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螞蟻短文閱讀答案

紅螞蟻短文閱讀答案

  閱讀是運用語言文字來獲取資訊,認識世界,發展思維,並獲得審美體驗的活動。它是從視覺材料中獲取資訊的過程。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紅螞蟻短文閱讀答案,歡迎來參考!

  在一塊廢墟上,有一處地方是紅螞蟻的山寨。紅螞蟻是一種既不會撫育兒女也不會出去尋找食物的螞蟻,它們為了生存,只好用不道德的辦法去掠奪黑螞蟻的兒女,把它們養在自己家裡,將來這些被它們佔為己有的螞蟻就永遠淪為了奴隸。

  夏天的下午,我時常看見紅螞蟻出征的隊伍,這隊伍大約有五六碼長。當它們看見有黑螞蟻的巢穴時,前面的隊伍出現一陣忙亂。幾隻間諜似的螞蟻先離開了隊伍往前走。一隊的螞蟻仍舊列著隊伍蜿蜒不停地前進,有時候有條不紊地穿過小徑,有時在荒草的枯葉中若隱若現。

  最後,它們終於找到了黑螞蟻的巢穴,就長驅直入地進入到小螞蟻的臥室裡,把它們抱出了巢。在巢內,紅螞蟻和黑螞蟻有過一番激烈的廝殺,最終黑螞蟻敗下陣來,無可奈何地讓強盜們把自己的孩子搶走。

  我再講一下它們一路上怎樣回去的情形吧。

  有一天我看見一隊出征的螞蟻沿著池邊前進,那時天颳著大風,許多螞蟻被吹落了,白白地做了魚的美餐。這一次魚又多吃了一批意外的食物——黑螞蟻的嬰兒。顯然螞蟻不會像蜜蜂那樣,會選擇另一條路回家,它們只會沿著原路回家。

  我不能把整個下午都消耗在螞蟻身上,所以我叫小孫女拉茜幫我監視它們。她喜歡聽螞蟻的故事,也曾親眼看到紅螞蟻的戰爭,她很高興接受我的囑託。凡是天氣不錯的日子裡,小拉茜總是蹲在園子裡,瞪著小眼睛往地上張望。

  有一天,我在書房裡聽到拉茜的聲音:“快來快來!紅螞蟻已經走到黑螞蟻的家裡去了!”

  “你知道它們走的是哪條路嗎?”

  “是的,我已經做了記號。”

  “什麼記號?你怎麼做的?”

  “我沿路撒了小石子。”

  我急忙跑到園子裡,拉茜說得沒錯。紅螞蟻們正沿著那一條白色的石子路凱旋呢!我取了一張葉子,截走幾隻螞蟻,放到別處。這幾隻就這樣迷了路,其他的,憑著它們的'記憶力順著原路回去了。這證明它們並不是像蜂那樣,直接辨認回家的方向,而是憑著對沿途景物的記憶找到回家的路的。所以即使它們出征的路程很長,需要幾天幾夜,但只要沿途不發生變化,它們也照舊回得來。

  (選自《昆蟲記》)

  1、紅螞蟻有哪些特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透過觀察紅螞蟻回家的情形得出了什麼結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第二、第三段的主要內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解析:

  1、紅螞蟻不會撫育兒女也不會尋找食物,靠俘獲的小黑螞蟻供養它們。(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也可以)

  2、紅螞蟻不能直接辨認回家的方向,而是憑著對沿途景物的記憶找到回家的路的。

  3、描述了紅螞蟻出征黑螞蟻並俘獲其幼蟻的過程。

  拓展:迷人的螞蟻閱讀答案

  坐在這間破舊的鄉村小學教室,可以看清窗外黛綠的遠山——視線之所以清晰,是因為窗戶沒有玻璃。清涼的山風從左邊的窗戶吹進來,又從右邊的窗戶盪出去,了無障礙。

  來山村小學,是為搞一次教育調研。教室裡的孩子,對我們的到來,感到新鮮又好奇。

  上課鈴響了,這是一堂一年級的數學課。一群孩子響亮地吸著鼻涕,喊“老師好”。

  年輕的女教師,說話的聲音像雲雀一樣清脆。這堂課,她要教學生加減法。

  她招呼學生聚攏到講臺。學生呼啦圍成了一圈。老師說,同學們注意,老師要取出教具啦。手勢和表情,猶如稔熟的魔術師。她取出兩隻盒子,然後用粉筆在講臺上畫出大大的一個圓圈。

