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鍾書《論俗氣》閱讀答案
錢鍾書《論俗氣》閱讀答案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我們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閱讀答案,閱讀答案是對有關閱讀題所做的解答。你知道什麼樣的閱讀答案才是規範的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錢鍾書《論俗氣》閱讀答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找遍化學書,在炭氣、氧氣以至於氯氣之外,你是看不到俗氣的。這是比任何氣體更稀淡、更微茫,超出於五官感覺之上的一種氣體,只有在文藝裡和社交裡才能碰見。文藝裡和社交裡還有許多其它的氣也是化學所不談的,例如寒酸氣、泥土氣。不過,這許多氣都沒有俗氣那樣難捉摸。說到酸氣,你立刻聯想到山西或鎮江的老醋:說起泥土氣,你就記憶起夏雨初晴時青草池塘四周圍氤氳著的氣息。但是俗氣呢?不幸得很,“氣”已是夠空虛的了,“俗”比“氣”更抽象!所以,以亞爾特斯·赫胥黎先生之機靈,在《文學中之俗氣》那本小冊子裡,他也不能抓住俗氣,像孫行者抓住妖風一般用鼻子來辨別滋味。
赫胥黎先生以為俗氣的標準是跟著社會階級而變換的:下等社會認為美的,中等社會認為俗不可耐;中等社會認為美的,上等社會認為俗不可耐;以此類推。又說:“俗氣就是流露出來的一種下劣性”。這上中下階級想是依照知識程度來分的,每一個階級又分好多層,上等之上,下等之下。若說根椐銀行存款的多少來判定階級,赫胥黎先生斷不至於那樣勢利的。
俗氣是跟著社會階級來變換的,不錯!問題是:上等社會批評東西“甲”俗,中等社會批評東西“乙”俗,下等社會批評東西“丙”俗,它們批評為俗的物件雖不同,但它們批評為俗的心理反應或感想是相同的,這個相同是到什麼程度。換句話說:來自上等、中等、下等社會的代表人物,看見自認為俗的事物時,他們三個人的心理反應或感想一定是相同的。否則決不會同聲說:“俗!”這三個不同的事物中有什麼相同的品質使這三個不同的人發生相同的感想?對於清潔成癖的人,天下沒有一樁東西是不髒的;同樣,俗的東西的'多少也跟一個人的風雅的程度成為正比例,但是,不管他評為“俗”的東西的數量的多少,這許多東西里一定有一個像算學中的公因數,做他的批評的根據。
赫胥黎先生討厭坡(Edgar Poe)的詩,說它好比戴滿了鑽戒的手,俗氣逼人。這一個妙喻點醒我們不少。濃抹了胭脂的臉,向上翻的厚嘴唇,福爾斯大夫的大肚子,西哈諾的大鼻子,涕泗交流的感傷主義,柔軟到擠得出水的男人,鴛鴦蝴蝶派的才情……都跟戴滿鑽戒的手一般的俗。這形形色色的事物間有一個公共的成分——量的過度:鑽戒戴在手上是極悅目的。但是十指尖尖都戴著鑽戒,太多了,就俗了!胭脂擦在臉上是極助嬌豔的,但是塗得彷彿火燒一樣,太濃了。就俗了!肚子對於人體曲線美是大有貢獻的,但假如凸得像掛了布袋,太高了,就俗了!以此類推。同時我們胸中還潛伏一個道德觀念:我們不贊成一切誇張和賣弄,一方面因為一切誇張和賣弄總是過量的,上自媒人的花言巧語、下至戲裡的醜表功,都是言過其實、表過其裡的。另一方面也因為人家的誇大反襯出我們的渺小來,所以我們看見我們認為過當的事物,我們不知不覺地聯想到賣弄。不管那樁事物確是在賣弄(像戴滿鑽戒的手)或是出於不得已(像大肚子)。因此,我們暫時的結論是:當一個人認為一樁東西為俗的時候。這一個東西里一定有這個人認為太過火的成分,不論在形式上或內容上。這個成分的本身也許是好的,不過假如這個人認為過多了。包含這個成分的整個東西就要被認為俗氣。所以,俗氣不是負面的缺陷,是正面的過失。沉默冷靜,不會應酬的人,你至多厭他呆板,偏是有說有笑,拍肩拉手的社交家頂容易變俗。雷諾爾慈爵士論羅馬宗和威尼斯宗兩派繪畫的優劣,也是一個佐證:輕描淡繪、注重風韻的畫是不會俗的,金碧輝煌、注重色相的畫就跡近賣弄,相形之下,有些俗氣了。批評家對於他們認為“感傷主義”的作品,同聲說“俗”,因為“感傷主義是對一樁事物過量的反映”——這是瑞恰慈先生的話,跟我們的理論不是一拍就合麼?換個角度來說,俗的東西就是可以感動“大多數人”的東西——此地所謂“大多數人”帶著一種譴責的意味,不僅指數量說,並且指品質說,是卡萊爾所謂“不要崇拜大多數”的“大多數”,是易卜生所謂“大多數永遠是錯誤的”的“大多數”。
(摘編自錢鍾書《論俗氣》,有刪改)
1、下列關於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不只是俗氣,江湖氣、泥土氣之類也都是隻有在文藝裡和社交裡才能碰見。
B、赫胥黎是依照知識程度來分的不同社會階級,他們判定俗氣的標準也不相同。
C、來自不同社會階級的人認定不同物件為俗氣時的心理反應或感想一定相同。
D、只要量過度了,不論是形式或內容,縱是原本好的東西,也會被認為俗氣。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文章先提出問題:認識俗氣之難,然後再進行辯證分析並得出結論。
B、文章先明確指出了赫胥黎俗氣說的關鍵問題,再就何為俗氣提出自己的核心觀點。
C、第四段先列舉了一組“量的過度”的例證,再予以分析說明。形象生動,清晰明白。
D、文中摘引瑞恰慈先生的話,是為了證明批評家認為“感傷主義”的作品“俗”。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俗氣與否具有相對性。比如為赫胥黎先生討厭的坡(Edgar Poe)的詩,也許在另外一些人看來就很唯美。
B、簡單樸實的文筆,或覺枯燥但不會嫌其俗氣,但堆砌詞藻的文章便有俗的可能。這個例子可證作者觀點。
C、作者認為俗氣與數量密切相關。如果被感動的是大多數,那麼這個事物就極有可能是俗不可耐的。
D、作者並不完全反對赫胥黎的俗氣說,比如俗氣與否無關事物本身,隨觀者而異,這一點作者便明確認同。
答案:
1、C
2、D
3、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