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廠安全生產應急預案(通用7篇)

加工廠安全生產應急預案(通用7篇)

  在我們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難免會出現一些事故,為了避免事情愈演愈烈,可能需要提前進行應急預案編制工作。那要怎麼制定科學的應急預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加工廠安全生產應急預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加工廠安全生產應急預案 篇1

  一、總則

  1、我工廠全體員工必須認真學習貫徹、執行安全生產的方針,模範遵守國家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認真執行本工廠有關安全生產和消防管理的各項規定,以確保員工在生產過程中的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確保國家財產和集體財產的安全。

  2、搞好安全生產和消防安全工作必須要以防為主。安全生產和消防安全必須要年年講、月月講、天天講。要使全體員工充分認識到搞好安全生產和消防安全工作的重要性,要充分認識到搞好預防工作的重要性,要消滅存在的各種,要把各種事故統統消滅於萌芽狀態!加強對職工安全生產方面教育與培訓,形成人人懂安全知識,人人管安全的良好局面。

  3、為應對各種突發重大事故,必須要制定出切實可行的的精神原則,有條不紊地處理這些事故,而不至於臨陣手忙腳亂,貽誤戰機。為此,特制定本。

  4、要求我工廠全體員工人人都要熟知本的各項具體要求,人人都能按要求,在靈活指揮,妥善處理各種事故。

  二、一般規定

  1、如遇突發重大事故,在的最高領導者(指事故班組的班長及以上幹部),就是處理事故的現場總指揮。

  2、現場總指揮必須要頭腦冷靜,處理事情要堅決果斷,要按照的精神,立即組織員工展開營救工作。千萬不要拖泥帶水,耽誤救援的最好時機。

  3、現場總指揮要本著“先救援、後彙報”的原則,首先組織在現場的員工實施救援工作,待控制局面後,立即向工廠領導彙報。

  4、一旦出現現場局勢無法控制,同時又與工廠領導聯絡不上的情況下,現場總指揮有權處置各種突發事態:

  (1)如是火災,應立即向119求援。

  (2)如是人身,一時又找不到車,應立即向120市急救中心救援。

  5、一旦發生事故,所有現場員工都應積極、主動地在現場總指揮的領導下,參與救援工作,而決不能遇事退縮、當逃兵,或拒不服從領導而貽誤戰機。一旦此類事件出現,工廠必將追究責任,並予以嚴肅處理。

  三、火災事故應急處理救援預案

  1、突發火災事故後,事故班組班長應立即組織本班組員工投入到滅火工作中去,不得以任何理由延誤滅火工作。

  2、突發火災事故後,非事故班組操作人員應視當時火情的嚴重程度,在現場滅火總指揮的統一排程下,或派部分人員過去協助滅火,或採取緊急斷電停機措施,派出所有人員協助滅火。

  四、人身傷害事故應急處理救援預案

  1、突發重大人身傷害事故,班組班長和現場操作人員應採取果斷措施立即停機或停電,將受害人從機器裝置上或觸電部位迅速解救出來。

  2、如受害人大量失血,現場指揮者應立即組織員工對其進行臨時性的綁紮、止血。

  3、如受害人呼吸、心跳停止,應立即把受害者搬到空曠場地,實施人工呼吸和心臟擠壓復甦,不得耽誤半分半秒。

  4、此時,現場指揮者要爭分奪秒、當機立斷、緊急向120市急救中心求助。

  5、現場指揮者應及時向工廠領導彙報。

  6、如遇一般人身傷害事故,現場總指揮應立即向工廠領導彙報,並及時找車將受害人送往醫院進行救治。

  7、現場指揮者在處理人身傷害事故時,要本著迅速、穩妥地原則,立即予以處置,千萬不要拖延時間!千萬不要耽誤救治受害者的最佳時機!!

  五、裝置事故應急處理救援預案

  1、突發,班組班長要迅速採取措施,予以停機停電,嚴防事故擴大。

  2、如果因裝置事故連帶發生人身傷害事故,應立即救人,在把受害者救出後,立即啟動《人身傷害事故應急處理救援預案》程式,予以迅速救治,而後在去處理裝置事故。

  3、發生後,如不是因為救人等特殊情況,儘量不要移動現場各種物件,要保護好現場,以便分析事故原因。

  4、發生後,如不迅速採取“移動”“支撐"等手段來處理,有可能導致事故擴大或危機人身安全者,現場指揮可以採取這些手段來予以處理。但要做好詳細記載,並向事故調查人員講清,以便能準確判定事故發生的原因。

  5、發生重大裝置事故後,現場指揮人員在做好緊急處理的情況下,應立即向工廠領導彙報。

  六、糸統組成

  事故發生時,事故預案的實施是由糸統完成的。應急救援糸統分為指揮部和專業隊兩部分。指揮部總指揮由企業法定代表人擔任。指揮成員應包括具備完成某項任務的能力、職責、權力及資源的廠內生產、裝置、消防、醫療。指揮部成員直接領導各下屬急救專業隊,並向總指揮負責,由總指揮協調各隊工作的進行。

