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風家教故事徵文(精選27篇)

我的家風家教故事徵文(精選27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徵文吧,徵文一般都具有意味深長的結尾。那麼你有了解過徵文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我的家風家教故事徵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我的家風家教故事徵文 篇1

  我生長於一個普通的五口之家,爸爸、媽媽、姐姐、妹妹和我。一家人都普普通通、簡簡單單,卻很好的詮釋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美德——勤勞與寬厚。

  出生於五十年代的爸媽,他們身上流淌著的全是勤勞的血液。經歷過年少時的飢餓,從結婚時的“一窮二白”起勤勞就深深刻在了他們的身上。記得媽媽曾多次跟我講起他們的事情,結婚當初除一間可以居住的平房外,用家徒四壁來形容當時的狀況,可以說毫不誇張,家裡做第一頓飯的米也是向鄰居家借來的。多年來,靠著他們勤勞的雙手,起早貪黑,培養了我和妹妹兩個大學生。比起早些年,如今我們家條件逐漸在改善,但我也很少能看見媽媽停下來的腳步,她總是忙完家裡忙外面。她經常說種地得有種地的樣,不能讓莊稼雜草叢生,所以每年地裡的收成在村裡也是數一數二的高產。媽媽沒讀過幾天書,認識的字不多,她的許多智慧點子,卻讓我深深的佩服,她手巧、心靈,各種美食、各種廢物利用、各種巧妙搭配,總會讓我瞠目結舌,讓我這個自稱在家學歷最高的人也是自嘆不如。我想這一切都和媽媽的勤勞分不開,人們常說做的多了,自然懂的就多了。如今,我也已成家,我也將一以貫之,秉承媽媽的家風,用勤勞的雙手,創造美好的未來生活。

  我家農民出身,也不富有,爸爸的觀念中卻不會把錢看的太重。與人交往做事中,從來不會讓別人吃虧。爸爸有一手木匠手藝,人們做事也願意用爸爸,因為做事紮紮實實要的價格又合情合理。村裡有什麼公益行動,只要爸爸能做到的,他從來不會推辭,完全沒有一點不情願。說到家務事,也許這是個永遠也說不清的話題。家中姥姥也是有兒有女,我看到的是十幾年來只有爸媽在全心全意照顧老人的生活,所謂十幾年如一日。如今姥姥已是九十多歲高齡的老人,生活上更是離不開人,媽媽奔波於她的各個外甥之間,是爸爸一日三餐為姥姥做飯送飯,照顧她的生活起居。而爸爸從不會因此與自己的兄弟姐妹去計較什麼,用爸爸的話說,“各人盡各人的一份心吧,強求不得他人,孝敬老人永遠都沒錯,對父母問心無愧就好”。街坊鄰里也為爸爸的這份孝心豎起了大拇指。我真的為有這樣的父親而深感驕傲與自豪。我想寬厚的品德已深入父親的骨髓,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流露,沒有任何做作的成分。

  當今社會,在諸如求職簡歷中、年終總結中、工作升遷中等等的許多情況下,勤勞與寬厚已成為概括一個人品行的代名詞了。有時我總在想,之所以把勤勞與寬厚放在中華民族優秀傳統美德的層面上講,必定有它的可貴之處。此刻,我也深深意識到爸媽用一輩子去踐行勤勞與寬厚的內涵,這不正是其可貴之處嘛——這就是實踐與堅持。

  當我看到以“我的家風家教故事”為主題的徵文活動時,也是與我多年來內心的想法不謀而合,總想寫一些東西講講我的父母,所以藉此機會,雖不能說一氣呵成,也是很順暢的就完成了初稿,因為其人其事確實是真情流露,沒有半點摻假。在這,我感謝父母給了我生命,同時也感謝他們在成長的道路上給我樹立的榜樣,祝福我可親可敬的父母,願我們的家風家教故事永駐心間、代代傳承。

  我的家風家教故事徵文 篇2

  在每一個家庭裡都有一股若隱若現的家風,它在悄悄地改變著我們的言行,性格……——題記

  勝不驕,敗不餒——進取篇

  以前,每當我取得優異的成績時,媽媽總是把我高高地抱起來——接著來的就是一陣誇獎和鼓勵。

  一早,我邁著大步,哼著小調,又是蹦的又是跑的來到了家門口。從樓道間射進來的縷縷陽光,看著心裡就舒暢。一進了門,我迫不及待地揚起期末成績單,奔向媽媽——“媽,我這次考了681分,全班第5名呢!”說著說著,我感覺自己輕飄飄的,好像要飛起來似的,彷彿世界都小了!

  但是媽媽的回答就只有普普通通的一句“繼續努力吧。”,這讓我的心情一下子從半空中無情的跌回到地面。

  這時,風剎那間停下了腳步,樹葉也在頃刻間停止舞動身姿,一切好像靜止了。媽媽回過頭,我從她紅筋滿布的眼睛裡讀出了一點點的鼓勵和安慰。

  我知道了,媽媽要我不滿足與現狀並不懈地奮鬥,進取!

  鍥而不捨——堅持篇但是現在——一晚——當我正在以近乎崩潰狀態寫作業時,當我氣憤到幾乎想把筆折斷時——我擔心地望了望窗外烏黑的天空,心中一寒,不禁繼續動筆寫作業。但是,好景不長。我的手開始不堪重負了——越寫越沉重;越寫越困難,好像被無形的藤蔓所牽制住了。但是我知道,我必須繼續寫下去,可是我卻被迫停下來休息……

  這時,媽媽在旁也看出了幾分,轉身離去。

  頃刻間,我受到了極大的打擊——回想從前,幾乎每次的風風雨雨都是媽媽陪我一起走過的……我來不及傷心,繼續用我快要累斷了的手畫著。我的左手緊緊地捏著右手的手臂,奢望著可以替右手分擔一點點的疲勞。

  忽然,媽媽挺直的腰板出現在門前——她的手上多了一杯暖氣騰騰的牛奶。她什麼也沒有說,但是我也已經知道了,我的背後一直有媽媽的陪伴,我不能辜負了她的期望啊!於是我一口把它飲盡,這股暖氣一瞬間把我身上的疲倦都消除了,然後一鼓作氣把剩下的作業完成了——躺在床上,堅持得到成功後的滋味真是苦啊!

  見賢思齊——努力篇

  “看看別人,考得多好?看看你呢?”

  家裡,一陣陣令我心寒的批評噴湧而出,“他上次的英語成績不還比你差嗎?你不努力,反而被人超過了……”媽媽的話裡,透露著她無聲的愛。我不僅聽出了她對我成績的擔憂,還聽出她對我驕傲的態度而感到的失望,我勢必要改變她對我的這個看法!

  從此,我默默地努力學習。不管別人有沒有看見,只管自己今天有沒有進步。當我看見別人的優點時,我儘量學習並轉化為對自己學習有益的東西;當我看見別人的缺點時,不僅要反省自己,還要制定出避免發生這種情況的方法,以免重蹈別人的覆轍。

  終於!蒼天不負有心人——我在這次的考試中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是我也要繼續奮進,因為:“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家風永遠是我一生中隱形的導師。

  我的家風家教故事徵文 篇3

  從小,媽媽就教育我,對待長輩,我們要有禮貌,這樣才是個懂事的小孩兒,這也讓我一直記得,見到長輩,要主動問好。尊敬長輩似乎已在不知不覺中成了我的習慣。我們家呢,在和長輩一起吃飯的時候,都會先等長輩動筷,其餘的人才會動筷,媽媽說,這也是一種禮貌,所以每一次和長輩一起吃飯時,我都會看到,長輩先動筷的情景。記得一次家裡的聚餐,吃飯時,長輩還沒有動筷,大家也都沒動筷,那時,我就問媽媽:“媽媽,為什麼她們都不吃飯啊?”媽媽笑著回答我:“因為這是一種禮貌啊!你看,長輩都沒有動筷,所以我們不能動筷。”我又問:“那是不是一定要等長輩動筷了,我們才能吃飯啊?”媽媽說:“對,在我們和長輩一起吃飯的時候,如果長輩沒有動筷,那麼我們就不能動筷,知道了嗎?”我說:“嗯嗯,我知道了,我知道了,我會記得的。”然後,長輩動筷了,在長輩動筷後的,大家也都吃起了飯,從那次聚餐之後,我就又學到了一個知識,我覺得這應該算是一種餐桌禮儀吧!

