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家風好家訓徵文(精選16篇)

好家風好家訓徵文(精選16篇)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跟徵文打過交道吧,徵文具有主題鮮明、內容清楚的特點。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徵文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好家風好家訓徵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好家風好家訓徵文 篇1

  又過了一個生日,年紀已經到了古人說的“三十而立”,對於“立”的含義,想起小時候爺爺一直掛在嘴邊教導我的話——“明德守信,為立心之本;勤勉高節,為立身之本;忠君孝祖,為立人之本。”當時我年紀還小,爺爺一遍一遍的解釋給我聽,他告訴我一定要像爸爸一樣牢記這句話,遇到事情多想想,就知道應該怎樣做了。現在雖然爺爺不在了,但是這句話一直伴隨我成長,我想,這應該就是我們家的家訓。

  對於這個家訓,我最早記住的是“明德守信”。小時候,在田字方格本上學寫字,爺爺就會在旁邊說,寫字要寫滿整個“田”字格,橫平豎直,就像做人一樣,大大方方,品德正直。一個品行不端、德行糟糕的人不可能結識真正的朋友,獲得長久的成功。信用很重要,答應別人的事情,哪怕再難也要做到。爺爺說的多,我聽得也多,但是直到親眼目睹了一件事才讓我深刻領悟這些話的意思。

  妹妹兩三歲的時候,有一次病了要去醫院,但是她害怕打針,一直哭鬧個不停,爸爸著急的情況下就答應她說不打針,只是給醫生看下。我陪著妹妹,跟著爸爸一起到了醫院。醫生檢查完之後,悄悄地和爸爸說妹妹需要打針,示意要爸爸配合他一下,爸爸想了想就抱起妹妹,哄騙她,轉移她的注意力,醫生就趁機快速地給妹妹打了針。妹妹意識到疼的時候已經打完了,馬上大哭。這是在醫院經常見到的一幕,但是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卻驚呆了在場的人。只聽到“啪!”的一聲,妹妹狠狠的給了爸爸一個耳光!因為她是被抱著,離爸爸的臉最近,小孩子也不懂得控制力道,不知道是因為打的大力,還是因為生氣,爸爸的臉立馬就紅了,看著爸爸一口氣憋在嘴裡,脖子青筋都起來了,眉毛也緊緊皺著,怒生生的瞪著妹妹。

  暴風雨前的低氣壓,估計下一秒就要爆發。周圍人都屏住呼吸,可妹妹還不會看臉色地邊哭邊喊“爸爸,你騙人,說好不打針的,你說話不算數!”誰知道,爸爸突然意識到了什麼,剛剛憋的那口氣被爸爸深深的吐了出來,下一秒居然對著妹妹尷尬生硬地揚起嘴角,可能是想讓他自己看起來是在笑吧,輕輕地拍著哭的很委屈的妹妹,溫柔的說:“是,是,對不起,是爸爸說謊了,是爸爸說話不算數,爸爸錯了,下次絕對不會不守信用了”,最後和妹妹勾了勾小手指才算了結了這件事。

  即使一個大男人,也不絕能失信於一個兩三歲的小女孩,爸爸做到了!這一幕這麼多年一直在我的腦海裡,清晰,深刻。事到如今,在家庭聚會上,媽媽還會時不時聊起這件事,妹妹也很是歉意,爸爸卻一直嚴肅地堅持說妹妹當時做的對,“‘人而無信,百事皆虛’,我們大家都要銘記“明德守信”,此為立心之本,欲立人需立身,欲立身,先立心。”

  此外家訓的另外兩點,我也一直用來自律。“勤勉高節”和“忠君孝祖”,人要勤奮自勉,對辛苦勞累之事報感激之心,趁機增進自己的能力,積累經驗,磨鍊意志,要像松柏的堅貞勁直,對領導要忠貞,對長輩要孝順,順其意,聽其命,且不忠不孝之人勿近,但不能愚忠愚孝,人都有疏漏犯錯的時候,應該選擇合適的方式提醒並幫助改正,才是真正的忠孝。

  對於這句家訓,長輩們始終言傳身教,以身作則,身體力行。許多年過去了,我慢慢體會到這幾句話的深刻意義,從理解它,到以它為指路明燈,用以立身處世,持家就業。現在我也到了即將為人父的年紀,我會將這個家訓說給我的孩子聽,並像祖輩教導我一樣教導他們,並叫他們傳承給他們的子孫後代。

  好的家規家訓,不僅是祖祖輩輩對後代的鞭笞,也承載了祖祖輩輩對後代的希望。無規矩不成方圓,樹立端正的家風,繼承優秀的家規和家訓,更是值得弘揚的民族文化。

  好家風好家訓徵文 篇2

  中國曆來特別重視家族傳承與家庭教育,自古就有許多家訓,甚至是今天個別有名望的大家族依舊延續著祖上的諄諄教導,一經提起這些家風、家訓來聊聊時,自然會別有一番滋味和特別自豪的情感。

  記得小時候每每外出時,父母會百般叮嚀:緊睜眼、慢張口、謙虛謹慎、待人接物要有禮貌如此云云。父母的這些教育使我領悟到的無怪乎是:謹言慎行、為人低調。這些教導的話語雖不大氣,但也相當的適用中肯,在普通民眾間為人處事去使用也是恰到好處的。