  工廠領導電話:

  總經理:指揮部總指揮:電話:

  指揮部副總指揮:電話:

  指揮部成員:電話:。

  專業隊組成:由車間主管組成。專業隊:事故一旦發生,經組織火速趕往,在現場和第一線具體實施應急救援計劃。

  其按任務可分為通訊隊:確保各專業隊與總排程室和指揮部之間廣播和通訊的暢通;透過廣播指導人員的疏散和自救。

  人數:5人隊長:

  成員名單:

  器材配備:對講機、電話、手機、高音喇叭、報警器。

  治安隊:維持廠區治安,按事故的發展態勢有計劃地疏散人員車輛的進出。

  人數:4人隊長:

  成員名單:

  器材配備:對講機、電話、手機、高音喇叭、指示牌。

  搶險搶修隊:該隊成員要對事故現場、裝置、工藝熟悉,在具有防護措施的前提下,搶修裝置,防止事故擴大,降低事故損失,抑制危害範圍的擴大。

  人數:2人隊長:

  成員名單:

  器材配備:防護手套、搶修工具等。

  專業隊組成:由車間主管組成。專業隊:事故一旦發生,經組織火速趕往事故現場,在現場和第一線具體實施應急救援計劃。

  加工廠安全生產應急預案 篇2

  一、火災應急的組織架構:

  1、為了統籌指揮,工廠確定註冊安全主任為火災總指揮,負責火災應急時的全盤指揮工作。註冊安全主任在火災發生時不在廠內時總指揮由工廠行政副總擔任;節假日期間由工廠安排的值班負責人擔任;

  2、保安組長是火警時的副指揮,在總指揮的領導下負責現場具體的滅火搶救工作;各部門負責人任現場指揮;

  3、總指揮、副指揮和現場指揮應在接到火警後的第一時間內趕到火災現場;

  4、為配合滅火搶救工作,工廠特成立消防突擊隊,由保安員和各車間的基層骨幹組成。在總指揮和現場指揮的領導下進行滅火搶救的具體工作或協助消防隊參與滅火搶救工作;

  5、各部門或車間在火災發生時應隨時聽任總指揮的排程,參與滅火搶救工作。

  二、火災發生初期的應急響應工作:

  1、在本部門(或車間)發生火災時,在崗員工應立即對初起火災進行撲救,就近原則運用滅火器材(如滅火器、消防栓等)撲滅火源;使用滅火器要注意以下要點:先拉開保險栓,操作者站在上風位置,側身作業,手按壓柄,距火點二米位置膠管對準火源掃射;

  2、當火勢未能得到控制時,要立即通知當班保安和安全負責人(本司由人資部主管擔任);

  3、當班保安接到火警後,立即通知全廠警戒並通知保安組長迅速調集全體保安員利用身邊的滅火器材趕到火災現場參加撲救,並且做好火災現場人員秩序維護和無關人員的疏散撤離工作;

  4、當火災蔓延到非本廠力量所能控制的程度時,在崗員工應立即敲破玻璃按響火災按鈕使用消防水栓,並安排報警——119,(報警人員應向消防部門詳細報告火災的現場情況,包括火場的單位名稱和具體位置、燃燒物資、人員圍困情況、聯絡電話和姓名等資訊),並安排人員到路口接消防車,以便消防隊員把握火災情況和儘快抵達,採取相應的滅火措施,抓住救災時機;

  5、火災應急總指揮和現場指揮在接到火警後應在第一時間內趕赴火災現場指揮撲救工作,指揮裝置維修組把電梯迫降到底層,並切斷生產區的電源,同時保證各消防設施的正常運轉;

  6、火災警報拉響後各部門應立即切斷電源,並組織本部門(或車間)人員撤離到安全區域待命;

  7、人資部立即組織司機疏散本廠內停放的車輛和廠門口的障礙物,以確保救災現場的暢通和車輛用急。

  三、火災的滅火撲救工作:

  1、火災應急總指揮根據現場的情況對消防突擊隊進行初步分工,分別成立滅火組、搶救組、供水組、後勤組等各個小組,做好消防隊到來之前的輔助性工作:如火災情況的調查、人員受困情況的初步估計、各消防裝置的準備就緒、救災道路的暢通等,並隨時與消防隊保持聯絡以彙報情況;

  2、消防隊趕到時,應急總指揮和現場總指揮應立即向消防隊員詳細彙報火災情況;

  3、消防突擊隊應以“救人重於救火”,“先控制後消滅”的原則果斷地協助消防隊員參與滅火任務;

