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訓家風徵文(精選58篇)

我的家訓家風徵文(精選58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接觸過徵文吧,徵文的主要目的是宣傳與教育,內容選擇主要是頌揚和體會。你知道徵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我的家訓家風徵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的家訓家風徵文 篇1

  家風是家庭成員為人處事的做法和風氣,是家庭內部特徵與道德規範,也是一個家族的性格特徵。然而,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家風反而被我們所遺忘與淡化,今天,又重新拾起討論,覺得很有必要。

  中國人自古以來就重視家風的培養,從《顏氏家訓》到《曾國藩家書》,光有關於家風的記載和公開發行的就有百十餘種,充分說明,家庭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流傳較多的如“父慈子孝”、“夫正婦順”、“讀書志在聖賢”、“為官心存國君”、“五常八德”(五常:禮義仁智信,八德:忠教仁愛信義和平),這些家風家訓已成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子孫後代教育和社會發展都產生積極的影響。

  如今,在社會上時常聽到,說到某個孩子不懂事理,沒有教養,歸根到底就是家教出了問題。注重物質追求,疏於學習,缺乏道德引導和傳承家風的載體;人口流動大,親人相聚少,家庭微型化,給家風傳承難度增大;由熟人社會交往向陌生人社會交往發生了轉變,也給家風傳承帶來外在的困難。種種現象讓家風家被漸漸遺忘與淡化。

  重拾家風不僅要依靠社會道德建設,要糾正社會上一些不良現象,家風的培養營造社會氛圍還需要依靠每個家庭成員的一代傳承一代,更需要依賴家長的言傳身教。家長的身教是孩子接受家風教育的最直接最重要的途徑,家長的喜怒哀樂,愛憎好惡,勤懶儉奢,都會潛移默化影響著下一代。家風重建,必須從家庭出發,重視家庭的觀念,家庭每個成員都要擁有家風意識,將家庭置於更重要的角色定位。

  典範的家風,是催人向善向上,提高人品涵養,勵志成才的重要因素,優良的家風,可使人在言行舉止上自我約束,好的家風對於社會而言,它是道德的力量和規則的信仰。如果每個家庭都能傳承優良的家風,道德的滑坡將會停滯,人間的真善美將在家風中流傳。

  我的家訓家風徵文 篇2

  有人說家風是家庭子孫代代恪守的家庭文化,是一個家庭最寶貴的財產,是每個家庭成員自豪感的源泉;家風是融化在我們血液中的氣質,是沉澱在我們骨髓裡的品格,是我們立世做人的風範。這句話道盡了家風家風的價值和意義。我們家的家風就是“勤儉持家”。

  這還要從我的爺爺奶奶說起,那時候他們還生活在農村,農村的生活是艱苦的。我們家所在的地方是丘陵地帶,自然條件很差,從事農業生產要消耗大量的體力。可是我的爺爺奶奶不但不抱怨,反而更加勤苦。他們不僅能把土地種好,生產出比別人家更多的糧食,還發展養殖業,先是養牛,後來養羊。儘管這樣,他們還不滿足,他們還揀村裡有人進城後拋荒的土地耕種。他們辛勤勞動的收入,從來沒有過大肆的揮霍,在子女生日的時候僅僅是煮兩個雞蛋。奶奶常掛在嘴邊的話就是“過日子比樹葉還稠”。就這樣他們養活了十三口的家人,也把我的爸爸和其他四位叔叔培養成有文化的人。

  如今,我們一家在城裡生活。爸爸在煤礦工作,工作很辛苦。他經常加班,很少回家。我們很少見到爸爸,雙休日是這樣,甚至在年節裡也是這樣。看到別的孩子在節假日和爸爸媽媽在一起很開心的時候,我好羨慕。媽媽總是說爸爸辛苦是為了咱們這個家,慢慢的我就理解了爸爸。爸爸的辛勤工作得到了回報,不斷的加職加薪。媽媽操持家務,把我們這個家收拾的井井有條,家裡有了麻煩事,她從來不去牽絆爸爸,儘自己最大的努力解決。一次我和弟弟都生病住院,想喝梨湯,她不顧一身的疲憊回家為我們熬梨湯。弟弟上了幼兒園,雖然媽媽每天還要接送他,週末還要照顧好我們的生活,她還是在小區超市找了一份工作。旁邊一家地產公司的經理見媽媽工作那樣勤勞利落,動員她去房產公司做保潔呢。在很多人抱怨工作難找的時候,媽媽竟然遭搶,我為媽媽感到自豪。

  爸爸媽媽的勤儉也深深影響了我。我把勤用在了學習上,早起晚睡,學習成績在學校名列前茅。我把勤用在了生活上,幫媽媽做家務:掃地、拖地、洗衣、做飯、雙休日照管弟弟,做得有模有樣,鄰居都誇獎我是個懂事的孩子。我從不奢望什麼饕餮盛宴,我覺得媽媽煮的飯是最好的;我也不奢望名牌的服裝,衣服得體就行;在過生日的時候,我甚至不需要一份蛋糕,父母的陪伴才是最溫馨的。上幼兒園的弟弟似乎也懂得了勤儉的道理,自己能做的事情不再麻煩媽媽,不再吵著媽媽要玩具,不再鬧著吃零食。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讀的書越來越廣泛,漸漸明白了勤儉持家的道理。勤儉持家,不僅能夠讓一個家庭順利度過艱難時期,甚至能造就成功的家業;在物質豐富,經濟繁榮的今天,能夠讓我們遠離浮躁的世俗,做好自己的事情,成就美好的品格,體驗到人生幸福的真正內涵。

  我的家訓家風徵文 篇3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家,都有自己的爸爸媽媽和屬於自己的那份家風家訓。

  很多的家長會用嚴厲的態度對待孩子,這使得絕大多數的孩子都開始討厭自己的家長,只有極少數的孩子會在受到家長批評後體會到他們的良苦用心。而我呢,兩種都有可能。

  我的爸爸是個不怎麼愛生氣的人,所以,大多數時候,他不會兇巴巴的對著我。上次我問他問題時,我很多題目都不會,其實那時候,我就覺得,爸爸可能會罵我一頓,因為那些題以我的能力只要動動草稿本就可以完成的,但我這個人就是愛犯懶。我拿著作業本來到爸爸跟前,指著作業本上空白的題目,對爸爸說:“爸爸,這幾道題怎麼做?”爸爸放下手中的手機,接過我手中的作業本,看看題目,又看看我,此時的我甚至有些後悔:要是爸爸罵我怎麼辦,那我還不如自己做呢!突然,爸爸說了一句:“草稿本拿來。”我頓時心花怒放,剛才的緊張感一下子煙消雲散,蹦著笑著進了房間,拿出了一本草稿本和一支筆,我心想,爸爸真好,無論在什麼時候,他都願意耐心的教我。但事後,我轉念一想,爸爸如此耐心的教我,不就是希望我懂的題目更多,對這些題目理解的更深嗎?

  隨著我的長大,我漸漸有了自己的觀點。記得有一次,爸爸幫我檢查作業時,我認為這題是對的,但爸爸非說這題是錯的,於是,我和爸爸就這樣吵了起來,媽媽也來勸我改正,但我偏不!這時,爸爸就說:“你就是脾氣倔,跟你說‘錯了就是錯了’,怎麼不聽呢?你再仔細看看,想想。”我不高興了,說:“憑什麼你說錯的就是錯的,萬一你這次判斷錯誤了怎麼辦,都說了這是對的,對的就是對的,你再說也沒用。”這句話氣的爸爸把本子一扔,我頓時罵了爸爸一句,撿起地上的作業本,把房門關了起來。第二天,老師講評作業的時候,我才發現是我錯了,是我沒將定義理解透,爸爸兇我不是因為我錯了,而是錯了卻不改。

  我的家風家訓就是這樣,我爸爸的教育方式也是這樣,都是希望我對每一道題都理解透了,不要錯誤的理解他們,做題要有自己的觀解,更是希望我的未來更加美好!

  我的家訓家風徵文 篇4

  家風家訓就在父母的言行裡,它充滿正能量。記得小時候,我揹著書包去讀書,爸媽交代的就是:要聽老師的話,不要和同學打架,別人的東西不能拿。他們還告訴我在外邊碰到長輩一定要叫人,小一點的叫哥哥、姐姐;大一點叫叔叔、阿姨,老一點的叫爺爺、奶奶等。禮貌、友愛、誠實是爸媽教育的主要內容,也是家風的一個體現吧。記得有一次和同學打架,老師告訴了爸媽,爸媽一個勁的賠不是,還讓老師儘量管我,不乖就打。所以如果在外面我被欺負,一般情況下我不敢跟家裡人說,因為一說,爸媽都會馬上責備我:“一個巴掌拍不響,你肯定也惹人家了!”出了問題,首先要從自身找原因——這對我的影響確實很大!

  平民百姓家的家風大多充滿正能量,是要把孩子培養成好人、老實人,誠實做人,老實做事,還要尊敬長輩。教育我們做一個出淤泥而不染的“蓮”。

  好的家風就是一所好學校。現實在平時的學校教育中,家風體現在孩子的言行之中,我們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這個孩子有家教,那個孩子沒家教。家教也是一個家風的體現,它是透過孩子的言行表現出來了。大凡家庭教育良好的家庭,孩子的行為習慣作為學校是不大需要操心的,因為家長在平時的一言一行中已經幫學校教育好了。當然也有一些家庭教育,家風不怎麼的家庭,表現在孩子也是很難管理和教育的物件。有的時候甚至家長也拿他沒有辦法。家風雖然是一些道德教育、禮貌教育、規矩教育,它就是對我們的一種規範、一種風氣、一種文化,好家風就是一所好學校。

  家風教育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手段。

  “培育好的‘家風’,也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手段。”

  “家風”不僅是一種規範、一種風氣、一種文化,也是主流道德價值觀大眾化最有效、最簡潔的途徑。

  對於一個小學生來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可能還難以真正的理解和領會,但是通過了挖掘學生‘家風’中的優良因素,將核心價值觀融入了其中,可以讓每一位學生透過耳濡目染,學習和傳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精髓。”

  學校有責任有義務為家風傳承做貢獻。“家風是一種無言的教育,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孩子的心靈,塑造孩子的人格。學校可以把家風教育與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合起來,融入中小學教育全過程、各方面,發揮家庭教育在學生成長當中的重要作用。

  我的家訓家風徵文 篇5

  小時候,老師在課堂裡給我們上有關“孔融讓梨”課文,而家父則在家給我講“莎莎分糖”的故事。作為小女孩的我,最愛的就是五顏六色的水果糖了,然而有的時候糖果突然間出現,帶給我很多驚喜,也會有更多的小夥伴突然出現在你面前,讓我措手不及。正當我呆呆地拿著糖果站在那兒不知如何是好的時候,家父走到我面前,衝我眨了下眼睛,然後就一把拿走了我的糖果,“小朋友們,大家一起來做遊戲吧,猜腦經急轉彎贏糖果呦!”剛開始我還有些吃驚,但是後來我們開心的在一起,你一言我一句的回答腦筋急轉彎,一個問題還沒問完,我們就互相爭搶地舉起手,大家都在為自己拼命舉高的手臂而傻樂著,雖然最後我答對的最多,糖果還是拿出來分給其他小夥伴了。這次讓我體會到了分享的快樂,雖然我並沒有吃糖,但是心裡卻比糖還要甜。

  家鄉潛山是我的根,無論如何漂泊,我都在這裡紮下了,並努力向上生長著,立志要為家鄉潛山盡一份力,在家父的鼓勵下,我放棄了外地的工作機會,毅然回到家鄉工作,成為了潛山網的一名編輯,雖然我是一名默默無聞的背後工作人員,但是我會一直認真對待每一條新聞,細緻到每一句話,每一個字,讓新聞真正有態度。同時我非常熱愛潛山文化,希望潛山文化也透過網路得到更多的傳承與發揚。

  家風家訓匯成河,河水的波光就像是家父的隻言片語,在陽光的照射下格外閃耀,家風家訓,生生不息,流動不止,在時間的長河中慢慢沉澱,漸漸散發出幽香,在你我左右縈繞。

  我的家訓家風徵文 篇6

  每個家都有不同的家風家訓。良好的家風家訓,能使人積極向上,走向成功;不良的家風家訓,會使人誤入歧途,墜入深淵。誠實守信就是我的家風家訓。

  記得有一次,同學約我出去玩,時間是週六的早上九點,地點是先在學校門口集合,然後在去找地方玩,逛街。

  我剛開始還在猶豫,到底是去還是不去呢?因為我每次回到家,媽媽就會跟我說:你週末不可以自己一個人跑出玩,最近外面壞人很多怕我出事。在我猶豫的時候,那個同學又說了一句話,說我還找了好幾個好朋友一起去呢。聽到這裡,我想:又不只是我們兩個人,人這麼多,應該沒事吧,我就答應了。到了週五我回到家,在吃晚飯的時候我剛想找到機會和媽媽提起此事,但在此之前被媽媽的一句話將我的這個打算消掉了。

  這頓飯我吃得極少,吃過就回到房間裡躺在床上睡覺了,但是翻來覆去就是睡不著。不知道過了多久,我還是抵擋不住睏意睡著了。到了第二天早上,眼看就要九點了,我實在是不知道該怎麼說就那樣想啊想我還是跟媽媽說了,她說:“既然已經約好了,人不可以失信,而且又有那麼多的同學一起去,有人一起就好了,媽媽就放心了,你去吧,不過還是要小心啊,快點回來。”聽到媽媽這麼說,我很開心,不只守住了和同學的約定,又沒有欺騙任何人。

  還記得有一次,數學作業萊什批完發下來,我開啟一看,自己竟然全對,還加了三顆星,我很開心,一遍又一遍的看著這張作業,忽然,我發現有兩道計算題是錯的,老師卻給我批對了。我想應該是老師批錯了,我想要去和老師說一下,但是又一想,如果改過來,那我就一顆星也沒了,但是不和老師說,我心裡有不舒服。

  在我糾結的時候鈴聲響了,這節課剛好是數學課,老師主要是講題。在老師講到計算題的時候,是讓同學到黑板上去寫,老師就到講臺下面“巡查”,當老師走到我旁邊的時候,我還是遵循內心的意願,我和老師說了一下,老師看了看,確實是改錯了,但是老師不但沒有減掉我的星,還表揚了我的誠實。著兩件事到現在還記憶猶新,它時刻提醒著我做人要誠實守信,不鞥撒謊。誠實守信就是我的家風家訓。

  我的家訓家風徵文 篇7

  中國的每一個家庭應該都有自己的家訓、家規、家風,我家自然也不例外。我家的家訓是:做人正直,節儉持家,戒驕戒躁,熱愛祖國。

  小時候,爸爸媽媽就教我熱愛自己的祖國。給我講愛國的故事,讓我看新聞,解國家大事,教育我努力學習,將來要為祖國做出貢獻。

  父母教育我為人要正直,說到就要做到。我借別人一本書,爸爸媽媽就要我記好還書的時間,要求我準時還書,兌現自己的諾言。有一次,我送給同學一個玩具,但我又後悔,我非常喜歡那個玩具,想要回來。爸爸知道後,立刻阻止我,說:“你把東西送給別人,你就要說到做到,東西就不能再要回來。”

  父母的生活一直很節儉,從不浪費。吃飯的時候他們要求把飯吃完,每次做的飯菜我們都能吃光。他們還要我養成出房間隨手關燈的好習慣,不該開的燈和電源不要開。每次洗手和洗澡的時候,他們要我把水調的小一些。

  父母從小就教我為人謙虛,不要因為一時成功而驕傲。每次我取得成功時,他們都會提醒我不要浮躁。有一次,我考試考得不錯,在學校到處炫耀,回家我奔向父母,拿成績給他們看。我本以為他們會表揚我,誰知他們不僅沒表揚我,反而把我批評一頓。從此我再也不驕傲,養成謙虛的良好行為。

  家風家訓在點點滴滴中塑造我們的人格,從而帶動家庭幸福和社會發展。在良好良好的家風家訓影響下,每個人的道德品質會逐步提高。

  我的家訓家風徵文 篇8

  我有一個瘦爸爸和一個胖媽媽。雖然我從不覺得我媽媽胖,但我媽媽說如果她聲稱自己胖,別人就不會認為她胖。

  媽媽說他爸爸的身材就像莫文蔚,他全身找不到一絲肥胖的痕跡。我不知道莫文蔚是誰。媽媽說那是一位女歌手。媽媽還說爸爸的身材很好,可以穿旗袍。

  我父親說我母親是隻懶豬,所以她明白,當她吃東西和睡覺時,她吃的是撥浪鼓。我問這是什麼意思。我父親說,她只是走來走去。

  媽媽問我是否喜歡她。我會不慌不忙地回答。我喜歡爸爸。實際上,這對我來說是一個小技巧。我知道媽媽會問為什麼,然後我會回答,因為我爸爸經常給我買玩具。然而,我的母親從未愛上我。她知道我喜歡她就像我在心裡喜歡她一樣嗎?

