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中華美德傳承良好家風的徵文

弘揚中華美德傳承良好家風的徵文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都嘗試過寫徵文吧,藉助徵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徵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弘揚中華美德傳承良好家風的徵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弘揚中華美德傳承良好家風的徵文1

  從我記事起,媽媽總是教導我要做個正直、善良,熱心助人的人。在我們家漸漸形成了一種默契:不管看到身邊誰有了困難,總要去幫一把。

  很多次我們出門,經常會看到一些殘疾人,在向過路的人尋求施捨。媽媽總會讓我拿著幾元錢去輕輕地放在他們的手裡,她說:“幾元錢雖不多,但也可以讓他們吃上一頓熱乎乎的飯菜,讓他們感覺到世間還有溫暖。”當我看到他們感謝的眼神時,我才真正體會到了助人為樂的幸福。

  在家裡,媽媽和爸爸還教會我要勤儉節約。他們說:“一絲一線,一餐一飯,都要想到勞動人民的不易,所以,不能奢侈浪費。”所以每次吃飯,我都要吃得乾乾淨淨,不剩一個米粒。平時不隨便向大人要零花錢,對於自己的零花錢,總是合理計劃,把它用到最需要的地方,買一些文具書本之類的學習用品。媽媽和爸爸說得對,勤儉是傳家寶,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不能因為富裕了就丟掉。今天我們的富裕生活是老一輩勤儉節約的成果,我們要對得起祖先,對得起大自然的恩賜。

  尊老愛幼也是我們的好家風。爸爸媽媽告訴我:奶奶年紀大了,腿腳不便,她出門,我就是她的“小柺棍”。我慢慢地扶著奶奶走在街上,祖孫倆的笑聲飄得很遠很遠。奶奶有什麼好東西總是捨不得吃,一定會留給我這個“開心果”。我相信,和睦的家庭會永遠幸福快樂!

弘揚中華美德傳承良好家風的徵文2

  中華民族五千年曆史中孕育了無數的優秀傳統美德,其中很多傳統美德是以“家風”的形式代代相傳、延續至今的。如尊老愛幼、勤儉節約、謙恭孝順、善良禮讓、和氣為貴這些最美德透過一代又一代的言傳身教,在現代社會積澱、傳承和弘揚,形成一個家庭的價值共識,也形成了全民共識。

  古語說得好:“百善孝為先。”說的是孝順父母是人類各種美好品德中最重要和佔據第一位的品德,也是每個家庭都應該首先傳承的家風。

  古代埋兒奉母,棄官尋母的故事,足以讓人們唏噓不已,而當今捐腎救母,退學為母的故事,更是令我們感動萬分。不一樣的時代,演繹著相同的主題,那就是孝敬父母,回報父母。

  小時候總是在父母懷裡撒嬌,然後是看著白髮增多卻是無能為力,總是說要讓父母以後更好的過日子。可是到大了,卻又很多人忘記了小時候的承諾。都說孩子是父母心頭一把刀。兒時的調皮,少年的叛逆,青年的奔波,何時才能讓父母省心呢?只有人到中年,自己有了孩子,才能感知父母當年的恩情。而此時的父母已過花甲之年,身體大不如前,還能陪伴我們多少年呢?因此孝順是最不能等待的事情。

  可是,在很多的家庭中,常常可以看到這樣的情景:吃過飯後,孩子扭頭看電視或出去玩,父母卻在忙碌著收拾碗筷;家裡有好吃的,父母總是先讓孩子品嚐,孩子卻很少請父母先吃;孩子一旦生病,父母便忙前忙後,百般關照,而父母身體不適,孩子卻很少問候。這種現象,使子女不自覺地養成嬌慣、任性、懶惰、自私的不良習慣。凡此種種,值得憂慮。

  而我們經常看到這樣一則廣告:一位剛下班的年輕媽媽,忙完了家務,又端水給老人洗腳,老人對她說:“孩子,歇會兒吧!別累壞了身子。”她笑笑說:“媽,不累。”年輕媽媽的言行舉止被只有3、4歲的兒子看到了,兒子一聲不

  響地端來一盆水。年幼的兒子吃力地端著那盆水,搖搖晃晃地向媽媽走來。盆裡的水濺了出來,濺了孩子一身,可孩子仍是一臉的燦爛。把水放在母親的腳下,為母親洗起了腳。

  父母的言傳身教就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孝順的家風需要每一位父母給自己的孩子做出榜樣,良好的家風才能代代相傳。 其實父母親要的真的不多,如果不能天天見面,每天只是電話的問候,足矣讓他們安睡一晚。週末減少不必要的應酬,有時間多回家看看父母,陪老人說說話。外出旅遊時儘量帶父母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有時,我常在想:我希望我的子女以後如何對我。那現在,我有沒有如此對待我的.父母?