  我記得我小時候,老是不喜歡端起碗來吃飯,有一次,媽媽看見了,就打了我的手,媽媽對我說:“吃飯的時候,要把碗端起來!”我就問媽媽:“為什麼呀?”媽媽回答說:“因為端起碗來吃飯,也是一種禮貌啊,你想想,如果你去別人家吃飯,如果不把碗端起來,別人就會說,這個小孩不懂禮貌。”我聽了之後,立馬就把碗端起來了,因為我不想讓別人認為,我是一個沒禮貌的小孩,然後我對媽媽說:“媽媽,以後我知道了!”從那以後,爸爸媽媽看見我不端起碗來吃飯就會提醒我,我被提醒後,也會立馬把碗端起來。

  我一直會告訴自己,我要做一個有禮貌的人,因為爸爸媽媽在日常生活中,就一直在教育著我,我不想讓爸爸媽媽的教育全都變成廢話,所以我總是會遵守該遵守的禮貌。

  懂禮貌也是我在日常生活中學會的知識,這也讓我知道了,生活中有很多的小細節,都需要去注意,這樣才能學到更多的知識。

  我的家風家教故事徵文 篇4

  談起我家的家風,我想起了幾個故事,其中有些是我記得真切的,有些是聽父親母親後來說的。這些事看似稀鬆平常,卻影響我至深,浸潤我一言一行。

  百善孝為先

  《三字經》裡黃香溫席的故事,父母不知給我講了多少遍,百善孝為先是小時候父母經常給我上的課,也是我家的傳承。

  講起孝道,父親經常拿奶奶給我做教材。我的祖奶奶不到70歲就中風癱瘓了,那時候家裡負擔重,又缺少勞動力,大家都要下地幹活掙工分。奶奶當然也不例外,白天她跟著大家一起下地幹活,休息的時候就跑回家照顧祖奶奶,給她餵飯。晚上還要去祖奶奶房裡看她好幾遍,渴了給她喂水,不舒時給她撓一撓、按一按。祖奶奶大小便失禁,也是奶奶一直給她擦洗身子,更換衣物。“都說久病床前無孝子,但你奶奶盡心伺候你祖奶奶好幾年,直到她去世,那幾年裡我從沒聽過她一句抱怨。”奶奶讀書不多,身上體現出來的卻是大德。

  耳濡目染,父親也傳承了奶奶的美德。我的印象裡,父親很少對爺爺奶奶大聲說話,老人生病的時候,父親總會親自去老家接老人看病。近幾年爺爺身體不太好,老有頭腦眩暈的症狀,父親帶他看遍了附近的醫院,一聽說有什麼新藥就會第一時間請教醫生,確有其效便會託人在外面尋。保健枕、按摩儀,只要聽說有用就會往家裡買,爺爺的記憶不太好,有時不記得是否吃過藥,父親便每晚叮囑,若是沒親眼看見爺爺服藥,還會把藥瓶裡的藥數一遍,確保爺爺已經吃過才放心。

  待人以寬

  “饒人不痴漢,痴漢不饒人”是曾祖父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後來又成了父親的口頭禪。小時候我不太理解這句話的含義,父親對我說記住“得饒人處且饒人”就對了。直到一件事情的發生,讓我對這句話有了最初的理解。

  那是1998年夏天,母親帶著不滿兩歲的弟弟上街買菜,弟弟被背在背後,手裡拿著母親的錢包把玩。菜市場人多路擠是小偷經常出沒的場所,弟弟手裡的錢包因為並不在母親視線範圍之類自然成了小偷的目標。趁著母親挑菜的間隙,小偷一把搶過弟弟手裡的錢包轉身就跑,弟弟哇哇大哭起來,母親趕緊回身,發現了原因,兩步搶上去攥住了小偷的胳膊。小鎮上的人們大多互相認識,於是周圍的人都圍過來堵住了意欲逃走的小偷。母親當街質問起小偷,讓他把錢包還回來,一開始小偷死不認賬,周圍有人便出來作證說自己看見了。僵持之際,圍觀群眾中認識父親的人趕緊打了電話給他。

  一會兒,父親到了,他先謝過周圍的熱心群眾,然後讓大家都散了,之後父親出人意料地請小偷到家裡吃頓飯,小偷一開始不敢去,以為父親是要關門打賊,後來在周圍人的勸解下還是去了我家。中午,母親燒了一大桌子菜,父親讓他別客氣,還不時給他夾菜。“兄弟,誰都有困難的時候,但路子千萬不能走錯了。”父親斟了一杯酒遞給他。小偷接過父親的酒,望著滿碗的菜,兩行淚滾了下來。

  原來小偷是鎮子周圍的人,當時圍觀群眾中有人認出了他,把情況告訴了父親,這人原也不是什麼壞人,就是最近幾年家裡有老人一直生病,光景很不好,估計也是沒有辦法才走上了歪路。這件事情之後,再沒聽過他偷雞摸狗的訊息。

  清白做人

  我家溫飽有餘,算不上富裕,但從小父親就教育我們,對於利益不要錙銖必較,不義之財不可得,做人清白方是好。

  上世紀90年代,不到30歲的父親當上了鎮上農村信用合作社的主任,不算什麼官,但在旁人眼裡卻有不少實惠。那時候金融市場不像現在這麼活躍,貸款管得緊,鎮上和村裡想貸款的人卻不少,僧多粥少,於是大家就想起了“辦法”,記憶中經常有人拎著土雞蛋、老母雞、菸酒之類的東西來我家拜訪,父親總是一一謝絕。

  有一次,一位農民老伯提著幾個袋子來到我家,莊稼人實誠,一來就說明了意圖。父親聽後笑著對老伯說:“老人家,您看這樣要得不,您先把東西帶回去,再來找我談業務,您這東西擱這兒我就沒法跟您往下談了。”老伯拗不過父親,只得提了東西回去。事後,父親帶上其他同事去老伯家走訪,瞭解他家情況以及貸款原因。老伯家條件符合業務規定,父親便及時為他辦理了貸款。

  還有一次,鎮上一位開飯館的付叔叔來到我家找父親下棋,將近傍晚,父親便留了他吃晚飯。席間付叔叔聊起了他的生意,表示想擴大餐廳規模,需要資金,請父親幫他想想辦法,晚飯之後他便告辭了。晚上,母親打掃衛生的時候在付叔叔白天坐過的沙發靠墊後面發現了一個信封,開啟一看裡面裝的竟然是錢,父母相視,明白了付叔叔的目的。第二天,父親帶著信封去付叔叔的飯館,準備把錢還給他。父親到的時候,飯館裡有人正在吃飯,他便把信封塞進付叔叔手裡,說道:“老付啊,上次我在你這裡借的錢我現在週轉開了,今天來還你,謝謝啦!”當時付叔叔先是一臉錯愕的樣子,隨後便臉紅了。付叔叔的貸款申請在政策支援範圍內,父親也按規定給他辦理了。付叔叔踏實勤勞,又經營有方,飯館生意越做越好,很快便還清了貸款。

  沒有太多大道理,我的父母是怎麼說的就是怎麼做的,雖都是些日常瑣碎事,體現的卻是我家的風尚,我深信之。

  我的家風家教故事徵文 篇5

  “嘿呀、嘿呀……”是哪家在漆黑深夜還點著通明的大亮燈,在辛勤地為家操勞,使家而明亮?是我們的家!這盞黑夜中的明燈,在社群,不,在溫州,是一束最閃耀的光芒。

  告訴你,我們可是這社群裡少有名氣的勤勞之家。四代祖傳,代代勤勉!

  要說,就從奶奶說起。我奶奶這把年紀,也是忙個不停。在我們各自外出學習、工作之時,她就利用時間,在家裡左洗右刷,從沒閒著。

  早晨,奶奶都起得很早的,她幫我們準備好早餐,就開始幹其他活兒。我起床目視奶奶的一舉一動,她拖地時聲音十分輕,似乎生怕打擾我的睡眠。

  我知道,奶奶的身體不是特別的硬朗。幹體力活過久,對身體有些許的影響。她為我們,累垮了身體。瞧,奶奶的動作緩慢,但她拖地拖得很乾淨,如果一些地方她還認為髒的,要重複著拖來拖去,不拖乾淨決不罷休。如果實在不行,她會皺緊眉頭,搖搖頭,拿來洗潔精拖而再,再而拖。奶奶,為我們付出這麼多,我們都心疼你,感激你!

  在奶奶的影響下,媽媽也是一位勤勉的人。是我們值得一提的人。她白天在單位認真工作,正因為這種態度,每年都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媽媽下班後,我總能聽到她匆匆的腳步聲和氣喘吁吁聲。媽媽一手提著包,一手提著為我們準備晚餐的菜。她表現得沒有特別的誇張,只是為了避免引起人家的注意,只是小聲喘氣。晚飯後,媽媽放棄了娛樂專案,也沒有倒頭休息,而是幫著家裡做家務活。白天奶奶幹,晚上媽媽搶著幹,讓奶奶休息。

  一次深夜,我不知怎的,驚醒。模模糊糊中,我看見書房裡閃著微弱的燈光,媽媽還在收拾書架!左一擦,又一理,持續不斷。我看見媽媽臉頰旁流下豆大的汗珠,一滴一滴……。媽媽的背微微駝著,曾經引以自豪的直背,今兒怎麼有些駝呢?我的睡意全無,書房裡的燈依舊亮著。媽媽,白天在單位工作,晚上還要不辭辛勞在家整理家務。媽媽不愧是我們的勤勞榜樣!

  我在奶奶、媽媽的耳濡目染下,也學會了勤勞。在學校我可是衛生大組長,不僅勞動響噹噹,學習也不例外。

  一次,林老師佈置作業,很少。但要求我們認真完成。是的,只有兩項,一項是常規作業,另一項是作文。那次我寫了兩個小時!作文寫了五面。完成的很認真。也許是平時課外書看得多,拿起筆來,我的靈感就會突發,越寫越有勁。那次作文,我被當眾表揚,那是勤勞的結果呀!

  我們家的家風——勤勞之風,願它常駐我家。願那勤勞之風,飄在中華民族的上空,飄進千家萬戶之中!

