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生活勞動創造徵文(精選7篇)

美好生活勞動創造徵文(精選7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經常看到徵文的身影吧,徵文具有主題鮮明、內容清楚的特點。那麼一般徵文是怎麼寫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美好生活勞動創造徵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美好生活勞動創造徵文 篇1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讀完《美好生活,勞動來創造》,我想到了2019年7月1日上海做為全國標杆城市率先實施的垃圾分類,並且列入了《生活垃圾管理條例》中,生活中所產生的各種垃圾和我們每一個人息息相關,在家裡,學校裡,商場裡……處處都會產生垃圾,垃圾對環境的汙染促使我們刻不容緩,愛勞動從垃圾分類開始。

  有一次,媽媽又買了一杯經常愛喝的珍珠奶茶,但又是隻喝一半怕長胖不喝了,這可麻煩啦,不能像原來一樣直接扔進垃圾桶,剩下來的杯子裡還有珍珠和奶茶,怎麼辦呢?!這可難不倒我,我靈機一動,把液體順著吸管倒入廁所洗水池,然後把珍珠倒入溼垃圾,最後把紙杯和吸管一併投入了可回收垃圾,媽媽在一旁目睹了全過程,很是感嘆我的細心和執行力,給我一個大大的贊,實在太開心啦!

  又有一次,我和弟弟下樓丟垃圾,我負責比較重的溼垃圾,弟弟拎幹垃圾,由於弟弟一邊走一邊甩來甩去,走到一半意外發生了——垃圾袋竟然被甩破了,垃圾散落了一地。我以為弟弟會哭,結果很出乎我的意外。弟弟用手開始撿散落一地的垃圾,一點兒也不嫌髒,於是我也趕緊幫忙起來,直到將地上撿得乾乾淨淨。路過的爺爺奶奶都在誇我們懂事呢!

  看我們周圍,也有很多同學只重視學習,忽視了勞動的重要性。其實勞動本身就是一種知識,是一種生存的技能。我們學習的目的就是為了勞動,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爺爺說過”人生兩件寶,雙手和大腦,一切靠勞動,生活才美好。”就是告訴我們,人不但要有智慧,更要靠雙手去創造。在家裡要幫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在學校要主動搞好班級衛生和形象,這都是對我們很好的鍛鍊。

  當我一遍又一遍地讀著《美好生活,勞動創造》的時候,更明白了勞動創造更美好的生活。

  愛生活,愛勞動,愛創造,讓我們從垃圾分類開始吧!

  美好生活勞動創造徵文 篇2

  看到這個題目,你可能有點兒好奇,勞動最美?勞動不就是做做家務,髒兮兮的,還有點累,能美嗎?可是,你是否知道,就是這平平凡凡的勞動,創造了人類。

  “人有兩件寶,雙手和大腦,一切靠勞動,生活才美好。”這是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爺爺對勞動的生動解說。是啊,從社會分工到職業分類,從結繩記事到漢字“六書”,從生活需要到勞動文化,哪一樣離得開勞動?

  還記得那件事嗎?郭亮村是太行山中的一個小村莊,唯一的對外通道是一條絕壁上的古道,又陡又險,人們把它叫做天梯。天梯最要命的就是沒法運大或重的東西,甚至村中有人生病,也根本無法到外邊去看病。20世紀70年代以前,郭亮村村名幾乎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1972年,在支部書記申明信得帶領下,村民們決心打出一條通道。全村人賣掉山羊,山藥等,集資買器材,選出十三壯士作為開路主力。十三壯士一日三餐都是玉米粥,玉米餅。全村的老老少少,無論男女都利用農閒外出打工,炸出的巖渣全村人來清理,上至70歲老人,下至8歲娃娃,人人上工地。在整個開鑿過程中,共打壞了4000多個鐵錘,消耗了12噸鋼釺,在絕壁中硬是鑿出了一條高5米,寬4米,全長1200餘米的石洞。這不正是勞動創造的現代傳奇嗎?

  也許有人要說,這離我們的生活太遠了!可就在我們的身邊,也不難見到這樣的人和事。那是一個寒冷的下午,春節剛剛過,小區裡洋溢著喜悅。破碎的爆竹灑了滿地,有的還像淘氣的小精靈一樣在天空中飄來飄去。清潔工王爺爺像往常一樣帶著好心情到樓下打掃衛生。當看到滿院子碎爆竹時大吃一驚,要是以往的清潔工早就大發雷霆了,可老爺爺卻像什麼也沒發生一樣,他不急不氣,和藹地走到樓裡,像變戲法似的拿出了掃帚和撮子,不慌不忙的將一個個碎爆竹掃進撮子裡。他一絲不苟的掃著,一個小時過去了不知倒了多少撮子垃圾,小區裡乾淨多了,只剩下車子下面的了,老爺爺向樓上問:“誰家的車?請移一下。”可沒人答應,他喊了好幾聲,還是無人回答。老爺爺見無人回答便半跪著掃了起來,灰塵已經撲到了老爺爺的臉上,可老爺爺並不放棄只是默默地掃著,當掃完時臉上已掛滿了黑黑的塵土,可小區裡卻是煥然一新,這不正是勞動創造出來的美嗎?