  4、各部門(或車間)的主管人員隨時為消防隊員和消防突擊隊提供火災現場的具體情況,為滅火撲救工作提供有效的建議,並隨時聽從應急總指揮的排程以參與滅火撲救工作中去,並且積極配合醫療救護人員參與人員的急救護理工作,儘量減少人員傷亡。

  四、火災事故的處理工作:

  1、火災撲滅後,各部門(或車間)應立即清點本部門(或車間)的人員和受損物資,儘快確定人員傷亡和物品損失情況並向廠安委會彙報,安委會應做好詳細的記錄並存檔;

  2、人資部應儘快協調各部做好醫療救護工作,包括醫療經費的提供、受傷人員的住院安排與護理以及以意外傷害保險的理賠工作等;

  3、裝置維修組配合相關部門(或車間)人員對受損裝置儘快安排修復並投入生產產使用;

  4、以安全主任為主,各安委會成員聯合成立事故調查小組,調查火災發生原因並按“四不放過”的原則進行事故處理;

  5、安委會做出事故調查報告,同時總結本次火災事件的教訓,在全體員工中實行安全事故的教育培訓,杜絕類似事件的再次發生。

  五、疏散自救方法:

  1、熟悉環境,臨危不亂:每個人應對生活、工作的居住建築結構及逃生出口熟悉,平時應做到了然於胸,而當身處陌生環境也應當養成留意通道及出口的方位等的習慣,便於關鍵時刻逃離現場;

  2、保持鎮定,明辨方向:突遇火災時應保持鎮定,不要盲目地跟從人流和相互擁擠,儘量往空曠或明亮的地方和樓層下方跑。若通道被阻,則應背向煙火方向,透過陽臺,氣窗等往室外逃生;

  3、不入險地,不財物:不要因為害羞或顧及貴重物品,浪費寶貴時間,緊記生命最重要;

  4、簡易防護,掩鼻匍匐:往過有煙霧的路線,可採用溼毛巾或溼毯子掩鼻匍匐撤離;

  5、善用通道,莫入電梯:發生火情儘量使用樓梯,或利用陽臺、窗臺、屋頂等攀到安全地點,或利用下水管道滑下樓脫險;不可進入電梯逃生;

  6、避難場所,固守待援:如在房內側手摸房門,感到燙手,千萬不能開門,應關緊迎火的門窗,開啟背火的窗門,用溼毛巾塞住門縫,不停用水淋溼防止煙火滲入,固守房間,等待救援;

  7、傳遞訊號,尋求援助:被煙火圍困時儘量在陽臺、視窗(白天可用鮮豔的衣物在視窗晃動,晚上可用手電等物閃動或敲擊物品發出聲音求救)傳遞訊號求救;

  8、火已近身,切勿驚跑:如果身上著火切勿驚跑和用手拍打,驚跑和拍打只會形成風勢,加速氧氣補充,促旺火勢。正確的做法是,立即脫掉衣服或就地打滾,壓住火苗,能及時跳入水中或讓人向身上澆水更有效;

  9、緩降逃生,滑繩自救:高層樓層起火後迅速利用身邊的繩索、床單、窗簾等製成簡易繩並用水打溼後,從窗戶或陽臺沿繩滑至下面樓層逃生。即使跳樓應在消防員準備好逃生氣墊並且要求樓層在四層以下才考慮這一方式。還可選擇水池、軟雨蓬、草地等,如有可能應先丟下大量棉被,沙發墊或開啟大傘跳下。

  加工廠安全生產應急預案 篇3

  目的

  為提高應對和處置突發性安全事故能力,及時、有序、科學、有效地組織應急救援,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保證企業安全,維護社會穩定。本著“自救為主、統一指揮、分工負責”的原則,根據單位實際,制訂本安全事故應急預案

  適用範圍

  本預案適用於本單位內生產過程中突發液氨洩漏安全事故的處理。

  組織機構

  1.人員組成

  事故應急處理由公司領導、行政部經理、部門主管、當班班長和當班員工組成。

  2.主要職責公司領導:

  (1)指揮事故應急處理,確定在場員工每人職責,擔負營救、搶修

  (2)組織營救受害人員,轉移、撤離、疏散可能受到事故危害的人員和重要財產。

  (3)劃定事故現場的警戒範圍,防止事故危害擴大。

  (4)必要時,向119報警請求應急救援,並協助有關部門應急救援工作。

  (5)決定其它重大應急救援。

  行政部經理:

  負責對外聯絡,維持秩序,交通後勤保障服務等事項。

  部門主管:

  (1)協助公司領導工作。

  (2)企業領導不在時,代行公司領導職責。

  當班班長:

  (1)事故發生後,查明原因,控制事故的擴大及處理可處理的事項。

  (2)迅速向部門主管或公司領導報告;接受公司領導指令,服從分配、積極負責、不得逃避。

  事故處理方案

  (一)、氨壓縮機發生漏氨事故

  1.氨壓縮機發生漏氨事故後,先切斷壓縮機電源,馬上關閉排氣閥,吸氣閥;如正在加油,應及時關閉加油閥。

  2.應將機房執行的機器全部停止,操作人員發現壓縮機漏氨時立即停機並根據自己所處位置,在關閉事故機時順便將就近執行的機器斷電。

  3.迅速開啟氨壓縮機機房所有的事故排風扇。

  4.在處理事故時,用水管噴澆漏氨部位,使氨與水溶解,但要注意電動機的防水保護。

  (二)、壓力容器漏氨事故

  處理此類事故,原則是首先採取控制,使事故不再擴大,然後採取措施將事故容器與系統斷開,關閉裝置所有閥門,漏氨嚴重不能貼近裝置時要採取關閉與該裝置相聯接串通的其它裝置閥門,用水淋澆漏氨部位,容器裡氨液及時排空處理。屬於此類裝置有:冷凝器、高壓貯液桶、中冷、排液桶、集油器、放空氣器、低壓迴圈桶等。

  冷凝器漏氨:

  冷凝器漏氨後,如壓縮機處於執行狀態,應立即切斷壓縮機電源,迅速關閉高壓桶均壓閥和混合氣體閥;關閉輔助貯液器進氣、進液、排氣等與冷凝器相關聯的閥門;然後關閉冷凝器的進氣閥、出液閥。工藝允許時可以對事故冷凝器進行減壓。

  高壓貯液桶漏氨:

  高壓貯液桶漏氨後,立即關閉高壓貯液桶的進液閥、均壓閥、出液閥、放油閥及其它關聯閥門。如氨壓縮機處於執行狀態,迅速切斷壓縮機電源,在條件及環境允許時,立即開啟與低

  壓容器相聯的閥門進行減壓、排液、儘量減少氨液外洩損失,當高壓貯液桶壓力與低壓壓力一致時,應及時關閉減壓排液閥門。

  中間冷卻器漏氨:

  中間冷卻器漏氨後,當壓縮機處於執行狀態,應立即切斷該機電源,關閉壓縮機的一級排氣閥、二級吸氣閥及與其它裝置相通的閥門,同時開啟排液閥向排液捅進行排液。

  低壓迴圈桶漏氨:

  低壓迴圈桶漏氨後,當系統壓縮機處於執行中,應立即切斷壓縮機電源,關閉壓縮機吸氣閥,同時關閉低壓迴圈桶的進氣、出氣、均液、放油及其它關聯閥門,開啟氨泵將低壓迴圈桶內的氨液送至庫房蒸發器內,待低壓迴圈桶內無液後關閉氨泵進液閥。

  排液桶漏氨:

  排液桶漏氨(在衝霜、加壓、排液、放油工作中)時,應立即關閉排液桶的所有與其它裝置相連閥門,根據排液桶的液位多少進行處理。如液量較少,開啟減壓閥進行減壓;如液量較多時,應儘快將桶內液體排空,減少氨的外洩量。

  集油器漏氨:

  集油器漏氨時,或在放油過程中,都應立即關閉集油器的進油和減壓閥。

  放空氣器漏氨:

  放空氣器漏氨,應立即關閉混合氣體進氣閥、供液閥、迴流閥、減壓閥。

  裝置玻璃管破裂、油位指示器漏氨:

  裝置玻璃管破裂、油位指示器漏氨液時,當上、下側彈子失靈,應立即關閉批示器上、下側的彈子角閥,儘早控制住氨液大量外洩。

  (三)、管道漏氨

  如發現管道漏氨後,應迅速關閉事故管道兩邊最近的控制閥門,切斷氨液的來源。並採取臨時打管卡的辦法,封堵漏口和裂紋,然後對事故部位抽空。

  氨的特性

  氨又稱氨氣(液氨),分子式為NH3,無色透明有刺激性臭味的氣體,具有毒性。在標準狀態下,其密度為0.771kg/m3,常壓下的沸點為-33.41℃,臨界溫度為132.5℃,臨界壓力為11.48MPa。在常溫常壓下1體積水能溶解900體積氨,溶有氨的水溶液稱為氨水,呈弱酸性。氨氣與空氣或氧氣混合能形成爆鳴性氣體,遇明火、高熱能引起燃燒爆炸,爆炸下限為15.7%,爆炸上限為27.4%,引燃溫度為651℃。

