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影中的美國想象閱讀附答案
中國電影中的美國想象閱讀附答案
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正經歷著由封閉走向全球化並被納入到新的全球場域的過程,而在這一過程中,中國與世界以不同的形式發生著關聯。
八九十年代的中國正處於改革開放的起步階段,市場經濟的發展和美國意識形態滲透,使中國的傳統價值觀、道德觀和倫理觀不斷被解構。以傳統儒家文化和鄉俗文化為參照,對立與碰撞中的崇拜則成為了世紀之交進行“美國想象”的基點。
“美國想象”作為一種電影文化現象出現並非偶然,這與亙古不變的“大國情結”密不可分。當大國的行為期望與現實存在落差時,對美國的臆想和想象又給觀眾提供了足夠的空間和力度,而且它形成的張力與應力也給“大國情結”的宣洩搭建和擴大了路徑。飽受侵略和蹂躪的百年近代史給中華民族帶來了一種失落感和集體性精神創傷,中國的大國身份被歷史暫時性“潛移”,但中國始終對大國身份和歷史性無法釋懷。《大撒把》、《北京人在紐約》等表面上探討的是親人情感的跌宕、家庭生活的起伏和文化對立問題,實際上隱藏著一種大國情感、觀念的糾葛和衝動,特別是屈居於美國籬下的焦慮感。由此可以窺見,中國古代政治、經濟、文化的輝煌與成就所遺留並積澱下來的“世界中心意識”以“美國想象”來呈現,這倒有一點古人詞句裡“西風殘照,漢家陵闕”的意思。
電影作為一種話語媒介,它匯入了民族心智、思維和性格,就像王德威學者所說:電影和文學是對社會思維和社會心態的想象,它們成為“想象社會思維和心態”的方法。遵照電影的這一藝術特性,按照固有的思路和邏輯來進行“美國想象”的電影能夠為觸控“大國情結”提供一種撫慰和想象性解決。
新世紀大電影中的“美國想象”不再是八九十年代那種崇拜、迷戀和“單邊主義”的塑造,而是在一種新的視野下對中美平等關係進行構置,實現兩種文化的連線。被稱為“現象電影”或“話題電影”的《致青春》、《中國合夥人》、《北京遇上西雅圖》無不給予兩種文化平等對話的想象,《中國合夥人》中三次高考失敗、經歷困厄、磨難的底層青年成東青,透過自己勤奮和努力成為擁有財富和地位的成功者,而且最終在國貿大廈談判中實現翻盤。這種“美國想象”,不僅是中國人“潛意識”下“大國情結”的凸現,也是某種程度上的“國家言說”。在模糊了兩種意識差別的基礎上,以一種“新的成功”、“新的圓滿”給人一個新的.期望和興奮。
“美國想象”在中國電影的呈現也許只是作為一種有效的、隱含商業策略的以“文化差異”為噱頭,為永無饜足的慾望服務、也許反映了當下中國電影在“好萊塢”電影強勢裹挾下的處境,但從“大國情結”契入的闡釋分析,顯然具有充分的合理性。(作者為西南大學傳媒大學教授,內容錄用時有刪改)
17. 文中“美國想象”的含義有哪些?(6分)
18. 請簡要歸納文章第三段的論述層次。(6分)
19. 請結合文章,對最後一段中“合理性”作簡要分析。(6分)
答案:
17.(1)不同文化對立與碰撞中的崇拜意識;(也可答成:對美國文化的崇拜、迷戀和“單邊主義”的塑造)(2)大國的行為期望與現實存在落差時產生的對美國的臆想和想象以及由此而產生的焦慮感。(3)在一種新的視野下實現中美兩種文化的連線和平等對話。
18.首先,指出“美國想象”的出現與“大國情結”密不可分;其次,分析產生“大國情結”的原因;接著,以《大撒把》等作品為例作具體解說;最後總結上文,引古人詞句生動說明“美國想象”與“大國情結”的關係。(層次劃分正確2分,每層意思概括1分,共6分。)
19.從“大國情結”契入的闡釋分析,基於中國由封閉走向開放的時代背景,基於中國古代政治文明積澱下來的文化根源,基於電影作為話語媒介的藝術特性。(三個“基於”的內容每點各2分,如學生答:基於在電影藝術中開拓新視野構建新的“國家言說”的需要,也可給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