  我喜歡我的家。

  我的家訓家風徵文 篇9

  家風,就像學風校風一樣是不可缺少的,家風是一個家庭的傳承,是一個家庭的棟樑,是讓後代健康成長的基礎下面我就來說說什麼是家風。

  家風,每當我看見這個字眼我就想起了中央電視臺在春節期間做的節目,他們的記者在全國各地的大街小巷的採訪,問街上的陌生人他們家的家風。在看這個節目時我就在心裡默默的問自己,我們家的家風是什麼,我想起了媽媽在我小時候說的話,媽媽說;‘做人要腳踏實地的做事,絕對不可以投機取巧,不管做什麼是都要一步一步的往前走,不要想一口吃成個大胖子,還有就是對人要友善,只要你友善的對待了他人,他人也會友善的對待你,這樣不管你做什麼事都會一帆風順,自己的心裡也會特別高興。’

  在網際網路上是怎麼解釋的,家風,又叫門風,家風在通常的情況下家風往往是作風的某種反映。我覺得這句話說的不錯,因為不是有一句話就是,上樑不正下樑歪,中梁不正道下來嗎?這不就正好說明了家風是作風的體現嗎?其實在我國古代的人們就非常的注重家風的培養,在書中就有先修身,齊家,才能治國平天下。的語句,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家風敦厚尤顯重要,我們通常都會以一個人的家風來評價某一個人,不是在權威的解釋裡就說 家風是一種潛在無形的力量,在日常的生活中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的心靈嗎?還可以塑造孩子的性格,可以說是一種無言的教育、無字的典籍、無聲的力量,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經常的教育,它對晚輩的影響是全方位的,每個方面都會打上家風的烙印。可以說,有什麼樣的家風,就有什麼樣的孩子。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家風是不可缺少的,是非常重要的。我們應該為自己家有個良好的家風而驕傲!

  我的家訓家風徵文 篇10

  陰曆2月12日,父親的爺爺奶奶去逝了,老爺爺是中午11時多去逝的,老奶奶是中午12時多去逝的。其時,老爺爺88歲,老奶奶90歲,如果用天干地支計時,兩位老人是在同年同月同日同時辰去逝的。聽爺爺講,老爺爺老奶奶身體一直很好,去逝前5天二人還曾去趕集購買生活用品,直到去逝前3天才病倒需要子女照顧。老爺爺嚥氣後,老奶奶躺在他身邊,聽到家人哭泣,用手摸了摸老爺爺,說“我也走吧,就不拖累孩子了”,說完不多時就嚥了氣。應當說老爺爺老奶奶是無疾善終,用當時農村的說法是喜喪。

  老爺爺老奶奶兩人結婚後共同生活了72年,一直在山區農村生活,期間將3子2女撫育成人,受條件所限,生活十分清苦。他們沒有上過學,不懂得什麼大道理,也不懂得什麼養生,最大的特點是樂善好施。村裡有來討飯的殘疾人,經常住到老爺爺老奶奶家裡,有時一住就是好幾天,老爺爺老奶奶不嫌髒不嫌累,為他們供湯供水,洗衣做飯,毫無怨言。有位姓李的盲人住的時間長了,拜了老奶奶做乾孃,在老奶奶80歲高齡的時候還曾帶他到30多里外的沂山去燒香。老人過世後,那位姓李的盲人又來到老奶奶家,當鄰居告訴他老人過世的訊息後,他失聲痛哭,託別人買來物品祭奠後才肯離去。老爺爺老奶奶的事情在當地被許多人傳頌,甚至影響了一些人的觀念。三叔有一次騎摩托車過村前路口時,差點與從坡上下來經過路口的車輛相撞,情形非常驚險,三叔當時嚇得很長時間沒有緩過神來,旁邊看見這一情形的人說,看來你奶奶沒有行差了好!

  受父母影響,爺爺也時時處處以助人為樂。爺爺會理髮,寫得一手好字,他年輕時,每到臘月裡,便幫人理髮,寫春聯,有時連覺都睡不成,但爺爺樂此不倦。爺爺走在路上,看見路上石頭或磚瓦等影響走路的東西,都是彎腰撿起或用腳踢到路邊,以免影響他人行路。見到有人需要幫助,爺爺總是力所能及的相幫,八十代初期,爺爺家蓋房,到集上去買菜,在路邊看到一個小男孩在哭泣,經過仔細詢問,得知小男孩跟同伴出來玩,與同伴走散了回不了家,因年齡小也說不出是哪個村的。爺爺顧不上買菜,帶上小男孩一路打聽,走了很遠的路,才找到了小男孩所在的村莊,把小男孩送給了他的奶奶。後來小男孩的父親打聽到了爺爺家,便找上門來道謝,兩家自此走動起來,相交至今已有三十餘年。父親九十年代學校畢業參加工作時,工作已經很難找,還是小男孩的父親費盡周折託人幫忙聯絡的工作。

  爺爺今年73歲,在他們那一代人中,算是讀書人,從師範學校畢業後當過8年老師,後因時代影響,沒有繼續教書,也沒有成為公職人員,應該說非常遺憾。但令人欣慰的是,老人家至今身板硬朗,精神矍鑠,看起來也就50來歲。養育的三個兒子也都已成家立業,且都非常孝順,讓他晚年衣食無憂。他在總結老爺爺老奶奶的一生後,結合自己親身經歷,提出“但行好事,莫問前程”的家訓,不但自己身體力行,也經常用這句話來教育我們。

  父親小時候學習非常刻苦,初中畢業後考取了縣裡的重點高中,因還有兩個弟弟要上學,爺爺徵求他意見,讓他考中專,他便聽從爺爺的安排,考了初中中專。所幸父親學習非常用心,在上中專時便參加自學考試,在中專還沒畢業時已經取得了大專學歷,參加工作後考取了律師資格,後又透過公務員錄用考試成了一名國家公務員。十多年前,父親伯伯家的妹妹也就是我的一位叔伯姑姑,在外打工時發生了工傷事故得不到賠償。姑姑傷勢非常嚴重,頭部受傷昏迷不醒,吃飯都需要從鼻子裡灌流食。打工的廠裡不認可是工傷,一點錢不賠,治療費也不出,姑姑家已經拿不出錢治病。父親跟母親商量後,一邊出錢幫姑姑治病,一邊幫她打官司。那時侯,父母每月能有三千元左右的收入,還房貸一千元,生活費一千元,給姑姑治病一千元,打官司花費的一些錢有時還要向別人借。姑姑經過近兩年的治療,最終沒能醒過來;官司打了近四年,最終打贏了,為姑姑贏得了公正,使姑姑年邁的母親和年幼的女兒生活有了保障,父母為姑姑花的錢也收了回來。雖然此前父親經常對母親說,這官司打贏後咱花的錢是要還回來的,可官司能不能打贏,父親心裡也沒底。單位的領導和同事得知後,對父親的行為給予充分讚賞和肯定,此後連續多年父親在年度考核時都被評為了優秀等次。

  父親讀過一些國學經典,經常在我面前提及做人要“仁義禮智信、忠孝悌廉儉、溫良謙恭讓”,而且不僅要獨善其身,更要兼濟天下,要有“但願蒼生俱飽暖,不辭辛勞出山林”的濟世情懷。還結合自己的人生體驗,總結出“忠孝、勤儉、寬恕、清廉、助人”的左右銘,讓我熟記。按照他的觀點,一個人,如果能自覺做到這幾點,即便是布衣足可傲王侯;即便他目前身處低微,也必不會久居人下;即便他一生不得志,其後也必有達人。

  對於爺爺和父親的家訓,我經過認真分析,認為非常有道理:一個人,不應該只為自己活著,他心中裝的人越多,他的成就也就越大!因此對於樂於助人的家風,我十分願意承襲。但作為一名在校學生,空談是無用的,我惟有勤奮學習,提高自己為他人、為社會、為國家服務的本領,才能更好地繼承家風、發揚家風。空談誤國,實幹興邦,讓我從現在開始,奮發圖強,只爭朝夕,爭取更好地成績,以更好地幫助他人!

  我的家訓家風徵文 篇11

  俗話說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我認為家訓就是家中的規矩,是一個家的道德標準,是不可或缺的優良傳統。我家的家訓就是:“孝順”“自強”。

  我家的家訓首先體現在“孝順”上。從小爸爸媽媽就教我要孝敬老人。爸爸媽媽不僅用語言教育我,還用實際行動向我展示了何為“孝順”。

  我家大爺爺已經70多歲了,沒有成家,無兒無女。爸爸媽媽對待大爺爺就像對爺爺奶奶一樣,每週都去看他,檢查補齊大爺爺所需藥品和生活用品。大爺爺牙不好,爸爸媽媽都會買香蕉和柿子等容易咀嚼的水果給他吃。為讓大爺爺按時吃飯,媽媽爸爸每天都會讓我打個電話給大爺爺,甜甜的喊上一聲“大爺爺要按時吃飯、按時吃藥哦!”大爺爺都會哈哈大笑道:“好,好,好!”爸媽的這種行為讓我佩服,潛移默化中影響了我。

  我家的另一條家訓,就是媽媽常說的“自強”。媽媽爸爸都出生在弟妹眾多的農村家庭,他們都勤勞勇敢,自立自強,遇事不依賴別人,不怨天尤人。找工作、買房,都是靠自己。我家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爸爸媽媽靠自己的雙手打拼來的。正因為如此,媽媽早早地教會我洗衣服、整理家務,讓我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處理。這條家訓養成了我積極樂觀的處事態度,學習和生活中遇到困難第一反應總是積極解決問題,始終相信方法總比困難多。

  好的家風來自好的家訓,這樣好家風的家庭自然能立本樹人。我自豪生活在這樣的家庭中,更自豪有這樣的家風、家訓,讓年幼的我可以在“風雨”中茁壯成長。

  我的家訓家風徵文 篇12

  中國自古是禮儀之邦,五千年的文化傳承至今,深深銘刻在每個人的心中。在中國,我們每個家庭,都有著承載下來的良好家訓家風。俗話說得好:無規矩不成方圓,從孟母三遷到岳母刺字,體現了良好的家風、家訓對人們的影響。好的家訓家風不僅傳承了祖祖輩輩對後代的希望和鞭策,也同樣體現了中華人民優良的民族之風,更是社會良好風尚健康發展,社會文明程度進步的前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每個剛出生的孩子就像一張潔白的紙張,要塗成什麼樣的圖案是由父母教育孩子決定的。小時候,媽媽就經常用家族的家訓家風教育我,她的教誨時常在我腦海中呈現。印象最深的事莫過於有一次我的同桌給了我兩包彩紙,我本想還給她的,可是那會兒放學她已經走了。我心神不寧的回到了家,寫完作業後,就把彩紙都放到了書桌裡。躺在床上,自己都還在想著,彩紙既然是我同桌給的,我就都用了,不再還給她了。

  早上,媽媽給我收拾書桌的時候發現了兩包彩紙,拿在手裡叫我起床。我看著媽媽,偷偷看著媽媽發現她並沒有生氣,而是很溫柔的對我說:“這是從那兒來的?”我低著頭忸怩地說:“我的同桌給我的”。媽媽語重心長的對我說:“無功不受祿,廉者不受嗟來之食,意思是告訴我們不要隨便接受別人的東西,從小要養成自食其力,需要什麼了告訴媽媽,你還小,不能養成這樣的壞習慣,以後不許這樣,到學校了把彩紙還給你的同學。”當時的我對那句“無功不受祿,廉者不受嗟來之食”似懂非懂,但是我卻牢牢記住了這是我們家族傳承下來的家風家訓,並且在我心裡深深的紮下了根。

  “無功不受祿,廉者不受嗟來之食”這就是我的家訓家風,我的父母一直用這樣的方式來教育我,這樣的家訓家風充滿了智慧、溫暖和愛,我有信心在我們這一代將這些好的家訓家風傳承下去,形成服務社會、報效祖國的傳統文化。

  我的家訓家風徵文 篇13

  無論大家、小家都要有一定的家風家訓,“國有國法,校有校規,家有家風”是人們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但家風家訓是什麼呢?今天我就談一談我家的家風家訓吧。

  所謂的家風就是自己家裡的風氣,家裡的風氣好不好就會影響到子孫後代。我們中國的每一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風家訓,我家自然也不例外,我家的家風是以德立家,以德治家,團結向上,孝敬爸媽。爸媽一直告誡我,百善孝為先。家風是一條應該牢記的座右銘,有了它,我們才可以在社會上立足,才能讓自己走的更遠。銘記家風,為自己的人生奠定堅實的基礎。

  我家的家訓是尊敬老師、長輩,勤勞節儉,懂得持家,鄰居之間和睦共處。自小受家庭和爸媽的影響,把勤勞、節儉的作風來規範自己的行動和價值觀。我會努力去做,同時也會影響周圍的人,讓他們也做到。我現在還能主動向長輩們問好,同學之間搞好團結,有時和同學鬧點小矛盾,是我的錯一定主動向同學道歉,不是我的錯也不追究,退一步海闊天空嗎!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作業做完了,才能有娛樂時間。當天的事情當天做,不能拖拉,每天要運動,養成良好的習慣。一個好的家風家訓能讓我更加了解到了中國文化的進步,讓我們踏出堅定的步伐,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才,長大為國家做出更大貢獻。

  我希望我家的家風家訓能世世代代傳承下去,家風家訓是一種正能量,我們要時時刻刻嚴格要求自己。要從每個家庭做起,弘揚民族精神。

  我的家訓家風徵文 篇14

  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對我來說不知已經過了多少個春多少個晨,現我已11歲了,這11年裡家人對我無微不至的關愛,他們十年如一日的為我付出,都讓我感到了家的溫暖。可這國有國法,家有家規,今天就一起談談我的家訓吧!

  家訓一:、勇於承認錯誤,及時改正。

  記得三年級時,有一次單元考試我只考了80多分,我不敢跟爸爸講,可是這躲得過初一躲不過十五,我還是先跟媽媽說了,媽媽聽了笑著說:“孩子你還記得我們家的家訓嗎?你犯了錯不可怕,可怕的是你錯了不敢勇於承認錯誤,沒事你只要跟爸爸承認了錯誤,爸爸能理解你的!”聽了媽媽的“心理輔導”,我終於鼓起勇氣,膽怯地向爸爸承認了錯誤,爸爸聽後溫和的說:“孩子你能勇於承認錯誤爸爸很高興,下次加油就可以了!”我把我的心事說出來了心裡順暢多了。在之後的學習中我上課認真了,學習成績也有了很大的進步,我可高興了!”

  家訓二:尊敬師長與同學和睦相處,做事寬容大量。

  小時候,每次上學校之前媽媽總愛叮囑我幾句:“孩子,到學校千萬別和同學吵架,打架,要和睦相處。”媽媽生怕我被同學欺負,又怕我和同學吵架,經常給我上“政治課”將一些經典故事,教育我遇事要寬宏大量。在媽媽的諄諄教誨之下,我成為了一個老師同學喜歡的孩子。

  家訓三:會吃苦耐勞,不嬌氣,做一個成功人士。

  爺爺愛給我講很多關於他當年當工程師的經歷,告誡我:“現在的年輕人沒有幾個能吃苦耐勞的,你要從小就學會吃苦,不要太嬌氣,不然成不了大事,爺爺還教導我:“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只有經歷了常人所不能忍受的環境,才能造就真正的人才。”也許這就是“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我想這就是一個成功人士所經歷過的,我也要做一個會吃苦的成功人士。

  我很感謝爸媽親給了我一個這麼好的生活環境,我一定會銘記這三條家訓,並指引著自己不斷前進!

