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印象主題徵文範文

春節印象主題徵文範文

  “春節印象”主題徵文:咿呀童言有真“情”“爺爺看家,朵朵回家”,這是我妻侄女的小女孩在春節過後與爺爺道別時說出來的。妻侄女是桃源牛車河人,學路橋的,侄女婿是衡陽杉橋人,也是學路橋的,結婚後安家長沙,有一千金已歲半,乳名朵朵。

  一家三口春節回家過年,要趕正月初七上班,初五就要回長沙了。動身時爸爸媽媽奶奶均已上車,見爺爺還未上車,便鬧著:“爺爺還沒上車”“爺爺還沒上車”。她爸媽告訴她“爺爺不上車,要看家”,她似乎已懂,連說了兩句“爺爺看家,朵朵回家”表示理解,逗得眾人開懷不已。

  乍一聽,沒什麼,就是小孩咿呀學語中的一句口齒伶俐而已,但這八個字的簡短童言觸發了我的思想閥門,話裡好像還有更豐富的東東……我們中國人傳統的“家”不是現在這樣的,是一個很大很大的家族。“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孫,自子孫,至玄曾”都是一個“家”的,講求的“四世同堂”“五世同堂”,所以,不存在“爺爺看家,朵朵回家”這一說。爺爺要看守的家就在這大山深處的毛坪現在可不同了,父母、子女雖說是一家人,但分居在不同的地方。象妻侄女他們一家人可以說就有三個“家”了。在朵朵的印象中,衡陽一個爺爺奶奶,桃源一個爺爺奶奶,長沙一個自己的.“家”。

  所以就出現了一個“誰看家,誰回家”的問題。還有“家“分得更細的。我認識一朋友,他們倆口子都是退休教師,家有一雙女兒,均已成家,大女兒安家北京,小女兒讀博美國。小女兒給他們找一加拿大女婿,在瀋陽外教,如果她們添一小孩,又會生出“看家”“守家”“回家”的問題。這就是現代社會對傳統“家”的衝擊。“家”有多處,小孩雖小,她們是能感知的。

  “家”有多處,鄉村有老家,城市有新家,這就出現了誰“守家”誰“出家”的問題。“爺爺”要“看家”,“我”和“爸爸媽媽”要回“新家”去就業打拼了,因而出現了“老人”守“空巢”的現象。這還是“後輩”在外混得不錯的比較好一點的情形,“後輩”們會在城市“新家”安居,給他們的“朵朵”們創造出良好的生活環境,使她(他)們可以受到良好的教育,給她(他)們一個很好的起跑線。如果“後輩”後混得不乍的,那就會出現另一種“兒童留守”的情況,那將是“我和爺爺奶奶要看家”“爸爸媽媽要撈錢”“拜拜”的話別情形了。其實,童言並不知道什麼“空巢老人”“留守兒童”,但這一現實對她(他)的影響,她(他)們還是能感知的。據說,朵朵她們一家回長沙後接著去了衡陽。

  離衡時也是說了一大串:“爺爺再見,奶奶再見,姑姑再見,哥哥再見”,最後說不了了還來了句“都再見”。昨晚,看了一篇關於春節印象之類的文章,有網友在評論時有一段話給我印象特深:“有工作的地方沒有家,有家的地方卻沒有工作,他鄉容納不下靈魂,故鄉安置不了軀身,一個叫家的地方找不到養家餬口的路,找到了養家餬口的地方卻安不了家,從此便有了漂泊,有了遠方,有了鄉愁,有了無窮無盡的牽掛……”萬家團圓是中華民族的集體記憶,是傳統春節的文化核心。“有家的地方有工作,有工作的地方可安家”,是“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由此看來,社會雖然高速發展,但“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依然會很突出,我們的“鄉村振興戰略”還任重而道遠哦!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