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良好家風的徵文範文(通用5篇)

傳承良好家風的徵文範文(通用5篇)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裡,大家一定都接觸過徵文吧,藉助徵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資訊。你寫徵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傳承良好家風的徵文範文(通用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傳承良好家風的徵文1

  俗話說:家庭是社會的縮影。家庭進步,社會就會向前發展。我認為,家風是一個家庭遵循的行為準則,是幾代人傳承的道德規範。我家的家風就是勤勞節儉、尊老愛幼,我願意傳承好這一家風。

  提到我接受的家風,不得不提我的爸爸。

  他出生在一個農村的家庭,爺爺奶奶從小就教導他做人一定要勤勞節儉。爸爸小時候經常參與家務勞動,農忙時更是忙得很。爸爸跟隨著爺爺奶奶等長輩一起收麥子、掰棒子、刨花生、摘棉花等農活都幹過。雖然很勞累,有時汗流浹背、腰痠背痛,但家人靠自己辛勤的勞作,換來了豐收的碩果,看在眼裡,美在心頭,開心的總是不得了。除了經常參與家庭勞動,我爸爸還非常愛惜糧食,每次我掉了飯菜在地下時,爸爸就罰我背誦?憫農?古詩。這就是我家勤勞節儉的家風,從小爸爸便讓我懂得只有付出了,才會有回報;只有節儉,家庭才能興旺。爸爸的話一直這樣教導著我。

  在家中爸爸不僅教導我要勤勞節約,他們還特別在我們小輩面前注重尊老愛幼。我家族人多,大大小小几十號人,比我爸爸大很多的堂姐堂哥也有,比我爸小的堂弟堂妹也有。我爸與這些堂兄妹相處融洽,很少紅過臉,對堂弟堂妹更是愛護有加,這些堂弟堂妹們總喜歡鬧著要我爸爸講故事等,一有好吃的,他們一定就會分享給他們。我爸爸媽媽對爺爺奶奶也很是尊重孝順,從不頂撞。每次見到爺爺奶奶,我爸爸媽媽總是和顏悅色,哪怕自己工作再忙甚至遇到煩心事,也從不把不開心帶給爺爺奶奶。至今為止,我沒有看到爸爸媽媽頂撞過一次爺爺奶奶。至於爺爺奶奶生病什麼的,爸爸媽媽更是上心,雖經常很忙,但還是盡心盡力照顧。這就是我家尊老愛幼的家風,儘管我有時做得不夠好,但相信有了爸爸媽媽的身教,我一定會傳承好的。

  爸爸經常說:“勤勞節儉,家庭才能興旺。尊老愛幼,家庭才能和睦。”儘管幼小的我似懂非懂,但我相信這是個理。我要傳承好這一家風,相信我吧!

  傳承良好家風的徵文2

  樹立良好家風,傳承中華美德。

  古有岳母為兒刺字名流千古,盡顯岳氏家風;曾國藩以“勤”為人生要義,彰顯曾門家風;現有盧永根心存大教育,甘願化作護花的春泥,英雄楊科璋以速度書寫青春,用懷抱護住花朵。這是傳統文化的良好傳承,這是代代相傳的民族之風!

  孝敬老人,嚴教子孫,尊老愛幼,辛穆存心。記得,在七年前的一個寒風刺骨的冬天裡,外婆突發重病,在住院期間,爸爸媽媽放下所有的一切,就這樣交替著、無微不至地照顧著外婆,每每看到他們疲憊不堪的身影,就讓我心疼不已,這段記憶讓我永遠難以忘懷。這些就是孝心嗎?長大後才知道,爸爸媽媽是在以身作則,樹立榜樣!在他們的言傳身教下,現在的我,在家人吃過飯後,我會主動的洗碗,在媽媽下班後,我會主動給媽媽倒杯茶……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感恩父母的付出,珍惜幸福的生活。我覺得這就是最大的“孝”。

  飲水要思源,吃飯當節儉。粒粒盤中餐,皆是辛苦換。小時候爺爺就常講“節儉興家,浪費可恥”。這個淺顯的道理,深深的印在我的心裡。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都是節儉之人,爸爸媽媽也繼承了他們的優良傳統。在我的家裡穿衣服從不講究穿大牌。爸爸媽媽總說:穿衣只要大方得體就可以。我也是節儉之人,鉛筆用到握不住再換新的。吃飯的時候,爸爸媽媽從來都是讓我吃多少盛多少,不允許掉剩飯。爸爸媽媽對我的要求是:不浪費,不攀比。時間長了,我就養成了這樣的好習慣,這完全來自於我嚴格的家教。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節儉是對家庭幸福的盤算,也是一份社會義務的擔當。