  我的家訓家風徵文 篇15

  家風是指一個家庭或家族的傳統風尚。也就是說一個家庭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圍即構成了家風。顧名思義,家風就是一個家庭的風氣、風格與風尚。換一句話說,當一個家庭的家規、家訓形成家庭的公眾行為習慣即構成了家風,家風也就是一個家庭或一個家族的家文化。

  古時候,許多豪門或官人出生的家庭有一些家風家訓。現在許多名人也有家風家訓。我家雖然不是名人出身,但一起構建溫馨家庭的意識還是有的

  “該學習的時候學習,該玩的時候玩!”母親嘴中也總是掛著這句話。是的,該學習的時候學習:我和媽媽做了一個作息表,週一至週五毫無疑問的是學習,一直到週六下午出了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在加上課外的練習。該玩的時候玩:每個週日媽媽都會帶我出去玩,雖然名義上是“玩”,但是每次出去都會遇上一些形形色色的人,這也算是讓我“長了見識了”。

  “做人要做老實、誠實、善良人,多做好事,終有好事”。所以我們要建構和諧家風,父母在家中要學會樹立好榜樣同樣也要與孩子保持親密無間的關係,在孩子面前更要學會抑制住自己不好的情感;孩子也要學會設身處地的去理解父母,儘量做最好的自己,展現在父母眼前。

  我的家訓家風徵文 篇16

  家是沃土,我是在這沃土中拼命生長的樹苗。我身體的歪正,身為沃土的家說了算。

  “君子訥於言而敏於行”是我在家常聽到的一句話,也是父母親經常教育我的一句話,而我聽了幾乎幾年,終於知道了它真正的含義和父母對我的要求和期盼:在說話的時候要三思而後說不要口無遮攔,信口雌黃;而在做事的時候要積極敏捷,不要拖泥帶水。正如父母親的意思,就是讓我做一個爽快果斷,不優柔寡斷的“訥於言而敏於行”的君子。

  《哈佛家訓》中就有許多感人的家庭故事,不傷害他人的自尊心,不嘲笑他人的缺點,不破壞別人的幸福,不打斷別人夢想的翅膀。在那緊密的字裡行間,透漏著該怎樣為人處事的奧秘。在我的小臥室裡,有這麼一個書架,書架上有這麼幾本爸爸媽媽送給我的書:《哈佛女孩劉亦婷》、《告訴世界我真棒》、《絕望鍛鍊了我》、《有一種心態叫承受》。慢慢地,我明白了這幾本書的的含義,雖然這書中有些道理我不懂,但是我依然明白著父母對我的期望——做一個勇敢快樂的人。

  以前,我跟爸爸媽媽到酒席吃飯時,客人總是問我一些無聊的問題,而我也總是傻傻的回答客人一大堆沒用的話;吃東西時總是不顧別人的想法。可就在往後的日子裡,爸爸媽媽並沒有去直接批評我,而是跟我講一些我似懂非懂的故事,漸漸地,我懂事了,也知道父母為什麼要講給我那些不懂的故事,我也明白了爸爸那良苦的用心。

  爸爸媽媽是這片沃土勤勞的園丁,澆灌著我這棵幼嫩的小苗,那一點點肥料和一滴滴汗水成就了我這棵小苗的健康成長。

  “相信自己,改變自己,超越自己,超越世界,超越現實”。它是我的座右銘,它是由我的家風給予我的信念,使我閃耀成長。

  我的家訓家風徵文 篇17

  花兒在陽光的呵護下,才能美麗動人;禾苗在雨露的滋潤下,才能茁壯成長;孩子只有在優良的家風薰陶下,才能出類拔萃。每個家庭都會有不同的家風,家訓。而我們家庭的家風家訓就是:以孝為本,以儉為德,寬以待人。雖然,這只是簡單的十二個字,但在我的心裡,卻勝過千言萬語。因為這十二個字教會了我很多,很多。

  以孝為本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記得那天,我和爸爸媽媽去姥姥家吃飯,姥姥還特地做了辣子肉。碰巧那段時間,爸爸上火,不能吃辣的東西。媽媽正想對姥姥說,卻被爸爸阻止了。爸爸不僅把自己碗裡的辣子肉扒了個精光,還一直誇姥姥的手藝好,把姥姥樂得合不攏嘴。

  回到家後,我充滿疑惑的問爸爸:“爸爸,你明明不能吃辣的,為什麼還要吃辣子肉啊?”爸爸笑了笑,說:“那盤辣子肉是你姥姥精心做的,如果我不吃,那得多掃興啊!你說是不是?”我點了點頭,說:“我知道了,要多多的考慮老人的感受,懂得‘孝’一字。”爸爸欣慰的點了點頭。

  受爸爸的影響,在那以後的每個星期的週末,我都會為爸爸媽媽做菜,給他們揉肩,捶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表示對他們的感謝。

  以儉為德

  記得在我小時候,吃飯時總是剩下飯菜。媽媽發現我的這個惡習時,並沒有呵斥我,而是送給我一句話:“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小時候的我,根本不明白這句話的意思,於是媽媽解釋道:“我們每吃的一口粥,每一碗飯時,應該想想這裡面有多少人的汗水付出,想想它的來之不易;我們所用的半根絲、半縷線,都要常常想到他們是多少人的勞動成果所換來的。我們就應該好好的珍惜。”

  聽了媽媽的話後,我很慚愧。從那以後,我就再也沒有剩過飯菜,浪費過一粒米。更透過這件事,讓我養成了節儉的良好品德。

  寬以待人

  記得有一次,我正在收作業本,突然跑過來一群調皮搗蛋的男生,把作業本弄掉了一地,我剛想拽著他們去辦公室“玩耍”。可當我想起父親常對我說的一句話:“要以一顆寬容的心去面對所有的人。”便不再那麼生氣,也不再責怪他們,他們也認真地向我道過謙,並主動地幫我撿起作業本。一場矛盾就這樣化解了!

  多一點兒寬容,多一點兒理解,多一點兒體諒,我們彼此就會相處的更加融洽。

  我們的家庭雖然只是一個普通百姓之家,但卻有著讓我受益一生的家風、家訓。“以孝為本,以儉為德,寬以待人。”就像是我成長道路上的一盞照明燈,時刻引導著我前行。

  我的家訓家風徵文 篇18

  我的家地處沂蒙山區一個偏僻的小山村,在中國地圖上即使用放大鏡也找不到村莊的名字,可家裡依然充滿著濃濃的歡樂,院子裡時常飄蕩著歡樂的笑聲。

  我家的勤儉之風。花香不在多,室雅何須大?在農村,我家的房子簡陋,居住面積小,可我們一家人整理得井井有條。看,牆壁總是一塵不染,坐了二十多年的沙發雖破舊可很整潔,回到家裡誰都願意坐,彷彿是“親密朋友”。

  我家的智慧之風。手機是眼下家庭中管理孩子最棘手的問題,而在我們家卻成了智慧之風的源動力,我們在手機上下載了“成語瘋玩猜”,閒暇之時我們一同過關猜成語。如“鬧”字為門庭若市,“出”字為山外有山,“櫃——渠”為水到渠成,“難難”為左右為難,“離了四次婚而成家”為前功盡棄……看了這些你是不是也覺得很好玩。但要好好把握時間,適可而止,張弛有度。

  我家的感恩之風也是名不虛傳的。大到在外面左鄰右舍家的婚喪嫁娶,我們是毫不吝嗇的義務幫工,有的遇到困難時,我們還捐款捐物,小到在家裡給父母洗衣洗腳,每到冬天,媽媽早上總是給爺爺奶奶點好取暖爐,晚上裝好暖水袋,細心的媽媽還總是把暖水袋用柔軟的布包裹起來放進奶奶的被窩。

  我家的和諧之風也夠柔和的,有“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味道。孩子每天必說的三句話:“爸爸、媽媽好”、“爸爸、媽媽再見”、“爸爸、媽媽晚安”。看似簡單的問候,要做到持之以恆也不簡單,可在我家依然保持著,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有時有了一點小的爭執,弱方總是急中生智,問一問:“我們還是兄弟嗎?”繼而雙方相視一笑,齊喊:“奔跑吧,兄弟!”一切和好如初。

  東西南北中,有風在家中。我的家裡有各式各樣的風:勤儉、幽默、樂觀、感恩……有了它們我的家才更和諧、更美麗,更幸福!

  風和日麗,家和萬事興!讓家“風”來的更猛烈些吧!

  我的家訓家風徵文 篇19

  我的家位於沂蒙山區的一個偏遠山村。即使在中國地圖上用放大鏡我也找不到這個村莊的名字,但是我的家仍然充滿了強烈的歡樂,院子裡經常充滿了歡樂的笑聲。

  我家的節儉風格。花園裡的花不多,為什麼還有這麼大的優雅空間?在農村,我們的房子簡單又小,但我們的家庭卻井井有條。看,牆壁總是一塵不染。坐了20多年的沙發雖然破舊,但很整潔。每個人都願意像“親密朋友”一樣坐在家裡。

  我家的智慧之風。手機是目前我們家庭中管理孩子最困難的問題,但它們已經成為我們家庭智慧的源泉。我們在手機上下載了“成語瘋狂猜謎”,在空閒時間,我們一起過海關去猜成語。例如,“nao”一詞指的是擁擠的市場,“chu”一詞指的是山外的山,“cabinet —— canal”一詞指的是自然的結果,“困難”一詞指的是進退兩難,“離婚四次,結婚”一詞指的是完全失去成就。你認為看到這些東西有趣嗎?然而,要把握好時間,適可而止,放鬆就足夠了。

  我家的感恩之風也是名副其實的。從婚禮和葬禮到鄰居家的婚禮和葬禮,我們都不是吝嗇的志願者助手。當我們遇到困難時,我們中的一些人會捐錢和東西。從在家洗衣服和洗腳開始,每年冬天,我媽媽總是在早上給我爺爺奶奶安裝一個取暖爐,晚上安裝一個暖水袋。我細心的媽媽總是用軟布把暖水袋包起來,放在我奶奶的床上。

  我家和諧的風足夠柔和,帶著“風悄悄潛入夜晚,潤物細無聲”的味道。孩子們每天必須說三個詞:“早上好,爸爸媽媽”,“再見,爸爸媽媽”和“晚安,爸爸媽媽”。看似簡單的問候,並不容易持久,但它們仍然留在我的家裡,只是“連續”而不是“完整”。有時,當有一點小爭執時,弱者總是用機智問:“我們還是兄弟嗎?”然後雙方相視一笑,喊道:“快跑,兄弟!”一切都恢復正常了。

  在東方、西方、北方和南方,家裡都有風。我的家庭有各種各樣的風格:節儉、幽默、樂觀、感恩……只有這樣,我的家庭才能更加和諧、美麗和幸福!

  風和太陽是美麗的,家和一切!讓家裡的“風”來得更猛烈些!

  我的家訓家風徵文 篇20

  門口的小樹都已經長得這麼高了,她的成長是因為有春風、有細雨哺育著她,滋潤著她……

  從小母親便教育我,雖然我們家沒有別的人家富有,可就算這樣,也不能做出對不起自己良心的事情。原來,我只是把它當成一句不重要的話,可我所經歷的一件事,讓我深深的記住了它。

  小時候,和媽媽去超市,看到在貨架的縫裡有一個撥浪鼓。那是出於孩子的好奇,我就偷偷把它藏到了衣服下面。出了超市(撥浪鼓不是超市貨品,是顧客遺忘丟下的)。

  之後,我偷偷的把它拿出來,好奇的擺弄著。這時,媽媽過來了,她看到我手中的波浪鼓,問我從哪來的。我吞吞吐吐地說:“別——別人給的。”“誰給的?”“我——”最後,還是露了餡。媽媽顯得很是生氣,但她還是沉著脾氣,她蹲下來,雙手放到我的肩膀上:“你想玩,可以,媽媽可以給你買,但是,我們不能偷。”我突然憋紅了臉,不知道說什麼。她又接著說:“我要讓你永遠記住這件事,給你一個教訓。這樣,你自己拿著它扔到垃圾箱裡,永遠不要玩這個了。”我乖乖的拿它扔到垃圾箱裡去了。事後,我覺得我很舒心。

  經歷過這件事,我才真正的懂得了母親最開始和我說的那句話。

  門口的樹苗好像又長高了一大截,那是因為她經歷了一件使她一生難忘的事情。

  我的家訓家風徵文 篇21

  “百善孝為先。”“人無信不立。”“虛心萬事能成,自滿十事九空。”這三句話,不僅是我的家風、家訓,還是爸爸媽媽對我的期望。

  “百善孝為先”孝,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它是各種美德的重要基礎。常言道,“烏鴉反哺,羊羔跪乳。”孝,是不分種族,不分男女的。而我們當今小學生能做的,哪怕是給父母端一杯茶,揉一揉腿,那也是孝啊!孝,其實很簡單!

  “人無信不立”指一個人如果沒有了誠信,那麼將無法在社會上立足。記得有一次,我不小心打破了杯子,由於害怕被媽媽批評,偷偷地將碎片扔進了垃圾桶,但是沒過幾天就被媽媽發現了。媽媽批評了我,其中,有一句話我印象最深刻……人無信不立。於是,這句話被我牢牢的記在了心裡。

  “虛心萬事能成,自滿十事九空”一次我考試成績考了第一名,我開心極了。在高興的同時,我有點不由自主的驕傲了。以為自己學的很好了,所以上課不再認真聽講,作業也不認真做了。果不其然,下一次考試,我退了很多個名次,這時姐姐說:“‘虛心萬事能成,自滿十事九空’你僅僅考了第一名,就驕傲成這樣,以後你可怎麼是好啊?”從那一天起,我才認識到自己的驕傲是多麼可笑。

  這三句話不僅是我的家風、家訓,更是我成長道路上的良師益友。

  我的家訓家風徵文 篇22

  家是沃土。良好的家風家訓是中國傳統文化傳承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內容。中華民族素有“禮儀之邦”之稱,所以是非常重視家庭教育的。 家風是一個家庭在世重要風氣,家訓則是用來對子女所做的錯事而做出的教訓。家風家訓會使在成長道路歪斜的小樹,變得挺拔,最終成為參天大樹,成為國家棟梁,為國家的富強,和全面小康社會做出貢獻。

  自從我剛懂事,我爸爸就經常用孟子說的一句話告誡我: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開始我不知道是什麼意思,只是覺得爸爸隨口一說罷了,但是有一次我匆匆忙忙地拿了幾塊錢忘記了和他說,結果我回來時我爸爸問我你哪來的錢買的東西,我就如實向爸爸說來事情的過程,我本以為爸爸會大發雷霆但他並沒有,而是不緊不慢的對我說:“你雖然拿了錢沒和我說但你如實回答了,並沒有隱瞞,和欺騙而是講了誠信。”從那以後我便知道了“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的真正含義——就是誠實是天地之大道,天地之根本規律.追求誠信,則是做人的根本原則。我從那時便謹記爸爸的告誡。在生活中,我誠信待人,同學們也變得更加信任我,喜歡和我玩耍,老師也更加信任讓我去辦事。讓我有了更多的知心朋友。俗話說的好“光陰似箭,日月如梭”人生就只有那麼短暫的幾十年,所以我們要過得有意義,不能因為眼前的一絲絲錢財而違背道德,這樣的人生我覺得是沒有意義的,只有真誠待人,幫助他人,做一個誠通道德,樂於助人的人。同樣我們不是經常也可以看到不講誠信的人最後落得身敗名裂,害人害己的慘境嗎?誠信 是什麼?誠,即真誠、誠實;信,即守承諾、講信用。誠信的基本含義是守諾、踐約、無欺。誠信是我們立足的根本,是一種高尚的品德。人在生活中會和他人交往,然而在這時候我們要遵守道德誠信的原則,做到有章必循,有諾必踐。不能破壞這種原則,否則人就失去了立足的根本,社會就不再真誠就會變得虛假了任何事都不能再相信他人了,這樣的後果是多麼的可怕。“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誠信雖然是一件小事但它的背後而伸引出的是一個人的道德修養,品質,和對人生的態度。

  所以我們在生活中,在人際交往中我們要做到言必行、行必果,一言九鼎,一諾千金,謹守家風家訓的人不能因為一點點小事而違背道德,誠信雖似小善,但卻非小事,有些人若視而不為,其實看似小惡,但實則大惡。一旦養成這樣的不良風氣,你就失去了人之基本,立足的根本。

  我的家訓家風徵文 篇23

  俗話說得好:無規矩不成方圓,說的就是人們要遵守規矩,只有這樣才能讓社會、個人更好地發展進步。如果有令不行,有章不循,按個人意願行事造成的過失,是非常糟糕的。

  每次吃飯時,媽媽的話總是最多的。她總是在我耳邊不停地嘮叨著:“源源,你在幹嘛,快把筷子收回去!”聽著媽媽這嚴厲的語氣,我只好依依不捨的收回了手,眼巴巴地看著他們津津有味的品嚐著。而這時候,媽媽又會給我補上一刀,說:“讓客人先吃,這你又不是不懂,還有啊,你……”我估計聽著她說這麼一天的話,耳朵都可以長出厚厚的繭了。還有還有,媽媽還經常說:“在長輩動筷前,你是不可以動的”、“你要經常幫爺爺奶奶盛飯,這樣才是一個有孝心的好孩子,知道嗎”。可是,就算我都做到了,再完美的人也總會犯錯吧?

