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幼兒園網格化管理制度(精選8篇)

疫情期間幼兒園網格化管理制度(精選8篇)

  在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的今天,制度使用的情況越來越多,好的制度可使各項工作按計劃按要求達到預計目標。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對擬定製度很是頭疼的,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疫情期間幼兒園網格化管理制度(精選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疫情期間幼兒園網格化管理制度1

  為加強學校傳染病疫情管理、預防、控制和消除傳染病在學校內的發生和流行,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防治法》和國務院《學校衛生工作條例》有關規定,按照“科學排查、及時上報”的原則,特制訂本制度,

  一、疫情報告工作領導小組:

  組長:

  副組長:

  組員:

  各班班主任

  保育員

  幼兒園成立防疫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園長辦公室,由xxx擔任辦公室主任,電話:xxx-xxxxx

  二、幼兒園疫情報告員職責:

  1.具體負責本單位傳染病疫情和疑似傳染病疫情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工作。

  2.建立、健全本單位傳染病疫情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發現及報告相關工作制度及工作流程。

  3.定時對全園幼兒的出勤、健康情況進行巡查。

  4.負責指導全園幼兒的晨檢、午檢工作。

  三、幼兒園傳染病疫情監測報告:

  1.晨檢應在校疫情報告人的指導下進行,由班主任或保育員對早晨進入教室的每個學生進行觀察、詢問。瞭解學生出勤、健康狀況、衛生狀況,發出學生有傳染病早期症狀(如發熱、皮疹、腹瀉、嘔吐、黃疸等)以及疑似傳染病病人時,應當及時告知學校疫情排查人,學校疫情排查人要進一步排查,以確保做到對傳染病病人的早發現、早報告。(午檢也如此)

  2.班主任應當密切關注本班幼兒的出勤情況,對於因病缺勤的學生,應當瞭解學生的患病情況和可能的病因,如有懷疑,要及時報告給學校疫情排查人,學校疫情排查人接到報告後應及時追查學生的患病呼可能的病因,以做到對傳染病病人的早發現。

  3.老師發現幼兒有傳染病早期症狀、疑似傳染病病人以及因病缺勤等情況時,應及時報告給幼兒園疫情排查人。疫情排查人應及時進行排查,並將排查情況記錄在幼兒因病缺勤、傳染病早期症狀、疑似傳染病病人患病及病因排查結果登記日誌。

  4.報告內容及時限

  (1)在同一班級,1天內有3例或者3天內有多個學生(5例以上)患並並有相似症狀(如發熱、皮疹、腹瀉、嘔吐、黃疸等)或者共同用餐、飲水史時,幼兒園疫情報告人應當在24小時內報出相關資訊。

  (2)當幼兒園發現傳染病或疑似傳染病病人時,疫情報告人應立即報出相關資訊,

  (3)個別幼兒出現不明原因的高熱、呼吸急促或劇烈嘔吐、腹瀉等症狀時,幼兒園疫情報告人應當在24小時內報出相關資訊。

  (4)幼兒園發生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或其它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疫情報告人應當在24小時內報出相關資訊。

  5.報告方式:

  (1)當出現符合本工作規範規定的'報告情況時,幼兒園疫情報告人應當以最方便的通訊方式(電話)向教育局校安辦報告。

  傳染病疫情報告渠道:班主任或保育員------學校疫情排查人------園長------教育局校安辦------洮南市衛生防疫站。

  (2)一旦發生傳染病事件,疫情報告人及時向園領導彙報,召集傳染病應急小組成員,做好專冊登記,統計人數。(患者名單、發病日期、班級分佈、主要症狀、目前狀況、接觸史等)

  (3)有事由園長按傳染病疫情報告渠道報告,無事由學校疫情排查人向防疫工作領導小組報平安

  疫情期間幼兒園網格化管理制度2

  為加強幼兒園傳染病疫情管理,預防、控制和消除傳染病在園內的發生與流行,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和《學校衛生工作制度》有關規定,特制定本制度。

  一、各班班主任對於因病缺課的學生,應當及時瞭解學生患病缺課的情況和病因,以做到對傳染病人的早發現,並要及時報告給園內疫情報告員。疫情報告員接到報告後,應及時登記並上報相關部門。