  我的家風家教故事徵文 篇6

  我是一個在美好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幸福孩子,歡樂的笑聲,優美的音樂聲,琅琅的讀書聲一直縈繞在我的幸福小屋,伴隨著我成長。爸媽總是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引導我努力學習,積極鍛鍊,從而讓我對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養成了良好的生活習慣。當然,這還少不了爸爸制訂的家訓的功勞。我的家訓是“五為”準則,即是:為人、為學、為用、為體、為生。為人是根本,為體是基礎,為學是手段,為用是目的,為生是理想。

  讀書聲是我家的最大特色。我從嗷嗷待哺的搖籃時起,就一直沉浸在讀書聲中。媽媽從小就給我讀兒歌,講童話故事。爸爸也以身作則,會在早餐期間花五分鐘,晚餐前花十分鐘讀古文。他經常讀得抑揚頓挫,聲形並貌,使我深受感動,就跟著一起大聲朗讀。讀熟練了,我就和爸爸一起“對詩”,讀書聲傳遍家中的每個角落。直到現在,十年過去了,早晚十五分鐘的讀書聲幾乎沒有停止過。琅琅的讀書聲不但使我幾乎背完了中學的古詩文,而且使我的作文水平不斷提高,也瞭解了更多的歷史知識,給生活增添了一番讀書的樂趣。

  我家裡也處處充滿音樂聲。我還沒有出生時,爸媽就給我聽曲子。直到現在,我家每天依然環繞著各種經典名曲。那一首首悅耳動聽的樂曲,時而歡快,時而優美,時而憂傷,輕輕地在整個家中飄溢、迴盪。悅耳動聽的音樂聲,使我的大腦變聰明瞭,讓我每天都開開心心!

  良好的家教,促進我成長。你看,我不正在向陽光大道走去嗎?我感謝我的家庭!

  我的'家風家教故事徵文 篇7

  從我不記事時起,媽媽就強調我“百善孝為先,孝為德之本”去年家裡多了一名新成員,我的弟弟,媽媽又開始老調重彈“兒子們,要和為貴、孝當先、兄友弟恭,才能擁有一個幸福的家。”

  想起上次放學回來,一進家門一陣撲鼻的香味迎面而來“啊,是烤雞!”我書包都沒顧得上放下,腳上像安上了風火輪似的飛奔至桌前,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抓起一隻香噴噴的雞腿,就要往嘴裡塞,這時,一聲“放下”猶如炸雷,驚醒了我,隨之而來的是一臉嚴肅的媽媽。

  我立刻不安了,媽媽問我:“你可知錯,錯在何處?”這時我才想起媽媽經常教導的話,家人齊了才能動筷,如果有一些可口的飯菜,就讓爺爺奶奶先吃,我羞愧的低下了頭。

  接著媽媽給我講了她小時候的故事,那時,媽媽家裡人口多,經濟並不富裕,只有在逢年過節才能吃肉,但每一次,煮熟後必須先把肉多軟爛的部份,精選一大半端給分開居住的太爺爺和太奶奶,外婆教誨媽媽從細微的食物開媽,凡事以老為尊,孝字時刻銘記於心,當年從未踏進校門的外婆,從哪懂得這個道理呢?原來也是由長輩們口口相授,以身相傳的家風家教。聽完媽媽的故事我心情久久不能平復,憣然醒悟。

  多少的典斷故從我心頭浮現至眼前,“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我才剛剛親眼目睹了弟弟在媽媽肚子裡,讓媽媽肚大如蘿,舉步艱辛之苦,當一個嬰兒呱呱落地的時候,全家滿懷激動的笑聲,當襁褓中的弟弟不停地啼哭時,家人表現最多的是耐心,我作為家裡的第一個孩子,相較弟弟我所得到的愛,有過之而無不及。

  我要學會感恩,用行動孝敬父母情、長輩,盡力做好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讓父母情感受到我對他們的愛。代代孝、輩輩傳,誰言寸草心,報的三春暉,華夏文明五千年,孝敬長輩的傳統美德,希望我會是個合格的繼承人。

  我的家風家教故事徵文 篇8

  家風伴我從懵懂無知坐向成熟,一步步在人生的階梯上踏上腳印,是它塑造我的無形力量―家庭的生活方式。在模糊的記憶中,媽媽教我懂禮貌,尊老愛幼,誠實守信,助人為樂等等。品質方面嚴格把關。

  時間不緊不慢的流逝,事情一次一次的發生。外面閃耀的陽光直直的射進了窗戶,我們家的爭議聲又一次直逼耳際:

  “你說你都多大了,幹什麼都幹不好。瞧瞧,讓你給你倒杯水,幹嘛倒那麼滿,撒的到處都是。”一向寵愛我的媽媽一邊擦著桌上的水,一邊又開始嘮叨了。雖然說,媽媽的“話匣子”有點煩人,但勉強算得上是“音樂”。就聽下去吧。原來今天早上我家來了位做客的阿姨,媽媽命令我去倒一杯水給阿姨喝,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不料,我的手不小心抖了一下,水就倒滿了。有點不小心,不過我不是故意的。阿姨走後,媽媽的“低音小喇叭”開始不停地的播放,做事穩重,不要三心二意。我只得改正。

  “那麼大了,連點規矩都不懂,客人來了也不知道打聲招呼,只顧忙自己的。”媽媽一送走客人,回來就又“贈”了我一句。我怎麼這麼倒黴,“……!”長篇大論過後,媽媽竟然一點點也不累:“要知道尊重別人,得有禮貌。”從此以後,家裡來客人我一刻也不敢怠慢,急忙左一聲“阿姨好,”右一聲“叔叔好。”

  我在媽媽的話匣子裡學到懂禮貌,尊重他人,做事專心……我伴著歲月,年齡不斷增長,媽媽卻毫不鬆懈。告訴我:“這些事情雖然微不足道,是‘雞毛蒜皮’的小事,但可以直接影響你的成長。”我的家風由我的媽媽培養出來,一步一步,一件一件。

  沒錯,無形中好的家風的養成,是正能量的傳遞,也是以後對自己教育的回饋,只要家風好了,國風才會好。

  我們家的家風,願它常駐我家。願那不輟的改進之風飄在中華民族的上空,飄進千家萬戶之中。願我的家庭會因它變得更充實,更美好。

  我的家風家教故事徵文 篇9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千千萬萬家庭的好家風,才能撐起全社會的好風氣。每個家庭都有著各自的家風,只要能從中體悟到積極、健康的正能量,就是好家風,好家風是無聲的教誨,銘記在心、代代受益。

  《朱子治家格言》有: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紀曉嵐四戒四宜有:戒晚起、戒懶惰、戒奢華、戒驕傲;宜勤讀、宜敬師、宜愛眾、宜慎食。曾國藩十六字箴言家風有:家儉則興,人勤則健;能勤能儉,永不貧賤。我們祖上並沒有傳下如此這般的正式格言家訓,但在父母親的生活、行動、言語等諸多細節中,或許能捕捉我們家家風的蹤影。

  據母親所說,父親年輕時家境還算可以,但後來奶奶患了重病,爺爺身體也日漸衰弱,家裡的積蓄很快就花光了。家裡重擔全部落在剛二十出頭的父親身上,哥哥的出生無疑又加重了他身上的擔子。父親和叔叔去隔壁村莊做幫工,老爸做瓦匠,叔叔做木匠,髒活、苦活、累活,沒有半句怨言,收入不多,加上從親戚鄰居家借的,勉強支撐奶奶的醫藥費和一家幾口的口糧,奶奶終究還是沒有逃過病魔的魔掌,幾年後離開了人世,家裡欠下了不小的一筆債。爸爸和叔叔依舊是咬緊牙關,或髒或苦,或大或小,只要能賺來錢,都勤快的去幹,後來活兒越來越多,都有了夥計跟著他們幹,再後來,附近的活兒少了,爸爸就去縣裡攬一些小工程,一點一滴,終於還清了之前的債務。

  在我小的時候,家裡條件並沒有改善多少,懵懂的我很是奇怪為什麼老爸帶著一群人幹活,家裡條件並不比別人家好呢。每臨近春節,家裡都是人來人往,有時老爸連續幾天都是早出晚歸,我疑惑不解,不知道哪個時點,我突然意識到這究竟是什麼情況,原來工程款一直拖欠導致工人工資發不出來,每到年關,工友們都來向父親要工資,父親是個厚道的人,平日裡已墊付不少,此時只能將家裡不多的積蓄給工人們發工資;另一方面,他也不停地向各個經理要工程款,據說那些經理到年底就躲起來生怕別人向他討錢,這也就不難理解父親地早出晚歸了。

  到了上學的年紀,我和哥哥的學費、借讀費、住宿費加在一起也是不小的一筆開銷,村裡也有幾戶人家的孩子輟學了,而無論家裡多困難,父母從沒動過不讓我們上學的念頭,因為他們知道讀書對我們是何等重要。

  父親長期在外工作,我平日裡和母親一起的時間多。母親勤勞,小時候我穿的都是她納的“千層底兒”、用自家種的彈得棉花做的笨重棉褲、縫縫補補的衣服和襪子;母親儉樸,吃飯碗裡不剩半顆米粒,將有些發黃的饅頭皮兒剝下來吃,給我們吃饅頭芯兒,還總謊稱皮兒有勁道;母親嘮叨,但嘮叨中無不透露著對我們的愛。如今家裡條件改善不少,母親的這些習慣卻依舊保留,我們也或多或少受到了她影響。