  記得那是一個沉悶的午後,天空灰濛濛的,鉛灰色的雲佈滿了整個天空,到處都顯得那麼無精打采。果不其然,才沒過多久,遠處就傳來一陣陣悶雷聲,隨之而來的,是一場暴風雨。我坐在家裡百無聊賴的等著,等待著爺爺奶奶的到來。雨越下越大,絲毫沒有要停的意思。我的肚子也叫的越來越響,我心想:要不然我先吃一點,反正他們也不會發現。於是,我便悄悄的走向廚房,馬上拿起一塊肉片,賊頭賊腦的回去了。不知是心理在作怪,還是我的身體已經不被我操控了,我又走向了餐桌。漸漸的,我的膽子變大了。最後,我乾脆直接趴在桌子上吃。

  我正津津有味地偷吃時,“咔噠”一聲,門突然被打開了,隨之而來的是爸爸媽媽那一張氣急敗壞的臉……

  我的家風家訓雖然沒有大道理,但我認為句句都好,這是教我做人的基本道理。想要獲得別人的稱讚,必須得有好的教養和行為,而這些,就是靠我們的家風家訓來點點培養,調教的。

  我的家訓家風徵文 篇24

  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風家訓,每個家庭的家風家訓都不同,有的家庭注重文明、誠信。有的家庭注重自由、民主、平等。因為孩子的生活習慣都有所不同,所以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不同點。但是我們都會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我們自己培養成文明、守信、愛國、友善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我家注重的家風是文明、誠信。爸爸媽媽經常教導我說:“做錯了事情不可怕,怕的是有錯不改,還沒有勇氣勇於承擔,不敢面對現實”.說著容易做著難。

  有件事情雖然過去6年了,但是在我的腦海裡記憶猶新。 在我剛剛上小學的那一年,因為那時我比較小,媽媽每天放學都去接我,學校附近有一個集市,那天媽媽去學校接上我後要去集市修鞋,我就高高興興跟著去了,到了哪裡,媽媽讓我在旁邊等著,自己跟修鞋師父在聊著什麼我也記不清了,我覺得無聊,就開始拿著鞋攤的各種釘鞋的鞋掌在玩,各種各樣的鞋掌很奇特,也許第一次見的緣故,看著有的像月牙、有的像半圓,就有點愛不釋手,順手拿了兩個放在自己的衣兜裡,在這時媽媽的鞋子修好了,我就跟著媽媽悄悄的走了。回到家後,媽媽準備好飯,要我洗手,看見我正在玩鞋掌,媽媽問我:“妍姿你的鞋掌哪裡來的?”我漫不經心的說:“修鞋的爺爺那裡拿的。”沒想到媽媽,竟然把我拉到身邊,鄭重其事對我說:“孩子你覺得這件事是小事嗎?”我點點頭說:“媽媽,我要什麼你就給我什

  麼,今天不就拿了兩個皮子嗎,至於這樣看著我嗎?”媽媽搖了一下頭說:“孩子,以前你要什麼東西我們是自己花錢買的,而今天你是拿的別人家的東西,這是一件很不好的事情,也就是說,今天我們拿了修鞋爺爺的兩個鞋掌,明天你出去看見有比這個還要好的東西,你是不是還想去拿,假如這個習慣一旦養成,後果不可設想。你不是喜歡看《中國少年犯》嗎,他們剛剛開始也是一些很善良的孩子,就是一些小事沒有引起大人的正視,沒有及時引導,所以才釀成現在的大禍。所以我們要從小養成良好的習慣。寶貝:我們應該怎麼去做呢?”我嚇的流著淚說:“媽媽,我要給爺爺送了去,我不要做個壞孩子”.媽媽摸著我的頭笑著說:“妍姿真懂事,勇於承認錯誤的孩子是最棒的”.

  媽媽陪著我來到修鞋爺爺的鞋攤,我鼓足勇氣,紅著臉對老爺爺說:“爺爺,對不起,剛剛媽媽在修鞋,我因為喜歡你的這些東西,所以就忘了給你放下,實在不好意思”.我滿以為爺爺一定會批評我,沒想到爺爺竟然笑眯眯對我說:“奧,真是個好孩子,沒關係,你拿著玩吧”!看見爺爺慈祥的笑容,我的心都融化了。覺得世界充滿了愛,我把鞋掌放下,高高興興的跑到媽媽身邊,媽媽伸開雙手抱著我,在我耳邊說:“我的寶貝是最棒的”!

  雖然是一件小事,但是我知道了一個很深刻的道理,那就是誠實守信會贏得別人的尊重,知錯能改會贏得別人的掌聲。

  在這件事上我真正體會到了誠信的可貴。誠實守信伴隨著我成長,在以後的道路上我會牢記我的家規,懂得感恩,孝敬父母,做一

  個誠實文明的優秀少年。

  我的家訓家風徵文 篇25

  回到家裡,吃過晚飯,我依舊座在沙發上看電視,心裡卻還在想:我的家風是什麼呢?媽媽的聲音傳了過來:“你寫完作業了?”我沒動。眼前的電視被關掉了,“你現在應該做什麼,不知道嗎?”唉!這句話我從上幼兒園時就聽得耳朵出了繭子了,去寫作業吧。“老毛病了,該做什麼的時候就做什麼,記不住嗎?”——這不就是我的家風嗎?

  從小,該我寫作業的時候,電視從不開著,也沒任何雜音打擾我。每次都只能是寫完當天作業,才可以看電視或玩電腦,小學以前不管是冬夏,每天晚上8:00是必須睡覺的,想玩,門都沒有。現在初中了,也只能寫過作業就睡覺,只有週日才可以自由。原來父母想讓我養成:認真做事,規律科學的好習慣。 又想起來,每次家裡來了客人,父母都教我如何打招呼,他們也是熱情招待;爺爺奶奶來了,媽媽總是做一大桌子好吃的,而且最好吃的菜總是在爺爺奶奶面前,螃蟹也是給他們最大的,而媽媽只是吃最小的。

  現在想想,這就不就是我們的家風之一:尊老愛糼,禮讓待客,謙和做人嗎? 這樣想起來,我彷彿記起了很多,我們全家人有時候在一起討論一下歷史,共同看一站到底,並搶答題,最後看誰對了;看最強大腦,討論那些神奇的記憶。 我從來聽不到父母講鄰里是非,也從不爭親朋得失。他們只是認真做事,認真做人。

  這也是我的家風之一:做有益的事,做坦蕩君子,不做慼慼小人。 我想:我的家風,不正是中華民族數千年的美德嗎:厚德載物,認真做事,中庸做人。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也要說:小家塑造大家,大家塑造國家,國家影響世界! 縱觀中華五千年曆史,中國早以禮儀之邦聞名於世界。孔子提倡:“仁者愛人”,以“仁愛”之心去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愛護人、幫助人的思想,是社會和諧的重要因素。 而國家與國家之間也如此,有的國家總是以老大自居,總是希望別國亂起來,自己坐收漁利。總是不能以“仁愛”的心態對待別人,今天挑點事端,明天做點手腳。這不正是中國人嗤之以鼻的小人行徑嗎? 呼籲大家都從現在做起吧,用我們民族的精神去影響世界,讓世界早日“仁愛”起來吧!

  我的家訓家風徵文 篇26

  每個家都有屬於自己家的家風、家訓家規,要說起我家的家風、家訓、家規,那可就要跟我小時候的幾件事有關了。

  從我懂事起,媽媽就告訴我做人的道理,首先要勤學,意思就是要好學,奮發學習;其次是上進,要不斷的上進,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我能行;然後是誠實,不誠實的人,哪會讓別人信任你,依賴你呢;最後是善良,沒有一顆善良的心,只有一顆狹隘的心,怎麼為別人著想?怎麼會在別人有困難的時候去幫助他呢?

  媽媽還告訴我,做人要有孝心,要尊老愛幼,他們自己也在身體力行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道。我們家是一個大家庭,外公外婆和阿姨一家與我們合住,十多年來一直其樂融融,在小區裡傳為佳話。爸爸是山東人,不喜歡甜品,但對阿婆做的菜從不挑剔,總是裝作很愛吃的樣子。媽媽現在還經常講起外婆給爸爸吃桂圓肉的故事,那是爸爸第一次見丈母孃,外婆按紹興習俗給爸爸做了一大碗桂圓肉,放了很多糖,爸爸咬著牙吃下,外婆還以為爸爸喜歡吃,以後經常給他做,一吃就是兩年多,直吃得爸爸哭笑不得。每次家裡有重大事項需要討論,開始大家嘰嘰喳喳發表意見,實在不能統一,最後大多數是聽外公外婆的,用爸爸的話說,這就叫百孝順為先。

  還有我們家一向是玩和學習分開的,“該學習的時候學習,該玩的時候玩!”媽媽嘴中也總是掛著這句話。是的,該學習的時候學習:我和媽媽做了一個休息表,週一至週五毫無疑問的是學習,一直到週六上午才能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才可以玩一會。到星期天我就上輔導班了。雖然學習的時間很多,但是我可以從中得到很多知識。

  家風就是勤學、上進、誠實、善良、孝道。

  家訓是尊敬長輩、孝順父母、自強自立。

  家規是勤儉節約。

  上學以後,我感覺自從知道了我們家的家風、家訓、家規,我無時不刻的在謹記著,約束自己。

  我的家訓家風徵文 篇27

  “重道德修養,嚴情操品性;扶正義,斥邪惡。”這是家風、家訓的格言警句,也是這些格言警句匯成我們良好的家風家訓。

  家風、家訓源於我國古代鄉土親緣社會,也就是傳統的家庭教育,包括傳承價值觀、論理觀與道德觀,也包括傳承的基本方法與規矩。優良的家風、家訓其終極目的就是達到“家和”,達到“萬事興”,達到家族的世代繁盛。因此,“家訓”的關鍵往往是在家庭中強調尊老撫幼,成員間互為體諒,坦誠以處,包容信任,而禁忌猜疑、抱怨甚至指責。

  從我記事起,父親就一而再,再而三的在我耳邊強調一定要尊重他人,禮貌待人。用餐時,客人和長輩沒動筷時,我是絕對不能吃飯的;要把最好吃的留給客人和長輩吃,等他們走後,才輪到我;有時候,我也會讓爸爸生氣,主要是因為我有一點吝嗇,把好吃的,好玩的藏起來,沒東西招待客人,後來爸爸罰我閉門思過兩小時,讓我記住這次教訓,也是這嚴格的家訓讓我懂得了尊重他人,禮貌待人的道理。

  在我們家最勤儉節約的就屬奶奶了。每次吃完飯後總會有剩菜剩飯,她都捨不得丟掉,自己吃。爸爸每次都會勸她,吃剩菜剩飯很不健康,可她就是不樂意,說她小時候能吃飽就很不錯了,吃不飽還得下地幹活,哪像我們現在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奶奶還經常跟我講她小時候的故事,每次講完後,她總會說一聲“你一定要做到勤儉節約!”

  這就是我們家的家風和家訓,讓我懂得了禮貌尊重和勤儉節約。

  我的家訓家風徵文 篇28

  俗話說得好“國有國法,家有家規”。良好的家訓和家風可以成就一個優秀的人,讓他變得彬彬有禮,品德高尚。爺爺奶奶從小就教導我,吃飯時,要等人全都到齊了才能動筷;長輩沒動筷時,我們也不能動筷;在菜沒上桌時,不可以先吃;如果桌上坐滿了人,晚輩們要自覺得把位置讓給長輩,到桌下去吃;有客人來時,作為主人的我們要讓客人先吃,不論長輩晚輩;吃飯的時候吃多少盛多少,不可以剩飯;長輩對晚輩提出的意見,晚輩要虛心接受。

  不過我們家最重視的家風是做人要實事求是,直言不諱。

  記得小時候,有一次我去爺爺家玩。奶奶燒好了中飯,對我說:“奶奶和爺爺要出去辦點事,你自己待在家裡寫寫作業,看看電視,記住別給陌生人開門!”我點了點頭。一再叮囑之後,爺爺奶奶終於放心地出門了。

  我在爺爺家東看看,西瞧瞧,這時我看到了許多盆鳳仙花正擺放在陽臺上。我走進一看,發現鳳仙花上結了好幾個果實。這幾個果實表面上有許多的毛,摸上去有點癢,十分好玩。我拿來了剪刀,剪下幾個果實玩了起來。這時候有一顆掉到了地上,我正要撿,只聽見“啪”的一聲,種子破開了,我先是愣了愣,後來覺得這種子真好玩。於是我把剪下來的種子全捏開了,又拿了剪刀去剪其它的種子,再一一捏開,然後把種子扔起來就像下雨一樣,我覺得十分好玩,便把花也全都摘了下來,用筷子剁成了泥。順便把種子放在花泥裡,滿意地看著自己的傑作。

  等我玩夠了,我看著一片狼藉的地面和被我玩死的花朵,心中焦躁起來,心想:完了完了,爺爺照顧的這麼好的花就這樣被我糟蹋了,他一定會罵我的。於是我趕緊拿來掃把,把地上的種子和掉下來的花瓣全掃了進去,然後趕緊裝作沒事一樣,安靜地寫起了作業。

  “叮咚,叮咚”門鈴響了,我一看完了是爺爺奶奶回來了,我趕緊去開門,爺爺先進了門,他習慣性的走向陽臺,準備去收他的花。我心中一驚,趕緊跟過去,等爺爺走進陽臺一看:“我的花,怎麼回事?”爺爺驚叫道。奶奶聽聞,也趕緊走了過來。“是不是你?”只見爺爺瞪著眼睛問道,我忙搖了搖頭,奶奶看了看我笑了笑,對爺爺說:“過一會兒‘兇手’一定會自己站出來的。”

  奶奶拉著我的手走到了飯桌上,給我盛好了飯,對我說:“多吃點,我孫女最誠實了,老頭子你可別冤枉她。”我的臉像火似的紅了起來,我心想:到底要不要說……說吧,爺爺一定會罵我……算了不說了,反正也不會怎麼樣的……但是……到底要不要說……”

  吃好了飯,我鼓起了勇氣,走到了爺爺的面前:“對不起,爺爺我把你的花都玩死了,而且還不承認,對不起!”我羞愧極了,正準備接受爺爺的批評呢,等了許久,爺爺還是沒開口,我微微抬起頭,爺爺笑了起來,和藹的摸了摸我的頭,笑著說:“這才是我的乖孫女,實事求是,不說謊。”

  沒錯,做人要實事求是,直言不諱,我覺得透過這件事詮釋了好家風好家訓造就一個品德優秀的人的重要性。

  我的家訓家風徵文 篇29

  每個人的家都有家風和家訓,所謂的家風家訓就是自己家的風氣,家裡的風氣不好將直接影響到子孫,所以從小爸爸媽媽就教育我要尊敬長輩、勤勞節儉,誠實守信。並把它們作為家訓,讓我謹記。

  記得那是暑假的一天下午,我和同學們約好一起出去玩,因為他們總是一起出去玩,所以對他們來說沒什麼,但對我來說確很是難得,因為爸爸媽媽經常不讓我和同學出去玩,說小孩出去太危險,又講了一些故事想讓我打消出去玩的念頭,說什麼大學生出去都被壞人騙了,何況我還是個孩子,哎好不容易和媽媽爭取到了一次出去的機會,當然要好好珍惜呀,我估計一下給媽媽說的時間太長她肯定不會同意的,兩個小時應該差不多還可以,我就給媽媽說6點就回來。可是我一玩就忘記了時間,一下玩到6點半,媽媽給我打電話可是我手機沒電了關機了,我一看6點半了就趕緊給同學說了一聲,跑回了家我氣喘吁吁地敲門媽媽很快給我開了門,沒等我換完鞋媽媽就對我說:“走的時候咱們都說好了,6點回來你看看錶現在幾點了!”我靜靜地聽著也不說話,因為本來就是我不對,沒話可說,媽媽說了我一會兒,漸漸地消了氣,語重心長的說:“我也不想說你,但是你說了幾點就要幾點回來,做人要誠實守信,要不沒有人會再相信你了”我羞愧地低下頭對媽媽說:”對不起,媽媽,我下次一定遵守承諾。”媽媽點了點頭說:“這次就原諒你了,下次可不能這樣了!”