  “賴其力者生,不賴其力者不生”,熱愛勞動是做人,立身,安家,興邦的根本。正是依靠著勞動,人們生產和積累了大量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支撐起個人,家庭和國家的發展成長。中華民族幾千年來雖然歷經艱難曲折,但是始終屹立在世界的東方,首先靠的就是熱愛勞動這個傳家寶。

  在今天,當中國人民已經站立起來,昂首挺胸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實現我們民族的偉大復興之時,勞動依然是解決一切困難,取得一切成績的基本點。所以,請讓我們大聲喊出:“中國夢,勞動美!中國夢,勞動最美!”

  美好生活勞動創造徵文 篇3

  我的奶奶是地道的農民,一輩子面朝黃土背朝天,汗流浹背,辛勤耕耘。從小麥到玉米、從油菜到水稻、從馬鈴薯到大豆、從西紅柿到李桃……凡是田地能生長的作物,都可以成為令人人稱道令奶奶驕傲的“代表作”。奶奶說這是她勞動經驗的總結,是上天對她長年累月辛勤付出的認可。爺爺去世得早,奶奶全憑一雙勤勞的手撐起了一家人的希望。奶奶每天迎曦沐露而出,披星戴月而歸,田間、地頭,隨處可見她忙碌的身影。過重的負擔讓皺紋早早地爬滿了奶奶本不飽滿的額頭,一雙老繭遍佈的手更是寫盡了滄桑。讓奶奶欣慰的便是收穫的時節,看著豐碩的收成,總會露出甜蜜的微笑。正是奶奶不辭辛苦地勞作,很好地滿足了一家人的生活所需。看著大家吃飽穿暖,奶奶總是笑著說:“我的勞動創造了美好的生活!”

  我的爸爸是光榮的人民教師,從事教育工作已經二十年了。除了每天早出晚歸,我經常看見爸爸抱著一摞摞的學生作業回家,一批閱就是很長時間,連吃飯都得叫上好幾遍。我還不止一次看到爸爸累趴在書桌上的情景:手臂作墊,歪斜著頭,手裡還捏著紅筆,鼻樑上的眼鏡也沒來得及取下,卻聞鼾聲大作了!旁邊則是批改過的作業,手臂下通常還壓著一小摞,亦或是備課的教學用書。遇到教學疑惑時,爸爸總會透過微信、電話等虛心請教同行們;學生作業質量不高時,爸爸總會主動聯絡學生詢問相關情況並細心補教。爸爸的努力也沒有白費,每次考試卷上都是一片片的紅勾,看著學生們取得的優異成績,爸爸總是笑著說:“我的勞動創造了美好的生活!”

  我的媽媽是心靈手巧的產科護士,她接下的新生命已經多得不可計數了。由於工作的需要,媽媽上夜班的頻率很高,我經常都不能在夜裡看到她。等到第二天見到媽媽時,她已經是面容焦黃、神色黯淡、無精打采、疲憊不堪的了。可是媽媽從不計較,從不埋怨,從不叫苦喊累,一如既往地稍作休息後繼續微笑服務於寶媽們。雖然媽媽的技法已經很嫻熟了,可她並沒有停下學習的腳步,透過書刊、影片、單位組織等多種方式提升自己,讓自己的技藝更加精湛,讓寶媽們更加滿意。每當看到寶媽們一陣痛苦後露出的開心快樂的微笑,媽媽總是笑著說:“ 我的勞動創造了美好的生活!”

  奶奶的勞動換來了家庭的豐衣足食,爸爸的勞動換來了學生的茁壯成長,媽媽的勞動換來了生命的延續傳承,他們的勞動都創造了美好的生活。

  而我呢?肯定也不能落下勞動的步伐。我要盡其所能地做好自己的每一件事,幫爸爸媽媽做力所能及的事,分擔一些生活中的繁瑣細碎,以減輕他們的負擔;我要積極地參與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在活動中總結提升,讓自己的知識和技能變得更豐富全面;我還要把學習作為“勞動”的重點,上課時認真聽課、主動討論、積極發言,課後回顧識記、用心反思、總結質疑,高質量完成各項作業;我更要博覽群書,廣泛遊歷,開闊眼界,增長見識。作為一名班幹部,我必須主動維護好班級紀律,安排好值日工作,督促好清潔衛生的打掃,熱心幫助學習上有困難的同學……

  到那時,我也可以驕傲地說:“我的勞動創造了美好的生活!”