  二、各班班主任每天負責對各班因病缺課人數進行統計與登記,並做好與因病缺課學生的聯絡工作,要將聯絡缺課學生情況報告給學校負責人。

  三、各班班主任要告知家長:如幼兒因病缺課時要向班主任請假,並說明病因。同時病治癒回園時,須持康復證明方能入校。

  四、在園期間如發現有身體不適或體溫超過37.5度時班主任要及時與家長聯絡,讓家長迅速來校接孩子回家治療並做好記錄。每過四個小時應聯絡家長了解學生情況,做好登記,如有異常應上報幼兒園疫情報告員。

  五、幼兒園建立學生晨、午檢、因病缺勤病因追查與登記制度。各班主任要在每天的早7:30和下午1:00分別對學生進行兩次體溫測試,如發現幼兒有傳染病早期症狀、疑似傳染病病人以及因病缺勤等情況時,應及時報告給園內疫情防控員。

  疫情期間幼兒園網格化管理制度3

  為加強幼兒園傳染病疫情管理,預防、控制和消除傳染病在幼兒園內的發生與流行,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和國務院《學校衛生工作條例》有關規定,制定本制度。

  一、為嚴防傳染病疫情在園內傳播流行,園長為學校傳染病疫情情報人。

  二、學校一旦發現傳染病病人或疑似傳染病病人,按照以下要求向發病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報告。

  1、在發現甲類傳染病和乙類傳染病中的傳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肺炭疽的病人、病原攜帶者和疑似傳染病病人時,6小時內,以最快的通訊方式報告。

  2、在發現乙類傳染病病人、病原攜帶者和疑似傳染病病人時,於12小時內報告。

  3、在發現丙類傳染病病人時,在24小時內報告。

  三、幼兒園疫情報告人發現傳染病病人或傳染病疑似病人時,不得隱瞞、謊報或緩報,不得越級上報。

  疫情期間幼兒園網格化管理制度4

  幼兒園應認真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成立幼兒園傳染病管理領導小組,制定幼兒園傳染病預防控制計劃和方案,落實園長負責制及各部門相應職責,規範幼兒園傳染病防治工作,確保傳染病防治措施在校內實施。

  1、規定幼兒園傳染病疫情報告程式,保證傳染病發病資訊獲取渠道通暢、及時。

  2、幼兒園班主任老師承擔疫情責任報告人,主要負責幼兒園傳染病疫情收集、核實、登記、報告和分析工作。

  3、幼兒園發生的各類傳染病應及時填寫報告,在法定傳染病報告時限內上報靖安鄉中心學校、甘州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區教育局。

  4、建立幼兒園傳染病登記專冊,做好傳染病病例的登記工作。

  5、禁止瞞報、謊報、緩報傳染病疫情。

  疫情期間幼兒園網格化管理制度5

  在疫情期間,為保障廣大師生員工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維護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構建以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傳染病長效管理與應急處理機制,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有效地防控傳染病,特制定本制度。

  一、具體制度

  1、各級部、處室負責人為本部門防控傳染病工作的第一責任人;班主任為學生晨午檢工作的第一責任人。

  2、晨、午檢,每天由值班領導和班主任負責對教職工和學生進行檢測,班主任負責檢查本班學生出勤及健康情況;值班領導各職能部門負責人,負責對本部門工作人員進行晨午檢。

  3、晨午檢中一旦發現師生中有傳染病疑似症狀者要密切觀察,立即報告本單位負責人員,填寫《學生晨午檢及因病缺勤病因追查登記表》並將患者及時送往定點醫院就診。

  4、晨午檢時間以外師生中發現有可疑症狀者,全校師生人人有責任及時報告。

  5、堅持追蹤及電話隨訪制度。

  各相關責任人對有關傳染病疑似症狀者,要每天追蹤瞭解病情變化及診治情況,並建議有關方面對與其有密切接觸的人員進行醫學觀察。各級部、處室負責人要將患病師生情況及時上報學校有關同志。