  這雖然是小事但是誠信對一人來說是很重要的,不能因為事小我們就不重視,樹立端正的家風繼承良好的家規和家訓,是值得弘揚的民族文化。如今社會上一些不好的習氣逐漸退出我們的視線,正能量得以傳遞,如果再加上良好的家風以打造,那麼咱們社會的風氣將更加純潔,人民的生活將會更加美好,國家的未來將會更加繁榮昌盛!

  我的家訓家風徵文 篇30

  “百事孝為先,千事德為重,萬事勤為本。”在我們家,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發生著成千上萬種事情,自然少不了孝、德、勤。

  我的奶奶因勞累患了風溼病,雙腿還得了關節炎。爸爸每天下班後,即使累得精疲力竭,也要抽空閒時間給奶奶洗腳,按摩腳底和各個關節。只見他端來一盆溫水,輕輕抬起奶奶的腳,幫她脫下襪子,把奶奶的腳小心翼翼地放進盆中,泡在水裡,又輕輕地按摩著奶奶的腳和各處關節。奶奶那長滿皺紋的臉上露出了笑容。這樣日復一日,奶奶的腳開始恢復了。但爸爸依然堅持每天給奶奶洗腳。

  除了孝行,我家德風也挺好。這天,媽媽去菜場買菜,一時匆忙帶少了錢,到達菜場時才發現,便不停想辦法。賣菜的人,似乎看出了媽媽的焦慮,便主動開口:“沒帶錢也沒事,明天還也行。”媽媽猶豫了一會,答應了。第二天,媽媽遵守約定,去找賣菜的老奶奶,把錢還了。

  在家中,勤儉節約也很重要。記得一年前的暑假,外婆來我們家,她不僅勤勞,還很節約。一大早不到6點鐘便起床去小區晨練,7點鐘之前回來做早飯,早飯做好了,又擼了擼袖子,把家裡從裡到外打掃得乾乾淨淨。中午燒飯,外婆經常把淘米水留著,我好奇地問:“外婆,您這水乾嘛留著?”說著,便把水倒掉。外婆大叫一聲:“別倒!”隨即嘆了口氣,“這盆水本來是要用來洗碗的。”“啊?”我頓時傻了眼。

  這就是我家的家風家訓。

  我的家訓家風徵文 篇31

  我常常想:家風是什麼呢?家風,簡單的講,就是一個家庭或家族的傳統風尚。家風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現代傳承,我們中華民族5000多年的燦爛文化孕育了許多優良的傳統;良好的家風家規是我們立身做人的行為準則,家風是社會和諧的基礎。

  家風,是一點一滴形成的,其中,誠實守信是最重要的一點。

  那是一個秋天。我與媽媽在一家餐館吃飯,“阿姨,我們是6號桌,一共多少錢?”我站在收銀臺前,問收銀的阿姨。“一共78元。”“給您,這是100元”。我邊說邊拿出媽媽給的100元,“好,找你22元。”我拿著阿姨找回的錢說:“謝謝阿姨!”說著,我便回到了飯桌上。

  之後,我和媽媽回到了家中,媽媽拿出阿姨找的錢,數了一遍說:“咦?怎麼多找了10元呢?”

  “不會是那個阿姨數錯了吧,不如咱們把它留下吧。”還不懂事的我對媽媽說。

  “這怎麼可以呢?孩子,你不知道,咱們家一直都是靠誠信在社會上立足的。你說,這10元錢該怎麼辦呢?”媽媽耐心解釋道。

  “我懂了,媽媽,這些錢應該還給阿姨!”

  “對,這是阿姨的錢,我們不能獨吞,是要還給阿姨的。”

  “好,媽媽,我們一起去把這些錢還給阿姨。”之後,我和媽媽一起去還了錢。

  當時的我,還不懂得誠信的道理,但時隔多年,我終於明白了誠信的道理,明白了那美麗的,獨特的,家風——誠信。

  常言道: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這句話,一直在我耳邊縈繞多年,只是因為那一件事。

  那是在我6歲的那一年,有一次,我正和朋友們玩,偶然看到了一位白髮蒼蒼的老婆婆,我們其中有一位說:“不如我們往它身上扔石頭吧!”“好哇!”說著,我們從地上撿起一些石頭,朝著老婆婆打去。

  正巧這一幕被來叫我回家的媽媽看見了,媽媽急忙上前,及時阻止了我們,並和我們解釋道:“孩子們,你們為什麼要打那位老婆婆,而不去扶她呢?你們這樣做是不對的哦,‘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不要認為壞事很小就去做,不要認為好事很小就不去做。明白了嗎?”“明白了!”我們異口同聲的說。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這句話一直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裡,久久不能散去。

  良好的家風、家訓需要家裡每個人的共同努力,不好的方面要及時改正,好的方面要一直延續下去。正所謂“無規矩不成方圓”,樹立端正的家風,繼承優秀的家訓,我們社會的風氣才會更加純潔,祖國的未來才會更加美好!

  我的家訓家風徵文 篇32

  無論大家小家都有一定的家風家訓,我家也不例外。

  家風就是“忠、義、禮、智、信”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從我家來講就是學技術,學得高深了就可以為國效力,學得淺顯還能為家出力。

  有一天,我去表姐家玩,她對我非常好,也很客氣:無論做什麼事,都先要問問我要不要做;無論吃什麼,她都會先給我吃;吃飯時,她總是先給我盛飯;休息的時候,她都會問問我要不要看電視、要不要玩兒什麼等等。

  我家的家訓很多,其中有:“做事認真”、“講究孝悌”以及“什麼時間做什麼事情,應該怎麼“做”和“不能損害別人,不能損害自己,不能損害環境和不能浪費。”但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做事認真”和“講究孝悌”這兩條。

  這次英語期末考我考的很不理想,可平常期末考的都還好,可唯獨這次期末考我認為:平常考得好期末也能考好,所以我就心不在焉的考,結果沒考好。這次我吸取了教訓,以後都要認真的考,不能犯一點兒馬虎。

  從我家的家風家訓中,我體會到了:以後要認真做事。我家的家風家訓一直隨伴我成長!

  我的家訓家風徵文 篇33

  所謂的家風家訓就是家庭的風氣和風格。這是一種潛在無形的力量,在日常生活中潛移默化影響著我們的心靈,塑造著我們的人格,薰陶著我們的性情,這是一種無言的教育、無字的典籍。起著潤物細無聲的作用,是一種最基本、最直接的教育。

  我家的家風家訓就是百善孝為先、勤勞節儉、與人為善。

  首先是孝,在我的記憶裡,父母都很孝順的。爸爸媽媽經常打電話爺爺、奶奶和姥姥,問問她們在做什麼?身體怎麼樣?出門小心,並且常去看他們,我也常常去陪他們說說話。

  其次是勤勞節儉,記得小時候爸媽出去工作,每年過年才回來一次,那時爺爺每天起早去農貿市場賣菜勤勤懇懇,從不叫苦叫累。奶奶也是任勞任怨,節儉持家,不鋪張浪費。還有我從沒見爺爺與人爭吵過,他對待每個人都很和善,不和別人計較,積善成德,修身善養性。

  我從我的長輩們這裡學到很多,現在我會主動向長輩問好,在學校與同學搞好團結,做作業不拖拉。雖然有些方面做得還不夠,但我會以我的家風家訓不斷地要求自己,成為對國家有用之人,長大為祖國做出貢獻!

  我的家訓家風徵文 篇34

  我有一個幸福的家,家中有慈祥的爺爺奶奶,可親可敬的爸爸媽媽。他們總是特別地疼愛我,關心我。小時候的我很調皮,經常惹事,家人總是不厭其煩地教育我,但我每次都是左耳進右耳出,根本沒當一回事。唯獨那一次,我記憶猶新——

  那天放學我一回到家就直衝廚房,拿起碗就開吃,絲毫也不記得爺爺平時的教育:要等長輩先動筷,後輩才能動筷。爺爺冷不防的來了句:“你忘記我平時跟你說的話了嗎?碗給我放下!”我的身體一僵,連忙把碗筷放下,怯怯地站了起來,低著頭,小聲地說:“爺爺,對不起我沒等你和奶奶先吃……”到最後我的聲音幾乎沒了。“道歉是你這樣的態度嗎?聲音大點!”爺爺大聲地說。我被爺爺這一聲嚇到了,身體一顫,嗓音提高了:“爺爺對不起!我不應該沒等你和奶奶動碗筷之前就吃了。”“只錯了這一點嗎?”奶奶從陽臺過來對我說。我心虛的點了點頭,又立馬搖了搖頭。“那你說你錯了哪兒?”奶奶似乎看穿了我,又問。爺爺對我的反應很不滿意,說:“看樣子你是不知道了!出去給我站著想通了再回來!”我低著頭走了出去,瞄了一眼地下,呀,竟猜到了自己剛剛掉下的飯粒,頓時恍然大悟。爺爺和奶奶都是農村人,從小吃的本來就不好,有時連三天都吃不到飯,所以非常珍惜糧食,也經常教育我要珍惜糧食,吃飯時要吃乾淨,不允許有剩下的,而我卻吃了一地,想著,想著我非常羞愧,我竟然犯了這一大忌!

  從此以後我再也不剩菜剩飯了,能吃多少盛多少,吃的時候也非常仔細,一粒糧食也不浪費。同時,我也把爺爺的教訓當成了我家的家風家訓,把它們謹記心裡,傳承下去。

  我的家訓家風徵文 篇35

  我的父母都單位上班,爸爸媽媽經常把“好好學習、禮貌待人”作為他們教訓我的口頭禪,這句話把我耳朵都磨出厚繭的“聖詔”了,也可以說成是我的家風吧!

  從記事起,每逢家裡來客都會看到父母滿臉堆笑,落落大方接待客人。於是,不是一頓香甜可口的飯菜,便是一席愉快的談話。我經常是不問不開口,有問必答,大人說話不插言,吃飯時安靜的像一個“啞巴”,於是經常得到了客人的誇獎:“你家的孩子真懂事。”但是平時,淘氣的我會時不時“做怪”。例如給睡覺的老爸抓腳底,惹得老爸的怒斥:“不要吵,讓我睡個美美覺。”

  雖說是現代社會了,但父親總是用些落伍教育方法來管教我們。但正是這些教育方法,使我這位家裡的小淘氣懂得了“要好好學習、禮貌待人”的道理。每當傍晚放學,爸爸總是在樓下等著我,監督著我去紫陽公園跑步,跑步後我就得回家。我真想對父親說:“我還想再去和同學打籃球。”但怯於父親的威嚴,話到嘴邊總是又咽了回去。

  這就是我的家風,有利有弊。但我堅信,隨著時代的進步,新時代的家風會更加完善、更加美好。

  說起家風家訓,我可是有很多的關於它的故事。它們和現在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許多相似之處,但比他們嚴厲得多。

  在我還上幼兒園的時候,爸爸就已經為我們制定好了家訓。一共分為五條:

  1、不許說髒話;

  2、要勤儉節約;

  3、全家人要和睦相處;

  4、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5、人人平等。家風是尊敬長輩。我們都嚴格按照這個生活。

  但是,我也觸犯了一些家規,我得到了嚴厲的懲罰。那一次,我早上起來,匆匆洗漱過後,竟然忘記了關掉水龍頭,水一直流到了中午,爸爸回來後,非常憤怒,把我按在床上死揍了一頓,並且讓我不能再犯。

  還有一次,我將一些用不到的鉛筆,扔到了火裡,這一幕,被爸爸看見了。我又被揍了一頓,但我不服,和爸爸吵了起來,我又觸犯了一條,直接被禁足了。過後,我非常後悔,後悔自己的衝動,不但捱了揍,還不能出門。從那以後,我再也沒改觸犯過家規。

  直到今天,我們家還保留著這個規矩,但是,不知為什麼,我總想挑戰一下。在吃飯的時候,爸爸媽媽正在談事情,我覺得機會來了,直接插嘴,還不小心說了髒話。我以為我會受到最嚴厲的懲罰,我的心撲通撲通地跳,但出乎無意料的是,我受到的只是言語教育,看來家規是會隨著我的年齡而減輕的,不過這是要我自覺遵守,我決定,從今以後,不管我身在何處,我都要嚴格遵守家訓。

  雖然家規令我吃盡了苦頭,但是我知道,這一切都是為了我好。我一定不會辜負爸爸媽媽對我的期望的。

  告訴你,我們可是這社群裡少有名氣的勤勞之家。四代祖傳,代代勤勉!

  要說,就從奶奶說起。我奶奶這把年紀,也是忙個不停。在我們各自外出學習、工作之時,她就利用時間,在家裡左洗右刷,從沒閒著。

  早晨,奶奶都起得很早的,她幫我們準備好早餐,就開始幹其他活兒。我起床目視奶奶的一舉一動,她拖地時聲音十分輕,似乎生怕打擾我的睡眠。

  我知道,奶奶的身體不是特別的硬朗。幹體力活過久,對身體有些許的影響。她為我們,累垮了身體。瞧,奶奶的動作緩慢,但她拖地拖得很乾淨,如果一些地方她還認為髒的,要重複著拖來拖去,不拖乾淨決不罷休。如果實在不行,她會皺緊眉頭,搖搖頭,拿來洗潔精拖而再,再而拖。奶奶,為我們付出這麼多,我們都心疼你,感激你!

  我的家訓家風徵文 篇36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每個幸福的家庭肯定都有自己的家風家訓。家風,家訓對每個人都有著潛移默化中的影響。我的家風和家訓和加水可概括為“孝、儉、勤”三個字。雖然簡單普通但是讓我受益匪淺。

  俗話說得好:“百善孝為先。”這是很重要的一點。父母就是我的榜樣,每次雙休日,父母都會帶著我去看望祖父母,每天再忙也會抽出空餘時間來跟他們通話,瞭解父母的身體情況,時不時都要帶他們去逛街、購物、放鬆身心,這一點也影響到了我。每當我孝順父母,是他們那燦爛的笑容,就是對我最好的回報。這也許就是孝順的力量吧!

  其次是節儉。小時候,爺爺常說:“節儉興家,浪費可恥。”這句話也深深的刻在了我的心上,默默地影響著我的一言一行。每次看到水龍頭沒擰緊,在不停地滴水,都會停下腳步,關掉水龍頭。每次出去吃飯,也一直遵循著“少吃多拿”這句標語。因為我知道“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每一點糧食都來之不易。所以我從不浪費一粒米,給我的零花錢也不亂花,節儉真的很重要。

  “勤”就是勤奮。“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在我印象中,父母都很勤奮。媽媽不愛看電視、玩手機。她很愛看書,經常看科技類的時候,說是給自己充充電,與時代俱進。爸爸就愛鑽研電腦,每當爸爸同事的電腦出現故障時,不知道怎麼上傳檔案時 都會來像爸爸虛心請教。這一點也影響到了,我也讓我變得愛看書,好讀書,勤奮上進,成績一直保持優異,養成了好的習慣。

  家風家訓是點亮成功之路的明燈,是一個溫馨的港灣,是使中國變得更加繁榮、昌盛、強大的一把鑰匙!

