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任北京大學之演說閱讀答案
蔡元培任北京大學之演說閱讀答案
閱讀下面文字,回答後面的問題。
一曰抱定宗旨。諸君來此求學,必有一定宗旨,欲知宗旨之正大與否,必先知大學之性質。今人肄業專門學校,學成任事,此固勢所必然。而在大學則不然,大學者,研究高深學問者也。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敗,以求學於此者,皆有做官發財思想,故畢業預科者,多入法科,入文科者甚少,入理科者尤少,蓋以法科為幹祿之終南捷徑也。因做官心熱,對於教員,則不問其學問之淺深,惟問其官階之大小。官階大者,特別歡迎,蓋為將來畢業有人提攜也。現在我國精於政法者,多入政界,專任教授者甚少,故聘請教員,不得不聘請兼職之人,亦屬不得已之舉。究之外人指摘之當否,姑不具論,然弭謗莫如自修,人譏我腐-敗,而我不腐-敗,問心無愧,於我何損?果欲達其做官發財之目的,則北京有不少專門學校,入法科者儘可肄業法律學堂,入商科者亦可投考商業學校,又何必來此大學?所以諸君須抱定宗旨,為求學而來。入法科者,非為做官;入商科者,非為致富。宗旨既定,自趨正軌。諸君肄業於此,或三年,或四年,時間不為不多,苟能愛惜光陰,孜孜求學,則其造詣,容有底止。若徒志在做官發財,宗旨既乖,趨向自異。平時則放蕩冶遊,考試則熟讀講義,不問學問之有無,惟爭分數之多寡;試驗既終,書籍束之高閣,毫不過問,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責,文憑到手,即可藉此活動於社會,豈非與求學初衷大相背馳乎?光陰虛度,學問毫無,是自誤也。且辛亥之役,吾人之所以革命,因清廷官吏之腐-敗。即在今日,吾人對於當軸多不滿意,亦以其道德淪喪。今諸君苟不於此時植其基,勤其學,則將來萬一因生計所迫,出而任事,擔任講席,則必貽誤學生;置身政界,則必貽誤國家。是誤人也。誤己誤人,又豈本心所願乎?故宗旨不可以不正大。此餘所希望於諸君者一也。
(1)文章說“一曰抱定宗旨”,蔡元培先生要青年學生抱定的宗旨是什麼?請用課文的原話回答。
答: 。
(2)請給這段文字劃分層次,並概括各層大意。
答: 。
(3)對下面句子的解釋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A.諸君來此求學,必有一定宗旨,欲知宗旨之正大與否,必先知大學之性質。
解釋:這個句子運用連鎖推理的方法,深刻說明了宗旨正大的重要。
B.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敗,以求學於此者,皆有做官發財思想。
解釋:這個句子的意思是說,外人批評北大的學生道德淪喪,品行惡劣,其原因就是來這裡求學的人,都有做官發財的思想。
C.人譏我腐-敗,而我不腐-敗,問心無愧,於我何損?
解釋:蔡元培在這裡肯定了北大學子的成績,鼓勵他們敢於堅持自己的風格,不要害怕外人的議論譏諷。
D.若徒志在做官發財,宗旨既乖,趨向自異。
解釋:“宗旨既乖,趨向自異”與上文“宗旨既定,自趨正軌”形成對比,從反面說明了“志在做官發財”的危害。“乖”,違逆,強調了“做官發財”思想的錯誤。
(4)對這段文字的分析理解正確的項有:
A.蔡元培認為“今人肄業專門學校,學成任事,此固勢所必然。而在大學則不然,大學者,研究高深學問者也”,這是他對我國傳統的封建教育進行深刻的徹底的反思之後得出的全新認識,在當時是一個了不起的進步,對推動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B.蔡元培之所以提出“大學者,研究高深學問者也”,這是源於他對我國當時科學技術極端落後的焦慮,企圖透過大學教育為國家迅速培養一批科技人才,以實現他的教育救國、科技救國的主張。
C.在這篇演說詞中,蔡元培把“抱定宗旨”放在首位,這說明在蔡元培看來,最大的腐-敗就是思想觀念的腐-敗,腐-敗的觀念不除,真正的改革就不會發生。因此,改革必須首先從破除陳腐落後的觀念開始。
D.這段文字,蔡元培先列舉以“做官發財”為學習目的種種弊病,從理論上說明這一宗旨的錯誤,由此引出自己的正大宗旨,接著再用正反對比的方法,從理論上說明正大宗旨的好處,宗旨乖違的危害,從而有力地論證了“宗旨不可以不正大”這一論點。