  家風如春雨一般,潤物細無聲,是一種浸漬、渲染,融化在每個家庭成員的血液之中。父親的負責擔當、吃苦耐勞、善良厚道,母親的勤勞、儉樸、愛家顧家,都潛移默化而又深刻持久地影響著哥哥和我。

  美好的品質都值得借鑑和傳承。家庭的教育鋪就了人生底色,終將為人父、為人母的我們,應該承接父輩的正能量,借鑑古人留下的人生智慧,言傳身教、身體力行,將自家和他家的好家風傳承給下一代。

  我的家風家教故事徵文 篇10

  中國是一個文明的大國,自從盤古開天闢地以來,五千年來悠久的文明歷史文化傳承一代代每一位中國人。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作為一箇中國人,我們每個人都應嚴格要求自己。長輩們常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從小奶奶就教育我長大後要樂於助人,要誠實、正直、守信用、尊老愛幼,勤勞節儉。還要自信,自愛,這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有傳統美德,也是每個家庭的希望。

  在奶奶那一代的時候,她的媽媽教育她說要把人先做好,才能做好事。漸漸地有了爸爸,他長大成人以後,爺爺奶奶對他管教很嚴,不允許爸爸抽菸喝酒,還規定他晚上不能超過十點回家,到哪去都必須經過父母同意才能出門。聽奶奶說;‘爸爸小時候非常有禮貌,見人就叫,連在路上遇見乞丐也要跑上去叫他。一直到現在,這個好習慣從未變過。在這點上我要向爸爸學習。養成有禮貌的好習慣。

  每次奶奶送我去上學,在公交車上看到有老人上車,總會叫我讓座,甚至還會把自己的座位讓給比她年紀更大的老人。其實奶奶她也是老人,她也六十多歲了,可是他覺得那些年紀更大的老年人比她更需要那個座位。奶奶這幾十年來從沒忘記她媽媽的話,一直是按著媽媽的話做的,她在我家這一帶是出了名的好媳婦,好女兒。

  奶奶一直是個樂於助人,善良的人,只要別人開口,她一定會盡自己的能力去幫助別人。哪怕是吃點虧,她也從不計較。奶奶常說;“吃虧是福’也可能是奶奶做了許多好事,老天爺都看在眼裡,奶奶跟同齡人比起來比他們都要健康,這都是奶奶的善良、正直、樂觀的心態換來的好身體,這就是大概人們說的好人有好報吧!

  每次我去朋友家玩,奶奶、爸爸媽媽經常提醒我到別人家要有禮貌,不能亂翻別人家的東西,更不能把別人家的東西帶回家。告訴我無論在哪裡,只要遇到有需要幫助的人,一定要積極地去幫助他。在父母的教育和帶領下,我也知道怎樣節約用水,不亂花錢,有空時幫媽媽做家務,儘量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在奶奶,爸爸媽媽為人處世的方式上,我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慢慢地,讓我懂得了很多做人的道理,也正在努力的向著這個目標前進。

  我的家風家教故事徵文 篇11

  我們一家都是愛書之人。父母因為是語文老師,從小我和姐姐便是在書中長大的。

  家中的書極多,不過大部分都是中外國名著經典,我和姐姐小時候看了一些,卻不喜歡,尤其是外國名著,有時連誰是主角,書中講的內容是為了表達什麼都弄不明白。於是我和姐姐用自己的零花錢買了許多現代小說、散文、雜誌等等,父母還專門在書房中清出一塊地方來放我和姐姐的書。每當在書店中淘到一本自己喜歡的書,心中總會升起一種成就感。

  長大後,我和姐姐開始看中外國名著,如《鏡花緣》、《呼嘯山莊》、《茶花女》等等經典,也看許多現代文集、小說,如《千年一嘆》、《行者無疆》、《福爾摩斯探案集》、《文化苦旅》等。每次逛書店,總忍不住淘一兩本書,父母也喜歡淘書,有一次我們送表妹上去廣東的長途汽車,在等車的時候,老爸竟去車站外的一家書店裡買了四本書,人手一本坐在候車室裡閱讀。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是人類精神的食糧”。這個世界,因為書而精彩,也因為音樂而精彩。

  尼采曾說過,沒有音樂,生命是沒有價值的。而在我們家中,音樂是重要的組成部分:每天早晨的鬧鐘、醒來後的輕聲哼唱、上學路上或下課期間的輕聲低呤,高興時的放縱歌唱……每一份感動,在我們家中都能用歌聲來表達;每一種情緒,在我們家中都能用歌聲來宣洩。

  也許看上面的內容,你或許會認為我們家是一個輕鬆、開明的家庭,但你若這樣想,卻錯了。

  我的老爸是一個很嚴厲的人,據老媽說,小的時候我和姐姐吃飯慢,老爸都打我們。不過若我們成績很差,老爸卻從來不打人。在我們家中,老爸永遠是那個唱黑臉的人,至於老媽,當然唱白臉啦。

  老爸雖然嚴厲,對我們卻很細心。因為老媽的廚藝是老爸教的,所以老爸煮的菜比老媽好吃。不過老爸很懶,很少下廚,不過若我們想吃菜老媽不會煮或煮得不好吃,老爸都會下廚,尤其是我最愛吃的糖醋排骨,嘻嘻。記得有一次,姐姐在學校晚上發高燒,老爸連忙趕了過去,到的時候已經快十二點了。老爸又帶姐姐去醫院,來來回回又花了將近一兩個小時。後來我們才知道,那天老爸為了早點趕到,超速,被罰了400元。

  這就是我的家,一個愛書,愛音樂,嚴厲,卻又溫馨的家。

  我的家風家教故事徵文 篇12

  是夜,在空無一人的客廳裡,爸爸總是開著亮晃晃的燈,小喝一杯。這或許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但是對於我卻是心靈上教育的一個開始。我對於這個場景,可謂是又愛又恨。

  爸爸總說酒話才能給我最真實的教育,我一直不明白這是什麼意思,或許這就是我那平凡普通的小家庭不一樣的教風吧。

  總會清晰地浮現出,爸爸用那微醺的紅紅的臉色,用含糊不清卻令人記憶深刻的話語,對我諄諄教誨的場景。那次我的期末考試失利了,在電話裡哭得很兇,爸爸一句話沒說,卻在我回家的那晚與我深談。桌上擺著好幾個喝完的酒瓶,散在桌上好似也喝醉了,我不敢抬頭看爸爸,卻可以感受到那熾熱的眼神,。爸爸沒講什麼批評的話語,只是講了雛鷹學飛的故事,爸爸講得很認真,眼睛流露出那深切的神情似乎可以將我包圍,我明白爸爸的用心,但是卻覺得心裡很著急,想要結束這場談話,因為那種靜謐的氣氛著實讓人很是喘不過氣來,這也是我為什麼又愛又恨的原因吧。

  當然,爸爸那獨特的家教不只是在鼓勵我奮發,同時也是在思索自己的一種方式。

  每年暑假,我總會去給爸爸打工,雖然很辛苦,但是那不菲的工資給了我巨大的動力。那天,我們忘了帶足工具,導致沒辦法順利完成工作。晚上,爸爸將我叫回他身邊,陪他乾幾杯,或許是心血來潮,爸爸竟給我講起了他兒時的故事,我很是興奮,但我又很傷神,因為我知道爸爸的童年並不是很美好。爸爸說他小時候總是跑到海邊去抓魚,但是總是費了很大的勁才好不容易抓到一條,原因就是不懂得技巧。隨後,爸爸就反思著自己今天的工作,我覺得我很是幸福,有一個這麼好的爸爸,這麼好的教育。我知道很多家長總是不肯向自己的孩子反思錯誤。爸爸說“智”和“勤”才能使工作做好,我也很相信這句話。

  冬夜裡有風兒鑽進窗戶那特有的聲音陪伴,夏夜裡有清脆的蟬鳴陪伴,當然,在這些平平凡凡的夜晚裡,有爸爸那特有的教誨陪伴才是最好的夜晚。夜談是我那平凡普通的小家庭特有的家教方式。

  醉後吐真言,是爸爸教育我最用心的方式;小故事,是爸爸教誨我道理最好的途徑;“勤”,是爸爸教會我生活的基本方式。夜裡,雖然靜謐,卻瀰漫著我家那獨特的家教家風。

  我的家風家教故事徵文 篇13

  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風如雨點,它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潤下,才能健康成長。孩子只有在優良家風的薰陶下,才能出類拔萃。說到家風,我腦海裡不禁湧現出爸爸媽媽用行動教育我的一幅幅景象。

