大者,主惡之( )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劃線詞語意思相同的一組是( )

  A.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不知木蘭是女郎

  B.舜發於畎畝之中 此之謂也

  C.所以動心忍性此先漢所以興隆也

  D.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孫叔敖曰:不然

  3.把下面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人恆過然後能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可以免於患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閱讀甲乙兩文後,回答下面問題。

  (1)甲文中,列舉舜、孫叔敖等人的事例是為了論證什麼觀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文中,孫叔敖所持的觀點與甲文中哪句話意思相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1)使……痛苦

  (2)通“弼”,輔佐

  (3)聽說

  (4)討厭,厭惡

  2.D

  3.(1)人常常犯錯誤,然後才能改正錯誤。

  (2)可以憑藉這種做法免除禍害嗎?

  4.(1)成就大業者,通常要在生活、思想和行為等方面經受一番艱難甚至痛苦的磨練。(意對即可)

  (2)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孫叔敖遇狐丘丈人》閱讀答案2

  (甲)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乙)孫叔敖遇狐丘丈人,狐丘丈人曰:“僕①聞之,有三利必有三患,子知之乎!”孫叔敖蹴然②易容曰:“小子不敏,何足以知之?敢問何謂三利,何謂三患?”狐丘丈人曰:“夫爵高者,人妒之;官大者,主惡之;祿厚者,怨歸之③。此之謂也。”孫叔敖曰:“不然。吾爵益高,吾志益下④;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祿益厚,吾施益博。可以免於患乎?”狐丘丈人曰:“善哉言乎!堯,舜其尤病諸⑤。”

  (《孫叔敖遇狐丘丈人》)

  [注]①僕:對自己的謙稱。②蹴然:吃驚不安的樣子。③怨歸之:怨恨會集中於他。④吾志益下:我的心志越在於下層。⑤堯,舜其尤病諸:這種事連堯、舜他們都特別擔心做不到呢。

  12.解釋下面句子中加點的詞語。(4分)

  (1)必先苦其心志 ( ) (2)入則無法家拂士( )

  (3)僕聞之 ( ) (4)官大者,主惡之( )

  13.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意思相同的一組是( )(3分)

  A.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 不知木蘭是女郎

  B.舜發於畎畝之中 此之謂也

  C.所以動心忍性 此先漢所以興隆也

  D.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孫叔敖曰:不然。

  14.把下面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

  (1)人恆過然後能改。

  (2)可以免於患乎?

  15.閱讀甲乙兩文後,回答下面問題。(4分)

  (1)甲文中,列舉舜、孫叔敖等人的事例是為了論證什麼觀點?

  (2)乙文中,孫叔敖所持的觀點與甲文中哪句話意思相近?

  參考答案:

  12.(4分)(1)使……痛苦(2)通“弼”,輔佐(3)聽說(4)討厭,厭惡(每小題1分)

  13.(3分)D

  14.(4分)(1)人常常犯錯誤,然後才能改正錯誤。(2分,“恆”“過”各1分)

  (2)可以憑藉這種做法免除禍害嗎?(2分,“乎”1分,語句通順1分)

  15.(4分)(1)成就大業者,通常要在生活、思想和行為等方面經受一番艱難甚至痛苦的磨練。(2分,意對即可) (2)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2分)

  《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顏氏家訓》比較閱讀答案

  文言文閱讀(8分,每小題2分)

  【甲】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

  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 拂亂其所為,所以 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 ;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

  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選自《孟子·告子下》)

  【乙】夫學者所以求益①耳。見人讀數十卷書,便自高大,凌忽②長者,輕慢同列③;人疾之④如讎敵,惡之如鴟梟⑤。如此以學自損,不如無學也。

  (選自顏之推《顏氏家訓》)

  註釋:①求益:求得長進。②凌忽:凌,欺侮;忽,輕視。③同列:同輩。④疾之:怨恨他。⑤鴟梟(chīxiāo):古人認為這是兩種惡鳥。

  9.下列加點詞語解釋有錯誤的一項是( )

  A. 孫叔敖舉於海 (舉:被舉用,被選拔)

  B. 勞其筋骨,餓其體膚 (勞:勞動)

  C. 曾益其所不能 (曾:同“增”,增加)

  D. 凌忽長者,輕慢同列 (慢:怠慢)

  10.下列加點詞語的意思和用法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

  例句:舜發於畎畝之中

  A. 惡之如鴟梟

  B.輟耕之壟上

  C.孔子云:“何陋之有?”

  D.醉翁之意不在酒

  11.下列對文章內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甲】文中,孟子採用層層推理的方法論證了“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觀點。

  B. 【甲】文中,孟子通過歷史人物的事例闡述了人才要在逆境中造就的道理。

  C. 【甲】文中,孟子認為,一個國家沒有法家拂士,沒有敵國外患,國家就興盛了。

  D. 【乙】文中,作者批評了那些有一點學問就自高自大、目空一切的求學著。

  2.對【乙】文中“如此以學自損,不如無學也”一句翻譯正確的一項是( )

  A.像這樣因為學問而損害自己,還不如不去學習。

  B.像這樣因為學問而損害自己,還不如沒有學問。

  C.既然自己把學問給損害了,還不如沒有學問。

  D.既然這樣用學習損害自己,還不如不去學習。

  第Ⅱ卷(非選擇題,共96分)

  13.把“文言文閱讀” 【甲】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

  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答案:b d c b

《孫叔敖遇狐丘丈人》閱讀答案3

  孫叔敖遇狐丘丈人,狐丘丈人曰:“僕聞之,有三利必有三患,子知之乎 ”孫叔敖蹴然易容曰:“小子不敏,何足以知之。敢問何謂三利,何謂三患 ”狐丘丈人曰:“夫爵高者,人妒之;官大者,主惡之;祿厚者,怨歸之。此之謂也。”孫叔敖曰:“不然。 吾爵益高,吾志益下;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祿益厚,吾施益博。可以免於患乎 ” 狐丘丈人曰:“善哉言乎!堯,舜其猶病諸①。”

  【註釋】:①堯,舜其猶病諸:這種事連堯,舜他們都感到患苦。

  【小題1】解釋劃線詞在文中的意思。(1分)

  ①小子不敏()

  ②官大者,主惡之()

  【小題2】請用原文回答,孫叔敖用什麼方法可免遭“三患”。(2分)

  【小題3】狐丘丈人為什麼說”三利必有三患”?(2分)

  答案

  【小題1】①聰明,才思敏捷。②厭惡(每空0.5分)

  【小題1】吾爵益高,吾志益下;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祿益厚,吾施益博。(2分)

  【小題1】大多人得“三利”之後縱情傲物,放任自己,以至於以榮升開始而以失敗告終。(2分)

  解析【小題1】學生對文言文中重點詞語的釋義掌握要具體、精確,更要培養課內向課外遷移的能力,達到學以致用。

  【小題1】學生能學會用原文概括內容,提高對文字的理解能力。

  【小題1】“福之禍之所伏”因此“三利”之後縱情傲物,放任自己,以至於以榮升開始而以失敗告終。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