  每當穿梭在文化名城的小巷深處時,不經意間就會看到“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的匾額。儘管房屋已是老舊簡陋,但有了這些穿越歷史的家訓,才更能顯示出房屋主人曾經滄桑的經歷以及世代延續家風所帶來的家業平安的傳承。細細品味這十個字,不免讓人陷入沉思,回味深遠。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家風”傳承的重要性,不亞於血緣的傳承。“忠厚”與“詩書”,就是中國古人所強烈追求的理想精神與文化特質。古人渴望這種精神與生活方式能夠世代相傳,也就把它作為家族興旺與驕傲一種圖騰符號。

  中國古代重農桑,“耕讀傳家”是古人世世代代最理想的生活方式。耕田既事稼穡,又豐五穀,既養家餬口,又安身立命。讀書則是既知詩書,又達禮義,既能自強不息又能厚德載物。然而中國歷史上大多數老百姓雖與名門望族無緣,但他們都有自己的家風傳承。透過歷史來看,每個家族好的“家風”都稱得上是中國人千百年來薪火相傳的信仰,所以“耕讀傳家”就是在以農耕文明著稱的中華民族中所有中國人共同的家風了。“耕讀傳家”不但讓國人學會做人,而且還讓國人學會謀生,從古至今已經深深印在每一箇中國人的心中了。

  歷史上能夠傳承數十代、輝煌不滅的家族是不多見的。大多是顯赫一時,後因家風不繼,子孫不能夠維繫家風,或是世事變遷大難臨頭,使得家族分崩離析,瞬間灰飛煙滅,給後人留下“俱往矣”的無限慨嘆。正如《紅樓夢》裡的“好了歌”唱得一樣蒼涼,“陋室空堂,當年笏滿床;衰草枯楊,曾為歌舞場”一曲殘香,就會又給我們漂浮出了歷史上曾經的那份感傷和蒼涼。然而在今天千千萬萬個家庭中,還能有多少“蛙鳴稻浪,詩書吟唱”可言呢?漸行漸遠的“耕讀傳家”也許就只能成為當今世人的無限鄉愁吧。

  有幸讀到《曾國藩家書》,全書以“重德修身”為宗旨,真實細密,平常而又深入地教化著子孫後代。曾國藩對自己及家人要求非常高,不僅在封建的清王朝末期成為修身治家道德楷模,也讓崇尚禮儀的儒士大家稱譽為“道德文章冠冕一代”。 曾國藩認為持家教子要注意以下十事,勤理家事,嚴明家規;盡孝悌,除驕逸;習勞苦為要義;不可有餘財;聯姻不必定富室名門;家事忌奢尚儉;治家注重:考、寶、早、掃、書、疏、魚、豬八字;親戚交往宜重情輕物;不可厭倦家常瑣事;擇良師以求教。《曾國藩家書》可謂概括了中國古代持家立業的基本生活理念和世代相傳的傳統。無論是從修身持家、交友教子、還是處事理財、為政治學等都十分的詳實細緻,對於我們現世也不愧為一部生動的生活寶鑑。這些教導對現代人仍有教育指導意義,也令現代的“紈絝子弟”以及那些被“官二代”“富二代”坑過的“爹”們感想頗深吧!

  生活中我們要懂敬畏,做人要有底線,這是我們在中國傳統教育中所總結出的教誨,即使在不懂敬畏、缺乏底線的今天仍有無數中國人在堅持。我們必須堅持好的家風,好的家風能夠培育出家之驕子、國之棟樑;樹立好的家規就能夠培養出更多的品行良好的國之公民。

  好家風好家訓徵文 篇3

  每個好的家庭都要有好的家風…在每個美好幸福的大家庭中,都會因為爸爸媽媽的陪伴而溫暖,同時也伴隨著家風的和諧氣息。

  一個好的家風可以讓一個孩子很好的成長,而我就生活這樣一個很好的家風中。在家中父母難免會因為一些磕磕碰碰而吵架,但他們從不會互相指責、斥罵,更多展現在我面前的是他們理性的一面。平時在家中媽媽也會常常嘮叨在學校應該怎麼尊重老師同學,更會講一些退一步海闊天空的道理,時間久了我腦海中也會時不時的出現這幾句話,與其說她是生我養我的母親,不如說她是我人生的第一個導師。

  每次飯桌上的話題都是最多的,我總是覺得每天的這個時候都是對一天的總結,當然飯桌上的禮儀是一定要遵循,媽媽常常對我警告的有這幾點:

  1、吃飯不要狼吞虎嚥,嘴巴不能發出吧唧吧唧的聲音。

  2、吃飯時嚴禁邊吃飯邊大聲說話。

  3、不能翹腿。等等……雖然還有很多條的規矩但是正是因為有這些束縛著我讓我更好的成長。而我和媽媽之間也不僅僅只有這些法則。

  “該學習的時候學習,該玩的時候玩!”母親嘴中也總是掛著這句話。是的,該學習的時候學習:我和媽媽做了一個作息表,週一至週五毫無疑問的是學習,一直到週六下午出了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在加上課外的練習。該玩的時候玩:每個週日媽媽都會帶我出去玩,雖然名義上是“玩”,但是每次出去都會遇上一些形形色色的人,這也算是讓我“長了見識了”。

