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家風好家訓徵文範文(精選7篇)

好家風好家訓徵文範文(精選7篇)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許多人都有過寫徵文的經歷,對徵文都不陌生吧,藉助徵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資訊。你知道徵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好家風好家訓徵文範文(精選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好家風好家訓徵文1

  我家的家風是“孝”,孝敬父母,尊敬長輩。父母一直告誡我:百善孝為先!家風是一條應該牢記的座右銘。有了它,我們才可以在社會上立足,才能讓自己走的更遠!銘記家風,為自己的人生做奠定而堅定的基礎,踏出堅定的步伐,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才!

  記得在小的時候,我每次去和好朋友玩兒,都會忘記爸爸或媽媽規定的時間回家,玩兒的盡興的時候就會很晚回去。讓大人們很著急,於是媽媽就對我很認真地說:“我們是怎麼規定的時間,為什麼每次都不遵守規定,這麼晚才回來。現在我們就規定,同樣的錯誤不可以犯三次,同意嗎?”我點了點頭,並向媽媽保證下一次一定遵守規定,按時回家。

  好景不長,我的老毛病又犯了。一次暑假的時候,我的作業完成了,就去找朋友玩兒,媽媽告訴我最晚六點半回家,不要影響別人家吃飯的時間,我同意了。我們玩兒得非常開心,她的媽媽再三邀請我在她家吃飯,我欣然的接受了。過了一會兒,媽媽打電話要我回家,我只好乖乖的回去了,因為已經超過七點半了。一回到家,就被媽媽狠狠的批評了一頓。我知道自己的錯誤是沒有準時回家,並且在別人家吃飯不光打擾了別人,也給別人帶來負擔。暗下決心,絕不再犯。

  現在我終於明白了“家風、家訓、家教”是什麼。“家風”是一家子的風氣,這家風一旦敗壞,這家的思想品德也會跟著壞,這家就再也難以培養優秀的後代了。如果沒有“家訓”,那麼就會把後代寵壞,只有讓他(她)知錯就改,然後再慢慢教育(她)。我想這就是“家風、家訓、家教”吧!

  好家風好家訓徵文2

  在中國,很多人家中都有家訓家風,當然了,我家也不例外。但我家家訓就只有一句話:百善孝為先,百孝順為先。

  從小,父母就教我要孝順,要懂得尊老愛幼,在這同時他們自己也在用實際行動給我做榜樣!

  有一回,我家因為入保險起了一點小小的爭執。大家的意見也都不同。就在這時,爸爸決定聽爺爺奶奶的。為什麼呢?用爸爸的話來說,這就是百孝順為先,意思就是要適當的順著老人,讓他們順心。如果沒有順,又哪來的孝呢?

  爺爺奶奶年紀都大了,難免有時會有些小矛盾,一遇到這樣的情況,爸爸媽媽總是耐心的勸說,從不頂撞爺爺奶奶。儘管他們有時說的很沒有道理,爸爸媽媽也絲毫沒有要責怪他們的意思。爸爸媽媽常說:“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意思就是說父母呼喚,要趕快答應;父母有命令,應趕快去做。

  記得有一年冬天,爸爸正忙著修暖氣,忽然來了一個電話,爸爸接完之後就急匆匆的出去了。我心想:“還有什麼事比修暖氣還重要呢?”爸爸一回來,我就問他:“爸,你剛才幹嘛去啦?”“去你奶奶家了,你奶奶的收音機壞了,我幫忙修了一下。”我當時很是不解,奶奶的收音機難道比修暖氣還重要嗎?要知道,冬天沒暖氣妹妹會很冷的。後來媽媽告訴了我‘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這句話,我才恍然大悟。

  《弟子規》裡也曾說到:“親所好,力為具。”說的就是家人喜愛的東西,要盡力為他們爭取。說到這,我就想起了我的堂弟——壯壯,他9歲。那天,他和奶奶去趕集,奶奶看上了一條毛衣,90塊,奶奶說太貴了,沒捨得買。於是壯壯把每月35元的零花錢攢了下來,再加上家人偶爾給他幾元。不出兩個月,就攢了90多塊錢。他把90元交給奶奶,為奶奶買下了那條心儀已久的毛衣。這不就應了那句話嗎——親所好,力為具。

  百善孝為先,百孝順為先,是我家家訓,同時我也將‘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親所好,力為具。’視為我的家訓。從今天開始,我一定把這幾句話牢牢記住。從現在開始,做一個孝敬父母、懂得感恩的人。

  這就是我家家風,它在我心中是最棒的。我一定把它告訴我的同學們,讓我們大家一起做新時期的優秀少年!