  還記得我剛剛進入小學一年級的時候,晚上回到家要開始寫作業的時候,坐在沙發上津津有味地看著電視的爸爸,一看到我到家了,馬上就把電視給關起來了,便拿起報紙看了起來。我有些不明白,便問爸爸:“爸爸,你為什麼要把電視給關起來啊?”爸爸笑著對我說:“因為你要寫作業啊。”這短短的一句話還是掩蓋不住我的好奇心,爸爸看著那好奇的我,突然“噗嗤”一笑,然後對我說:“因為做一件事要專心致志,可不能三心二意。如果我在你寫作業的時候看電視,就會影響到你的做事效率還會讓你分心,不能讓你好好地把一件事認真地去完成。寶貝女兒,現在知道了嗎?”我重重地點了點頭,然後就去房間裡認真地寫作業了。從那時候起,爸爸都在我寫作業的時候看書,看報紙。就因為爸爸的這種習慣也讓我學會了愛讀書,愛看報,書把我帶到了知識的海洋,讓我知道了書能使我陶冶情操,能帶我環遊世界。

  做人要守時,雖然媽媽沒有用言語來告訴我這個道理,可是她卻用實際行動來告訴我這個道理。每次和別人約定了出行時間,媽媽總會提前幾分鐘到,她對我說,這樣才不會讓別人等我們。媽媽說:“寧叫我等天下人,休叫天下人等我。”於是,久而久之,我也耳濡目染,學著媽媽,養成了守時的良好習慣。

  “國有國法,家有家風。”這句話想必大家都已經非常熟悉了吧!可是,一當有人問起來“家風是什麼?”,很多人都會傻眼了。家庭是社會的細胞,良好的家風,必然會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這是民族興旺發達的必要條件,是國家繁榮昌盛的必要條件。在我們的成長道路上從未離開過父母的言傳身教,家風一直都在。家風不是一陣風,是精神寶庫,是家族的面貌,是家族的風氣……

  家風是一盞燈,指引我們走向正確的道路;家風是一艘船,把我們帶到安全的彼岸;家風是……一個良好的家風才會使社會安定,國家繁榮富強!

  我的家風家教故事徵文 篇14

  一說起家風,我就想起了媽媽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無規矩不成方圓;想起了姥姥小時候給我講的故事:孟母三遷、岳母刺字……老師也經常說,好的家風不僅承載了長輩對後代的希望,也同樣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為了把孩子培養成人,無數家長甘願當“牛”做“馬”,但是,真正讓自己的兒女成龍做鳳,光有無私的愛心還不夠,還需要用好家風培養好後代。想到這兒我頭腦中不禁湧現出爸爸媽媽教育我的一幅幅畫面。

  上幼兒園的時候,媽媽總愛叮囑我幾句:“孩子,到學校千萬別和同學打架,如果有人欺負你,就回來告訴我或老師。”!上小學了,媽媽生怕我在學校和同學發生矛盾,老是有事沒事給我上“政治課”,講一些經典的故事,教育我遇事要寬宏大量,在學校要和老師、同學和睦相處,不要動不動就和其他人發生衝突。在媽媽的諄諄教誨之下,我基本上沒有和老師、同學發生過矛盾,因為我記住了要與他人和諧相處,寬以待人的處事原則。

  爸爸愛給我講:“現在的年輕人沒有幾個能吃苦耐勞的。你要從小學會能吃苦,否則不能幹成什麼大事!”爸爸還教導我:“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只有經歷了常人所不能忍受的環境,才能造就真正的人才,今後的工作和生活方可出類拔萃。”也許這就是語文中學到的“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為了響應爸爸的教育,我現在每天早上六點起床,六點四十分從家裡出發步行去學校,每天早上我都要走40分鐘,媽媽很是心疼我,總是提出“還是開車送你吧!”可每次我都會很堅定的說“不用,我能堅持。”是的,我真的一直在堅持,因為我喜歡那快速步行的感覺,況且這不僅提高了了我的身體素質,更增強了我堅韌的意志力。在前些天學校組織的冬季運動會中,我參加了3項比賽,其中200米跑步和鉛球全部拿了全校第一名。

  現在,我已經讀五年級了,已經養成了樂於助人、艱苦樸素的好習慣。仔細想想,這些都和我們家的家風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媽媽還是在每次去學校之前給我上“政治課”,爸爸還是時不時在飯前飯後給我聊聊關於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等等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非常樂於聆聽他們的一言一語,因為那正是我們家的好家風,我也一定會繼續傳承下去。

  我的家風家教故事徵文 篇15

  家庭就像是藍藍的天空,我就像是一隻小鳥,沒有它我將無法自由自在的飛翔;家庭就像是蔚藍色的大海,我就像是大海里的魚兒,沒有它我將無法歡快的暢遊;家庭就像是一縷燦爛的陽光,我就像是一顆弱不禁風的小樹苗,沒有它我就無法茁壯的生長。國有國法,校有校規,家有家風。

  做人,肯定要做到善良,善良是每一個人不可缺少的一種品質。有句話就叫“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而父母從小不是也這樣教育我們嗎?記得我小的時候,有一次,我故意像一條小道里扔石頭,然後立刻躲進小路旁邊的草叢裡,讓別人不知道是我扔的石頭,可誰知那次竟被爸爸抓了個正著,他教導我說:“怎麼能這樣?”爸爸的神情是那樣的嚴肅,爸爸生氣了,他又說道:“你這樣會把行人絆倒,還有可能讓騎車的人摔倒,這條小道雖然又窄又偏僻,但走的人卻很多,你這樣就等於在害別人!”爸爸的聲音越來越大,我在一旁低著頭,默默地聽著,慢慢地我便意識到了自己的過錯,爸爸彷彿知道了我的心思,便親切的說道:“快去把石子撿回來吧!”“好”!一個教訓讓我知道了一個道理,我應該小心地做每一個細節,不能再故意傷害到他人。

  做人,還要守信,守信也是人不可缺少的一種品質,有一句話叫“與朋友交,不可言而無信”我記得小時候的時候,有一次我下樓玩,遇見了我最要好的朋友,我和他說我們下午一起在樓下玩,到下午了,我最要好的朋友在樓下叫我,可是這時已演上了我最愛看的搞笑動畫片,我本來想和他說我不想再下樓玩了,媽媽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便說:“孩子你是選擇朋友,還是選擇電視,你從他們兩個中選一個”。“我…我選擇…朋友”,我吞吞吐吐地說道。媽媽說“好,這樣才對,孩子你要記住這句話:“朋友只有一個,而電視節目卻會總播,所以你選擇朋友才是對的”。說罷,我便急匆匆的從家裡跑出去,去找朋友。同學們如果你們遇到這樣的問題,你選擇誰?我相信,你也會選擇朋友的。

  這就是我家的家風——善良與守信之風,它讓我從中養成了許多好品質,這樣的家風值得傳揚。

  我的家風家教故事徵文 篇16

  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風如雨點,它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潤下,才能健康成長。孩子只有在優良家風的薰陶下,才能出類拔萃。最近,隨著“家風”一詞火了起來,腦海中不禁湧現出爺爺奶奶教育我的一幅幅景象。

  別人都說有國才有家,而我卻認為有家才有國呀!為什麼呢?家,一個好的家就必須有好的家風,有了這個,社會的風氣才會好起來,《大學》中說道:“所謂治國者必先齊其家。”不錯的,接下來就讓我們欣賞一下古時治家的禮儀之道吧!古人非常重視以修生為主的家庭教育,仁義禮智信忠孝廉恥等等這些美德都是齊家風的核心內容。《家誡要言》中說:“人品需從小做起,權宜苟且詭隨之意多,則一生人品壞矣。”故歐陽修在《誨學卷》裡講道‘人之性因物則遷,不學則舍君子為小人。可不念哉?’意思是說:人的品性是隨著環境的改變而改變的,如果不從小時刻砥礪自己提高自己的修養和品德,就會因為不好的環境而成為小人了。

  看吧!古時人們的家風多麼淳樸,就是離不開仁義禮智忠孝廉恥等等這些核心內容。其實這也正是人們處事做人的根本呀,對於現在來說有著非常大的借鑑的價值。

  就說說我吧,我們家那可真是非常嚴格的,我母親從來不能讓我撒謊。有一次,她不在家,讓我在家好好做作業,我嘴上答應著可心卻早已在外面了,於是等她遠去我便跑到門口玩籃球,可是一想不到的大禍突然發生了,籃球很不聽話地跑到家裡去了,連帶砸翻了一個醋瓶子。我心想不妙趕緊回去假裝寫作業,果然母親一回來看見翻倒在地的醋瓶便怒氣沖天,問是不是我乾的。我低著頭弱弱的說不是,可這怎能瞞得了她,經過她的仔細盤問,我終於抵擋不住招了。她說“你可以犯錯,但是,你絕對不可以撒謊!所以,因為這次我再也不敢撒謊了,以撒謊就心虛就臉紅。

  家風是什麼?家風就是這樣,它教你做人的根本道理,教你如何處事,教你尊重愛戴他人。一個好的家風可以教你很多,所以,就讓我們一起學習古人之孝,弘揚好的家風,共創好的社會吧!