  常常會聽到旁邊的人會被這麼讚揚“這個孩子真有修養,看上去就很乖的樣子。”我想之所以這個孩子會被人這麼誇獎是因為她長期處於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中,一個人的修養是一時裝不來的。就好比街上的一些小混混他們何嘗不是處於一個不好的社會環境中,而且他們大多數家中都不會有一個良好的家風,才會導致他們這樣,相反如果他們的家人更多一點關愛他們,家中也沒有什麼不好的風氣,他們也不會邁出小混混的這一步。

  所以我們要建構和諧家風,父母在家中要學會樹立好榜樣同樣也要與孩子保持親密無間的關係,在孩子面前更要學會抑制住自己不好的情感;孩子也要學會設身處地的去理解父母,儘量做最好的自己,展現在父母眼前。

  好家風好家訓徵文 篇4

  青春期的孩子真是煩人!沒有經歷過與青春期孩子共同相處的家長是無法體會個中的滋味的。毫不客氣地說:煩,累!

  前久和一個老同學聊起對孩子的教育問題,他對我說了一句話:“只要引導孩子學好《弟子規》就什麼問題都迎刃而解了。”我恍然大悟。是啊,一本小小的《弟子規》卻涵蓋了生活習慣、禮義廉恥、學習習慣、保護環境等方面的知識內容。它確實是一本非常優秀的家教讀物。

  《弟子規》原名叫《訓蒙文》,為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後經清朝賈存仁修訂,改名為《弟子規》。其內容採用《論語·學而篇》第六條:“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的文義,以三字一句、兩句一韻編纂而成,具體列舉出為人子弟在家、外出、待人接物和求學等時應有的禮儀與規範。清中葉以後此書最為流行,一度成為私塾的必讀課本,堪稱是啟蒙養正,教育子弟敦倫盡份、防邪存誠,養成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不僅如此,它還適合各個年齡段的人讀誦、受益。對家庭和諧,社會風氣的淨化都有極大的好處。說到此,我又想起了多少次去朋友家玩的情景。

  朋友家有兩個女兒。這兩個女孩和同齡的其它孩子不一樣。他們的言談舉止都十分文雅大方。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都非常好。學習也非常棒。接待客人熱情大方。老大現在在中國工商學院攻讀博士學位,老二在曲靖一中,成績也特別好,明年高考。不僅這樣,她們兩姐妹給我們的印象是自幼就特別愛讀書,而且很會招待客人。給我們倒茶續水,席間給客人盛飯夾菜,儼然是個大人的模樣。大家都誇讚孩子無比懂事勤快,都向其家長取經,他們是如何教育孩子的。朋友總是說,他們哪有什麼妙招,只是引導她們從小讀《弟子規》。在孩子讀《弟子規》的時候因勢利導,給她們講講其中的一些道理。同時,讓她們按《弟子規》裡講的道理去做。當然,做父母的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好好地引導孩子。用實際行動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教育孩子。在孩子成長的每一個階段,都讓孩子學習《弟子規》,調整自己的心態,規範自己的言行,做到尊老愛幼,孝敬父母,努力追求自己的理想。說到此,我們不凡看看歷史,從古至今,但凡學業有成,事業有成者,其家風家訓均有《弟子規》的影子。

  是啊!一部《弟子規》雖然不是鴻篇鉅著,但它卻從每個方面規範了我們的言行。另外,《弟子規》裡還講了忠、孝、仁、義的典故,這些故事十分經典有趣,孩子們樂於接受,也容易接受。同時,這本書裡還講了“餘力學文”和“護生愛物”“保護環境”等。在“餘力學文”這一部分主要告訴我們在學習之餘還有多餘的時間和精力,就好好地培養學習一些情趣愛好,比如琴棋書畫等,對我們的情操修養有很大的提升。在護生愛物,保護環境的意識上也從小得到培養和加強。

  《弟子規》這部國學經典,它不僅適用於家庭教育,成為很好的家訓家風教育,也適用於學校教育。如果學校能夠根據不同階段的學生進行《弟子規》教育,再力爭家庭的支援與配合,嚴格要求和督促孩子的言行,那麼,我們培養出來的學生絕大多數都應該是有理想,有紀律,有文化,有道德的人。我們的國家和社會何愁優秀的人才呢?

  好家風好家訓徵文 篇5

  我家一共有四口人,分別是:我、母親、父親,還有哥哥。

  老爸是個既勤奮又認真的人,他每天都早出晚歸忙於工作,還經常出差。一年沒幾次能見到他,但老爸只要一有時間就會陪我。有一次陪我散步時,我隨手把零食袋子丟在了地上,老爸看到後一定讓我撿起來放進垃圾桶裡,他說:要從小學會愛護環境,懂得尊重環衛工人的辛勤勞動。

  老媽是一個既勤快又節儉的人。她做得一手好菜,我們全家特別有口福;下班回家,老媽經常輔導我學習;家裡也被她打掃得乾乾淨淨,佈置得非常溫馨;她有一雙靈巧的手,經常把我破舊的衣服縫製得像新的一樣,天衣無縫,把我打扮得很帥……總之,老媽有許許多多可誇之處,希望她永遠美麗!