  在這個世界上,最親近你的人,最包容你的人,最捨得花時間陪你的人,一定是父母。孝與感恩是人最基本的美德,感激父母,善事父母,體現的是人內在的品質。兒女最需做好的一件事情,就是好好報答養育自己的父母。傳承好家風作文一百字

  現在,家風是人們熱議的話題之一。其實,家風是個古老話題,對家庭成員而言,有什麼樣的家風,就會有什麼樣的處世態度。孝敬父母,關愛父母,就是一種最重要的家風。好的家風在人們的成長過程中起著別的東西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某種品德和力量的源泉。就是說,做兒女的,在好的家風薰陶下,會用好的家風內容來塑造自己的行為,從而成就自己的一生一世。

弘揚中華美德傳承良好家風的徵文3

  “校有校規,家有家風”是人們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但一問道“家風是什麼?你家有什麼家風?不用擔心,今天我就想跟大家一起談談家風。

  爺爺愛給我講很多關於他當年的艱苦生活,告誡我:“現在的年輕人沒有幾個能吃苦耐勞的。你要從小學會能吃苦,否則不能幹成什麼大事”!爺爺還教導我“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只有經歷了常人所不能忍受的環境,才能造就真正的人才。也許這就是“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勞其筋骨,餓其體膚……”吧!

  每次外出做公交時,媽媽總會叮囑我,上車後看到老爺爺老奶奶都得主動讓座。爸爸就經常對我說:“一個人要知足,要知道感恩,孝順長輩回報他人。”父母都是很有孝心的人,所以在這個方面,他們給我做了很好的榜樣。爺爺奶奶每次來我家時,爸爸總是會給他們添茶倒水,我也學著爸爸的樣子給其它客人添,還會偶爾給客人們送上幾句祝福語,客人們看我這麼懂事,不由得連連稱讚我是個懂事的好孩子。

  爸爸經常在一些有坡度的路上幫老爺爺老奶奶推三輪車,爸爸常常跟我說“舉手之勞,對方很開心,自己也很開心”。

  今天,我已養成了樂於助人、艱苦樸素等好習慣。仔細想想,這些都和我們家的家風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

弘揚中華美德傳承良好家風的徵文4

  同學們,你們家風是什麼呢?先聽聽我的家風吧。

  我先給你們說一說我的家庭成員吧。我的爸爸是一名導遊,媽媽在公司工作,爺爺奶奶是農民,姥姥姥爺也是農民,這就是我的家庭成員,我的親人。

  我的家風有勤儉節約這個四個字,說起來就得說爺爺奶奶在農村種地的事了,每次颳風下雨,爺爺總是惦記自己辛辛苦苦種的土豆。爺爺奶奶省下來的錢春天用來播種,秋天豐收了,爺爺的表情真是笑的合不攏嘴,別提多高興了。爺爺奶奶經常提醒我不要浪費任何食物與物品,因為這是好多人付出很多的辛苦,才有我今天的美好生活。

  說起講文明,講禮貌。你幫孕婦阿姨讓過座嗎?我讓過!你知道嗎?我和那個阿姨還住一個小區呢!而且正巧是一個單元的,旁邊的阿姨還誇我是個好孩子,從此以後我與阿姨成了好鄰居。

  爸爸媽媽從小帶我出門就告訴我見人要打招呼、講文明、講禮貌,所以我見到人都會主動到招呼、問好。大家都說:小姑娘真好啊!我要感謝謝爸爸媽媽把我培養成一個有禮貌的孩子。

  你給姥姥或親人洗過腳嗎?我給姥姥洗過,那個時候姥姥每天都接我上下學、給我們做飯,我感覺姥姥特別的累,有時候我也會幫忙做家務,我和姥姥非常的親。媽媽教我要孝敬長輩,尊敬長輩。

  我有專屬於自己的書櫥,裡面裝滿自己喜歡的書,每次完成學校老師佈置的作業,我都會看這些書。我看過《童年》、《快樂日記》、《我的野生動物朋友》等,讓我學到了很多知識。

  這就是我的好家風:勤儉節約、樂於助人、尊敬長輩、積極學習。好家風有利於我的成長,好的家風有利於家庭幸福。我希望每個家庭都有一個好家風。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