  氨的危害

  氨揮發性大,刺激性強烈。低濃度氨對粘膜有刺激作用,高濃度氨可造成溶解性組織壞死。輕度中毒者出現流淚、咽痛、聲音嘶啞、咳嗽、咯痰等;眼結膜、鼻粘膜、咽部充血、水腫;胸部X線徵象符合支氣管炎或支氣管周圍炎。中度中毒上述症狀加劇,出現呼吸因難、紫紺;胸部X線徵象符合肺炎或間質性肺炎。嚴重者可發生中毒性肺水腫,或有呼吸窘迫綜合症,患者劇烈咳嗽、咯大量粉紅色泡沫痰、呼吸究迫、譫妄、昏迷、休克等。皮膚接觸液氨會引起化學性灼傷,使皮膚生瘡糜爛。液氨濺入眼內可引起凍傷、凍僵,並變為蒼白色。

  “四要”、“四勤”、“四及時”

  1.“四要”是:要確保安全執行;要保證庫房溫度;要儘量降低冷凝壓力(表壓最高不超過1.5Mpa);要充分發揮製冷裝置的製冷效率,努力降低水、電、油、製冷劑的消耗。

  2.“四勤”是:勤看儀表;勤檢視機器溫度;勤聽機器運轉有無雜音;勤瞭解進出貨情況。

  3.“四及時”是:及時放油;及時除霜;及時放空氣;及時清除冷凝器水垢。

  加工廠安全生產應急預案 篇4

  1.總則

  1.1編制目的

  為切實加強消防管理,按照“預防為主,防消結合”的消防工作方針,防止和減少突發火災危害,確保車間在處置火災時,反應及時、準備充分,決策科學,措施有力,把火災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程度。

  1.2編制依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三精黑河藥業有限公司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消防安全管理規定》等國家法律法規的相關要求以及上級的有關規定,並結合我車間的實際情況制定本應急預案。

  1.3適用範圍

  本應急救援預案適用於車間可能發生的重、特大火災的防範和應急預案,對於一般性火災事件可以參照執行。

  1.4工作原則

  1.4.1車間負責制訂和協調組織實施本預案,本預案在具體實施時應遵循統一領導,分級負責的原則,落實各項責任制。

  1.4.2本預案涉及的車間各相關班組,應根據本班組在消防工作中應履行的職責,落實各項支援保障措施,盡職盡責,密切協作,形成合力,確保在處置火災時作出快速應急反應。

  1.4.2在處置火災時,保護車間財產安全時,要堅持以人為本,把保護員工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努力保護員工財產和車間設施的安全,把火災的損失降到最低程度。

  1.4.3車間和各個班組不僅要落實預防火災的各項措施,更要做好緊急應對突發重、特大火災的思想準備、機制準備和工作準備,建立應對重、特大火災的有效機制,做到常備不懈,快速反應,處置得當。

  2.應急領導機構與職責

  2.1消防應急領導小組的組成

  車間的“火災事故應急救援小組”是火災事故應急救援的領導小組。該組織由車間主管安全生產的車間主任、技術主任、工藝員、班組長等組成。日常工作由車間安全員,並24小時監測值班。

  2.1消防應急領導小組的主要職責

  1.負責本《預案》的制定、審查、批准和修訂。

  2.組織實施本《預案》,對相關人員進行培訓和《預案》演練。

  3.檢查落實火災事故的'預防措施和應急救援的各項準備工作。

  4.火災現場的組織指揮:釋出命令、事故報警、滅火救援、現場警戒、治安保衛、人員物資疏散、道路管制、內外聯絡等。

  5.組織事故調查處理。

  6.安排受損設施搶修,恢復生產。

  7.本《預案》明確為車間日常消防工作責任人。

  8.本《預案》在車間發生火災危害時啟動。對於一般火情,車間安全員在接報後,立即向119報警,同時迅速地組織撲救工作。

  9.重大火災事故應急指揮地點:

  3.預警、監測、資訊報告和處理

  3.1車間火災預防

  車間維修班組開展經常性的車間級防火宣傳教育,提高全體員工的防火意識;嚴格控制和管理火源,規範生產用火行為;加強對高火險時段和危險區域檢查監督,消除各項火災隱患。

  3.2火險預測預報

  依據在廠區明顯處懸掛防火旗,時刻監測可能發生火災點。

  3.3火警監測

  日常消防責任人實行24小時對在車間可能發生火災的危險源進行巡查,當火警監控中心報警器報警時,應立即派人根據監控螢幕上顯示的火災點去現場檢視,以便把火災消滅於萌芽中。

  3.4資訊報告和處理

  3.4.1發生火情時,事故現場有關人員應立即報告車間火災應急小組負責人,負責人接到報告後,應立即向公司做以彙報。

  3.4.2各班組接到可能導致災難的資訊後,按照應急預案及時研究確定應對方案,並通知有關人員採取相應行動預防事故發生。

  4.撲火指揮

  撲救火災由火災應急指揮小組統一組織和指揮,參加撲火的所有人員必須服從撲火前線指揮部的統一指揮。各級領導靠前指揮到位,隨著火情趨於嚴重,撲火前線指揮部的級別隨之提高,人員組成相應調整,但要堅持由上到下的逐級指揮體系。根據火場情況劃分戰區後,各項工作分指揮部按照總指揮部的統一部署可以全權負責本戰區的組織指揮。