  勤勞一日,可得一夜之安眠;勤勞一生,可得幸福之長眠。在我家“勤”不僅體現在學習上,也體現了在生活中。奶奶用它勤勞的雙手把我家的空地整成一個小菜園,讓我們吃上了純綠色無汙染的蔬菜。姥姥姥爺更是勤奮之人,姥姥除了睡覺好像沒有一刻是閒著的,好像她的眼裡總有幹不完的活。還有我的爸爸,他在工作上也很努力,每天早出晚歸,總是一絲不苟,踏踏實實。總之,勤奮才能讓人上進,在他們的影響下,我一定也要養成這樣的好習慣。

  “買地不肥實,其繁系耕鑿。良田少鋤理,蘭焦香亦薄。”長輩們用勤勞的雙手為我們創造了美好而又幸福的生活,所以我非常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幸福。

  千年家風,“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這幅家教對聯,底蘊厚重,韻味深長。於家,這是風範;於國,那是脊樑!我們的國家是千千萬萬個幸福家庭組成的,每一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風家訓,良好的家風家訓對社會而言就是一種道德的力量,他需要我們一代又一代的傳承下去,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實現幸福的四大目標:和諧文明健康富有,我們的祖國才能更加穩定和諧繁榮強大!

  傳承良好家風的徵文3

  家訓,家教,這是每個人家裡的傳統家風。家訓,就像是給人做人的訓言;家教,就像是給人約束的教育;家風。就像是給人做人的風氣。我認為,家風每一個都對我們的身心有著極大的好處。是我們認知事物的基礎,待人的禮儀。

  小時候,我老是抱怨怎麼家裡面規矩這麼多,很煩,常常觸犯了家規就要挨罰,在我的記憶中,這樣的一條家風使我永不遺忘。

  這是一個傍晚,媽媽早已做好了飯菜,可奶奶遲遲沒有回來,餓了一天的我看著桌子上豐富的飯菜,嚥了咽口水,也不顧爸爸以前說過的話,超起筷子就吃,正當我吃的帶勁時,一雙大手阻擋了我,我抬頭一看,是爸爸,連忙放下筷子,站了起來,臉紅的像個太陽。“你奶奶還沒回來,吃什麼!”爸爸斥聲說道。我結結巴巴的說:“我餓了”,這時,門口傳來奶奶的聲音,“開門”,我看了眼爸爸,跑去開門。當我開啟門的一瞬間,我看見她皺皺的眉頭上留著晶瑩的汗珠,

  一種暖暖的親情湧上心頭,我想,我是不對,不該在奶奶沒回來就吃飯,她這麼辛苦。我拉著奶奶上了飯桌,這是大家都已經團坐了,我低著頭,問著:“奶奶,今天怎麼這麼晚回來?”奶奶擦了擦額頭的汗珠,對我說:“今天啊,奶奶事情沒幹完,被組長檢查發現東西沒放完,所以啊,回來晚了。”我疑問著:“明天可以幹啊?”“不行,今天的事情一定要做完,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每天都有新的任務,今天不做完不罷休。這是你姥姥教給我的,我把它視作家風啊。”我沉思著:“學習也一樣麼?”這時,我想到爸爸佈置的作業還沒寫完,趕忙下了飯桌,寫了起來,爸爸見了,連忙問:“怎麼不吃飯了。”我回答爸爸:“我想起今天您佈置給我的作業還沒完成,我寫完了就吃。今天的事要今天做完”一家人開心的笑了,我知道,最開心的一定是奶奶!

  幾年過去了,這一條簡單卻刻骨銘心的家風使我的學習有了更大的進步,相信,在將來,我一定會受益終身。

  傳承良好家風的徵文4

  舟車所至,人力所通;天之所覆,地之所載;日月所照,霜露所隊。凡有血氣者,莫不尊親,故曰配天。——《中庸》

  大風泱泱,大潮滂滂。洪水圖騰蛟龍,烈火涅槃鳳凰。文明聖火,千古未絕者,唯我無雙;和天地並存,與日月同光。中華文化傳承千百年,歷久彌新,恩澤了無數炎黃子孫,之所以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沿傳千百年不絕,是因為其核心“孝”道,孝作為各大世家的家訓家風,是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和傳承優良家風必不可少的,傳承中華文化必以“孝”道為核心。