  我的家風家教故事徵文 篇17

  家教是子女在家庭中接受的影響和教育,是一個人一生所受的初始化教育。家風是一個家庭或家族多年來形成的傳統風氣、風格和風尚,它承載著一個家庭或家族的生活方式、生活態度、文化氛圍、理念、價值觀和人生觀等,構成一個家庭或家族獨有的特色。許多長盛不衰、地位顯赫的家庭或家族,都有各自興旺發達的秘訣――良好的家教家風。良好的家教和家風對一個人有非常顯著的影響。

  中華民族注重家庭,傳下許多關於家教家風的著作,如民間的《二十四孝》《家訓書》,較為正式的《顏氏家訓》《曾國藩家書》《國語》《論語》等。這些書籍記載了大量的有關家教家風的箴言和故事,都是長輩傳授的經驗、禮儀等,以供晚輩學習。

  我出生在一個教師家庭,爸爸媽媽都是大學老師,很重視家教家風的傳承。媽媽教育我:“要友善待人。”為了使我明白這個道理,媽媽在我很小的時候就給我講“孔融讓梨”、“王泰讓棗”的故事。她怕我在學校與其他人發生衝突,有事沒事就給我上“政治課”,教育我不要動不動就與同學產生矛盾,要與其他人和睦相處。在媽媽的教育下,我幾乎沒有和同學鬧過不和。

  爸爸教育我:“要學會自立。”從幼兒園開始,爸爸就開始教我使用剪刀(還是那種比較鋒利的);三年級的時候,爸爸教我倒開水;現在,爸爸又準備教我騎腳踏車了。他說:“如果現在不學會這些基本的技能,長大以後就什麼也做不了。”這大概就是“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吧。

  爸爸媽媽不僅注重言傳,更注意身教,比如說遵守交通規則,爸爸媽媽即使在很忙的情況下也會等綠燈,不闖紅燈;再比如說勤儉節約,爸爸媽媽每天晚睡早起,辛勤工作,從不鋪張浪費。爸爸媽媽的以身作則讓我更加體會到這些習慣的含義。現在,我上五年級了,已經在爸爸媽媽的教育下養成了一些好習慣,這些跟我的家教家風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媽媽還是一如既往地給我上“政治課”,爸爸還是孜孜不倦地教我學各種東西。這些都是我的好家風。

  良好的家風傳承可以促進風尚的健康發展,每個家庭都應有各具特色的家風和家教,家長們應該責無旁貸地當起這一重任,形成家庭的凝聚力,讓社會風尚健康發展;使千萬個家庭能組合成一股強大的振興中華的力量。

  我的家風家教故事徵文 篇18

  中國是禮儀之邦,有著五千年悠久的歷史文化。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每一個家庭都有家規,而家規正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體現,更是歷代祖祖輩輩對後人的警醒。

  我家有很多家規,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一條就是要勤儉節約,珍惜糧食。

  小時候的我吃飯很挑食,總是不吃這個,不吃那個,每次吃飯都會剩下許多,這讓媽媽非常頭疼。當時我並沒有意識到這是一種很不好的習慣,直到一次回老家經歷的那件事,我才知道浪費糧食是件多麼不應該的事。

  一次回老家,看到在院子裡鋪散著一大堆我叫不上名字來的東西,媽媽說那些就是高粱,還說別看這麼一大堆也只能打一小袋高粱米。媽媽的話叫我倍感驚詫。

  吃飯的時間到了,這段時間對我來說是最難過的,因為我總因為挑食剩飯被媽媽訓斥。不出所料,媽媽又給我盛了滿滿一碗大米飯,看著這碗飯我的頭都大了,但是我無法抗拒媽媽嚴厲的眼神,只能硬著頭皮來吃。吃著吃著,我想出了一個好主意,何不叫餐桌和地板也替我吃點?於是,我一邊假裝大口吃,一邊把米飯往桌子底下撥,吃完後桌子上、地板上變成了滿天星。

  忽然,院子裡的小狗叫聲吸引了我,我放下碗飛也似的跑出院子想和小狗玩個痛快。還沒出屋門,我就被姥爺叫住了。他拍拍我的肩膀,語重心長地說:“孩子,不能浪費糧食啊,種莊稼很不容易的,你還小不懂這些的,長大就明白了。”姥爺的話和媽媽在院中所言何其相似?明明知道糧食來得不容易,為啥還故意浪費?那時,我慚愧極了,竟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姥爺看到了我的悔意,高興地說:“我們一起把餐桌上和地板上的米粒撿起來吧,洗乾淨給狗狗吃也比浪費強。”我和姥爺慢慢地撿著撿著,每一粒米似乎都有千金重,因為那都是農民伯伯汗水的結晶。

  從老家回來之後,我改掉了挑食和剩飯的壞習慣,這讓媽媽很開心,我也真正明白爸爸媽媽把珍惜糧食當做家規家訓的用心了。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是我會背的第一首詩,竟然到現在才真正明白詩中的意思。每一顆糧食都是農民伯伯辛苦汗水的結晶,浪費糧食真的是不對的行為。現在全國都在流行“光碟行動”,作為祖國未來的我們,更加應該用自己的行動將祖國的優秀傳統文化發揚光大!

  我的家風家教故事徵文 篇19

  窗外,風肆無忌憚地颳著,雨冷酷無情地下著,此時,只有淚珠在閃爍著,在蹦跳著。我的心沉重極了,彷彿有塊大石頭壓在上面,痛苦和絕望立刻就籠罩了藍天,此時的藍天不再是格外的藍了,它流露出來的是黑色,是鮮明的黑色,這黑色,包含著恐懼,同時,也包含著驚悚。淚水模糊了我的雙眼,我緊緊地攥著試卷,生怕他會離開我的視線。這時,只有兩個鮮紅的數字依然徘徊於我的腦海,——87,我,心如刀絞,痛苦極了,可是,該面對的總該面對,我無話可說。

  “放學”,這本是一句令人嚮往的話語,可是對於我而言,它又有什麼意義呢?放學了,大家都沉浸在這輕鬆的世界裡,這世界,是歡快的,也是同學們放飛煩惱的境界,唯有我,還再為這件事而擔憂。心想:“人生自古誰無死,既然試卷已經批改完畢,還不如給家長看呢!”我來到了家門前,思索了片刻,忐忑不安地進了家門。我小心翼翼地放下了書包,然後不動聲色地走進了房間。突然,母親的手機收到了一條資訊,“尊敬的家長:您好!第四單元的試卷已經發到您孩子的手上……”看著看著,我的眼淚便掉了下來,我拿著手機,剛想把這條資訊刪除,母親就推門而入,我的手一哆嗦,手機便摔落在地。母親見況,迷惑不解地問道:“兒子,你幹什麼呢!怎麼好端端地摔手機,手機又跟你無怨無仇的,你摔它幹什麼?”“沒……沒幹什麼”我吞吞吐吐地說。她似乎察覺到了什麼,只見母親把手機拿起來,一看,然後把身子轉過來,對我說:“試卷呢?”“不見了。”我堅定地說道。“胡說八道,試卷明明發了下來。”母親怒氣衝衝地說。可是“做賊心虛”呀!我無奈之下,只會把試卷交給母親,母親瀏覽了一番,可是她並沒有勃然大怒,而是意味深長地對我說:“兒子,俗話說:勝敗乃兵家常事。我們要做到的是勝不驕,敗不餒。這是我們的家風啊!”聽完母親的話,我的心豁然開朗了。

  是啊,“勝不驕,敗不餒”,我怎能在一點小小的挫折面前低頭呢?我應該以我的家風——勝不驕,敗不餒為座右銘,總結經驗教訓,昂首闊步向前。

  我的家風家教故事徵文 篇20

  家風在近年來是一個“很火”的字眼,在新聞上報道過。我也想過家風到底是什麼呢?

  在電視上報道說家風是一個家庭的風氣、風格、風尚。我不懂,但我隱約感覺一個好的家風是彬彬有禮,不講髒話;是虛左以待,落落大方;是助人為樂,快樂自己;家風就是心中有家,心中有他人。

  說起“助人為樂,快樂自己”那必然說的是我爺爺。說起我爺爺,那在我們老家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至於為什麼會這麼有名呢?主要有兩個原因。

  第一就是因為我爺爺的開朗性格,不管認識不認識的的人都會打招呼,久而久之人們就都認識他了。

  這第二點也就是因為我爺爺的助人為樂。我爺爺不僅是一個電工還是一個木匠,家裡的傢俱好多都是我爺爺做的。他可以說是樣樣精通。看到我爺爺有那麼好的手藝,鄰居們家中有幹不了的活都來找爺爺幫忙,爺爺總是二話不說放下手中自家的事給鄰居家幹活去。幹活回來後,就讓我給他揉揉腰、捶捶背。看到爺爺如此辛苦自己心裡酸酸的,勸說爺爺別幹了。可爺爺說;“別看身體上累了點,心裡開心著呢。”看到爺爺臉上洋溢著開心的笑容,這讓我對我爺爺產生由衷的敬佩。

  我的爸爸是一個平凡而帶有閃光點的人。他做事非常認真,對待哪怕一件小事他都認真完成。爸爸對我的學習很關心,但他不注重成績,只看重我的學習態度。我考完試成績一出,爸爸就對我說,自己看看卷子分析分析,看看哪些知識掌握的還不紮實,哪些是因為馬虎。因為我的馬虎,所以爸爸總是對我要求嚴格。他教育我做一件事要麼不做,要做就把它做好。

  現在,我已步入初中,我以爺爺為榜樣,做到了助人為樂,愛幫助同學。以爸爸為榜樣,養成了學習認真的好態度。同時我自己也養成了勤儉節約的好習慣。我喜歡看爺爺助人為樂收穫快樂的笑容、喜歡看爸爸認真工作的樣子、更喜歡聽媽媽諄諄教誨。因為那就是我們家的好家風。