  4.1撲火原則

  4.1.1消防重點部位出現一般火情的應急措施

  4.1.1.1火情所在部位發現人員應立即向安全員報告,並上報公司有關部門;根據火情實際情況同時向119報警。

  4.1.1.2車間安全員必須在5分鐘內趕赴現場撲救。

  4.1.1.3車間有關人員就近利用消防設施進行滅火撲救,及時疏散人員和重要物資。

  4.1.2消防重點部位出現重大火災的應急措施

  4.1.2.1發生重大火災,必須按照“救人重於滅火、防範勝於救災”的原則,積極組織力量,快速實施人員疏散和滅火救援行動。

  4.2火災應急通訊

  4.3車間潔淨區內和一般區發生火災時的應急措施

  1.發現火情立即向安全員報警(或大聲呼叫報警)。

  2.安全員5分鐘內到達火災現場,根據現場情況開展滅火行動;及時向發現者瞭解情況,採取控制措施,防止蔓延;查明火源和人員是否受到威脅。

  3.對範圍不大的小火,立即使用附近滅火器材進行撲救;並及時向公司工程部和生活服務部報告現場情況。

  4.如發現火情蔓延,難以撲救,應拉響警報,撥打119向當地消防部門求援。

  5.迅速切斷電源;關閉火災區域的門窗、通風系統,控制火勢擴大;注意保護、隔離其他區域。

  6.利用電話、喊話穩定人員情緒,維持秩序,由現場安全員將車間員工迅速向周圍安全地帶轉移疏散。

  7.組織搶救重要物資、貴重物品等。

  8.配合當地消防部門開展撲救工作。

  9.當確認火已熄滅,立即排煙、抽水,徹底撲滅餘火;佈置人員值守,嚴防餘火復燃。在沒有得到有關部門許可前,任何人不得擅自破壞現場。

  10.詳細記錄火警發生時間、地點、火警發現者、火災種類、施救情況等。

  4.4製劑車間安全逃生路線

  (1)車間二樓潔淨區內人員迅速分散彙集到東西兩側的安全玻璃門處,拿起旁邊的鐵錘或鐵棒將玻璃敲碎,迅速離開潔淨區,東側沿對面樓梯下到一樓順走廊逃離事故現場;西側由對面的疏散通道離開事故現場。

  (2)車間二樓一般區人員由二樓西側的疏散通道離開事故現場。

  (3)車間一樓潔淨區內的人員迅速分散彙集到東西兩側的安全玻璃門處,拿起旁邊的鐵錘或鐵棒將玻璃敲碎,迅速離開潔淨區,東側由走廊離開事故現場;西側由安全門離開事故現場。(也可由一樓物流門離開事故現場)

  (4)車間一樓一般區的人員由一樓安全門離開事故現場。也可由一樓物流門離開事故現場。

  (5)由於電失火引起區域性著火,馬上切斷所有電源,阻止火勢蔓延,同時用滅火器滅火;若無法控制火勢,則按(1)中所述迅速離開火災現場。

  (6)由其它原因引起著火,馬上用滅火器進行滅火;若無法控制火勢,則按(1)中所訴迅速離開火災現場。

  5.善後處置與事故的調查處理

  5.1善後處置

  善後處置工作由善後處理組負責組織開展,積極穩妥深入細緻地做好善後處理工作,包括:穩定員工、受傷者及其家屬的情緒;協助公司對安全事故或突發緊急事件中的傷亡人員、應急處置工作人員按規定給予撫卹或賠償;配合公司協助保險單位一起做好傷亡人員及財產損失的理賠工作等。

  5.2事故調查與處理

  應急狀態終止後,事故調查組負責組織事故的調查與處理工作,各有關班組應及時做出書面報告。書面報告的基本內容是:事故發生及搶險救援經過;事故原因;事故造成的後果,包括傷亡人員情況及經濟損失等;預防事故採取的措施;應急預案的效果及評估情況;應吸取的經驗教訓以及對事故責任班組、責任人的處理情況等。

  事故、事件調查處理的許可權及程式按公司《職業健康安全監督管理辦法(試行)》,在實事求是、尊重科學的原則下,及時、準確地查明事故原因、性質和責任,對事故責任者按“四不放過”的原則嚴肅處理,總結並吸取事故教訓。