  其中一隻盒蓋打開了。是一群大而黑的螞蟻。頓時,孩子們黝黑的臉上像塗上重重的油彩,虛張聲勢地喊,螞蟻!螞蟻!年輕的老師臉上漾著神秘的笑,糾正說,不對,這是教具,下面我們看螞蟻如何算算術。

  先做減法。兩隻螞蟻被放置到圓圈的中間。一隻螞蟻受驚了,迅速地向圈外爬去,講臺巨大的裂縫擋住了去路,噓聲、尖叫聲、拍打座椅之聲,給螞蟻提了個 醒,螞蟻改變了行進的方向,還是爬出了圈外。圈中只剩下一隻,這隻螞蟻誤食了老師滴下的一滴蜂蜜,陷入了甜蜜的陷阱,不能自拔。老師微笑地指著它問,現在 還剩幾隻?“一隻!”“二減一等於幾?”“一!”這瞬間爆發出來的童音,響徹了整個山村。

  於是,三隻、五隻、七隻,被放置圈中。它們一隻只地逃逸,正是為學生演示減法的運算。

  加法開始了。另一隻盒子被開啟,幾隻瓢蟲在盒子裡仰面朝天,努力地向空中划著細腿。它們在老師的教棍下,一一走進圈中,為這群孩子演示加法。絢麗的色彩,憨態可掬的樣子,短暫的旅程,腳下不平坦的路,行程中的波折,都成為孩子趣味與快樂之源。

  這有多麼神奇!孩子與自然融為一體,他們像一條條在快樂時光中游弋的魚。幾十分鐘前,我還在為這群孩子沒有電腦而感到遺憾,現在卻為他們擁有如此生動的教具而感到幸運。上帝給每個孩子都不會太多,也不會太少。

  窗欞上停著兩隻蝴蝶,老師揮舞教棍,飛走了一隻,這是減法,再飛走一隻,還是減法;黃鸝的叫聲,一聲接著一聲,這是加法,另一隻鳥參與進來,還是加法。甚至,風,也一陣一陣趕來湊個熱鬧。

  幾隻螞蟻、幾隻蝴蝶、甚至幾聲鳥叫,都可以作為教具。這大自然迷人的教具,教會了鄉村孩子天真爛漫。鄉村是貧瘠的——低矮破舊的教室,窗戶上沒有玻璃——然而,貧瘠中又蘊含無限博大的豐富。

  (選自《散文》2008第11期,作者查一路,題目原創)

  11、“上帝給每個孩子都不會太多,也不會太少。”請分別指出句子中加點的詞語在文中的具體內容。(2分)

  答:

  12、下列句子中加點的文字生動形象,富有表現力。請加以賞析。(4分)

  ①頓時,孩子們黝黑的臉上像塗上重重的油彩,虛張聲勢地喊,螞蟻!螞蟻!

  ②這有多麼神奇!孩子與自然融為一體,他們像一條條在快樂時光中游弋的魚。

  13、文中劃線句子兩次寫到山風,這樣寫有何作用?(4分)

  答:

  14、結尾句寫到“然而,貧瘠中又蘊含無限博大的豐富”,這句話有含義和作用?(6分)

  【參考答案】

  11、不會太多是指山村孩子沒有先進的教學裝置(或城鎮孩子相對缺失“自然”的教具);不會太少是指山村孩子擁有螞蟻、瓢蟲、等生動的教學工具及天真爛漫的個性(或城鎮孩子擁有先進的教學裝置)。

  12、①“虛張聲勢”,貶詞褒用,表現出孩子見到新教具誇張、驚喜、得意的神情,也反映出師生關係的和諧融洽。

  ②運用比喻,表現出孩子沉浸在課堂的自由與快樂之中,也表達作者的肯定之態、欣慰之情。

  13、開頭運用環境描寫,以山風吹過教室,“了無障礙”,表現鄉村的貧瘠,教室的破舊;結尾處運用擬人的手法,以風“也一陣一陣趕來湊個熱鬧”,表現出教具的迷人,教學的生動。首尾呼應,結構完整。

  l4、鄉村是貧瘠的,教室是破舊的,教具是簡陋的,但學習天地是博大寬廣的,教學活動是豐富多彩的,師生情感是淳樸和諧的,這是物質所不能取代的。作用:點明主旨,表達作者對順應孩子天性的教學的讚賞。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