  美好生活勞動創造徵文 篇4

  看到這個題目,你可能有點兒好奇,勞動最美?勞動不就是做做家務,髒兮兮的,還有點累,能美嗎?可是,你是否知道,就是這平平凡凡的勞動,創造了人類。

  生活中的一切都不是憑空得到的,是透過勞動,用辛勤的汗水換來的。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人有兩件寶,雙手和大腦,一切靠勞動,生活才美好。這短短二十個字,卻富含著深刻的道理。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春天農民辛辛苦苦的插種,播種等的工作,夏天又要殺蟲,秋天又要忙著收穫,跟著再種別的農作物。一年四季,這樣的順序重重複復,為的就是種出蔬菜,然後賣到批發市,再到市場,最後被我們烹調成美味佳餚。農民肩挑日月,手轉乾坤,用勤勞的雙手種出了中國十多億人的口糧,清貧簡樸卻堅韌樂觀,真是太不容易了。

  還有更多的人,各行各業,大到富商、董事長,小到醫生、護士、服務員、營業員、小賣部店長,甚至是早上凌晨就到馬路上掃大街的環衛工人。他們每天不就是勞動著嗎?無數可愛的勞動者,他們用辛勤的勞動改善了人們的衣食住行,為人們創造了美好的生活!

  記得有一次,看見媽媽忙裡忙外的,我就主動幫她打掃衛生,看似一件輕鬆的活力兒,但做起來才知道也是不容易,最終還是要靠媽媽的指導才能做好。現在,我們這些青年兒童們,不能做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人。我想對大家說:我們應該多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這樣你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你會知道如何把掃得又快又幹淨;你會掌握把窗和玻璃擦得光亮的技巧;你會發現使衣服不打皺褶的秘決……而這些就是很大的“財富”——它是用勞動換來的。隨著時代的發展,人類不能因為有了機器人,就越來越不愛勞動,越來越懶惰,機器人也同樣警醒著自己,要想有更幸福的生活,就要學習,將來勞動造福人類。

  勞動可使孩子學會生活,形成健康的人格。學會勞動,養成勞動習慣是孩子學會生活,形成健康人格的重要保證。勞動可以培養孩子自己動手創造整潔的學習生活環境,使他們明白勞動是創造美好生活的源泉,有助於孩子的心靈美。

  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歌頌勞動光榮是亙古不變的主題,讓我們崇尚勞動,崇尚奮鬥,創造更美好的未來吧!

  美好生活勞動創造徵文 篇5

  魯迅曾經說過:“偉大的成績和辛勤勞動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勞動就有一分收穫,日積月累,從少到多,奇蹟就可以創造出來。 ”

  給大家講這樣一個故事:明成祖子仁宗朱高熾曾親自到田間耕地。回宮後,有侍人給他送飯。有一次,侍人送來好幾碗飯,皇上大怒,道:“你把這些飯全都吃掉!”那侍人無比惶恐,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連忙謝罪。皇上說:“朕每天都要吃這些,每次都吃不完,只能倒掉。浪費。這飯裡的每一粒米,都是老百姓的心血。”老師,同學們,你們是否想到我們所就餐的食堂?何其相似的情形也同樣在那裡出現。粒粒皆辛苦啊,我們吃的飽一些所受的罪,一定小於那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人們,沒有他們,我們又怎樣能享受這點點勞動結晶?

  勞動可貴。勞動人民值得尊重。勞動成果更應被珍愛。反觀身側,審視我們的日常,每天的值日、每次的大掃除,同學們都幹勁十足,這彰顯了我們熱愛勞動的品格;每天的課堂上,老師們孜孜教學,不厭其煩地一遍遍傳授知識,這體現老師們的愛勞敬業。我們當為之喝彩;而在正中端莊典雅外表的背後,有清潔工人在清掃著我們的學校,有食堂職員們在準備著我們的三餐。有老師們在審閱張張檔案,使學校生機煥發。我們所屬的正中,就是一個充滿勞動創造美的大花園,能在這樣的氛圍下學習與成長,是我們一生的榮幸和財富。我們不僅會在這樣的環境中錘鍊自己勤勞節儉的意志品格,還可以增強自己的動手能力,強化自己的社會責任感。我們每個人都是幸運的。

  我們的勞動,並不一定驚天動地,更多的是體現在身邊的小事。看到其他班級的衛生區有一片垃圾,隨手撿起是珍愛勞動成果的表現。我們撿起的.不僅是垃圾,而且還是修養。老師在課堂上講課,學生們認真聽講,是尊重勞動的表現,你給予老師的尊敬,都會以你希望的方式回饋給你。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同學們,不只是美好的校園,未來的美好社會,也是要靠我們創造的。希望每位同學都能將勞動的美珍藏於心,付諸於行,尊重勞動人民,珍惜勞動成果,崇尚勞動創造,用勞動鑄就我們的輝煌時代!