  6.應急保障

  車間要做好應對安全事故和突發緊急事件的人力、財力、物資、通訊、醫療衛生、交通運輸等應急保障工作。

  6.1通訊與資訊保障

  救援人員要充分利用現代通訊手段,把有線電話、移動手機、網際網路等有機結合起來,發揮社會基礎通訊設施的作用,為撲火工作提供通訊與資訊保障。

  6.2後備力量保障

  加強車間消防隊伍建設,重視後備撲火力量的準備,保證有足夠的撲火梯隊。各種撲火力量要在車間救援應急小組組織指揮下,互相支援、積極配合、協同作戰。

  6.3撲火物資儲備保障

  車間根據防火任務,向上級有關部門提出建議建立相應的防火物資儲備庫,儲備所需的撲火機具和撲火裝備。

  6.4應急人員安全

  應急響應人員自身的安全是安全事故和突發緊急事件應急預案應予考慮的一個重要因素,在應急功能中應明確保護應急人員安全所做的準備和規定:

  1.應急隊伍或應急人員進入和離開現場的程式,包括向現場總指揮報告、有關培訓確認等;

  2.根據事故的性質,確定個體防護等級,合理配備個人防護裝備,並在收集到事故現場更多的資訊後,應重新評估所需的個人防護裝備,以確保選配和使用的是正確的個人防護裝備;

  3.應急人員的消毒設施及程式;

  4.對應急人員有關保證自身安全的培訓安排,包括各種情況下的自救和互救措施,正確使用個人防護裝備等。

  7.培訓與演練

  ⑴運用各種工具、手段,對員工進行消防知識的宣傳教育,提高消防意識,明確防火滅火在企業的重要意義。

  ⑵除晝夜巡查外,每月組織一次安全(消防)檢查和法定假日前的安全(消防)大檢查。

  ⑶根據生產和季節特點,每年組織一次消防演練,提高實戰水平。

  8.預案生效時間

  本預案自公佈之日開始實施。

  加工廠安全生產應急預案 篇5

  一、變換中控:

  1、發現各機泵跳閘後,立即通知現場及排程;

  2、手動關閉飽和塔液位自調閥,控制好飽和塔液位;

  3、加大蒸汽用量;

  4、手動關熱水泵出口自調閥;

  5、視情況作減量處理,嚴防CO跑高;

  二、脫碳中控:

  1、發現各機泵跳閘後,立即通知現場;

  2、立即關閉淨化氣,閃蒸氣洗滌段液位自調閥;

  3、關變脫塔液位自調閥;

  4、注意閃蒸壓力變化,用自調閥放空控制;

  三、脫硫現場:

  1、關閉各跳閘閥的出口閥;

  2、關兩迴圈閥連通閥,注意各塔、槽液位;

  四、變脫現場:

  1、關閉各跳閘閥的出口閥;

  2、關變脫塔液位自調閥前閥及旁路,注意變脫塔及迴圈槽液位;

  五、變換現場:

  1、管跳閘熱水泵、補水泵出口閥:

  2、關水封前閥、補水閥,注意各塔、槽液位。

  六、脫碳現場:

  1、立即關閉淨化氣,閃蒸氣洗滌段的自調閥切斷閥;

  2、關稀液泵、計量泵出口閥;

  3、關氣提風機、真解風機出口閥;

  4、注意各塔、槽液位及CO2變化;

  七、變壓吸附現場:

  1、停程式;

  2、關真空泵入口閥、流量計;

  3、關水洗泵出口閥;

  4、關產品氣出口閥,開出口放空閥;

  5、開入口放空閥;

  6、做好開車準備,通知車間幹部到場。

  八、班長:

  1、立即通知當班排程及車間幹部,並及時聯絡電工;

  2、全面注意各崗位工藝變換情況,發現異常及時處理;

  3、做好各崗位低壓裝置開啟準備工作。

  加工廠安全生產應急預案 篇6

  一、目的

  化學水處理車間制定此套應急預案,主要是確保車間在面對公司水源井和水處理等的重大突發事件時,使有限的水資源合理使用,最大程度地降低水耗,使生產平穩過渡並實現在各級領導從容應對的狀態下以極低的代價,解決所遇到的事件,避免給公司的鍋爐和汽機等造成進一步的財產損失。

  二、原則

  統一指揮、分級負責、快速反應、協同應付。

  三、應急預案啟動條件

  當發生如下突發事件時,必須立即啟動該套預案:

  水源井主供水管線故障,全線停水時;如突發的管爆事故或由於地震、水災、施工等原因造成管路損毀等。

  水源井水泵故障,不能及時處理使電廠面臨水源緊張時;如意外停電或主電源線路故障等。

  1.水源井多處塌方,供水嚴重不足時;

  2.水處理系統PLC程式故障,使所有裝置無法啟動時;

  3.水處理主供水管路故障,不能及時修復時;

  4.其它所有會導致水處理和鍋爐供水中斷的事故。

  四、應急預案

  當發生以上的突發事故時,各級部門必須嚴格按照如下方案進行處理:

  1.當事故發生後,當班值長必須在半小時內迅速向公司領導報告事故情況,同時通報各車間主任、檢修部長和供應部長;