  家風是一個家族歷經歲月的沉澱,世世代代的.相傳,從而形成獨具特色的優良的風氣,是一種讓後代繼承人立身於社會,讓後代繼承人終身受益的品質。形成優良家風,“孝”是不可或缺的,夫孝者,善繼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孝者必繼先人之志,傳承先輩之業。這使得優良家風能夠經久不衰,這是傳承家風的核心內容。子曰:“為人子止於孝,為人父止於慈。” 為人子要孝順尊敬父親,為人父要關愛教育兒子,形成子承父志的家風,這也是構建和諧家庭達成“家和萬事興”的基本途徑。

  百善孝為先。孝作為中華文化的根源,有千年的淵源。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家風主要是教育後人成為棟樑之才,然做人必先學孝,羔羊尚且跪乳,烏鴉尚懂反哺,人若不孝,何以萬物靈長自詡?古人較為重視家風的作用,培養子女以孝為核心的倫理道德體系,更兼以悌、忠、信、禮、義、廉、恥,讓繼承的後人懂得進取,胸懷凌雲,心繫國家民族之榮辱,會為社會創造價值,為人民謀福。這也正是我們當代面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所需要的。現今,倘若我們都重視家風的作用來重振家風,那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會得到弘揚,社會風氣將會蔚然成風!

  老與子,孝也。孝者,能傳承文明聖火也。欲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傳承優良家風必不可少孝,必以孝為核心。有一本看似不起眼的兒童啟蒙讀物《弟子規》,是據《論語》等經典集孔孟等聖賢的道德教育之大成編寫而成,其中蘊藏著先哲對我們後人的教誨,是傳承家風的寶典,當代社會可以透過這類優秀國學經典來弘揚中華優良家風。

  依稀還記得春節時期央視有關家風的調查和訪談,人們都淡褪了對家風的重視和理解甚至是漠視。傳統的家風,是以封建小農經濟為基礎,以儒家文化為核心。隨著時代的進步,家風也要與時俱進,推陳出新,不斷融入新時代的氣息,但“孝”的核心地位不能動搖,需在此基礎上革故鼎新,培養後人踐行八德。

  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堅持以“孝”為核心,中華民族之偉大復興,定將舒天昭暉,磅礴於東方。傳承優良家風,昭示於後代,將永世莫忘。我們後繼人則任重而道遠哉!

  ——月明臆安

  傳承良好家風的徵文5

  “家風”看到這兩個字首先讓我聯想到的是種種嚴厲的家規!依照我的看法,家規像是一些列在紙張上的條條框框,就像是約束人做事情的一把戒尺,如果有人違反了就要受到懲罰!而家風是一種潛移默化的規則,他不需要列舉,他不需要宣導,更不需要背誦!是一個家庭裡一把無形的尺子,子子孫孫代代傳承。

  從小在農村長大,所以我的童年不是那種錦衣玉帛的日子!爸爸經常外出賺些零花錢,地裡的活就都落在了媽媽的肩膀上,媽媽沒有時間照顧我們姐弟三個,從小是奶奶把我帶大,所以我和奶奶的關係格外的親!記憶力都是奶奶的影子記得小時候家裡的電視機總是那麼的新鮮,裡面有看不完的節目。當時的願望就是一整天哪裡都不去就在家裡看自己喜歡的節目,但是在奶奶看來這是絕對不允許的,因為奶奶有她自己的理由:第一是經常看電視對我的眼睛不好,第二是這樣會浪費電費,那個年代每分錢都是那樣的珍貴!奶奶總是說攢著錢給我娶媳婦。所以我已經習慣了奶奶的安排,每天什麼時間看電視什麼時間休息都是有時間的!漸漸的我養成了習慣!習慣一旦養成也就感覺理所應當了。如今奶奶已經離我而去,但是奶奶的教導卻永遠的留在了我的內心深處,我也將奶奶對我的教導教導給我的後代,我想節儉是中華兒女的傳統美德,不管到什麼時候也不會過時的!奶奶用實際的行動教會了我節儉持家的道理。從我記事從來沒有見爸爸媽媽吵架打架,他們真的很和睦,從來也沒有說髒話罵人等不文明的行為!也許是環境的原因吧,所以我自小沒有和誰家的小孩說過一個髒字,村子裡的人經常守著爸爸媽媽誇獎我,我想很大一個原因就在於此吧。謝謝爸爸媽媽給我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家和萬事興,和睦的家庭才能有進步,才讓人感覺到家的溫暖!我為生我養我的爸爸媽媽感到自豪!等我以後結婚生子也會像爸爸媽媽一樣,努力去維護一個模範和諧家庭!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社會要和諧的前提是無數個家庭的和諧,家庭要和諧離不開良好的家風,傳承美德,共同發展!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