  我的家訓家風徵文 篇37

  我家的客廳裡掛著一塊大匾,上面題有四個蒼勁有力的大字——“天道酬勤”。這簡簡單單的四個字便是我家世代流傳的家訓。

  我們家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家庭,談不上什麼書香門第,真要論文化水平,恐怕也就數我那當過幾年教師的爺爺能勉強湊合了。所以“天道酬勤”這個略顯深奧的成語出現在一個農民家庭裡,反倒顯得有些突兀。小的時候也不懂這個詞的含義,只是單純覺得這上面的字寫得挺好看的,便好奇地跑去問父親,父親卻也只是笑著答了一句:“這匾啊,是祖上傳下來的,這要真論是誰寫的,恐怕要問你已故的太爺爺了。但是啊,你要記著,這個四個字就是我們家的家訓——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父親的這番話,在我懵懂的內心深處刻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記,時至今日,我也依然銘記著。

  待我漸漸長大後,父親便把我送進了鎮上的幼兒園裡。當時鎮上的幼兒園是要交學費的,而且還不便宜,對於我們這種較為清貧的家庭來說是一筆不小的負擔,可父親寧願多吃點苦,多走十幾裡山路,也不願讓我在貧困的鄉村幼兒園裡待著。

  父親只是一個水電工,工資並不高卻特別辛苦,每天要走十里多的山路到鎮上,再挨家挨戶地去維修,一直要忙到黃昏才回家,有時候事兒多,甚至摸黑走上十多里山路,山路本就崎嶇,再加上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夜,一個不小心就有可能跌落山崖,走在這條路上,不免令人膽戰心驚。而父親卻從沒有畏懼過,因為他知道,走過了這片無垠的漆黑,迎接他的,便會是溫暖的家。有的時候,父親還會從鎮上給爺爺帶些他最愛吃的核桃酥,當然也不忘給我帶些水果糖。在我的記憶裡,父親的身影一直是高大而堅挺的,或許終有一天他也會老去,但他將會是我心中永恆的天到了小學,父親便開始督促我學習,都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可我當時仍童性未泯,每天只想著玩,父親也不打罵,總是耐心地教導我,這是一個農民父親很難得的教育方式,而他說過最多的是,便是我家匾上的那“天道酬勤”四個字。他每次教訓我的時候總能說上一堆大道理,可他畢竟只是個初中學歷的農民,講來講去無非是那個老理: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可僅僅這一個道理,他卻能以好幾個不一樣的故事呈現出來,雖然無趣,但我卻樂意聽。就這樣,父親每天清晨陪我去上學,晚上再陪我走夜路回來,那十幾裡的山路雖長,但有著父親的陪伴,也從不缺乏樂趣。週末的時候,父親就帶著我去鎮上逛集市,父親給爺爺買了雙老花眼鏡,我用省下的零花錢給父親買了一副紡紗手套,就這樣,我們父子倆說說笑笑,一路走著。那段日子雖然清貧了些,但卻是我人生中最幸福、最充實、最歡樂的時光。

  再後來,爺爺病逝了。得知訊息的時候父親整個人都在顫抖,我知道他的內心正遭受著極大的痛苦折磨,可他沒有流淚,他拼命擠出堅強的笑容,安慰我和母親。可只有我知道,他曾在爺爺的墓前痛哭了整整一夜,直到清晨,他才匆忙趕回家,像無事發生過一樣,吃完早飯,帶著我去上學……似乎就在那一夜之間,父親老了,他的頭上多了些許白髮,眼睛也不再如從前般澄澈、明亮。可他卻依然盡力地去歡笑,殊不知,他的笑容,早已掩蓋不住他面容的黯淡……

  現在,我們搬了新家,那塊匾應父親的要求依舊掛在客廳裡。父親雖是一個普通的工人,可他的樸實,他的堅強,他的樂觀,他的孝心所帶給我的,遠比那“天道酬勤”四個字來的重要。這種世代傳承的家風,我將銘記於心,於此同時的,還有我的父親。

  我的家訓家風徵文 篇38

  默默地捐助微薄之力已經成為我們家人的習慣。在我很小的時候,爸爸總會拿出零錢教導我悄悄地放在那些用來收集捐款的碗裡或盒子裡,這是我記憶裡經常上演的情景。

  走在大街上,經常能看到一些乞討的老幼病殘或是賣藝求助的人,每當遇到此種情境,高大壯實的爸爸都會靜靜地彎下身去捐款,有時有人會嘲笑說那些困難的人是假裝可憐的,但他不理會,還是常常會奉獻。看到這情景,我的心裡湧動著暖流,彷彿也看到了爸爸心裡的憐憫之光。媽媽常教育我們姐弟:“你手若有行善的力量,不可推辭,就當向那應得的人施行。”父母悄悄地幫助了很多人,又不讓其他人知道,也不圖別人的回報,他們以言傳身教樹立“樂善好施”的家風。爸爸特別熱情好客,經常會在家裡招待客人,並且教導我們要笑臉相迎、禮貌周到,不能以貌取人,不能親疏有別。有一次,弟弟因為其他的事情在生悶氣,不肯與客人一起就座吃飯,爸爸告訴他:“如果你在客人面前生氣,客人可能就會誤以為你不歡迎他們。客人來了,就要熱情地招待,任何時候都要學習不能讓自己的壞情緒影響別人。”弟弟認識到了自己的失禮之處並加以改正,我也更加懂得了如何為別人著想。

  我家的家風家訓就像一顆顆溫暖的種子,長成了茂盛的家園,結出了各種甜蜜、美好的果實。我真希望每個家庭的家風家訓都能發揚中華民族的光榮傳統,合力書寫色彩斑斕的中華圖畫,合奏一曲曲動人心絃的民族之聲!

  我的家訓家風徵文 篇39

  家風是什麼?我問爸爸媽媽,爸爸媽媽說家風是一個家的氣息,雖然看不見,摸不著,但總是在每時每刻都影響著我們家的每一個人。

  從我出生起來到這個家庭的時候,我就已經成為了這個家的一份子,而家風也時刻伴隨著我的成長。從我還沒懂事的時候,媽媽就告訴我要做一個善良而又懂禮貌的好孩子,不僅在家裡要這樣,在學校裡對待老師和同學們也都要做到這樣。在我上學了以後,媽媽告訴我要勤奮學習,相信自己。首先要好好學習,奮發向上;其次要相信只要腳踏實地,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證明自己,就一定能夠成功。

  以前在家裡,我吃飯很挑食,經常剩下來飯吃不完,而且我洗手的時候也經常忘記關好水龍頭,這樣就浪費掉了很多水。媽媽教育我:要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這不僅是珍惜水資源,也是傳承中華民族優良美德的實際行動。聽完後,我覺得媽媽說的非常有道理,並深深地記在了心裡,也一直這樣好好的用實際行動來堅持著這項傳統美德。

  平時,我非常喜歡吃餃子,媽媽也都會教我,我學習的很快,也掌握了煮餃子的方法。剛開始/煮餃子的時候,我經常控制不好水量,會盛得太多或是太少,但是媽媽沒有嫌我學的慢,反而耐心的每一次都來教我。後來,我不僅能控制好水量,還知道了煮餃子什麼時候變大火,什麼時候變成小火,煮成什麼樣子是熟了。這件事情讓我感受到不論做什麼事情,只要用心肯學習,熟能生巧,一定能成功。

  暑假時,姐姐放假在家裡,她很餓但是不會煮餃子,媽媽就讓我來煮餃子。剛開始我很怕煮不好,把餃子煮不熟,媽媽就在旁邊也看著幫我煮餃子,在媽媽的指引下,一盤餃子成功出鍋了,看著姐姐吃的時候,我非常滿足自己能夠幫姐姐煮好餃子,也更加感謝媽媽不厭其煩的教我煮餃子。我明白了不管做什麼事都要互相幫助,互相愛護,就像這盤餃子,要牢牢的抱在一起。

  每個人的家風都不同。我的家風就是:知禮、懂禮、勤奮、上進、互幫互助、互相愛護。

  我感覺到我的家風能夠讓我無時無刻不在提醒著自己如何成為一個好孩子,只有有了家風,才能共同為了這個共同的小家而共同努力。而我們的小家好了,整個社會,整個國家,也都會變得越來越好!

  我的家訓家風徵文 篇40

  已近不惑之年,時常對年少往事多有牽繞。春節假期回家,領著妻女來到老屋舊址,老屋雖已荒廢多年,但青磚的門樓依見,寒風中,冥冥間,點滴成像,勾起我童年的回憶。

  透過殘存的瓦礫,彷彿又見爺爺書寫在青磚之上的方塊字,剛勁有力又帶著溫度。我的童年就是倚在爺爺懷裡聽他誦讀,聽他講一個又一個故事。爺爺一邊教我認字,一邊給我講解道理,從“鵝鵝鵝,曲項向天歌”到“融四歲,能讓梨”,從“孟母三遷”到“與宜多,取欲少”等等,青磚上的方塊字和朗朗的讀書聲便是我對童年、對老屋的印象了。時光荏苒,轉眼幾十年,很多記憶都已經模糊,但我一直不能忘記的是爺爺溫暖的.懷抱和我懵懵懂懂時爺爺教給我處事之道,其中爺爺最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吃虧是福。

  我的爺爺是一名人民教師,一輩子都工作在教育一線。爺爺是教小學語文的,他說他愛這份工作,從教孩子們認識第一個字,讀第一個句子,懂得第一個道理開始,既是教書也是育人!我印象中爺爺總是很忙,有看不完的書,寫不完的文章,多少次夜裡醒來,都能看見爺爺挑燈夜讀、奮筆疾書。爺爺對待教學工作兢兢業業,精益求精,教學水平極高,曾獲得多項榮譽,包括“全國優秀班主任金質獎章”“山東省富民興魯勞動獎章”等。爺爺從教的三十餘年裡有多次提升的機會,但爺爺說他不適合當官,只愛這三尺講臺,一直潛心教學。奶奶沒讀過書,起初她無法理解爺爺的做法,她認為像爺爺這樣優秀卻只知付出,不求回報的人真是傻,真是吃虧!爺爺擺擺手不與她爭執,卻會語重心長的對我們說:“吃虧是福啊。”爺爺從教一生培養了很多優秀的學生,經常會有學生回來看望爺爺,無論多久不見,師生們總是圍坐在一起,相談甚歡!我終於明白,對於一位園丁來說,桃李滿天下就是最大的福報啊!

  現在想想,爺爺這種厚道的處事之風,早已經潛移默化地影響了我們全家人,“吃虧是福”儼然已成為我們的家風。自主創業這幾年,無論是面對客戶還是合作伙伴,我始終記著爺爺的那句吃虧是福,並且一直秉承著待人以信,謙讓厚道的經營之道。一次偶然機會讀到記著採訪李嘉誠的兒子李澤楷的報到,記者問李澤楷:“你的父親究竟教會了你怎樣的賺錢秘籍?”李澤楷說:“父親從沒告訴我賺錢的方法,只交了我一些做人處事的道理。父親叮囑過,你和別人合作,假如你拿七分合理,八分也可以,那我們李家拿六分就可以了”。少拿二分,看著是吃虧了,實際是在給自己修路。爺爺的吃虧是福與李嘉誠的少拿二分不都是同樣的道理嗎?我不禁暗暗地佩服爺爺的大智慧。

  回到家裡,我又找出了爺爺滿滿一箱子的榮譽證書和獎章,給我的女兒講爺爺的故事,講我們質樸的家風。爺爺已經離開我們很多年了,他留給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早已融入我們的血液,會一直傳承下去。我們這一代人在享受國家改革紅利帶來的美好生活時,要銘記家風家訓,繼承優良傳統,共同實現小家與大家的中國夢。

  我的家訓家風徵文 篇41

  俗話說得好。無論大家、小家都有一定的家風家訓。家有家規、國有國法,也是人們常掛在嘴邊說的一句話。那家風家訓是什麼呢?下面就來聊一聊,我家的家風家訓吧!

  媽媽經常對我說。要尊老愛幼,有孝心,做個勤儉節約的人。她自己一向都以身作則。我們家是個大家庭,爺爺奶奶和我們一起同住,十幾年來我們一直相親相愛、和睦相處。爸爸是個大老粗,雖然脾氣有點暴躁。但人還是很善良的。對奶奶做的菜從不挑剔,總是吃得津津有味,有一次奶奶做了湯圓放了好多糖,爸爸小聲說:白糖不要錢呀,放那麼多。但爸爸沒有當著奶奶面多說,還是咬著牙吃完了,從不頂撞奶奶。

  在我十歲那年,吃飯時,不小心有幾個小米粒掉到桌子上,奶奶看見後,立馬就說把飯桌上的小米粒撿起來吃了。孩子,你一定要珍惜糧食啊!這是農民伯伯用汗水換來的呀。聽奶奶這麼一說,我突然想起書中學到的,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一下子明白了農民伯伯種糧食的艱辛。從那以後,我每次吃多少盛多少,記住了奶奶的話。每次家裡有事,總要開家庭會議。各自發表意見,如果實在不能統一,最後肯定是聽奶奶的,用媽媽的話說,百善孝為先,對長輩,首先要順從,要讓他們順心,感覺到被人尊重,只要不是原則性太大的問題,就由他們來決定。媽媽還常說:“對大人盡孝道只有起點沒有終點。”

  這些家風家訓,其實每個人都懂的,但真正做到的卻寥寥無幾。我會用行動來規範家風家訓,努力去做,同時也會帶動其他人,讓他們也做到,我現在還能主動地向長輩們問好,同學之間搞好團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完作業才有玩的時間,知道今日事今日畢,不能拖拖拉拉,每天堅持運動,養成良好的習慣,一個好的家風家訓能讓我更加懂得珍惜家的溫暖,社會的進步。讓我長大後,為國家做貢獻。

  我的家訓家風徵文 篇42

  我的家風家訓我感覺有很多,爸爸媽媽經常給我講:“要樂於助人、要勤奮好學。”這只是我家風家訓的一部分。

  有一次,我和媽媽一起出去玩,我們在公交車上,過了一站,一位老爺爺走了上來,他四處尋找座位,一個座位也沒找到,最後,我想起媽媽的話,連忙站了起來說:“老爺爺,您坐我這兒吧!”老爺爺說:“好孩子,好孩子。”車上的人都紛紛說:“這個孩子懂禮貌”“有教養”……我聽了後心裡感到十分快樂。

  媽媽回來後大大的表揚了我,說我做的很對,以後也要這麼做。

  我今天做了一件自己力所能及的樂於助人的事真高興。因為我是男子漢,要頂天立地,要做家裡的榜樣。我也一直向勤奮學習方向努力。我寫的字非常難看,在暑假媽媽給我買了一個練字本,我每天堅持練習,從不偷懶。同時我還看數學書,看到不會做的題目我會先自己想各種方法,去試著計算,最後也會向爸爸求助。爸爸每次都會引導我自己做。

  我對家風家訓的理解和做的還不夠,在以後的學習中更加嚴格要求自己學好、做好家風家訓。

  我的家訓家風徵文 篇43

  善心常存,惠及自己;以善養德,造福社會。

  在我心中,家風如那連綿溫柔的雨點,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無形之中滋潤著恰如小苗的我們沐浴陽光,健康成長。孩子只有在優良家風的薰陶下才能出類拔萃。最近,隨著家風一詞霸佔了各大網路社交媒體,我也不由自主盯著那千奇百怪的跟帖思潮湧動在我尚且年幼的時候,善心常存的家訓就在心頭根深蒂固。

  猶記得童年時代爺爺手把手教我念那抑揚頓挫的《三字經》,第一句就是人之初,性本善。怎奈何固執的爺爺任憑我仰著天真茫然的面龐,硬是灌輸給我一些讓人似懂非懂的大道理,然後用頗有望子成龍意味的深邃目光,透過厚厚的老花鏡盯著我:記住這條家訓:善心常存。懵懵懂懂的我開始慢慢學會給予衣衫襤褸的乞丐一些吃的,學會在蕭索秋風中幫素不相識的大姐姐撿起被吹得滿地狼藉的傳單,學會在公車上給挺著大肚子的孕婦阿姨讓座最初這些善舉都是我從父母那裡耳聞目染來的,於是也就有模有樣地學習起來。

  家門前的小樹越長越高,枝繁葉茂,枝椏上晃悠著的樹葉黃了又綠,深褐色的枝幹盤虯臥龍,書寫著成長的痕跡。幾經花開花謝,雲捲雲舒,我從豆大的小妞兒出落成亭亭玉立的姑娘,開始有了自己的主見。但說來荒謬,我對從前深信不疑的家訓產生了懷疑。在小學校園,對同學的要求我總是有求必應,但得來的後果便是諸如嶄新的橡皮擦旁落他手,漂亮的玩偶被折騰得缺胳膊少腿,或者是一個人孤零零地揮著掃把,擔負起整個小組的值日任務我不甘心,但暫且只能忍氣吞聲,心底有些彷徨無措:這和我認知中的,不太一樣呀。記憶猶新的仍是那次出門在外,僅僅為了避雨的我走進書店,隨手把傘倚在書架上,然後竟忘我地沉迷書海。結果一合上書,回頭發現傘憑空消失了。本已打算自認倒黴,但結賬時我出乎意料地看見前面一位老人家手腕上正掛著我的雨傘。先是有種失而復得的喜悅感貫徹全身,接著我很快冷靜下來,觀察到了傘柄上熟悉的小劃痕,內心糾結了一下,還是鼓起勇氣恭恭敬敬地詢問老人這把傘是不是拿錯了。但他矢口否認,尷尬之餘我便不好意思再開口,只能回家後悶悶不樂,覺得自己就像魯迅筆下不敢抗爭的奴隸一樣屈辱。雖然我心知肚明,那把傘分明就是我的,但自幼培養下的善良彷彿會無聲地警示我:不要讓人家難堪。善良面對一個殘酷的世界,只好攤手搖頭表示無能為力。

  那段時間,是我第一次親身體驗到世界的糟糕,原來友善、禮讓、訴諸道理未必能解決問題。真實生活是隻銳不可當的大老虎,而善良只是它面前手無縛雞之力的小羊羔。我將滿腹苦水傾訴給爸媽,委屈化作哽咽,氣憤凝成淚水,對現實的無奈融合成那一句質問:打小善良,是不是總吃虧?一味對人家好,是不是不值得?媽媽摸摸我的頭,安撫情緒激動的我,同時好言相勸:家裡人遵循了一代又一代的家訓並沒有錯,是你弄錯了善良的含義。善良並不意味著隱忍不發而給別人所謂的面子,不應該當成安慰老實人的甜點,自我麻痺的良藥,這並非家訓之真諦。你要明白,把握好尺度的善良,一定值得!

