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島《暮過山村》閱讀題答案及翻譯

賈島《暮過山村》閱讀題答案及翻譯

  暮過山村

  賈島

  數里聞寒水,山家少四鄰。

  怪禽啼曠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終歲,邊烽不過秦。

  蕭條桑柘處,煙火漸相親。

  相關試題一:

  1.賈島的詩以”幽奇寒僻”著稱,請根據頷聯作簡要的賞析。(4分)

  2.找出詩中極富生活情趣與趣味的詩句,請就該句分析詩人心情變化變化的過程。(4分)

  參考答案:

  1.(4分)怪禽在荒涼、悽清、孤寂的曠野上鳴叫,讓人感到惶恐不安;恰好又遇到夕陽西下,山區漸漸黑暗下來,孤單的行人自然更加感到不寒而慄。這兩句詩寫得有聲有色,描繪出山區蕭瑟陰森的景象,體現了賈詩“幽奇寒僻”的特點。

  2.(4分)煙火漸相親。詩歌以“寒水”始,“煙火”終,中間經歷曠野中的怪禽、落日、初月、邊烽,給人的感受是由寒而暖,從驚懼心情到歡欣喜悅。

  相關試題二:

  (1)詩的首聯重在表現什麼?請簡要說明。不得超過50個字。

  答;重在描繪山村的寧靜。前句從聽覺上用數里外就聽到水聲以響襯靜句從視覺上直寫人煙稀少的靜。

  (2)“邊烽不過秦”上什麼意思?表現了作者什麼思想?答案不得超過35個字。

  答:表明山村沒有遭受戰火,表達出對和平寧靜生活的熱愛。

  (3)尾聯兩句表現了作者什麼樣的心境?在全詩中的作用是什麼?答案不超過60 個字。

  答:寫出了由懼轉喜的心境變化,“親”字更表現出內心親近溫暖的感受。此聯與首聯、頸聯相配合,描繪出一幅和平安寧的山村圖景。

  (4)作者在首聯怎樣描繪了山村景象?(5分)

  (5)結合全文看,作者內心的情感發生了怎樣的變化?(6分)

  參考答案:

  (4)起句從聽覺(1分)形象寫起,詩人路過一個山村,遠遠便聞到山澗的潺潺流水聲;在“數里”的範圍內能清晰地聽到細微的水聲,可見山區的寂靜淒冷(1分)。次句為視覺描寫(1分),映在眼簾的是稀稀落落的'人家——“山家少四鄰”,生動地渲染出山村的蕭索而冷落的氛圍(1分)。勾勒出一幅荒涼的山村遠景(1分)。

  (5)詩的開局以“寒水”“少四鄰”寫起渲染荒涼景象(1分),給人以寂靜清冷之感(1分);三四句以“怪禽啼叫”、“落日恐人”描摹山區蕭瑟陰森的景象(1分),給人以恐懼不安之感(1分);五六句寫初月高懸,烽火不過秦地,描繪了山區的寂靜平安(1分),給人以平靜心安之感(1分);七八句隱隱約約地看到山村人家宅邊常種的桑柘樹和茅舍上升起的嫋嫋輕煙,先前的驚懼心情漸漸平靜下來(1分),轉而產生一種歡欣喜悅的感情(1分)。(第三點可不答)

  (6) 首聯從哪兩個角度描寫出山村的寧靜?

  寒水和少四鄰兩個角度描寫出山村的寧靜

  (7) 解釋“落日恐行人”中“恐”的含義。

  驚恐

  (8) 尾聯兩句表現了作者什麼樣的心情?

  詩人經過蕭疏荒涼的山區曠野,終於隱隱約約地看到山村人家宅邊常種的桑柘樹和茅舍上升起的嫋嫋輕煙,內心不禁感到無比的溫暖與親切,先前的驚懼心情漸漸平靜下來,轉而產生一種歡欣喜悅的感情。

  (9)詩的首聯描繪了什麼樣的圖景?是怎樣描繪的?(5分)

  答:)首聯描繪了一幅遠處山村寂靜荒涼的圖景。首句從聽覺上寫數里外就清晰地聽到細微的水聲,以動襯靜;次句從視覺上直接寫人煙稀少的靜。這一聽覺形象和視覺形象的相互襯托,生動地渲染出山村蕭索而冷落的氛圍。(意對即可)

  (10)本詩以“寒水”起筆,以“煙火”收束,表現了作者什麼樣的心境?(3分)

  答:表現了作者從寒到暖,從恐懼到欣慰的心境變化;“親”字更表現出作者內心親近溫暖的感受。

  (11)作者描繪山區景物採用了什麼方法有什麼好處?

  答:採用移步換景的方法。隨著時間的推移,景物不斷變動,詩人的情緒也跟著波浪式起伏與開展。這樣,詩的格局便顯得有波瀾,有開闔,寓變化多樣於章法井然之中。(意對即可)

  參考譯文:

  遠遠便聽到山澗的潺潺流水聲,山上稀稀落落的人家。

  怪禽在荒漠曠野上鳴叫,日暮時分讓行人(我)感到驚恐。

  月亮在太陽未落之時剛剛升起,點燃的烽火沒有越過秦地。

  看到在零落的桑柘樹旁出現了嫋嫋的炊煙,我漸漸向之靠近。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