  6、實行疫情零報告制度。

  各級部、各處室務必按照要求做好晨午檢工作,相關責任人要將可疑情況1小時內上報學校。對疫情緩報、瞞報、漏報者,相關責任人要承擔相應的責任。

  7、如有患者復學,密切監視患傳染病的學生或教職工請假復課情況,確保做到隔離到位。

  二、晨午檢具體實施措施:

  (一)對於學生:

  1、每天晨讀時間和下午課外活動時間,由小組長給小組成員測量體溫,並填寫體溫登記表。班長彙總後交與班主任老師。

  2、對於請假未到校學生,班主任提前電話統計體溫,並瞭解學生在家活動動向。並填寫相應表格

  3、晨檢與午檢表格分別在登記彙總半小時內上交至政教處並簽名登記。

  4、對於異常學生,班主任第一時間上報級部主任或者部門領導,及時隔離、看護、通知家長和醫務部門做進一步的處理。

  (二)對於教師及學校工作人員:

  1、學校教師及其一切在校的工作人員每天由值班領導在進學校時進行體溫監測和健康詢問,上午和下午各一次,隨同學生檢查一併上報彙總。

  2、嚴禁教職工帶病到校上課。

  3、對於請假的教職工要進行網上體溫上報,並向相關領導彙報活動軌跡。

  三、責任追究

  1、學校各級領導要重視晨檢午檢工作。學校傳染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應對學校晨檢午檢工作常抓不懈。

  2、各部門要與班主任保持密切聯絡,加強對晨檢午檢的指導和督促。使晨檢午檢及因病缺勤病因追查工作上報及時準確,提高疾病防控效率。

  3、各部門和具體負責人,要以高度的責任心和使命感負責好自己的工作,不得瞞報漏報,出現問題追究到具體負責人員。

  疫情期間幼兒園網格化管理制度6

  為保證我校師生安全,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特擬定本制度:

  一、聯防聯控負責人: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二、家校聯防:

  1、學校主動與家庭、社會聯絡,爭取校外各方面力量的支援和幫助,共同對學生進行教育。

  2、每學期學校定期召開家長會。並開展小手牽大手活動,向家長宣傳素質教育、基礎理論,提高家長素質。

  3、公佈本校電話號碼,及時解答家長詢問。

  4、學校做好校務公開工作,做難度較大的工作時要向學生家長髮放通知單,爭取取得學生家長的理解與支援。

  5、班主任、任課教師對經常遲到、早退、曠課或出現思想問題的學生進行教育,並與其家長進行溝通,有必要時進行家訪,應及時與家長聯絡,查明原因,做好教育工作。

  三、聯防聯控:

  校所聯防是指學校與派出所的聯合防範、打擊、處理校外干擾和預防在校學生的違法犯罪;警校共建是指學校與交警隊大隊共同建設交通安全規範學校,衛校聯防是指學校與衛生部門相結合,專門處理和預防衛生事件的發生。

  1、學校領導要知道自身職責,安排學校部門與有關政府部門做好溝通,校所聯防工作由政教處負責,警校共建工作由團委負責,衛所聯防工作由後勤處負責,每個學校部門要與相對應的政府部門多溝通、多交流,確保事件發生能得到有效的救援。

  2、學校每年邀請有關政府部門對學生開展法制教育和安全教育講座。

  3、當學校老師發現公共衛生事件時,如食物中毒、傳染病、暴力等事件,老師要及時上報學校負責人,同時疏導其他學生散開,等待救援的到來,學校負責人立即聯絡有關部門,並維持好現場,配合好有關部門到來後的後續工作。

  疫情期間幼兒園網格化管理制度7

  為切實做好疫情防控,確保春季開學工作平穩有序,根據上級有關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的要求,制定了《疫情防控期門衛管理辦法》,主要內容如下:

  (一)日常管理

  1、幼兒園實行24小時全封閉管理。幼兒園只保留大門一個出入口,其他出入口一律關閉。

  2、每天上崗前,保安要互測體溫並進行登記。

  3、值班保安穿制服、佩戴紅袖章並佩帶必要的治安器械,加強對園門的把守和對出入人員的巡查、登記。具體工作要求有:

  ①原則上外來人員、外來車輛一律不得進入幼兒園;

  ②因公務確需進入幼兒園的,值班保安應進行詳細詢問:“你是誰?來找誰?有什麼事情?”,並向園領導報告確認;

  ③對所有準備進入幼兒園的人員,進行體溫檢測(檢測物件包括各級領導、幼兒園所有教職員工、幼兒等在內;檢測時距離被檢測者10—20釐米)檢測合格予以詳細登記,並進行必要消毒後,方可放行。

  ④幼兒園正常開學後,經由保健醫生檢測體溫合格的幼兒,門衛室可不予登記。

  4、入、離園時段,嚴格落實平安護學要求,幼兒園安排值班領導、值班老師、保安不少於4人在園門口值班值守護學,堅決制止體溫異常和按規定應戴口罩而未戴的師幼或其他人員進入幼兒園。

  5、定期對門衛室及其周邊進行消毒處理,每日記錄消毒及消毒物品使用情況,並向值班領導彙報當日值班情況。對酒精、84消毒液、洗手液等疫情防護用品進行定點存放,專人管理。

  6、所有快遞人員一律不得進入園內,均由值班人員接收,包裹進入園內需進行84稀釋液消毒。

  7、開學前,幼兒園加強與社群等部門溝通,瞭解周邊疫情人員基本情況,並配合屬地公安機關開展聯防聯控,嚴防出現特殊人群衝擊校園事件。

  8、完善物資保障,園門口應按標準配合鋼叉、頭盔等警用器械,保持110一鍵式報警系統處於良好狀態,並增配合格、有效的體溫檢測系統、消毒液和一定數量的口罩。

  (二)異常處理

  1、出現體溫檢測異常師幼的處理

  ①及時隔離體溫異常者,並向幼兒園負責人及主管教育行政部門和屬地疫情防控部門報告。

  ②對與體溫異常者相距1.5米以內的師幼進行登記,專人守護在空曠地帶,並通知家屬帶回家隔離觀察。經醫療機構檢查確認合格後,方可進入幼兒園。

  ③對園門口主要通道、周邊地區和隔離地區進行全面消毒。

  2、發現不戴口罩人員的處理

  ①恢復正常開學前,制止一切不戴口罩的人員進入幼兒園。

  ②恢復正常開學後,根據疫情防控的需要和上級防疫部門的要求決定是否將佩戴口罩作為必要條件。如果必要,對不戴口罩的教師,由幼兒園提供口罩,到醫療機構進行流行病學檢查,檢查合格後,方可進園工作。有意不戴口罩的,由幼兒園依規處罰;對不戴口罩的幼兒,由幼兒園提供口罩,通知家長帶回家中隔離觀察。經醫療機構流行病學檢查合格後,方可入園。

  ③對園門口主要通道和周邊地區進行消毒處理。

  3、發現體溫異常、不戴口罩師幼或外來人員強行闖入幼兒園的處理

  ①師幼闖入園的,由學校保安、值班幹部制止,並上報幼兒園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救援及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外來人員闖入幼兒園的,由幼兒園保安、值班幹部利用警用器械對人員進行控制,並報警。

  ②幼兒園對擅自闖入園的師幼依規處理;對擅自闖入園的外來人員,配合公安機關進行調查處置。

  ③對所接觸人員進行登記,並落實14天隔離措施。

  ④對強行闖入者活動範圍進行消毒處理。

  疫情期間幼兒園網格化管理制度8

  (一)疫情期間幼兒進餐、午睡、如廁環節組織與實施細則

  1、餐具送達班級後教師需使用蓋碗布進行遮蓋,裝碗提籃每日用流動水清洗乾淨,下班後放於紫外線燈下方進行消毒。所有用於就餐的點心盤、筷子、勺子均需經過流動水清洗、高溫消毒,於打餐前取出使用。

  2、就餐前注意事項:

  (1)保證幼兒進餐環境乾淨、整潔,營造良好進餐氛圍,打餐教師提前做好個人防護,清潔雙手,帶好圍裙、口罩、手套,開餐前30分鐘進行餐桌消毒,使用500—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即84消毒液進行消毒,每次作用時間15—30分鐘,再用清水擦拭乾淨。