  說起我哥,我有點不太喜歡他,他做事總是讓我不太理解,他還經常對我實施“家庭暴力”。每次“戰爭”,自然我是敗將,如果讓我爸看到了,就會坐下來給我倆講道理,教育我們要相互禮讓,尊老愛幼,我會明白是我不懂事,無理取鬧才惹惱了哥哥,才會發生不愉快,我們相互道歉,重歸於好。哥哥也會送我禮物,尤其我過生日時,我哥送了很多的禮物給我。他送給我的《貓和老鼠》週年紀念版的VCD,是我最喜歡的,我很珍愛它。

  這就是我的家,父親讓我懂得尊重別人,母親讓我懂得勤儉,哥哥讓我懂得相互理解謙讓。我有一個幸福的家。我愛我家,更愛我的父親、母親和哥哥,在我以後的成長道路上我要永遠記著它,讓這好家風永遠伴隨著我。

  好家風好家訓徵文 篇6

  “國有國法,校有校規,家有家規。”這句話曾經一直在我耳邊迴盪,讓我明白了每個家庭都有家風、家訓。

  家風就是家裡的道德品質,家訓就是家裡的規矩。我家的家風就是品德高尚,家訓是誠實守信。

  星期五的中午,老師來發錢,零錢不夠了,就讓我去換零錢,我來到商店,老闆給了我一打零錢,我數了數,發現數目不對,這時老闆已經進房裡去了,我內心裡有個聲音,走吧,老闆沒發現。突然,一個更大的聲音響起,“趙紫怡,你是少先隊員,你學的知識哪去了,怎麼能丟失人的原則?”我趕緊喊來老闆,把多的錢還了回去,老闆誇獎了我,我臉上火辣辣的。這著實給我上了一堂印象深刻的思想道德課,以後將時刻警醒著我,做人要誠實守信。

  中國曆來都是禮儀之邦,五千年的歷史文化傳承至今。我們作為未來的接班人,更應該發揚好的家風家訓。

  好家風好家訓徵文 篇7

  感觸

  還記得去年秋天的一個晚上,果果洗漱完畢乖乖的躺在床上,並沒有像往常一樣喊我給她講故事,我正納悶呢,走進臥室一看,果果把頭蒙在被子裡小聲抽泣著……我連忙拉開被子,看她眼角還掛著金豆豆。

  “怎麼了,是不是太累了?”

  這些天兩場演出同時排練,可能是把孩子累壞了,白天要上學,放學去排練,晚上回家還要趕作業,如此強度,別說是六七歲的孩子,就是大人也吃不消啊,想想難免有些心疼。

  “我,沒事,不累。”果果好像特別委屈。

  “那你怎麼哭了呀?是有什麼事不開心嗎?還是在學校和同學鬧彆扭啦?”

  “都不是,我,我是看你太累了!媽媽~~~”一邊說著,一邊就大哭起來。

  我的天啊,聽了這話,我的心都快化了,我以為她要說我想要什麼你不給買;或是覺得太累不想堅持排練;或是乾脆說肚子疼……我還在琢磨著怎麼與她鬥智鬥勇呢,她竟然,竟然是說“你太累了”!

  ……

  後來,當然是我抱著她一起哭了起來。

  我們都不是因為累而哭,果果看我每天接送她上學,準備一日三餐,還要陪她上各種學習班,陪她排練,陪她寫作業,我想,她也在心疼我。

  感恩

  在我上高中時,我最大的願望就是能擺脫我媽的管制,還時不時和她對著幹。現如今我也當了媽,真真切切能感受到,媽媽的愛是純粹的無私。

  我想,如果我的孩子長大結婚了,我也會給她的孩子洗尿布,不讓我女兒沾一下涼水;也會幫她們帶孩子,不讓我女兒受一點累;還會每日三餐每週不重樣的伺候,生怕孩子們太忙顧不上好好吃飯;到那時候,只要我還能幹得動,我會傾我所有,盡我所能。就像我的媽媽對我那樣對待我的女兒。

  有一次,我和老媽聊天,不知怎麼就聊到老媽百年之後。

  老媽說:“等我死了,你們也不用買什麼好風水的墓地,就把我的骨灰往海里一撒,或是乾脆把我身上這些還能用的老零件都捐了……”

  我當時就繃不住了,眼淚大顆大顆的往下掉,還氣急敗壞地喊著:“那我想你怎麼辦?我連個祭拜的地方都沒有,我要去哪裡找你啊?”

  “看,看,我就是說說嘛,還抹上眼淚了,行了行了,我不說了好吧!”