  好家風好家訓徵文3

  國有國規,校有校規,家有家規。現在我們就來聊聊家中的一些規矩。

  說起家規,生活中有許多的人對家規不太瞭解。其實家規和其他的規矩都差不多。家規就是家風,就是一家子的風氣。家風特別重要,它決定了一家人的品德。好的家庭有好的家風,培養出來的孩子也是有規章制度的,不會去做壞事。而家風差的家庭,家裡的思想品德也會跟著變壞,就不會有好家庭那麼優秀。所以,一個家庭的家風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要先制定一套適用於自己家庭的家規。要從小就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這樣長大才不會去做對自己不好也對家人不好的事情或者是舉動。

  在我看來孝順是最重要的一點。“百善孝為先”,我們要懂得孝敬父母,孝敬爺爺奶奶,孝敬外婆外公,孝敬老師。孝敬親人,孝敬幫助過我們的人。許多的網路上,新聞上都會有一些關於某某某怎樣對待自己的父母什麼的一些事件,現實生活中有。但我們要引以為戒。要做一個有孝心,懂得感恩的人。這樣才會問心無愧不要等失去了在後悔。

  除了孝心,我們還要做到勤儉。小時候會看見媽媽把淘米的水,洗菜的水積起來,可以用來沖廁所。會把洗衣服的水來刷拖布。當時小也不懂,直到長大後才開始漸漸明白這麼做的用意。小時候的飯碗總會剩下許多的'米粒,媽媽也總會叮囑我把碗裡剩下的飯給吃乾淨。像現在我們的生活水平變得越來越好,我們在意的也越來越少花銷也比原來要多得多,所以我們要更懂得節約。

  不僅這些還有許許多多的家規需要我們去遵行。

  如果家是一盞燈,那麼家規就是蠟燭的燈芯;如果家是一條小路,那麼家規就是照亮我們前進的路燈。讓我們一起養成良好的習慣吧。

  好家風好家訓徵文4

  中國古代家訓,是一個巨大的傳統文化寶庫。從先秦到明清,我國流傳下來的家訓可謂汗牛充棟,有的堪為經典。

  “百善之首孝為先,尊老愛幼家教嚴。”記得我還是很小的時候,就常聽爺爺說起過,那時候不懂什麼意思,現在明白了,原來這是祖傳家訓,意思就是孝順父母是人類各種美好品德中最重要的,和佔據第一位的品德,也是每個家庭都應該首先傳承的家風。

  他們雖然不會把這家訓常掛在嘴邊,但他們的一言一行已經為我樹立了榜樣。

  現在我們跟外公外婆住在一起,爸爸把他們當成自己的親生父母一樣來孝順,外婆的身體一直都很不好,時常會吃藥,爸爸下班了就會打電話問“家裡有什麼需要買的沒?藥有沒有?我一會兒買回來。”外婆掛完電話總是笑眯眯的。

  外公是我們家最勤勞,最能吃苦的人,早晨天還沒亮就起床幹活了,家裡吃的新鮮果蔬都是外公辛苦種起來的,爸爸下班回來的早,就會下地幫外公一起幹活,外公時不時的就會在外人面前誇讚爸爸。

  媽媽也是個很孝順的孩子,因為外婆身體不好,所以媽媽下班回來還要準備飯菜,燒好了要等外公外婆先上桌然後我們才可以吃,有好吃的她也總是先給外婆他們留著,媽媽常對我說:“等你長大了要孝順外公外婆、爺爺奶奶他們啊”,我微笑地點點頭。