  2.各級人員接到通知後,立即趕到現場,參加事故處理;

  3.檢修部立即增派各相關專業的人員到事故現場迅速參於搶修;

  4.供應部立即展開備品、備件的清點和購置工作,確保各項材料的供應;

  5.水處理車間主任立即組織相關人員進行故障裝置的隔離和其它執行裝置的檢查工作;

  6.執行值長根據事故的嚴重程度和處理的所需時間的長短,立即與各汽使用者及電網取得聯絡,向其說明現場的情況,取得支援,如故障為水源問題,值長立即向自來水公司及周邊酒廠等企業聯絡,考慮利用其它管線向我廠供水;

  7.汽機車間立即停止向迴圈水池補水,並通知熱網停止各處回水的外排,同時注意觀察疏水箱和低位水箱的液位,儘可能多地儲備凝結水;

  8.鍋爐車間立即停止並取消定期排汙,同時並閉連續排汙;

  9.水處理執行人員,立即將爐水的磷酸鹽含量控制在5-8mg/L,將RO系統的回收率調高5-10百分點,將混床出水指標擴大到1us/cm,同時停止多介質的反洗和正洗工作;

  10.熱網執行人員,隨時將原水池的水位報告於水處理執行人員,水處理執行人員根據水位情況確定可維持時間,並將結果隨時報告車間主任;

  11.水處理化驗人員立即將各項水質指標的化驗次數翻倍,隨時將化驗結果報告車間主任;

  12.執行值長根據汽使用者的用汽情況,立即通知並執行減負荷的操作;

  13.在水量告急的情況下,水處理車間主任立即向公司申請停鍋、停機;

  14.當故障排除後,生產穩定、執行正常時各級人員方可離開。

  加工廠安全生產應急預案 篇7

  1、目的

  依據《重大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強化重要危險源的應急管理,明確應急準備和響應流程。

  2、適用範圍

  本制度適用於公司塗裝作業場所(噴漆室、烤漆室)的應急管理。

  3、細則

  3.1公司塗裝作業場所主要危險物質有油漆、柴油,其可能發生的事故類別是:

  柴油洩漏

  火災

  3.2應急準備

  3.2.1組織機構與職責

  組長: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安全生產直接責任人

  組員:生產部部長、管理部部長、安全科科長、塗裝科長、保安隊長、裝置專員、專職安全人員

  3.2.2專職安全人員、塗裝科長等需接受市安監部門組織的化學危險品培訓,領取化學危險品上崗資格證。

  3.2.3化學危險品供應商需提供完整的化學品安全技術說明書,並確保定期更新。

  3.2.4塗裝作業場所需配備符合安全要求的消防器材(消防栓、滅火器、消防砂等),噴漆室、烤漆室電氣系統嚴格按國家要求防爆設計,並設定自動報警系統。

  3.2.5管理部應做好自動噴淋系統的維護保養工作,確保其自動狀態執行。

  3.3應急響應條件

  3.3.1當柴油發生較大量洩漏,發生火災事故時啟動應急響應預案。

  3.4柴油洩漏應急響應

  3.4.1發現柴油洩漏時,應立即採取措施控制洩漏部位和控制洩漏量,應採取措施將柴油箱中的柴油轉移或用棉布、肥皂塊封住洩漏位置。

  3.4.2柴油大量洩漏且失控時,應採取以下措施:

  切斷一切火源,電房實施斷電處理,實施洩漏區出入管制。

  立即向上級部門或生產技術科報告,生產技術科向公司安全生產直接責任人彙報。

  儘可能用油泵等裝置轉移箱中的柴油。

  3.4.3用消防砂對洩漏的柴油作覆蓋處理,或且用水沖洗清理完的地面。

  3.5火災應急處理

  3.5.1塗裝作業場所發生初起火災,應立即用乾粉滅火器滅火,火熄滅後報生產技術科進行事故調查,查清火災事故原因,採取措施杜絕以後發生。

  3.5.2如火災難以控制,應迅速疏散周圍人員,且向上級部門或生產技術科報告,生產技術科向公司安全生產直接責任人彙報。

  3.5.3立即拔打119電話報警,由公安消防人員進行處理。

  3.5.4公司義務消防員按應急編組進行疏散滅火和現場警戒,確保消防員到達前完成救護、滅火、疏散、危險物資的轉移等工作

  3.6傷員救護

  3.6.1根據其受傷程度,決定採取合適的救治方法,按《現場急救處理程式》進行救治,同時用電話等快捷方式向當地的120搶救中心求救,並派人等候在交叉路口處,指引救護車迅速趕到事故現場,爭取醫務人員接替救治。在醫務人員未接替救治前,現場人員應及時組織現場搶救。

  4、相關文件

  《化學危險品管理程式》。

最近訪問