E.蔡元培把“做官發財”列為腐-敗,他自己定“三不主義”,第一條就是“不做官”。這對我們很有啟發,我們應該堅決拋棄“做官發財”的觀念,同當官的發財的劃清界限。
6.請你仿照這篇文章也寫一篇演說詞,題目自擬,例如《假如我是校長》《我們班怎樣才能更優秀?》。
解析與答案
1.解析:A項塞,sè。塞,多音多義字:①sāi,表“堵、堵住”之義,如堵~。②sè,用於合成詞或成語,表“堵、堵住”之義,如閉~、阻~、閉目~耳、責塞。③sài,邊境上的險要地方,如要~、邊~。B項鮮,xiǎn。鮮,多音多義字,一般念xiān,但表示“少、寡”之義念xiǎn。如~有、~聞、~知。C項裨,bì。裨,多音多義字,表示“副、佐”之義才念pí,如~將、~官、~職、偏~。
答案:D。
2.解析:別字,是由音同、形近而引起的常見的'書寫錯誤,平時粗心大意的同學最易犯此毛病。所以,糾正此類錯誤,切不可就事論是,一定要在端正學風、改變不良習氣上下功夫。A項的“衷”也可寫作“中”。B項“瑣粹”系“瑣碎”,“國藉”系“國籍”。C項“脈博”系“脈搏”,“砥勵”系“砥礪”。D項“賦於”系“賦予”。
答案:A。
3.解析:判定詞語解釋正確與否,常見的方法是代入法,將解釋代入原文,如果語句通順又不違背本意,一般是正確的,否則就一定是錯。現將“視事”的解釋代入句中與本意不符,因為蔡元培是校長,與北大不是上下級關係,不宜說是“視察”,這個註釋犯了望文生義的錯誤。“視事”的註釋請看“課文解讀”。
答案:D。
4.解析:誠如蔡元培先生所言,讀書“不惟恃教員講授,尤賴一己潛修”,閱讀時常會遇到難解詞語,如何破解?請教老師和旁人?翻查字書辭典?都可以,但是,最根本的還是要學會潛思默想,隨文釋義。本題旨在提示我們注意總結這方面的體會。
答案:①“長斯校”是一個動賓結構,故知“長”用做動詞,是“擔任校長”的意思。②與“幹祿”相照應的詞語上文有“求學於此者,皆有做官發財思想”,下文有“因做官心切”,故知“幹祿”即“做官發財”之意。③“偷”,成語“苟且偷生”,知“偷”乃“苟且”。④上提“更宜道義相勖”,下文有“此所以必互相勸勉也”呼應,故知“相勖”即“互相勸勉”。⑤“惟恃”與“尤賴”對文見義,“恃”即“賴”,依賴、仰仗。
5.(1)解析;本題實際也是對本段中心論點的理解。要注意作者闡述論點時,先從正面講,然後再從反面講。
答案:所以諸君須抱定宗旨,為求學而來。入法科者,非為做官;入商科者,非為致富。
(2)解析;分析文章層次,概括層次大意,這是很常見的行之有效的讀書方法,必須熟練掌握。
答案:第一句是第一層,總提本段中心話題。第二層從第2句至“入商科者,非為致富”。概述舊宗旨的種種弊病,說明北大學子應該有什麼樣的宗旨。第三層從“宗旨既定,自趨正軌”至“故宗旨不可以不正大”,從正反兩個方面對比證明為什麼必須抱定“為求學而來”的宗旨,最後一句是第四層,回應開頭,結束本段演說。
(3)解析:A項是說明“知大學之性質”的重要。B項的測試點有兩處,一是對“腐-敗”這個詞的含義的理解,在此處不是指“道德淪喪,品行惡劣”,而是指觀念陳腐過時;二是“以”,在這裡不是用作虛詞“因為”,而是用作動詞“以為、認為”。C項把原意弄反了,蔡元培的本意是要大家加強修養,改變原來的陳腐觀念。如是,也就不怕別人譏議了。
答案:D。
(4)解析:A項,“學而優則仕”是幾千年封建教育的傳統觀念,蔡元培先生雖認為讀大學不是為了升官發財,但又認為“今人肄業專門學校,學成任事,此固勢所必然”,應該說,蔡元培先生對舊教育的批判還是不徹底的。D項不是“從理論上說明”,而是“以事實證明”。本段論點是“所以諸君須抱定宗旨,為求學而來。入法科者,非為做官;入商科者,非為致富”;“宗旨不可不正大”是對這一論點的回應。E項蔡元培反對的是“把做官發財”作為學校的辦學宗旨和學生的入學目的,不是反對“做官發財”本身。做官,要看做什麼樣的官,怎樣做官,為誰做官;發財,要看發的是什麼財,怎樣發財,發了財又用來幹什麼。對這些都不能籠統地反對,也不宜抽象地肯定,必須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答案;BC。
6.解析;要注意演講這種文體的特點,做到有的放矢。
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