  我當時真的是很激動,可是老媽卻不以為然。我知道,她是怕給我增加負擔。以前家裡條件不好,想吃的東西不敢買,想出去旅遊怕花錢,可是現在我工作了,我有能力為您做些事情了。每年兩次的旅遊地點由老媽隨便選,每週一次下館子更是雷打不動,老媽還時不時向鄰居阿姨炫耀我又給她買了什麼。老媽嘴上說太花錢了,可是臉上卻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儘管皺紋日益增多,儘管背脊不再挺拔,她在我心中依然偉大。

  前些天過端午節,老媽給果果送來親手做的香包和五彩繩,還有一大袋子的粽子,這些都是老媽親手包的。

  我迫不及待的撥開還有餘熱的粽子,邊吃邊說,“現在誰還包這些啊,太麻煩了,超市裡都有賣的。”

  老媽不緊不慢的說:“那能一樣嗎?哪有自己做的好吃,反正我閒著也是閒著,你們先吃點,要是覺得好吃,我再包些豆沙的。”說著就把剩下的塞進冰箱裡。

  想起一句老話,“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有媽媽的地方就是家!

  感動

  我和老公從相識到現在已有十六載,感動常常有,最讓我難忘的要數前年我爸住院的時候。我爸在我很小的時候就和我媽離婚了,之後也不怎麼聯絡,我結婚的時候也沒參加,所以老公對這個陌生的岳父也沒什麼好感。

  一天, 我接到一個陌生號碼的來電。

  “宏宏,我是爸,我,我最近身體不太好,醫生說要做手術……”

  “……”

  經過和醫生的談話,我爸確實需要做心臟支架手術,手術風險未知,還面臨著一筆高額費用,我必須要和老公商量一下。

  介於我們家的複雜關係,我思量了許久,戰戰兢兢的告訴老公實情,為了能讓老公平緩的接受我爸,我還做了些現在看來根本多餘的鋪墊。

  我記得很清楚,那天我是打電話告訴老公的。當我絮絮叨叨的陳述完,電話那頭只說了一句:“沒事,有我呢,先治病!”

  “有我呢!”也許別人根本無法理解,他的語氣好平淡啊,卻是那麼堅定,所謂愛屋及烏,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

  之後,老公一直陪我照顧老爸,直到老爸康復出院。

  我一直認為,我們的生活已經平淡到沒有心情再說“我愛你”了,其實不然,是沒有必要說,都在心裡裝著,而且越來越濃。

  感念

  我的家庭沒有制式的家風,也沒有祖宗幾輩傳下來的家訓。我只知道讓果果快樂健康的成長,讓父母公婆安享晚年,做老公的賢內助,這是我為人母,為人女,為人妻的責任!

  好家風好家訓徵文 篇8

  在中國,很多人家中都有家訓家風,當然了,我家也不例外。但我家家訓就只有一句話:百善孝為先,百孝順為先。

  從小,父母就教我要孝順,要懂得尊老愛幼,在這同時他們自己也在用實際行動給我做榜樣:

  有一回,我家因為入保險起了一點小小的爭執。大家的意見也都不同。就在這時,爸爸決定聽爺爺奶奶的。為什麼呢?用爸爸的話來說,這就是百孝順為先,意思就是要適當的順著老人,讓他們順心。如果沒有順,又哪來的孝呢?

  爺爺奶奶年紀都大了,難免有時會有些小矛盾,一遇到這樣的情況,爸爸媽媽總是耐心的勸說,從不頂撞爺爺奶奶。儘管他們有時說的'很沒有道理,爸爸媽媽也絲毫沒有要責怪他們的意思。

  爸爸媽媽常說:“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意思就是說父母呼喚,要趕快答應;父母有命令,應趕快去做。

  記得有一年冬天,爸爸正忙著修暖氣,忽然來了一個電話,爸爸接完之後就急匆匆的出去了。我心想:“還有什麼事比修暖氣還重要呢?”爸爸一回來,我就問他:“爸,你剛才幹嘛去啦?”“去你奶奶家了,你奶奶的收音機壞了,我幫忙修了一下。”我當時很是不解,奶奶的收音機難道比修暖氣還重要嗎?要知道,冬天沒暖氣妹妹會很冷的。後來媽媽告訴了我‘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這句話,我才恍然大悟。

  百善孝為先,百孝順為先,是我家家訓,同時我也將‘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親所好,力為具。’視為我的家訓。從今天開始,我一定把這幾句話牢牢記住。從現在開始,做一個孝敬父母、懂得感恩的人。

  這就是我家家風,它在我心中是最棒的。我一定把它告訴我的同學們,讓我們大家一起做新時期的優秀少年!!

  好家風好家訓徵文 篇9

  爺爺是我們家的大家長,爺爺經常講家風,什麼是家風呢?家風是教孩子做人,為人處世,怎樣長成為社會有用的人。

  我們家的家風是:尊老愛幼,家庭和睦。我有一個幸福的家庭,爺爺,奶奶,爸爸和媽媽都愛我,我也愛他們,我生病的時候大家都很著急,坐在我的旁邊關心著我,讓我吃藥。

  好家風好家訓徵文 篇10

  中華民族素有“禮儀之邦”之稱,向來重視家教,“家家之訓”形成了“家家之風”。正是在這種成長環境中,我們體會著父母的言傳身教、老一輩的諄諄教導,在生活中學到了很多。