  現在我已經是六年級的學生了,長大了也懂事了,在學校裡我會幫助低年級的小朋友,在公交車上我會給老爺爺老奶奶讓座,在家裡我也會幫爸爸媽媽幹一些家務,我要給自己樹立一個好榜樣。

  家風家訓,伴我成長,“百善之首孝為先,尊老愛幼家教嚴”,我會把這句話銘記在心,它會使我受益匪淺。

  好家風好家訓徵文5

  家有家規,校有校規。是人人皆知的一句話,可家風是什麼呢?簡單的講,就是一個家庭或家族的優良傳統風尚,它告訴我們不能養成一些不好的習慣。

  我家也有家風,雖然沒有形成特定的文字流傳,但透過日常生活我也逐漸知道了,具體如:不能在吃飯的時候講話;不能再吃飯的時候喝水;每看20分鐘就要休息一會,看看遠處,緩解疲勞……

  不過,我也有不遵守的時候。

  出門要打招呼,這是我家的家風。一次週末,我做完家庭作業後,去同學家玩,沒有跟爸媽講,我玩到很遲,一看時間。八點多了,我趕緊跑回家,爸爸媽媽站在門口等我。我告訴了爸媽,我出去玩這件事,媽媽對我說:“你出去玩也不跟我們講一聲。”爸爸說:“就是啊,出去玩就算了,還玩到這麼遲我們到處打電話都急死了!”我慚愧的低下了頭。從此,無論我去哪裡玩都不會忘記和父母打一聲招呼。

  謙讓,也是我家的家風。那次,我和好朋友佔祺克打完籃球后,汗如雨下,疲憊極了。佔祺克說要到我家去玩,我同意了。到了家裡,我開啟冰箱,恰好,冰箱裡只剩下一根果汁棒了。我毫不猶豫地撕開包裝紙,打算自己一個人吃。爸爸看見了,問我:“你自己一個人吃別人怎麼辦?”我只好把果汁棒給了佔祺克,佔祺克將果汁棒折成兩段拿了一半給我,我紅著臉說了聲“謝謝。”從這次以後,我學會了謙讓,在應該謙讓的時候不會再和別人爭。

  孝,也是我家的家風,俗話說得好“百善孝為先。”一次,家裡來了許多長輩,他們叫我,我頭也不回,應了一聲。爸爸見了,狠狠地批評了我一頓,我慚愧極了,連忙向長輩道歉,他們原諒了我。可我心裡還是過意不去,再一次向他們道歉,他們笑著說:“知錯能改,就是好孩子。”我從這以後,懂禮貌了很多,見到誰都高興的問好,大家都誇我是個懂禮貌的好孩子。我聽了,高興地笑了。

  家風是治“病”的良藥,希望優秀的家風家訓一直延續下去,伴我在成長的道路上改正更多的錯誤,做更好的自己。

  好家風好家訓徵文6

  家風是一個家庭的風氣,包括為人處事的態度和行為準則;家訓是指對子孫立身處事,持家治業的教誨。我的家風家訓是“孝·善·儉·信”。

  “百善孝為先。”我生活在一個和諧美滿的家庭裡,爸爸媽媽是我的榜樣,他們都很孝順。媽媽在紡織廠上班,非常的辛苦,但是她只要看到爺爺奶奶有農活要幹,她都會主動的幫忙,幹完活再去休息。每次去市場買菜,她首先想到的是爺爺奶奶喜歡吃的是什麼,哪些菜是適合他們吃的。這些雖是生活中的點滴,但對我的影響卻頗深。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飯後我和媽媽去散步,看到一位奶奶拎著兩袋水果正蹣跚的過馬路。“媽媽,我們正好也要過馬路,就幫那位老奶奶把水果拎過去吧。”“好啊,你真是一個善良乖巧的好孩子。”“奶奶,我們幫您拎吧。”說著,就將水果從老奶奶手中接了過來交給我,自己攙扶著老奶奶一起過了馬路。每次和媽媽一起坐公交車,我都會看到她會給有需要的人讓座,攙扶腿腳不便的人上下車,久而久之,我也養成了主動讓座和幫助需要幫助的人的習慣。每每都會聽到一句句表揚的話語,原來幫助別人是一件非常快樂的事。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勤儉持家是我家的座右銘。父母一直勤勤懇懇,兢兢業業的努力生活。他們從來不會亂花一分錢,多花一分錢,不是必需用品的不會去買。不炫耀,不攀比,不貪慕虛榮這是她時常教導我的。以前我買了新衣服新玩具就會馬上跑去和別人炫耀一番,現在我長大了,家人也經常給我講勤儉節約的故事,使我懂得了勤儉節約的道理。所以我決定以後只要是能用的,能穿的,能玩的就不必再花錢去買新的了。