  家風如一盞指路燈,指引我們走向成功。

  家風如一棵大樹,使他身上的樹葉能夠得到它的滋養健康成長。

  家風如一滴雨滋潤我們乾涸的心靈。

  家中有家風,樹立好家風。讓我們更加健康、向上。

  我的家風家教故事徵文 篇21

  蒸麵條鋪坐落在一條小巷的深處。

  大煮麵爐上空騰起裊裊炊煙,金屬炊具在老闆娘雙手間發出叮叮噹噹的渾厚響聲。隨著食客三三兩兩地進店入座,麵條店便成了清晨巷弄中最先喧鬧起來的地方—這家在我未出生前便早已存在的餐鋪一直以早上的好生意聞名。

  我和媽媽來店裡吃早飯,站在門口,映入眼簾的是老闆娘嫻熟煮麵的身影。聽到腳步聲,她抬起頭,對媽媽客氣地笑笑,“帶女兒來了嘛,請進。”或許是因為在個體經營的小吃店中實在很少聽見“請”這樣的字眼,我微微有些發怔。老闆娘年逾半百的模樣,笑容令眼角的魚尾紋愈發深邃。陳舊的圍裙系在腰間,卻難掩她與穿著截然不同的氣質。

  老闆娘在外面喊了一個名字,一個剃著寸頭的小男孩迅速從鋪面上的閣樓爬下來——這是老闆娘的小孫子,他拿著抹布怯生生地走到我們桌前,靦腆又不失禮貌的向媽媽問了好。與別的店裡服務員擦餐桌時的率意輕掃不同,小男孩稚嫩的雙手在桌上來回遊走,仔仔細細地拂過了餐桌的每一個角落。一股暖流湧上心頭。“謝謝你哦。”我對他說。

  “沒關係的。”他抬起頭看著我,笑容和他的奶奶有幾分相似。

  “小孩子瞎幫忙端什麼東西?”刺耳的責問聲撕破了麵館內的祥和,一屋的顧客朝聲源的方向望去。一位年輕女子的桌前撒了一攤麵湯,滾燙的湯汁潑灑在她身旁小男孩的手上,他卻像是被嚇傻了似的仍緊緊抓著湯碗。那女子誇張地向後挪動著身子,毫不掩蓋臉上的鄙夷與焦躁,幾乎在同一時間,老闆娘快步走進屋裡,看到眼前的場景,她二話不說便要求孫子向這位客人賠禮道歉,在小男孩顫巍巍地照做之後,老闆娘又再三向這位女士表示了歉意。

  老闆娘不會心疼自己孫子手被燙得生疼嗎?她不會因客人咄咄逼人的態度而慍怒嗎?她一定會的。她大概是把自己那一刻全部的感性與衝動壓制在了腦海深處,只為把自己堅守的人生準則傳遞給孫子:不管別人是否同樣有錯在身,既然是自己的過失,就要不卑不亢地承擔。

  我相信,良好的家風,家教一定會在這樣的家族代代相傳,它們無關財富,無關權勢,小到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但卻是家庭饋贈給我們最珍貴的禮物。

  我的家風家教故事徵文 篇22

  家風,是一個家庭的魂魄所在,良好的家庭教育,更易鑄造代代精英。

  家家有教,風格方式不一。出身時長輩就希望自己的後代成龍成鳳,於是日日行,日日成長,便有了耳濡目染。或文或雅,大家之風範。

  喬治華盛頓小時因想試試新斧頭的鋒利而砍到了父親心愛的一棵櫻桃樹。父親種了許久的櫻桃樹,朵朵清雅的小白花點綴在樹間,蜂蝶環繞,陣陣芳香撲鼻,本以為很快就能吃上可口的果實,沒想到卻被兒子無意間給砍到了。傷心和憤怒堵在心口,而喬治臉色煞白的望著父親,雖知道大事不妙,但仍誠實勇敢地承認了錯誤。

  父親望著他,也並沒有因為生氣去責罵兒子,反而高興地對他說:失去了一棵樹,我當然很難過,但我也很高興你鼓足勇氣向我說出了實話。我寧願要一個勇敢誠實地孩子,也不願擁有一個種滿枝葉繁茂櫻桃樹的果園。一定要記住這一點,兒子。喬治牢牢記住這些話,使他終生受益。

  我的爺爺雖和藹,但在一些方面也是個嚴父。記得一次與爺爺在樹下乘涼的談笑,瞭解到家父孩童時,一件意義重大的回憶。

  父親小時候貪玩,常常是玩起來便不知早晚,事情前後也不管不慮,也時時免不了一頓訓。一次,在下午放學後,父親回到家,爺爺見天色甚早,便催促父親去放放牛。父親把牛牽到一塊植被茂盛的小樹林,心中念著玩,急著把牛繩綁在一棵樹上,便自顧自瘋玩去了。也不知是沒拴緊,還是牛的力氣大,待父親玩足,回到那棵樹前時,牛已不見了蹤影。父親急得滿林子竄,發了瘋似的心急若焚地找著,可是這牛也不老實,怎麼找也好不著。

  父親揣著心事回到家,久久站在大門前不敢進去。爺爺見父親許久未回,打算出門尋找,正看見父親紅著耳根,滿頭大汗地蹲在門前。瞭解了事情的來龍去脈,爺爺很生氣地揮起大大地耳光,卻遲遲未落在父親身上,爺爺語重心長地對抽噎著的父親說:我這次生氣雖也是因為丟了頭牛,但更令我生氣的是,你做事不留心謹慎,處處想著玩,大大咧咧。你這急性子再不改,以後必不能有出息……

  爺爺的話語,如雕刻般,落在父親心頭,至今父親仍處事謹慎,隱去了以往的大大咧咧。

  孩子是樹,需成長,成長不經要經歷風雨,也需要營養,而那家教便是成長為棟樑的靈魂。

  我的家風家教故事徵文 篇23

  春節期間,中央電視臺在海內外華人中進行了“你的家訓是什麼”的隨機調查採訪。從被採訪者回答的情況看,有的回答是家訓的問題,有的回答是家教的問題,有的回答是家風的問題。家訓、家教、家風三者之間從嚴格意義上講是有區別的。所謂家訓,是指家族或家庭對子孫後代立身做人等方面所立的規矩或告誡的話,比較籠統和概括,比如“誠信、孝順、進取、自尊”、“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等。所謂家教,是指家長對子女立身做人等方面進行的教育,比較直接和零碎,比如“人不能懶惰”、“待人要有禮貌”等。所謂家風,是指在家訓的規範下,在家教的保障下,在全體族人或家人的共同踐行下,形成的一種家庭風尚,比較外在和獨特,比如“樂善好施”、“誠實守信”等。

  家訓在中國古代體現得比較明顯,那時社會教育不發達,教育手段也較為缺乏,加之人口流動受限,一姓以家族形式在一個地域居住的往往較多,一個家庭出現三世同堂、四世同堂甚至五世同堂並不鮮見。為加強對族人或者家人進行有效的行為管理或道德規範,族人(家庭)中年長者就要為本族(家)人制定家訓,寫於家譜中,懸掛於族祠或自家的中堂上,人人皆知,人人踐行,否則要受到家法的懲罰。家教具有直接性,即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必須是直接接觸、面對面進行。家訓則可以間接傳承,即創立家訓的人沒有必要和被傳承的子孫面對面教授,可以中間接力傳承。

  中國古代出現不少有名的家訓,如《朱子家訓》、《章氏家訓》、《顏氏家訓》、《錢氏家訓》等,它們都是中國古代家庭(族)文化的傑出代表,也是中國古代社會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家教在中國古代也相當出彩,因為那時候社會教育不甚發達,基礎教育都停留在私塾階段,高層教育不多,受教育的人很少,大多數人的思想還處於矇昧階段,人們思想的開化大多靠家庭教育來進行。這時的家庭教育侷限性很大,即興而起、即事而起,零打碎敲,基本上限於封建禮教的說辭。教育者不一定有文化,講出的道理也不一定多深刻,但它至少在那個時代是正確的,所以子女們都要聽取並遵照去做。

  我的家風家教故事徵文 篇24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也就是說:“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家規是一家的道德標準,就像糧食一般,不可缺少。而當我呱呱落地時“孝順、誠實、謙虛”就伴我隨行

  我家的誠實之風。從小爸爸就教育我要誠實守信,因為它是做人的道德標準。有一次,爸爸和媽媽都出去了,我獨自在家。正當我玩得高興時,卻不小心把媽媽的最喜歡的杯子打碎了,但我沒有跟媽媽說。過了兩天,媽媽說她的杯子不見了,怎麼也找不著。這時我顯得特別緊張,站在那不敢動,爸爸看出了端倪,拉著我說:“你一定知道媽媽的水杯去哪了,是不是?我低下了頭,說出了事情的經過。可是爸爸並沒有批評我,還表揚我是誠實的好孩子。他還說:“杯子碎了還可以買,可誠實是買不回來的。”我把他的話深深的埋藏在心靈的深處。

  我家的孝順之風。百孝順為先。從我記事那天起,爸爸媽媽對爺爺奶奶的孝順就刻在我腦海裡。他們從不和爺爺奶奶頂嘴,家裡的大小事情,爸爸媽媽都會聽取爺爺奶奶的意見。有時奶奶發脾氣,爸爸總是陪著笑臉,不停的討好。事後還不忘教育我:“奶奶年紀大了,有時事情做得多,就會有脾氣,我們要讓著她。上次奶奶得了重病,住院了。爸爸媽媽天天去看望她,希望她能早點好起來。媽媽曾經對爸爸說過“百孝順為先,孝敬是沒有底線的。”就在這一刻,我暗暗下定決心,我也要做一個孝順的人。

  我家的謙虛之風。有人說:成功來自於謙虛。因為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去年,我被評為省級四好少年,我非常得意。那孔雀般驕傲的尾巴就翹了起來。家庭聚餐時,還在姨媽和表妹的面前賣弄,媽媽用嚴厲的目光看向我,我還不以為然。回到家,媽媽語重心長的對我說:“‘小荷才露尖尖角’,你的不足之處還有很多,要學習的地方也有很多。剛取得一些成就就在人前賣弄,這樣對嗎?”我慚愧的低下了頭。媽媽又說:“即使以後取得了一些成就,也不要沾沾自喜,要時刻勉勵自己,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這樣才能取得更大更好地成就。”這時我對媽媽說:“媽媽,我錯了。我以後一定不會驕傲的!”