  我的家庭是幸福的四口之家,在這個家庭中成長,從咿呀學語的小嬰兒到現在亭亭玉立的女孩,伴隨我的就是在父親從小到大的教誨。

  父親老實憨厚,性子溫和,待人和善,他的一生平淡無奇,卻讓我明白了人的一生,吃虧是福。

  那是家裡剛建好房子的時候,一家人喜氣洋洋,圍坐在一起,一向不善言談的他開口說:“房子總算建好了,是件好事啊!”我能聽得出他語氣裡帶著的釋懷與喜悅。

  房子是建好了,但麻煩事接連而來了。下著傾盆大雨的那天夜裡,窗外電閃雷鳴,感覺就像的什麼大事就要發生一樣。“咚,咚,咚!”,“開門啊!”一陣敲門聲和叫喊聲打破了小屋裡的寧靜。父親連忙起身,開啟門,笑臉盈盈地說道:“快快快,進來坐,外面還下著雨呢!”我探身一看,一個身材瘦小的中年男子正氣勢洶洶,一臉氣憤地站在門口。“咦,這不是前幾個月出去打工的隔壁老張嗎?”父親見他不肯進來,十分不解,“老張啊,有什麼事進來說吧!”這時,

  老張揚起鋤頭“嘭”的一聲,大聲喊到:“別裝樣!你知道我來是做什麼的!”父親見狀連忙揮起手,想拿開那把鋤頭,老張仍是不肯讓步。這時,母親走過來,端著一杯茶:“老張,你這剛回來,累壞了吧!進來吧!”老張這才皺著眉頭,端著茶,大叔走進客廳,憤憤地說:“嫂子啊,你們建房我不管,但你們不能佔到我家的地啊!我還打算開幾塊菜地啊,可你們都不跟我說一聲,要不是我家裡人告訴我,我還不知道呢!我也是上有老下有小啊!”父親坐在他對面,愁眉不展。母親一聽這話,不樂意了,“你這話可就笑話了,我家的房子都建在自家的原地,哪裡佔到你家的地發啊?”隨後,爭吵聲越來越大了,誰也不肯讓步。老張情緒越來越激動,“嘭”的一拳,打在父親臉上,母親慌亂了,父親踉踉蹌蹌站起來,說道:“老張,這件事沒跟你商量,算我們不對,我們會給你一個交代的。”老張想起剛才那一拳,不禁有些不安,便扛著鋤頭朝門外走去,臨走時,父親遞給他一把雨傘。雨夜,又恢復了平靜。

  “我說你這人怎麼那麼傻呢?明知不是我們的錯,那地也不是他們家啊!”母親氣不打一處來。父親抽著煙,語重心長地說:“老張也是苦命啊!身子不強壯,老伴又走得早,老母親一個殘疾,還有一雙兒女也得靠他。更何況,那地的確是有他一半的。”

  第二天,父親決定拿三千塊錢“登門賠罪”。可老張像是明白了昨晚做提不對,怎麼也不肯收下,他說:“大哥,昨天是我不對,太魯莽了。這錢,我不能收,你家有喜事還被我弄得尋麼不開心,我要是收了,還有良心嗎?”父親笑了,不再強求。老張又拿出那把雨傘,說:“這把雨傘早就把我的怒氣與不滿全都消融了啊!”父親收下雨傘,往外走去,大聲喊到:“老張,今天晚上來我家吃飯吧,咱倆好好喝一回!”“好!我一定來!”

  那之後,我們兩家關係越來越好。父親的一天知道同學排擠我時,對我說:“閨女,吃虧是福,你要懂得隱忍,懂得從他人角度來思考,也要看自身不否有需要改正的地方。”於是,我也學著去改正,去接受、容納他人,漸漸地我也體會了父親所說“吃虧是福”的真諦。

  家是縮小的國,國是放大的家,父親的言傳身教伴著我成長,這積極健康的家風家訓早已融入我們生活,代代相傳。

  好家風好家訓徵文 篇11

  為充分發掘和發揮好家風、家訓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中的作用,黃圃鎮在各中小學校中廣泛開展家規家訓徵集活動和“好家風伴我成長”主題徵文比賽,歷時5個月共收集“好家風伴我成長”家訓近4000份、徵文稿70多篇。

  據瞭解,在家規家訓徵集活動中,黃圃鎮向全鎮各間學校發放“好家風伴我成長”畫稿4000份,並從中選取130多份優秀《我的家規》,展示身邊家庭的好家風好家訓。活動同時,還在全鎮各學校以“好家風伴我成長”為主題舉行師生徵文比賽,要求結合家庭和個人實際,撰寫500字以上反映家風家訓實際的事例,講述家風小故事、分享交流家風家訓。截止10月份,黃圃鎮教育事務指導中心已收集全鎮各學校師生徵文稿77篇,經初選、複選後入圍評審稿件76篇,分為教師組、中學生組、小學生組進行評比,並評選出了一、二、三等獎。

  好的家風家訓,是一代又一代人健康成長的保證,是我們日常生活行為規範的有機組成部分。黃圃鎮透過開展本次家風家訓宣傳活動,讓老師、學生感受傳統文化的影響力,傳承好的家風家訓,弘揚中華民族家庭美德,讓文明家庭建立活動常態化、日常化。