  我從未曾想原來善心常存這僅四字的家訓背後如此耐人尋味:深諳小不忍則亂大謀的道理固然沒錯,善心待人也無可厚非,但在不斷吃虧中成長和能幹起來,從而懂得聰明地善良才是最重要的。可想而知,若人的善心都被剝奪得所剩無幾,那世界也必將日趨慘淡,因為沒有那名為愛的東西將它點綴得多姿多彩。社會需要理智的善良。常存二字就在提醒我們,世界可以變得無情,但我們的善心不能因此作罷。

  善良的人難免會吃虧,但我堅信絕對不會事事吃虧。不要因為社會偶爾病一次,就開始懷疑美德的價值。歷史漫長,盜蹠幾人?同學借而不還,乃年幼無知不識大體;老人貪傘,也僅此而已!擁有善德的人,會擁有生命的航向,即使在物慾縱流的社會,也能瀟灑從容,引領風尚。

  我想將來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同樣會教他善心常存的道理。雖然明知他必將嚐到苦頭,但我仍然只告訴他一半,另一半由他自己去體會。他要吃虧,才能明白;他要碰壁,才能成長。否則就是拔苗助長,徒勞無功。那些殘酷的道理不應當由最親近的人來教,而應當由社會來教。他終有一天會恍然大悟:善良的人有時吃虧,並不意味著善良錯了,只意味著世界也有糟糕的時候。

  我的家訓家風徵文 篇44

  家風是什麼呢?在我眼裡,家風就是一個家庭的風氣、風格與風尚。那家訓又是什麼呢?在我眼裡,家訓又是一個家庭對子女的教誨與教導。沒錯,一個好的家風家訓,能給我們一個好的學習環境,使我們幸福成長。因此,我家的家風家訓尊敬長輩、師長、同學和有需要幫助的人。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這一點說的真沒錯,在中國古代,有許多關於孝敬父母的故事,例如埋兒奉母、行佣供母、懷橘遺親等。在當今社會,我們同樣也要孝敬父母。我的姥姥年齡大了,身體不好。因此,媽媽常常把姥姥接到家中照顧她,有什麼好東西都拿給姥姥吃。她常對姥姥說:您年紀大了,就應該多出去走走,多鍛鍊身體,好讓身體更健康。我常常問媽媽為什麼要這麼做?媽媽說:每個家庭中都是有老人的,人都有老的那一天,如果我現在不尊敬老人,樹立好榜樣,那當我老時,誰還尊敬我呢?

  爸爸從小就教育我,人要有禮貌、有規矩。在學校裡,遇到老師要問好,見到同學要打招呼;在生活中,遇到老人要讓座,碰到長輩要請安;在這點點滴滴的教導中,我覺得自己學到了許多,爸爸還常說,孝敬無底線,就是說對大人盡孝道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沒有終點,只有起點。

  相信大家也聽過這樣一句話民無信不立,這句話的意思是:人民如果沒有信用就沒有立足之地,它告誡我們:活在這個世界的人就必須講信用,否則將不會得到人民的支援與信賴。它使我對誠信有了更深一層的理解――誠實是精神上的財富,如果你擁有了誠實,那就等於你收穫了一大筆物質上的財富。

  家風和家訓,一直伴隨著我成長,陪我走過多個春夏秋冬,它無時無刻的提醒著我,激勵著我。良好的家風、家教、家訓是需要每個家庭成員共同努力的,有不好的地方要及時改正,好的、值得提倡的地方要一直髮揚發展下去。

  這就是我的家風家訓。

  我的家訓家風徵文 篇45

  古人云: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我家屬於一個小康家庭,雖沒有萬貫家財,可也衣食無憂。即便如此,家中長輩依然立下家訓: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意思是要我們不要鋪張浪費,要勤儉節約。但凡長輩們發現我們有浪費的行為,必定會嚴厲地教導一番,使我們深刻地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之處。

  我家的家風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之一——勤勞。傳統美德,代代相傳,是一個家族生生不息的根基。我願這“勤勞”的美德根植於我的內心深處,也希望能去影響身邊的親友。

  談美德,話勤勞,我的奶奶實屬當之無愧。自打我記事起,印象中的奶奶是一個閒不下來的人,什麼事情都要親力親為。她堅持每天早起,每天天剛矇矇亮,她就開始了一天的勞作。為我們準備早餐,接著餵養家中的牲畜,在我們外出上學後,就利用這段時間,在家裡洗洗涮涮,像個陀螺一樣不停地轉動。一個冬夜,由於我睡前喝水過多要起夜,路過客廳時,猛然覺得燈光好不刺眼,等適應過來,才看清是奶奶還在沙發上縫補衣物。我對奶奶說:“奶奶,你怎麼這麼晚還不休息呢?您視力不好,拿去街上的縫補店不就好辦了嗎?您這樣勞累,我很心疼您!”“事沒做完,我睡不著,況且這活不難做,自己就可以做好,哪用得著去浪費錢。你快去睡吧,明天還得上學呢!”奶奶不為所動地說。真拿這樣的奶奶沒辦法,勤勞似乎已經成為了她身體的一部分,是無法輕易改變得了的。

  我的媽媽同樣也是以為勤勞的好媽媽,每天要上班,還要風雨無阻地護送我們上下學,回到家準備晚飯,飯後放棄娛樂活動,不是加班就是幹家務,週末亦是如此。我曾經問媽媽為什麼要這樣辛苦,媽媽回應我的話是“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只要樂在其中,便不覺得辛勞”。

  感謝我家的家風家訓,不但讓我養成了良好的習慣,而且在未來的日子裡使我受益無窮。我為我家感到自豪,是良好的家風家訓一直推動著我前進。

  我的家訓家風徵文 篇46

  “都說國很大,其實一個家;一心裝滿國,一手撐起家;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有國才有家,我愛我的國,我愛我的家。秉承著家裡的習俗,每年都要回老家過年,因為爺爺說只有回老家一家人團團圓圓才更有年味兒。而今年的年卻過得十分有意義,讓我深刻的領悟到了我們家的家風家訓。

  我出生在一個教師世家,從小便感受著濃濃的書香氣息,自然家裡對我的管教也十分的嚴苛。爺爺奶奶告訴我團結、和睦、勤奮、節儉便是一個家溫馨的奏鳴曲;爸爸媽媽告訴我積極、上進、勇敢、進取就是一個家常響的主題歌。謹記他們的囑託,我漸漸成長為大家口中“別人家的孩子”。我和剛放假的爸爸媽媽照例來到了農村的爺爺奶奶家,陪著他們一起歡渡新年。讓我沒想到的是在那裡我竟然第一次聆聽了“鄒氏家族”特有的家風、家訓。也真正明白了我們這個家族之所以越來越壯大,正是因為有了這些激勵,督促家人奮進的家規、家風、家訓。

  大年三十,和爺爺一起貼對聯,看著那些出自爺爺之手的紅紅火火的對聯,我不禁詢問起了家裡的家訓,沒想到爺爺竟跑回了屋裡,不一會兒只見爺爺手裡拿著一本厚厚的“書”。我迫不及待的走上前,原來是我們鄒家的“家譜”。爺爺說,以前因為我太小不懂事,現在我長大了,可以和我講講了。翻看那本家譜,每一頁都記錄著世世代代的“鄒氏家人”。聆聽著爺爺的講述,我知道了家譜也不是爺爺一個人完成的,很多內容的記載都是祖祖輩輩所遺留下來的,裡面還有我的老爺、姥姥呢!爸爸媽媽在大家族中排第17代,而我在我們的鄒家大家族中排第18代,而且家譜中居然詳細地將幾代人的背景、職業等都記錄的十分清楚。讓人一目瞭然,並且爺爺還告訴我,我們家的家訓是“光明磊落做人,紮實敬業工作。謙虛謹慎處世,勤儉節約持家。”我聽了之後恍然大悟,原來爸爸媽媽也一直都是按照爺爺的家訓去做事呢,仔細地聽著爺爺的講解,我不禁想起了一件往事。

  我剛上小學的時候,一直有一個不好的習慣,那就是愛攬佔,尤其是在吃的方面上。記得爸爸媽媽第一次帶我出去吃自助餐,看到那些美味的食物,我恨不得將它們都全部吃掉,於是我拿著餐盤不到兩分鐘,我的盤子上已經成了一個小山堆,我幾乎把所有的食物都放進了我的盤子裡,還自信地跟爸爸媽媽誇口,我一定會消滅乾淨的。可沒過多久,我沒吃幾口便飽了,還剩下了半盤的食物,我望著那些食物還打了一個飽嗝。媽媽那嚴厲的臉色彷彿要穿透我的心,我低下了頭。真後悔自己加這麼多菜,明知吃不完,還要攬佔,不僅浪費了錢,還浪費了糧食。回家後媽媽語重心長地教育我“無論幹什麼都不能多貪,要量力而行,要學會節約,不能浪費糧食……”,並且讓我長記性,再也不能貪多攬佔。現在回想起這件事情,怪不得媽媽批評我,不僅是為了讓我改掉壞毛病,更是讓我傳承我們家勤儉節約的良好家風呢!

  手裡捧著爺爺親自為我們精心製作的“家風家訓”,我的心裡湧動著一股家的獨特的情感,並在心裡暗暗下定決心:我一定會傳承“好好做人,虛心學習,謹慎處世,勤儉節約”的良好家風,做一個新時代的好少年。

  我的家訓家風徵文 篇47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中華民族素來有“禮儀之邦”的美稱,向來重視家教,經過一代一代相傳,家訓就演變成了“家風”。家風培養出了一個人的性格,一個人的好壞很大程度上也決定了家風的好壞。

  自古以來,先人們就極重視家風家訓,諸葛亮的《誡子書》,朱熹寫給他兒子的家書,讓他好好讀書,還有《傅雷家書》等等。

  我家的家風家訓是:孝敬長輩;勤奮努力;尊師重道;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

  記得有一次放學回家,媽媽做好了香噴噴的飯菜,我便自己盛好一碗開始吃。只聽媽媽說,“可以這樣嗎?”我恍然大悟,拍拍腦袋,把大家的飯盛好,等長輩上座了才開始吃。老爸看見了,便誇我說“對嘛,這才是懂禮貌、孝順的孩子。”我笑了笑。

  還有一次,家裡的水管壞了,我們打電話讓人來修,可是等第二天,我們都忘記了這件事,到外婆家去了。走到半路,我忽然想到今天不是有人來家裡修水管嗎?我立即告訴了媽媽,媽媽一拍腦袋說道:“呀,我怎麼忘記了,快回家吧。”

  媽媽立刻往家趕,我追上媽媽說:“都走這麼遠了,還要回去嗎?叫他下次再來吧。”

  “當然要回去了,跟人家約好,就不能失信於人,別讓人家等著了。”等我們剛到家,修水管的師傅就來了,熱情地把家裡的水管修好了。

  這些就是我家的家訓,孝敬長輩不僅僅是我們的家風家訓,更應該是我們一生的責任。

  我的家訓家風徵文 篇48

  我每次去好朋友家玩的時候,都會忘記媽媽規定的時間,玩的很盡興的時候就會很遲才回去。讓大人們著急。於是媽媽就很認真的對我說:“咋們曾經定過一個規矩,就是同樣的錯誤不犯第三次,對嗎?”我茫然的點了點頭,這才想起好像是曾經有過這麼一個約定,不過我卻忘記了,隨著媽媽犀利的眼神望來,我連忙把頭低下並不斷地點頭,並跟媽媽保證下一次一定準守約定,按時回家。

  因為我不管是在學習還是生活中,經常是一興奮,就不管三七二十一的了,所以一再犯同樣的問題,媽媽怎麼叮囑我都沒有用。於是“事不過三”的家規就被訂立了,我心甘情願的接受了約定:要是同樣的錯誤煩了三次或第三次,可以任由媽媽適當懲罰。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好景不長,我的老毛病又犯了。週六的時候,我的作業完成了,就去朋友家玩,媽媽告訴我最遲要六點半回家,不要影響到別人家吃飯的時間,我同意了。我們玩得很開心,他的媽媽再三邀請我在他家吃飯,我欣然接受了。畢竟我們是很要好的朋友,過了一會,媽媽帶打來了電話,顯然是要我回去的意思,於是我就乖乖的回去了,因為已經過了約定的時間,所以,到了家就被媽媽狠狠地批評了一頓,我知道是自己犯了錯,也只能乖乖的認錯。我暗下決心,下次一定要記住回家的時間。

  後來我又去朋友家玩,媽媽和我約定的時間是最遲七點半回家,當時我正玩的熱火朝天,一看手機上的時間,發現是六點三十,於是我趕緊和朋友說好了就匆匆的趕回家去,回家後媽媽誇我守時,作為獎勵她會做我最喜歡吃的飯菜而我也獲得了幾個小時的休閒時光。當時我可開心極了!