  “言必行,行必果。”“佳玲,你是不是忘了什麼事啊?”我的大腦飛速的旋轉著,“啊!想起來了,我昨天答應過你要掃地的。對不起,媽媽······”“古有韓信不忘舊恩,奉金千兩以漂母;今有宋慶齡冒雨赴約,不忘與小朋友的約定。”聽完我連連點頭,以後我要做一個守誠信的好孩子!

  勤儉治家之本,和順齊家之本,謹慎保家之本,詩書起家之本,忠孝傳家之本。所以我們應該學習這些優良的家風,繼承優秀的家訓,改正不良的習慣,時刻將其銘記於心。

  好家風好家訓徵文7

  老話說“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這是老一輩人親身實踐後留下的經驗。

  在我的家鄉,一位會過日子的母親一定會被大家稱讚勤儉持家。於我而言,爺爺更勝母親一籌。我的爺爺是位土生土長的農民,半生時光都在農田裡度過。烈日見證了這位耄耋之年的老人辛勞的耕作,汗水揮灑了每一片走過的土地。

  我知道爺爺或許並不是那種受人愛戴景仰的大人物,但是,他在我心中是一位好長輩,更是一位好父親。屬於爺爺的年代是艱苦的,大部分人沒有殷實的家底,別說接受教育,溫飽都是問題。我自然是無法想象,蜜罐般的生活讓我六體不勤,五穀不分,怎識這般疾苦。

  記憶爺爺的形象從不是高大的,而是一個老實,稍顯執拗的老人。幼年不喜吃飯,總是將碗裡的糧食糟蹋,每每這時,爺爺的表情都會痛心疾首,彷彿我幹了什麼敗壞家門的事。時過境遷,我早已不是稚童,已然瞭解當時爺爺真的是這樣覺得的。對於他來說,我的的確確做了很多不守規矩之事。比如在餐桌上,我目無長幼,大人還沒動筷子,我早早地夾起自己喜歡吃的菜餚,而不喜歡的則不動筷。爺爺雖然愛惜糧食,但他總是捨不得責備我。不過父親就不一樣了。在別人眼裡,父親是位慈父,對於我是較為放任的,在其他的行為表現上,他不過多要求,可在餐桌上,他不會留我一點情面,即使是在別人家用餐,如果我做的不到位,他一定馬上出聲制止,不允許我吃飯上開玩笑。所謂無規矩不成方圓,其亦是百般道理的。

  父母總會把好的東西給兒女,無不例外。當我還是小學生的時候,我一度對學校校門口的小攤垂涎欲滴。剛開始還總是淺嘗,後來吃著吃著竟成了習慣,回家之前都吃得差不多飽了。久而久之,父母發現了,他們用行動嚴厲的教育了我。母親十分氣憤於我浪費錢去買這些垃圾食品,她是這樣和我說的:你吃下了一時的鮮味,給身體帶來的是永遠的危害,你年紀小,不知什麼是真正的美味,家裡的飯菜才是最好吃的。飲料零食不是說不能吃,得少吃,你卻拿它當飯吃。我看你這麼多年飯是白吃了!母親的話讓我幡然醒悟,明白自己肆意享受而不記健康,更將父母辛苦工作得到的錢浪費,沒有一點勤儉的觀念。用一個詞形容,便是胡作非為。沒有像樣的德行,忘卻了本分。勤儉的傳統需銘記於骨,牢記於心。持勤持儉,養德養心。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