  好家風好家訓徵文 篇12

  老話說“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這是老一輩人親身實踐後留下的經驗。

  在我的家鄉,一位會過日子的母親一定會被大家稱讚勤儉持家。於我而言,爺爺更勝母親一籌。我的爺爺是位土生土長的農民,半生時光都在農田裡度過。烈日見證了這位耄耋之年的老人辛勞的耕作,汗水揮灑了每一片走過的土地。

  我知道爺爺或許並不是那種受人愛戴景仰的大人物,但是,他在我心中是一位好長輩,更是一位好父親。屬於爺爺的年代是艱苦的,大部分人沒有殷實的家底,別說接受教育,溫飽都是問題。我自然是無法想象,蜜罐般的生活讓我六體不勤,五穀不分,怎識這般疾苦。

  記憶爺爺的形象從不是高大的,而是一個老實,稍顯執拗的老人。幼年不喜吃飯,總是將碗裡的糧食糟蹋,每每這時,爺爺的表情都會痛心疾首,彷彿我幹了什麼敗壞家門的事。時過境遷,我早已不是稚童,已然瞭解當時爺爺真的是這樣覺得的。對於他來說,我的的確確做了很多不守規矩之事。比如在餐桌上,我目無長幼,大人還沒動筷子,我早早地夾起自己喜歡吃的菜餚,而不喜歡的則不動筷。爺爺雖然愛惜糧食,但他總是捨不得責備我。不過父親就不一樣了。在別人眼裡,父親是位慈父,對於我是較為放任的,在其他的行為表現上,他不過多要求,可在餐桌上,他不會留我一點情面,即使是在別人家用餐,如果我做的不到位,他一定馬上出聲制止,不允許我吃飯上開玩笑。所謂無規矩不成方圓,其亦是百般道理的。

  父母總會把好的東西給兒女,無不例外。當我還是小學生的時候,我一度對學校校門口的小攤垂涎欲滴。剛開始還總是淺嘗,後來吃著吃著竟成了習慣,回家之前都吃得差不多飽了。久而久之,父母發現了,他們用行動嚴厲的教育了我。母親十分氣憤於我浪費錢去買這些垃圾食品,她是這樣和我說的:你吃下了一時的鮮味,給身體帶來的是永遠的危害,你年紀小,不知什麼是真正的美味,家裡的飯菜才是最好吃的。飲料零食不是說不能吃,得少吃,你卻拿它當飯吃。我看你這麼多年飯是白吃了!母親的話讓我幡然醒悟,明白自己肆意享受而不記健康,更將父母辛苦工作得到的錢浪費,沒有一點勤儉的觀念。用一個詞形容,便是胡作非為。沒有像樣的德行,忘卻了本分。勤儉的傳統需銘記於骨,牢記於心。持勤持儉,養德養心。

  好家風好家訓徵文 篇13

  中華民族素有“禮儀之邦”之稱,向來重視家教。歷史上見諸典籍的家訓並非鮮見,為後人稱頌的也很多。而“不成文”,也是我國家規家訓的一大特點,成為日常生活行為規範的有機部分。

  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風如雨點,它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潤下,才能健康成長。孩子只有在優良家風的薰陶下,才能出類拔萃。

  我是一個調皮、愛動的孩子。從小時候,每次上幼兒園之前,奶奶總愛叮囑我幾句:“孩子,到學校千萬別和同學吵架或打架,如果有人欺負你,就回來跟我說,我去找你們老師。”奶奶生怕我在學校和同學發生矛盾,老是有事沒事給我上“政治課”,講一些經典的故事,教育我遇事要寬宏大量,在學校要和老師、同學和睦相處,不要動不動就和其他人發生衝突。在奶奶的諄諄教誨之下,在幼兒園基本上沒有和老師、同學發生過矛盾。

  爸爸愛給我講很多關於他當年服兵役的經歷,告誡我:“現在的年輕人沒有幾個能吃苦耐勞的。你要從小學會能吃苦,否則不能幹成什麼大事!”爸爸還教導我:“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只有經歷了常人所不能忍受的環境,才能造就真正的人才,今後的工作和生活方可出類拔萃。我想也許這就是“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

  現在,我已經步入小學中年級了,我已逐漸養成了樂於助人、艱苦樸素等好習慣。仔細想想,這些都和我們家的家風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奶奶還是在每次去學校之前給我上“政治課”,爸爸、媽媽還是時不時在飯前飯後給我聊聊關於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等等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非常樂於聆聽他們的一言一語,因為那正是我們家的好家風。

  我一直在想,樹立端正的家風,繼承優秀的家規和家訓,是值得弘揚的民族文化。如今社會一些不良習氣已逐漸退出人民的視線“正能量”得以傳遞,如再加上優良家風以打造,那麼咱們社會的風氣將會更加純潔,人民的生活將會更加美好,國家的未來將會更加繁榮昌盛!