  樹立和繼承端正的家風,是”正能量“的傳遞。有了這些優良的品質,我們的家,我們的社會一定會更和諧,更幸福。

  我的家風家教故事徵文 篇25

  最近,“家風”一詞火了起來,“家風?什麼是家風?”對於我一個上小學四年級的學生來說,有些懵懵懂懂,搞不懂。後來經老師的講解,我豁然開朗。家風,簡單來講,就是一個家庭或家族的傳統美德風尚。比如,尊老愛幼,不頂撞父母,從小講文明、懂禮貌;每天養成講究衛生的好習慣;吃飯時不能挑食,不剩飯,不浪費;不說謊話、不愛佔小便宜,做一個誠實守信的孩子……

  說起來,我家的家風還是很多的。我這隻快樂的小鳥每天都生活在家裡這片蔚藍、溫暖的天空中,雖然自由自在,卻有著家風這條看不見的航線在指引著我一路前行的方向。

  “孝”字當頭

  《弟子規》中“首孝悌”告訴我們“孝”在當先。我們家的孝不重大節,卻重小節。我們家的飯桌呈長方形,爺爺坐在中間的椅子上,奶奶坐在右手邊的第一位,爸爸坐在左手邊第一位,媽媽坐在右手邊的第二位上,我坐在左手邊第二位。一個簡簡單單的座位安排中卻包含著長幼尊卑和濃濃的孝義。吃飯的時候往往是爺爺先動第一筷,我們才捧起飯碗在濃濃的家和的氛圍中吃飯,更表現出了我們對爺爺和奶奶的孝順與恭敬。

  “禮”字在後

  我們家可以算得上是“書香門第”。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中,我一出生就被大人教導要有教養,要有禮貌。爸爸帶著我去買菜,我見著阿姨說阿姨好,見著叔叔說叔叔好,把賣菜的人恭維得合不攏嘴,菜錢都算便宜了好幾塊呢!我自然也是鄰居、老師眼裡文明、穩重的好孩子一個,還經常成為其他孩子的“學習榜樣”。

  “淨”字壓軸

  媽媽是處女座,有一點小潔癖。每當看到我的房間有一點小凌亂的時候,就會“河東獅吼”,逼我把房間收拾乾淨,直到她看順眼了為止。每天清早媽媽肯定要把地拖一遍,無論春秋冬夏。我有時看到媽媽太累了,會主動和媽媽一起拖地,打掃衛生。媽媽在我的“協助”下,我們的家永遠是一個乾淨整潔的家。不管是誰第一次去我家時一定都會有一種耳目一新的感受的!同時,在媽媽的帶動和感染下,我和爸爸都開始行動起來,每天堅持“淨面,淨身,淨屋”。

  “孝”、“禮”、“淨”這三個字作為我家的家風實在是再合適不過了,因為它們代表的是我們家的良好形象。我在家裡這片蔚藍、溫暖的天空自由自在的生活,感到非常幸福!

  我的家風家教故事徵文 篇26

  這是一幅讓人觸目驚心的漫畫:爸爸燒菜,給小費要女兒去打醬油;爸爸要求快一些,女兒立刻要求小費翻倍,說:“特快和普通快遞能是一個價嗎?”爸爸一臉驚愕。

  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是做兒女的本分,是孝,是愛,是感恩,如果連這點兒心懷都缺失,家庭中事事拿金錢來衡量,處處以利益為計較,那麼家庭還有何溫暖,親人還何謂親情!我突然看到了父子反目,兄弟鬩於蕭牆的畫面。殷鑑不遠,歷歷入目。

  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說的是把心中之愛,家中之愛,推己及人,則天下大同,人世盡善;而反之,如果“圖”吾父以及人之父,“謀”吾母以及人之母,如此推己及人,推家庭及社會,人儘可謀,事無不利,則道義崩離,世風淪喪,如魯迅語“所住的並非人間!”

  而反觀現實生活,挾屍要價,指路收錢,洪水氾濫,徵一木御溺流而獅子大開口如此種種,我們看到的還少嗎?至於老虎蒼蠅成群現,電信詐騙無底線,老人倒地不去扶,看著烈火中的焚燒的生命穩穩拍攝42秒,科技無光,“明星”燦爛,曬名包,拼豪車,誰又能說這不是唯利是圖,唯利是樂的極品體現呢?

  是的,我們看到了人們對金錢的狂歡,對生命的冷漠。孟子云“上下交相利則國危矣!”,信乎!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古人說“家齊然後天下平”。何謂家齊,一家興孝,一家興愛,一家興感恩,可謂家齊!而家齊源於“身修”,“身修”源於良好的家教家風,家教不正,家風不正,整個家庭唯利是教,子女唯利是學,以至打醬油、買蔬菜要金錢驅動,考試學習求物質獎勵,而無孝悌,無仁愛,無感恩,自然無以成君子,無以成品格端正,心性純善,有責任明道義之人。

  家風成國風,國風影響家風,當整個國家民族家家戶戶上上下下行孳孳為利之風,何以崛起,何以偉大!

  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一家不齊何興國邦。是的,是時候了,我們當覺悟當反思家教家風於家於國意義體大,為家為國去功利之教,興孝愛感恩美好之風。唯此,父母子女之間才能少一些驚愕惡的表情,多一些欣慰的笑意。情意濃,家庭暖,民族興,子孫福!

  我的家風家教故事徵文 篇27

  有編輯問:“這是你的筆名吧?”還有人忍不住打聽:“當初怎麼給你取了這樣一個名字?”其實這個名字不是筆名,是真名,是爺爺為我取的。雖然他去世已經31年了,但我時常想起他。

  爺爺也算是一位老幹部,新中國建立後當過我們縣修造船廠的廠長,改革開放初期我們縣成立國營的航運公司,他應該也稱得上“元老”,加之奶奶也是航運系統的老職工,按照政策,父親可以去航運公司上班,但爺爺沒有找關係、“動腦筋”讓父親“坐辦公室”或從事排程調配等較為輕鬆的工作,而是讓父親到一隻小木船上當了一名最普通的水手,天天水裡來浪裡去,一干就是幾十年,從小木船到水泥船再到鐵板船,父親直到下崗其最高職務都只是一隻內河小船上的“大副”。

  後來哥哥出生了,父親問爺爺取什麼名字好,聽說爺爺一錘定音:取名“正志”,諧音“正直”,如果再生一個孫子就取名“正氣”,兄弟二人名字的最後一字合起來為“志氣”,做人不僅要正直正氣,還要有志向、有骨氣,不是靠自己本事得來的東西堅決不要——這是爺爺一輩子的堅守,他希望能傳承下去。有件小事充分體現了爺爺的這種性格。

  我們家緊鄰公路,記得我四歲的時候,有次一輛運西瓜的貨車翻到路邊,西瓜滾得到處都是,左鄰右舍聞風而動,大呼小叫:“有不要錢的西瓜吃啦!”看到很多大人小孩把大大小小的西瓜往家裡搬,搬了一趟又一趟,我和哥哥站在屋簷下饞得直流口水,看著看著西瓜快被搬完了,我就纏著哥哥說:“我們也去搬西瓜吧!”哥哥拗不過我,並且他自己其實也非常想吃,就說:“好吧,我們也去搬幾個!”說著就打算往外走,一直沒做聲的爺爺忽然大聲怒喝:“我看今天誰敢去!”震得我頭皮發麻,只見爺爺臉色鐵青,寫滿震怒和威嚴,似乎要過來揍人,我們都被嚇住了,再也不敢挪動半步。

  在我人生的很多關口,常常有一些“高人”指點,要我去給某人送點禮“拜拜碼頭”,但是我總是想起爺爺的那一聲怒喝:“我看今天誰敢去!”他這句話就像楊震的“四知”一樣淪肌浹髓,我在多個機關、多個崗位工作過,從沒送過一次禮,從沒多報一分錢賬,沒收過一個紅包。有時我會向別人解釋我名字的來歷,不是炫耀與標榜,而是下意識的提醒與情不自禁的回憶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