  第三次,我跟媽媽說有東西落在了同學家裡,我要回去拿,於是媽媽同意了,並叫我一回家就趕快寫家庭作業。但是,當我去到了同學家裡時,卻發現了好幾個朋友都在,他們熱情的向我打招呼,不知不覺中,我已經不能自拔。

  時間流逝,最後我發現自己毀約的時候,已經是在回家的路上了,這是一個寧靜的夜晚,月亮被雲朵遮住,只留下一點縫隙,散發出一點微弱的光……

  從今以後,我再也沒有不遵守約定,事不過三,也只是成為了我的精神警示,我把它牢牢記在心底,永不背棄。

  我的家訓家風徵文 篇49

  說起我家,沒有一個成文的規矩,但是從爸爸媽媽的言行舉止中我能看出家裡的家風、家訓、家規。

  我們家的家規可以說是獨一無二的吧,那就是做人不要太霸道,多多包容。“老媽安靜點,老爸別說話,我在讀英語!”“奶奶你這樣在我的面前晃呀晃,你到底想幹什麼,從房間嘰裡呱啦唸到廁所,從廁所念到客廳,從客廳唸到我的房間,你念完了好受是嗎!”“爺爺我拜託你別來煩我,我要寫作業!”“奶奶,空調吹的我都要感冒了,你卻不肯關掉還要打我,有沒有天理了。”“奶奶別進我的房間,把我的房間弄得一團糟,到時候還要我清理,你開心了吧!”這幾句話是我經常說的,當然還有很多類似的話,我就不一一舉例了。

  看了以上幾句話,想必你已經知道我有多霸道了吧,是我們家的家規讓我懂得了,包容別人,快樂自己,這就是我的家規。

  我的家訓家風徵文 篇50

  家風家訓是什麼我不太懂,我去問媽媽。媽媽告訴我:“家風就是自己家的風氣。”我們家的家訓就是孝順長輩,勤儉節約。

  媽媽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百事孝為先”。有一次,媽媽買回一個蛋糕,是我最喜歡吃的。我就偷偷的吃了一口。這時全家人都出來一起吃蛋糕,媽媽發現了並沒有當面揭穿,我內心感到很後悔,後來媽媽溫柔地告訴我在家裡有什麼好吃的,都要先讓給爺爺奶奶嘗,然後我們在一起分享。還告訴我,其實孝順很簡單,你看爺爺奶奶年紀大了,要幫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以前我吃飯老是東掉一粒西掉一粒飯,有時碗裡的飯還沒有吃乾淨,媽媽經常教導我:“不能浪費一粒糧食,浪費糧食是可恥的。糧食是農民伯伯辛勤的勞動與汗水所換回的。”

  這就是我家的家風家訓,我會好好遵循,改掉壞習慣,做一個合格的少先隊員。

  我的家訓家風徵文 篇51

  每個人的家都有家風和家訓,所謂的家風就是自己家裡的風氣。我的爺爺奶奶從小就教育我要尊敬老師、長輩,團結同學,勤勞節儉、誠實守信,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爺爺奶奶及祖宗把“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定為家訓,教導我們要謹記。

  爸爸從小給我講《狼來了》的故事,故事裡的主人公是一個小男孩在山坡上放羊,他感覺到很無聊,所以就大聲喊:“狼來了,狼來了。”村民們趕快上山來看是怎麼問事,結果什麼事請也沒有發生。第二次狼真的來了,他再次喊:“狼來了,狼來了。”可是村民們在也不相信他了,羊全被狼咬死了。讀完這個故事,我決定做了一個不說謊、誠實、守信的人。

  我的家訓家風徵文 篇52

  好的家風家訓代表著好的家庭,好的家庭可以代表好的國家。

  我的家風家訓是守時,守信。爸爸媽媽從小就教育我:做一個正直的人,要守時守信。說起守時,我還要從以前的一件事說起呢!

  那是一個風和日麗的下午,我在一個朋友家玩。我們在他家裡找來一些玩具槍械和其他一些玩具武器,玩起了打“殭屍”的遊戲,規則是這樣的,每人一把槍或其他武器,子彈無限,空氣作為殭屍。我們玩著玩著,天快黑了,可我們越玩越有勁。又過了一會兒,天已經完全黑了,媽媽出去找我了,可一直沒有找到我,跑跑這家小夥伴家裡,又去去那家小夥伴家裡,家裡的人非常著急,準備給我打電話時,卻發現我的電話手錶扔在家裡,大家更加著急了,可我卻渾然不知。不一會兒,天下起了小雨,我急忙忙地跑回家去。

  雨越下越大,淋得我成了落湯雞,到家時,我心裡不由地犯起一陣恐慌。心想完了完了,這回爸爸媽媽非扒了我的皮不可!於是,我躡手躡腳地走向我的房間。雖然我儘量不發生聲音,但還是被坐在沙發上,臉色陰沉的爸爸發現了。他立馬給媽媽打電話。不到兩分鐘,媽媽就喘著大氣回來了。媽媽把我拉到房間裡,語重心長地說:“孩子,你玩是可以的,但不能總是一玩就忘了回家。答應爸爸媽媽,以後千萬不要回家晚了,因為合理安排時間,就等於節約時間。知道了嗎?”“嗯!”我看著媽媽說。我和媽媽剛說完,爸爸就進來了。他也講了許多守時的道理……

  在人生中,守信也很重要。就拿毛澤東主席來說好了。

  毛主席閒暇時,喜歡欣賞,臨摹名家碑帖,書法造詣很高。

  有一次,毛主席聽說黃炎培收藏了一本王羲之的真跡,非常高興,於是,他迫不急待地想要借來看看。黃炎培非常不捨得將真跡出借,可是毛主席想借,他又不好拒絕,於是和主席說好,只借一個月,到期歸還。字帖借出之後,黃炎培老惦記著這件事。

  好不容易過了一星期,黃炎培馬上給主席的警衛室打電話,問主席看完了沒。警衛禮貌地說沒有。又過了兩天,黃炎培又打電話,警衛告訴主席還在看。又過了幾天,黃炎培忍不住了,直接把電話打給了主席,問:“我……那本王羲之的字帖……您看好了嗎?”主席接好電話,笑著對身邊的人說:“他可真是個急脾氣。連我都不信。說好一個月,如果到期不還,是我失信;可現在期限還沒到,他來催,那是他失信了。”

  一個月到了,毛主席親手把字帖包好,讓警衛送去,並叮囑:“一定要儘快送到黃先生手上。”黃炎培對自己之前的做法不安,就又打電話說:“主席如果還想看,就多看幾天。”

  警衛把黃先生的話轉告主席。毛主席說:“謝謝他的好意,把字帖送去吧!講好一個月就一個月,做任何事都要講信用。”

  從毛主席的故事中,我明白了守信的重要性。

  這就是我的家風家訓,你的家風家訓是怎樣的呢?

  我的家訓家風徵文 篇53

  抬起頭,踮起腳尖,給自己一個微笑,就能靠近太陽。

  ——銘文

  太陽的延伸讓我們忽略了時間。你不知道此刻我們的目的地在哪裡,但你知道我們一直在前進,在同一個空間,用不同的平行線,我們不敢看天空。突然,家庭作風和家庭訓練縈繞在我們耳邊。

  孩子們,你們應該明白

  窗外的星星眨著迷人的眼睛,他們似乎看到了一切。晚風吹過我的臉頰,夾雜著泥土的芬芳,昆蟲的低語,看似平靜的夜晚,但一切似乎都不同。倚在門框上,冷風一點點吹走了我凌亂的思緒,爺爺認真的聲音在我耳邊縈繞:“孩子,失敗算什麼。在黑暗中,破繭成蝶是需要自信的,但一場書法比賽和失敗只能證明你還需要努力。你要知道,自信是我們的家風,是家訓。記住,跌倒的地方,站起來。一番長談之後,我心中的迷霧消散了。雖然不知道家風家訓的真諦,但已經感受到了初一的溫暖。

  流傳已久的家風家訓,今天重溫。手捧花蜜,與彩蝶、微風共舞。

  孩子們,你們必須意識到

  又是一個晚上,在另一場比賽的前夕,我緊張的心在狂跳。突然,一陣腳步聲傳來。我知道是爺爺。每當我緊張的時候,都是他叫我牢記家風家訓。“吱吱”一聲,門開了。“孩子,你要意識到,長久以來的家庭作風和家庭培養不會像看起來那麼簡單。記住,總會有乘風破浪的時候,把我渾濁的船帆擺正,在深邃的大海上架橋。”又是一次長談,讓我狂亂跳動的心臟漸漸平靜下來。不管明天發生什麼,我相信我能做到。家風家訓的意義,雖然我對皮毛只知道一點點,但光芒已經照進我的內心。

  由來已久的家風家訓,今天重溫。採集五顏六色的花朵,與青山共存,與太陽同樂。

  爺爺,我記得

  一陣風,卷著幾片殘葉,呼呼帶著一股涼氣,把桃花搖得滿樹都是,比賽的結果已經達到了,他們還是不理想。風吹過我,銀色的月光籠罩著我,一種說不出的情感湧上心頭。這一次,我再也不需要爺爺了。我已經記住了自己的家風家訓,知道如何調節自己的情緒。爺爺,我記得。雖然這次失敗給了我很大的打擊,但是家風家訓一直在督促我進步。那一瞬間,天很晴朗,風很輕,雲很輕,光照耀著我全身。

  歲月的刀一點一點更新著世界的面貌,我的新一點一點改變。

  改變一點,慢慢的,落葉會很深;一點自信,夕陽一轉身,變成了日出;謹記家風家訓,鬱鬱蔥蔥的歲月迎來了百花齊放的燦爛季節。

  當你失落的時候,給自己一個微笑,炫目,花蕾含苞待放,閃閃發光。

  學校名稱:山東省壽光市英利一中班級:八年級一班教師:王

  我的家訓家風徵文 篇54

  隨著CCTV新聞頻道播出的“新春走基層之家風是什麼”,我就對“家風”這個熱門話題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促使我每天都要看央視新聞的有關報道。

  家風是指一個家庭或家族的傳統風尚,俗話也叫門風,我們這個中華民族有重視家風的傳統,講究道德,勤儉持家,看重親情,嚴於教子,隨著社會的發展,在新的條件下,繼續發揚這個優良傳統尤為重要。

  古代人把家風總結為五常八德,五常:仁義禮智信;八德:忠孝仁愛信義和平,現代人的家風是什麼,眾說紛紜,勤儉節約、不鋪張浪費,低調做人、為事清廉,孝順和氣、厚道誠實……在新聞頻道,記者們採訪了四川成都火鍋店一位顧客說:“我們家有一個傳統,這一碗飯,吃著只要剩一粒米,不行。”還採訪了麵攤老闆說:“樸實一點,厚道一點,做人要實在一些,天上不會掉餡餅砸到我頭上的。”說得很好很實在。

  看到這裡,我忍不住問爸爸:“我們家的家風是什麼。”爸爸說:“我們家的家風是不要貪小便宜,要懂得謙讓,借別人東西一定要還給別人,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家風,你會飄進千家萬戶的!

  大家都來曬曬自己的家風吧!

  我的家訓家風徵文 篇55

  我的世界裡充滿了美,它們是五彩的顏料是多姿的夢,把我的世界裝點的有聲有色,五彩絢麗。早上起床,昏昏欲睡的我看見放在桌上的一杯冒著熱氣的牛奶,不由的精神百倍。冬天,我搓著凍僵的雙手,媽媽遞過來一雙雪白色的,毛茸茸的手套,戴上它,頓時感受到了陣陣暖意……這一切都讓我感受到:美就在我身邊。親情之美,如白色般的純潔。

  天,下起了大雨。媽媽撐起藍色的傘陪我回家,我沒有淋到一滴雨,而她卻溼了一半。我丟了書本,媽媽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這是同學送來的見到的書本,藍色書皮的書本竟如此絢麗……這一切,都讓我體會到:美就在我身邊,友情之美,是藍色的,那樣清澈。

  走在街上,看見“紅領巾”攙扶一位老人過馬路,我敬佩地望著人群中慢慢行走的那一高一矮的身影;在幼兒園的門口,看見幾個穿紅色衣服的女同學再耐心的哄著一個哭泣的小男孩,我內心不由得發出讚歎……這一切,都讓我感受到:美就在我身邊。心靈之美是紅色的那樣耀眼。

  美就在我身邊。當與之前的“仇人”和好時,當你張開雙臂迎接遠方的親人時,當你和好朋友坐在一起聊天時,當同學取得成功給他送上衷心的祝福時,我感受到了,美髮出的快樂樂章。

  美就在我身邊。當一個對生活失去信心的人看見了高高升起的太陽,聽到鳥兒的歌聲,又燃燒起了生活的勇氣和力量,當遇到挫折的人看見了在藍天上飛翔的雄鷹……我感受的了美唱出的歡快的樂章。

  美就在我們身邊,不是嗎?

  我的家訓家風徵文 篇56

  家庭就像是藍藍的天空,我就像是一隻小鳥,沒有它我將無法在自由自在的飛翔;家庭就像是蔚藍色的大海,我就像是大海里的魚兒,沒有它我將無法在歡快的暢遊;家庭就像是一樓燦爛的陽光,我就像是一顆弱不禁風的小樹苗,沒有陽光我就無法在茁壯的生長。國有國法,校有校規,家有家風。

  做人,肯定要做到善良,善良是每一個人不可缺少的一種品質。有句話就叫“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而父母從小不是也這樣教育我們嗎?記得我小的時候,有一次,我故意像一條小道里等石頭,然後立刻躲進小路旁邊的草叢裡,讓別人不知道是我扔的石頭,可是有一次竟抓了個正著,被爸爸看見了,爸爸便急忙走過來,並教導著我,他說:“怎麼…”,我突然覺得爸爸好像在生我的氣,爸爸又說道:“你這樣可能把人絆倒,還有可能讓騎車的人摔倒,這條小道雖然又窄又偏僻,但走的人卻很多,你這樣就等於在陷害別人!”爸爸又大聲的說道,我在一旁低著頭,默默地聽著慢慢地我便意識到自己的過錯,爸爸彷彿知道了我的心思,便親切的說道:“快去吧石子撿回來吧!”“好”!一個教訓讓我知道了一個道理,我應該小心地做每一個細節,不能再故意傷害到他人。

  做人,還要守信,守信也是人不可缺少的一種品質,有一句話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記得小時候我記得我七八歲的時候,有一次我下樓玩,遇見了我最要好的朋友,我和他說我們下午一起在樓下玩,到下午了,我最要好的朋友在樓下叫我,可是這時已演上了我最愛看的搞笑動畫片,我本來想和他說我不想再下樓玩了,媽媽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便說:“孩子你是選擇朋友,還是選擇電視,你從他們兩個中選一個”,我…我選擇…朋友,我不假思索的說道,媽媽說“好,這樣才對,孩子你要記住這句話:“朋友只有一個,而電視節目卻會總播,所以你選擇朋友才是對的”。說罷,我便急匆匆的從家裡跑出去,去找朋友。同學們如果你們遇到這樣的問題,你選擇誰?我相信,你也會選擇朋友的。

  這就是我家的家風——善良與守信之風,它讓我從中養成了許多好品質,這樣的家值得傳揚。

  我的家訓家風徵文 篇57

  家有家規,國有國法,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家風是一種神奇的營養,伴我成長,給我正能量。

  小時候,每次上學之前,媽媽總是叮囑我不要和同學們吵架。媽媽讓我學孔孟之道,對人要寬宏大量,和睦相處。因此在六年的小學生涯沒有一個同學和老師告我的狀。我想這就是我的家風。退一步海闊天空,忍一時風平浪靜。它告訴我讓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和諧的家庭之中,和諧的社會之中。

  爸爸是位退伍軍人,他愛乾淨,整潔。每次走進爸爸的臥室,被子疊的像塊豆腐,床單一塵不染。我在爸爸的影響下,早晨起來,第一件事就是把被子疊好,雖然沒有爸爸疊的好,但我也要養成一種良好的習慣。

  爸爸還有優點,就是勤奮好學,艱苦樸素。他經常告訴我吃的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每當我遇到挫折的時候,總會想起這句話。我這人沒有數學天賦,被同學嘲笑數學白痴。可我從不氣餒,只要有不會的題,就跑到數學老師那裡問,因此也被稱為辦公室的常住大使。爸爸穿著很樸素,我在他的影響下從來也不買名牌衣服。爸爸說勤儉能治家,將來也能勤儉治國。

  這就是我的家風。我的家風滋潤著我,讓我懂得了做一個懂事的少年:我的家風感染著我,讓我做一個智慧的少年:我的家風,就如一盞明燈,照亮我的人生之路!

  感謝你,質樸純美的家風!

  我的家訓家風徵文 篇58

  在某一天,我認識了一個新詞——“家風”。

  最近,我又在網上看到了這樣一個問題:家風是什麼?這讓我也在想自己的家風是什麼?

  有人說:“家風,就是一個家庭或家族的傳統風尚。家風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現代傳承,我們中華民族5000多年的燦爛文化所孕育的許多優良的傳統;家風是我們立身做人的行為準則;家風是社會和諧的基礎。”也有人說:“家風就是家裡的風氣!可以是吃虧是福,可以是勤儉節約,可以是孝順長輩,愛護小輩,可以是做人要誠實、老實、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可以是說到就要做到,做人做事要認真。”

  人人都有自己的“家風”。

  那麼,我的家風是:“事勤勤懇懇,任勞任怨;要用積極向上的陽光心態去面對眼前的重重困難;待人有禮貌。”

  “做事勤勤懇懇”非我爺爺沒屬。他是一個農民,不管天氣多麼惡劣,他都要去田裡工作,他勤勤懇懇做事從不叫苦。我姐姐在上高中的時候學習很繁重,但是學習不管多麼繁重,她都不會放棄,總會積極面對。我爸爸待人很有禮貌:每次打電話都會先說“你好”、過節時總會送祝福語、見到熟人都會打招呼……

  “家風”是一個家庭的傳統風尚,我們要遵守屬於自己的“家風”,如果每個人都遵守家風,那麼祖國將會有更好的未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