  好家風好家訓徵文 篇14

  無論大家還是小家,都有自己的家風家訓,“國有國法,家有家規。”無規矩不成方圓,這些話都是長輩用來教育晚輩的,但什麼是家風家訓呢?現在我就來說說我家的家風家訓。

  家風就是一個家不能缺少的一種道德品質。俗話說“百善以孝為先”,我的爸爸正是用行動給我做了榜樣。去年冬天,奶奶不小心把手摔傷了,正在工作中的爸爸連忙請好假,在家照顧奶奶,每天進出醫院,在家端茶遞水,盡心盡力照顧,自己瘦了一大圈。讓我很感動,以後我也要這麼做。從這件事上讓我知道了要孝敬老人的道理。

  家訓也是家裡面的一種規矩。從小媽媽就一直對我說:“做人要誠實守信,做一個有原則的人。還要尊老愛幼,對朋友要友好等。”

  我會一直堅持下去,家風家訓對我的家庭來說,非常重要,時刻引領者我們朝正確的道路上行駛。

  好家風好家訓徵文 篇15

  看到老師給了這樣一個題目,我就一直在想:我的家風是什麼呢?

  回到家裡,吃過晚飯,我依舊座在沙發上看電視,心裡卻還在想:我的家風是什麼呢?媽媽的聲音傳了過來:“你寫完作業了?”我沒動。眼前的電視被關掉了,“你現在應該做什麼,不知道嗎?”唉!這句話我從上幼兒園時就聽得耳朵出了繭子了,去寫作業吧。“老毛病了,該做什麼的時候就做什麼,記不住嗎?”——這不就是我的家風嗎?

  從小,該我寫作業的時候,電視從不開著,也沒任何雜音打擾我。每次都只能是寫完當天作業,才可以看電視或玩電腦,小學以前不管是冬夏,每天晚上8:00是必須睡覺的,想玩,門都沒有。現在初中了,也只能寫過作業就睡覺,只有週日才可以自由。原來父母想讓我養成:認真做事,規律科學的好習慣。

  又想起來,每次家裡來了客人,父母都教我如何打招呼,他們也是熱情招待;爺爺奶奶來了,媽媽總是做一大桌子好吃的,而且最好吃的菜總是在爺爺奶奶面前,螃蟹也是給他們最大的,而媽媽只是吃最小的。現在想想,這就不就是我們的家風之一:尊老愛糼,禮讓待客,謙和做人嗎?

  這樣想起來,我彷彿記起了很多,我們全家人有時候在一起討論一下歷史,共同看一站到底,並搶答題,最後看誰對了;看最強大腦,討論那些神奇的記憶。

  我從來聽不到父母講鄰里是非,也從不爭親朋得失。他們只是認真做事,認真做人。這也是我的家風之一:做有益的事,做坦蕩君子,不做慼慼小人。

  我想:我的家風,不正是中華民族數千年的美德嗎:厚德載物,認真做事,中庸做人。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也要說:小家塑造大家,大家塑造國家,國家影響世界!

  縱觀中華五千年曆史,中國早以禮儀之邦聞名於世界。孔子提倡:“仁者愛人”,以“仁愛”之心去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愛護人、幫助人的思想,是社會和諧的重要因素。

  而國家與國家之間也如此,有的國家總是以老大自居,總是希望別國亂起來,自己坐收漁利。總是不能以“仁愛”的心態對待別人,今天挑點事端,明天做點手腳。這不正是中國人嗤之以鼻的小人行徑嗎?

  呼籲大家都從現在做起吧,用我們民族的精神去影響世界,讓世界早日“仁愛”起來吧!

  好家風好家訓徵文 篇16

  推開我們家的大門,你會發現這裡十分整潔,每一樣東西都擺放得十分整齊,但是,我們家卻很少做大規模的收拾整理,也極少出現東西找不到的情況。你想知道這是為什麼嗎?今天我就給大家介紹介紹我們家的這個好家風。不過,話還得從上幼兒園時說起。

  在我五歲的時候,養成了一個壞習慣:隨手拿了東西就隨手亂放,不物歸原位。有一次,好朋友王啟瑞來我家玩,我們從玩具架上拿了許許多多的玩具來玩,不想玩了就隨手一扔丟到地上。我們玩得不亦樂乎。等玩完之後,我才發現地上已經堆滿了玩具,一片狼藉,毫無立足之地—每動一下就會踩到許多玩具!為了不被困在玩具堆裡,我只好認認真真地做整理:先把玩具堆到一起,再把它們分門別類地放回玩具架,雖然看起來只有兩步,不過在有父親母親幫忙的情況下,我都用了整整一個小時!做完“工作”,我累得氣喘吁吁,自言自語道:“唉,累死我啦1我下次再也不拿這麼多玩具出來了。”父親神秘兮兮地說:“我有一個秘訣,可以讓你既玩得盡興,又收得很快。”“什麼方法?”我迫不及待地問道。“就是你每拿出一樣東西,玩好之後隨手就放回原位,這樣雖然當時有點麻煩,但在你最後收拾的時候就不用像今天一樣花這麼長時間來做整理了。”父親慢條斯理地解釋道。“噢,原來如此,這真是個好辦法。”我不禁恍然大悟。想起以前,去父親的辦公室玩,看到他的辦公室既整齊又漂亮,原來就是用的這個好辦法。

  於是,我和父親母親做了一個約定:以後我們用完了東西后,都及時放回原位,每個人都互相監督,互相提醒。

  從那以後,我們家變得既乾淨又整齊,而且大規模整理收拾的次數明顯減少,從每週一次到每個月一次。就這樣,我們形成了我們的好家風--隨手拿了的東西就隨手放回原位,做到“物歸原位”。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