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之後現代文閱讀答案
事故之後現代文閱讀答案
現如今,我們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閱讀答案,閱讀答案是由資深教育者參與擬訂的、對有關閱讀題所做的解答。那麼問題來了,一份好的閱讀答案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事故之後現代文閱讀答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事故之後現代文閱讀答案
有個村莊的兩個後生慘遭大禍。一個電工,一個幫手,架設外線的時候,不知為什麼突然啊呀一聲,雙雙翻倒在水田裡,水淋淋的身體抽搐不已。
有人懷疑他們違章操作。有人懷疑另有第三者肇事,比方說在配電間貿然合閘。到最後,幾乎所有人卻一口咬定了供電公司:施工前缺少培訓,施工時沒有監督,材料質量也可疑……總之他們應對死人負責。當時公司總經理把汽車停在村口,不打算進村了。村民們將汽車團團圍住,七手八腳要連車帶人抬進村去,抬到慘兮兮的靈堂前去。如果不是村幹部及時趕來,人們的扁擔和鋤頭還要砸在車上。
總經理只是不想惹麻煩,但不合人情的躲閃犯了眾怒。也許正是這一點使輿論全面惡化,使他陷入了是非難辨的泥潭。人們異口同聲要求供電公司對事故負責,相干和不相干的惡語都一齊砸過來。加上死者的親屬在場號啕大哭,人見人憐,人見人悲,婦人們泣聲紛起,急得總經理滿頭大汗,鑽地無縫,插翅難飛,捐出了200元還不夠,向所有人賠笑臉還不夠,最後只得答應承擔責任,一咬牙,給兩家各賠12萬。
到了這一步,鄉長才出現,連聲說自己來遲了,來遲了,勸退了幾個吵鬧的後生,然後接總經理去吃飯,算是壓驚和聯誼。
我知道這件事的時候,靈堂裡的調解已經完成。但這算什麼調解?我私下裡已隱隱約約知道肇事的第三者是誰。這就是說,肇事者並沒有承擔責任,供電公司卻在相當程度上代人受過。在全面推行法制建設的今天,這一結果出人意料。
鄉長對我說:“是不是有人肇事,這不難查。但查出來又如何呢?他賠得出二十多萬嗎?賠不出。查來查去的結果,不但要毀掉兩家人,還要毀掉第三家,你說是不是?”
“但事實總歸是事實……”我支吾著。
“事實是:現在三個家庭都有了活路,有什麼不好?”
“那……供電公司是不是有點兒太……”
“你是說冤枉?是有點兒,但他們放點兒血,也是九牛一毛,更不過是酒樓裡少埋幾張單,麻將桌上少點幾個炮。你還不知道他們?”
我無話可說。我以前只知法度的重要,但眼下不得不承認,法外有法,非法法也。村民們心目中自有一套更為重要的潛規則。這種規則在後果與動機之間更關切動機,比如考慮到肇事者並無惡意,因此須從輕發落;在死者與生者之間更關切生者,比如考慮到兩家遺孤都要活人,那麼補償就比查案更重要。他們還懷恨供電公司賺得太多,太容易,太霸氣,這次切不可放過。這一切算計如果不是顛倒黑白,至少也是顛倒主次,活脫脫造出了一個假案。但村民們認為此事辦得天理昭昭無可置疑。他們不約而同不假思索地胡言亂語,鄉村幹部也不約而同不假思索地兩面三刀,反正是要逼供電公司掏銀子。
我不大能接受這種胡來和惡搞,但三個貧困家庭(受害兩家加肇事者一家)由此免了滅頂之災,在沒有工傷保險的情況下能繼續活命,又不能不說是各種結果中最讓人心安的結果。我又能說什麼?
事情就這樣過去了。村民們對結局十分滿意。
有人說:“他們死得好啊!你想想看,一沒有吃藥,二沒有打針,三沒有動刀子,什麼苦都沒有吃,就像一覺睡過去了。這種死法哪裡去找?”
另一個說:“哪裡死了呢?明明還活著呵。老人還由他們養,妻子還由他們養,連娃崽的學費也還是由他們出,只是家裡少了一個影子。沒關係的`,同外出打工差不多。”
還有一個更是無限憧憬:“我下次一定要給供電公司打工去!上吊也要挑棵大樹不是?跳河也要選條大河不是?”
東一句,西一句,事情就真的這樣過去了。
(選自20xx年第9期《微型小說月報》,有刪改)。
1、下列對這篇小說思想內容與藝術特色的分析和鑑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但事實總歸是事實……中的兩個“事實”含義相同,均指事故不可改變的真相,即供電公司不應承擔事故責任。
B、鄉村幹部與村民們心貼心,在處理觸電事故中始終堅持一個原則,那就是逼供電公司賠錢,使受害兩家與肇事者一家免除滅頂之災。
C、小說開篇即點明事故,對肇事原因和死者情況不作贅述,而是集中筆力寫供電公司和鄉村幹部如何處理,這樣既呼應標題,又利於刻畫人物、突出主題。
D、“我”在小說中起著故事見證者、講述人和評論員的作用。透過“我”的視角可以觀察、思考法紀人生和民族心理。
2、“鄉長”是小說中唯一用墨較多的人物形象。你是如何評價這個人物形象的?(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故事到“事情就這樣過去了。村民們對結局十分滿意”時就已經結束了,但作者又寫了四段文字,請談談這樣寫的意圖。(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B(“始終堅持一個原則”錯,村民是自私而愚昧的,鄉村幹部則是違心而非法的,他們堅持的不是什麼原則,而是“法外之法”,是特定情形下的無奈之舉;況且,鄉幹部並沒有逼供電公司賠錢,而是見風使舵,兩邊安撫。)
2、示例
①“鄉長”是一個社會底層的管理者形象,他性格複雜多面。(1分)
②一方面,他關心百姓疾苦,維護秩序,保全了三個瀕臨毀滅的家庭;另一方面,他處事圓滑,無視事實和法律,操縱本案,模糊是非。(2分)
③作為地方管理者,他沒有堅守原則與法律,與建設真正的法制社會、和諧社會的時代精神格格不入。(2分)(言之成理即可)
3、示例
①讓情節更完整。這四段文字可以看成是故事的尾聲,既使故事有個看似圓滿的結尾,又呼應了小說的標題,結構上完滿嚴謹。(2分)
②對鄉民損公利己自以為“正當、合法”的病態心理挖掘得更深刻,直觀形象地展現了推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所面臨的艱難局面。(2分)
③讓主題更深刻。如果說在對“事故”本身的處理中村民們出賣了淳樸是出於某種“無奈”,那麼村民們對“事故”結局的羨慕心理則完全是出於靈魂的猥瑣;神聖的法律,終為所謂的“鄉規民約”甚至是“心照不宣”的潛規則所替代,“真的這樣過去了”表達了作者對民族畸形心態的無奈和痛心。(2分)(言之成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