  美好生活勞動創造徵文 篇6

  “人世間的一切美好生活,都要靠辛勤的勞動來創造”

  中華民族對勞動的熱愛,卻至始至終從未改變。“勞動創造了人類。”我們的祖先透過勞動開啟了人類歷史的篇章,他們從挺直脊樑,邁出山洞,結繩計數,耕田種植……

  上下五千年,悠悠華夏史,中華民族正是用勤勞的雙手,創造出了燦爛輝煌的華夏文明。五千年的錦繡華章,猶如一條滾滾長河,滋養著一代又一代的華夏兒女。詩經楚辭,明清小說,老莊哲學,唐詩宋詞猶如浩瀚宇宙中一顆璀璨的星辰,閃爍著迷人的光輝。這一切的一切都離不開勞動創造。

  勞動的力量是無窮的,億萬勞動者們用自己的力量為時代無私奉獻,強力拼搏;有他們的力量,才有今天我們的美好生活。清潔員就是億萬勞動者之一,春天他們淋著雨清掃落花,夏天他們頂著烈陽收拾地上的雪糕棍,秋天他們迎著大霧打掃落葉,冬天他們冒著嚴寒清理積雪。

  建築工人同樣也是勞動者。在建築工地裡,他們攀巖鋼筋,不顧生命危險,只為建造出一棟安全的房子。他們的背已被鋼架壓斜,他們的容顏早已抹上了灰塵,他們的衣服已被汗水滲透。儘管這樣,他們也絲毫不在意。還有醫生、護士、農民、快遞員……他們都是億萬勞動者中的一員。

  讓我們做一個小小勞動者,在學校保持校園衛生,在家中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務,感受勞動的快樂,用勞動創造美好幸福的生活!

  美好生活勞動創造徵文 篇7

  “幸福在哪裡,他在辛勤的耕耘裡……”每次聽到這熟悉的歌曲就讓我想到勞動是創造美好生活的種子。“嗶嗶嗶……”原來是爸爸哨聲響了,我連忙跟電視機說再見,光速到達“戰略指揮處”,只見爸爸提著水桶,媽媽則手握刷子,我手裡攥著抹布,我和媽媽整整齊齊排成一排,等待爸爸的指揮。

  自新型冠狀病毒大爆發以來,家人幾乎是足不出戶。早起量體溫,早飯後大掃除成了家裡每天必不可少的環節。爸爸化身總指揮,“欣怡,你負責擦寫字桌、辦公桌、茶桌和餐桌,媽媽就洗衣和做飯,而我就負責門窗”爸爸剛分完工,又囑咐了兩句:“記得要用酒精擦拭哦,完成任務我可要檢查的!”大掃除開始了,我們各自飛奔至自己的“領地”。我來到我房間的寫字桌,好像搶劫過似的,真是一片狼藉!先將桌子上的物品全部搬到地上放好,其次擰好抹布擦拭桌子,再噴灑酒精防毒,隨後將筆、書等也用酒精消毒好,最後把東西分好類,擺放整齊。哇哦!好乾淨、好整齊啊。“總指揮,你快過來看!”我開心的一蹦三尺高,就等“總指揮”誇我了。果不其然,他檢查完,眉開眼笑,讚不絕口。檢查好他便趕緊回到工作崗位上了。

  出於好奇,我悄悄去“巡查”下爸爸媽媽是否在認真消毒。躡手躡腳走到陽臺,看見豆大的汗珠“啪嗒啪嗒”從媽媽側臉掉落下來,一會刷一會兒揉的,專心洗著衣服,都沒發現我。主臥裡,爸爸用報紙在擦窗戶,目不轉睛,玻璃窗一塵不染的,乾淨極了!看見爸爸媽媽這麼認真,不行,不能拖後腿,我得趕緊回去幹活了。剩下的這些桌子都很好擦,過不了一會兒就都被我擦的煥然一新,我的大掃除任務終於完成了,彷彿新型冠狀病毒全都被我消滅了。總指揮對我非常滿意,點頭如搗蒜。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雖然這個過程有點辛苦,但我們換來了乾淨整潔、健健康康的家,科學家門捷列夫說過:“勞動創造一切,勞動者創造一切。”相信只要我們保持這樣的好習慣,疫情很快就會過去的。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