  (2)確保班級有一扇門敞開,方便食堂工作人員送餐,活動室窗戶處於對流通風狀態,就餐環節減少空調開放時間,為幼兒進餐做好充分準備。

  (3)當班教師組織幼兒將椅子放於餐桌前,錯位而坐,每張桌子坐四名幼兒。於開餐前五分鐘五個幼兒一組組織進行盥洗,所有幼兒均需塗抹肥皂在流動水下使用七步洗手法清潔雙手,每一步洗手作用時間不少於20秒,洗手後使用專用擦手毛巾擦乾雙手。組織盥洗後的幼兒分批排隊打餐,最多5名幼兒一組,排隊幼兒需拉長間距,中間至少間隔2名幼兒。

  3、就餐過程中注意事項:

  (1)密切關注幼兒就餐狀況,指導幼兒就餐中不可交頭接耳,針對個別幼兒打噴嚏、流鼻涕、咳嗽、吐痰等情況需告知其使用紙巾遮擋,未及時找到紙巾者可用手肘處衣袖進行遮擋。對就餐過程中出現發熱、嘔吐、腹痛等緊急情況的幼兒及時送至保健室進行隔離,同時向園領導彙報,通知幼兒家長,將情況如實登記於冊。

  (2)指導幼兒養成良好就餐習慣,正確坐姿和使用餐具,鼓勵幼兒不挑食、不偏食、不隨地吐食、不撒飯菜、不剩飯菜,保持桌面、衣服、地面乾淨,獎勵細嚼慢嚥、專心就餐的幼兒。

  4、就餐結束後注意事項:

  (1)指導幼兒餐後使用紙巾擦嘴和飲用水漱口,提醒幼兒將自己身旁桌面飯菜殘渣用餐桌抹布放入碗內,將餐具放回分餐桌,將椅子放入指定位置。

  (2)打餐教師清理餐桌,收拾和整理餐後場地,待幼兒離開後清掃地面。

  5、午睡前注意事項:

  (1)做好通風消毒,確保班級有一扇門敞開,保證幼兒午睡環境乾淨、整潔,營造良好就寢氛圍。

  (2)班級教師組織幼兒做好入睡前準備,五個一組排隊進入寢室,協助幼兒脫衣,並進行睡前檢查。一是檢視幼兒情緒;二是檢視幼兒口中是否還有食物;三是檢視幼兒手中是否有細小物品。

  (3)指導床鋪挨在一起的幼兒按頭和腳錯開的方向睡下。

  6、午睡過程中注意事項:

  (1)檢查寢室溫度及空調風向。密切關注幼兒的睡姿,被子不要蓋過頭,關注特殊幼兒。

  (2)行政值班和保健醫生巡查全園幼兒午睡的情況,並進行記錄。

  7、午睡起床後注意事項:

  (1)指導幼兒穿衣,保育教師整理床鋪。

  (2)組織幼兒五個一組有序出寢室,進行盥洗。盥洗後組織幼兒午檢。教師為幼兒測量體溫,並登記在體溫監測臺賬上。檢視幼兒精神狀態,是否有感冒、咳嗽等現象。

  8、如廁前注意事項:

  (1)做好盥洗室的通風和衛生消毒工作,確保有一扇窗戶開啟。保證室內清潔地面無水漬,便池清潔、洗手檯無汙漬,洗具用品擺放整齊。

  (2)班級教師組織幼兒五人為一組,男女分開如廁。

  (3)排隊如廁幼兒需拉長間距,中間至少間隔2名幼兒。

  9、如廁過程中注意事項:

  (1)關注如廁幼兒的情況,防止滑倒,教師對有需要的幼兒提供幫助和指導。

  (2)指導幼兒正確使用衛生紙。便後提好褲子,內衣塞進褲子裡。

  10、如廁後注意事項:

  (1)教育幼兒便後及時沖廁所。

  (2)提醒幼兒便後及時用七步洗手法洗手

  (3)幼兒如廁後,保育教師對盥洗室進行清潔消毒。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